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唯物史观和价值观

唯物史观和价值观

2.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的
区别
3.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
区别:(1)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 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它规定着社会的本质,支配着社
会发展的过程,是人们应该首先或者着重加以解决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互相联系、互相作用, 共同构成社会有机整体,反映社会的全貌。
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8.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但有客观标准。( √ )
提示: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 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9.社会条件决定人生价值。( × )
提示: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但是人生的真正 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10.主观努力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 ) 提示:社会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4.人生价值的实现
(1)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
创造价值。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②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2)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
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 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2)性质或特点:非对抗性的矛盾。
(3)实现方式:其性质决定了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 级的阶级斗争方式解决的,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 我完善加以解决,即改革。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专题突破练9 课时2 社会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专题突破练9 课时2 社会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

课时2 社会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1.恩格斯说:“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从中可以认识到( )①每一历史时代的各种经济生产方式都会产生相应的上层建筑②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③每一历史时代,人们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④一个时代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是从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长久以来,未成年人在由家庭、学校、社会构成的三元空间中成长,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其成长的“第四空间”。

调查显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停留和交流的时间已经高于与父母、教师的交流时间。

为此,络保护”一章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②社会意识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③社会意识应与社会实践发展相一致④必须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河北张家口模拟)长期以来,我国内外贸企业经营指向相对分割,且存在“重外轻内”问题。

当前,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加强,而国内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我国需要更多关注国内市场消费潜力。

为此,商贸部提出要推动内外贸体制机制创新,并于2月确定在北京、上海、江苏等9个地区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

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海南海口模拟)全面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

加强市县法治建设,是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落实的关键,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为夯实全面依法治国基础,提升市县法治建设水平,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

高考政治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讲义:专题十二 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 含答案

高考政治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讲义:专题十二 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 含答案

(一)把握1个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1.把握1个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理解2对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3.了解1个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动力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原因:①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②改革的性质和目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4.明确1个重要观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1.老龄化、独一代、流动时代、“指尖”社会……当这些元素叠加,我们看到的不仅有“空巢老人”“异地养老”的心酸与烦恼,还有现代节奏下两代人相处模式的变化与挑战。

或许我们无力改变“分离两地”的状态,也无必要重拾“几代同堂”的方式,但我们可以经常与父母联系,让父母感受子女的存在,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这告诉我们( )①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其物质原因②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③社会意识应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 材料中对“空巢老人”“异地养老”等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反映了当今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①③正确;④是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不符合题意;②表述错误。

2012年高考第二轮复习政治专题高效升级卷十二唯物史观与价值观(附答案)

2012年高考第二轮复习政治专题高效升级卷十二唯物史观与价值观(附答案)

2012年高考第二轮复习政治专题高效升级卷十二唯物史观与价值观(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互动百科发布2011年互联网上半年十大热词榜单,微博打拐、福岛核危机、个税起征点、药家鑫、塑化剂、咆哮体等上榜。

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④人们的价值判断应以价值选择为前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11年12月4日是我国第11个法制宣传日。

全国法制宣传日,是适应普法深入发展的要求、适应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需要而确立的。

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C.人们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深化和向前推移的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3.2011年经济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推动作用②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③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②4.2011年4月16日,第28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举办。

“风筝搭台,经贸唱戏”,潍坊国际风筝会推动了潍坊文化产业的极大发展,这说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身影。

问候语的变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是变化发展的6.到2020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这是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确立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哲学依据是()。

专题十六 社会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Word版含答案)

专题十六 社会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Word版含答案)

专题十六社会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1.《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共享发展与共同富裕是渐进的过程,以发展和社会财富扩大为前提。

社会福利的提高不能超越阶段。

无论加强社会建设还是改善民生, 都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提出超越阶段的目标和要求。

这是因为( )①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受人们观念的影响②构成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的③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④人们不能随心所欲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广西某山村有许多珍稀鸟类,但一直存在打鸟、捕鸟等现象。

近年来,该村引导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观鸟基地,吸引天南海北的“鸟友”前来参观,以护鸟观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产业蓬勃发展,以前打鸟、捕鸟的村民成为爱鸟、护鸟的“土专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自觉守护者。

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②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是落后的社会意识③社会意识能够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④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创造历史的人们的意识决定了社会历史的发展②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③社会历史的发展与人们的主观动机没有联系④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及其结果构成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获得感”作为政治理论体系中一个带着新鲜生活气息的词汇,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屡屡提及。

之所以强调民众的“获得感”,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改革成败的最高价值标准③民众获得感的增强是经济社会建设的根本动力④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工作方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2020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二

2020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二

本题可以运用排错法、排异法解答。
考场传真·命题报告
专题十二
5.(2012·山东文综)“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光未
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表达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
民的心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取得
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C )
A.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课 栏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

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关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
折的。
核心突破·考向预测
专题十二
(2)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专题十二
命题感悟
本专题在近几年高考中比重不断增多,主要是情景命题,并多
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特别是思想道德方面的背景材料,时代性强。
从命题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
栏 目
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
开 关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等。
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
本 课
就把书都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发挥人的主


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

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

2017高考政治历史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2017高考政治历史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2017高考政治历史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专项练习题一、选择题1.由于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近年来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话题逐渐成为舆论焦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路径规划——“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延迟退休年龄被党提上议事日程体现了( )A.社会意识总能够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解析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故排除A项。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先于社会存在,也可以滞后于社会存在,故排除B、D 两项。

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需要我国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故选C项。

答案 C2.(2014·如皋期末调研)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材料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经济基础适合上层建筑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改革的性质等知识。

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中,“大包干”、税费改革属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改革,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革属于上层建筑改革,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 A3.(2014·南通二模)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因为( )A.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B.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D.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知识。

A并不是改革的依据。

高考政治 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 历史唯物主义

高考政治 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 历史唯物主义

家性质、政府的性质和职能,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联
系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创新的主体等。
栏 目 链 接
核心 考点
必考点一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观点
知识线索
栏 目 链 接
核心 考点
核心考点透析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
内容阐释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
社会 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 栏
社会
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栏 目
史的
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
链 接
主 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

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
众中来,到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

价值观,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夸大了价值 观的导向作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感悟 高考
命题启示
1.本专题多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特别是核心价值
观、思想道德、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背景材料,时代性
强。

2.从命题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目 链

3.命题的重点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
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

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发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
目 链
展 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 接

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律 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
过程是曲折的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1部分专题十二 第2课时)主观题对历史观和价值观问题的考查讲义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1部分专题十二 第2课时)主观题对历史观和价值观问题的考查讲义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二课时主观题对历史观和价值观问题的考查一、主观题对社会历史观的考查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知识,分析为什么或怎样做某事。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为什么或怎样做某事。

3.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分析为什么或怎样做某事。

4.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为什么或怎样做某事。

(2018·江苏卷,37)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

我国是拥有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的海洋大国。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运输量的90%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

据初步核算,201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77 61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

随着第一次可燃冰试开采成功、“深海勇士号”探索深海4 500米区域的神秘资源、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我国走向海洋的步伐越来越快。

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海洋权益争夺加剧、海洋安全形势日趋尖锐,以及因不合理开发而导致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资源枯竭等问题。

解决好这些问题,依海富国,以海强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蓝色中国梦”才会越来越近。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面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分析今天我们重视海洋强国建设的原因。

[解题思路]如何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2 人生观与价值观(第四

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2  人生观与价值观(第四

绝密★启用前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2 人生观与价值观(第四单元)(学生版)说明:本套资料的独特价值在于:第一次搜集整理了2012高考全国各地全部政治试题,并真正地做到了认真审核和校对,好多试题答案都是网上首发文字版;并且做了详细的分考点解析,希望对广大师生能有所帮助!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2012高考大纲版全国卷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到城市务工,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1.2亿左右,农民工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一据调查,2004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企业出现了“招工难”问题,2009年以来,大范围的“民工荒”再次在这些地区出现,不仅缺工人群由技术工人扩展到普通工人,而且缺工的时间分布由“季节性”、“阶段系”向“常态化”、“全年性”转变,从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的“民工慌”,到目前企业招工难的“民工荒”,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变。

材料二在农村外出务工群体中,“80后”、“90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60%,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客观存在的城乡差距让他们遇到许多实际生活问题,一些不平等现象也让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

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将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问题”。

(2)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10分)考点二:价值观考点三:人生价值的实现1(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0)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

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

专题十二 历史观与价值观

专题十二 历史观与价值观

考点定位:社会存在与社会 意识的关系、矛盾特殊性。 漫画中主人公问候语的变化 代表着社会意识的变化,是 由客观的社会存在的变化决 定的,①入选;问候语的变 化体现了不同生活水平之下 人们关注的问题不同,即矛 盾具有特殊性,②入选;科 技水平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人的欲望对生产力的发 展不一定起推动作用,③错 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 性,并非与社会存在如影随 形,④错误。故选A。
专题网络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考向动态整合 时政生活链接
考点定位: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②错误 ,正确的说法是正确的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 推动作用。③与题干不 构成因果关系,故排除 。①④切题,答案选B。
【答案】 B
首页
限时规范训练
课堂达标检测
上页
尾页
下页
尾页
考点解读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 众中去。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 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核心考点突破 考向动态整合 时政生活链接 课堂达标检测 限时规范训练
阶级性
差异性
首页 上页
尾页
专题网络整合
下页
尾页
走进高考
首页
专题网络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考向动态整合 时政生活链接 课堂达标检测 限时规范训练
上页
尾页
下页
尾页
二、考点突破 考点解读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 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 导向作用。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 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把握价值观的双向导向 作用,要求我们树立科 学的价值观。 走进高考

第一部分 专题十二 历史观与价值观

第一部分   专题十二   历史观与价值观

答案:(1)①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关于汽车 文明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领会文明驾驶、安 全出行的重要性。
②学习和借鉴国外汽车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形成
中国特色的汽车文明观念和价值体系。 ③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 克制谦让、安全驾驶等文明习惯。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
化活动。开展“交通安全日”活动,有利于人们在活动中受到
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文明交通意识。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开展“交 通安全日”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明交通素质,从而告别 交通陋习。 ③开展“交通安全日”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 效形式,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述有误;社会意识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它必须通过人们
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④说法错误。
例3:选 C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
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匡衡不计报酬做雇工,这是个人对他人的 贡献,主人把书借给他是他人对个人的满足,这表明人生价值
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④当选;其中,社会和他人
“力保”校车安全,是关注千万家庭和谐幸福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①当选,答案为C; 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在个人主观努力和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中实 现的,其中,客观条件是基础,②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 选;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导
向作用,③说法错误。
[热点视野]
[学科内解读]
1.答案:(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领导核心。“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有利于密 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走基层、转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二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参考答案考点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考题自查]1.解析:选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①错误,④正确;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以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也可以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②正确,③错误。

2.解析:选B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塞罕坝精神,这种精神也促进了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正确;历史上的塞罕坝由天然名苑退化为荒丘,如今人们又使它由荒原变为林海,这体现了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②正确;人为事物的联系并不能转化为自在事物的联系,③不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克服不利的客观条件制约,但不能消除不利的客观条件制约,④不选。

故选B项。

3.解析:选C简政放权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排除①;解决我国现阶段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实践,排除④;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项。

4.解析:选C②正确,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飞跃式发展,必须要经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渐进式发展过程。

④正确,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不仅要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还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拼搏等,所以社会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①错误,这一说法夸大了人的意志和意愿的作用,社会的发展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错误,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5.解析:选A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此,改革要在不断解决矛盾中推动社会发展,①②符合题意;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国家富强,③说法错误;改革的成功离不开我们的信心和决心,但信心和决心不能起决定作用,④说法错误。

正确选项为A项。

6.解析:选C漫画中的演讲者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而站在厚厚的文件上夸夸其谈,听众们则一脸茫然地看着演讲者,不知所云。

这讽刺了演讲者不了解理论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指导实践活动,忽视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而脱离群众,②③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表述也不够严谨;基层群众的需求必须与客观实际相统一,④说法错误。

考点二人生价值观[考题自查]7.解析:选C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A项错误;南仁东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的发起者和奠基人。

这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对社会的贡献,C项符合题意;B、D两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

8.解析:选C曾国藩“慎独、主敬、追求仁爱、参加劳动”的遗嘱对后世影响深远,曾家后裔遵先祖遗训,洁身自好,实现了曾氏长盛不衰的遗愿,这启示我们作为社会意识的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当选;③当选,材料表明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要不断修身养性、提高道德素养;①④与题意不符。

故选C项。

9.解析:选C②③符合题意,在高铁时代,仍然运行“慢火车”,为当地乡亲提供便利,体现了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该做法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①错误,价值观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但不能导致利益的差异。

④错误,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10.解析:选B①入选,奋斗即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人生的真正价值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④入选,奋斗有利于帮助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有利于帮助我们争取更有力的客观条件,从而克服不利条件影响而获得成功。

②错误,奋斗能帮助我们克服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但并不能减少。

③错误,人生价值的实现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奋斗能让我们争取有利于价值实现的主客观条件,但不能让理想摆脱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11.解析:选B“扁豆姑娘”的创业经历说明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①③符合题意;人生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既包括物质贡献,也包括精神贡献,②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还需要客观条件,④说法错误。

正确选项为B项。

专题跟踪检测(十二)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一、选择题1.解析:选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5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体现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③正确;“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体现了先进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④正确;材料不体现社会发展的途径,①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②与题意不符。

正确选项为B项。

2.解析:选C“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正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理解和认同”表明矛盾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反映各国共同的利益诉求,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引领世界的发展,②④正确;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①说法错误;社会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③说法错误。

故选C项。

3.解析:选B法律的修订和完善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不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因此①不选,②正确;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部分法律进行修订和完善,这说明修订法律是基于新时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③正确;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没有回答为什么要对相关法律进行修改,④不选。

故选B项。

4.解析:选A材料中商事制度改革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来促进生产力发展,①③正确;②颠倒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错误;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错误。

5.解析:选D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①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党中央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正确;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③错误;坚持群众观点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基本民生和社会正义,④正确,故选D项。

6.解析:选B根据题干可知,致贫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精准扶贫、移民搬迁安置等都是针对不同致贫原因采取的措施,印证了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①符合题意;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不同事物的矛盾不同,②不符合题意;要让7 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③符合题意;脱贫作为一项艰巨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受历史发展条件、水平的制约,不能超越历史条件,④错误。

7.解析:选B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因此要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社会提供客观条件的重要性,②与题意不符;要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③错误。

正确选项为B项。

8.解析:选A共有产权房的出现降低了房价,让房子回归“住”的本质而消弭“炒”的泡沫。

这表明产权关系的调整助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①正确;国家实施共有产权房制度,立足房产市场发展规律,维护刚需群众的正当利益,体现了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②正确;共有产权房制度的改革属于调整生产关系,③说法错误;④中的“必然要求”说法错误。

9.解析:选B不同的人对转基因产品有不同的看法,这是由各自所站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引起的,这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呈现差异性,②④正确;真理只有一个,①说法错误;人们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③说法错误。

故选B项。

10.解析:选D材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因此要善于在相对运动中把握事物变化规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②④符合题意;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而不是目的和归宿,①说法错误;材料强调认识的深化和发展,③与题意不符。

正确选项为D项。

11.解析:选D南仁东的事迹说明,投身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③④符合题意;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劳动和奉献,①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为实现人生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②与题意不符。

正确选项为D项。

12.解析:选A“吾辈皆身处沟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启示我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再平凡的生命,也有权利去追求不平凡的光芒,故①③正确;②表述错误,梦想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符合实际的梦想才有积极作用,故排除;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这一观点夸大了心态的作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④错误。

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解析:第(1)问,给定的知识范围是“社会历史主体”,答题的角度是“如何”,围绕的主题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与本设问有关的信息主要有:抓住受众诗词文化情结、引导全民参与、深挖文化内涵、采用丰富表现形式等。

组织答案时,首先要明确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深入挖掘中国诗词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第(2)问,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具体范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答题角度是“原因”。

考生要抓住材料中“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等关键信息,分析《中国诗词大会》成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

第(3)问,要求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出建议,可以从开设课程、开展实践活动、运用媒体手段等角度分析。

答案:(1)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2)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