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汇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庶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积极要 求参政,分享政治权力;
3、士族地主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日益衰落, 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
4、强化中央集权,收回落于地方中正官手中选 士大权的需要。
2019/7/28
4
• 隋开皇7年即587年,隋文帝又令“诸州岁贡3人,工商不得 入仕”;隋炀帝大业3年即公元607年诏十科举人,孝悌有闻、 德行敦厚、节仪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 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骁壮。“文才秀美”科 即进士科,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考试制度的正式产生, 从而在中国历史上开启了一个科举时代。
• 从此,读书,应考,做官紧密结合。
2019/7/28
5
唐朝:科举的发展
唐代国运较长,政局相对稳定,为科举考试制度的发展创 造了条件。唐王朝一方面要求地方荐举德才兼备之人,一 方面积极推行科举考试制度,逐步扩大考试科目,增加考 试内容,完善考试程序,从而使科举考试制度成为一套较 为完备的考试制度,取代了以荐举为主的选士制度。 高祖时恢复科举考试(621年) 太宗实行偃武修文政策,学校和科举并重。一方面,重振 儒术,重视教育,扩建学校,兴建校舍,培养后备官员; 另一方面大力推行科举,开科取士; 高宗时制度日趋健全,取士名额扩大,加试贡生《老子》;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 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 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 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 百多年。
科举制依据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既不同于两汉时期以德 取人的察举制,又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门第取人的九品 中正制。孙中山先生认为“科举制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拔 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将它称为“中国第五大发 明”。
科举考试分两级进行:即预试和省试。考试程序是:乡试(州县的地 方考试)——省试(尚书省的礼部考试春闱)——吏部考试(选试)。
2019/7/28
9
• 报考办法:每年冬季报名(户部审查资格如履历 姓名和具保结),来年春季礼部考试(省试); 合格后参加吏部复试。
• 吏部复试内容:“书,判,身,言”
• “书”:书法,试其“楷法遒劲”;
• “判”:写另一类文章,试其“文理优长”;
• “身”考察其相貌是否端正,试其“体貌丰伟”;
• “言”,口齿是否伶俐,试其“言辞辩正”,全 部通过即可授予官职。
2019/7/28
10
(二)考试科目及内容
科举考试有两种类型:每年定期举行的常科和由皇帝根 据需要举行的制科。常科即常设科目六,包括秀才、明经、 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制科也称特科,有一史、三史、 开元礼、道举、童子、武举等。
• 隋代的开科取士,放宽了录取标准,把录取和任用权完全集 中在中央朝廷;考试录取,录取标准专凭试卷,重才专资, 而不是由地方察举,层层推荐。考试成为成为古代选手制度 的分界线。
• “进士”一词见于《礼记.王制》,本意为进受爵禄之义,当 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关于国家当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 文(以试策取士)
2019/7/28
8
(一)考生来源与报考办法
来源有两个:一是由官学(六学二馆)选送到尚书省参加考试的称 “生徒”;二是由州县选拔考试及第后即解试并随进贡物品送至尚书省参 加考试的称“乡贡”(统称举人)。生徒和乡贡是每年都举行的“常科”。 另有一种是由皇帝亲自选中的考生称“制举”。(有前科的,工商之子, 州县衙门小吏除外)
2019/7/2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 武则天统治时不重视学校重科举。对科举制的发展作出了 重要贡献:
• 1、由皇帝亲自策问贡士,开创了科举考试中殿试的形 式;
• 2、通过武举选拔军事人才,开创了武举的先例; • 3、开创了糊名考试的方法。
2019/7/28
7
• 玄宗时注重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贡试加试《老 子》,长安和地方设,崇玄学;增设道举选拔精 通道家著作的人才,753年天宝2年规定凡参加科 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 习。此时,科举考试已发展成为了一种较为完备 的考试制度了。
2019/7/28
2
•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 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 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 明朝: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 清代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灭亡
2019/7/28
3
隋朝:科举的创立 科举制产生于隋朝的社会背景:
1、隋朝迫切需要一大批人才充实政府各级行政 机构;
• (3)进士科:唐初仅考时务策5道,后增加考试贴经和杂 文,唐中叶后增考诗赋代杂文,并重视考核诗词歌赋,帖 经不合格者诗赋好也能录取。进士录取分两等,甲等授9品 以上官职,乙等九品以下,因为进士及第往往受到重用, 校书郎,秘书郎,翰林院官员,学士,大学士等,乃至宰 相,因为录取率是百分一、二,录取率低,受重用,所以, 在科举考试科目中,进士科最受重视,这也是唐诗繁荣发 展的一大动力。“50少秀才,30老明经”
2019/7/28
12
• (4)明法科:法律科,考律、令,即朝廷律法和国家组 织制度,该科注重考核法律知识,选拔司法人才,考生主 要是来自律学的学生和州县的乡贡,录取人数少。
2019/7/28
1
科举的出现具有革命性意义。在科举之前,历 代人才选拔主要看血缘出身,科举出现后才实现了 普通人都有机会靠学问做官的可能性。当西方还处 于黑暗的中世纪时,我国发明了考试方法,成为世 界上第一个建立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的国家。这是中 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也是当时走在 世界文明前列的主要标志之一。
(1)秀才科:考方略策(计谋策略)5道题,该科注重选 拔学识渊博、出类拔萃的人才,隋先后录取秀才不足10人, 唐代秀才每次录取仅1,2人,按四等授予官位。隋唐科举取 士以秀才科级别最高,录取最难。唐初举行了一段时间后就 停止了。
2019/7/28
11
• (2)明经科:该科注重考核儒家经典,方式分帖经,墨义, 时务策与口试等,它侧重于考察记忆力,只要熟读经文和 注释就能通过,因而录取人数较多,每年约一百人左右, 录取分四等,分别授予8品下-9品下官职。
3、士族地主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日益衰落, 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
4、强化中央集权,收回落于地方中正官手中选 士大权的需要。
2019/7/28
4
• 隋开皇7年即587年,隋文帝又令“诸州岁贡3人,工商不得 入仕”;隋炀帝大业3年即公元607年诏十科举人,孝悌有闻、 德行敦厚、节仪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 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骁壮。“文才秀美”科 即进士科,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考试制度的正式产生, 从而在中国历史上开启了一个科举时代。
• 从此,读书,应考,做官紧密结合。
2019/7/28
5
唐朝:科举的发展
唐代国运较长,政局相对稳定,为科举考试制度的发展创 造了条件。唐王朝一方面要求地方荐举德才兼备之人,一 方面积极推行科举考试制度,逐步扩大考试科目,增加考 试内容,完善考试程序,从而使科举考试制度成为一套较 为完备的考试制度,取代了以荐举为主的选士制度。 高祖时恢复科举考试(621年) 太宗实行偃武修文政策,学校和科举并重。一方面,重振 儒术,重视教育,扩建学校,兴建校舍,培养后备官员; 另一方面大力推行科举,开科取士; 高宗时制度日趋健全,取士名额扩大,加试贡生《老子》;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 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 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 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 百多年。
科举制依据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既不同于两汉时期以德 取人的察举制,又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门第取人的九品 中正制。孙中山先生认为“科举制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拔 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将它称为“中国第五大发 明”。
科举考试分两级进行:即预试和省试。考试程序是:乡试(州县的地 方考试)——省试(尚书省的礼部考试春闱)——吏部考试(选试)。
2019/7/28
9
• 报考办法:每年冬季报名(户部审查资格如履历 姓名和具保结),来年春季礼部考试(省试); 合格后参加吏部复试。
• 吏部复试内容:“书,判,身,言”
• “书”:书法,试其“楷法遒劲”;
• “判”:写另一类文章,试其“文理优长”;
• “身”考察其相貌是否端正,试其“体貌丰伟”;
• “言”,口齿是否伶俐,试其“言辞辩正”,全 部通过即可授予官职。
2019/7/28
10
(二)考试科目及内容
科举考试有两种类型:每年定期举行的常科和由皇帝根 据需要举行的制科。常科即常设科目六,包括秀才、明经、 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制科也称特科,有一史、三史、 开元礼、道举、童子、武举等。
• 隋代的开科取士,放宽了录取标准,把录取和任用权完全集 中在中央朝廷;考试录取,录取标准专凭试卷,重才专资, 而不是由地方察举,层层推荐。考试成为成为古代选手制度 的分界线。
• “进士”一词见于《礼记.王制》,本意为进受爵禄之义,当 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关于国家当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 文(以试策取士)
2019/7/28
8
(一)考生来源与报考办法
来源有两个:一是由官学(六学二馆)选送到尚书省参加考试的称 “生徒”;二是由州县选拔考试及第后即解试并随进贡物品送至尚书省参 加考试的称“乡贡”(统称举人)。生徒和乡贡是每年都举行的“常科”。 另有一种是由皇帝亲自选中的考生称“制举”。(有前科的,工商之子, 州县衙门小吏除外)
2019/7/2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 武则天统治时不重视学校重科举。对科举制的发展作出了 重要贡献:
• 1、由皇帝亲自策问贡士,开创了科举考试中殿试的形 式;
• 2、通过武举选拔军事人才,开创了武举的先例; • 3、开创了糊名考试的方法。
2019/7/28
7
• 玄宗时注重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贡试加试《老 子》,长安和地方设,崇玄学;增设道举选拔精 通道家著作的人才,753年天宝2年规定凡参加科 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 习。此时,科举考试已发展成为了一种较为完备 的考试制度了。
2019/7/28
2
•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 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 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 明朝: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 清代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灭亡
2019/7/28
3
隋朝:科举的创立 科举制产生于隋朝的社会背景:
1、隋朝迫切需要一大批人才充实政府各级行政 机构;
• (3)进士科:唐初仅考时务策5道,后增加考试贴经和杂 文,唐中叶后增考诗赋代杂文,并重视考核诗词歌赋,帖 经不合格者诗赋好也能录取。进士录取分两等,甲等授9品 以上官职,乙等九品以下,因为进士及第往往受到重用, 校书郎,秘书郎,翰林院官员,学士,大学士等,乃至宰 相,因为录取率是百分一、二,录取率低,受重用,所以, 在科举考试科目中,进士科最受重视,这也是唐诗繁荣发 展的一大动力。“50少秀才,30老明经”
2019/7/28
12
• (4)明法科:法律科,考律、令,即朝廷律法和国家组 织制度,该科注重考核法律知识,选拔司法人才,考生主 要是来自律学的学生和州县的乡贡,录取人数少。
2019/7/28
1
科举的出现具有革命性意义。在科举之前,历 代人才选拔主要看血缘出身,科举出现后才实现了 普通人都有机会靠学问做官的可能性。当西方还处 于黑暗的中世纪时,我国发明了考试方法,成为世 界上第一个建立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的国家。这是中 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也是当时走在 世界文明前列的主要标志之一。
(1)秀才科:考方略策(计谋策略)5道题,该科注重选 拔学识渊博、出类拔萃的人才,隋先后录取秀才不足10人, 唐代秀才每次录取仅1,2人,按四等授予官位。隋唐科举取 士以秀才科级别最高,录取最难。唐初举行了一段时间后就 停止了。
2019/7/28
11
• (2)明经科:该科注重考核儒家经典,方式分帖经,墨义, 时务策与口试等,它侧重于考察记忆力,只要熟读经文和 注释就能通过,因而录取人数较多,每年约一百人左右, 录取分四等,分别授予8品下-9品下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