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和地表形态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 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 于地表水汇集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 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裸露 地表
风化 侵蚀
风化侵 蚀产物
搬运作用
因素变化
物质 沉积
风化壳
形成侵蚀-堆积地形
在背斜部位开采石方,施工容易,节省开采时间,减少劳动强度, 最主要的是降低开采成本,可节约用石方者的工程资金。
6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各大洲之间距离今后将逐步扩大的 是…………( C ) A.非洲、欧洲 C.非洲、南美洲 B.亚洲、北美洲 D.北美洲、南美洲
7 读下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 (1)~(2)题。 (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B) A.东北 C.东南 B.西北 D.西南
---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构造 地貌
背斜
实践意义
石油、天然气埋 藏区 隧洞的良好选址 地下水储藏区
原因或依据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易于储油、储气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 水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 水压力
向斜
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 地 铁路、公路、桥 梁、水库等回避
移动沙丘的构造
深厚黄土层的来源——风力堆积作用
海蚀崖 海蚀柱 海蚀平台 海蚀拱桥
海
蚀
地
貌
海浪侵蚀
海浪堆积地貌
沙滩
冰川侵蚀地貌
冰川作用
侵蚀
角峰
U型谷
冰斗
峡湾—— 冰川侵蚀作用
U形谷——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工程建设 中避开 断层
塔里木盆地)
读图回答: 比较一下, 背斜的中 间和两侧 的岩层, 哪里新哪 里老?
向斜中间 和两侧的 岩层,哪 里新和哪 里老?
背斜 山谷
A
向斜
山岭
B
练一练
C
1.指出AB处的地质构造名称和地形名
称.
背斜
2.C处地质构造是什么?
如果你是地质勘探队的 工程师,去哪里寻找油气资源? 又去哪里寻找水资源?说说理 由。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制作人:王嘉新 哈尔滨师范大学 时间:2020.3.25
活动
• 目的:探究地球内应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 材料:一张白纸 • 过程:1.尝试由两侧挤压白纸,看看会向几个方向弯曲? • 2.尝试将白纸由中间用力撕扯,会发生什么?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叫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和断层两大类。
地质构造的作用--地质勘探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隧道的优良选址。
向斜:构造盆地有利于储存地 下水。工程通过断层时必须采 取相应的工程加固措施。
练习:请按照先后顺序,将下列的四幅图进行 排序。
2.断层、断裂
岩层受力达一定程度发生断裂,两侧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 移,称为断层。未发生位移叫断裂。
地质构造 基本形态
地形
与人类生 产的关系
岩层向上拱 成山(在长时 隧道、存
背斜 起(中间老 间外力作用下 储石油、
褶 皱
两翼新)
成谷)
向斜
岩层向下弯 曲(中心新,
两翼老)
成谷(在外力 作用下成山)
天然气
储存 地下水
断 层
地垒 地堑
岩块沿断层
块状山
学案四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一、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基础知识】1.板块及划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板块运动及地壳活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而言,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特别需要记住:①赤道、南北回归线上的海陆和板块分布②板块的边界类型③东南亚、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拉丁美洲和东南太平洋的板块及边界类型【例题】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W-60°E。
完成1~3题。
1.⑥板块是()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A.喜马拉雅山 B.安第斯山 C.落基山 D.阿尔卑斯山3.主要位于①板块上的大陆的地理特征有()A.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B.没有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C.流经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流经大陆东岸的洋流为寒流D.东海岸有世界著名的渔场【解析】第1题,在赤道上,10°W-60°E为非洲板块,由此向东的⑥板块为美洲板块。
第2题,板块②和③分别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两者相撞形成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
第3题,①板块上的大陆为非洲大陆,东海域为暖流,西海域为寒流,东岸无世界著名渔场,非洲的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
【答案】1.D 2.A 3.A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基础知识】【规律方法】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
2.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侵蚀搬运掉了。
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好题练习玛珥湖是多次岩浆上升过程中遭遇地下水,在喷发前发生爆炸形成洼坑并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往往成群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玛珥湖一般具有四周封闭完好、湖水较深、湖面平静、生物较少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下图为玛珥湖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玛珥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C.地壳运动D.流水堆积2.玛珥湖中的水主要来自()A.雨水和地下水B.雨水和河流水C.冰川融水和河流水D.冰川融水和雨水3.玛珥湖湖底的沉积物主要是()A.生物残体B.河流挟带的泥沙C.早期喷发的火山灰D.风力沉积物河流阶地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
构造运动稳定期,河流形成宽阔的谷地或平原(河漫滩)。
构造运动剧变期,河流以下切为主,原来的河漫滩抬升成为阶地。
如果这一过程多次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河流河谷剖面图(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表示阶地级数)。
据此完成4~5题。
4.任一级阶地形成经历的地质过程是()A.地壳稳定—流水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B.地壳稳定—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堆积C.地壳抬升—流水堆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D.地壳下降—流水堆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5.图中公路选址于T1阶地,主要原因是()A.保护生态B.地势低平C.防御洪水D.方便农耕(历年ꞏ浙江1月选考)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
下图为非洲南部局部图。
读图,完成6~7题。
6.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C.生物风化作用较弱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7.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A.变质作用B.风化作用C.沉积作用D.喷出作用(历年ꞏ山东青岛一模)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土壤风蚀。
掌握沙地土壤风力侵蚀的形式及类型,对于防止土壤沙漠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地貌形成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貌形成知识点归纳总结地貌形成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涉及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地形,包括山脉、山谷、平原、丘陵等。
地貌形成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质作用、气候变化、水体作用、生物作用、人类活动等。
了解地貌形成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环境,促进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对地理学、地质学、生态学等学科有很大的意义。
一、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构造作用、岩石圈作用和地表形态作用。
构造作用是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变形所造成的,如地震、火山喷发等,这些作用会改变地表的地形。
例如,地震会造成地层的抬升或下沉,从而形成山脉和断裂带;火山喷发会将岩浆喷发到地表,形成火山体。
岩石圈作用是岩石的物理、化学变化所造成的,如风化、侵蚀、沉积等,这些作用会改变地表的岩石结构和形态。
例如,风化和侵蚀会破坏岩石的结构,形成各种地貌形态,如峡谷、溶洞、天坑等;沉积会形成各种地质地貌,如河流冲积平原、风成沙丘、海岸沉积地貌等。
地表形态作用是地表过程的作用,如地表水体的侵蚀、堆积和地形的变化。
例如,河流的侵蚀和冲积会形成各种地貌形态,如V字谷、河谷平原、冲击扇等;风的侵蚀和堆积会形成各种地貌形态,如沙丘、雅丹地貌、风蚀谷等。
二、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气候要素的作用。
气候对地表地貌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风蚀、水蚀和冰蚀等方面。
例如,风的侵蚀和堆积会形成各种风蚀地貌,如沙漠、戈壁、沙丘等;水的侵蚀和冲积会形成各种水蚀地貌,如河流谷地、冰石等;冰的侵蚀和堆积会形成各种冰蚀地貌,如冰川地貌、冰缘地貌等。
三、水体作用水体作用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海洋水的作用。
水体对地貌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侵蚀、冲积和沉积等方面。
例如,河流的侵蚀和冲积会形成各种河流地貌,如峡谷、河谷平原、三角洲等;海洋水的侵蚀和沉积会形成各种海岸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洞、沿海平原等。
高考复习《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溶
水
氧
解
解
化
作
水
作
用
化
用
易溶矿物溶解流失,难 溶矿物遗留在原地,增 加岩石孔隙度,为物理 风化提供条件
某些矿物与水反应形成 新矿物,比如石膏,体 积膨胀,挤压围岩,引 发机械破碎。
矿物中的元素化合价变 高,许多岩石的风化面 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颜色
生物风化
植物根系的生长和穴居动物的活动等,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如根劈作用、穴居动 物、微生物腐蚀。
是什么力量使珠穆朗玛峰高度还在增加?又是什么力量使它如此"尖俏"?
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 地处横断山东侧,海拔3222 m,为世界第二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形成的向 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
简述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
物理(机械)风化 温差风化 冻融风化(冰楔作用) 层裂作用
深埋地下的岩石当地壳抬升之后,上 覆岩石遭到侵蚀,压力减小,因而产 生卸荷裂隙,从而层层脱落
化学风化
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在氧、二氧化碳等以及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分解作用,产生 新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被水溶解,随水流失;有的是不溶性物质,如粘土,则 常残留在原地。
(3)要有严寒而温差大的多年冻土地气候。这样融冻风化作用才能深入地下,产 生大块的砾石。
石河发育在多年冻土区具有一定坡度的谷地中。山坡上由融冻风化而产生的大量 碎石汇集于谷地后,在重力作用下石块沿着湿润的下垫面或永冻层的顶面,整体 向下缓慢移动。 其中,融冻作用可使石河碎屑物孔隙中的水分反复冻结和融化,促进石块的下移, 导致整体膨胀和收缩,石河运动速度很慢,如瑞士的石河流速为每年0.25-1.55m。
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态的关系

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态的关系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呈现出丰富多样、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从雄伟的高山峻岭到广袤的平原,从幽深的峡谷到辽阔的海洋。
这些地貌形态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由各种地质作用共同塑造的结果。
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地质作用主要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
内力地质作用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和重力能等,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外力地质作用则主要依赖于太阳辐射能、重力能以及日月引力能等,其表现形式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内力地质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塑造往往具有强烈而显著的影响。
地壳运动是内力地质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可以使地壳发生垂直运动或水平运动。
地壳的垂直运动可以导致陆地的上升或下沉,从而形成高原、盆地等地形。
例如,青藏高原的隆升就是由于地壳的上升运动所致,使其成为了世界屋脊。
而地壳的水平运动则会造成岩石的挤压、拉伸和错动,从而形成褶皱山脉和断裂带。
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的巨大褶皱山脉。
岩浆活动也能对地貌产生重要影响。
当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时,会形成火山。
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火山灰和气体等物质堆积在火山口周围,形成火山锥、火山口湖等独特的地貌。
例如日本的富士山,就是一座典型的火山,其优美的锥形山体就是由多次火山喷发的物质堆积而成。
此外,岩浆在地下深处的侵入活动也会使周围的岩石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从而改变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进而影响地貌的形态。
变质作用虽然通常发生在地下深处,但经过长期的地质演化,变质岩可能会出露地表,参与地貌的形成。
例如,一些古老的变质岩山脉,如太行山,其坚硬的岩石性质决定了其陡峭的山势和独特的地形特征。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虽然是一种短暂而剧烈的地质作用,但也能对地貌造成局部的破坏和改变。
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1.2019年2月21日,法国巴黎举行了第四届国际地球科学和地质公园计划会议,全球14个地质公园获得2019年度世界地质公园候选资格,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地质公园成功入选。
图中()A.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B.彩色丘陵区的地质构造为背斜C.因对流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多D.岩石类型为沉积岩,其地貌的形成以外力作用为主燕山山脉以南地区在第四纪发生山区、平原分异,以山前断裂为界,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是冲积扇发育的地点。
下面左图为“燕山山前构造单元图”,右图为“Z地钻孔沉积物垂直剖面分布图”。
据此完成2~4题。
2.燕山缓慢隆升时期对甲河流的影响是()A.流量减少B.汛期变长C.流程变短D.泥沙增加3.山前平原的主要形成过程是()A.褶皱—断裂下陷—流水堆积B.断裂—褶皱—隆升—流水侵蚀C.断裂下陷—褶皱—流水堆积D.褶皱—断裂—下陷—流水侵蚀4.Q1至Q4沉积层形成时期Z地河段水流速度最缓的为()A.Q1B.Q2C.Q3D.Q4某科研团队针对我国某热带植物园的生态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发现该地区有典型的地貌分布,且出露岩石可将降水和大气沉降的养分分配给周围的斑块土壤,而斑块土壤能够维持多样化植物生长(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显示,分布在该植物园区的地表岩体导致()A.植物分布更连续B.地表形态趋平缓C.土壤表层被切割D.径流流动遭阻隔6.出露岩石对临近斑块土壤的贡献主要体现在()A.排除水分B.连续输入养分C.调节温度D.可增加碳来源到长白山天池边上的游人会发现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
下图为小明同学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
据此完成7-8题。
7.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A.火山活动B.溶洞塌陷C.地壳下陷D.岩石崩塌8.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C.“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D.海岭处多“浮石”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基础 第2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节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案高二全册地理教案

第一节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说出内力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3.运用示意图,描述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重难点)一、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2.地质作用⎩⎪⎨⎪⎧表示上升冷却凝固b +c 表示外力作用d 表示变质作用e 表示重熔再生3.循环意义(1)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1)内力作用都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 )(2)太阳辐射能是所有外力作用的唯一能量来源。
( )(3)山地的“身高”降低都是由外力的侵蚀作用导致的。
( )(4)岩石圈中物质循环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地幔。
( )(5)三大类岩石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 )【提示】(1)× 内力作用有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三种表现形式,其中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两种,太阳辐射能和重力势能,其中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3)× 许多山地的高度降低原因有两种,一种原因可能是因地壳下沉运动导致的,另一种原因可能是外力中的侵蚀作用导致的。
(4)√岩石圈中物质循环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岩浆,而岩浆主要来自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5)×三大类岩石中,岩浆岩、变质岩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估测,黄河每年将16亿吨的泥沙输入下游。
大部分注入渤海,为什么千百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提示】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力作用泥沙淤积使渤海变浅,而内力作用地壳下沉使渤海变深,正因如此,渤海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归纳总结]内外力共同作用塑造地貌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外力作用,也有内力作用,但是一般体现在一定时期以某种地质作用为主,在判断地表形态(地貌)形成原因的时候,可以采取分步骤判断排除法。
高考地理真题----------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考地理真题----------地质作⽤与地表形态⾼考真题----------地质作⽤与地表形态【2012年⾼考题】(2012上海卷)(七)等⾼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
14.图中所⽰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①以丘陵、平原为主②中部⾼,西南、东北低③以平原、盆地为主④中部低,西南、东北⾼A. ③④B. ②③C. ①②D. ①④15. 图中甲、⼄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A. ⼭脊、⼭⾕B. ⼭脊、⼭脊C. ⼭⾕、⼭脊D. ⼭⾕、⼭⾕(2012上海卷)(四)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7.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 地震使海底抬升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D. 海底扩张处沉积物⼤量堆积8.⼤洋板块与⼤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A. 岛弧和海沟B. 海岭和海沟C. 海岭和裂⾕D. 岛弧和裂⾕(2012⼭东卷)3.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了()图2A.沉积作⽤、侵蚀作⽤、岩浆侵⼊ B.岩浆侵⼊、侵蚀作⽤、沉积作⽤C.岩浆侵⼊、沉积作⽤、侵蚀作⽤ D.侵蚀作⽤、沉积作⽤、岩浆侵⼊(2012江苏卷)图5是某地地形剖⾯及其地下同⼀沉积岩层埋藏深度⽰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的垂直距离)可以⽤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图回答9-l0题。
9.属于背斜⾕的地⽅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10.⑤处发⽣的地壳运动是()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2012北京卷)2012年7⽉27⽇~8⽉12⽇,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
读图1,回答第1~3题。
2.英国()A.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B.西部海岸线曲折,珊瑚礁发育好C.地形以⾼原为主,地势西⾼东低 D.多数河流短,含沙少,⽆结冰期(2012四川卷)图1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景观照⽚。
该⼭⼭顶海拔3099⽶,属⼭地针叶叶林带。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读下图,回答12-13题
3、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图中所示方案中,
构造稳定、地基稳定结实、最适宜建坝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上图四种地基构造不是由水平挤压运动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面的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以下问题:
。
(2)图中A、B、C、D四处,属于向斜的是
,
判断理由是
;属于背斜的
构造 受力 岩层变化 地表形态 主要区别 图解 名称 情况
褶皱 挤压力
波状弯曲 变形
高大的 褶皱山脉
岩层连续完 整
挤压力 破裂并沿 断层 或 破裂面有
岩层失去了 块状山地 连续完整性
拉张力 明显位移
பைடு நூலகம்
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 1.(2011·广东文综)读“某区域地质剖面图”, 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C.地震 D.火山活动
6.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的共同
点是
D
A.都是东西走向的山
B.都经受过漫长的风化作用,山顶浑圆
C.都属于断层山
D.都处在板块交界处
7.塔里木盆地中沙丘属于 D
A.风蚀地貌
B.流水堆积地貌
C.风化地貌
D.风力堆积地貌
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8、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对地貌的影响 典型例子
地垒 地堑
岩体相对上升 山岭或 高地
岩体相对下降 谷地或 低地
我国的东岳泰山、西 岳华山、江西庐山
我国的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
判断断层的依据:一是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二是岩层 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5.1.1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 响
使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重力能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削高填低, 使地表趋向平缓
两者关系
地质作用
1.概念: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的作用,从而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 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2.分类:按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1.地壳运动: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
构造运动。
水平运动 基本形式
垂直运动
挤压——褶皱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张裂——裂谷或海洋 如:东非大裂谷、红海等
抬升 沉降
高低起伏海陆变迁 如:华山陡崖、庐山、泰山、 台湾海峡等
盆
地陆 地
①它们相伴发生;
海
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
1.风化作用
外力作用
(1)物理风化
②冰劈作用:在温度接近冰点的山区,容易产生冻融风化作用,山体岩石的细 孔会因为吸收邻近的液态水而不断增大,当温度降低时,水结冰,体积膨胀产 生压力,这样的压力引致岩石弱化,最后分裂,形成了大量的碎石。
1.风化作用
外力作用
(1)物理风化
③层裂作用:上覆岩层被剥蚀后,致密块状岩浆岩(如花岗岩)由于释重减压 而产生向上和向外侧的膨胀作用,形成与岩体表面大致平行的“洋葱式”分离 薄层,又称层状剥落。
岩浆喷出地表时才能塑造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
•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的释放形式,岩浆喷出地表即为火山喷发
• 根据喷发状况,可分为裂隙式喷发 和中心式喷发两种类型
① 裂隙式喷发的火山,熔岩物质往往 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如美国哥 伦比亚高原、印度西部高原等
地表形态(地貌)的变化和地质作用.

阿尔卑斯山脉( 亚欧 板块与 非洲 板块相撞)
3)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 海沟或岛屿、海岸山脉 。
如:太平洋西部岛弧、台湾山脉( 亚欧 板块与太平洋 板 块相撞)
安第斯山脉( 美洲 板块与 太平洋 板块相撞)
总之,地球不海陆的形成的分布,陆地大规模的山系、 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 地壳运动 的结果。
向斜: 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有时成为谷地 或盆地,但不少向斜槽部受到挤压,
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断层:
(受强大压力 或张力,岩体 破裂并有明显 错动、位移)
常形成裂谷、陡崖、谷地、低地以及块状 山地或高地。如: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华山、庐山、泰山
含石油、天然气的岩层, 背斜 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向斜盆地构造,有利于储存 地下水 ,常形成自流盆地。
三、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索赔变形变位,常保留在 地壳岩层 中,
成为地壳运动的证据。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 为 地质构造 。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有时成为山岭,但
褶皱
不不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为谷 地
地 (受强大
质 构 造
挤压作用, 岩层弯曲 变形)
二、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
分类
影响
水平运动: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
地 壳 运
和弯曲变形,常造成 巨大的褶皱山系、裂 谷或海洋。
动
垂直运动:使岩层抬升或下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引起地表的高低起伏 和海陆变迁。
实例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大西洋扩张 东非裂谷的形成 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
台湾海峡的形成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1、地球上的 岩石圈 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 断裂构造带 分 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
地表形态

海洋板块张裂
岩浆喷出冷凝
形成海底山地--海岭
海 岭
大洋中脊
太平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
侏罗纪 以前?
140-65
65 38-26 7-0 26-7
问题:说出海底岩石年龄的分布规律,解释其成因。
8.读下图,若图中反映了板块构造的分界线, 其位置可能是( ) C
A. M、P C. P、Q B. N、Q D. M、N
读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乙图属于板块交界处的一种类型,箭头表示板块的 运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台湾岛的形成过程与乙图相同 B.乙图表示板块的生长边界 C.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过程与乙图相同 D.乙图所示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
阿尔卑斯山
青藏高原
安 第 斯 山 脉
说说下列地形是怎么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落基山 脉、安第斯山,太平洋西部岛屿,)
平 原
高 原
山 地
盆 地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一)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 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
(二)分类:(根据能量来源分类)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活动1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能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 变质作用
图示法记忆地质构造的应用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能量来源: 主要是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3、外力类型: 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
4、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A C
D E
B
风化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

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和变化,包括地形、地貌、水文等各种形态。
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地球长期地质作用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综合结果。
以下将从地质作用、气候变化、水文系统以及人类活动等四个方面来探讨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地质作用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和地层抬升等作用。
地震是地球表面地壳发生突然位移所引起的震动,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有重要意义。
地震会产生断层和地震带,造成地表形态突然变化,如地震断裂、地震滑坡、地震洪泛等。
火山是地球表面的一种重要地质现象,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有显著影响。
由于火山的喷发、喷发物的堆积和岩浆的挤压,地表形态常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例如,火山爆发会形成火山口、火山喷发会形成火山岩石、熔岩流和火山灰等。
地层抬升是指地球表面地层的垂直位移和挤压作用,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也有重要影响。
地层抬升一般是由海底扩张、地壳压缩、地震等作用引起的,会产生山脉、高原、峡谷、盆地等地形特征。
二、气候变化气候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也有很大的贡献。
气候因素包括降水、风、温度、日照等多种因素。
例如,降水是一种重要的气候因素,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有明显的影响。
大雨会引起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地表形态严重变化。
在旱季,地表水流受到限制,往往会形成干流和支流的分枝结构;而在雨季,逐渐集水形成干流,形态平直、植被茂盛。
风也是一种重要的气候因素,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也有很大的贡献。
风会扫走地表的细沙和土壤,形成风蚀作用,形成沙漠、沙丘、荒漠等地貌特征。
此外,温度和日照等气候因素也同样会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产生影响。
如常年高温、潮湿的气候环境会形成热带雨林,而较干燥的气候环境则会形成沙漠和荒漠。
三、水文系统水文系统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水文系统包括水文循环、地下水、河流和湖泊等。
例如,河流和湖泊是水文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水体,在地表形态的塑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河流在地表形态的塑造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地理专题训练(2)——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下图为“我国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花岗岩形成于断层发生之后B.甲处地表形态主要由内力作用塑造C.乙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D.自西向东地表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欧洲地区是内外力作用体现非常强烈的地区之一,如冰岛、阿尔卑斯山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重要体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北欧和中欧的冰碛残丘、阿尔卑斯山上的U型谷和角峰等都是第四纪冰期冰川作用的产物。
下图是“欧洲第四纪冰期冰川分布图”。
据此完成2~3题。
2.与第四纪冰期时的海岸线相比,欧洲现代海岸线()A.向陆地推进,更加曲折B.向海洋推进,更加曲折C.向陆地推进,更加平直D.向海洋推进,更加平直3.阿尔卑斯山上角峰的形成过程是()A.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冰川堆积B.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冰川侵蚀C.板块张裂—断裂上升—冰川堆积D.板块张裂—断裂上升—冰川侵蚀石海(见下图)是在平坦的地面上堆积的大片巨石角砾,是岩石在水分或温度作用下形成的。
读图,回答4~5题。
4.推测与石海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A.冰川沉积B.风力沉积C.流水侵蚀D.水的冻融5.最可能有石海分布的地点是()A.大兴安岭北部B.塔里木盆地C.海河入海口D.祁连山山麓冲积扇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m。
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
读图,回答6~7题。
6.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7.若在③处钻40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A.15mB.45mC.75mD.105m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多分布在平坦的地方。
但在黄河河口以下的晋陕交界地区,近似环形的河床则深深嵌入岩层之中。
下图示意“乾坤湾河道及局部景观”。
读图,回答8~9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岩层新老顺序的判断
根据岩层的上下层关系判断。 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判断。
据图思考: 判断右图岩层的新老关系? ①和⑥; ①和② ; ⑤和⑦ ; ②和④ ;
④变质岩的形 成晚于②岩层
(2)判断地质构造
山区:扩大林业比例(建防护林;退
耕还林、还草)。平原地区:发展节
水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2019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
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 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 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 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 发展。如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 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4.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 间歇性抬升 B. 持续性抬升 C. 间歇性沉降 D. 持续性沉降
(2016年天津卷)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
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质作用和地表形态
齐艳梅 天津市新华中学
2020. 2
课标要求: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 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3.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明确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联系,知识内化 关注行为条件和行为动词——情境创设,技能训练
【答案】
穿越山地(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 复杂)。
(2018天津卷)14.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 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河北省为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 区”的定位,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措施。 (3)为保护生态环境,河北省的山区和 平原地区在农业方面应分别采取何种措施? 【答案】
4.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
原有 高温高压 岩石 成分、结构等改变
变质岩
常见岩石:大理岩、板岩等
难点突破: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地质构造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根据地质 剖面图可判读出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 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
考点速览:
知识体系构建:
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地质作用 太阳辐射能、重力能 人类活动
内力作用
高低起伏 塑造
地表形态
削高填低 雕塑
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三大类岩石 的形成转化
风侵
搬
沉
化蚀
运
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本专题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地理过程性知识非常密集,难点集中, 具备基础知识和核心素养的考查价值,辨识度高,命题频次高。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3.分析某些自然资源分布与形成的原因等。
例题解析
(2017 浙江卷)12.下图是某地质学家绘制的板块碰撞及其影响示意 图。与图中板块A、B对应恰当的是
A.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 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D.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
从岩层的弯曲变形、断裂错位以及连续延伸状况判断出岩层形态。 根据岩层的形态特点判断出地质构造的类型。 据图思考:下图显示的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断层 )。
相对下降
断裂面
相对 上升
比较同一沉积岩层
(3)判断岩层运动的特点(先后顺序或形成过程)
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运动; 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说明经历了侵蚀作用,也可能伴随着地壳上升; 沉积岩层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地壳下降。
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2.地壳运动与构造地貌
疑难辨析: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有什么关系?
背斜
岩石变形变位
褶皱 向斜
地质构造 褶皱山脉
山 谷 山 外力作用 谷
水平运动
地壳运动
(构造运动)
垂直运动
地垒 块状山地 断层
陡崖 地堑 谷地或低地
地震(地质灾害) 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
形成
褶皱
岩层受水平挤压后发生弯曲
(2013 天津卷)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图2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2~3题。
2.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图2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2 1 3
3.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2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 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地应选在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思考:
举例说明板 块运动如何 影响地表形 态呢?
消亡边界——板块与板块碰撞
岛 弧
海 岸
山
脉
海沟
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
疑难辨析:为什么在板块的生长边界既形成裂谷又形成海岭呢?
裂谷的形成
海岭的形成
板块运动 边界类型
张
碰 撞(消亡边界)
裂(生长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
断层
岩层受力发生断裂,并沿断 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示意图
基本形态
背斜
向斜
地垒
判 断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相对于两侧 岩块上升
方 法 从岩层新 中心岩层较老
老关系上 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地堑
相对于两侧 岩块下降
地质构造
背斜
向斜
早期 未侵蚀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型分布、自然灾害判断等。
4.某区域地形特征描述
从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高低、特殊地貌、海岸线形态等角度
进行描述。
5.地形与其他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例题解析
(2012 天津卷)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2~3题。 2.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2所示区 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A.水产品养殖 B.棉花种植 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 3.在图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 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A.山体坡度大 B.地表崎岖不平 C.河水流速快 D.泥沙淤积严重
图示
影响 举例
应用
形成裂谷和海洋 海底:海岭
形成高大山脉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东非大裂谷、红 海、大西洋等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 斯山等
东亚岛弧(阿留申群岛—千岛 群岛—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 等)、马里亚纳海沟; 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1. 判断某海域或大陆的变化趋势;
2.解释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成因;
高考考查角度:
1.情境创设:多以景观图、地质剖面图和区域图 等作为背景,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 2.基本知识: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岩石圈物质循环等相关内容。 3.考查题型:选择题较多,综合题趋于增加。
复习要点: 微专1 地形主要类型及判读 微专2 主要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微专3 主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微专4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微专一 地形主要类型及判读
疑难辨析: 如何区别地表形态、地形和地貌呢?
地表形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我们直接感受到的地球 表面特征。 地貌:侧重于从成因角度来划分和应用。 如构造地貌、流水地貌、风力地貌、冰川地貌等。 地形:侧重于根据地面形态和特征来分类。 陆地——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 海底——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海岭。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
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
【答案】 地形特点:山高谷深。 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 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 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微专二 主要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构造与宏观地形
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板块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基本的地表形态。
据图思考: 1.甲乙丙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乙丙甲 )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 的次数是( 2次 )
例题解析
(2016浙江卷)下图为某河
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
岩层向下弯曲
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
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
向
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
斜 谷
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
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
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 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 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如图示意里海 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
泊的必要条件。
【答案】 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
地下水 底部低凹,易存水
建大坝 地下岩层坚硬稳定
泉水出露、河谷发育 岩层断裂、地下水出露,岩 石破碎,易侵蚀发育成河谷
不能建设工程设施
大坝易损,水库易渗漏, 铁路易遭破坏等
3.火山活动
侵入活动——侵入岩(如花岗岩) 岩
冷却凝结
浆
喷出活动——喷出岩(如玄武岩) 岩
软流层
玄武岩 花岗岩
火山 火山湖 火山锥
构 晚期 背斜顶部受张力,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 造 侵蚀后 常被侵蚀成谷地 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地
貌 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