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北京的春节》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课件
名言佳句: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 会生锈。
背景资料
“年关”的由来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居住在深山密林中,人们叫它
“年”。每年除夕它都出来捣乱,吃人伤畜。玉帝派遣天神把它捉住,关进 山里。有一年除夕,“年”挣断了铁索,又窜到村里去吃人咬畜。村民们手 拿锄头和镰刀与它拼死搏斗,才将它赶跑。第二天,大家相互登门庆祝幸免 于难,这样就有了“拜年”的习俗。时间一长,人们逐渐摸索到了“年”的 弱点:怕光,怕红色,而且怕声响。所以,除夕之夜每家每户贴春联、放鞭 炮、点明灯,这样就将“年”吓得不敢出山害人了。可是,“年”给人们留 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每到除夕,人们都担心它会再出来害人,感觉过年就像 过关一样,因此才有“年关”这一说法。
学习内容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民俗活动? 2.结合具体语段,分清“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
得简略”,揣摩作者详写了哪些部分,重点突出了 哪些民俗活动的特点。 3.体会作者“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春节:从腊月初旬——正月十九。
腊八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小年
正月十九
[万象[空更竹新]] 用万竹象木:等宇制宙成间的的玩一具切,景在象圆。柱更的:一变端更或。两一端切安事上物周或围景有象几都个变小得孔焕 的然圆一盒新,。用绳子抖动圆柱,圆盒就迅速旋转,发出嗡嗡的声音。
分[析万综象合更法新:]先万分象开:解宇释宙成间语的中一的切每景个象字。或更词:,变再更把。每一个切字事义物或或词景义象综都合变起得来焕 解然释一成新语。的方法。如“万象更新”,“万象”指宇宙间的一切景 象,“更”指变更。字义综合起来就是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 然一新。这就是“万象更新”的意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北京的春节》创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蒜、醋、饺”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饺子、万象、鞭炮”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4.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1.“丹凤呈祥龙献瑞,红桃贺岁杏迎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
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岁尾年头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
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二、我会写醋:陈醋米醋醋酸醋罐子饺:水饺饺子蒸饺煎饺拌:搅拌拌和凉拌拌嘴杂拌儿擦:摩擦擦眼擦洗擦黑擦肩而过眨:眨眼眨巴宵:元宵通宵宵禁春宵通宵达旦旦:元旦旦暮旦夕枕戈待旦燃:燃烧燃料自燃燃灯燃放戚:亲戚戚谊戚友哀戚休戚相关贩:贩卖小贩摊贩商贩贩夫摊:摆摊摊主摊子摊牌摊放摊点轿:轿子花轿抬轿轿车轿夫骆:骆驼驼:骆驼驼背驼绒驼峰浒:水浒《水浒传》三、形近字醋(陈醋)酸(酸味)饺(饺子)校(学校)拌(搅拌)伴(陪伴)眨(眨眼)泛(泛舟)宵(元宵)霄(云霄)贩(贩卖)贬(贬低)摊(摆摊)滩(沙滩)轿(轿车)桥(大桥)驼(骆驼)鸵(鸵鸟)四、多音字铺:pù店铺pū铺张看:kàn看见kān看守五、近义词规矩——规则预备——准备充足——充裕热闹——喧闹娴熟——熟练各形各色——各式各样照常——照旧截然不同——迥然不同六、反义词充足——短缺热闹——冷清间断——连续娴熟——生疏高潮——低谷淘气——乖巧七、理解词语【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等【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间断】(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元旦】本文中的“元旦”指农历正月初一。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笔记《北京的春节》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笔记《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是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的内容。
文章主要讲
述了作者在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和体验。
文章开头描述了春节前夕北京的景象,街道上挂满了红灯笼,
人们都在忙着准备过年。
作者提到了买年货、贴春联、打扫房子等
传统习俗,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接着,作者描述了春节当天的情景。
在北京,人们会去天坛公
园祈福,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公园里熙熙攘攘,人们争相拍照
留念,场面热闹而喜庆。
最后,作者还分享了自己在北京的春节经历。
他去了长城、颐
和园等景点,感受到了北京的独特魅力。
在春节期间,北京的气氛
非常热闹,让人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了解到北京春节的习俗和氛围,感受
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文章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北京过年
的经历,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喜庆氛围。
部编版小学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及赏析《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北京的春节更是热闹非凡。
腊月初八,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泡腊八蒜,熬腊八粥,这是春节的序幕。
接着,家家户户开始打扫卫生,准备迎接新的一年。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小年,人们会祭拜灶王爷,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庭和睦。
这一天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他们可以吃到美味的糖瓜。
除夕夜,全家团聚,吃年夜饭,看春晚,守岁迎新。
午夜时分,鞭炮声此起彼伏,象征着辞旧迎新。
正月初一,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互相拜年,祝福对方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这一天,大街小巷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接下来的几天,有走亲访友、赏花灯、猜灯谜等各种活动。
其中,元宵节是春节的高潮,人们会吃汤圆,象征团团圆圆。
直到正月十五过后,春节的气氛才逐渐淡去,人们开始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赏析:《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北京地区春节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欢乐情绪。
文章通过详细的叙述,展示了春节从准备到结束的全过程,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这个重要节日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
在文章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时间和事件的顺序进行叙述,使得整个故事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同时,作者还通过描绘各种具体的场景和活动,如泡腊八蒜、祭拜灶王爷、吃年夜饭、拜年、赏花灯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春节的热烈气氛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此外,文章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文精神。
例如,人们在春节期间祭拜神灵、祈求吉祥,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家人团聚、互相祝福,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吃汤圆、赏花灯等习俗,则寓意着人们对和谐、团圆和繁荣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北京的春节》是一篇富有生活气息和文化内涵的文章,它不仅能够让读者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也能够引发人们对生活、家庭和文化的深思和感悟。
部编新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优秀课件
不到万不得已,人们是不 会不赶回家吃团圆饭的。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画出来,并想一想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时间顺序
提示:散文记叙线索一般为时间或事件过程。
小组合作
老舍先生写到了这些 日子的哪些风俗习惯呢?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学 习单,最后每组推荐一名 代表和大家交流。
麦芽糖
江米糖
小年
除夕
腊八
年
元旦
元宵
除夕
中心句,统领全段。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
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
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
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
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
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热闹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 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竟安然无恙, 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 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 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鞭炮,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 岁。这一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 年”。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 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 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 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 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这里的“彩排”一词具有特殊含义, 并不是指表演前的彩排,而是说过小年就 已经很热闹,预示着春节会更加热闹、隆 重,所以“彩排”一词用上双引号。
通读课文,说说北京的春节整体上给你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2课时课件(共31张)
第一单元 1.北京的春节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
日的热闹气氛。从而激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 情感。
课前导入
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品读课文
课后延伸
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 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堂练习
按要求写句子。
1.孩子们准备过年。(扩写句子) _无__忧__无__虑__的_孩__子__们__欢__欢__喜__喜__地_准__备__过__年__。
2.这是美好快乐的日子。(改为反问句) _这__难__道__不__是_美__好__快__乐__的__日__子__吗_?________
品读课文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个总结句,与第11自然段的“元宵上 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相照应。写出元宵 节带给人们的总体感受——美好快乐。
品读课文
品读课文
文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
详写: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元宵 略写:其过小年 正月初六 正月十九
北京的春节是 从哪一天开始,到 哪一天结束?
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 旬就开始了,在正月十 九结束。
品读课文
照北京的老规矩, 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 旬就开始了。
老规矩”说明腊月初旬开始过春 节是老北京人流传下来的习俗, 由来已久。
品读课文
找出文中的时间词,说说作者是按照 什么样的顺序组织全文的。
时间顺序
品读课文
除夕
正月初一 初六 元宵
《北京的春节》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北京的春节
北京儿童歌谣
听过歌谣,我们已经了解了老北京的 儿童是如何过春节的。现在,我们就跟随 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 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 十足的年文化。
第一课时
老舍 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 笔名老舍,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 家、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 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的作家。著有话剧《龙须沟》《茶 馆》《春华秋实》;长篇小说《骆 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 过春节的?
我每年除夕都和爸爸贴对联, 贴窗花,晚上放鞭炮,看春节联 欢会,守岁。正月初一早上要吃 饺子,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
说一说:你是怎么拜年的呢?拜 年的时候,你会说些什么?
春节的第三个高潮——元宵节
默读课文第11-12自然段,看看元 宵节是什么景象,人们是怎么度过的?
灯的数量多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 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 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 《水浒传》的故事。
处处张灯结彩, 人们随意观灯
小孩子买各种花炮燃放, 家中也有灯可供玩耍
这一天还必须吃元宵啊
小练笔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写一 写你眼中的元宵节。
课堂演练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要重复。
( 熬 )腊八粥 ( 穿 )新衣 ( 逛)庙会 ( 骑 )毛驴 ( 泡)腊八蒜 ( 贴)年画 ( 燃)爆竹 ( 挂 )灯笼
二、回忆课文内容,选一选。 1.《北京的春节》指出新年的高潮是( A ) A.除夕 B.元旦 C.元宵节 D.过小年 2.《北京的春节》指出新年的彩排是( D ) A.除夕 B.元旦 C.元宵节 D.过小年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PPT课件
色如翡翠 色味双美 零七八碎 万年更新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以 娴熟技能
“腊七腊八,冻死寒鸭”,这是一年里最冷的 时候,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日夜不 绝。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 束了。
谢谢!
庙会是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
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 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 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 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
老舍(1899.2.3- 1966.8.24),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杰出 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 术家”。1913年考入北京师 范学校。1918年毕业后任北 京市方家胡同小学校长。 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 员。 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 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 编辑《齐鲁月刊》。
北京的春节
春节习俗是我国最大的
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
更受到人们,由此也形成普
。
遍重视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
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
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
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
“元日”、“元旦”。辛亥
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
定名为春节。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 着贴在门里、衣柜里,寓 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 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 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 批”,内廷、王公府第, 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有 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 庙宇用黄纸。北京人喜欢 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 喜”,屋外贴上“出门见 喜”,院内贴“全院生辉” 等春条。
庙会是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
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 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 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 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北京的春节》⼀⽂运⽤朴实⽆华⽽⼜充满京味⼉的语⾔,以时间为经线,以⼈们的活动为纬线,描绘了⼀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体现了中国节⽇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化的化的认同和喜爱。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第⼀课《北京的春节》课⽂原⽂ 照北京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冻死寒鸦”,这是⼀年⾥最冷的时候。
在腊⼋这天,家家都熬腊⼋粥。
粥是⽤各种⽶,各种⾖,与各种⼲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是⼩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天还要泡腊⼋蒜。
把蒜瓣放进醋⾥,封起来,为过年吃饺⼦⽤。
到年底,蒜泡得⾊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味双美,使⼈忍不住要多吃⼏个饺⼦。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
孩⼦们准备过年,第⼀件⼤事就是买杂拌⼉。
这是⽤花⽣、胶枣、榛⼦、栗⼦等⼲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们喜欢吃这些零七⼋碎⼉。
第⼆件⼤事是买爆⽵,特别是男孩⼦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风筝、空⽵、⼝琴等。
孩⼦们忙乱,⼤⼈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象。
腊⽉⼆⼗三过⼩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擦⿊,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糖的,糖形或为长⽅块或为⽠形,⼜甜⼜黏,⼩孩⼦们最喜欢。
过了⼆⼗三,⼤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除⼣前必须⼤扫除⼀次,名⽈扫房。
还要把⾁、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少⾜够吃⽤⼀个星期的——按⽼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初六才开张。
除⼣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的⾹味。
男⼥⽼少都穿起新⾐,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贴好了各⾊的年画。
除⼣夜家家灯⽕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除⾮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夜,除了很⼩的孩⼦,没有什么⼈睡觉,都要守岁。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北京的春节》精品教学课件
京的春节》。
导入 明确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词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化 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6
活动与探究 知识讲解
(温馨提示: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知识讲解
扫除生字词障碍
知识讲解
扫除生字词障碍
词语解释
零七八碎: 形容又零碎又乱。 万象更新: 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
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日夜不绝: 白天黑夜不间断。 万不得已: 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灯火通宵: 整个晚上都亮着灯。 张灯结彩: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 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知识讲解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突破
知识讲解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文章的表达顺序?
按时间顺序描写节日
写作特点? 详略得当,详写了腊八、除夕、初一、元宵 这样写的好处? 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能给读者留下深 刻的印象。
开头与结尾的关系?
首尾呼应。
同学们,今天的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同学们,完成教科书课后练习课
感谢各位领导的参与,望批评指正,提出您
的宝贵意见!
四、
下 课
【致读者】
读者朋友,您好!非常荣幸,我的作品对您有所帮助。 为您提供优质作品是我最大的心愿。为了提高作品质量,今后能创作出更高质量的作品,供您参考使用。希望您 能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改进方向、方法,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优化完善。您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 的动力,愿您我携手共建,共同提高。在此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万分感谢!
六年级下册第一章 第一节
北京的春节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北京的春节教案含作业板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含作业板书反思1.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课后作业一、联系整句话的意思,解释画线词语。
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色味双美:2.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娴熟:二、重点段落品析。
(一)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1课 北京的春节 人教部编版(共24张PPT)
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 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 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 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 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 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 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 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 “吃团圆饭”,这里包含着浓浓亲情, 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 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 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 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 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 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 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
3.一眨眼,到了残灯末 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 了。
这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残灯:
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 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 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 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庙会也 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 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 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 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 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 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 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元宵节美在何处呢?
美在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 炽而美丽。
思考:“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句在 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上文,揭示这几段文字的中 心意思,流露出对元宵节的喜爱之情。
说说你家乡的 春节习俗。
附:春节习俗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 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 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 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 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全册)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蒜、醋、饺”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饺子、万象、鞭炮”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4.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5.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1.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2.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播放歌曲《新年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优秀课件(共161张PPT)
√ 杂拌儿(bàng bàn)
√ 眨眼(zǎ zhǎ)
√ 燃放(ráng rán)
同音易混字
宵 xiāo
霄
字义:夜。 组词:(夜宵)(宵夜)(通宵达旦)
字义:云。天空。 组词:(云霄)(九霄)(九霄云外)
运用:放假了,小明通宵达旦地玩耍,早把作业忘到九霄云外了。
摘苹果
醋
饺摊眨
宵
蒜
拌
贺
多音字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课堂小结
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默读课文,完成
这张表格。
日期
活动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二十二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腊月二十三
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除夕
初一腊八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大扫除、预备年货 贴对联、年画,放鞭炮,守岁 拜年、待客、逛庙会 张灯结彩、放花炮、吃元宵 孩子上学、大人照常做事
1.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2.读完全文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1.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腊八 除夕 大年初一 正月十五
2.读完全文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热闹、喜庆、祥和、团圆
畅所欲言
你家乡的春节有哪些习俗?请你给大 家介绍一下吧。
写作指导
课堂总结
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助读资料我先看
老舍:(1899—1966) 满族,生于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
老舍,中国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中华人民 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 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老舍的作品语言通俗 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笔记
以下是关于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的一些笔记要点:
课文内容:本文描绘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传统习俗,展现了春节的热闹、喜庆氛围。
写作顺序:文章以时间为序,从腊八写到正月十九,详细描述了春节期间的重要日子和活动。
修辞手法: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例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将腊八粥比作农业展览会,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材料的丰富。
详略得当:课文有详有略地介绍了北京的春节,详写春节的高潮部分,略写其他部分,使文章层次分明。
语言特色: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北京地方特色,如“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等词语。
中心思想: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对北京春节的赞美之情。
传统文化: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个人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春节的感受和体会,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这些笔记要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文,同时也可以作为学习和复习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课后“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 习俗的描写。和课文比较一下说说有什么 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课后第四题)
不同点
老舍:语言通俗易懂,写出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对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井然有序。
舒乙:详细地介绍了祭灶的风俗和春节的食物,
把春节的风俗写得十分有情趣。
斯妤:重点描述一家人在这一天的忙碌,字里行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画
出来,并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时间顺序
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默读 课文,完成这张表格。
日期
腊月初九—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初一腊八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活动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放鞭炮、吃糖 大扫除、预备年货 元贴宵对节联、年画,放鞭炮,守岁 拜年、待客、逛庙会 春张节灯结结束彩、放花炮、吃元宵
月十九结束了。
首
尾
时间过得快
花灯逐渐减少,庙会也
呼
到了最后一天
应
照北京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
初旬就开始了。
恋恋不舍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
语言的特点。(课后第三题)
清闲自在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
老舍在《茶馆》里写道:“秦二爷,您 怎么这采么用闲北京在话,口想语起,调下动茶了馆艺儿术来表?现力”。
阳春三月,春回大地, 万象更新。
天桥: 地名。在北京市永定门 内。是清末民间艺人集 中演出地区。如今的天 桥地区已经没有了老北 京的气息。
“逛天桥”指观看天桥上的各种活动,如杂耍、 绝技等,跟现在的逛街差不多。
元宵:元宵节应时食品。 用糯米面做成,球形,有 馅,煮着吃。
元宵是一种深受人们喜欢的食品。
泡腊八蒜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 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 个饺子。
大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孩子们是 怎么准备过春节的呢?读第3自然段,在课 文中勾画出来。
(课后第二题)
第一件大事 买杂拌儿
第二件大事 买爆竹
第三件事
买各种玩意 儿——风筝、 空竹、口琴等
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 果、果脯、蜜饯等。
课文表达特色:
• 1.详略得当(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 分明、印象深刻);
• 2.以时间为顺序; • 3.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拓展延伸 过年的味道
周友斌
记忆里,过年的空气中含着灶糖甜 滋滋的味道。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民 间的说法是,灶王爷这一天要向玉帝 “汇报工作”,这天晚上,要给灶王爷献 灶糖,为的就是让灶王爷甜甜嘴,好“上天言好事”。 当然,名义上是甜灶王爷,实际上都甜了孩子们的嘴。
春节简介
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 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 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 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 正、元朔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 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 叫春节。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互动课堂 再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部分写得
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讨论: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后第一题)
详写: 腊八 除夕 正月 初一 元宵 略写: 过小年 正月初六 正月十九
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快速浏览课文1-2自然段,说说春 节开始时(腊八)有哪些习俗?
熬腊八粥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打比方 粥材料丰富
腊月的初旬 腊月二十三
的 第一个高潮 除夕
春 第二个高潮 初一 节 第三个高潮 元宵节
结束
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主题概括
文章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__月__上__旬__ 开始,直到 正月十九 结束,这一段时间老 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字里行间反映出老北 京人 欢欢喜喜过春节 的心情,也表达了作 者对_传__统__文__化___的喜爱和认同。
二、读一读,加上合适的标点。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各 形各色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 ,有的清一色 是牛角的 ,有的都是纱灯 ,有的通通彩绘 全部《 红楼梦 》或《水浒传 》故事。
字词听写
二、读一读,加上合适的标点。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各 形各色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 ,有的清一色 是牛角的 ,有的都是纱灯 ,有的通通彩绘 全部《 红楼梦 》或《水浒传 》故事。
··· 儿化采音用。后北面的京“话儿”口只语做卷,舌调的动动作了,艺音不术要表读出现来力就可。以了。
认真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春节开 始时,人们有怎样的表现?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 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 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 都变得焕然一新。
课堂演练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要重复。
( 熬 )腊八粥 (穿 )新衣 ( 逛 )庙会
( 骑 )毛驴 ( 燃 )爆竹
( 泡 )腊八蒜 ( 挂 )灯笼
( 贴 )年画
二、回忆课文内容,选一选。 1.《北京的春节》指出新年的高潮是( A ) A.除夕 B.元旦 C.元宵节 D.过小年 2.《北京的春节》指出新年的彩排是( D ) A.除夕 B.元旦 C.元宵节 D.过小年
北京儿童歌谣
听过歌谣,我们已经了解了 老北京的儿童是如何过春节的。现在, 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 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 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第一课时
老舍 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 笔名老舍,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 家、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 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的作家。著有话剧《龙须沟》《茶 馆》《春华秋实》;长篇小说《骆 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 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 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文中是说元旦与除夕的光 景不一样。
这两个好朋友的性格截然 不同。
张灯结彩:挂上灯笼, 系上彩绸。本文指元宵 节大街上的喜庆气氛。
春节就要到了,家家户 户张灯结彩,非常热闹。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 一切景象。一切事物或景象 都变得焕然一新。本文指元 宵节大街上的喜庆气氛。
联系实际说, 贴窗花,晚上放鞭炮,看春节联 欢会,守岁。正月初一早上要吃 饺子,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
说一说:你是怎么拜年的呢?拜 年的时候,你会说些什么?
春节的第三个高潮——元宵节
默读课文第11-12自然段,看看元 宵节是什么景象,人们是怎么度过的?
穿新衣
贴对联
放鞭炮
吃团圆饭
做年菜
守岁
默读第8自然段,说一说正月初一 与除夕有哪些不同?
除夕
真热闹:贴对联、年画,赶做 年菜,灯火通宵,鞭炮不绝。
正月初一
真静:铺户上板, 全城休息。
截然不同
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初一
默读第9-10自然段,总结一下正月 初一人们都有哪些活动?
男人们 到亲戚、朋友家拜年。 女人们 在家中接待客人。 孩子们 逛庙会、骑毛驴、买玩具。
重视吃团圆饭
1、从“味、色、声”的角度体会到除夕 真热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 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 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 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 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2、从人们活动的角度体会到除夕热闹。
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团圆饭、 放鞭炮、守岁等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三、询问亲戚和朋友,看看你的家乡 春节有哪些习俗。和老北京的春节一样吗? 有哪些不同?和同学分享交流。
逛庙会: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由于起源
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 到烧香拜佛者多,就在庙外摆起了各式小摊。渐渐 地就成为了定期的活动。
守岁
俗名“熬年”。就是在旧年的 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 年到来的习俗。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1 北京的春节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大家猜猜看这首童谣描写的是什么节日?
记忆里,过年的空气中含着煎 炒烹炸的浓香味。我们这里是二 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 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 十九蒸馒头。除夕一早,又要张 罗包饺子,蒸年糕、炸油食、煮 白肉的香味和着剁肉馅的声音不 断从各家各户传出来……
大年初一凌晨醒来,赶早祭祀人家的鞭炮声已经零 星地响起。睁开眼,感觉一切都是全新的,新的屋子, 新的年画,新的窗花……还有抬头就能看到的“抬头见 喜”“身卧福地”的春联。因为新春的到来,一切日常 所见的平常东西都好像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都在眼中 变得美好。晚上睡觉时脱下来的旧衣服,早被母亲收拾 到一个找不到的地方去了,枕边整齐地放着每个人的新 衣服,可以闻到新棉布淡淡的香味,这一切都是母亲等 我们睡着之后一一放好的。
小孩子买各种花炮燃放, 家中也有灯可供玩耍
这一天还必须吃元宵啊
小练笔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写 你眼中的元宵节。
元宵节的晚上,彩灯无数,有的像燃放的彩 球,有的像展翅的蝴蝶,有的像翩翩少女……
读一读,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 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
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相同题材的文章,因为地域不同, 作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个人的体 验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表达 出不同的思想感情。我们也要根据自 己的不同体验写出不同特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