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走运动形态特征在成趟足迹中反映为左右 足的搭配关系的步幅特征;在单个足迹中反映 为步态特征;在鞋印上反映为磨损特征。而足 迹的轮廓形象特征实际上ຫໍສະໝຸດ Baidu足型特征和行走动 力运动形态特征的综合反映。
第二节 成趟足迹的步幅特征 一、步幅特征 1、步长(成趟足迹中,左右足之间与步 行线的垂直距离。分为长步80cm、中步 70~80cm和短步70cm以下) 2、步宽(在成趟足迹中,一足迹的内缘最 突出点到对侧步行线的垂直距离) 3、步角(左右足迹各自的中心线与其同 侧的步行线相交所构成的角度。分为: 大外展20以上、中外展10~20之间和小外 展5~10之间)
几种足迹石膏液配制方法
• 1,粉尘足迹: – 在灌注前,应先用足迹固定气雾剂或5-10%的酒精松香溶液 或5%的糖水或煤油装入喷雾器中均匀地喷洒在足迹表面,待 干后,用4:3或1:1石膏液灌注。 • 2,沙土地足迹: – 沙粒较细时,可调制稍稠的石膏液进行灌注;沙粒较粗时, 可将石膏粉筛落在足迹上,使石膏粉填充到空隙中,灌注之 前喷上一层甘油分离剂再灌注石膏液。 • 3,雪地足迹:
5、与指纹、DNA一样,足迹检验除可以进行物的同一认定外, 还可进行人身认定。
二、足迹的形成因素 足迹的形成必须具备造痕体、承 痕体和作用力三因素。 1、造痕体 2、承痕体 3、作用力
三、足迹分类
1、按造痕客体种类分:赤足迹、穿鞋足迹、穿 袜足迹和其它包裹物足迹。
2、按承痕客体表面变化分:立体足迹和平面足迹
第三节 样本足迹的收取 足迹样本分为捺印样本、实验样本 和自然样本。捺印样本是采用涂染踩捺 的方式,让被捺印人踩在一定规格的白 纸上形成样本足迹。实验样本是结合案 情按照一定的条件、动作、程序在安排 的客体上留下的足迹。自然样本是嫌疑 人无意留在客体上的足迹。 公开捺印的基本要求是:清晰、完整、 不变形,并结合现场足迹的遗留情况和 状态进行捺印。
第二节 现场足迹的提取 物证 一、照相法 拍照形成足迹主要采用物证照相的方 法。这是如实记录形成足迹状态的、所 在位置、周围关系等原始状态的有效方 法,也是提取足迹的重要措施。
二、静电复印法 高压输出平分板电极和高压滚动电极两种。
三、石膏制模法提取立体足迹
方法与步骤:
1. 2. 做围墙:围墙可采用专用石膏模型框或自制的围墙 清理足迹内杂物:主要清理足迹形成后滚入、掉落、吹进的 泥丸、沙石、树叶、纸屑以及降落、渗透的雨水
3. 确定骨架:骨架应采用木质、铁质等硬度较高、弹性差的物
质 4. 5. 调灌石膏液:石膏与水3:5(可适当调整)的比例均匀地将 石膏粉撒入水中,匀速搅拌 灌注石膏液:石膏液调好后,应立即灌注
6. 取模与冲洗:灌注半小时后,石膏即可凝固,取出。
石膏制模法应注意的问题
• 1,要保证痕迹质量,特征不被破坏; • 2,所用制模原料量要根据足迹体积计算, 一次成型; • 3,要有封签、标号,便于存档。
第四章 现场足迹证据的收取
第一节 搜寻犯罪嫌疑人足迹 一、现场足迹的保护(室内和室外) 二、寻找犯罪嫌疑人足迹的重点部位 现场进出口及来往途径、现场中心、守 侯藏身(尸、赃)处、现场踩踏物品等。 三、观察足迹的方法(利用光源或静电、 荧光等增加能见度)
四、确定犯罪嫌疑人足迹的方法 1、根据现场足迹的遗留位置确定; ( 2、根据现场足迹的新旧程度判断; 3、根据足迹特征确定; 4、根据足迹与现场其他物证的关系确定; 5、通过甄别排除确定。
赤脚足迹的宽:是指沿足迹中心线 垂直方向赤足足迹的最大宽度,即跖宽 (脚掌部位形成的痕迹)。
赤脚足迹弓宽:指沿足迹中心线 垂直方向上足弓的最窄距离。
2、足型局部特征
足型的局部特征是指足型特征中能 够反映足局部特点的特征。其中包括趾 区结构特征、跖区结构特征、弓区结构 特征和跟区结构特征。 趾区结构特征 趾形状特征、趾大小特征、足趾间 的相互关系特征。
第四节 影响行走运动形态特征的因素 一、行为人心理状态对足迹的影响 二、伪装因素对足迹的影响 三、负重对足迹的影响 四、地面条件对足迹的影响 五、鞋底材料和式样对足迹的影响
• • • • •
本章思考题 1、影响人体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2、步幅特征的基本类型及变化因素分析? 3、步态特征的识别及变化因素的分析? 4、如何理解行走姿势与行走足迹形态的关 系? • 5、通过实验综述影响行走运动形态特征的 因素。 • 6、简述行走运动形态特征在侦查实践中的 运用。
第四节 现场足迹记录 一、记录的目的和意义 是足迹检验的依据、现场勘查的内容, 有利用足迹的分析和现场的重建。 二、记录的方式 常分为笔录、示意图和照相三种方式。 三、每种记录方式的内容要求
1、笔录内容:用文字形式记录现场足迹特 征和犯罪活动情况并反映追踪过程及所 见。 2、示意图记录包括:足迹形象特征示意图; 步幅特征示意图;步态特征示意图;追 踪平面示意图。 3、照片记录内容要求:反映现场足迹与周 围物体的关系;反映追踪的起、踪点以 及追踪过程中发现的其他物证;拍照成 趟足迹和足迹细目照片。
即使嫌疑人作案不戴手套,为避免留下指纹会对很多动作特别 注意,但嫌疑人只要作案就必然在现场行走,只要行走就会反映出 正常的行走特征,所以相比其他痕迹,足迹痕迹更难进行伪装。
3、足迹是犯罪活动过程的反映,足迹检验是进行现场分析 的最有效手段。 4、足迹能够反映犯罪嫌疑人的生理、心理活动特点。
能通过对足迹大小压力情况等的初步检验来判断穿鞋人年龄、 身高、体态、职业等特点,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和方向。
• • • • •
本章思考题 1、寻找现场足迹的重点部位有哪些? 2、确定犯罪嫌疑人足迹的方法有哪些? 3、现场提取足迹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4、现场足迹记录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 项。 • 5、样本足迹收取的手段和方法及注意事 项有哪些?
第五章 足迹分析
第一节 分析案情
一、分析案件性质
二、依据足迹的种类特征和细节特征分析作案 人数(有显数和隐数之分) 三、依据足迹的分布及连续分析作案过程(包 括犯罪行为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逃离现场 阶段。确定犯罪人进出现场的地点、方式以及 现场足迹与案件的关系对推断作案过程非常重 要。) 四、依据足迹的遗留时间分析作案时间(根据 现场足迹遗留部位及性状和环境因素对足迹的 影响综合分析。)
二、足型特征 1、足型整体特征 足型整体特征是指能够反映足整体解 剖结构特点的特征。主要包括足长、各 区域长宽以及各特征点之间的距离等。 这些特征的测量值及其比例关系反 映了足底面的整体机构形态,是进行分 析和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赤足迹的大小及测量方法
赤脚足迹的全长:指赤 足足迹沿其足迹中心线方向 的最大长度。 测量时先通过赤足足迹 第二趾中心点和后跟后缘最 突出点作足迹的中心线,然 后分别作过脚趾最前缘和脚 跟最后缘突出点与足迹中心 线的垂直切线,测量其与足 迹中心线的两交点之间的距 离为足迹全长。
第一章 足迹学概述
第一节 足迹的形成与分类 一、足迹的概念 足迹(footmark)是指人的赤足或穿着鞋、 袜等包裹物作为造痕体与地面等承痕体表面作 用所形成的痕迹。 • 足迹包括:赤足(印)、鞋、袜(印)及鞋 垫和其它包裹物(印)。
足迹的五大特点
1、现场的出现率非常高,提取率也非常高。 2、相对于其他痕迹更不易伪装。
跖区结构特征 包括:跖面特征、跖前缘结构特征、 跖后缘结构特征、跖内缘结构特征和跖 外掾结构特征。
弓区结构特征 包括内缘特征和外缘特征
跟区结构特征 包括内缘、外缘、后缘和前缘特征。
三、肤纹特征 1、足底乳突纹线的特定及基本类型 2、褶纹和皱纹特征
人脚底面皮肤同人手掌面皮肤一样, 在皮肤表面分布着乳突纹线,构成弓型、 箕型、斗型和混杂型等乳突花纹类型, 具有起点、终点、分歧、结合、小勾、 小眼、小桥、小棒和小点等细节特征。
3、按照足迹的反映性不同分类 正常足迹 变形足迹
4、按足迹的搭配关系分单个足迹和成趟足迹
5、按作用力的效应分:动态足迹、静态足迹。
• • • • • •
四、足迹学研究的内容 1、关变化的研究于足迹的形成和 2、关于足迹特征的研究 3、关于足迹提取的研究 4、关于足迹运用的研究 5、关于足迹信息交流与管理的研究
二、步幅类型 步幅的分类通常是按照先步长,再步 宽、步角的顺序,以步角、步宽、步长 共同构成的类型进行的。 •
第三节 步态特征 一、落足特征(踏痕—伴生痕迹有磕痕、 擦痕、推痕和跄痕) 二、垂直支撑特征(压痕—伴生痕迹有迫 痕、坐痕和拧痕) 三、起足特征(后蹬痕—伴生痕迹有积极 步态特征抬痕、消极步态特征挑痕和耠 痕、病态起足特征划痕和扫痕)
四、畸形、损伤及附着物特征 1、趾的畸形和损伤特征 2、伤疤的形态特征 3、鸡眼、老茧和脱皮的形态特征 4、附着特征
第二节 鞋、袜印特征 一、鞋的结构和分类 1、鞋的结构
2、鞋的种类 A 、按用途不同分类 (军用鞋、民用鞋、劳动保护鞋和文体用鞋) B、按穿着对象不同分类 (男鞋、女鞋、老人鞋、青年鞋、儿童鞋) C、按鞋底或鞋面制造原料和工艺 不同分类 (皮鞋、胶鞋、塑料鞋、布鞋)
• 本章思考题 • 1、简述足迹的特点及形成、分类。 • 2、如何理解和掌握足迹的信息? • 3、足迹检验能为侦查工作提供哪些线索 和方向? • 4、简述足迹检验技术的运用和发展。 • 5、如何理解足迹检验的科学依据?
第二章 足迹特征
第一节 赤足结构特征 一、足的解剖结构 1、足的骨骼
2、足的组织结构
3、鞋型特征 A、鞋的长宽特征 B、鞋的各区域特征
4、鞋底花纹特征 主要分外波折型、边块型、圆环型、 交织型、线条型、物象型、火焰型、畦 埂型混合型和其他型
5、鞋的穿用磨损及修补特征 A、穿用特征 鞋外底损伤特征、鞋外底磨损特征和 鞋内底磨损特征 B、修补特征 C、其他特征
二、 穿袜足迹特征 (一)袜子的生产原料及工艺特征 (二)袜底穿用修补特征
本章思考题 1、与足的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形态特点有关的 主要解剖结构有哪些? 2、如何识别足型整体特征和局部特征? 3、如何区分足乳突纹线和手 乳突纹线? 4、简述鞋的穿用、磨损特征的形成机制。 5、如何识别鞋的种类特征和细节特征? 6、穿袜足迹能反映哪些特征? 7、评价足迹特征在足迹检验中的运用价值。
第一节 人体行走运动的规律与形态 一、人体行走的动力 (主动力是肌力、重力和惯性力;被动 力是支撑作用力和摩擦力) 二、行走运动的规律性(重心和平衡)
三、行走运动的形态 人的行走是一个整体的协调运动,行走姿 势与行走足迹反映了人体行走运动的具体习惯 动作。 1、行走姿势(头、躯干、上肢和下肢) 2、行走不同阶段上的特点
第三章 行走运动形态特征
人的行走运动是人的整体位移运动, 是在大脑中枢神经统一调节支配下,以 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枢纽、骨骼肌为动 力的有规律的运动。由于人的运动肢体、 器官在细微结构、功能上存在个体差异, 而支配行走运动的大脑皮层动力定型同 样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人在运动中呈 现出不同的频率、姿势,即呈现出不同 的运动形态。而运动形态的差别同样会 在足迹中得到反映,形成行走运动形态 特征。
– 首先在水中加入5-10%氨水、酒精、食盐或汽车防冻液,然 后在水中加雪或冰直至不再融化为止,先在足迹中均匀撒上 一层石膏粉,再用2:1的比例调制石膏液进行灌注。
四、实物提取法 五、化学法 六、提取嗅源
其它几种足迹提取法
• 平面足迹:
– 1,粉末刷显; – 2,试剂显现。
• 立体足迹:
– 1,石腊灌注; – 2,硅橡胶灌注。
第二节 足迹检验的作用 一、证明和再现犯罪过程,为侦查工作提 供线索和方向; 1、分析案情 出入口、来去路线、活动过程、作案人 数、时间等。 2、提供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
• 二、为诉讼提供证据。 • 1、人身同一认定; • 2、物的同一认定。
第三节 足迹检验的科学依据 (一)赤足结构形态的特定性和稳定性 (二)鞋底外表形态的特定性和稳定性
第四节 足迹检验技术的任务 一、研究现场足迹的发现、提取、保全的 方法和技术手段,为提高现场可疑足迹 的勘查质量提供技术保障。 二、研究现场足迹检验方法和手段,以保 证足迹检验的科学学和可靠性。 三、研究现场足迹的形成原因、条件及规 律特点,为可疑足迹的分析、检验提供 依据。 四、为现场足迹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提供技 术手段和科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