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常用的热处理的方法及时效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常用的热处理的方法及时效处理。
答:常用热处理方法: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硼。时效处理有人工时效处理,自然时效处理。
退火,将工件加热至Ac3以上30~50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至500度一下在空间中冷却。
正火,将钢件加热至Ac3或Acm以上,保温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操作。
淬火,将钢件加热至Ac3或Ac1以上,保温后在水或油等冷却液中快速冷却,已获得不稳定的组织。
回火,将淬火后的钢重新加热到Ac1以下的温度,保温后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调质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一种,采用的是淬火加高温回火,已获得回火索氏体组织,在具有强度硬度的同时有比较好的塑性以及韧性。
自然时效处理,将工件放置在室温或自然条件下长时间存放而发生的时效现象,称为自然时效处理。
人工时效处理,采用将工件加热到较高温度,并较短时间进行时效处理的时效处理工艺,叫人工时效处理。
如:人工时效处理:720 ℃保温8 h 后经50 ℃/ h 冷却到620 ℃保温8h,空冷。
2简述钢回火的目的
答:回火又称配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或将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若干时间,然后缓慢或快速冷却。目的:一般用以减低或消除淬火钢件中的内应力,或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韧性。根据不同的要求可采用低温回火、中温回火或高温回火。通常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和强度降低,延性或韧性逐渐增高。
3简述钢的表面淬火的作用及分类。
答:有些零件在工件时在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表面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在受摩擦的场合,表面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表面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劳极限等要求,只有表面强化才能满足上述要求。由于表面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根据供热方式不同,表面淬火主要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等。
4简述感应热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简述超音频感应淬火的工作频率及频率和淬硬层厚度的关系。
答:基本原理将工件放入感应器(线圈)内,当感应器中通入一定频率的交变电流时,周围即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电磁感应作用使工件内产生封闭的感应电流──涡流。感应电流在工件截面上的分布很不均匀,工件表层
电流密度很高,向内逐渐减小, 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工件表层高密度电流的电能转变为热能,使表层的温度升高,即实现表面加热。电流频率越高,工件表层与内部的电流密度差则越大,加热层越薄。在加热层温度超过钢的临界点温度后迅速冷却,即可实现表面淬火。
特点:
(1.热源在工件表层,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
(2.工件因不是整体加热,变形小
(3.工件加热时间短,表面氧化脱碳量少
(4.工件表面硬度高,缺口敏感性小,冲击韧性、疲劳强度以及耐磨性等均有很大提高。有利于发挥材料地潜力,节约材料消耗,提高零件使用寿命
(5.设备紧凑,使用方便,劳动条件好
(6.便于机械化和自动化
(7.不仅用在表面淬火还可用在穿透加热与化学热处理等。
根据交变电流的频率高低,可将感应加热热处理分为超高频、高频、超音频、中频、工频5类。
①超高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高达27兆赫,加热层极薄,仅约0.15毫米,可用于圆盘锯等形状复杂工件的薄层表面淬火。
②高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通常为200~300千赫,加热层深度为
0.5~2毫米,可用于齿轮、汽缸套、凸轮、轴等零件的表面淬火。
③超音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一般为20~30千赫,用超音频感应电流对小模数齿轮加热,加热层大致沿齿廓分布,粹火后使用性能较好。
④中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一般为2.5~10千赫,加热层深度为2~8毫米,多用于大模数齿轮、直径较大的轴类和冷轧辊等工件的表面淬火。
⑤工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为50~60赫,加热层深度为10~15毫米,可用于大型工件的表面淬火。
火焰淬火是一种用乙炔一氧火焰(最高温度达3100℃)或煤气一氧火焰(最高温度达2000℃)将工件表面快速加热,随后喷液(水或有机冷却液)冷却的一种表面淬火方法。一般常用乙炔-氧火焰表面淬火。
优点:
(1)设备简单、投资少、成本低。
(2)适用于单例:或小批生产,也适用于大型工件的局部淬火要求,如大齿轮、轧辊、大型壳体(马达壳体)、导轨等。
(3)不易产生表面氧化与脱碳。
(4)不受现场环境与工件大小的限制,适用性广,操作简便。
缺点:
(1)不易稳定地控制质量。
(2)大部分是手工操作和凭肉眼观察来掌握温度。表面容易烧化、过热与淬裂,很难达到均匀的淬火层与高的表面硬度。
(3) 实现机械化流水生产较为困难。
(4)火焰加热的均匀性很难保证,因此很容易在对中高碳和合金钢的表淬时发生开裂
火焰淬火设备比较简单,淬硬层较深,可调范围广(一般在2~8毫米之间),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或现场淬火。对于运输拆卸不便的重大零件和不适于采用其
他表面淬火的零件,如大型齿轮、大型工作平面,一些凸轮、曲轴、机床导轨和链轮等,火焰淬火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机动性。
电接触表面淬火,是将电压为2~5伏、功率为1~3千瓦的单相电源的一极接在零件上,另一极接在铜滚轮淬火头上。当铜滚轮与零件接触时,会产生很大电流。由于接触电阻较大,因而产生高热,使接触表面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随后靠自身冷却而获得硬化层。这种方法常用于提高机床导轨的耐磨性,改善抗擦伤能力。
电接触表面淬火的主要设备是淬火机,它主要由变压器、电动机、减速机构与铜滚轮淬火头等部分组成。其中变压器的容量为1~3千伏安,具有多组抽头,以调整工作电流。
淬火机可用一个铜滚轮淬火头与导轨构成一组电极,也可用双轮或多轮结构以提高工作效率。铜滚轮淬火头用紫铜制作,花纹可为“S”形、锯齿形等,必要时可在轮轴中通水冷却,以延长淬火头的使用寿命。为了去除熔结构和氧化物,可用细砂轮或油石磨光。
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工艺
工艺原理:变压器二次线圈供给低电压大电流,在电极(铜滚轮或碳棒)与工件表面拉触处产生局部电阻加热,当电流足够大时产生热能,使此部分工件表面温度达到临界点以上,然后靠工件的自行冷却实现淬火工艺参数:滚轮直径为50~60mm,轮周花纹宽度0.8~1mm
滚轮移动速度:2~3m/min,电流400~600A
二次侧开路电压小于5V(负载电压约0.5~0.6V)
加在铜轮上的压力为40~60N层深和组织:淬硬层深0.2~0.25mm
金相组织:隐针马氏体+少量莱氏体+残余奥氏体
表面氧化皮和熔融突起用油石打光。
金属材料抵抗硬的物体压陷表面的能力,称为硬度。
根据试验方法和适用范围不同,硬度又可分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肖氏硬度、显微硬度和高温硬度等。
对于管材一般常用的有布氏、洛氏、维氏硬度三种。
A、布氏硬度(HB)
用一定直径的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以规定的试验力(F)压入式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测量试样表面的压痕直径(L)。布氏硬度值是以试验力除以压痕球形表面积所得的商。以HBS(钢球)表示,单位为N/mm2(MPa)。
B、洛氏硬度(HRC)
洛氏硬度试验同布氏硬度试验一样,都是压痕试验方法。不同的是,它是测量压痕的深度。即,在初邕试验力(Fo)及总试验力(F)的先后作用下,将压头(金钢厂圆锥体或钢球)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主试验力,用测量的残余压痕深度增量(e)计算硬度值。其值是个无名数,以符号HR表示,所用标尺有A、B、C、D、E、F、G、H、K等9个标尺。其中常用于钢材硬度试验的标尺一般为A、B、C,即HRA、HRB、HRC。
洛氏硬度试验是目前应用很广的方法,其中HRC在钢管标准中使用仅次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