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制度
司法鉴定人出庭规定是什么

司法鉴定人出庭规定是什么1、司法鉴定人出庭应按照审判机关的要求,按时出庭。
2、司法鉴定人应当庭出示《司法鉴定人执业证》。
3、司法鉴定人出庭时应当着装整齐,在法庭上语言文明。
4、出庭人员应自觉遵守法庭纪律,不得擅自退庭。
5、司法鉴定人应依法客观、公正、如实地回答司法鉴定相关问题。
热门城市:周口律师信阳律师益阳律师白城律师贵州律师潮州律师张掖律师威海律师定西律师无锡律师要进行司法鉴定,必定不能缺少的就是司法鉴定人,司法鉴定人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代替的,司法鉴定人需要具备专业的素养与证书,在必要的时候司法鉴定人是需要出庭作证的。
那么▲司法鉴定人出庭规定是什么呢?的小编收集资料整理如下:▲一、司法鉴定人司法鉴定人指具备《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经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按照登记的司法鉴定执业类别,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是指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出鉴定意见的人员。
▲二、司法鉴定人出庭规定1、司法鉴定人出庭应按照审判机关的要求,按时出庭。
2、司法鉴定人应当庭出示《司法鉴定人执业证》。
3、司法鉴定人出庭时应当着装整齐,在法庭上语言文明。
4、出庭人员应自觉遵守法庭纪律,不得擅自退庭。
5、司法鉴定人应依法客观、公正、如实地回答司法鉴定相关问题。
▲三、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新规定司法部发布了修订后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司法部令第132号),自2016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修订后的通则共六章50条,新增10条。
新增加“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一章作为第五章,明确规定司法鉴定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出庭作证,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必须遵守诉讼程序和法庭规则,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支持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等。
▲对鉴定人出庭作证作了规范新增加“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一章作为第五章,明确规定司法鉴定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出庭作证,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必须遵守诉讼程序和法庭规则,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支持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等。
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规定

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明确规定司法鉴定人回避的具体情形,严格鉴定人到现场提取检材的程序要求,完善了鉴定标准、重新鉴定、终止鉴定的规定,保证了司法鉴定活动规范有序开展。
找专长律师:医疗纠纷律师刑事辩护律师知识产权律师土地房产律师公司经营律师对于法庭审理我们都不陌生,在法庭上原告、被告有时会要求一些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用来证明他们提供的证据的可靠性。
因此,我国也专门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对其进行规定。
下面小编就为您介绍▲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规定。
▲一、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规定1、诉讼法应当明确规定,在诉讼一方对鉴定结论提出异议并要求鉴定人出庭能够作证的情况下,鉴定结论如果不经鉴定人亲自出庭作证,阐明司法鉴定的过程、根据和结论,回答控辩双方和法官的提问,就不能作为法庭据以定案的根据。
这样,鉴定结论的可采性就得到法律的明确限定。
2、对于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人,法官和法院应当有权采取强制措施。
这一点,可以与证人出庭作证一同实施。
可以考虑对拒不出庭的证人、鉴定人采取罚款、拘传甚至拘留等措施。
3、明确规定鉴定人出庭作证的例外情况,如鉴定人患有重病、死亡、因不可抗力因素无法出庭等。
但即使在这些例外情况下,鉴定人的鉴定结论也必须事先经过法官和控辩双方的共同审查,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否则,法庭应当否认其证据效力,而进行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4、建立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制度▲二、司法鉴定的原则司法鉴定合法性原则,是指司法鉴定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它是评断鉴定过程与结果是否合法和鉴定结论是否具备证据效力的前提。
这一原则在立法和鉴定过程中主要体现为:鉴定主体合法;鉴定材料合法;鉴定程序合法;鉴定步骤、方法、标准合法;鉴定结果合法五个方面。
1、司法鉴定机构必须是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定,经过省级以上司法机关审批,取得司法鉴定实施权的法定鉴定机构,或按规定程序委托的特定鉴定机构。
司法鉴定人必须是具备规定的条件,获得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的执业许可证的自然人。
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各项制度

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各项制度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各项制度一、司法鉴定人的权利司法鉴定人享有以下权利:1.了解、查阅与鉴定事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询问与鉴定事项有关的当事人、证人等;2.要求鉴定委托人无偿提供鉴定所需要的鉴材、样本;3.进行鉴定所必需的检验、检查和模拟实验;4.拒绝接受不合法、不具备鉴定条件或者超出登记的执业类别的鉴定委托;5.拒绝解决、回答与鉴定无关的问题;6.鉴定意见不一致时,保留不同意见;7.接受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8.获得合法报酬;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二、司法鉴定人的义务司法鉴定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1.受所在司法鉴定机构指派按照规定时限独立完成鉴定工作,并出具鉴定意见;2.对鉴定意见负责;3.依法回避;4.妥善保管送鉴的鉴材、样本和资料;5.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6.依法出庭作证,回答与鉴定有关的询问;7.自觉接受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和监督、检查;8.参加司法鉴定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三、司法鉴定人的职业道德守则司法鉴定人应当遵守以下职业道德守则:1.遵守国家法律,遵从社会公共道德规范;2.讲求社会效益,为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服务;3.依法执业,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鉴定活动;4.加强研究,始终保持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业务能力;5.遵循独立原则,坚持科学立场,忠于事实真相;6.保持职业谨慎,严格遵循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7.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尊重同行,公平竞争。
四、司法鉴定人的执业纪律规范司法鉴定人应当遵守以下执业纪律规范:1.不得以个人名义接受鉴定委托,不得私自向委托人或鉴定事项的利害关系人收取任何费用、礼品或谋取任何利益;2.不得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司法鉴定机构中执业,接受其他组织或鉴定机构的聘请,参加特定事项鉴定应当事先得到所在司法鉴定机构的准许;3.不得承揽司法行政机关核定执业类别和业务范围以外的司法鉴定业务,对超出自身专业能力的待鉴事项不得发表鉴定意见;4.不得无故拒绝承接所在司法鉴定机构指派的鉴定业务,对已承接的鉴定事项应当在规定或约定的时限内完成;5.明知自己有应当自行回避的情形而不及时告知所在司法鉴定机构并主动提出回避是不被允许的。
XXX司法鉴定所管理制度

XXX司法鉴定所管理制度一、受理制度第一条司法鉴定的委托由本机构统一受理。
第二条本机构接受鉴定委托,应要求委托人出具鉴定委托书。
鉴定委托书要说明委托事项,明确鉴定要求,并介绍案情概况,提供客观、详细的鉴定文件资料以及鉴定有关的检材等。
委托书中不能要求鉴定人对案件的事实作出法律评价。
另提供委托人的身份证明及委托事项所需的鉴定材料。
委托人委托他人代理的,应要求出具委托书;鉴定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人的名称或者姓名、拟委托的司法鉴定机构的名称、委托鉴定的事项、鉴定事项的用途以及鉴定要求等内容。
第三条经审核委托书、鉴定材料,对符合受理条件应当即日作出受理的决定;不能即时决定受理的,应当在七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通知委托人;对通过信函提出鉴定委托的,应当在七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通知委托人;对疑难、复杂或者特殊鉴定事项的委托,可以与委托人协商确定受理的时间。
第四条本机构不受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委托:(一)委托事项超出本机构司法鉴定业务范围的;(二)鉴定材料不真实,不完整,不充分或者取得方式不合法的;(三)鉴定事项的用途不合法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四)鉴定要求的用途不符合司法鉴定执业规则或者相关鉴定技术规范的;(五)鉴定要求超出本机构技术条件和鉴定能力的;(六)不符合《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关于重新鉴定有关规定的;(七)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情形的。
对不予受理的,本机构应向委托人说明理由、退还其提供的鉴定材料。
二、司法鉴定人回避制度第五条司法鉴定人本人或其近亲属与委托人、委托人的鉴定事项或者鉴定事项涉及的案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其独立、客观、公证的进行鉴定的,应当回避。
第六条委托人要求司法鉴定人回避的,本所接到申请三日以内,由提交本所司法鉴定人会议研究决定。
第七条司法鉴定人自行提出回避的,由本机构负责人决定。
第八条被申请人回避的人员应暂停参与该次鉴定工作,但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三、补充鉴定、重新鉴定与终止鉴定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本机负责人批准,接受补充鉴定委托,进行补充鉴定:(一)委托人增加新的鉴定要求的;(二)委托人发现委托的鉴定事项有遗漏的;(三)委托人在鉴定过程中又提供或者补充了新的鉴定材料的;(四)其他需要补充鉴定的情形,必须是原委托鉴定的组成部分。
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比较研究——以中国与英国为视角

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比较研究——以中国与英国为视角沈潇雨【摘要】司法鉴定人出庭制度在我国的诉讼体制中建立已久,但是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长期以来在制度建设方面有些许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没有得到良好的执行.英国作为英美法系中较有代表性的国家,同时作为专家证人出庭制度较为先进的国家,其专家证人出庭的部分制度值得我国参考和借鉴.【期刊名称】《中国司法鉴定》【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4页(P91-94)【关键词】司法鉴定人;专家证人;出庭作证;质证【作者】沈潇雨【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81 中国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我国1997年《刑事诉讼法》对鉴定人出庭制度仅有原则性规定,并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补充,以此建立了鉴定人出庭的法律框架。
2013年新《刑事诉讼法》对鉴定人出庭制度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第一百八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
”同时,新《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做了类似规定。
除专门的诉讼法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十一条规定:“在诉讼中,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以下简称《鉴定程序通则》)也做出同样的规定:“司法鉴定人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应当出庭作证,回答与鉴定事项有关的问题。
”可见,从现有的规范来看,我国已经以基本法的形式初步建立了司法鉴定人在一定条件下必须出庭的法律制度。
1.1 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权利义务我国有关司法鉴定人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在《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二条之中,涉及到出庭作证的权利有两个:(1)在庭审过程中可拒绝解决与回答与鉴定没有关系的问题;(2)取得报酬的权利。
在这方面我国法律制度中并没有给予合理的保护,仅仅是一些原则性的规范。
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规定

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明确规定司法鉴定人回避的具体情形,严格鉴定人到现场提取检材的程序要求,完善了鉴定标准、重新鉴定、终止鉴定的规定,保证了司法鉴定活动规范有序开展。
找专长律师:医疗纠纷律师刑事辩护律师知识产权律师土地房产律师公司经营律师对于法庭审理我们都不陌生,在法庭上原告、被告有时会要求一些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用来证明他们提供的证据的可靠性。
因此,我国也专门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对其进行规定。
下面小编就为您介绍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规定。
一、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规定1、诉讼法应当明确规定,在诉讼一方对鉴定结论提出异议并要求鉴定人出庭能够作证的情况下,鉴定结论如果不经鉴定人亲自出庭作证,阐明司法鉴定的过程、根据和结论,回答控辩双方和法官的提问,就不能作为法庭据以定案的根据。
这样,鉴定结论的可采性就得到法律的明确限定。
2、对于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人,法官和法院应当有权采取强制措施。
这一点,可以与证人出庭作证一同实施。
可以考虑对拒不出庭的证人、鉴定人采取罚款、拘传甚至拘留等措施。
3、明确规定鉴定人出庭作证的例外情况,如鉴定人患有重病、死亡、因不可抗力因素无法出庭等。
但即使在这些例外情况下,鉴定人的鉴定结论也必须事先经过法官和控辩双方的共同审查,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否则,法庭应当否认其证据效力,而进行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4、建立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制度二、司法鉴定的原则司法鉴定合法性原则,是指司法鉴定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它是评断鉴定过程与结果是否合法和鉴定结论是否具备证据效力的前提。
这一原则在立法和鉴定过程中主要体现为:鉴定主体合法;鉴定材料合法;鉴定程序合法;鉴定步骤、方法、标准合法;鉴定结果合法五个方面。
1、司法鉴定机构必须是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定,经过省级以上司法机关审批,取得司法鉴定实施权的法定鉴定机构,或按规定程序委托的特定鉴定机构。
司法鉴定人必须是具备规定的条件,获得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的执业许可证的自然人。
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若干问题探讨

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若干问题探讨关键词: 司法鉴定/质证/完善内容提要: 2005年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规定:“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
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司法改革的继续推进,庭审方式日趋成熟,鉴定人出庭质证已成为我国诉讼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根据相关法律并结合实践对司法鉴定的一些认识,本文是对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制度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1 司法鉴定人应当出庭质证在过去长期的司法审判活动中,司法鉴定人不出庭作证,法庭仅仅宣读鉴定结论,导致控辩双方无法在庭审中针对司法鉴定结论中的疑问进行有效诉讼。
同时,这也给不具备与本鉴定相关技术能力的法官造成一定的困难。
究其原因就是在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的立法上没有设置强制规范,这就使得司法鉴定人在出庭质证中存在巨大的任意性,使得发生需要鉴定人出庭的诉讼,却屡屡找不到鉴定人的身影。
现在,《决定》在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的启动程序上作出了相关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司法鉴定人出庭难的问题。
但这也只是完善司法鉴定人制度的一个开始,有许多与此相关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完善制度,立法先行”,因此我们在法律层面上去了解并探讨这些相关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在我国的刑事、民事、行政三部诉讼法中,都将鉴定结论作为证据之一,有时其甚至能左右诉讼的结果。
因此,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这一过程在诉讼中的作用不可小视。
另一方面,司法鉴定人作为鉴定结论的提出者,在庭审中扮演着这个证据解读者的角色,其在诉讼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立法上明确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就显得格外重要。
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154条、156条、157条,《民事诉讼法》第124条、第125条,《行政诉讼法》第47条对鉴定人出庭作了原则性规定;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规定》中对鉴定人出庭作了具体规定。
司法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活动的指导意见(2020)

司法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活动的指导意见(2020)2020年05月27日司法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活动的指导意见司规〔2020〕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为了规范和指导司法行政机关登记管理的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活动,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本指导意见所称的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是指经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的司法鉴定人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在法庭上对自己作出的鉴定意见,从鉴定依据、鉴定步骤、鉴定方法、可靠程度等方面进行解释和说明,并在法庭上当面回答质询和提问的行为。
二、人民法院出庭通知已指定出庭作证鉴定人的,要由被指定的鉴定人出庭作证;未指定出庭作证的鉴定人时,由鉴定机构指定一名或多名在司法鉴定意见书上签名的鉴定人出庭作证。
司法鉴定机构要为鉴定人出庭提供必要条件。
三、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到庭作证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不到庭书面申请:(一)未按照法定时限通知到庭的;(二)因健康原因不能到庭的;(三)路途特别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到庭的;(四)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到庭的;(五)有其他正当理由不能到庭的。
经人民法院同意,未到庭的鉴定人可以提交书面答复或者说明,或者使用视频传输等技术作证。
四、鉴定人出庭前,要做好如下准备工作:(一)了解、查阅与鉴定事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二)了解出庭的相关信息和质证的争议焦点;(三)准备需要携带的有助于说明鉴定的辅助器材和设备;(四)其他需要准备的工作。
五、鉴定人出庭要做到:(一)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二)按时出庭,举止文明,遵守法庭纪律;(三)配合法庭质证,如实回答与鉴定有关的问题;(四)妥善保管出庭所需的鉴定材料、样本和鉴定档案资料;(五)所回答问题涉及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应当向人民法院阐明;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应当如实回答;(六)依法应当做到的其他事项。
《鉴定人出庭质证》课件

通知内容应包括质证的时间、地点、案由、当事人等信息,以便鉴 定人提前做好准备。
出庭通知要求
通知要求应明确、具体,确保鉴定人能够准时出庭,并按照要求进 行质证工作。
鉴定人的出庭质证
01
02
03
质证程序
鉴定人出庭质证时应遵循 一定的程序,包括陈述事 实、接受询问、提供证据 等环节。
质证内容
选任。
选任标准
选任鉴定人时,应考虑其专业背 景、经验、信誉和职业道德等方 面,以确保鉴定工作的公正性和
科学性。
选任程序
选任鉴定人时应遵循一定的程序 ,包括发布选任公告、接受申请 、审核申请材料、组织评审、公
示和确定鉴定人等步骤。
鉴定人的出庭通知
出庭通知方式
鉴定人出庭质证前,应提前通知鉴定人,通知方式可以采用书面 通知、电话通知或电子邮件通知等方式。
02
在法庭审判过程中,鉴定人需要 出庭作证,接受法官、当事人及 其代理律师的询问,以证明其鉴 定意见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鉴定人出庭质证的意义
提高鉴定意见的公信力
促进法庭审判的顺利进行
通过鉴定人出庭质证,可以增加鉴定 意见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使法官、当 事人及其代理律师更加了解鉴定意见 的科学依据和形成过程。
鉴定人在法庭上发言时应尊重对方律 师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不得进 行人身攻击或恶意诽谤。
鉴定人出庭质证的证据问题
鉴定人应确保所提供的证据真实可靠,不得伪造或篡改 证据。
鉴定人应了解证据的关联性和合法性,并尽量避免使用 非法或不相关的证据。
鉴定人应了解证据的来源和可靠性,并尽量避免使用不 可靠或不充分的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 作出的鉴定意见或者专业问题提出意见。”
浅析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浅析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作者:丁伟来源:《中国学术研究》2014年第01期摘要:证据是刑事诉讼中核心和灵魂,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有利于查明案情、核实证据以及正确的定罪量刑,但司法实践中证鉴定人出庭率极低,严重影响审判的公正性。
近年来,刑事诉讼中诸多冤假错案暴露出有瑕疵的鉴定意见造成法官对案件事实认定错误的问题,使鉴定人不出庭现象备受指摘,各方要求鉴定人出庭的呼声不绝于耳。
新《刑事诉讼法》针对上述问题对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进行了一系列规定,明确了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但由于法律规定的宽泛,缺乏更加细致的操作规程,在实践中,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仍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
本文结合我国刑事司法诉讼司法实践,分析我国刑事诉讼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面临的困境,并结合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一步提出部分完善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鉴定人出庭;新《刑事诉讼法》;鉴定意见;质证新《刑事诉讼法》第186条规定:“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并且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异议的,或者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
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187条规定:“……鉴定人出庭作证,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新的《刑事诉讼法》实施以前,我国的长期的司法实践活动中,鉴定人不出庭作证,而仅仅是法庭宣读其鉴定意见①的问题一直存在。
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是具有技术性、专业性的证据材料,它不同于普通的书证、物证以及人证。
鉴定意见需要具有专业水平的合法鉴定人作出,包含鉴定人的智力活动和科学分析。
②鉴定人对其所作出的鉴定意见,出庭接受控辩双方的质证是确保鉴定意见准确性的有效措施,通过法庭质证,控辩双方的询问,得以使鉴定意见更加可信,消除控辩双方的疑问,实现司法的公正性。
关于法医鉴定人出庭质证注意事项的研究

关于法医鉴定人出庭质证注意事项的研究《关于法医鉴定人出庭质证注意事项的研究》法医鉴定人出庭质证可是个相当重要的事儿呢。
这事儿的目标读者群体呀,主要是法医工作者们还有那些可能涉及到司法案件中需要了解这方面知识的人。
咱先说说形象这方面吧。
法医鉴定人出庭的时候可不能邋里邋遢的呀。
我就听说过这么一个事儿,有个法医鉴定人,平常在实验室里待习惯了,不太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
有一次出庭质证,头发乱糟糟的,衣服也皱巴巴的。
一进法庭,那感觉就不太对劲儿。
法官和陪审团还有当事人那边的人,看他的眼神都有点奇怪。
这就给人一种不太专业不太靠谱的感觉。
所以呢,出庭的时候一定要穿着得体,整个人看起来干净利落,这是最基本的。
在准备工作上,那可得做足了。
要把鉴定报告反复看好多遍,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结论都得清清楚楚。
就像我认识的一个老法医,他每次出庭之前,都会把自己做的鉴定报告拿出来,对着相关的案例和标准,一个一个地核对。
他还会自己模拟可能被问到的问题,把那些答案都写下来,反复地背。
他说有一次在法庭上,对方律师问了一个特别刁钻的问题,要是他没有提前准备好,肯定就答不上来了。
在法庭上说话的态度也很关键哦。
不能太傲慢,觉得自己就是权威,别人都不懂。
也不能太软弱,被对方一吓唬就不敢说话了。
得不卑不亢。
有个年轻的法医,第一次出庭的时候,被对方律师一质问,声音就开始发抖了。
本来他的鉴定结果是很科学很准确的,可是就因为他这个态度,让法官和陪审团都对他的结论产生了怀疑。
还有的法医呢,在法庭上太强硬了,和对方律师吵起来了,这也不好。
还有哦,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简洁明了。
不要绕圈子,不要用那些特别复杂的专业术语。
如果非用不可,那就得解释得清清楚楚。
我记得有个案件,法医在解释一个鉴定结论的时候,用了好多特别生僻的专业词汇,把在场的人都听得一头雾水。
结果对方律师就抓住这个机会,说他故意在混淆视听。
证据的展示也很重要。
不能光嘴上说,得把那些相关的证据,比如图片啊,数据表格啊,清晰地展示出来。
浅析民事诉讼中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浅析民事诉讼中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作者:蒋蕴杰来源:《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司法鉴定制度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之一,在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目前的司法鉴定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尤其是鉴定人几乎从不出庭作证,成为庭审中鉴定意见质证时最大的软肋。
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规定“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并针对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人制定了处罚措施。
但该规定仍不够细致,尚需建立具体的配套措施,以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关键词]鉴定人;出庭作证;完善;制度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为《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六十八条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
”鉴定意见是对民事诉讼中涉及的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所形成的意见,属于证据的一种,对于案件的定性具有直接影响,有必要在法庭上进行质证,这是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正当的程序保障。
①据此,新《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规定“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
鉴定人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质询,回答鉴定争议的问题,并说明鉴定的过程、依据等是鉴定人的义务,也是保障鉴定意见真实性、合法性和证明力的重要形式,是民事诉讼的重要环节。
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加以完善。
一、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现状及原因(一)鉴定人出庭作证率低的现状我国当前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常成为法庭上的“隐身人”。
虽然缺乏全国性的统计资料,但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几乎从不出庭作证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鉴定人出庭率低形成非常尴尬的局面:一方面,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民事纠纷越来越复杂化、专业化,涉及专门知识的案件越来越多,鉴定人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而得出的鉴定意见往往对案件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最终影响到当事人的实体权益;另一方面,鉴定人在庭审时几乎从不出庭作证,鉴定意见也只是由法官当庭宣读,鉴定意见作出的步骤、采取的方法、使用的设备和依据的科学原理等诸多当事人渴望知道也本应知道的信息却不得而知,而在当事人质疑时,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法官却无法给出合理、准确的解释,很难使双方当事人均心服口服。
鉴定人出庭质证的相关法律问题

证 据 表 现形 式 也 是 当 事人 证 明 自己主 张 的几 种证 据
方法 , 以某 种 证据 形 式来 证 明 自己主张 的方 法 。鉴 即 定结 论作 为 证据 一 种 , 法 官认 定 事 实 的作 用 一 向甚 对 大 , 们 虽 然并 不 必 然 决 定法 官 的心 证 . 往 往 能 够 它 但 在很 大 程度上 左 右法 官心 证 的形 成 。 鉴 定 结论 , 证据 的一 种 , 过庭 审质 证 和 认 证 是 经
案 。 最 高人 民法 院关 于 民事诉讼 证据 的 若干规 定》 确规 定 :鉴 定人 应 当 出庭接 受 当事人 的质询 ” 《 明 “ 。目前在 司法 实践 中
鉴定人 出庭 率低 已是 个 不争 的事 实。应从 明 确鉴 定人 的强 制 出庭 义务 , 规定鉴 定人 不 出庭 的 法律后 果 . 明确规 定鉴 定人
求, 是鉴 定人 的主要 义 务之 一 。 最 高人 民法 院关 于 民 《 事诉 讼证 据 的若 干规定 》 以下简称 《 ( 证据 规定 》 第 五 )
十 九条 第 一 款也 明确 规定 :鉴 定 人 应 当出庭 接 受 当 “
事人 的质 询 。 可是 在审 判实 务 中 , ” 绝大 部分 案件 中的
1 鉴 定 及 鉴 定 结 论 的 法 律 地 位
何 为鉴定 ? 定是 具有 相应 能力 和资 质 的专业 人 鉴 员 或 机 构接 受 委托 , 据 确凿 的 数 据或 证 据 , 根 相应 的 经 验和 分析论 证 对某 一 事物 提 出客 观 、 正 和具 有权 公
威 性 的技术判 断 意见 , 种 意见 作为 委托 方 处理 相关 这
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

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鉴定人出庭作证是司法实践中一种重要的证据形式,它能够提供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帮助法官作出正确的判决。
但是,这种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优化。
首先,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证明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以某起刑事案件为例,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进行了多次鉴定,但最终对被告人的量刑仍未做出充分的考量,依然存在诸多疑点。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在鉴定人出庭作证时需要更加关注其证言的可信度和合理性,避免出现证明力度不足的情况。
其次,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程序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以某起民事案件为例,被告人因违约事宜被起诉,并要求鉴定人出庭作证。
但由于程序不规范,鉴定人在庭审中的证言容易被质疑,从而影响了案件的审理。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规范鉴定人出庭程序,明确证人的职责和义务,确保证言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最后,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资质需要有更严格的审核。
以某起刑事案件为例,鉴定人因存在重大瑕疵而被质疑其证言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导致案件审理进程陷入困境。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需要更加严格地审核鉴定人的资质,防止个别人员携带不规范或者不专业的证据进入庭审环节。
在实践中,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是指在诉讼中,由法院授权的鉴定人根据法律规定,来对案件中涉及的专业技术问题进行鉴定,并在庭审中向法院提供专业鉴定证言的制度。
常见的案例有,鉴定人对于人身伤害、财产估值、会计审计等领域的鉴定作证。
总结起来,鉴定人出庭作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证据形式,但是这种制度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在未来的实践中,需要加强证明力度、规范程序、严格审核资质等方面的工作,以更加完善地实现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除了以上提到的问题,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以更加完善和优化。
以下就是该制度的几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鉴定人的专业素质问题。
在某起商标侵权案件中,被告方指控原告的商品并非原创,但原告方提交了具有代表性的证据,即专业鉴定机构的鉴定书。
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流程

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流程
一、收到出庭通知
1.接到法院通知出庭质证
2.确认出庭时间和地点
二、准备质证材料
1.准备鉴定结论书
2.准备相关证据资料
(1)鉴定过程记录
(2)鉴定依据文件
三、到达法院
1.准时到达法院
2.登记并等待法庭安排
四、作证
1.被法院指定作证
2.回答法官和律师的提问
(1)陈述鉴定结论
(2)解释鉴定过程
五、交叉质证
1.律师进行交叉质证
2.回答对方律师的质疑(1)与对方律师互动
六、法庭辩论
1.参与案件辩论
2.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七、结束出庭质证
1.法院结束质证程序
2.离开法庭。
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探析

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探析作者:周海敏支知微李艳洁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21期摘要鉴定人出庭作证是现代法学发展、整个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其具备的公正性、科学性、客观性是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其对证据的鉴定也是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结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文中,对于我国当前刑事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立法现状和司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并分析其产生原因,并且根据这些原因,科学、客观的对我国刑事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应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期能够为未来我国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鉴定人鉴定意见出庭作证作者简介:周海敏、支知微、李艳洁,乐清市人民法院立案庭。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7-130-03司法鉴定在刑事诉讼中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鉴定人的鉴定过程、鉴定意见不仅会左右庭审的进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构成何种犯罪、给予何种处罚、给予何种量刑等结果,对于我国刑事诉讼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刑事诉讼中鉴定人的准入资格刑事诉讼中的鉴定通常称之为司法鉴定,其具体内容是运用专业科学知识和仪器方法对于所鉴定的对象进行分析和化验,从而得出相应的鉴定意见,并且基于鉴定意见提出对于案件的看法和分析。
可见,司法鉴定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活动,这就在客观上对于刑事诉讼中进行鉴定的人或机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包括一定的技术性和熟练的专业知识。
在英美法系国家,鉴定人作为专家证人,只要具备相关领域的知识或技能的人都能成为专家,专家证人由当事人自行聘请,当事人往往从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寻找专家证人,而不是追求鉴定意见的客观准确。
除适用特殊规则外,鉴定人在作证时仍应遵循证人作证的一般规则,其资格准入采取“法庭审查”的方式,鉴定人须接受当事人双方对于其作为专家证人的资格审查,并接受双方的交叉询问。
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活动的指导意见

司法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活动的指导意见司规[2020]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为了规范和指导司法行政机关登记管理的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活动,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本指导意见所称的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是指经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的司法鉴定人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在法庭上对自己作出的鉴定意见,从鉴定依据、鉴定步骤、鉴定方法、可靠程度等方面进行解释和说明,并在法庭上当面回答质询和提问的行为。
二、人民法院出庭通知已指定出庭作证鉴定人的,要由被指定的鉴定人出庭作证;未指定出庭作证的鉴定人时,由鉴定机构指定一名或多名在司法鉴定意见书上签名的鉴定人出庭作证。
司法鉴定机构要为鉴定人出庭提供必要条件。
三、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到庭作证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不到庭书面申请:(一)未按照法定时限通知到庭的;(二)因健康原因不能到庭的;(三)路途特别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到庭的;(四)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到庭的;(五)有其他正当理由不能到庭的。
经人民法院同意,未到庭的鉴定人可以提交书面答复或者说明,或者使用视频传输等技术作证。
四、鉴定人出庭前,要做好如下准备工作:(一)了解、查阅与鉴定事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二)了解出庭的相关信息和质证的争议焦点;(三)准备需要携带的有助于说明鉴定的辅助器材和设备;(四)其他需要准备的工作。
五、鉴定人出庭要做到:(一)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二)按时出庭,举止文明,遵守法庭纪律;(三)配合法庭质证,如实回答与鉴定有关的问题;(四)妥善保管出庭所需的鉴定材料、样本和鉴定档案资料;(五)所回答问题涉及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应当向人民法院阐明;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应当如实回答;(六)依法应当做到的其他事项。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证人、鉴定人出庭及专家证人的问题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证人、鉴定人出庭及专家证人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的法庭审判中有一个难题,就是证人、鉴定人绝大部分不出庭作证。
这次刑诉法修改在书面上尝试着构建了一个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根据修改规定,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可以分解为四个方面:第一,规定了证人、鉴定人出庭的条件。
第一百八十七条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作证,适用前款规定。
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
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这里规定了三个条件:一是控辩双方中有任何一方对证言有质疑,二是该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三是人民法院认为必要的,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了,证人必须出庭,实际上增加了证人出庭的难度。
把证人证言是否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要影响的决定权和是否有必要出庭作证的决定权交给了法院,实际上法院方面做了缩小证人出庭范围的选择。
第二,规定了应当出庭作证的证人、鉴定人不出庭的法律后果。
第一百八十八条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
被处罚人对拘留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188条规定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对证人采取强制措施强制其到庭作证,这是我国刑诉法第一次把强制措施从嫌疑人、被告人身上扩展到了证人、鉴定人身上。
此外,在两种情况下,应当出庭不出庭的以及出庭后拒绝作证的,法院还可以对证人、鉴定人采用拘留的惩罚手段。
《鉴定人出庭质证问题研究》范文

《鉴定人出庭质证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司法实践中,鉴定人的出庭质证是司法鉴定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鉴定人出庭质证存在诸多问题,如鉴定人资格认定不规范、出庭程序不明确、质证方式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司法鉴定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也制约了鉴定人在司法审判中的作用发挥。
本文旨在对鉴定人出庭质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鉴定人出庭质证现状及问题(一)鉴定人资格认定不规范当前,鉴定人资格认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程序,导致鉴定人资格参差不齐。
部分鉴定人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部分鉴定人存在违规行为,如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违反职业道德等,严重损害了司法鉴定的公信力。
(二)出庭程序不明确在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出庭的程序往往不够明确,导致鉴定人在法庭上表现不够专业,无法有效应对当事人的质询。
同时,法庭对鉴定人的质证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引导,使得质证过程混乱无序,难以达到预期的质证效果。
(三)质证方式不合理目前,司法实践中质证方式往往过于简单粗暴,主要依靠法官的询问和当事人的质询。
这种方式往往无法充分揭示鉴定过程中的问题,也难以让当事人充分了解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此外,部分法官对鉴定人的信任度过高,对鉴定结果的审查不够严格,导致部分错误的鉴定结果得以被采纳。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一)原因分析1. 法律制度不健全:当前法律对鉴定人资格认定、出庭程序、质证方式等方面的规定不够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
2. 监管机制不完善:对鉴定人的监管机制不够健全,无法有效约束和规范鉴定人的行为。
3. 鉴定人素质参差不齐:部分鉴定人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影响分析1. 影响司法公正:鉴定人出庭质证问题影响了司法公正和权威性,使得部分错误的鉴定结果得以被采纳。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132号——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132号——司法鉴定程序通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司法部•【公布日期】2016.03.02•【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132号•【施行日期】2016.05.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司法鉴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132号《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已经2015年12月24日司法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发布,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 XXX2016年3月2日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司法鉴定活动,保障司法鉴定质量,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通则。
第二条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司法鉴定程序是指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活动的方式、步骤以及相关规则的总称。
第三条本通则适用于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从事各类司法鉴定业务的活动。
第四条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尊重科学,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第五条司法鉴定实行鉴定人负责制度。
司法鉴定人应当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鉴定,并对自己作出的鉴定意见负责。
司法鉴定人不得违反规定会见诉讼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第六条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泄露个人隐私。
第七条司法鉴定人在执业活动中应当依照有关诉讼法律和本通则规定实行回避。
第八条司法鉴定收费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第九条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活动应当依法接受监督。
对于有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为的,由司法行政机关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对于有违反司法鉴定行业规范行为的,由司法鉴定协会给予相应的行业处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制度
一、制度所称出庭作证是指司法鉴定人依据人民法院的出庭通知,在法庭上就司法鉴定有关事项进行说明并接受质询的活动。
二、司法鉴定意见必须经过当庭询问、质证并查实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三、诉讼中,人民检察院、当事人及其辩护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申请,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审理需要,也可以自行决定鉴定人出庭作证。
四、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保障鉴定人出庭作证,确保鉴定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并依法保障鉴定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人民法院应当对司法鉴定人的住址和联系方式等个人相关信息予以保密。
五、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鉴定人出庭。
(一)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
(二)当地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三)司法鉴定意见与其他证据材料相反或存在严重分歧的。
(四)司法鉴定意见明显存在疑点,或者严重违反鉴定实施程序的。
(五)充鉴定或重新鉴定的。
(六)鉴定文书阐释不清或存在明显矛盾的。
六、司法鉴定人接到人民法院的出庭通知,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开庭地点出庭作证,鉴定人因特殊情况不能出庭,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不出庭作证,但应当对相关质询问题作出书面答复。
七、申请鉴定人出庭作证,应当在案件开庭审理十日以前,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申请书的内容包括:鉴定人的姓名、所在鉴定机构、联系方式、拟作证的主要问题等。
八、司法鉴定人出庭应当备齐鉴定委托书复印件、鉴定书复印件、鉴定结果真实性、合法性的证明等相关材料。
九、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应主动出示《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个人身份证和人民法院要求提交的其他证明材料。
十、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应当遵守法庭纪律、尊重各方当事人,举止大方,衣冠整洁。
鉴定人回答质疑时,应当用语规范,通俗易懂,准确无误,对与鉴定无关的问题,可以拒绝回答。
对法官和诉讼当事人提出的有关鉴定的问题,鉴定人应作记录,退庭后交机构负责人阅后归档。
鉴定人应当在庭审后校对作证笔录,确认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
十一、鉴定人因出庭作证而产生的误工费、差旅费、交通费等必要费用,由委托单位按机关规定支付。
十二、鉴定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作证的,对其所作的鉴定结论,人民法院应当综合全案确定该鉴定结论的证据效力,或者决定对该鉴定事项进行重新鉴定。
十三、人民法院已经依法通知鉴定人出庭作证,鉴定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的,人民法院可以向司法行政机关发出司法建议书,就鉴定人拒不出庭的事实作出说明并提出处理建议。
十四、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受理当事人的举报投诉和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书,对违反出庭作证义务的鉴定人进行立案调查,查证属实的,依法给予鉴定人行政处罚,并在15日内通知举报投诉人和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