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体味文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广西柳州高中政治人教必修三:111《体味文化》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通过设置与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此外,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访问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让他们在实地考察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文化素养的认识。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提出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在讲解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时,我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你们认为文化对个人成长有哪些影响?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分析。”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文化相关问题。例如,在讲解文化多样性的问题时,我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并撰写一篇小组报告。
(五)作业小结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我会布置一道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总结。例如,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短文,分析其内涵、特点和传承。通过作业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传承,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对传统文化进行评价和传承。
4.掌握文化素养的概念和内涵,能够运用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3《体味文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3《体味文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厚重、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异彩纷呈的形态,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和对文化的感性认识。
同时,本课程设计还力求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够把传统文化中的深刻思想贯穿于日常生活中,成为习惯和自觉。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孔子文化的特点和意义;•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引申。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要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文化精华,以及孔子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特点和重要意义;重点要让学生了解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和实践;教学难点要着重分析孔子文化中复杂的道德哲学,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思想道德和人生态度。
二、教学过程2.1 情境导入我们的文化底蕴要不断深化,要学会尊重传统,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实,创造未来。
为了支持和推动这一理念,本节课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孔子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2.2 教学展开•第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宝库。
它是中华民族继承发展下去的历史文脉,在这里,孔子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宝库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一部分。
让学生通过课堂交流、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精妙绝伦之处。
给学生展示一张“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图”,引导学生迅速了解各类文化的准确定义和内容,并掌握其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第二部分:孔子文化的特点和意义孔子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一直影响着人们的言行和人生道路。
它是道德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提供指导。
教师应结合官方正式课程和自主探究,从音乐、美术、文化史等多个角度深入介绍孔子文化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三部分: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引申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在这部分被讲述。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教案引言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了解和体味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修养和国家认同感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的文化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政治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根源,进而形成对国家、民族和社会价值的肯定和尊重。
本文档将提供一份高中政治体味文化的教案,帮助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教授和讨论这一主题。
教学目标•了解文化对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能够区分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掌握一些经典文化作品和事件,并能够分析其中的政治意义;•培养学生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教学内容1.文化与国家建设–文化的定义和作用;–文化对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和特点。
2.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分析几种主要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如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等;–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探究背后的历史和社会因素。
3.经典文化作品和事件的政治意义–选取几个代表性的经典文化作品和事件,如《红楼梦》、五四运动等;–分析这些作品和事件中所反映的政治现象和思想。
4.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培养–探讨如何通过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分析一些成功的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培养案例,并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方法与形式1.多媒体展示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各种文化现象和作品;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不同文化、分析文化差异,并展开思考和辩论;3.角色扮演法:安排学生扮演文化人物,进行仿真演绎,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和思想;4.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观看相关文化作品,并分享他们的体会和思考。
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问题解答;2.作业评分:对学生的阅读作业、观影报告等进行评分;3.小组合作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评估小组合作的质量。
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教师需要准备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2.经典文化作品:提供学生阅读五四运动相关资料、《红楼梦》等经典作品;3.课外材料:指导学生查找相关的文化资料、电影、纪录片等。
广西柳州高中政治人教必修三:111《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c.论述题: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探讨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尊重文化多样性。
4.请同学们关注身边的文化活动,如戏曲、书画展览等,参加至少一次活动,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观后感。
5.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中华文化要义》等相关书籍,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广西柳州高中政治人教必修三:111《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掌握体味文化的基本方法,能够描述和解释生活中的文化现象。
2.掌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认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3.知道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尊重不同民族、地域的文化特点,提高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讲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强调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引导学生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3.介绍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强调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2.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以下问题:
a.请举例说明你们认为最有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并阐述其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b.针对文化多样性,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
小组讨论后,整理出一份500字左右的讨论报告。
3.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以下类型:
a.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文化内涵、特点及文化传承与创新关系的掌握程度。
当前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有较高的关注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文化问题。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批判性思维等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体味文化》教案(通用3篇)
《体味文化》教案(通用3篇)《体会文化》教案篇1★新课标要求(一)学问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气,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力量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力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育同学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加综合国力贡献力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的涵义★教学方法老师启发、引导,同学自主阅读、思索,争论、沟通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展现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同学感悟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气。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文化生活。
假如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宝的制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识,但是它的真正内涵,我们却不肯定懂得。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毕竟什么是“文化”?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一、文化“万花筒”老师活动:引导同学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并思索所提问题同学活动:乐观思索并争论问题老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表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内容――艺术。
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大家阅读教材5―6页内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回顾人类社会进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大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内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颖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颜色。
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涵义我们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广西柳州高中政治人教必修三:111《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3.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柳州地域文化进行深入探讨。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课堂讲解: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阐述文化内涵、特点及表现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广西柳州高中政治人教必修三:111《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味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理解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掌握体味文化的具体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对柳州地域文化的探讨,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4.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一本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如《中华文化要略》、《中国传统文化概述》等。阅读过程中,关注书中提到的文化内涵、特点及其表现形式,并结合柳州地域文化进行思考。
阅读结束后,请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分享你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化现象进行深度剖析,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关注学困生,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信心。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文化现象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可能对文化内涵、特点及表现形式的掌握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分析、评价文化现象时,可能存在主观臆断、缺乏理性思考等问题。
1.1体味文化(议题式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特色备课(人教版必修3)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二年级的政治课堂上,我作为特级教师,结合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的教材内容,设计了一堂以“体味文化”为主题的议题式优秀教学案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体味文化,提高思辨能力。
4. 结合时下热点话题,将文化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
2. 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关注家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2. 掌握文化对个人及民族的重要性,认识文化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3. 学会运用文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4. 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调查问卷、小组讨论、课后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优秀文化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ຫໍສະໝຸດ 三、教学策略(一)情景创设
1. 结合时事热点,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深入理解文化知识。
2. 以案例分析为主线,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情景剧,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的重要性。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风貌,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4. 创设互动式情景,如文化主题沙龙、模拟联合国会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4.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如何运用文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体味文化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壱、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化的形式和现象;识记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理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通过感知、分析文化现象,提炼文化内涵的过程,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弐、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形式,分析讨论,提炼出知识;自主学习法和小组讨论法。
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文化素养的获得,培养学生自觉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意识;2、通过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使学生意识到文化的作用,从而树立一种文化强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以及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2、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
重难点突破:从学生的身边的文化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观察与“文化”有关的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教师在学生已有答案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归纳和总结。
【教学方法】现象分析法、讲授法、分组合作法【教学过程】多媒体播放歌曲《论语》。
导入新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哪些形式?文化有什么作用?下面,我们就在这优美的旋律中一起走进文化生活,体味文化。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带着目标自主预习5 分钟。
壱、文化“万花筒”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你们知道文化有哪些形式?多媒体展示图片。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内容的不断丰富和传播手段的不断改进,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
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从什么时候出现了文化现象?哪里见到文化现象?多媒体展示图片。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提问: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内涵那究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优秀8篇)
体味文化教案《体味文化》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8篇《体味文化》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体味文化教案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关于政治上体味文化教案篇一【学情分析】:学生身处一定文化氛围、具备一定文化素养、身体力行着文化活动,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文化的作用还不了解。
因此在教学时,同学生一起透过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各种文化现象,去发现,去感悟,再提炼,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设计思想】: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要求课堂教学从以教为本转变到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主,教学方式要求从单向灌输转变为情境建构,注重学生体验。
基于此,本框题教学根据建构学习理论,遵循从生活中引出问题,再创设问题情境,较后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的程序,按照“品文化→识文化→析文化”的线索安排教学流程。
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浓郁的文化气息,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叙述自己身边的文化现象,使文化融入生活,也使学生获得了必要的感性认识。
紧扣“文化”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使学生的认识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较后,以生活实例为切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践行理念,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使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整合教材资源,力将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从问题入手,围绕问题的解决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借助文化现象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
理解文化的内涵,学会归纳文化丰富的表现形式,阐述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比较的方法,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课《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分组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分析文化现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
3.实践操作,提高能力:
-安排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文化现象,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文化,追求真善美的情感态度;
4.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对社会、国家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体味文化”为主题,围绕文化的内涵、特征、影响等方面展开,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积极的文化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请举例说明你身边的文化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思考文化多样性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影响,讨论如何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
3.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和观点,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中要体现出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避免空洞和泛泛而谈。
3.注意书写规范,字迹清晰,保持作业整洁。
4.小组合作的作业,要明确分工,确保每位组员都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组织课堂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实践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情感引导,价值观塑造: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体味文化》是新课改后人民教育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的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内涵,探究文化的作用。
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情。
【学生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文化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文化的意义、作用还不了解。
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经历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让他们去发现,去感悟,再提炼,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设计思想】: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提出“文化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从最常见的文化现象去发现、思考,激发学生对文化生活的兴趣;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那么,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实际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对文化及其特色的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2〕能力目标: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什么〞【教学难点】: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做成课件。
〔2〕、学生准备:了解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文化,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汇。
我们在日常用语中会说:你真有文化或是你这人咋这没有文化呢?在这里,我们把知识等同于文化,文化就是知识,有知识就是有文化。
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我看到有的同学摇头〕那究竟什么是文化,让我们在生活中细细体味,来真切感悟“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力量。
1.1体味文化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人教必修3)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分析文章: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的文化理论与方法,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要求文章结构清晰,观点明确,字数在800字左右。
2.小组讨论报告: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并撰写一份报告:
-文化自信在当代青少年中的重要性。
1.1体味文化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人教必修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了解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2.掌握文化传承、创新、交融的基本途径,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3.学会运用政治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文化现象,提高对文化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能够理性对待外来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政治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对文化概念有初步的认识。但在深入理解和运用文化理论与知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文化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尚显不足,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加深对文化的认识。
2.学生在分析文化现象时,往往难以将其与政治、经济等背景相结合,需要教师引导,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社会等角度分析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文化,感受文化的魅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课《体味文化》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提出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等。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文化素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课《体味文化》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高中政治课程中,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课《体味文化》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内涵,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本节课以体味文化为主线,要求学生在掌握文化概念、特点及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学会从生活中感受文化、理解文化,进而培育文化自信。为此,本教学案例围绕课程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性强、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认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文化探究的兴趣,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共享
案例中,小组合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互动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
4.反思评价,关注学生成长
本案例强调反思与评价的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及时、具体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这种反思评价机制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调整学习方法,促进自身成长。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体味文化》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政治
教学课例名
《体味文化》
称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 2、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
1、知识目标:明确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
会特有的现象,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
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使他们
教学目标 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合作探究的能
题作蓝本进行剖析,进而提高学生审题、解题能力。
【讲授新课】
(文化
由此得出:从时间上看,文化无时不
3、材料欣赏:“林语堂谈南北文化的差异”
由此得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
5.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6.克隆技术 7.伦理道德观念 8.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9.乡镇企业 10.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1、归纳文化的特点 2、归纳文化的形式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探究全面把握文化的特点, 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文化的力量 抗洪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得出: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 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 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 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
化素质的意识;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
力贡献力量的Leabharlann 识。(1)学生双基较差,最基础的、最基本的主干知识
把握不好,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公式识记不清。尤其和
学生学习能 实际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优质课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优质课教学设计观摩课教案必修3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昆明附属中学冯琳【教学内容】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③《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计划学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感受文化存在的普遍性及多样性;通过对不同文化现象的对比分析,理解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认识,体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列举身边的文化现象,培养准确表达看法的能力;通过对比文化现象的差别,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综合归纳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现象的观察,引发学生对文化及其影响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感受不同民族所具有的不同的文化特征;增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和主动性。
【学习目标】1.1-1 文化现象的多样性;1.1-2 文化的内涵;1.1-3 文化的性质与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教学难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教学方式及媒体】教学方式:遵循生活逻辑,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常见的文化现象。
媒体运用:投影片(PPT)。
观摩课教案必修3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昆明附属中学冯琳【教学内容】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③《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计划学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感受文化存在的普遍性及多样性;通过对不同文化现象的对比分析,理解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认识,体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列举身边的文化现象,培养准确表达看法的能力;通过对比文化现象的差别,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综合归纳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现象的观察,引发学生对文化及其影响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感受不同民族所具有的不同的文化特征;增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和主动性。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体味文化》7》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分析理解文化的力量;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同学们身边熟悉的长子文化现象,理解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并演绎长子文化这种形式,从而,让学生们感受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我们身边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从而,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作用【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教法方法】情景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子特有文化现象,以长子文化的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讲解归纳法。
再讲文化的作用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教师的讲解归纳,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阅读指导法。
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知识结构清晰,突出重点。
并注重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调过度: 为了更好地宣传长子文化,让长子文化真正的“活”起来,上节课留了一个任务,就是通过查找资料,将长子文化通过各种形式表演出来,好,接下来就请其中四个小组分享他们“眼中”的长子文化吧。
结论:文化形式:丰富多样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文化特色:各具特色 设设计计意意图图::1从学生熟知的文化现象入手,这样能很快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使枯燥的内容就鲜活起来,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长子文化了解。
2当前长子的知名度不断提高,那么到长子旅游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向外国人介绍长子而增强自豪感和责任感,还可以宣传长子、传播长子文化。
“品”文化领略了长子县独特的文化,有人就会问,到底什么是文化? 1. 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那么就请同学们结合文化的含义思考一下问题:2.文化的特点:多媒体展示三组图片,通过三组图片让学生领会他的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体味文化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1 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借助文化现象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
理解文化的内涵,学会归纳文化丰富的表现形式,阐述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比较的方法,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什么”2、教学难点: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教学方法】通过幻灯片及基本教具展示情景材料,让学生回归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适时加以引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用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主题晚会》视频片段,学生思考并回答,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文化元素?(敦煌莫高窟艺术、芭蕾舞、钢琴演奏、中国水墨画、京剧等)。
(过渡)视频中的这些都是艺术表现形式,那文化就是艺术吗?究竟什么是“文化”?文化又有哪些特点以及作用?这就是本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进行一场美好的文化之旅。
二、讲授新课首先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由学生朗读)(一)文化“万花筒”多媒体展示三幅古代文化的图片(《论语》、陶瓷、龙图腾),再出示三幅现代文化的图片(舞台表演、悉尼歌剧院建筑、航空航天工程),通过对比,得出结论:从古代到现代,文化时时刻刻存在,即文化无处不在。
(过渡:这是从时间上的角度,那么从空间上呢?)多媒体分别展示城市文化图片(以莱芜特色为原型的卡通雕塑)、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图片、学校文化(学校实景)、班级文化(班级实景),让学生感悟到:从空间上,文化无处不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感觉文化存在的普遍性及多样性;通过对不同文化现象的对比分析,理解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体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列举身边的文化现象,培养准确表达看法的能力;通过对比文化
现象的差别,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综合归纳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不同地区国家文化现象的观察,引发学生对文化及影响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增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和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
(2)教学难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法
一、【课前准备】
【课前复习】最好的记忆方法是重复记忆!请熟记!
回忆:结合必修1 政治生活思考国家的本质属性是?国家还具有哪些属性?
【课前思考】——请研究
课前能通读教材,了解准备相关的文化资料,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进行学习。
同时在教材上标记重点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
[自主学习]文化是什么?P5-7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的丰富形式
3、文化的特点?
4、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每天中午12 点《文化正午》与你分享:文化是一种力量,弘扬着美德,激发着正义;文化是一种传承,凝聚着历史,连接着未来;文化是一种情怀,蕴含着民族之魂,体现着国家之神。
——《文化正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化生活,体味文化的魅力。
首先让我们一起回眸2018 年重大国际新闻,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并思考:
根据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能否对上述新闻进行分类,分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师PPT 展示)
文化现象:1、4、6、7、
经济现象:2、3
政治现象:5
判断: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
学生分析师小结点拨。
(过渡)了解什么是文化,让我们一起把目光投向灿烂的中华文化,体味文化魅力。
提示:
认真看视频并记录相关信息(准备纸笔),探究问题:
1、自主探究:视频中谈到中华文化具有哪些丰富的形式?
2、合作探究:回忆:国家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呢?
价值观属于文化,视频中“先天下之忧而忧”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是根本对立的,这说明了什么?
师: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观看一段微视频,区分文化的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板块一:文化是一种传承:
观点确认:
1.文化的内涵
⑴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⑵ 包括意识形态性质和非意识形态性质两部分
2、文化的形式:非常丰富
1 静态:思想、道德、科学、文学艺术等
②动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的过程
(过渡):找一找:文化在哪里?
请同学们根据文化的含义列举你熟悉的或者身边的文化现象。
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大致又归为三个方面,PPT 展示
⑴从时间上看,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⑵从空间上看,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⑶不同的区域、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过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沙画是一门新兴的表演艺术。
沙画师将创意、绘画、表演融为一体,配合浪漫的背景音乐和多媒体的表现形式,给人以全新的视觉享受。
一起欣赏沙画视频《梁祝》。
认真观看记录并思考:
认真观看记录并思考:
1、沙画中向我们展现了哪些景物?哪些是文化现象?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是人类社会
实践的产物。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相较于人类与生俱来。
)
2、通过你的观察沙画的表演过程中至少使用了哪些道具?这说明了什么?生:特点2: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我们经常说的借景抒情,咏物言志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
深入思考:
3、要成功地完成沙画《梁祝》表演者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这些素质是如何获得的?
特点3: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参
与和接受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
(自觉学习而不是自发)。
4、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作者何占豪:《梁祝》创作灵感出自农民。
原因
①贝多芬巴赫听不懂,农民想听越剧,②《梁祝》的开头、小过门都出自越剧,而越剧是农民的儿女唱山歌、小调,在农村的文化氛围中,在舞台上磨练出来的。
这说明了什么?
生: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过渡: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敢于抗争、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的发展史,刚刚过去的5 月12 日是汶川大地震纪念日,也是我国“防灾减灾日。
“灾难是一本教科书,磨难更是一种力量”让我们再次走近那段荡气回肠的抗灾岁月。
视频播放抗震救灾与走进新时代。
认真观看视频思考:
从震后废墟到锦绣汶川巨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什么文化道理?
多难兴邦,多难励党,从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中我们感受到文化是一种力量,弘扬着美德,激发着正义。
观点确认:
4、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原理: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提示:
⑴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判断: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⑵不同性质的文化产生不同的影响(双重性)
思维导图:PPT 展示(略)
课后作业:《谁不说俺家乡美》请同学们以调查报告、研究性论文等多种形式,记录介绍自己所生活区域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