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的教学建议与设计举例 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教学建议 课件(共51张PPT)[兼容模式]
• • 任务2:针对同伴的展示大胆质疑问难,发表个性见解。
• 活动三:学有所得(学生与自我对话) • 任务:结合两篇文章的学习,总结一下梳理议论文论述
思路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完成一篇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
• 活动一:咬文嚼字(学生与课文对话)
•
任务:仿照示例,勾画并抄写文中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仔细品味并 加以赏析。
中去。
【教学过程】
• 活动一:文脉梳理 • 任务:认真阅读前四篇课文,分析作者在论述中心论点
时,分别是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的,设置了哪些分论点, 由此体会作者思维的科学性。 • (落实目标一)
• 活动二:论证赏析
• 任务:再次阅读前四篇课文,分析作者在论述中分别运 用了哪些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由此体会作者论证的逻 辑性。
• (落实目标一)
活动三:深入探究
• 任务:借助下面的表格,理解四篇文章的现实性,体会其针对性,总结论 述语言的特点。(落实目标二)
《社会历史的决 定性基础》 《改造我们的学 习》 《人的正确思想 是从哪里来的》 《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
写作背景
写作意图
论述重点
语言特点
活动四:学以致用
• 阅读下面的材料,从后面的写作任务中选择一个完成。
• 阅读教学课堂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多重对话”,着 力重点是“关键能力”,基本路径是“文本解读”,主 要手段是“任务驱动”,终极目标是“素养提升”。
例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学设计(单篇精读)
• 【教学目标】 •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这封信的针对性。 • 2、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思考这些观点之间的联系。 • 3、学习作者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
“文”意在“言”中,“言”美“文”意高-对选择性必修(中)第三的教学建议PPT课件
2、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文本中心转向素养中心
学习目标: (1)阅读本单元,联系作者和文中人物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观点、态度,能够分析作者的说 理依据、方法与思路,辨识说理逻辑。 (2)阅读与分析本单元各类选文,理解作者提出的人物评价、历史观点等学习命题,从优秀传 统文化中汲取思想与精神营养。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实践,能够获得表达与交流的经验,并形成有效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 辨品质,能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对学习话题,能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并能做到有理、有 据、有针对性。 学习内容: (1)阅读与鉴赏:阅读本单元文章,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掌握叙事艺术和说理艺术。 (2)表达与交流:依据课文中的人物和观点展开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学写分析、评 价短文。 (3)梳理与探究:梳理文言知识及用法特点,探究人物评价和思想意义。
1、文本: 屈原列传 苏武传 过秦论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本单元介绍
2、课程价值 (1)人文价值 历史的现场——传统文化精髓——观点认知——思想升华 (2)文本价值 写史记传类:时代背景——文学地位——历史认知——现代挖掘 史论散文类:时代背景——观点认知——观点碰撞——现实意义
一、本单元介绍
3、教学价值 (1)知识呈现 (2)任务研习 (3)素养提升
二、“守正创新”是我们教学中 恒定不易的原则
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就是守正
三、对文言文教学“少、慢、差、费” 的再认识
四、处理好“文”和“言”的关系
1.关于“言”的教学 ,要强化梳理,注重积累,努力做到准确翻译,
正确理解。 为提高“言”的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增强学生归类整理的意识,引
导他们把感性材料的积累与理性知识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
3.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 创作实 践中逐 渐形成 的独特 的语言 艺术个 性,是 诗人的 个人气 质,诗 歌美学 观念在 作品中 的凝结 ,是具 有恒定 性的, 区别于 其他诗 人的艺 术特色 。不同 的诗人 往往表 现出不 同的语 言风格 ,同一 诗人的 不同作 品,语 言风格 有时也 不尽相 同。 4.他总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 来显示 他们的 性格, 表现他 们的思 想情绪 。关于 人物, 他很少 做长篇 大论的 叙述, 很少以 作者身 份出面 来介绍 他们, 也没有 作多少 添枝加 叶的描 写。 5.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首先要 立足文 本,通 过分析“ 母亲”的 言行概 括归纳 出母亲 的形象 特点; 然后围 绕这些 特点组 织语言 ,表达 赞美之 情;发 短信要 采用第 二人称 。
【推荐】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全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全册教学设计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 1 -2.1改造我们的学习........................................................................................................ - 6 -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11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15 -4.1修辞立其诚 ............................................................................................................. - 21 -4.2怜悯是人的天性...................................................................................................... - 25 -5人应当坚持正义......................................................................................................... - 29 -6.1记念刘和珍君 ......................................................................................................... - 34 -6.2为了忘却的记念...................................................................................................... - 40 -7包身工 ........................................................................................................................ - 45 -8.1荷花淀 ..................................................................................................................... - 51 -8.2小二黑结婚 ............................................................................................................. - 56 -8.3党费 ......................................................................................................................... - 62 -9屈原列传 .................................................................................................................... - 69 -10苏武传 ...................................................................................................................... - 74 -11.1过秦论 ................................................................................................................... - 79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 ................................................................................................... - 89 -12玩偶之家(节选)................................................................................................... - 97 -13.1迷娘(之一) ..................................................................................................... - 103 -13.2致大海 ................................................................................................................. - 107 -13.3自己之歌 ............................................................................................................. - 111 -13.4树和天空 ............................................................................................................. - 115 -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理性思考的内涵及特点。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课教学课件
内容小结
主题归纳
本文以马克思列宁著作、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革命导师自身的实 践为主要论据,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立论与驳论相结合,鲜明地阐 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正确性,澄清了当时人们一些 模糊乃至错误的认识,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这段话共6句,是按照分—总的思路来论证。第1~5句是分说,第6句 是总结。 第1句指出辩证唯物主义真理的性质;第2句据此得出检验真理的标准 不能来自主观领域,并以法律上原告的例子从反面加以证明;第3句承 接第2句说明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备的特点;第4、5句分析实践的 性质;第6句由真理的性质和实践的性质的对应性得出结论:只有实践, 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B. 伪造 制定 捍卫
C. 伪造 制订 保卫
D. 捏造 制订 保卫
答案:B 解析:
“捏造”指无中生有,虚构事实,以达到欺骗、污蔑或诽谤的目的,其对象常是证据、言 论等抽象的事物。“伪造”即假造,其对象可以是历史、言论,以及证件、货币、印章等。 ① 语境是“用一面放大镜检查磨损的书脊和封面”,排除造假的可能,选用“伪造”。 “制定”常与政策、法令、方针、路线等搭配,偏重于做出最后决定,使完全确定下来。 强调动作已完成。“制订”常与计划、方案等搭配,偏重于从无到有的创制、草拟而后的 订立。只说动作本身,不管动作是否完成。结合语境,② 选“制定”。 “捍卫”指抵御各种外来势力,确保安全,比“保卫”语义重。结合语境,③ 选用“捍 卫”。
6.怎样理解列宁所说的“ 不确定 ”和“ 确定 ”的含义?
“不确定”指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实践处于一定发展阶段时,对有些 思想和理论还不能完全证实,对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观点也不能完全驳 倒。“确定”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后的实践终究会驳 倒错误的思想和理论。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树和天空》教学说课电子课件
4.仿照示例,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 陶渊明在南山脚的余晖下,采菊东篱,以释怀诠释了生命的闲适。 材料: 浪涛 喧嚣 呜咽 借豪放解读 用真情感悟 以傲骨见证 泪湿青衫 引吭高歌 情钟莲花 赤壁前 世俗声 琵琶声
答案: (示例)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周敦颐在世俗声的喧嚣中,情钟莲花,以傲骨见证了独善的珍贵。苏东坡在 赤壁前的浪涛上,引吭高歌,借豪放解读了命运的坎坷。 解析: 解答本题,不仅要综合运用语法、修辞的知识,还要分析所给材料之间的关 系。仿写时,可根据材料所给定的内容,将人物及相关内容一一对应;再按 照示例的句式,写出完整的句子即可。
答案:也许你无法成为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许你无法成为辽 阔的草原,但是你可以做执着的小草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根据已给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 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注意仿照前面语句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本题要注 意例句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内容上注意喻体的大与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课堂训练
1.请仿照对余秋雨的评价示例,以易卜生为描述对象,从第二人称的角度 写一段评价。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个字。 示例:(余秋雨)一生文化苦旅行无疆,寻觅中华笛声叹千年。你因书写 文化的历史而被载入历史。你用自己的努力唤起了中国人更多的对中国文 化的温情和敬意。 (易卜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下列画线句子的句式、修辞手法和境界仿写句子,使上下文构成 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也许你无法成为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就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新教材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精品教学课件
作者简介
1.读准字音
作品背景
加点字
读音
舆.论
yú
澄.清
chéng
签.名
qiān
禁锢.
gù
曾.经
曾 曾.祖
céng zēng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加点字
谬.误
无稽.之谈
永葆. 篡.党
宣传. 传
经传.
读音 miù jī bǎo cuàn chuán
zhuàn
作者简介
2.写对字形
作品背景
词语 bō乱反正 bá草 蒙mèi 体wèi 编jí 作yī 载jí干戈
例句:很明确的是,当传统新闻业江河日下之时,五· 花· 八· 门· 的非营利 机构就开始弥补这个缺口了。
(3)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例句:我们要谦虚谨慎,宽以待人,不能自· 吹· 自· 擂· ,称王称霸。 (4)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言谈。
例句:法国学者认为,新冠病毒含艾滋病病毒基因序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结合本文,查阅相关资料,谈谈你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
认识。
点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
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
决定的。
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其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真理的本性决定了只有实践才能
检验真理,因为要判断主观与客观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在主
观的领域内是无法解决的,而仅仅在客观世界的范围内也是不行的,
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
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建议与设计举例》课件
教学目标重难点
●1.筛选信息,把握两位诗人笔下大海的特点。 ●2.对比鉴赏,体会意象的象征意义。 ●3.诵读品味,感受诗人的生命强音。
●重难点
●诵读鉴赏,体会意象的象征意义,感受诗人的生命强 音。
● 二、课堂探究
● 单篇《致大海》
问题一:我们的课本选取的是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著名诗人普希金的 名篇《致大海》,既然题为“致大海”,请大家速读诗歌,标出诗中描写大海的 词或句,并用几个词概括普希金笔下的大海的特点。
从《迷娘(之一)》《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三首诗中任选一首,分析诗中 意象的隐喻性,探究寓于诗中的情感和内蕴,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性文字。
样性,提升文化鉴别力。
二、单元导语、内容、学习提示、单元研习任 务
认真阅读导语,明确导 语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二、单元导语、内容、学习提示、单元研习任务
1、选文经典,具有代表性。 2、文体虽有不同,但目的在于 开阔学生的视野,理解不同文化 的特点,培养学生开放的文化心 态。
二、单元导语、内容、学习提示、单元研习 任务
四、基于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举例
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习任务群—课时计划 语文核心素养—单元设计—课时计划
四、基于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举例
●任务一:人的反抗与自由 1、“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娜拉走了,阅读娜拉与海 尔茂的对话,体会娜拉情感起伏的变化。 2、 反复诵读《致大海》这首诗,体会诗歌内在情绪的起伏跌宕, 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3、两者都是追求自由,采取的方式有何异同?为何?
宕; ●4、研读诗歌,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 ●5、比较阅读,《致大海》与中国文化中的大海意象。
三、研习建议——《自己之歌》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改造我们的学习 教学课件
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具有文化特色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 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开展文化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如经典诵读、书法比赛等,增强学生 的文化体验和认同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
解读核心价值观
通过文本解读,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
语文与科学
引入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培养 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语文与信息技术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语文教 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创新思维培养途径探讨
问题导向学习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03
对文本进行结构、主题、语言等方面的分析,培养对文本的深
入解读能力。
写作表达能力训练方法
多写多练
通过大量的写作实践,培养写作手感和表达能力 。
学习优秀范文
阅读并学习优秀范文,借鉴其写作技巧和表达方 式。
注重写作过程
重视写作前的构思、写作中的表达和写作后的修 改过程,提高写作质量。
批判性思维培养途径
价值观渗透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 中接受价值观的熏陶。
开展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环保行动等,培养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个人成长规划及责任意识强化
01
引导自我认知
通过心理辅导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
、特长和优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 养,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 鉴赏文学作品。
准确把握单元特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教学建议 (共51张PPT)
• 活动二:整体感知(学生与课文对话) • 任务1:仔细阅读学习提示,猜测博尔吉乌斯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 • 任务2:分析作者围绕着“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这个中心论
题阐述了哪些分论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理清这些分论 点之间的关系。
(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 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对应目标一、二)
• 活动二:合作探究(学生与课文、与同学、与老师对话) • 任务1:小组内交流语言鉴赏的成果,选出最佳作品在班
级展示,师生合作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
任务2:仿照示例,针对课文的内容和手法设置一个自己 认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并尝试回答;合作交流,评选出 本组最佳设问和全班最佳设问。
• 示例 • 问:第三部分是如何进行对照分析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答:第三部分中,把主观主义的学习态度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态度加
•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课时)
• 1、联系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及其重要作用。 • 2、学习文章善于运用经典文献和典型事例进行论证的方法。 • 3、理清文章立论与驳论相结合的论证思路,感受文章的思
辨性。
• (四)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二课时)
• 1、理解文中的关键概念的内涵,了解历史背景与作者的立场。 • 2、梳理作品的论述思路,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及其价值观念。 • 3、探究文章在选择和运用材料方面的特点及其论证风格。 • 4、揣摩文章蕴含的探索精神和人生智慧,品味其中的理趣。
• 示例
• 文句: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 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精美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精美课件一、教学内容根据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精美课件制作的相关内容。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四章“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中的第二节“课件制作技巧”,详细内容包括: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PPT制作技巧、动画效果的应用、音视频插入方法以及互动环节设计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件制作的基本原则,掌握PPT制作技巧。
2. 学会运用动画效果和音视频素材丰富课件内容,提高课件吸引力。
3. 能够独立设计互动环节,提升课堂趣味性和实效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互动环节的设计与实现。
教学重点:课件设计原则、PPT制作技巧、动画效果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电脑、投影仪、PPT制作软件、音视频素材等。
2. 学生准备:电脑、PPT制作软件、相关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精美课件,引发学生对课件制作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简洁、统一、突出重点等。
3. 实践操作:a. 教师演示PPT制作技巧,如排版、配色、动画效果等。
b.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练习PPT制作。
4. 例题讲解:以一道课堂互动题目为例,讲解互动环节的设计与实现。
5. 随堂练习:a.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制作课件。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7. 互动环节:学生展示制作的课件,进行课堂互动。
六、板书设计1. 课件设计基本原则2. PPT制作技巧3. 动画效果应用4. 互动环节设计与实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制作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课件。
答案:课件内容包括:封面、目录、(不少于3页)、结尾。
2. 作业要求:运用所学技巧,注重排版、配色、动画效果等,提高课件吸引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但部分学生在互动环节设计上仍有不足,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探索更多课件制作技巧,如H5、动画制作等,提升课件制作水平。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深化理性思考 教学PPT
2.指出下面这个文段在论证上的优缺点。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
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 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 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 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 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修改示例: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自古“寒门出贵子,白屋 出公卿”,贫困让人学会努力、学会思考、学会成长。司马光 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 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 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 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 工……他们因为贫穷,才更知道珍惜,知道只有靠自己的努力 才能摆脱。因为贫穷,才会在黑暗中长途跋涉,在逆境中执着 前行。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有底线的人生,才不会被污染。纵使平庸,纵使没有衣冠华服,也不能让自己失 去那一颗纯洁的心。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身在浊世而不染一丝污渍,便有了“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在污言秽语扑面而来之际,在国君的威逼之下, 李太白坚持本心而不动摇,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豪言。 这都是名流千古的人,他们都有着内心的底线,都有一份坚持。而没有底线的人,不 是遗臭万年,就是化为历史的尘埃了。荒淫无道的商纣王,残暴的秦始皇,还有那 “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查查历代各朝的亡国之君,哪一个是有原则有底线的? 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 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 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 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 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载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 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改造我们的学习 教育教学PPT
/
改造我们的学习
/
大
领
/
袖
/
一代伟人
毛
/
泽
/
东
学习目标
(1)议论文段落层次的安排,段落的展开。 (2)议论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性。 (3)学习辨证分析的方法。 (4)提高对理论联系实际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风。
改造我们的学习
看到本文的题目,你会想到哪些问题?
●为什么要改造? ●“我们”指什么人? ●要从哪些方面改造? ●具体怎么改造?
1.在对这两种态度进行对照时,能否先阐释“马克思列主 义态度”后阐释“主观主义态度”?理由是什么? 2.读此文时,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作者拥护什么,反对什 么,毫不含糊,爱憎分明。这种表达效果是怎么产生的? 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3.本文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文献之一,理论性很强,可 我们却没有觉得所讲的理论多么抽象、深奥,相反很通俗 生动。这种表达效果是怎么产生的?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02 梳理结构 概括内容
第二部分小结
现状:现在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
中实际
历史:过去中国各方面的实际情况;
相
指运
结
导用
合
实真
际理
国际经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 先进理论
02 梳理结构 概括内容
第三部分
主观主义态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有什么差别? 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主观主义态度
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语言的生动性
02 梳理结构 概括内容
第三部分小结
这一部分对同样的缺点从正反两 方面对比,酣畅淋漓、透彻鲜明 地指出了缺点产生的原因及改造 的方向:消除主观主义态度及作 风,推行马列主义态度及作风。 改造的关键之处:研究中国实际 问题、学习马列主义理论。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人应当坚持正义》说课教学课件
5.苏格拉底举了“一个从事体力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 的事例,有何作用?
类比论证。正义和非正义的问题对人们来说是抽象而深奥的,苏 格拉底举的“一个从事体力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对人 们而言是是身边的人和事,是比较熟悉的。“一个从事体力锻炼 并且以此为业的人”要听从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而非众人的 意见。由此及彼,正义和非正义这个问题也应当听从内行人的意 见而非外行人的意见。苏格拉底通过这一类比,使自己的观点更 容易被理解进而被接受。
4. 苏格拉底之所以能说服格黎东是因为他的坚持,从课文内容来看,他坚 持的是什么?
(1)他坚持的是正义。 在课文中,苏格拉底提到的“正道”“道理”“道义”“正当”等,都可以认为是 他从不同角度对“正义”的诠释,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正义”的代称。 他在对话的一开始就亮明了自己的基本观点和立场:“我不但现在奉行,而且一贯 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凡是经过研究见到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拳拳服膺。”围绕 这一立场,他层层铺垫,步步引导,最终在他对“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 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这一观点的坚持中结束对话,足可见他 对“正义”的坚持。
柏拉图(前 427—前 347),古希腊哲学家,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 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 称为古希腊“三哲”。公元前 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处死刑。柏 拉图对当时的政体非常失望,于是开始游历意大利、西西里岛、埃及等 地以寻求知识。他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写成, 《理想国》是 其中的代表作,阐述了他的理念以及道德、政治、教育学说,主题是关 于国家管理。
/惊慌失措),被困难吓倒。 ③ 专业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出的才华也许让青年读者们觉得望尘莫及,然而阅读活动应当是一个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建议与设计举例 课件(共40张PPT)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共两个单元, 选必上第三单元是小说单元, 0.5个学分,9课时;选必中第 四单元是外国戏剧与诗歌单元, 0.5个学分,9课时。
6
▪ (1)阅读外国经典戏剧,梳理剧情,把握矛盾冲突,分析人物言行,理解 主题思想等。
▪ (2)有感情朗读诗歌,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歌情感,感受诗歌魅力。 ▪ (3)尝试探讨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共同话题和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
22
▪ 1、了解诗人和创作背景; ▪ 2、反复朗读,分析诗歌中特殊的、少有的意象,例如“蚂蚁”“鹪
鹩”“黑莓”等等,感受意境的开阔、气魄的宏大,体会诗人对不同生 命形态的赞颂之情; ▪ 3、比较阅读,理解诗人所创造的“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感受诗歌内容 和形式上的统一; ▪ 4、反复朗读,教师指导朗读。
19
▪ 1、了解诗歌创作过程和相关社会背景,以便能更深入的理解诗歌内容。 ▪ 2、多种阅读方式相结合,精读细读,比较阅读。 ▪ 3、整体把握与分析鉴赏相结合。 ▪ 4、关注学习提示和单元任务,探究诗歌的思想和审美意蕴。
20
▪ 1、了解诗人和创作背景; ▪ 2、反复朗读,读懂内容,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歌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
12
▪ 1、速读梳理剧情,了解故事梗概; ▪ 2、精读台词, 分析人物言行及特殊情景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把握矛盾冲突,分析人
物性格变化; ▪ 3、比较阅读,不同地域、文化中的戏剧比较,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同一主题的比较; ▪ 4、群文阅读; ▪ 5、了解戏剧的一些知识点:“戏剧冲突”“突转”“社会问题剧”等; ▪ 6、创设情境,分角色扮演,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
往的境界; ▪ 3、反复朗读,注意韵律,读出节奏,感受诗歌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和建筑美; ▪ 4、反复朗读,体会迷娘的形象和表达的情感。 ▪ 5、群文阅读《迷娘曲》(三首)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党费 公开课教学课件
倒叙开头有何效果? 【分析】倒叙开头,点明这是“我”在和平年代里经常会想起来的事 情,甚至想起来便会“心里一热”,说明这件事情有很特别的意义, 制造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说中黄新带领群众择菜叶子的情节有何作用? 【分析】作者着意描绘择菜叶子的细节,通过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 表现了地下党员的机警和对革命的热情。这一细节描写,也为下文故 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6.《党费》这篇小说有哪些艺术特色? (1)构思新颖独特。小说以“党费”为题,看似并不新奇,而小说却 把咸菜这种特殊的党费作为贯穿全篇的主线,展开一系列动人的情节, 细腻地刻画了黄新的性格。 (2)在人物刻画上,作者善于让人物在严峻的考验中表现其精神美。 黄新思念长征路上亲人时所哼的小调,她在生离死别关头亲吻女儿的 动作,她托“我”把孩子带上山时所用的柔和的语调,无不蕴含着她 对亲人真挚深厚的情谊。
【分析】党证“磨损得很旧”表明黄新常把党证带在身边;印章“鲜 红鲜红的”映衬出黄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火热的心。二者对比,表 现出黄新对党的无限忠诚。拿银洋的一系列细节,刻画出黄新对缴党 费的郑重态度;在困厄、艰辛的境遇中,黄新仍不忘缴党费,表现出 她对革命事业的热忱,也表现出她对党的无限忠诚。
“我”和黄新初次接头,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叙述这一事件? 【分析】①心理描写:主要是从“我”的角度写“我”的心理,体现“我” 的谨慎。 ②神态描写:对上暗号后,黄新“满脸堆笑”,其他人“眉开眼笑地望望 我”。 ③动作描写:“一把扔给我个木凳子让我坐”“她回来了,关上了门,把小 油灯遮严了,在我对面坐下来”。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是以怎样的叙述视角讲述故事的?这样的构思安排有什么好处? (1)线索及作用:选取一筐咸菜作为特殊党费,并以之为主线贯串全篇,展开一系列动人的情节,细 腻地刻画了黄新的性格和形象特征,构思新颖、独特。本文把咸菜这一笔特殊党费,同支持党的武装 斗争密切联系起来。在严酷的斗争形势下,黄新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村里的党员为缺盐的游击队腌制 咸菜,作为党费上缴组织,最后为掩护战友脱险,光荣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样构思,使得平凡的 咸菜具有了特殊意义,人物的心灵之美和情操之美得以凸显。 (2)叙述视角及作用: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讲述故事,以倒叙的方式来叙述,一方面,使得 故事真实可感,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另一方面,由于“我”受限的视角,隐去了一些枝蔓情节,突 出典型的场景、细节,凸显人物形象。此外,小说以“我”为媒介,把“我”对黄新的感情融入其中, 感染、影响着读者,使读者加深了对黄新的认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教学说课课件
拉看着他,说:“改变到咱们在一块过日子真正像夫妻。再见!
教学环节三
活动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为课本剧配图做宣传海报
配海报 述设计
阐述设计内容及设计缘由
指导学生注意构图要
素
自主构图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问 口头阐述
题剧”社会意义
设计 思路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设计和对文本的梳理分 析,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及其处境,为下一阶段倾 听觉醒者宣言和分析觉醒的原因等活动做铺垫。
别求新声于异邦
目录
01 单元概述与目标 02 学情与重难点 03 教法学法 04 教学活动 05 板书设计
单元概述
01
单元内容与任务
• 本单元与选择性必修上册外国小说单元共同构成“外国作 家作品研习”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 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风貌 ,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对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 和形成开放的良好文化心态。
角色诵读 比较分析 交流、讨论
完善自主表 格单
学生诵读语言,体悟娜拉形象
学生诵读语言,体悟娜拉形象
海尔茂:(走来走去)嘿!好像做了一场噩梦过来!
海尔茂得知真相,娜拉“全是真的。我只知道爱你,别的什这八年工夫——我最得意、最喜欢的女人——没想到是
么都不管。”及“我做的坏事不用你担当!”
个伪君子,是个撒谎的人——比这还坏——是个犯罪的
通过让同学参与助力编演课本剧的形式,了解戏剧人
2.创设学习情境 物形象及戏剧冲突。幕后的策划也能有效地催进对文
本的深层解读。
教学活动
04
活动一:看觉醒之形象
创设情境
班级同学想排练本课课本剧,请你做场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树和天空 教学课件
分析意象,理解内容
思考探究
《树和天空》一诗中,所选取的意象“树”“天空”“我们”, 有怎样的象征义?
树
天空
我们
“树”是立足于大地 同时又指向天空的最 隆重和充分的表示, 是生命的主体,是积 极向上、蓬勃生长的 生命的代表。
“天空”是“树”(自然生 物)和“我们”(人类)存在 共同的家,代表着自然界。 所有生物既在“天空”下积 极地承受它的所有赐予和挑 战,同时又对天空怀抱着最 虔诚的爱、敬畏以及等待。
“我们”在这里代表人 类与自然等存在,“我 们”既是自然的旁观者 和见证者,也是自然的 参与者和存在者,“我 们”相互关爱与扶持着。
深入探究
1.诗中的“树”给人怎样一种感觉?为什么会让人有这种感觉?
给人以强烈的新奇感。诗中的树,在诗人的笔下作为诗歌中的生命主体,取得了超 越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它“走动”“有急事”“汲取……生命”,还可以“停下 脚步”“挺拔地静闪”“等待”,不仅有了动作,而且有了情态,有了意识,有了 心理期待。对树的这种感受,我们平时少有。同时,“我们”在诗歌中只是一个旁 观者,仿佛成了它身边的一棵“树”。这种奇异的构思和联想,使得诗歌中的树带 给人一种新鲜奇妙的感觉。
思考探究
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有什么特点?“我们”起什么作 用?
抒情主人公 抒情主人公是树来自特点 诗中的树有超越了人的自觉和主动性。在雨中,树在
“走动”“有急事”“汲取生命”;雨停后,树“停下
脚步”和“等待”,它有对生命自觉自为的争取与充盈。
我们“作用”“我们”在这里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见证人、陈述者,
思考探究
这首诗的前后两节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 在内容上有怎样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反复朗读,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
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 这里所说的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 习故事,因此,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现有教科书中的单元,譬如语文教 材中一个单元通常是一个主题下的几篇课文,如果这几篇课文没有一个完整的 “大任务”驱动,没能组织成一个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 学习事件,那它就不是我们所讲的单元概念。确切地说,那只是内容单位,而 不是学习单位。——崔允漷
认真阅读导语,明确导 语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选文经典,具有代表性。 2、文体虽有不同,但目的在于 开阔学生的视野,理解不同文化 的特点,培养学生开放的文化心 态。
以阅读课文为基础,结合学习提示进行 研习。分析学习提示提供的信息点。例 如《玩偶之家》: 1、本剧当时的社会影响和意义。 2、剧情、人物的言行、性格的变化、 冲突及本质、主题思想等等。 3、分析作者手法,领略作家独特艺术 魅力。
注意破折号的用法! “我”没事了!为什么不是“我们”,注意分析海尔茂的措辞。
1、通过比较戏剧冲突来感受作者艺术手法的不同,《玩偶之家》 《哈姆莱特》等。 2、中外妇女解放问题研讨,《玩偶之家》与《雷雨》的比较阅 读。(娜拉、繁漪)
1、《玩偶之家》(全剧) 2、鲁迅《娜拉出走之后》
▪ 1、了解诗歌创作过程和相关社会背景,以便能更深入的理解诗歌内容。 ▪ 2、多种阅读方式相结合,精读细读,比较阅读。 ▪ 3、整体把握与分析鉴赏相结合。 ▪ 4、关注学习提示和单元任务,探究诗歌的思想和审美意蕴。
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建议性学习要求
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 (1)阅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 认识所读作品的地位和价值。
▪ (2)撰写读书笔记,阅读作品 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 择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或话题, 撰写评论。
▪ (3)尝试探讨不同民族文学之 间的共同话题和文化差异,尊重 文化多样性,提升文化鉴别力。
▪ 1、了解诗人和创作背景; ▪ 2、反复朗读,分析诗歌中特殊的、少有的意象,例如“蚂蚁”“鹪
鹩”“黑莓”等等,感受意境的开阔、气魄的宏大,体会诗人对不同生 命形态的赞颂之情;
▪ 3、比较阅读,理解诗人所创造的“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感受诗歌内容 和形式上的统一;
▪ 4、反复朗读,教师指导朗读。
▪ 1、简单了解诗人; ▪ 2、反复朗读,运用想象体会诗人创造的奇特、朦胧的世界,尝试理解诗
▪ 1、了解诗人和创作背景; ▪ 2、反复朗读,读懂内容,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歌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
往的境界; ▪ 3、反复朗读,注意韵律,读出节奏,感受诗歌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和建筑美; ▪ 4、反复朗读,体会迷娘的形象和表达的情感。 ▪ 5、群文阅读《迷娘曲》(三首)
▪ 1、了解诗人和创作背景; ▪ 2、反复朗读,读懂内容,读出诗人笔下大海的特点; ▪ 3、反复朗读,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作者情绪的起伏跌宕; ▪ 4、研读诗歌,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 ▪ 5、比较阅读,《致大海》与中国文化中的大海意象。
速读梳理
侍萍
蘩漪
四凤
鲁贵
周朴园
周萍 周冲 鲁大海
▪ 1、海尔茂对娜拉的称呼有哪些?从称呼变化中分析海尔茂的性格特点。 ▪ 2、精读做批注,分析人物形象,深思剧作反映的社会问题等。
海尔茂为什么出去做客的时候不大跟娜拉说话,甚至故意避开娜拉, 真的是他说的那个原因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关注人物言行、标点符号
——滨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理解课标对外国文学研习的相关要求 ▪ 单元的导语、内容、学习提示、单元研习任务 ▪ 选必中第四单元的研习建议 ▪ 基于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
▪ 1、本单元的价值和定位 ▪ 2、学习目标与内容 ▪ 3、教学提示
▪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 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 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习任务群—课时计划 语文核心素养—单元设计—课时计划
(1)阅读与鉴赏 (2)表达与交流 (3)梳理与探究
▪ 本任务群为1学分,18课时。 ▪ (1)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作品,整
体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与思想内 涵。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激发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 趣,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不同时期、 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 ▪ (2)调动学生关于世界历史、地 理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知识,促 进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生活 及心灵世界的理解。 ▪ (3)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作家作品或专题,充分利用各种 学习资源,拓展阅读,研讨交流。
▪ 《玩偶之家》学习提示补充: ▪ 1、加强阅读,理清文章内容; ▪ 2、注意戏剧冲突及人物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 3、体会戏剧冲突的本质,进一步探讨其社会意义。
学习任务要有梯度性
1、注重主题思想的研讨及中外文学、 思想的碰撞。 2、注重同类文体之间的比较阅读。 3、注重学生的审美鉴赏,增加对文 化多样性的理解。 4、在研习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文 化走出去”,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 认同感,理解不同文化的存在。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共两个单元, 选必上第三单元是小说单元, 0.5个学分,9课时;选必中第 四单元是外国戏剧与诗歌单元, 0.5个学分,9课时。
▪ (1)阅读外国经典戏剧,梳理剧情,把握矛盾冲突,分析人物言行,理解 主题思想等。
▪ (2)有感情朗读诗歌,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歌情感,感受诗歌魅力。
▪ (3)尝试探讨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共同话题和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 提升文化鉴别力。
▪ 1、速读梳理剧情,了解故事梗概; ▪ 2、精读台词, 分析人物言行及特殊情景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把握矛盾冲突,分析人
物性格变化; ▪ 3、比较阅读,不同地域、文化中的戏剧比较,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同一主题的比较; ▪ 4、群文阅读; ▪ 5、了解戏剧的一些知识点:“戏剧冲突”“突转”“社会问题剧”等; ▪ 6、创设情境,分角色扮演,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