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绿道网建设规划
广州绿地设施工程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州市对绿地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广州市政府决定实施绿地设施工程,以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打造绿色宜居的城市环境。
二、工程目标1. 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2.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
3. 提升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等生活品质。
4.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城市。
三、工程内容1. 古树公园建设:计划建设6个古树公园,对现有古树进行保护与复壮,打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绿色空间。
2. 古树乡村建设:以古树乡村为载体,推广古树保护与乡村绿色发展相结合的模式,提升乡村生态环境。
3. 公园绿地建设:建设超过30个口袋公园,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市民休闲空间。
4. 公园绿地缓跑径建设:完成超过15公里的公园绿地缓跑径,方便市民健身锻炼。
5. 森林步道与绿道建设:建设310公里森林步道、40公里绿道,串联城市绿地资源,提高市民亲近自然的机会。
6. 水鸟生态廊道建设:建设4255亩水鸟生态廊道,保护水鸟栖息地,提升生态环境。
7. 小微湿地建设:建设9个小微湿地,改善城市水环境,增加城市生态多样性。
8. 义务植树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9. 城市公园景区建设与管理:推进儿童公园续建工程、珠江公园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公园景区的管理水平。
四、工程实施步骤1. 项目前期准备: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规划设计等工作。
2. 项目招投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公开招标选择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
3. 项目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进度。
4. 项目验收:对工程进行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验收。
5. 项目后期维护:建立完善的绿地设施维护管理制度,确保绿地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五、预期效果1.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 增加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等生活空间,提高生活品质。
绿道规划及案例解析
一、 道者,自然之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道
人道 自然之道
地道
-《道德经》二十五章《象元》
人类最原始的自然观也是绿道规 划设计最基础的指导思想
天道
•人道:昼夜作息,农业劳作等 •地道:季节更替和气温变化、水文节律、动物生命周期、候鸟活动等 •天道:太阳、月亮、地球及其他星体的运行 •道道:自然而然,让万物自行其道
2.2 1940年代,大伦敦规划建设了环城绿带及与之相联系的绿色通道网络, 之后逐渐发展成为国外正在大规模建设的“绿道”。
绿道是社会经济文明到达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人与自然的 主动平衡方式。
原始的人与自然平衡是一种被平衡,在 原始生产力相对比较低下的时代,人类无法 改变自然。而当进入工业革命,社会意识相 对比较低下的时代,人类无法意识到保护自 然的重要性。因此,只有当进入现代文明, 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 今天,人类才会主动意识到人与自然平衡的 重要性,是一种主动的平衡。而如今,当中 国社会进入高速发展,在某些城市已经达到 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绿道这种人与自然主 动平衡方式则顺势而生。
翠云廊是一条始于秦汉的古 蜀道,它既不“危乎高哉”,也不 “难于上青天”,但由于它两旁高 大参天、浓荫蔽日、绵延300里 的古柏,而被地理学家和史学家称 之为“比罗马大道还要壮美”的世 界奇观。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 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雏形绿道 。
翠云廊古柏
二、中国历史上的“绿道”雏形
岭南第一古道
日本北海道富良野绿道
3.5 台湾东丰绿道:改造废弃铁路,提升地方经济
• 东丰绿色走廊为台湾第一条由废 弃铁道改建为自行车道的脚踏车专 用道; • 沿途风景包含从起点至大甲溪花 梁钢桥间长约1.9公里的自行车道及 隧道及花梁钢桥,沿途风景绝佳; • 新社庄园位于台中大坑风景区圈 内的新社乡,相当于37个台北的大 安森林公园,海拔500公尺到860公 尺,四季气候宜人,年均温23度, 最适合人居的气候,且居台中市太 平乡与台中县北屯区的分隔山棱线。 台中新社风景区珍贵的绿色森林元 素,是中台湾的花园。
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文本)
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文本)(2011-2015年)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 (5)第一节规划目标 (5)第二节规划原则 (7)第三章绿道网布局规划 (10)第一节绿道线网布局 (10)第二节绿化缓冲区及城际交界面布局 (18)第四章绿道设施规划 (23)第一节绿廊系统 (23)第二节慢行系统 (24)第三节服务设施系统 (25)第四节标识系统 (31)第五节交通衔接系统 (31)第五章生态化措施 (36)第一节绿道控制区的生态化措施 (36)第二节绿化缓冲区的生态化措施 (37)第三节慢行系统的生态化措施 (38)第四节配套设施的生态化措施 (38)第六章绿道功能开发策略 (40)第一节绿道产业发展 (40)第二节主题游径开发 (42)第三节特色节点开发 (45)第四节风景道开发 (52)第七章省立绿道网建设指引 (54)第一节分类建设指引 (54)第二节分市建设指引 (60)第八章实施机制与保障措施 (105)第一节组织管理 (105)第二节法规保障 (106)第三节技术支持 (106)第四节政策措施 (107)第五节管理运营 (109)第六节监督检查 (111)第七节宣传推广 (111)附录主要概念释义 (113)附图 (116)前言构建集民生、环保、生态、教育、休闲和经济等功能于一体的绿道网,是我省建设生态文明和幸福广东的创新之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标志性工程。
珠三角地区2372公里省立绿道已基本建成,成为珠三角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誉为广东发展的“健康之路、美丽之路、生财之路、幸福之路”,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称赞。
为了推动珠三角绿道网向粤东西北地区延伸,逐步构建全省互联互通的绿道网,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组织编制了《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对广东省省立绿道网的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建设规模、设施配套、生态化措施、功能开发、实施机制等方面做出了规划安排。
浅谈城市绿道规划设计
浅谈城市绿道规划设计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浅谈城市绿道规划设计——以广州市为例摘要城市是人类进步发展的体现,城市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安逸的休憩,热闹的社交等许多便利;但也同样出现了很多城市“病”,人们开始关注城市生态发展。
城市绿道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一部分,它的出现表明了人们对改善城市环境的希求。
因此,国内的绿道也是一片蓬勃发展中,广州市绿道也是在如火如荼的建设着,但关于绿道规划设计还是有一点缺失,这对我们发展绿道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旨在提示城市绿道的认知和重要性,使大家认知城市绿道的发展性并注重;通过国内外案例的研究分析对广州市的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绿道城市绿道规划设计广州市On urban green road planning and Design -- a casestudy of Guangzhou CityAbstractCity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progress, and the city brought a rare opportunity for people's life, easy and comfortable rest, busy social and many other facilities; But also the appearance of many cities \"disease\", people begin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urban ecological development. City green way as part of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it is something people want to improve urban green environment for this common wishes. Domestic green way, therefore, is a vigorous development, guangzhou green road is under construction, but still have a little on the greenway planning and design is miss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way caused some trouble to u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mpt the cognitive and importance of urban green road, make everybody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city green way and pay attention to; Through the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city at home and abroad the greenway planning and design to provide beneficial help.Key Words:Urban Green Road Green Road Planning and design Guangzhou City目录摘要----------------------------------------------------------------------------------------------ⅠAbstract-----------------------------------------------------------------------------------------Ⅱ目录----------------------------------------------------------------------------------------------Ⅲ1、绪论-------------------------------------------------------------------------- ----------------1研究背景-----------------------------------------------------1.研究目的和意义----------------------------------------------1.研究内容和方案----------------------------------------------22、绿道的相关概念------------------------------------------------------------------------ ---3 .绿道的出现与概念--------------------------------------------3.绿道的特征--------------------------------------------------3.绿道的分级与分类--------------------------------------------3.城市绿道的相关概念------------------------------------------43、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6 .国外案例----------------------------------------------------7.国内案例----------------------------------------------------84、广州市绿道规划设计----------------------------------------------8 .广州市绿道发展-----------------------------------------------------------------------8.广州市绿道的布局和选线-----------------------------------------------------------8.广州市城市绿道的组成与分类-----------------------------------------------------8.广州市城市绿道发展的一些好处-------------------------------------------------9.广州市城市绿道存在的一些问题--------------------------------------------------9.针对广州市城市绿道的一些建议-------------------------------------------------105、结论------------------------------------------------------------------------------------ -------12参考文献------------------------------------------------------------13 致谢------------------------------------------------------------------141、绪论.研究背景伴随着1978年国家对外开放以来,社会经济不停地发展,我国发展城市化的脚步也越来越快,但在这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比如环境的严重污染、交通堵塞和事故、资源的浪费与缺乏等问题[1]。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粤建规函[2011]460号)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PlanningGuideesloiUnfrbanGreenwayi nGuangdongProvince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 年7 月目录1 总则 (1)2 涵义及构成 (2)3 目标和原则 (3)4 选线方法 (6)5 基本要求 (8)6 典型地段城市绿道规划指引 (12)7 城市绿道构成要素规划指引 (20)1 总则1.1 为明确城市绿道内涵、规划目标和原则、选线方法与基本要求,指导全省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城市绿色生活网络,制定本指引。
1.2 广东省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各城市与绿道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
1.3 本指引适用于广东省内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
1.4 本指引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2 涵义及构成2.1 涵义广东省绿道网对应于是否穿越地级(以上)城市行政区域,由省立绿道和城市绿道两级网络构成。
城市绿道主要串联城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不限于城市建成区)的各类绿色开敞空间和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自然节点,人文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人文节点,以及居住社区、中心商业区、大型文娱体育区、公共交通枢纽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
建设城市绿道对于保护与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引导形成合理的城乡空间格局、提供休闲游憩和慢行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2.2 构成城市绿道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两部分构成。
2.2.1 绿廊系统绿廊系统是城市绿道的绿色基底,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野生动物、水体、土壤等生态要素构成,包括自然本底环境与人工恢复的自然环境,具有生态维育、景观美化等功能。
2.2.2 人工系统人工系统由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务设施系统和标识系统等构成,具有休闲游憩、慢行交通等功能。
慢行系统: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综合慢行道。
交通衔接系统:包括绿道停车设施、绿道与城市其他交通系统的接驳设施等。
广州市绿道建设指引(4.12)发
广州市绿道建设指引(4.12)发广州市绿道规划建设技术指引(试行)按照广东省的统一要求,广州市绿道规划、设计、建设原则上按《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指引(试行)》执行,建设主要依托青山绿地工程、迎亚运工程和水环境治理工程的相关项目开展。
结合广州市实际情况,在征求相关意见的基础上,现编制本指引。
一、绿道的定义和分类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绿道根据所处区位和目标功能不同分为三类: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
在绿道两边规定的控制范围内要控制新增与绿道功能不相容的项目。
生态型绿道主要是指连接景点、区域之间以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国道等路段以及河流、海岸沿线林带、绿化带为主体,贯通城乡的生态廊道,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0m。
郊野型绿道主要是依托城市建成区、生态旅游景点周边的大块绿地、水体、连接道路和田野乡村所构建的绿色走廊,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100m。
都市型绿道主要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内,依托河道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地构建形成供市民休闲活动的通道,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m。
二、绿道的组成要素绿道主要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组成。
绿廊系统:是指在绿道控制范围区内的自然因素,包括由绿化、水体等组成的绿化缓冲区。
人工系统:是指在绿道的控制范围内,为满足绿道游憩功能而配建的设施,包括绿道游径、标识系统、服务系统及节点、基础设施等。
广州的绿道须主要包含四大要素:良好优美的绿化生态环境、标准合理的绿道游径(单车道、人行健步道)、统一清晰的标识系统、完善的综合服务设施。
三、绿道线路的选择广州市域范围内绿道分为三个层次:省规划的省级绿道,市规划的市级绿道,区(县级市)规划的区级绿道。
绿道的选线要结合现有的水道和道路系统,考虑其穿越区域的社会经济、自然气候、地形水文、植被、景观风貌等条件,并分析绿道穿越区域的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情况、用地权属等;绿道的选线要考虑资源的生态性,布局的整体性,交通的连通性,使用的安全便捷性,实施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绿道的选线要尽量联系贯穿各风景区、名胜古迹、公园、院校、场馆、商务商业中心;省、市、区级绿道要相互连接贯通,并突出地方特色。
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规划图
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规划图
《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规划图
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规划图
1号绿道
西起肇庆双龙湖旅游度假区,经佛山、广州、中山,至珠海观澳平台,途经50多个发展节点。
主线长约310公里,沿珠江西岸布局,以大山大海为特色。
2号绿道
北起广州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经增城、东莞、深圳,南至惠州巽寮湾休闲度假区,途经50多个发展节点。
主线长约470公里,沿珠江东岸布局,以山川田海为特色。
3号绿道
西起江门帝都温泉,经中山、广州、东莞、惠州,东至惠州黄沙洞自然保护区,途经60多个发展节点。
主线长约360公里,横贯珠江三角洲,以文化休闲为特色。
4号绿道
北起广州芙蓉嶂水源林保护区,向南途经佛山、珠海,南至珠海御温泉度假村,途经20多个发展节点。
主线长约220公里,纵贯珠三角中部,以生态休闲为特色。
5号绿道
北起惠州罗浮山自然保护区,途经东莞、深圳,南至深圳银湖森林公园,途经20多个发展节点。
主线长约120公里,纵贯珠三角东部,以生态休闲为特色。
6号绿道
北起肇庆贞山,向南途经佛山、江门,南至江门银湖湾湿地及古兜温泉,途经16个发展节点。
主线长约120公里,纵贯珠三角西部,沿西江布局,以滨水休闲为特色。
公务员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30)
公务员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多选题(共计4题,每题1分)1.材料悠悠运河水,传承逾千年。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挖最早、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
但长期以来,大运河也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大、环境形势严峻、生态空间挤占严重、传承利用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
Y市地处大运河中间地段,大运河对Y市自然环境的演变、城镇布局的形成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塑造了Y市“水韵书香”的人文特色。
为统筹好大运河的保护利用工作,Y市相关单位早在2017年就开始谋划。
2017年2月,《大运河Y市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办法》为运河保护制定了“Y市规矩”。
今天,站在历史新起点上,Y市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方式推动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2020年4月29日至5月30日,Y市司法局在市人民政府网站公布《大运河Y市段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从征集到的意见来看,主要对大运河Y 市段文化遗产的适用范围、资金保障、河道水系保护等条款提出了修改建议,这也使得大运河的保护有了更准确的指向性。
建章立制一直是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的重要保障。
为了进一步做好“水文章”,近年来,Y市以“河长制”推动“运河治”。
“我们要求村级河长每周不少于一次巡河、镇级河长每月不少于一次、区级河长一年不少于四次。
”Y市河长制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对河长巡河工作的工作目标、检查方式、频次安排和检查内容都进行了明确。
据统计,今年以来,各级河长开展巡河活动300余次。
如今,通过认真落实“河长制”要求,河道“靓”起来了。
沿线居民表示,他们切身感受到运河的水更清、河更畅、景更美了。
“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溪沟清澈美观有鲜花。
”这是某报社记者在Y市运河沿线某小区采访时听到的“顺口溜”。
一句“顺口溜”,道出了居民对大运河环境变化的骄傲。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在Y市古运河沿线聚集了大量农药厂、制药厂、染化厂等企业。
“过去这里的河水都是黑的。
广州绿道、广东绿道
广州绿道、广东绿道我们车友有福啦!快看看自己附近有何绿道规划,有空就与大自然交流交流!熊人自认是懒熊一只,没魄力,跟哪些动不动就骑车到西.藏、青海、北京的牛人、猛人没的比。
心里就只能意淫:自己骑着公爵700(不是驾着五彩云霞),从珠穆朗玛峰飞驰下来,酷毙了!现实版的熊人是看看周边有什么好的地方,有空就去撒撒野而已!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及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要求,省ZF决定在珠三角区域绿地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珠三角区域绿道网络建设。
从2010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总长约1678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
各市将规划建设城市绿道与社区绿道,与6条区域绿道相连通,形成贯通珠三角城乡的绿道网络系统。
其中,涉及广州市域范围的绿道共有四条,长约340公里,而实际上,广州计划在今年亚运前完成的绿道总长大约480公里。
广州绿道网按照广东省的总体规划部署,在广州市规划局的绿道建设规划基础上完成。
重点依托青山绿地、河涌整治等工程建成的路网、水网和绿化带展开,串联沿线的人文、地理、生态景观。
广州绿道网建设在时间安排上分期推进,2010年计划完成6条绿道主干线,全长约480公里,形成基本绿道骨架网,2011年至2012年继续完善优化。
6条绿道主干线分别为流溪河绿道、芙蓉嶂绿道、增江绿道、天麓湖绿道、莲花山绿道、滨江绿道。
6条绿道主干线纵横广州12区(市),其中流溪河绿道主线从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沿流溪河沿线经从化市、花都区、白云区、石井河、增埗河进入广州市区,支线从广从路、白云山、麓湖路进入广州市区,横跨长度最长。
据悉,广州绿道网工程任务将以完善、提升原有林带和绿带为主,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入步行道、自行车道、景观节点等休闲、旅游设施。
广州绿道三大类型郊野型绿道:指依托城市建成区、生态旅游景点周边的大块绿地、水体、连接道路和田野乡村所构建的生态走廊,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100m。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绿道网专项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绿道网专项规划(2018-
2035年)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山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2.10.08
•【字号】中府函〔2022〕336号
•【施行日期】2022.10.08
•【效力等级】地方行政许可批复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
正文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绿道网专项规划(2018-2035年)
的批复
市自然资源局:
你局《关于申请批准〈中山市绿道网专项规划(2018-2035年)〉成果的请示》(中山自然资报〔2022〕955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中山市绿道网专项规划(2018-2035年)》(下称《专项规划》),规划期限为2018-2035年。
二、《专项规划》是本市绿道建设的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根据《专项规划》开展绿道建设。
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规划管控,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规划实施过程中涉及规划调整的,需按原规划审批程序报请市政府审批。
三、按照《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山市国土空间规划统筹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府办〔2020〕2号)要求,你局应当在本规划批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
中山市人民政府2022年10月8日。
广州休闲绿道网络建设实践与启示
Oi iniHO qn , aHo g a , e gF n uJa l , UBiig M n y n P n e g
(o t hn stt o vrn n eore, u nz o l5 S uh iantu f n i me t sucsG agh u5 1 C I ie E o R 1 0 5
关键词 :绿道布局 ; 州市 ; 广 绿道 类型
P a tc sa d i s i a o s ft e d v l p n f e r a o a r e o d s s e i a g h u r c e n p r t n e eo me t c e t n l e n r a y t m Gu n z o i n i o h or i g n
第9 卷
第1 期
中 国 城 市 林 业
J ur l ne e Ur o na Chi s ban F es r of or ty
V 19 N . o. o 1
2 1 年2 01 月
Fb 0 1 e.2 1
1 1
广州休闲绿道网络建设实践与启示
邱建 丽 侯 碧清 马红岩 彭 峰
探 索。 保护 区。
()郊野型绿道 : 是指依托城市建 成区 、生态 2 2广州绿道建设 目标与类型
旅游 景点周边 的大块 绿地 、水体 、连接道 路和 田野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本次《总规》规划区范围为广州市域,包括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10个市辖区以及增城、从化2个县级市,面积7434.4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和规模一、城市性质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南方国际航运中心。
二、发展目标坚持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城市发展理念。
大力推进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实现重大突破。
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将广州建成广东省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和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面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三、城市规模根据国家住建部对《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的批复,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17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管理服务人口20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非户籍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在内)。
四、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在全国层面,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在泛珠江三角洲层面,加强区域合作,拓展腹地,成为广东服务泛珠江三角洲的集聚辐射中心。
在珠江三角洲层面,深化粤港澳合作,携领珠三角一体化发展。
在广佛肇经济圈层面,加快广佛肇经济圈建设,重点推进广佛同城化发展。
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
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从实力到魅力,建设文化名城保护历史传统文脉。
重点保护与修复反映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岭南文化中心地、中国近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四地”特色的空间载体。
凸显现代特色风貌。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粤建规函[2011]460号)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PlanningGuideesloiUnfrbanGreenwayi nGuangdongProvince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 年7 月目录1 总则 (1)2 涵义及构成 (2)3 目标和原则 (3)4 选线方法 (6)5 基本要求 (8)6 典型地段城市绿道规划指引 (12)7 城市绿道构成要素规划指引 (20)1 总则1.1 为明确城市绿道内涵、规划目标和原则、选线方法与基本要求,指导全省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城市绿色生活网络,制定本指引。
1.2 广东省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各城市与绿道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
1.3 本指引适用于广东省内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
1.4 本指引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2 涵义及构成2.1 涵义广东省绿道网对应于是否穿越地级(以上)城市行政区域,由省立绿道和城市绿道两级网络构成。
城市绿道主要串联城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不限于城市建成区)的各类绿色开敞空间和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自然节点,人文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人文节点,以及居住社区、中心商业区、大型文娱体育区、公共交通枢纽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
建设城市绿道对于保护与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引导形成合理的城乡空间格局、提供休闲游憩和慢行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2.2 构成城市绿道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两部分构成。
2.2.1 绿廊系统绿廊系统是城市绿道的绿色基底,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野生动物、水体、土壤等生态要素构成,包括自然本底环境与人工恢复的自然环境,具有生态维育、景观美化等功能。
2.2.2 人工系统人工系统由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务设施系统和标识系统等构成,具有休闲游憩、慢行交通等功能。
慢行系统: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综合慢行道。
交通衔接系统:包括绿道停车设施、绿道与城市其他交通系统的接驳设施等。
绿道建设基准技术规定
生态型绿道 郊野型绿道
都市型绿道
• 5 其它相关概念
• 2.0.8 绿化缓冲区 • 绿化缓冲区是绿道的生态基底,主要由一定宽度的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构成,
是绿道控制范围的主体。 • 2.0.9 绿化隔离带 • 绿化隔离带是慢行道与外围车行区域、周边建筑之间的安全防护绿带。
误区二
只建车道,不划廊道 有些城市将绿道简单理解成为单车道,其实绿道除 了为人们提供更多贴近自然的活动场所外,还有 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生态功能。我们希望 通过绿道建设将珠三角地区具有关键作用的生态 过渡带、节点和廊道保护起来,为都市地区提供 通风廊道,缓解热岛效应。
√ 广州市绿道选线示意图,通过绿道建 设连接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及生态通廊。
管理、综合服务、交通换乘等方面功能,是绿道的管理和服务中心。 • 二级驿站是绿道沿线城市级服务区,主要承担售卖、租赁、休憩和交通换乘等方面功能,
是绿道服务次中心。
(二)、几个误区
误区一 绿道=自行车道 ——长距离借道城市道路和公路的非机动车道
如图所示,长距离借用 某条城市主干道的非机 动车作为绿道是不符可 绿道建设要求的。 ×
• 2.0.10 综合慢行道 • 综合慢行道是指以自行车道为主体,兼具步行或无障碍慢行功能的混行道。
• 2.0.11 驿站 • 驿站是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补给、换乘的场所,为绿道配套设施的集中设置区。根据驿
站的规模和服务范围分为两级: • 一级驿站是《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区域级服务区”,主要承担绿道
2 绿道的构成:1、绿;2、道;3、配套
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 头、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食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 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本次《总规》规划区范围为广州市域,包括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10个市辖区以及增城、从化2个县级市,面积7434.4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和规模一、城市性质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南方国际航运中心。
二、发展目标坚持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城市发展理念。
大力推进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实现重大突破。
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将广州建成广东省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和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面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三、城市规模根据国家住建部对《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的批复,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17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管理服务人口20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非户籍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在内)。
四、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在全国层面,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在泛珠江三角洲层面,加强区域合作,拓展腹地,成为广东服务泛珠江三角洲的集聚辐射中心。
在珠江三角洲层面,深化粤港澳合作,携领珠三角一体化发展。
在广佛肇经济圈层面,加快广佛肇经济圈建设,重点推进广佛同城化发展。
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
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从实力到魅力,建设文化名城保护历史传统文脉。
重点保护与修复反映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岭南文化中心地、中国近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四地”特色的空间载体。
凸显现代特色风貌。
广州市滨水绿地的规划及政策管理发展历程(2000—2020)
图1 各部门发布的法规政策数量统计图2 各阶段的法规政策文件数量统计图3 各规划政策文件中“滨水绿地”词频统计表2 广州市滨水绿地建设文件用词发展历程规划政策文件文件内用词文件类型《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两岸沿线绿化、两岸防护绿地、防护林、绿化带总体规划《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滨水绿带专项规划《广州市中心城区河涌水系规划深化》(2006)滨水绿地、河涌两岸控制用地、水绿景观带专项规划《珠三角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2010)滨河绿道、滨河绿地、滨江绿地专项规划《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滨水绿化带、文化休闲带、“两轴多带”规划结构专项规划《广州市绿道网建设规划(2010)》滨江绿化带专项规划《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河流沿线防护绿地总体规划《广州市水系岸线总体规划(2010—2020)》(2013)生态绿化廊道、滨水绿地、滨水绿带、滨水绿道、河涌沿岸防护绿地专项规划《广州市生态专项规划(2012—2020)》“六廊多带”生态安全格局专项规划《广州市环境总体规划(2013—2030)》滨海湿地专项规划《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滨水绿地专项规划《广州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河道护岸、护堤林专项规划《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滨河绿带、植被缓冲带专项规划《广州市河涌水系规划(2017—2035)》滨水绿地专项规划《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滨水绿地总体规划《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三个十公里)城市设计与景观详细规划导则》(2018)滨江绿带、滨江绿地、滨江公园《广州市碧道建设规划(2020—2035)》滨水公共空间带、水岸公园带、临江绿地专项规划注:各类型文件按颁布时间排序化”“防护林”“河涌两岸控制用地”等用词体现滨水绿地在河流系统中的附属地位。
《广州市中心城区河涌水系规划深化(2006)》中最早出现“滨水绿地”,指出其“有利于生物迁徙,提高物种多样化,改善生态环境”的生态功能①。
公务员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40)
公务员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多选题(共计4题,每题1分)1.材料42019年,因为敏锐地发现了农村创业的机遇,小张大学一毕业就果断选择了返乡创业,投身农村电商业务。
如今小张已成为村里的“创业榜样”。
小张的父亲做了30多年的乡村医生,希望他能接班,所以把他送进了一所医学院。
对自己的未来,小张有不一样的梦想,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做医生。
其实在填高考志愿时,他就想学电子商务专业,但被父亲阻止了。
毕业后,父亲没有再反对他干自己想干的事儿,他决定开网店。
小张的家乡N县楼家村,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村。
90年代后期,村子里有人开始做起影楼服饰的生意,以家庭作坊居多,并未规模化。
销售方式也都是在村里做好后,送到城里去卖,这种上门推销的手工作坊模式发展非常缓慢。
小张大学毕业时,电子商务还没有那么火,整个村子接入宽带的都没有几户人家,也没有工业基础。
小张最初想把影楼服饰搬到网上去卖,于是,他租赁了房屋,购买了几台缝纫机,进行服装加工,又购买了一台电脑并在电商平台上注册了网店。
刚开始,由于缺乏经验,生意并没有做起来。
“我原来是学医的,专业离这个比较远。
而且在学校也没学过如何创业,我对此非常陌生,完全是凭着一股热情闯进来的。
”小张说,自己一开始并没有对影楼服饰的市场进行过调查,后来才发现影楼服饰市场很小,3个月下来,小张并没有赚到钱,还一度到了交不起房租的窘境。
不过,这个年轻人不服输,他决定去南方看看,了解不同地区的服装制造情况。
经过考察,他发现相比于单一的影楼服饰市场,演出服装要好做得多,类型比较多样,市场能拓展开。
就这样,小张调整思路,铆着一股劲,开始转做演出服装的生意。
4年过去了,小张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建起了2000余平方米的车间,光各类服装设备就有106台。
小张点燃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了燎原之势。
眼看着小张生意越做越好,同村的年轻人纷纷向小张取经,也陆续开起了网店。
目前,全村300户家庭大都开有网店,年销售收入超100万元的服饰加工户30多家,青年回乡创业,除了带来新想法,还有年轻人的生机和活力,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问题不复存在。
广州市绿道网建设规划
芙蓉嶂绿道(省4号绿道):芙蓉嶂水库—天马 河—巴江河—佛山南海,长度32km
省3号绿道
中山
广州市绿道网规划图
三、广州市绿道网
建设规划方案
5 城市绿道
共20条,长度395km。
增城市城市绿道
海鸥岛城市绿道
白坭河城市绿道
广从路城市绿道
长洲岛城市绿道
龙头山城市绿道
大沙河城市绿道
以珠江水系为脉络
2号绿道:东岸山海休闲绿道 起于广州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经从化温泉、帽峰山、天麓湖 郊野公园,至东莞-深圳-惠 州。
以北部山林为主
3号绿道:珠三角文化休闲绿道 起于江门,经广州大夫山-滴 水岩、余荫山房、莲花山景区, 至东莞-惠州。
以自然、人文景观为主
4号绿道:广珠生态休闲绿道 起于广州芙蓉嶂水源林保护区, 至佛山-中山-珠海。
5 领导要求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规划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 千秋”的举措,各地要科学规划、统筹规划,全面推开绿道网建设工 作。珠三角要把绿道建设摆在和轨道同样重要的位置。
用3年左右的时间,率先在珠三角地区建成六条总长约1690公里的区 域绿道,构成珠三角绿道网的主体框架,实现“一年基本建成,两年 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目标。
天河区
绿道分类
数量(条) 长度(km)
省立区域绿道
1
6.3
城市绿道
5
45.1
合计
6
51.3
海珠区
绿道分类 省立区域绿道
城市绿道 合计
数量(条) 长度(km)
1
10.6
5
31.5
6
42.2
白云区
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目录前言 (1)一、绿道与绿道网 (3)(一)绿道 (3)(二)珠三角绿道网 (6)(三)建设珠三角绿道网的重要意义 (9)二、规划范围、依据与期限 (12)(一)规划范围 (12)(二)规划依据 (12)(三)规划期限 (13)三、规划目标和原则 (13)(一)规划目标 (13)(二)规划建设原则 (14)四、绿道网总体布局 (16)(一)布局基础条件分析 (16)(二)绿道网总体布局 (28)五、专项配套规划 (40)(一)配套设施 (41)(二)服务系统 (44)(三)交通衔接与换乘系统 (47)六、绿道网建设指引 (51)(一)分类建设指引 (51)1.生态型绿道 (51)2.郊野型绿道 (53)3.都市型绿道 (54)(二)分市建设指引 (57)1.广州市 (57)2.深圳市 (62)3.珠海市 (65)4.佛山市 (68)5.惠州市 (73)6.东莞市 (77)7.中山市 (81)8.江门市 (84)9.肇庆市 (87)七、实施机制与保障措施 (90)(一)组织管理 (90)(二)技术支持 (92)(三)政策措施 (93)(四)实施监督 (94)(五)维护管理 (95)前言改革开放3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珠三角)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南,锐意改革,扩大开放,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发展潜质的地区之一。
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以传统增长方式为特征的快速城镇化和非农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冲击,严重制约珠三角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通过规划建设珠三角绿道网,在珠三角率先构建融合环保、运动、休闲和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绿道网络体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显得尤其必要和紧迫。
规划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举措和实施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有利于推动珠三角生活休闲一体化乃至经济一体化;是建设宜居城乡的重要内容和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有效途径,充分体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是扩内需促增长的创新手段,有利于拉动投资、提供就业岗位,进一步促进休闲消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2
40.3
11.0 51.3
番禺区
数量(条) 2 4 6 长度(km) 76.9 69.6 146.5
绿道分类
省立区域 绿道
城市绿道 合计
3号区域绿道(沙湾—佛山 顺德段)实施较为困难
1号区域绿道(市南路—番 禺段)实施较为困难
南沙区
数量(条) 1 — 长度(km) 81.2 —
越秀区
绿道分类
数量(条)
长度(km)
省立区域绿道 城市绿道
合计
1 3
4
7.6 8.8
16.4
荔湾区
数量(条) 1 6 7 长度(km) 18.6 30.7 49.3
环大坦沙城市绿道近 期难以完全贯通,建 议远期实施
绿道分类 省立区域绿道 城市绿道 合计
珠江前航道西城市绿 道(花地河—珠江大 桥段)近期难以贯通, 建议远期实施
《珠三角区域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 《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1-2020)修编》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规划建设布局》 《广州市城市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特色区步行系统规划》
三、广州市绿道网建设规划方案
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目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
二、《珠三角区域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对我市的指引
确定6条区域 绿道,与广州
4号绿道:广珠生 态休闲绿道
相关的有4条,
广州范围内主 线长度340公
2号绿道:东岸山 海休闲绿道 3号绿道:珠三角 文化休闲绿道 1号绿道:西岸山 海休闲绿道
合计(km)
480
2010年广州市绿道网建设规划图
六、区域绿道网城 际交界面衔接说明
广州区域绿道分别与
中山市、佛山市和东莞市 衔接,衔接点共有6个, 其中与中山衔接点1个, 与东莞衔接点2个,与佛 山衔接点3个。
与中山交界面
衔接单位:广州南沙区横 沥镇——中山市民众镇。
衔接位置:番中公路(洪 崎沥大桥) 衔接方案:利用洪崎沥大 桥两侧非机动车道进行建 设,其中人行道宽约2.5米, 自行车道宽约3米,非机动 车道与车行道之间设安全 护栏。
2 规划原则
地域性原则:串联本地最有特色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郊野郊 野公园、旅游点、古村落、文物古迹等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创造出 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
社会性原则:形成以健康生活为前提的、以宜居城乡为目标的绿色载 体,提倡公共参与,开放给公众共同使用。 生态性原则:充分结合现有地形、水系、风向以及生态承载力特征。 经济性原则:结合现状可供选择绿道路径,强化绿道建设的可操作性。 历史性原则: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注重整体的协调统 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安全性原则:以慢行交通为主,减少与机动车的冲突。
1 1 2
长度(km)
80.1 25.5 105.7
绿道基本位于山体丛林 中,线位需具体确定。
五、2010年全市绿道网建设实施方案
序号 1 2 3 4 5 6 7 城区 类别 市林业与园林局 越秀区 荔湾区 天河区 海珠区 白云区 黄埔区 小计(km) 8 9 10 11 城郊 萝岗区 花都区 番禺区 南沙区 增城市 12 13 从化市 小计(km) 28 23 75 50 95 62 绿道长度(km) 12 10 18 9 33 35 30 内容 流溪河、大岭山等市属的林场和森林公园 麓湖路、沿江路、二沙岛、东濠涌沿 增埗河、大坦沙环岛、龙溪大道、花地河、芳村大道、中山八路、沙面、沿江西路 车陂涌、临江大道(华南桥-科韵路) 滨江路、阅江路、黄埔涌、新滘路(龙潭公园-上涌公园)、南洲路、海珠湖 流溪河、沙坑涌、北太路、太和北路、兴太路、 鸦岗白云湖引水道、白云湖、石井河、增埗河 龙头山森林公园、南海神庙南湾涌、庙头涌、大沙街护林带西侧、广本涌、乌涌 147 天鹿南路(天麓湖森林公园)、乌涌、南岗河、开泰大道 芙蓉嶂水库、平步大道、天马河、巴江河、白坭河、流溪河沿岸 大学城文化休闲绿道、金山大道段、西岸山海休闲绿道、 砺江河段、海鸥岛生态休闲绿道、大夫山滴水岩山林休闲绿道 乌洲山东路、黄阁大道、市南路、蕉门河、天后路、 海湾路、凫洲大桥、龙穴大道、新龙大桥、灵新大道、万环路 增派公路、增正公路、增江河沿线 流溪河沿岸(太平镇与花都交界处始至良口镇黄龙带水库) 333
3号绿道:珠三角文化休闲绿道
起于江门,经广州大夫山-滴
水岩、余荫山房、莲花山景区, 至东莞-惠州。
以自然、人文景观为主
4号绿道:广珠生态休闲绿道 起于广州芙蓉嶂水源林保护区, 至佛山-中山-珠海。
以自然、城市景观为主
三、广州市绿道网建设规划方案
1 规划依据与参考
一、相关概念与领导要求
3 区域绿道的分类
生态型绿道
生态型绿道
主要沿城镇外围的自然河流、小溪、海岸及山脊线建立, 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0m。
郊野型绿道
主要依托城镇建成区周边的开敞绿地、水体、海岸和田野, 通过登山道、栈道、慢行休闲道等形式而建立,控制范围 宽度一般不小于100m。
都市型绿道
三、广州市绿道网 建设规划方案
3 绿道分类
区域绿道:深化落实《纲要》 的省1至4号区域绿道,使选线 更加合理。 城市绿道:结合广州实际,与 区域绿道衔接,起到补充与完 善的作用。
佛山 东莞
中山
三、广州市绿道网 建设规划方案
4 区域绿道
省2号绿道
总长度526km
滨海绿道(省1号绿道):佛山—沙面—珠江前后 航道—大学城—莲花山—亚运村—黄山鲁—南沙 湿地—中山,长度163km 流溪河绿道(省2号绿道):流溪河沿线,长度 127km 天麓湖绿道(省2号绿道):流溪河—帽峰山—天 鹿湖—东江—东莞, 长度53km 增江绿道(省2号绿道支线):流溪河—白水寨— 增派公路—增江河—东江—东莞,长度113km 莲花山绿道(省3号绿道):佛山—滴水岩、大夫 山—长隆—余荫山房—莲花山—东莞, 长度38km 芙蓉嶂绿道(省4号绿道):芙蓉嶂水库—天马 河—巴江河—佛山南海,长度32km
绿道(钟落潭以北段)堤岸未 建设,实施较为困难。
绿道分类
数量(条) — 2
长度(km) — 15.4
黄埔区
省立区域绿道 城市绿道
合计
2
15.4
萝岗区
数量(条) 1 1 2 长度(km) 25.6 3.5 29.1
绿道分类 省立区域绿道 城市绿道 合计
绿道分类
数量(条)
长度(km)
花都区
省立区域绿道
里。
1号绿道:西岸山海休闲绿道 海珠万亩果园、大学城、化龙 湿地公园、莲花山景区、亚运 村-海鸥岛、大虎岛,至中山- 珠海
以珠江水系为脉络
起于肇庆,经广州沙面-白鹅潭、
2号绿道:东岸山海休闲绿道
起于广州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经从化温泉、帽峰山、天麓湖 郊野公园,至东莞-深圳-惠
州。
以北部山林为主
与东莞交界面
衔接单位:广州增城市新塘 镇——东莞市麻涌镇。
衔接位置:近期为广深高速 桥;远期为城际轨道连接 衔接方案:该衔接点近期通 过公交接驳,远期通过轻轨 连接。近期连接方案为:荔 新路新塘规划交通枢纽中心 → 荔新路 → 101国道 → 广深高速 → 东莞麻涌镇东 环路规划绿道驿站。
16.4 49.3 51.3 42.2 151.2 15.4
7
8 9 10 11 12 合计
萝岗区
花都区 番禺区 南沙区 增城市 从化市
25.6
40.3 76.9 81.2 111.1 80.1 526.0
3.5
11.0 69.6 0.0 70.6 25.5 395.3
29.1
51.3 146.5 81.2 181.7 105.7 921.3
1 绿道的概念及构成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
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 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
古迹和城乡居民聚居区等。
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头、 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食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 的绿化缓冲区构成。 ——摘自《珠三角区域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广州市绿道网建设规划
广州市规划局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0年6月
汇 报 内 容
1 相关概念与领导要求 《珠三角区域绿道网总体规划 纲要》对我市的指引
2
3 4 5 6
广州市绿道网建设规划方案
各区、市绿道网建设分工
2010年绿道网建设实施方案
区域绿道网交界面衔接说明
一、相关概念与领导要求
郊野型绿道
主要集中在城镇建成区内,依托人文景区、公园广场等以 及城镇道路两侧的绿地而建立,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少于 20m。
——引自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 都市型绿道
一、相关概念与领导要求
4 区域绿道的具体建设内容
发展节点
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人文景点等重要游憩空间;
慢行道
包括自行车道、步行道、无障碍道(残疾人专用道)、水道等非机动车道;
标识系统
包括标识牌、引导牌、信息牌等标识设施;
基础设施
包括出入口、停车场、环境卫生、照明、通讯等配套设施。
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