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电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爱森斯坦(Eisenstein,Sergey)

苏联电影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教育家。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艺术家,艺术学博士、教授。1898年1月22日生于里加,1948年2月11日卒于莫斯科。1920年到莫斯科第一无产阶级文化协会工人剧院工作。他以美工师和导演的身份参加了根据J.伦敦的小说改编的话剧《墨西哥人》的演出。1921~1922年,他进入由 B.梅耶荷德指导的高级导演班学习。1922年,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纲领性的美学宣言《杂耍蒙太奇》,引起了长期的争论,并对整个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爱森斯坦在1924年转入电影界,导演的第一部影片《罢工》(1925)被《真理报》看作是“第一部真正无产阶级的影片”。他用“杂耍蒙太奇”、群众场面、类型演员、外景拍摄代替了先前电影中一般的“情节”、个别主人公、明星表演和布景,体现了他的纪实风格。影片《战舰波将金号》(1925)进一步发展了《罢工》的思想主题倾向和美学原则。影片塑造了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民群众的综合形像。影片中的石狮子、敖德萨阶梯等等一系列场面,成为世界电影的经典。在1958年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上,《战舰波将金号》被评为电影问世以来12部最佳影片之首。

为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周年,他接受了拍摄影片《十月》的委托。在这部影片中,他使用了理性电影的原则。不仅再现了1917年2~10月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并且揭示了这些事件的含义。1950年,该片配上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重新走上了世界银幕。1928年以后,他又继续完成了被《十月》中断了的影片《总路线》,修改后以《旧与新》(1929)的片名上映。这是苏联第一部表现农村合作化的影片。

1929~1932 年他同摄影师Э.К.基赛、助理导演Г.В.亚力山大洛夫一起出访欧美。他在法国拍了一部短片《感伤曲》(1930),试验了声画对位法。1932年在美国作家U.辛克莱的资助下,去墨西哥拍摄了纵贯墨西哥2000年历史的史诗片《墨西哥万岁》。在这部影片中,他探索了单镜头画面的运动、节奏及结构。这部影片的8万米底片在爱森斯坦生前始终未送到莫斯科。许多人根据它的材料剪辑成《墨西哥风暴》、《悲惨的狂欢节》等10余部影片在世界各地放映。直到1979年,经各方努力,有6万余米胶片集中到莫斯科,由名导演、爱森斯坦当年的助手亚历山大洛夫剪辑成完整的影片,在1979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金质奖。

1932年回国后,他在莫斯科苏联国立电影学院导演系任教,他制定的导演实习课方法,

为电影导演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他在拍《亚历山大·聂夫斯基》(1938)时,将影片的叙事结构同古老的传说、民间故事联系起来,将影片的映像处理同古俄罗斯的壁画及建筑艺术交织起来,又将这两者同普洛科菲耶夫的音乐进行对位的或对应的结合。其中冰湖大战一场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3集片《伊凡雷帝》(第一、二集,1945,第三集未完成)是他导演的最后一部影片。在对伊凡雷帝的解释上他从А.С.普希金的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中汲取了灵感,而在结构上则借鉴并超越了世界经典艺术家们的经验。这部多声部的影片,特别是近卫兵宴会的场面以及第二集的声音色彩蒙太奇,都使它成为世界电影的高峰之一,并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爱森斯坦的电影理论,在影片的总体结构、蒙太奇、声画框架、单镜头画面的结构、色彩以及电影史等领域,都进行了多方面的开创性的研究。此外,他关于艺术激情的本质、艺术方法、接受心理学等方面的著作,也在他的理论遗产中占据特殊重要的地位。苏联出版了《爱森斯坦文集》(6卷);世界各国的电影界对他的艺术理论都给以相当的重视。

作品年表:

1924:《罢工》Stachka

1925:《战舰波将金号》Bronenosets Potyomkin

获奖记录:1929年被美国全国电影评议会评选为“世界四大电影佳作”第三名

1952年在比利时被63位世界著名导演评选为“世界电影12佳作”中获第一名

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被26个国家117位电影史学家评选为“世界电影12佳作”中获第一名1928:《十月》October

1929:《新与旧》(原名《总路线》)

1932:《墨西哥万岁》(纪录片)¡Que viva Mexico!

1938:《亚历山大?涅夫斯基》Aleksandr Nevsky

1943:《伊凡雷帝》(第一集)Ivan Groznyj I

1945:《伊凡雷帝》(第二集)Ivan Groznyj II

2、米哈依尔·伊里奇·罗姆

米哈依尔·伊里奇·罗姆(1901—1971)苏联电影导演、剧作家,苏联人民艺术家。1939 年加入共产党。1925 年毕业于国立高等艺术—技术学院雕刻系。1929 年进入电影界任电影编剧,1931 年写了剧本《复仇》与《和我们在一起》(均与人合写)。1933 年与B·古谢夫及Ц·培利耶夫合写了电影剧本《死亡的传送带》,后来任导演助理。1934 年他独立导演了第一部影片《羊脂球》(根据莫泊桑同名小说改编,是苏联无声电影时期改编外国作品的成功之作,影片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以后他导演的影片有表现革命斗争的《十三人》(1937)。1937 至1939年他导演了表现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事迹的两部曲《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由A·卡普勒分别与Д·瓦西里耶夫及T·兹拉托果洛娃合作编剧),在银幕上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导师的形象,既表现了列宁作为革命家的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又表现了他与劳动群众息息相关的亲密联系。这两部影片已成为苏联电影的经典作品,均于1941 年获斯大林奖金。以后他导演的影片有:《理想》(1943)、《第217 号人》(1945,1946 年获斯大林奖金)、《俄罗斯问题》(1948)、《秘密使节》

(1950,1951 年获斯大林奖金)、《海军上将乌沙科夫》(1953)、《军舰冲击堡垒》(1953)、《但丁街凶杀案》(1956)等。1962 年,他根据“思考电影”的观念拍摄了影片《一年中的九天》,表现几个研究核物理的科学家的工作、生活和对世界的思考。影片缺少外部的动作性,主要利用对话展示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这部影片在1962 年卡罗维一伐利国际电影节获大奖,并于1966 年获俄罗斯共和国的瓦西里耶夫兄弟奖金。但影片主人公之一(科学家库里科夫)思想上怀疑主义情绪的流露曾引起评论家的批评。1966 年他又导演了纪录片《普通的法西斯主义》,影片内容是探讨法西斯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而影片主旨是针对六十年代国际思潮,意在研究和三十年代法西斯相一致的思想基础。六十年代末,罗姆针对着我国情况拍过一部纪录片《我仍然相信》。此外,他的作品还有长纪录片《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1949)等。罗姆除创作影片外,还长期在电影学院任教,培养了不少青年导演。他还从事理论著述,著有《文学与电影》、《电影剧作讲话》、《简论蒙太奇》等。他曾两次获得列宁勋章,并获得劳动红旗勋章和其他奖章。罗姆逝世后,在他墓地上竖立了纪念碑,在莫斯科电影制片厂他生前工作过的地方也建立了纪念碑。作品年表:

1934年:《羊脂球》。1937年:《十三人》,《列宁在十月》。1938年:《列宁在一九一八》。1944年:《第217号人》。1948年:《俄罗斯问题》。1952年:《海军上将乌沙科夫》。1956年:《但丁街凶杀案》。1962年:《一年中的九天》。1965年:《普通法西斯》(纪录片)

3、安德列·塔科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电影诗人

起步与精神挑战:从《压路机语小提琴》到《伊万的童年》

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是继爱森斯坦之后最为著名的俄罗斯电影人。他对电影时空富于想象力的处理方法,以及他将电影作为精雕细刻的诗作之尝试,使得他全部的作品成为了代艺术电影中十分明确的标杆。尽管他从未直接处理政治问题,但是,像《安德烈·鲁布廖夫》、《镜子》和《潜行者》之类的作品,因为它们形而上的假设,依然引发了苏联当局的敌意。与生存于苏联的其他艺术家一样,他的艺术生涯伴随着与当局的持续斗争。尽管,这使得在作为导演的二十七年电影生涯中,他仅仅完成了七部长片。然而,他的每一部影片都十分引人注目,毫不妥协地实现了他的雄心和抱负,以及他对电影形式的大胆探索。就像布莱松和德莱叶这两位在资本主义制片体系中屡遭挫折而不妥协的电影大师一样,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所关注的,也是人的精神世界或灵魂中的困扰和苦楚。

塔尔科夫斯基出生于1932年。他的出生地Zavrzhe也就是现在的Belorus。他的父亲是著名诗人阿瑟尼·塔尔科夫斯基(Arseni Tarkovski),母亲是演员玛丽娅·伊万诺娃(Maria Ivanovna)。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他父亲的诗作在《镜子》、《潜行者》和《乡愁》中发挥着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