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基于OFDM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的毕业设计

基于OFDM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的毕业设计

基于OFDM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的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目录1绪论 (1)1.1 研究内容及背景意义 (1)1.2 本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2)2 OFDM系统简介 (3)2.1 单载波通信与多载波通信 (3)2.2 OFDM基本原理 (5)2.3 OFDM的优缺点 (6)2.4 OFDM系统的关键技术 (7)3 OFDM信道估计及其性能仿真 (9)3.1 信道估计概述 (9)3.2 信道估计的目的 (10)3.3 OFDM信道特性 (10)3.4 信道估计方法 (13)3.4.1 插入导频法信道估计 (13)3.4.2 最小平方(LS)算法 (15)3.4.3 最小均方误差估计(MMSE) (17)3.4.4 线性最小均方误差(LMMSE)算法 (19)3.4.5 基于DFT变换的信道估计 (20)3.5性能比较与分析 (21)4 改进的DFT算法及其性能仿真 (25)4.1 算法简介 (25)4.2 性能仿真 (26)5 结论与展望 (33)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毕业设计基于干扰观测器的PID控制设计

毕业设计基于干扰观测器的PID控制设计

邯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基于干扰观测器的PID控制设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邯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郑重声明本人的毕业设计是在指导教师王洁丽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

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

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设计作者(签名):年月日摘要实际应用中的系统大多数都是非线性迟滞系统,因此不能满足系统对稳定性的要求,而在实际的过程控制中对系统的动态和静态特性都要求很高。

针对实际应用中系统的特点,采用基于干扰观测器的PID控制算法,在一个常规PID控制器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干扰观测器,系统响应快,抗干扰性强,稳定性好,可以得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因此,本文设计了基于干扰观测器的PID控制器。

其中首先介绍了PID的工作原理和干扰观测器的原理,进而对于未采用干扰观测器和采用干扰观测器的同一系统进行仿真,并将干扰观测器进行改进设计了低通滤波器,找出了低通滤波器的最佳串入位置,进而实现在在低频段使得实际对象响应与名义模型的响应一致,以实现对低频干扰的有效观测,从而保证较好的鲁棒性。

关键词干扰观测器 PID控制器低通滤波器鲁棒性外文页范例:Liu-Prof. /Lecturer )LiangYongguoAbstract The essence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 is the intrinsic reason why a corporate can be an independent person in the law sense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In the recent two or three century, corporate .SO ,it is meaningful to the essence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 . We want to make a systematic about it. At first ,we will talk about history of the juridical person On the base Of that ,we will .We can make the Corporate可修改可编辑目录1外文页 (11)1222.. 3 2.3.1 **************** (3)2.3.2 ***************** (3)2.3.3 ******************* (4)3 ****************** (4)3.1*********** (5)3.2 ********** (5)3.2.1 ************* (5)3.2.2 **************** (6)3.2.3 **************** (6)3.3 ********** (7)注释 (7)参考文献 (8)致谢 ................................................................. ..9附录 (10)基于干扰观测器的PID控制设计1引言1.1 PID控制的发展PID控制历史悠久,生命力旺盛,并以其独特的优点在工业控制中发挥巨大作用。

对讲机毕业设计

对讲机毕业设计

对讲机毕业设计对讲机作为一种便捷的通信工具,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公安、消防、物流、建筑等。

本次毕业设计旨在设计一款功能实用、性能稳定的对讲机系统,以满足特定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一、设计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日新月异,但对讲机因其独特的优势仍然在特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不受网络覆盖的限制,能够在没有基站信号的情况下实现短距离通信,具有即时性、可靠性和便捷性等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场景对对讲机的功能和性能有着不同的要求。

例如,在应急救援场景中,对讲机需要具备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和远距离通信能力;在物流仓储场景中,对讲机则需要小巧轻便、操作简单,并且能够支持群组通信。

因此,设计一款满足特定需求的对讲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设计目标本次对讲机毕业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设计一款具有以下功能和性能的对讲机:1、通信距离:在开阔地带,通信距离不小于 5 公里。

2、频率范围:覆盖常见的对讲机频段,如 400-470MHz。

3、语音质量:清晰、无杂音,能够准确还原语音信息。

4、电池续航: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 8 小时。

5、操作便捷:具备简单直观的操作界面,方便用户使用。

6、抗干扰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稳定工作,不受其他信号的干扰。

三、硬件设计1、主控芯片选择合适的微控制器作为主控芯片,负责整个对讲机系统的控制和管理。

要求芯片具有低功耗、高性能、丰富的接口资源等特点。

2、射频模块射频模块是实现对讲机通信的关键部分。

选用高性能的射频收发芯片,搭配合适的天线,以确保通信距离和信号质量。

3、音频处理模块包括麦克风、扬声器、音频放大器等,负责语音信号的采集、放大和播放,保证语音质量清晰、洪亮。

4、电源管理模块设计合理的电源管理电路,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

同时,要考虑电池的充电管理,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5、显示与操作模块配备液晶显示屏和按键,用于显示对讲机的工作状态和参数,以及进行功能操作。

四、软件设计1、通信协议制定适合本对讲机系统的通信协议,包括频率选择、信道编码、调制解调方式等,以确保通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题目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题目

信道编码与解码
将信号处理算法应用于信道编码与解码中,增强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
通信信号处理中的优化问题
针对通信信号处理中的优化问题,如资源分配、功率控制等,研究相应的优化算法和解决方案。
多址技术
探讨信号处理算法在多址技术中的应用,如CDMA、OFDM等,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效率。
信号调制与解调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同样关注前沿技术,如6G、量子通信等。同时,国外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积累经验。
设计任务
本次毕业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个基于某种通信技术的系统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无线通信系统、光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物联网应用等。学生需要完成系统或应用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等工作。
研究信号处理算法在信号调制与解调中的应用,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04
CHAPTER
通信协议分析与设计
协议分析方法
常用的协议分析方法包括抓包分析、协议解码、协议状态机分析等。
协议分析工具
常见的协议分析工具包括Wireshark、tcpdump、Network Monitor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捕获网络数据包并进行详细分析。
设计要求
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遵循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完成高质量的设计作品。具体要求包括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稳定性等方面。同时,学生需要提交详细的设计文档和源代码,以供评审和后续改进。
02
CHAPTER
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明确通信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指标和应用场景。
需求分析
架构设计
技术选型
02
构建了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通信网络仿真平台,实现了网络拓扑的动态配置和流量的灵活调度。

通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优秀3篇

通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优秀3篇

通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优秀3篇通信技术毕业论文题目篇一1、基于OFDM的电力线通信技术研究2、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我国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研究3、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智能电表研制4、基于Android手机摄像头的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5、基于激光二极管的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和硬件设计6、智能家居系统安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7、基于DVB-S2的宽带卫星通信技术应用研究8、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蓝牙配对模块的研发9、多点协作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10、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研究11、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12、水声扩频通信关键技术研究13、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14、数字集群通信网络架构和多天线技术的研究15、通信网络恶意代码及其应急响应关键技术研究16、基于压缩感知的超宽带通信技术研究17、大气激光通信中光强闪烁及其抑制技术的研究18、卫星通信系统跨层带宽分配及多媒体通信技术研究19、星间/星内无线通信技术研究20、量子通信中的精密时间测量技术研究21、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信道通信技术的研究22、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工程应用研究23、可见光双层成像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24、基于可见光与电力载波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25、车联网环境下的交通信息采集与通信技术研究26、室内高速可调光VLC通信技术研究27、面向5G通信的射频关键技术研究28、基于AMPSK调制的无线携能通信技术研究29、车联网V2I通信媒体接入控制技术研究30、下一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31、物联网节点隐匿通信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32、高速可见光通信的调制关键技术研究33、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大规模MIMO关键理论及技术研究34、OQAM-OFDM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35、基于LED的可见光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36、CDMA扩频通信技术多用户检测器的应用37、基于GPRS的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38、近距离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39、矿山(☆.)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40、基于信息隐藏的隐蔽通信技术研究铁道信号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篇二1、CTCS应答器信号与报文检测仪-控制主板软硬件设计2、基于ACP方法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应急疏散若干问题研究3、全电子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接收器的硬件研究与设计4、实时断轨检测系统中信号采集与通信子系统研究5、基于模型的轨旁仿真子系统验证及代码自动生成6、基于全相位FFT的铁道信号频率检测算法研究7、基于机器视觉的嵌入式道岔缺口检测系统应用8、铁路信号产品的电磁兼容分析与研究9、铁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10、铁道信号电子沙盘系统整体规划及设计11、基于Web的高职院校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2、铁道信号沙盘模拟显示系统研究13、联锁道岔电子控制模块的研制14、基于ARM的故障监测诊断系统设计(前端采集和通信系统)15、客运专线列控车载设备维修技术及标准化研究16、驼峰三部位减速器出口速度计算方法研究17、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动态检测的研究18、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招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9、铁道信号基础设备智能网络监测器设计20、基于光纤传感的铁道信号监测系统软件设计21、铁道信号基础设备在线监测方法研究22、有轨电车信号系统轨旁控制器三相交流转辙机控制模块的研究23、基于故障树的京广高速铁路信号系统问题分析及对策24、站内轨道电路分路不良计轴检查设备设计与实现25、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工程建设26、客运专线信号控制系统设计方案27、铁路信号仿真实验室的硬件系统设计及其信号机程序测试28、基于C语言的离线电弧电磁干扰检测系统数据采集及底层控制的实现研究29、铁路综合演练系统的开发与实现30、大功率LED铁路信号灯光源的研究31、牵引供电系统不平衡牵引回流研究32、CBTC系统中区域控制器和外部联锁功能接口的设计33、城轨控制实验室仿真平台硬件接口研究34、ATP安全错误检测码与运算方法的研究与设计35、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在铁路信号中的应用36、客运专线列控系统临时限速服务器基于3-DES算法安全通信的研究与实现37、基于动态故障树和蒙特卡洛仿真的列控系统风险分析研究38、物联网环境下铁路控制安全传输研究与设计39、轨道交通信号事故再现与分析平台研究与设计40、铁路强电磁干扰对信号系统的影响41、基于LTE的列车无线定位方法研究42、列车定位系统安全性研究43、基于CBTC系统的联锁逻辑研究44、无线闭塞中心仿真软件设计与实现45、职业技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46、光纤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数据前端设计47、LED大屏幕在铁路行车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48、基于微机监测的故障信号研究与应用49、语域视角下的人物介绍英译50、基于嵌入式系统的高压不对称脉冲轨道信号发生器设计通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篇三1、高移动无线通信抗多普勒效应技术研究进展2、携能通信协作认知网络稳态吞吐量分析和优化3、协作通信中基于链路不平衡的中继激励4、时间反转水声通信系统的优化设计与仿真5、散射通信系统电磁辐射影响分析6、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7、数字通信前馈算法中的最大似然同步算法仿真8、沙尘暴对对流层散射通信的影响分析9、测控通信系统中低延迟视频编码传输方法研究10、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与前瞻11、城市通信灯杆基站建设分析12、电子通信技术中电磁场和电磁波的运用13、关于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进展与展望14、城轨无线通信系统改造方案研究15、无线通信系统在天津东方海陆集装箱码头中的运用16、分析电力通信电源系统运行维护及注意事项17、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与新技术应用研究18、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机房监控系统设计19、短波天线在人防通信中的选型研究20、机场有线通信系统的设计简析21、关于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见解22、机载认知通信网络架构研究23、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研究24、论无线通信网络中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25、短波天波通信场强估算方法与模型26、多波束卫星通信系统中功率和转发器增益联合优化算法27、HAP通信中环形波束的实现及优化28、扩频通信中FFT捕获算法的改进29、对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思考30、关于数据通信及其应用的分析31、广播传输系统中光纤通信的应用实践略述32、数字通信信号自动调制识别技术33、关于通信设备对接技术的研究分析34、光纤通信网络优化及运行维护研究35、短波通信技术发展与核心分析36、智慧城市中的信息通信技术标准体系37、探究无线通信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情况38、卫星语音通信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应用39、通信传输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发展40、通信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41、浅谈通信电源的技术发展42、关于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研究43、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研究44、数能一体化无线通信网络45、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协同传输技术46、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分析47、实时网络通信系统的分析和设计48、浅析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49、通信网络中的安全分层及关键技术论述50、电力通信光缆运行外力破坏与预防措施51、电力通信运维体系建设研究52、电力配网通信设备空间信息采集方法的应用与研究53、长途光缆通信线路的防雷及防强电设计54、电网近场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及实例测试55、气象气球应急通信系统设计56、卫星量子通信的光子偏振误差影响与补偿研究57、基于信道加密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58、量子照明及其在安全通信上的应用59、一款用于4G通信的水平极化全向LTE天线60、面向无线通信的双频带平面缝隙天线设计。

基于MIMO的通信系统仿真与分析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MIMO的通信系统仿真与分析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MIMO的通信系统仿真与分析研究毕业设计论文标题:基于MIMO的通信系统仿真与分析研究摘要: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天线系统(MIMO)已经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对MIMO通信系统进行仿真与分析研究,探讨了MIMO技术在提高通信容量和增强系统性能方面的潜力。

首先介绍了MIMO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然后建立了MIMO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对不同天线配置和信道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MIMO系统的优势。

最后,本文对MIMO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改进和优化策略,为MIMO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MIMO技术,通信容量,系统性能,仿真分析,问题与挑战1.引言无线通信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对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的单天线系统受到频谱资源有限和多径衰落等因素的限制,通信容量有限,信号质量易受到干扰和衰落的影响。

而多天线系统(MIMO)通过增加天线数量和利用空间多样性,可以有效提高通信容量,增强系统性能,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2.MIMO技术的原理和特点MIMO技术基于空间多样性和信号处理算法,通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配置多个天线,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同时传输多个并行无干扰的数据流,并通过接收端的信号处理算法进行解码和合并,从而提高通信容量和信号质量。

MIMO技术具有抗干扰性强、提高频谱效率、增强系统覆盖范围等特点。

3.MIMO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为了研究MIMO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本文建立了MIMO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

该模型包括信号生成、信道模型、噪声模型、信号传输和信号接收等模块,通过设置不同的参数和信道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并采用误码率和信噪比等指标进行性能评估。

4.MIMO系统性能的仿真结果分析通过对不同信号传输方式、天线配置和信道条件的仿真实验,本文分析了MIMO系统的通信容量和系统性能。

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信道条件下,MIMO系统可以显著提高通信容量和信号质量,特别是在复杂多径衰落环境和高信噪比条件下,MIMO技术的性能更为优越。

OFDM原理及其应用(论文)

OFDM原理及其应用(论文)

OFDM原理及其应用(论文)————————————————————————————————作者:————————————————————————————————日期:2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学院:电子与自动化学院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学生: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0年5月26日3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名称OFDM的原理及其应用总计毕业设计(论文) 50 页表格 2 个插图14 幅摘要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如何高速和可靠地传输信息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虽然现在数据传输理论和实践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是随着通信的发展,特别是无线通信业务的增长,可以利用的频率资源日趋紧张。

OFDM调制技术的出现为实现高效的抗干扰调制技术和提高频带利用率开辟了一条的新路径。

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当前一种非常热门的通信技术.它即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调制技术,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复用技术。

由于它具有抗多径衰落和频谱利用率高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高速数字通信领域,比如应用于IEEE 802.11a无线局域网(WLAN)的物理层等等。

本文叙述了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产生背景、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和OFDM系统的实现方法.其中OFDM的原理部分介绍了OFDM的系统组成、调制方式、信道的分配以及使用OFDM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所在,指出在短波通信中采用OFDM体制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性技术。

最后总结了OFDM系统的性能特点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并且展望了今后的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正交频分复用;调制;解调;4GIAbstractIn modern communication system,how to transmit information with high speed reliablely become a focus that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ough now,data transmission theory and practice have gotten fairly big progress, bu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the increas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usiness but with a view to with frequency resource become tense day by day. The appearance of OFDM modulation technology is the modulation technology of interference rejection that realizes efficiency with rais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frequency band have opened up a new route.Because of wireless environment where multipath maybe significant,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a special form of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MCM), where a single data stream is transmitted over a number of lower rate subcarriers has recently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for its robustness to multipath selective fading and high bandwidth efficiency。

毕业设计87扩频通信系统干扰及其仿真技术设计

毕业设计87扩频通信系统干扰及其仿真技术设计

目录第1章引言 (2)第2章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组成 (3)第3章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4)3.1 数字相位调制 (4)3.2 2PSK信号的解调 (4)第4章直扩系统的性能分析 (6)4.1 扩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6)4.2 扩频系统的同步 (7)第5章程序仿真 (9)5.1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 (9)5.2 加入噪声后的直扩系统仿真 (13)第6章直扩系统干扰效果评估 (22)6.1 理论分析 (22)6.2 Matlab仿真 (24)结论 (26)参考文献 (26)扩频通信系统干扰及其仿真技术第 1 章引言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

扩频通信技术自50 年代中期美国军方便开始研究,一直为军事通信所独占,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电子对抗以及导航、测量等各个领域。

直到80年代初才被应用于民用通信领域。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用通信容量的需求和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各国都纷纷提出在数字峰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和未来的个人通信中采用扩频技术,扩频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蜂窝电话、无绳电话、微波通信、无线数据通信、遥测、监控、报警等系统中。

第 2 章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组成直接序列扩频系统(DS,Direct Sequence)又称为直接序列调制系统或伪噪声系统(PN 系统),简称为直扩系统,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扩展频谱系统。

人们对直扩系统的研究最早,如美军的国防卫星通信系统(AN-VSC-28)、全球定位系统(GPS)、航天飞机通信用的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等都是直扩技术应用的实例。

直扩系统是将要发送的信息用伪随机(PN)序列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去,在接收端,用与发送端扩展用的相同的伪随机序列对接收到的扩频信号进行相关处理,恢复出原来的信息。

干扰信号由于与伪随机序列不相关,在接收端被扩展,使落入信号频带内的干扰信号功率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系统的输出信噪(干)比,达到抗干扰的目的。

韩希珍-自适应信号处理抗干扰算法的研究-毛兴鹏

韩希珍-自适应信号处理抗干扰算法的研究-毛兴鹏

自适应信号处理抗干扰算法的研究摘要自适应信号处理(Adaptive Signal Processing)是近40年来发展起来的信号处理领域一个新的分支。

随着人们在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自适应信号处理的理论和技术日趋完善,其应用的范围也愈来愈广泛。

而自适应滤波算法又是自适应信号处理中的重要部分。

本论文首先从自适应信号处理的的发展过程出发,简要介绍了自适应信号处理的应用领域。

然后进一步介绍自适应滤波器原理,并根据自适应滤波算法的发展与改进,先后介绍了五种自适应滤波算法:LMS算法、NLMS算法、VS-LMS算法、MS-LMS算法和RLS算法。

并分析了各种算法的优缺点。

最后利用MATLAB软件,对这五种自适应滤波算法进行了编程与仿真,进一步通过仿真结果观察并总结各种算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自适应滤波,最小均方(LMS)自适应算法,递推最小二乘(RLS)自适应算法,仿真。

Analysis of Adaptive signal processing algorithms anti-interferenceAbstractAdaptive Signal Processing is nearly 40 years since it show up a new branch in the field of signal processing . As people in the field of researching in-depth, adaptive signal processing theory and the technology develop more and more perfectly , its scope of application also become wider. And adaptive filtering algorith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daptive signal processing.This paper first start fro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daptive signal processing , and introduce briefly the application of adaptive signal processing. Then introduce adaptive filter principle, and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adaptive filtering algorithms, introduce five adaptive filtering algorithms on the order: LMS algorithm, NLMS algorithm, VS-LMS algorithm, MS-LMS algorithm, and RLS algorithm. And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various algorithms.Finally using MATLAB software, program and simulate the five adaptive filtering algorithm, and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o observe and summarize fatherly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various algorithms.Key words: adaptive filtering algorithms, Least Mean Square (LMS)algorithm, Recursive Least Squares(RLS) algorithm,simul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 (1)1.1自适应信号处理的发展过程 (1)1.2自适应信号处理的研究领域 (2)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1.4主要研究内容 (3)1.5本文结构 (3)2自适应滤波 (4)2.1 自适应滤波器的基本原理 (4)2.2 自适应滤波理论与算法 (4)2.2.1 基于维纳滤波理论的方法 (5)2.2.2 基于卡尔曼滤波理论的方法 (5)2.2.3 基于最小二乘准则的方法 (5)2.3 本章小结 (6)3自适应滤波算法 (7)3.1 最小均方(LMS)自适应算法 (7)3.1.1 LMS算法的基本原理 (7)3.1.2 LMS算法的性能分析 (9)3.2 归一化最小均方(NLMS)算法 (10)3.3 变步长LMS(VS-LMS)算法 (12)3.4 改进的变步长LMS(MS-LMS)算法 (12)3.5 递归最小二乘(RLS)算法 (13)3.6 本章小结 (15)4软件仿真 (16)4.1 LMS算法的仿真 (17)4.2 NLMS算法的仿真 (23)4.3 VS-LMS算法的仿真 (27)4.4 MS-LMS算法的仿真 (32)4.5 RLS算法的仿真 (38)4.6 五种算法的收敛速度比较 (43)4.7 本章小结 (45)结论 (46)致谢 (47)参考文献 (48)附录 (49)1 绪论1.1自适应信号处理的发展过程自适应信号处理由优化理论发展而来,通信领域中的优化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Nyquist及Hareley研究了频带及信噪比问题。

dsb调制解调的语音毕业设计

dsb调制解调的语音毕业设计

dsb调制解调的语音毕业设计一、引言在通信系统中,调制和解调是实现信息传输的关键技术。

其中,DSB(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制和解调是一种常用的调制方式,具有较高的频带利用率和抗干扰性能。

本毕业设计旨在实现DSB调制解调的语音传输系统,通过对语音信号的调制解调,实现高效的语音传输。

二、系统设计1. 系统组成本设计采用模拟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DSB调制解调的语音传输系统。

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模拟前端:包括麦克风、预处理电路和ADC(模数转换器);(2)调制器:将语音信号调制为DSB信号;(3)解调器:将DSB信号解调为语音信号;(4)数字后端:包括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和DAC(数模转换器);(5)电源和控制器。

2. 工作原理DSB调制解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模拟前端采集语音信号,经过预处理电路和ADC转换为数字信号;(2)数字信号经过调制器,采用DSB调制方式将信号转换为高频载波信号;(3)调制后的信号经过高频放大和发射,传输至接收端;(4)接收端接收到信号后,经过高频放大、滤波和解调,恢复出原始的数字信号;(5)数字信号经过解调器解调为语音信号,再经过后端处理和DAC转换为模拟信号;(6)最终输出解调后的语音信号。

三、电路设计1. 模拟前端电路设计模拟前端电路主要包括麦克风、预处理电路和ADC。

麦克风采集语音信号,预处理电路对信号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ADC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麦克风的选型、电路的匹配和噪声抑制等问题。

2. 调制器电路设计调制器电路是实现DSB调制的关键部分。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调制器的线性度、频率稳定性和功耗等问题。

常用的DSB调制方式有AM(幅度调制)和FM(频率调制)等,本设计采用AM方式实现DSB调制。

3. 解调器电路设计解调器电路是实现DSB解调的关键部分。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解调器的线性度、动态范围和失真度等问题。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毕业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毕业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毕业设计通常需要结合专业知识和实际工程应用,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毕业设计选题方向:
1. 嵌入式系统设计:
-设计基于单片机或嵌入式处理器的电子产品,如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智能穿戴设备等。

2. 通信系统设计:
-设计无线通信系统,如基于WiFi、蓝牙或LoRa的物联网设备,或者基于LTE的通信系统。

3. 数字信号处理应用:
-设计基于FPGA或DSP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如音频处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等。

4. 电路设计与仿真:
-设计各种电子电路,如功放电路、滤波电路等,并进行仿真分析。

5. 电磁兼容性设计:
-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解决电子设备电磁干扰和抗干扰问题。

6. RFID技术应用:
-设计基于RFID技术的应用系统,如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智能门禁系统等。

7. 光电子器件设计:
-设计光电子器件及其应用,如光通信系统、光传感器等。

8. 电子产品创新设计:
-针对特定应用或市场需求,设计新颖的电子产品原型,如智能健康设备、智能交通系统等。

以上是一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毕业设计的可能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适合的课题,并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技术进行设计与实施。

在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时,建议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以确定合适的设计方向,并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创新和实用性。

通信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通信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通信系统设计毕业设计通信系统设计毕业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系统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传递,都离不开高效可靠的通信系统。

因此,通信系统设计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本文将探讨通信系统设计的一些关键因素和挑战,并介绍一个可能的毕业设计项目。

首先,通信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传输介质的选择。

不同的传输介质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范围。

例如,光纤通信系统具有高带宽、低损耗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适用于长距离传输。

而无线通信系统则可以实现移动性和灵活性,适用于无线网络覆盖。

因此,在设计通信系统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

其次,通信系统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安全性和可靠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通信系统设计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例如,使用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采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来防范网络攻击。

同时,通信系统设计还需要具备高可靠性,即在面对各种故障和干扰时能够保持正常运行。

为此,可以采用冗余设计和备份机制,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

另外,通信系统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性能和效率。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带宽、延迟、吞吐量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用户数量来确定合适的性能指标。

同时,通信系统设计还需要考虑到能源效率。

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设计低功耗的通信系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

因此,通信系统设计师需要采用节能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减少能源消耗。

在通信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通信系统需要不断地进行升级和扩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因此,通信系统设计师需要预留足够的扩展接口和灵活的架构,以便于系统的升级和扩展。

同时,通信系统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维护性。

设计师需要提供清晰的文档和接口定义,以便于系统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自适应滤波器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本科毕业设计 任务书

自适应滤波器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本科毕业设计 任务书

自适应滤波器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本科毕业设计任务

任务书:自适应滤波器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本科毕业设计
一、任务背景与意义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信号传输的质量和效率变得越来越重要。

自适应滤波器作为一种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能够自适应地调整其参数以适应信号的动态变化,从而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效率。

本任务旨在研究自适应滤波器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为未来的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任务内容
1. 自适应滤波器的基本原理与算法研究:深入理解自适应滤波器的原理,包括最小均方误差、递归最小二乘法等算法。

2. 自适应滤波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自适应滤波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如抗干扰、信号增强、频偏校正等。

3. 自适应滤波器的性能评估:通过仿真实验,对比分析自适应滤波器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

4. 自适应滤波器的优化设计:针对特定应用场景,优化自适应滤波器的参数和结构,提高其性能表现。

三、任务要求
1. 掌握自适应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算法。

2. 理解自适应滤波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价值。

3. 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能够实现自适应滤波器的仿真实验。

4. 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

四、任务进度安排
1. 第一周: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自适应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算法。

2. 第二周至第四周:研究自适应滤波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并设计仿真实验方案。

3. 第五周至第八周:实现仿真实验,收集实验数据。

4. 第九周至第十二周:分析实验结果,优化自适应滤波器的参数和结构。

5. 第十三周:撰写毕业论文,准备答辩。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大全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大全

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搭建与调试
基于STM32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搭建与调试
研究并搭建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包括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和调试工具链的建立。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平台搭建与调试
研究并搭建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开发平台,包括交叉编译环境搭建、内核配置与编译、根文件系统制作等。
4G/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研究4G/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抑制技术,包括干扰识别、干扰消除、抗干扰编码 等方面的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4G/5G移动通信信号识别与处理技术研究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4G/5G移动通信信号进行识别和处理,包括信号分类、调制方式 识别、信号解调等方面的研究。
无线局域网优化与性能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通信工程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都是通信工程的典型应用。
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通常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基础,能从事通信系 统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营等工作。
毕业设计目的与意义
1
毕业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旨在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宽带接入网技术及其发展趋 势分析
宽带接入网中QoS保障机制 研究
基于EPON/GPON的宽带接 入网设计与实现
宽带接入网安全防护策略探 讨
以太网交换机配置与故障排除
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原理 及配置方法研究
以太网交换机故障排除 流程与技巧
01
02பைடு நூலகம்
03
企业级以太网交换机配 置实战
04
以太网交换机性能优化 策略探讨
无线局域网中的信道分配与优化算法研究

毕业论文无线信道设计

毕业论文无线信道设计

毕业论文无线信道设计无线信道设计无线通信技术在当今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已经成为了人们沟通交流的必备手段。

而在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无线信道设计是其中一个十分关键的部分。

本文将从无线信道的定义、特点以及其设计方法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无线信道的定义和特点无线信道是指信息传输的媒介,包括了电磁波和光波等,是无线通信技术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无线信道的物理特性是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变化的,同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如障碍物、电磁干扰等。

在无线信道中,干扰、多径传输和衰落等是常见的问题。

由于干扰,信道中的无用信息会干扰到有效的信息,导致信噪比降低,影响通信品质。

同时,多径传输会导致发送的信号经过多条路径到达接收端,发生时延和相位延迟等问题,导致信号失真。

另外,在高频信号传输过程中,受到其他频段的干扰或是因为传输距离过长而导致的衰落会使得信号逐渐衰减,直至完全消失。

二、无线信道设计方法无线信道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优化信号的传输质量,提高传输速率和有效性。

常用的无线信道设计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天线设计天线的设计是关键之一,直接影响到信号的传输效果和距离。

受限于卫星技术还无法满足所有用户的使用需求,所以天线一般会考虑向上收角度、向下收角度和幅度等因素,来降低天线在地面和建筑物上的影响。

同时,合理的天线高度对信号接收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2、频谱设计频谱是指无线信号中的电频范围。

合理的频谱规划可以有效地提高信号利用率和传输速度。

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网络架构合理规划频率带宽,避免在使用频率时发生干扰。

3、功率控制功率控制可以有效地减轻多径传输和衰落等问题。

通过调整信号的功率,使其达到合适的强度,可以降低信号的抗干扰性,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使得信息传输更加可靠。

4、误码率设计误码率是指误码位数与总位数之比。

信道优化的目的是通过调整信道参数和解调器来降低误码率,提高信号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误码率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系统和网络架构来进行调整,合理地选择码错纠系统和解码器,确保信号的传输质量。

通信工程毕业设计

通信工程毕业设计

其他约束
如保密要求、知识产权等约束 条件,需要在设计过程中予以
遵守。
03
通信系统分析与设计
通信系统基本原理
信号传输与处理
研究信号在通信系统中的传输和处理 过程,包括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 换、调制与解调、信道编码与解码等 。
信道特性与建模
通信协议与标准
了解并研究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常 用标准,如TCP/IP、HTTP、SMTP等 ,以及无线通信中的3GPP、IEEE 802.11等标准。
结果分析与讨论
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信道建模方 法对结果的影响,以及针对特定应用场景的 信道模型优化方向。
05
信号处理算法研究及应用
信号处理算法概述
信号处理算法的定义
信号处理算法是指对信号进行采集、变换、分析、压缩、识别等处理的一系列数学方法和 技术。
信号处理算法的分类
根据处理对象的不同,信号处理算法可分为模拟信号处理算法和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根据 处理目的的不同,可分为时域处理算法、频域处理算法、时频域处理算法等。
性能测试
对硬件平台进行性能测试,包 括处理器性能、通信质量、传 感器精度等方面,确保满足设
计要求。
实验结果展示及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展示
通过图表、数据表格等形式展示实验 结果,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结果、通 信质量测试结果等。
数据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数据 统计、对比分析、趋势预测等,以验 证设计的可行性和性能优劣。
信号处理算法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信号处理算法的性能直接影响通信系统的性能表现。优秀的信号处理算法可以提高通信 系统的传输效率、降低误码率、增强抗干扰能力,从而提升整体通信性能。
06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论移动通信技术革新与未来发展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论移动通信技术革新与未来发展

内蒙古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移动通信技术革新与未来发展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职称论移动通信技术革新与未来发展【摘要】通信工程是作为信息领域建设发展的重要课题,是网络通信、光纤传输和移动通信等在内的一项重大工程。

如今随着光纤传输不断优化升级和4G网络的兴起与快速发展,通信工程取得了优异的发展成绩。

本文从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入手,对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通信发展技术特点未来前景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QAM SystemCommuncation Engineering Major Lin LongAbstract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t is a major project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Now with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and the rise of the 4G network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has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are discussed in detail..Key words: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s;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envisioned future;目录1引言1.1专业领域介绍1.1.1多址技术1.1.2数字调制解调技术1.1.3抗干扰和抗衰落技术1.1.4功率控制技术1.1.5网络安全技术1.2. 技术发展过程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1.4现代通信的发展史1.5移动通信发展过程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6数字化信息时代对社会的影响1.7通信未来发展道路和技术革新总结参考文献致谢1引言通信工程(也作电信工程,旧称远距离通信工程、弱电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电子信息类子专业,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matlab的跳频扩频通信系统的研究[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matlab的跳频扩频通信系统的研究[管理资料]

摘要在科技的日益发展中,扩展频谱通信则是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

跳频通信是扩展频谱通信中的一种,跳频通信和自适应通信、扩展频谱通信以及高速数字数据通信系统被称为“90年代的通信技术”。

由于扩展频谱通信、跳频通信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多址通信性能,使其在军事和民用上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讲述了扩频通信的基本概念和跳频系统的主要特点。

跳频通信技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所以跳频通信一直也是扩频通信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在阐述跳频通信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的基础上,利用 Matlab 提供的可视化工具 Simulink 建立了跳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详细讲述了各模块的设计。

在给定仿真条件下,对该跳频通信系统在宽带噪声干扰工作机制下进行了仿真,得到了宽带噪声干扰下的误码率信噪比曲线。

结果表明,跳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优于传统的定频通信,在战术通信中有更高的可靠性。

【关键词】:扩展频谱通信跳频通信抗干扰误码率信噪比ABSTRACT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is a kind of new way to communicate.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is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of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and adaptive communication,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and high speed digital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known as "90’s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Due to th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strong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and multi-access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so that in the military and civilian up to get more and more widely.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of the basic concepts and frequency hopping system main characteristics.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the very strong anti-jamming ability, so the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has also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study of a key. In this paper the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basic principle and method,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use of Matlab provide visual tools Simulink established the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simulation model, the detailed design of each module in tells the story. In a given simulation conditions, the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broadband noise under the working mechanism is simulated, and get the broadband noise ber under Signal to noise rate curv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fixed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in communications have higher tactics reliability.【Keywords】: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Anti-interference; The bit error rate; Signal to noise rate目录第一章绪论 (4)选题目的及意义 (4)跳频通信的应用和发展 (5)第二章跳频通信理论基础 (7)跳频系统的组成及数学模型 (7)跳频的主要技术指标 (9)跳频系统的关键技术 (10)跳频图案 (11)跳频信号的发送与接收 (16)跳频信号的同步 (16)第三章基于Matlab/Simulink的跳频系统仿真 (20)Simulink 仿真介绍 (20)跳频系统仿真模型 (22)跳频系统抗干扰性能分析 (32)第四章总结 (34)致谢 (35)参考文献 (36)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选题目的及意义在现代通信中常常会遇见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抗干扰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隐蔽性好
因为信号在很宽的频带上被扩展,单位带宽上的功率很小,即信号功率谱密度很低,信号淹没在白噪声之中,别人难以发现信号的存在,加之不知扩频编码,很难拾取有用信号,而极低的功率谱密度,也很少对于其他电讯设备构成干扰。
3)易于实现码分多址(CDMA)
直扩通信占用宽带频谱资源通信,改善了抗干扰能力,是否浪费了频段?其实正相反,扩频通信提高了频带的利用率。正是由于直扩通信要用扩频编码进行扩频调制发送,而信号接收需要用相同的扩频编码作相关解扩才能得到,这就给频率复用和多址通信提供了基础。充分利用不同码型的扩频编码之间的相关特性,分配给不同用户不同的扩频编码,就可以区别不同的用户的信号,众多用户,只要配对使用自己的扩频编码,就可以互不干扰地同时使用同一频率通信,从而实现了频率复用,使拥挤的频谱得到充分利用。发送者可用不同的扩频编码,分别向不同的接收者发送数据; 同样,接收者用不同的扩频编码,就可以收到不同的发送者送来的数据,实现了多址通信,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另外,扩频码分多址还易于解决随时增加新用户的问题。
通信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
1.
1.1通信系统中的主要干扰及抗干扰技术
无线传输极易受到各种其他无线电波的干扰。不管是GSM系统还是CDMA系统,都是干扰受限系统,干扰的大量存在会极大地影响网络的通信质量和系统的容量。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存在以下干扰:同频干扰,临频干扰,互调干扰,多址干扰,噪声干扰。目前主要的抗干扰技术有:扩频技术,功率控制技术,间断传输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等。本文主要讨论扩频技术中的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直序扩频解决了短距离数据收发信机、如:卫星定位系统(GPS)、3G移动通信系统、WLAN (IEEE802.11a, IEEE802.11b, IEE802.11g)和蓝牙技术等应用的关键问题。扩频技术也为提高无线电频率的利用率(无线电频谱是有限的因此也是一种昂贵的资源)提供帮助。
直序扩频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1所示。
在发端输入的数字信号信息,先由扩频码发生器产生的扩频码序列去调制数字信号以展宽信号的频谱,扩频码序列一般采用PN码。展宽后的信号再调制到射频发送出去。调制多采用BPSK、DPSK、MPSK等调制方式。
在接收端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一般采用相干解调)。然后由本地产生的与发端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相关解扩。恢复成原输入的信息输出。
随着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目前3G系统由研制开发逐步进入商用并且向第四代无线多媒体通信飞速发展。根据ITU的标准,世界各大电信公司联盟均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虽然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差异很大,但采用码分多址技术已经达成共识。直扩码分多址,由于具备通信容量大、能充分利用话音的统计特性、平滑的越区切换、通信容量的软特性等优点被作为未来移动通信中最具竞争力、最有前景的无线多址接入技术。无线扩频通信作为另一种有效的补充通信手段,已在金融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
直接序列扩频(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技术是当今人们所熟知的扩频技术之一。这种技术是将要发送的信息用伪随机码(PN码)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去,在接收端,用与发端扩展用的相同的伪随机码对接收到的扩频信号进行相关处理,恢复出发送的信息。
它是二战期间开发的,最初的用途是为军事通信提供安全保障,是美军重要的无线保密通信技术。这种技术使敌人很难探测到信号。即便探测到信号,如果不知道正确的编码,也不可能将噪声信号重新汇编成原始的信号。有关扩频通信技术的观点是在1941年由好莱坞女演员Hedy Lamarr 和钢琴家George Antheil提出的。基于对鱼雷控制的安全无线通信的思路,他们申请了美国专利#2.292.387。不幸的是,当时该技术并没有引起美国军方的重视,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才引起关注,将它用于敌对环境中的无线通信系统。
6)有很强的保密性能。
对于直扩系统而言,射频带宽很宽,谱密度很低,甚至淹没在噪音中,就很难检查到信号的存在。由于直扩信号的频谱密度很低,直扩系统对其它系统的影响就很小。
2.直扩通信系统的不足:
直扩系统除了一般通信系统所要求的同步以外,还必须完成伪随机码的同步,以便接受机用此同步后的伪随机码去对接受信号进行相关解扩。直扩系统随着伪随机码字的加长,要求的同步精度也就高,因而同步时间就长。
1.
由于它的抗噪声的特性,直接序列扩频技术非常适合商业应用。在容许无线设备公开使用的电磁环境里,它对其他传统微波设备造成最小的干扰,同时对附近其他设备有更高的抗扰性。上世纪80年代末,晶体电子技术的先进程度已经足以提供商用的、成本效益好的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现在直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包括计算机无线网等许多领域。扩频技术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就已经实现了理论和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硬件的改善和性能的提高。
由此可见,—般的扩频通信系统都要进行两次调制和相应的解调。一次调制为扩频调制,二次调制为射频调制,以及相应的解扩和射频解调。
与一般通信系统比较,扩频通信就是多了扩频调制和解扩部分。
1.
1.直序扩频通信系统的优点:
1)抗干扰性强
抗干扰是扩频通信主要特性降低了100倍,如要保持原干扰强度,则需加大100倍总功率,这实质上是难以实现的。因信号接收需要扩频编码进行相关解扩处理才能得到,所以即使以同类型信号进行干扰,在不知道信号的扩频码的情况下,由于不同扩频编码之间的不同的相关性,干扰也不起作用。正因为扩频技术抗干扰性强,美国军方在海湾战争等处广泛采用扩频技术的无线网桥来连接分布在不同区域的计算机网络。
4)抗多径干扰
无线通信中抗多径(发射的信号经多条不同路径传播)干扰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利用扩频编码之间的相关特性,在接收端可以用相关技术从多径信号中提取分离出最强的有用信号,也可把多个路径来的同一码序列的波形相加使之得到加强,从而达到有效的抗多径干扰。
5)直扩通信速率高
直扩通信速率可达2M,8M,11M,无须申请频率资源,建网简单,网络性能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