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虾与带子的解剖
鳌虾与带子的解剖
![鳌虾与带子的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24821a4fbe23482fb4da4c75.png)
实验8带子与鳌虾的解剖2016.4.308.1目的:了解软体动物和甲壳纲的结构特征,掌握带子与鳌虾的解剖方法。
8.2内容:(1)软体动物,甲壳纲的主要特征甲壳纲主要特征:甲壳亚门在形态结构上表现出多样性,例如体形大小、体节数目、体躯划分及附肢的分化都有较大的差异。
在生活方式上绝大多数为海洋生,为海洋浮游动物的重要成员,常被誉为海洋中的昆虫,少数侵入淡水。
是构成水生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
也有极少数进入陆地生活,但不能脱离潮湿环境。
甲壳类动物都具有两对触角,这一点区别于其它节肢动物(有螯肢亚门无触角,三叶虫亚门及单肢亚门仅有一对触角,相当于甲壳类的小触角)。
甲壳类动物的附肢基本上都是双肢型,但在不同的体区有不同的形态与机能的分化,其中至少有三对口后的附肢作为颚。
甲壳类动物生活史中由卵孵出后为无节幼虫(nauplius),仅有三个体节,三对附肢,相当于成体的前三对附肢,即两对触角及一对大颚。
经多次蜕皮不断地在肛门前部增加体节数,原始的种类体节可多达数十节,高等的种类体节数减少并固定,体区划分清楚。
此外有些种类头部和胸部可能也会融合到一起,形成头胸部。
所有的甲壳亚门的干细胞分裂时的特征相同。
软体动物主要特征:体柔软而不分节,一般分头-足(有的头退化或消失;足肌肉质)和内脏-外套膜(由背侧的内脏团、外套膜及外套腔组成)两部分。
背侧皮肤褶襞向下延伸成外套膜,外套膜分泌包在体外的石灰质壳(有的退化成内壳或无壳)。
无真正的内骨骼。
体内有一血腔(即一系列扩张的静脉窦)。
血腔血功能如液体骨骼,用以维持身体的紧张度。
血内含少量星形或阿米巴形细胞。
血液中含血蓝蛋白(腹足纲及头足纲)。
口的肌肉含肌红蛋白。
真正的体腔退化为生殖腔和围心腔。
体表一般有纤毛或黏液。
口内有齿舌。
齿舌是多数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由多列角质齿板组成,形似锉刀,用于帮助摄食。
常有大型消化腺体。
有栉鳃,表面具纤毛,用以激动水流(在双壳类有助于滤食水中食物颗粒)。
螯虾的解剖PPT课件
![螯虾的解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cfc6b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64.png)
腹部颜色较深,通常与环境颜 色相似,有利于隐蔽和保护。
螯虾的附肢
螯虾的附肢包括头部、胸部和腹部的附肢。 头部附肢包括一对触角和一对螯足,胸部附肢包括六对足,腹部附肢包括五对腹足。
附肢是螯虾运动、感觉和呼吸的重要器官,具有多种功能。
03
螯虾的内部结构
螯虾的消化系统
口腔和食道
螯虾的口腔内有锐利的 牙齿,用于咀嚼食物, 食物进入食道后被进一
合理投喂
控制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 率。
免疫增强
通过添加免疫增强剂等手段提高螯虾的免疫力,增强其对疾病的 抵抗力。
养殖环境的管理
水温调控
根据螯虾的生长阶段和季节变化,合理调控水温,保持水温的稳 定和适宜。
溶解氧管理
保持水体中足够的溶解氧,以满足螯虾呼吸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抑 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常见疾病及病因
白斑病
01
由细菌引起,症状为螯虾体表出现白色斑点,严重时会导致螯
虾死亡。
烂鳃病
02
由细菌引起,症状为螯虾鳃部溃烂,呼吸困难。
弧菌病
03
由弧菌感染引起,症状为螯虾体色发黑,活力下降,严重时会
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及措施
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更换水体,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可以有效预防细菌性疾 病的发生。
酸碱度调节
根Hale Waihona Puke 水质情况合理调节水体的酸碱度,创造适宜的养殖环境。
06
总结与展望
螯虾的研究现状
01
生物学特性
螯虾是水生动物,具有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行为特征。目前,对螯虾的生
物学特性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包括繁殖、生长、代谢等方面。
实验七鳌虾的外形和内部解剖观察
![实验七鳌虾的外形和内部解剖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e99105990c69ec3d5bb7584.png)
7、神经系统
腹神经索 食管上神经节(脑神经节) 围食管神经 食管下神经节
雌性
– 卵巢:1对,位于围心窦腹面,褐色。颗粒状, 分3叶,前部2叶,后部1叶
– 输卵管:1对,短小 – 生殖孔:第3步足基部内侧 – 受精囊:第4、5对步足间的腹甲上,有一椭圆
形突起,中有一纵行开口,内为空囊
5、消化系统
前肠
–口 – 食道 –胃
贲门胃:前端,壁薄,透过胃壁可看到胃内有深色食物 幽门胃:后端,较小,壁略厚
(一)螯虾的外形观察
将活螯虾标本用清水冲洗、浸泡,除去药 液后放蜡盘内进行观察
– 头胸部 :由头部(6节)与胸部(8节)愈合而成。 头胸甲 ,额剑 ,眼柄 ,复眼,颈沟 ,鳃盖
– 腹部 :6节。其后还有一扁平尾节,腹面正中 有一纵裂缝,为肛门
– 附肢
除第1体节和尾节无附肢外,共19对附肢,即每体 节1对
来顺序排列在解剖盘内 – 用放大镜自前向后依次观察附肢的构造
注意事项
– 摘取附肢时Biblioteka 用镊子钳住其基部,垂直拔下 – 如附肢粗大,可用剪刀剪开其基部与体壁的连接后再
拔下 – 既要注意附肢的完整性,又不损伤内部器官
(二)螯虾的内部解剖
呼吸系统 肌肉系统 循环系统 生殖系统 消化系统 排泄系统 神经系统
1、呼吸系统
用剪刀剪去头胸甲的右侧鳃盖,即可看到 呼吸器官——鳃
结合已摘下的左侧附肢上鳃的着生情况, 原位用镊子稍作分离,观察各种鳃
– 足鳃:第2颚足至第4步足基部 – 关节鳃:体壁与附肢间关节膜上 – 肢鳃:第1颚足基部
2、肌肉系统
成束的横纹肌,往往成对
3、循环系统
心脏
螯虾的解剖
![螯虾的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2b28ff6f25c52cc58bd6be59.png)
实验三: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螯虾外形和内部结构,了解甲壳动物在形态
结构上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内容:
(一)螯虾外形观察;
(二)螯虾内部解剖观察。
三、实验操作及观察
(一)外形观察:头胸甲,腹部,附肢19对;
(二)内部结构:
1、呼吸器官:腮;
2、肌肉;
3、循环系统:心脏,7条动脉;
4、生殖系统:雄性:精巢一对,白色;第五对歩足
基部生殖孔;第一对腹肢很强大,交接口;雌性:
卵巢一对,淡红色;第三对歩足基部生殖孔;
5、消化系统:口、食道、胃、中肠(肝脏)、后肠、
肛门;
6、排泄系统:大触角基部有绿腺;
7、神经系统:脑、胃食道神经、腹神经索。
四、作业:绘出螯虾内部解剖图。
实验五 螯虾的解剖观察
![实验五 螯虾的解剖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c46da5c50c22590102029d76.png)
触角动脉一对,眼动脉两侧通出至触角和排泄器官,
肝动脉一对,在触角动脉外侧通出,至肝脏和中肠。
心脏向后发出一条腹上动脉,沿腹部背面至身体末端。
腹上动脉在近心脏处向腹面分出一条胸直动脉,穿过 腹神经索分为2支,向前称胸下动脉,向后称腹下动 脉。
生殖系统:雌雄异体。
雌性生殖系统:卵巢一对,在围心窦的腹面, 呈橘红色。输卵管在卵巢外侧,一对很短的细 管,其末端分别开口于第3对步足基部的内侧。 纳精器在第4、5步足间的腹板上,为一圆球形 的突起,其上有一纵行开口。 雄性生殖系统:精巢一对,在围心窦的腹面, 呈白色,分三叶,前端分开为两叶,后端合并 成一叶。输精管为精巢外侧一对长而迂曲的细 管,其末端分别开口于第5对步足基部的内侧。
6、作业与思考
6.1绘图绘螯虾解剖图
三叶虫纲:触角一对,身体背面中央隆起,形成三叶状。全为化石种类。 三叶虫化石: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有附肢。 甲壳纲:触角二对,头和胸部常愈合为头胸部,背部有头胸甲。 藤壶:海产,营固着生活。体部分节消失;胸肢6对,双肢型,发达,其它 附肢退化,体包被在头部皮肤伸长的外套中;由外套分泌形成石灰质的壳 板,虫体即仰卧于壳内。 沼虾:体侧扁,大颚触须分三节;前两对步足螯状,后三对步足爪状。沼 虾产于我国各地淡水水域中,为重要食用虾。 中华绒螯蟹:淡水产。头胸甲特别发达,呈圆形或椭圆形;颚足组成口器, 第一对胸肢较大,成钳形,其上长有绒毛,腹部退化,折叠在头胸部下方, 尾节很小。 三疣梭子蟹:海产。头胸甲侧缘有两个较大的棘,呈梭状,中央有三个突 起,故得名。第一步足特别强大,长节后缘末端有一刺;第2~4对步足扁, 指节尖细,适于爬行;末对步足较扁宽,指节呈片状,适于游泳。 肢口纲:海产。胸部附肢的基部包围在口两旁,并形成了咀嚼面。呼吸用 腹部附肢内侧的书鳃。 中国鲎:体形似瓢。分头胸部、腹部及尾剑三部分。用书鳃呼吸。被称为 活化石。
螯虾解剖实验PPT课件
![螯虾解剖实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a628a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b.png)
结论总结
结论总结是对实验结果的综合评 价和归纳,包括对实验目的、方
法、数据分析和结论的总结。
在总结结论时,需要特别注意突 出实验的创新点和亮点,同时指
出实验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结论总结还需要提出对未来研究 的建议和展望,以促进学科的发
展和进步。
05
实验注意事项
安全须知
实验过程中需佩戴实验服和护 目镜,防止意外伤害。
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是对实验数据深入挖掘和解 释的过程,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性 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等。
推断性统计则基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 特征,进行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等。
通过描述性统计,可以获得数据的集 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等基本 信息。
可视化分析则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的工具,以免划 伤自己或他人。
实验结束后,应将实验器材清 洗干净并归位。
实验环境要求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 良好。
实验台面应平整、稳固,方便操 作。
实验室应具备足够的照明,确保 视线清晰。
实验操作规范
解剖过程中,应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避免对实验对 象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准备螯虾
选择一只健康的螯虾,用清水洗净。
02
切割外壳
用解剖刀沿着螯虾的腹面中线轻轻切 开外壳,注意不要损伤内部的器官和 组织。
01
清理和整理
实验结束后,用清水将螯虾的器官和 组织清洗干净,然后将外壳重新拼合, 以便下次使用。
05
03
暴露器官
剥离外壳后,可以观察到螯虾的内部 器官和组织,如心脏、肝脏、胃、鳃 等。
螯虾的附肢与内部解剖
![螯虾的附肢与内部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5adbc8f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f.png)
实验7 螯虾的附肢与内部解剖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螯虾外形的观察,了解甲壳纲动物的附肢数量、类型及特点;2.通过对螯虾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的观察,了解甲壳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材料:提前一周用自来水冲洗浸泡过的螯虾;福尔马林浸制的日本对虾、中华绒螯蟹、三疣梭子蟹、水蚤、剑蚤、藤壶等浸制标本。
三、实验器具:显微镜;蜡盘、解剖剪、解剖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螯虾的外形:螯虾又叫喇蛄。
每人取一只螯虾,放在自己的解剖盘(蜡盘)中,观察螯虾的外形: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外面包者坚韧的头胸甲,其前端有额剑(螯虾为背腹扁,沼虾为左右侧扁);头胸甲上有个凹沟叫径沟,是头胸的分界线;螯虾的外形取螯虾的附肢:总共19对(重点),要求带肢鳃、足鳃和关节鳃。
(1)头部5对:分别是,小触角、大触角、大颚、第一小颚和第二小颚各一对;(2)胸部8对:第一颚足、第二颚足、第三颚足、第一步足、第二步足、第三、第四和第五步足各一对,前三对步足末端有螯(沼虾是前两对步足有螯);(3)其中,大颚、第一小颚和第二小颚、第一颚足、第二颚足、第三颚足共同构成了螯虾的口器;(4)、腹部有6对附肢:如果是雄性的螯虾,第一、第二对附肢特化成雄性交接器,且雄性生殖孔位于第五对步足的基部内侧;如果是雌性的,第一对附肢柔弱且磁性生殖孔位于第三步足基部的内侧,在第四与第五步足基部的腹侧体壁上有一个椭圆形的凹窝---是螯虾的纳精囊;第三到第五对腹部的游泳足都不发达,第六对附肢比较发达,外肢分两节,与尾节共同构成尾扇。
螯虾的19对附肢螯虾的内部解剖:(1)呼吸系统:在取螯虾附肢时,需要取出下列鳃:a 1对肢鳃:薄膜状,位于第一对颚足;b 6对足鳃:分别位于第二对颚足~第四对步足的基部;c 对关节鳃:第二颚对足上有一对关节鳃,从第三对颚足到第四对步足分别有两对关节鳃。
注明:关节鳃着生在关节膜上。
(2)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循环):用解剖剪刀从螯虾背部头胸甲的后缘向前剪,注意把内脏同背部的外骨骼分离,剪到,螯虾的两只复眼的中间后方。
生物竞赛实验:克氏原螯虾的解剖与观察
![生物竞赛实验:克氏原螯虾的解剖与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3fd6bb6d647d27284b7351a4.png)
克氏原螯虾的解剖与观察目的意义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南美洲,后引种到美国,本世纪初(大约1918)被引入日本,30年代由日本传人我国南京地区,由于其耐受性强,繁殖快,现已分布于我国很多省份。
该淡水螯虾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是美国最有渔业价值的一种螯虾),但也可成为农业之敌害,在我国对其生物学研究已逐渐热起来。
作为甲壳动物代表,是目前许多地区取材方便而又经济的一种实验材料,通过观察其外形及内部结构,可了解甲壳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特征。
获得与处理获取标本方法有多种途径,通常可从市场直接购得,也可在乡村稻田埂、河塘沟旁的洞穴中挖掘或垂钓而得。
由于具备极强的耐受特性,可生活在超污染水体里,体表极有可能带有各种病原体,故用于活体观察或饲养的标本需用5ppm甲醛或86消毒王等消毒剂浸泡消毒,用于直接解剖的标本则可直接用5%甲醛浸制即可。
螯虾的外形体粗壮,背腹略扁平,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
螯虾属爬行虾类。
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体表被以坚硬的几丁质外骨骼,深红色或红黄色,随年龄而不同。
将标本放在解剖盘内,按下列顺序观察。
1.头胸部头部与胸部愈合(头部5节、胸部8节),共同构成头胸部,外被头胸甲。
头胸甲覆盖于头胸部的坚硬几丁质外骨骼。
其前端背中央有一长而尖的额剑,注意额剑短棘的形状和数量;其背部后缘有一浅的横沟,叫颈沟。
复眼位于额剑的两侧,各有一能活动的眼柄,复眼着生其上。
头胸部附肢共有13对,腹部6对,均系由双肢型这一基本形式演化为各种不同的形状。
以镊子自身体后部向前依次把体一侧的附肢摘下,并把它们按原来顺序排列于玻璃板上。
再自后向前依次在解剖镜下进行观察。
注意在摘取附肢时,应镊紧附肢的基部垂直拔下。
若附肢粗大,也可用小型剪刀将其基部外骨骼和其他组织剪去一部分,以便于拔下而不致伤及其他器官。
(1)第一触角(小触角) 原肢分三节,第一节有一大凹陷,背面基部丛毛中有平衡囊,其外缘有一柄刺,内缘中部有一叶片状内侧附肢,第三节末端具内外两触鞭,其间尚包有一短小附鞭。
螯虾的外形和解剖
![螯虾的外形和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af230c98dd88d0d233d46ad1.png)
第三颚足
第三颚足
大颚
第二颚足
内肢
外肢
第二颚足
第二颚足
第一颚足
大颚 第一颚足
第 二 小 颚
第二小颚
第二小颚
第二小颚
第二小颚
第二小颚
第二小颚
第一小颚
大颚
排泄孔 第一小颚
第一小颚
大颚
大颚
大颚
第一小颚
第二小颚
(二)螯虾的内部解剖
呼吸系统 肌肉系统 循环系统 生殖系统 消化系统 排泄系统 神经系统
头胸部侧面
胃 绿腺 鳃
头胸部整体俯视
胃 肝胰腺 鳃 鳃
心脏
1、呼吸系统
用剪刀剪去头胸甲的右侧鳃盖,即可看到 呼吸器官鳃 结合已摘下的左侧附肢上鳃的着生情况, 原位用镊子稍作分离,观察各种鳃
足鳃:第2颚足至第4步足基部 关节鳃:体壁与附肢间关节膜上 肢鳃:第1颚足基部
2、肌肉系统
附肢的观察
左手持虾,使其腹面向上 右手持镊子,由后向前依次将左侧附肢摘下,并按原来顺序 排列在解剖盘内 用放大镜自前向后依次观察附肢的构造 摘取附肢时,用镊子钳住其基部,垂直拔下 如附肢粗大,可用剪刀剪开其基部与体壁的连接后再拔下 既要注意附肢的完整性,又不损伤内部器官
注意事项
第三颚足
卵巢
输卵管
输卵管
5、消化系统
前肠
口 食道 胃
贲门胃:前端,壁薄,透过胃壁可看到胃内有深色食物 幽门胃:后端,较小,壁略厚
中肠
很短,1对肝脏位于其两侧 贯穿整个腹部,透过肠壁可见内有深色食物残渣,以肛门开 口于尾节腹面
螯虾的观察与解剖
![螯虾的观察与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c51250b2ff00bed5b8f31d74.png)
动 物 学 实 验 课 件
动 物 学 实 验 课 件
四、作业与思考
动
物
学
实
验 课
绘制螯虾内部解剖图
件
颚足 3 对。 第一颚足外肢基部大,末端细长,内肢细小。外肢基部有 动一薄片状肢鳃。 物第二、三颚足内肢发达,分为 5 节 ,屈指状,外肢细长。 学实验足参基与部虾都口有器羽的状形的成鳃。。 3 对颚足和头部附肢大颚、小颚均 课 件
步足 5 对
内肢发达,分为 5 节,即座节、长 节、腕节、掌节和指节;外肢退化。 前 3 对末端为钳状:第一对步足的错 特别强大,称螯足;
雄性
动➢ 精巢:1对,白
物 色,位于围心
学 实
窦腹面。呈3叶
验 状,前部分离
课 件
为2叶,后部合 并为1叶
➢ 输精管:1对, 细长
➢ 生殖孔:第5步 足基部内侧
动 物 学 实 验 课 件
4、生殖系统
动 雌性
物 学
➢ 卵巢:1对,位于围心窦腹面,褐色。
实 验
颗粒状,分3叶,前部2叶,后部1叶
课 件
动 物 学 实 验 课 件
动 物 学 实 验 课 件
头部附肢:共5对
动 ①小触角 位额剑
物 下方。原肢 3 节,
学 实
末端有 2 根短须
验 课
状触鞭 .触角基
件 部背面有一凹陷
容纳眼柄,凹陷
内侧丛毛中有平
衡囊。
②大触角 位
动
眼柄下方,原
物 学
肢 2 节,基节
实 验
的基部腹面有
课
排泄孔。外肢
➢ 肢鳃:第1颚足基部
动 物 学 实 验 课 件
动 物 学 实 验 课 件
螯虾解剖
![螯虾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a3b6670bfc4ffe473368abf7.png)
腹部附肢
动 物 学 实 验 课 件
共 5 对,不发达。原肢 2 节。前 2 对腹 肢,雌雄有别。雄虾第一对腹肢变成管 状交接器,雌虾的退化;雌虾第二腹肢 细小,外肢退化 第三、四、五对腹肢形 状相同,内、外肢细长而扁平,密生刚 毛
动 物 学 实 验 课 件
动 物 学 实 验 课 件
动 物 学 实 验 课 件
动 物 学 实 验 课 件
动 物 学 实 验 课 件
3、循环系统
动 物 学 实 验 课 件
心脏 位于头胸部 背方的围心 窦中,为半 透明、多角 形的肌肉囊 用放大镜观 察,可见有3 对心孔
动 物 学 实 验 课 件
3、循环系统
动 物 学 实 验 课 件
动脉:细而透明,用镊子轻轻提起心脏,可 见心脏发出7条血管 由心脏前行的动脉 眼动脉:1条,由心脏前端发出 触角动脉:1对,由眼动脉基部两侧发 出 肝动脉:1对,由触角动脉外侧发出 由心脏后行的动脉 腹上动脉:1条,沿后肠背方后行到腹 部末端 由心脏下行至腹面动脉 胸直动脉:1条,弯向胸部腹面
动 物 学 实 验 课 件
动 物 学 实 验 课 件
动 物 学 实 验 课 件
2.螯虾附肢的观察
动 物 学 实 验 课 件
附肢的观察 左手持虾,使其腹面向上 右手持镊子,由后向前依次将左侧附肢摘下, 并按原来顺序排列在解剖盘内 自前向后依次观察附肢的构造 注意事项 摘取附肢时,用镊子钳住其基部,垂直拔下 如附肢粗大,可用剪刀剪开其基部与体壁的 连接后再拔下 既要注意附肢的完整性,又不损伤内部器官
动 物 学 实 验 课 件
实验 3螯虾及其它甲壳动物
螯虾解剖实验 ppt课件
![螯虾解剖实验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068b57bb4cf7ec4afed0cd.png)
螯虾解剖实验
(1)第一触角(小触角)
短、小; 原肢:3节
平衡囊:第 1 节背面, 凹陷、刚毛丛;
注意:刚毛丛中有什么? 为何称之为平衡囊?
内、外肢:内、外触鞭;
螯虾解剖实验
(2)第二触角(大触角)
长、粗大; 原肢:2 节
第一节细小、横条; 外肢:宽大,长方形; 内肢:3 节;
暗红;肝管 1 对 → 中肠。
螯虾解剖实验
5.排 泄 系 统:触角腺
触角腺:大触角基部 腺体部:绿色,故名绿腺; 膀胱部:薄膜、 囊状; 排泄孔 大触角基部;
螯虾解剖实验
6.神 经 系 统
用解剖刀自背部稍偏离体中线处, 向腹部切开,边解剖边观察;
螯虾解剖实验
脑:食道上方,头部最前方 较大,发出多条神经;
螯虾解剖实验
围食道神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 自脑发出,绕至食道腹面, 与腹神经索相连。
螯虾解剖实验
腹神经索:2 股愈合,沿腹中线后行; 注意:胸部 4、5 神经节之间有何特殊?
螯虾解剖实验
螯虾解剖实验
克氏原螯虾
(Procambarus clarkii)
的解剖与观察
螯虾解剖实验
一、目 的
螯虾:甲壳动物代表动物; 取材方便、经济;
目的:观察外形、内部结构, 了解甲壳动物形态结构主要特征。
螯虾解剖实验
二、获 得 与 处 理
市场收购; 挖掘、垂钓:田埂、河塘、沟渠旁 洞穴。
活体观察:饲养标本 浸泡消毒:5 ppm甲醛 84 消毒液等;
叶片状,双肢型 第 1~2 对
雌:显著弱小(第1 对); 雄:特化,
棍棒状, 交接器。
螯虾解剖实验
第 3~5 对:双肢型、游泳肢; 第6对:原肢: 1节,粗短;
螯虾的解剖PPT课件
![螯虾的解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02012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e.png)
• 呼吸器官:
• 肌肉:为成束的横纹肌,往往成对
• 循环系统 : 心脏:位于头胸部后端背侧的围心窦内,半透明,多角形的肌肉囊。
在心脏的背面,前侧面和腹面各有一对心孔。 动脉:细且透明
• 生殖系统: 精巢1对,白色;输精管,其末端开口于第五对步足基部内侧。 雌性:卵巢1对,性成熟时为淡红色或淡绿色,浸制标本呈褐色,其末
目的
❖ 通过观察螯虾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了解 甲壳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特征;认 识甲壳纲的代表动物;具备初步识别甲 壳动物常见种类的能力。
内容
• 螯虾的外形 • 内部结构的解剖观察
实验材料与用具
• 螯虾的浸制标本 • 解剖器具,解剖盘,放大镜
实验操作及观察 ➢外部形态结构的解剖及观察 ➢内部器官系统的解剖和观察
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
• 头胸甲;额剑;复眼;颈沟;鳃盖;鳃腔
• 附肢(13对): 头部及其附器:共5对 • 小触角、大触角 、大颚 、第1小颚 、第2小颚 胸部及其附器:共8对 • 3对颚足 、5对步足 腹部及其附器 • 5对游泳足 、1对尾肢
日本沼虾 的附肢
Back
内部器官系统的解剖和观察
端开口于第三对步足基部内侧。
• 消化系统:肝脏(淡黄色腺体),胃(囊状)
• 排泄系统:触角腺(扁圆形腺体), 生活时呈绿色,故又称绿 腺,浸制标本为乳白色
• 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腹神经链(身体腹面正中线的1条白 色索状物);围食管神经;食管下神经节;脑
甲壳动物的循环系统
Back
作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绘螯虾内部结构解剖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8带子与鳌虾的解剖
2016.4.30
8.1目的:了解软体动物和甲壳纲的结构特征,掌握带子与鳌虾的解剖方法。
8.2内容:
(1)软体动物,甲壳纲的主要特征
甲壳纲主要特征:甲壳亚门在形态结构上表现出多样性,例如体形大小、体节数目、体躯划分及附肢的分化都有较大的差异。
在生活方式上绝大多数为海洋生,为海洋浮游动物的重要成员,常被誉为海洋中的昆虫,少数侵入淡水。
是构成水生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
也有极少数进入陆地生活,但不能脱离潮湿环境。
甲壳类动物都具有两对触角,这一点区别于其它节肢动物(有螯肢亚门无触角,三叶虫亚门及单肢亚门仅有一对触角,相当于甲壳类的小触角)。
甲壳类动物的附肢基本上都是双肢型,但在不同的体区有不同的形态与机能的分化,其中至少有三对口后的附肢作为颚。
甲壳类动物生活史中由卵孵出后为无节幼虫(nauplius),仅有三个体节,三对附肢,相当于成体的前三对附肢,即两对触角及一对大颚。
经多次蜕皮不断地在肛门前部增加体节数,原始的种类体节可多达数十节,高等的种类体节数减少并固定,体区划分清楚。
此外有些种类头部和胸部可能也会融合到一起,形成头胸部。
所有的甲壳亚门的干细胞分裂时的特征相同。
软体动物主要特征:体柔软而不分节,一般分头-足(有的头退化或消失;足肌肉质)和内脏-外套膜(由背侧的内脏团、外套膜及外套腔组成)两部分。
背侧皮肤褶襞向下延伸成外套膜,外套膜分泌包在体外的石灰质壳(有的退化成内壳或无壳)。
无真正的内骨骼。
体内有一血腔(即一系列扩张的静脉窦)。
血腔血功能如液体骨骼,用以维持身体的紧张度。
血内含少量星形或阿米巴形细胞。
血液中含血蓝蛋白(腹足纲及头足纲)。
口的肌肉含肌红蛋白。
真正的体腔退化为生殖腔和围心腔。
体表一般有纤毛或黏液。
口内有齿舌。
齿舌是多数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由多列角质齿板组成,形似锉刀,用于帮助摄食。
常有大型消化腺体。
有栉鳃,表面具纤毛,用以激动水流(在双壳类有助于滤食水中食物颗粒)。
排泄器官为肾。
海生种类排泄氨或尿素,陆生腹足类排尿酸。
雌雄同体或异体。
(2)带子,鳌虾的解剖
(3)软体动物分类简介,甲壳纲的重要类群展示
8.3实验材料和用品
显微镜、解剖器材、鳌虾、带子、甲壳纲重要类群展示、软体动物分类简介
8.4实验操作及观察
8.4.1鳌虾的外形:
带子的外形:
8.4.2鳌虾、带子的解剖:(简述操作步骤和主要系统的位置及结构特点)8.4.2.1鳌虾的解剖:先去掉侧盖剪开头部剪开腹部
2
1
8.4.2.2带子的解剖:
将1处的闭壳肌剪开从内侧将2处的两侧闭壳肌剪开
观察带子的内部结构顺着口咽找到食道打开后找到中肠腺
8.4.3软体动物分类简介:软体动物(Mollusca)是动物界中的第二大门。
软体动物是三胚层、两侧对称,具有了真体腔的动物。
软体动物的真体腔是由裂腔法形成,也就是中胚层所形成的体腔。
身体柔软,一般左右对称,某些种类由于扭转、屈折,而呈各种奇特的形态。
通常有壳,无体节,有肉足或腕,也有足退化的。
外层皮肤自背部折皱成所谓外套,将身体包围,并分泌保护用的石灰质介壳。
呼吸用的鳃生于外套与身体间的腔内。
水陆各地都有分布。
包括多板纲(如石鳖)、腹足纲(如鲍、蜗牛);掘足纲(如角贝)、瓣鳃纲(如蚶、牡蛎)、头足纲(如乌贼、鹦鹉螺)、无板纲、单板纲(如新碟贝)七大类。
体腔动物之一门。
属原口动物,真体腔类,
甲壳纲重要类群展示(龙虾、小龙虾、虾蛄、常见蟹类等):甲壳亚门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亚门,由于亚门下物种用鳃呼吸,过去曾与三叶虫纲一起列为有鳃亚门(Branchiata),后来又被列为有颚亚门(Mandibulata),后有更多学者主张应独立成甲壳亚门(Crustacea)。
甲壳类动物约有31000多种,包括我们熟悉的水蚤、剑水蚤、丰年虫、对虾、螯虾、龙虾、蟹等。
8.5作业:带子的解剖(标注心脏、足、内脏团、腮等重要器官)
鳌虾的解剖(标注心脏、卵巢、消化腺、中肠、触角腺、肝脏等重要器官)(1)带子的解剖
心脏
鳃
水管
咽
口
外套膜附足
肾
闭壳肌
生殖腺
中肠腺
二鳌虾的解剖
心脏鳃
中肠
心脏
肌肉
后肠
胃
卵巢肝脏
触角腺胃
卵巢
心脏
肝脏
后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