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成果4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者按: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科学探究的要素,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能力重要环节。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水平是教研部门的职责。2012年3月,在讷河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召开了讷河市教育学会物理分会第一届年会。来自通南中心学校的吴彦贵、许加强,讷河市实验学校的曲长华、第三中学的肖淑敏、讷河五中的宋恺五位老师,对《平面镜成像》探究课以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为视角,从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反思、作业讲评等多个侧面进行了展示,物理学科专家,同心中心学校的田士德对教师教学展示进行了全面的点评六位老师的教学成果为参加大会的专家、学者送上了一道美味大餐。

《平面镜成像》探究课教学设计案例

讷河市通南镇中心学校吴彦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了解它们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虚像概念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投入到箱子中的硬币怎么不见了?

让学生在疑问中,留有悬念。

【设计意图】教师表演魔术,由学

生观察感到惊奇,从而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直接引入

课题。

(二)深入展开,体验过程

●提出问题、引导猜想:

教师:现在大家观察我手中的平面镜,针对镜子中的像和你本人这个物做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你能提出与平面镜有关的问题吗?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预计可能的问题及猜想:

问题(1)平面镜成的像和物大小有什么关系? 问题(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问题(3)像的大小是否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教师要引导出问题(4)物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利用课桌上的平面镜自我观察,观察后提出与平面镜有关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实际大胆进行猜想,说出猜想的依据,并把猜想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这样的鼓励、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想的能力就会有很大提高。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思路见课堂实录)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内容]:

(1)选择并组装仪器

(2)画数据记录的表格

(3)分组实验

(4)记录并分析数据

[设计意图]教师巡视指导,进一步提出“怎样研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学生实验探究,强调分工合作,相互交流。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小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分析论证

小组内、小组间学生展示交流探究结果。然后师生共同整理探究结果,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概括实验结论。根据教师板书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内容加深记忆理解。

●评估:

教师在指导学生评估环节中要重点考虑下面几个问题:(1)实验过程是否合理

(2)结论的可信度

(3)改进探究的方案

【设计意图】各组之间交流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提供自己的成功经验,找出实验的不足。培养学生在探究各个环节中进行评估的能力,养成评估的习惯。

●交流合作:

教师组织交流,学生按组汇报,各小组将自己的探究过程,收集到的证据和作出的总结向全班报告,进行质疑与答辩。【设计意图】交流汇报自己的探究过程、思路、方法、步骤、结果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合作意识。

(三)总结提高,突破难点

[内容]:

1.引入“猴子捞月”的故事

2.演示“水中蜡烛”。

3.利用多媒体从理论上分析

平面镜成虚像。

教师讲解:小学课本中,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的故事;教师演示:“用白纸承接多媒体投影的像”。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虚像,突破教学难点,

符合从感性

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四)课堂训练,学以致用

1. 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如果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 )

A. 凹型镜面 B 凸型镜面 C 平面镜面 D 乳白平面

2. 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所成的像如上图所示,这时电子钟指示的真实时刻应是( ) A 、21∶10 B 、10∶21 C 、10∶05 D 、12∶01 【设计意图】第1题主要

纠正“物体距平面镜越近,像越大”的错误观念,是本人设计的原创题;第2题考察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际应用。

(五)布置作业,体现拓展(略) 四、板书设计

平面镜成像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大小相同; (2)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3)像和物对应点连线和镜面垂直;

4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规律 三、平面镜的应用:潜望镜、穿衣镜、练功镜等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中教师行为体现

——以《平面镜成像》说探究过程(片断)为例

讷河市通南镇中心学校 许加强

在完成探究环节中的猜想、梳理每一个问题、明确研究任务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这个环节中我并不急于向学生出示实验的原理,器材,实验步骤,而是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讨论,确定实验器材,制定实验计划及实验步骤来验证前面的猜想与假设。

在指导学生确定实验方案的过程中,有的老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1)探究的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生自然用平面镜来做实验,但无法确定像的具体位置,该如何引导学生使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呢?(2)任何物体都能在玻璃板后成像,而且探究过程中物体成像越清楚越好,该如何引导学生用两个等大的蜡烛来做实验呢?(3)有了像的替代物,学生都可以把像的位置与物的位置连接起来,但这条连线与镜面的位置学生不容易直接观察出来,这个问题又怎么解决呢?(4)为了完成探究目标,你设计的分组方案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设计? 一、教师要说清怎样教

首先,选择平面镜还是玻璃板来做实验是本节实验成败的关键,但要想引导学生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是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路的一个难点。学生在交流中认为无法同时看到物体的像与像的替代物,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时,为了让学生能自己想到玻璃板,又不直接硬性的给出,我做了一个“水中蜡烛”的演示实验。

这个演示实验虽简单,但学生兴趣高涨,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开扩了他们的思路,学生在观察后得到启发,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够同时看到镜前物体的像和镜后像的替代物,从而想到把平面镜改为玻璃板做实验,突破了探究过程中的难点。 二、教师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

在选择实验的物体时,有的学生计划用两个电池,有的学生想用两个棋子,这个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选用蜡烛更好,而是通过生生讨论、师生互动交流来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因为此前学生已经了解光的反射知识,要想从镜中看到物体的像,需要物体发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的光才能进入眼睛,对于电池或棋子反射的光线很微弱,什么样的物体发出的光多呢——光源,而点燃的蜡烛是光源,光线充足,成像比较清晰。这样既能反馈已经学过的知识,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

用相同的蜡烛来做实验,解决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但要想探究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大多学生的方案都是在白纸上做实验,先确定平面镜的位置,然后描出像与物的位置再连线,进行观察。在这里我并未说出赞同或是不赞同,而是提出疑问,让学生继续进行思考,让他们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物理教学同样如此。

初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不强,学知识总习惯于老师单纯的给出,自己硬性的去记,当有了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后绝不会再深入思考,不会再想还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另外的更好方法,所以我在课堂中用笑脸肯定了他的做法,又用和蔼的语言让学生不满足于现有的方案,继而其他同学再深入思考还有没有更方便的做法,培.

等大

等距 垂直 虚像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