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166
2012年12月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分析
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刘春梅
摘 要:本文通过选取2001~2011年中国与东盟地区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与东盟地区的农业产业内贸易的因素。

结果表明,区域内的人均GDP 、外商直接投资、劳动资本比、经济一体化程度都能极大地促进区域内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

而中国与东盟区域内的人均GDP差异则是导致农业产业内贸易滞后发展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东盟农产品 产业内 贸易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2(b)-166-02由于产业内贸易对一国经济的正向作用,学者们对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的分析。

Loertscher and Wolter (1980) 、Sharma(2002)对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总结,提出素禀赋条件、市场化程度和市场规模、跨国公司经营活动、市场壁垒和运输成本是影响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

马剑飞等(2002)首先实证分析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

徐统生(2006),杜运苏、彭恒文(2008)提出不同类型的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是不同。

宣烨、李思慧(2009)则认为产业贸易影响因素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相关联。

因为研究时所选择的产业类型不同、贸易区域不同,对于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往往出现相互抵触的结论。

2010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区域内的产业内贸易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由于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主要组成部分是农产品贸易,具体研究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就显得十分迫切。

因此,本文利用近年来的数据,对影响中国与东盟地区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1 农业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

国家层面包括生产率水平、要素禀赋、收入水平和贸易条件等因素。

产业层面包括产品差异、市场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和规模经济等。

考虑到中国与东盟主要贸易的农产品产别不大,且东盟十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差别很大,因此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市场结构这三个因素本文不做考察。

1.1 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决定了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衡量收入水平的指标主要是GDP 和人均GDP 。

由于产业内贸易发生的条件之一是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多样化,而决定消费者行为的是人均国民收入,因此本文选取人均GDP 作为衡量收入水平的指标。

就两个国家而言,人均收入差异与产业内贸易基本呈负相关的关系。

1.2 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主要指经济一体化程度,经济一体化水平越高,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

1.3 外商直接投资(FDI)
FDI 与产业内贸易关系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这要取决于外资进入的动机,以市场为目标的FDI ,是为了扩大在东道国的市场份额,此时外资会重视对东道国市场特征和消费者偏好,利用当地的原料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进而降低了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贸易水平。

而以生产为进入动机的FDI ,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促进了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

1.4 要素禀赋
新古典贸易理论将国家间要素禀赋的差异体现归结为不同国家的资本劳动比例不同。

资本劳动比例高,表明这个国家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因此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上有优势;相反,如果资本劳动比低,表明这个国家是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有优势。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理论就整个要素禀赋差异来解释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资本劳动比越高,不同产品产业内贸易的集中程度也就越高。

低质量的产品是劳动密集型的,高质量的产品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资本充裕的国家在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面拥有了比较优势;劳动充裕的国家在低质量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中拥有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的不同提升了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决定了在垂直型不同产品的贸易中的性质和产业内贸易的程度。

2 实证分析
2.1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G-L指数计算
G-L 指数是目前国际上经常被使用的衡量产业内贸易的指标。

G-L 指数可以分为G-L 产品内贸易指数和G-L 产业内贸易指数。

G-L 产品内贸易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Ai=1—(│Xi —Wi │)/(Xi+Wi) (1)
公式中Xi 和Wi 分别表示第i 类农产品的进口和出口额。

在计算产品内贸易指数的基础上,再计算产业内G-L 贸易指数如下:
A=∑Ai (2)
经过计算,本文得到2001~2011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如下表1所示:
表1 2001~2010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G-L指数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0.41
0,24
0.23
0.45
0.48
0.33
0.49
0.39
0.40
0.36
0.42
注:资料来源东盟秘书处数据库
2.2 解释变量的选择 2.2.1 人均GDP
中国与东盟的人均GDP=(中国人均GDP+东盟人均GDP)/2。

中国和东盟的人均GDP 一直处于增长趋势,根据理论分析,双方的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双边的产业内贸易程度也会越高。

因此,本文选定中国一东盟的人均GDP 为解释变量,并假定中国一东盟的人均GDP 与产业内贸易呈正相关关系。

2.2.2 人均GDP差值
中国一东盟的人均GDP 差值=│中国人均GDP —东盟人均
作者简介:刘春梅(1973-),黑龙江人,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武汉软
件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2012年12月
167
GDP │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东盟五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因此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人均GDP 差距也在扩大。

根据理论分析,双方的人均收入差异越大,双边的产业内贸易程度也会越低。

因此,本文选定中国一东盟的人均GDP 差值为解释变量,并假定中国一东盟的人均GDP 差值与产业内贸易呈负相关关系。

2.2.3 经济一体化程度
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程度=(X+M)/GDP
这里的GDP 采用东盟区域年度值和中国的年度值。

由于经济开放程度越高,经济一体化程度就越高,因此可以用外贸额与GDP 之间的比值来描述经济一体化程度。

如前所述,本文假定经济一体化与产业内贸易水平正相关。

2.2.4 外商直接投资
中国和东盟经济发展迅速,对中国—东盟这一区域的国际直接投资也—直处于增长趋势。

本文选定对中国—东盟区域的国际直接投资FDI 为解释变量,并假定对中国一东盟区域的国际直接投资FDI 与产业内贸易呈正相关关系。

2.2.5 要素禀赋
如前所述,劳动—资本比可以用来描述一国贸易要素禀赋,因此本文选择中国—东盟地区的固定资产与劳动人口。

固定资产的估计方式采用OECD 通用的永续盘存法。

本文假定要素禀赋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呈正相关关系。

2.3 模型的设定
本文计量模型的设定及假设变量的选择综合了前人研究的模型,采用的数据期间为2001~2011年,对象是中国和东盟。

根据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理论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选用五个解释变量;人均GDP 、人均GDP 差值、经济一体化程度、对中国—东盟区域的外商直接投资和要素禀赋。

基本模型设定如下:
lnY=β0+β1lnXl+β2lnX2+β3lnX3+β4lnX4+β5lnX5+δ (3)其中Y 表示广西与东盟之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加权G-L 指数,Xl~X5对应为人均GDP 、人均GDP 差值、经济一体化程度、对中国—东盟区域的外商直接投资和要素禀赋,δ表示服从正态分布的白噪声项。

2.4 模型回归结果
本文对2001~2011年的数据运用Eviews 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对不同的解释变量进行了参数估计,结果如下:
表2 广西省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变量预期影响
系数估计值t 值P 值β0-6.3424 1.57890.1123lnXl + 6.23463 4.56820.0145lnX 2—-1.44878 2.00100.0621lnX 3+0.97176 5.51790.0041lnX 4+ 1.02556 6.67150.0012lnX 5+0.50648
6.98250.0015
R 20.9878F 值34.5438DW 值
2.2115
从表2中可以看出,所有检验模型的自变量符号与预期符号完全一致,这说明我们的模型结果与理论假设是一致的。

回归方程中除了常数项与X2的系数,其余的都在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外;而且如果将显著性水平放宽到10%,则所有的系数都能通过检验。

3 结语
3.1 人均GDP
lnX l 的系数显著为正,
这说明中国—东盟的人均GDP 同这两个地区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呈正相关关系。

人均GDP 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增长的边际效应为6.23463,这说明,随着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必然带动区域内的内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3.2 人均GDP差值
从lnX 2的系数显著为负可以看出,
中国—东盟的人均GDP 差值同这两个地区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呈负相关关系。

在需求方面,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其需求结构越相似,对对方的产品需求也就越大。

东盟与中国相比人均收入较低,因此两者的需求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对双边的产业内贸易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3.3 经济一体化程度
lnX 3的系数显著为正,
这说明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程度同这两个地区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正相关关系。

中国—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内相互之间取消关税及非关税壁垒,使商品在区域内完全自由流通,可以带来贸易、投资环境的改善,促使各市场领域及经济部门实现“范围经济”。

3.4 外商直接投资
lnX 4的系数显著为正,
这说明中国—东盟区域的FDI 同这两个地区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正相关关系。

中国和东盟大多数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其农业产品资源优势是不言而喻的,跨国公司大量建立面向先进国家市场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工业生产基地。

这种以生产为导向的直接投资带动了被投资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产业内垂直分工的产生,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变化,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工贸易的兴起和巨大发展。

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也不断扩大,而在公司内贸易中相当部分属于产业内贸易。

3.5 要素禀赋
lnX 5的系数显著为正,
这说明对中国—东盟区域的资本劳动比同这两个地区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正相关关系,资本劳动比的边际效应为0.50648。

近年来中国—东盟地区经济不断发展,资本积累十分明显,极大地提高了区域的劳动资本比重,推动了区域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促进了区域内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统生.产业内贸易类型、利益与经济增长[J].当代财经,
2006(7).
[2] 宣烨,李思慧.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增长:基于协整关系的分新
[J].商业研究,2009(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