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导学互动成果及不足困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堂中学开展“导学互动”的
方法、取得的成绩与困惑
一、毛堂中学开展“导学互动”方法与途径
(一)以政策激励为保障,确保“导学互动”教学改革的落实
教改要推进,领导是关键。
毛堂中学在推进“导学互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认真的制定各种计划于方案。
从领导班子开始率先垂范深入课堂进行导学互动改革的实践及指导工作,由于措施得力,加上领导班子以身作则,所以教师们也能扎实的开展导学互动,从而保证了“导学互动”教学改革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以队伍建设为根本,推进“导学互动“教学改革的发展
1、教改要推进,队伍是保障。
毛堂中学建设一支精良的“导学互动”教学改革的研发队伍。
为了有效地推进“导学互动”教学改革。
由各学科教研组为牵首,各学科培养一批导学互动的标兵,这些标兵再带动其他教师开展导学互动改革。
同时毛堂中学挑选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充分学习“导学互动”教学理论,结合教学实践,写出“导学互动”教学导纲与教案基本范本,并编印成册,供其他教师学习借鉴。
学校在培养骨干教师方面,采取培养“学科把关教师”的措施。
2、建设一支精通“导学互动”教学改革的管理队伍。
为了加强“导学互动”教学改革的管理,通过听课、评课和教师座谈,指导教师开展“导学互动”教学改革。
3、建设一支“导学互动”教学改革的骨干教师队伍。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导学互动”教学在课堂中的落实。
毛堂中学每学期召开一次各学科“导学互动”教学研讨会,提高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以科学评价为动力,提高“导学互动“教学改革的成效教改要推进,评价是动力。
自开展“导学互动”教学改革以来,无论从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还是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是,随着“导学互动”教学改革的推进,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有的教师教改的热情开始消退,有的教师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简单化。
在教学管理上,有些学校对“导学互动”教学有效管理不到位;有些教师对“导学互动”教学规律认识不到位;有些学校对“导学互动”教学评价不到位。
对此,为了保证“导学互动”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校制定了《关于中小学“导学互动”课堂评价的基本要求》及《“导学互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使课堂教学评价有章可循。
课堂教学评价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效果”等三大项。
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与方法”项目的评价上,对“导学互动”的“四环十步”,即“提纲导学、合作互动、导学归纳、反馈训练”又提出了详细的评分要求。
二是组织开展了“导学互动”教学改革观摩评估活动。
评估方案分“教改方案制订、教改活动开展、教改工作总结、教改成果、课堂评价、教师教案达标”等六大项,对教师开展“导学互动”教学改革情况进行评估,如“导学互动”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优秀教案评选活动等。
各学校也纷纷开展了“导学互动”教学达标课、优质课、公开课、教改沙龙等校本教研活动。
四、创新与发展“导学互动”教学模式, 提升三种观念
第一,提升教学观念。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师生的互动活动。
“互动”是“导学互动”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具体体现,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营造氛围、创设情景和方法引导等,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观念。
第二,提升角色观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因此,
在教学改革中,让广大教师充分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合作者、促进者、服务者,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是学生发展的领路人。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导”。
通过教师的指导、引导,促使学生在学习上自主、合作和探究。
第三,提升科研观念。
教师不单是“教书匠”,还必须成为教育家。
要以“导学互动”教学改革为载体,引导教师注重学科特点,注重教材特点,认真开展教学研究,从课改实践中提炼课研课题。
同时,将教研中心的重点下移到中小学,通过说课、上课和评课,提高课堂效益和科研水平。
二、毛堂中学开展“导学互动”取得的成绩与困惑
自从毛堂中学推进“导学互动”教学改革以来,教育教学和教师的素质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实施“导学互动”教学,教学方式发生转变。
开展“导学互动”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开始由肤浅走向深入,由往日的沉闷走向活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配合默契。
学生讨论问题有板有眼,在教师的精心点拨下,思维更加活跃。
在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提出自己的疑问,积极地编题。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二)实施“导学互动教学”,教改成果屡见报端。
自开展“导学互动”教学改革实验多位教师的多篇有关导学互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获上级表彰。
推行“导学互动”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明显,不但掀起了新课程改革的高潮,而且得到了教师的认可,教学质量大幅上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随着“导学互动”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导学互动”教学已从“唯模”渐渐走上“破模”之路。
但是,在开展“导学互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不断出现,影响了“导学互动”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
大部分教师观念落后,课
堂教学大多仍是耗时低效,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无情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在教学观念上,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普遍存在,使用新教材,沿用老教法。
在教学目标上,一些教师注重了知识目标,忽视了能力目标,新课程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在教学方式上,“注入式“教学仍占据课堂,“启发式”教学不能得到充分体现,结论给予有余,问题教学不足,考什么教什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具体到导学互动的课堂表现在:一是导纲编写不规范。
有的教师导纲要求的三个层次体现不出来,有些是简单的罗列;有的教师把导纲编成了课前预习题;有的教师没有很好地去研究教材,去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编写的导纲体现不出认知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
二是教案编得不合理。
有的教师的教案只是把课本内容进行搬家,体现不出“导学互动”的教学结构;有的教师把教案和导纲分不清,教案也成了导纲。
三是课堂教学灵活性较差。
有的教师课堂教学没有灵活运用“导学互动”的“四环十步”,有的机械照搬;有的教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留于形式,只讲课堂氛围,缺乏问题设计的深度。
四是在具体操作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而在低年级就有一定的局限;对于初步概念的引入课,一般也不适合;实践性较强的教材也不完全适用。
以上这些是当前我们在课改中所面临的困惑和问题。
这些困惑和问题制约了“导学互动”教学改革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