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方法-汽车可靠性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可靠性工程的发展概况
我国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R研究工作,最早研究的有航天工业部705所,电 子工业部四所、五所等。汽车工业在80年代后才开始这方面的工作。1983年一 汽举办了“汽车可靠性理论”学习班,1983年8月天津“汽车可靠性工作会议” 决定 开展汽车可靠性理论的研究工作。1983-1984年,汽车工业组织了规模空前的汽 车R试验(试验车辆53台,总里程36万公里),结果显示,国产汽车的MTBF仅 为500-1000km(而国外先进水平可达1万km以上),早期故障率高,在2500km 之前,故障很多,90%属于生产管理造成的。其中固有可靠性问题是影响产品可 靠性的最根本问题,协作件的故障也十分突出。此后一汽、二汽等骨干企业发动 了大规模的质量攻关活动,汽车早期可靠性有了显示改善,MTBF成倍增长,1985 年后,汽车R活动继续在企业深入开展,取得了进步。例如,二汽变速器厂生产的 121.125mm系列变速器总成,质量保证期达5万公里,1万五千公里可靠性行驶试 验,无3类(含3类)以上故障。
1.1 可靠性工程的发展概况
可靠性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空军因飞行故障事故 而损失的飞机达21000架,比被击落的多1.5倍;美军运往远东作战飞机上的电子设 备,经运输后有60%不能使用,在储存期有50%失效;电子设备在使用中故障率高, 难以维护。1943年,美国正式投入可靠性研究工作,最初主要研究真空管,因为它 是设备发生故障的关键,后来生产出了R很高的真空管,但故障并没有排除。因此, 不能只研究单个零件的R,还必须研究整个系统的R问题。
1.2 可靠性的定义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 的能力。
④规定功能 通常指产品的工作性能。产品应在规定的功能参数范围内运行,丧 失了规定的功能,称失效(可修复产品,也称为故障。通常失效和 故障不加严格区分)。 如发动机熄火,发动机工作不平稳,功率下降。注意,若产品工作 时的功能参数已漂移到规定的界限之外,即使仍能运行,也属于不 正常工作而视为“失效”,如6缸发动机只有2缸工作,汽车仍可正 常运行,也认为发动机发生故障。
50年代,R问题能愈更突出。美国军用雷达因故障不能工作时间达84%,陆军的电 子设备在规定时间内有65%~75%因故障不能使用,从此美国开始可靠性系统研究 工作。1952年,美国国防部成立了“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小组(AGREE)”,1957年 发表了著名的“军用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报告,提出了在生产、试制过程中产品可靠 性指标进行试验、验证和鉴定的方法,以及包装、储存、运输过程中的R问题及要 求。这份报告被公认是电子产品可靠性工作的奠基性文件。至此,可靠性理论的研 究开始起步,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可靠性工程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工程学科。
汽车可靠性设计
第一章 汽车Baidu Nhomakorabea耐久性和可靠性
耐久性和可靠性的概念
汽车的耐久性(Durability) —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行驶里 程(不发生失效) 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失效寿命是个随机变量,例如很多 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寿命为16万公里,表示汽车零部件运 行到16万公里时不发生失效的概率为90%(或发生失 效的概率为10%) 汽车的可靠性(Reliability) —汽车及其零部件在规定条件 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N N f (t ) ˆ 平均可靠度估计值 R (t ) N
1.3 产品可靠性的度量
1.3.1 可靠度R(t)与不可靠度F(t)
设规定时间为 t ,产品寿命为 (随机变量)。 如果 t 表示该产品在时间内能够完成规定的功能。 t 是一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在一批产品中,
可靠度—产品在规定的条件,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R(t ) P( t )
1.1 可靠性工程的发展概况
60年代,由于产品趋向复杂化,工作环境条件的严酷,对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 高。可靠性技术从电子业迅速推广到其它工业部门,从阿波罗飞船到洗衣机、 汽车、电视、 都应用了R设计技术和R管理技术。1961年美国开始研制Apollo-Ⅱ 号飞船,有720万个零(元、器)件,共42万人参加研制。要求每个零件必须有 高可靠性,有时一个零件失效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故障,造成灾难性后果。美国 通用电气公司研制了“用仿真方法预测Apollo飞船完成任务的概率”的计算机程序, Apollo飞船的固有可靠性(由设计、制造确定的)为99.97%。1969年7月Apollo 登月成功,美国宇航局(NASA)将R工程技术列为三大技术成就之一,Apollo计 划被公认为是可靠性的充分体现。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编制了一系列可 靠性规范,可靠性理论趋于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到70年代末,可靠性研究 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已达到了成熟期。 日本于1956年从美国引进R技术,普及开展了R研究。R工程技术在日本的民用产 品上的应用非常成功,日本汽车、家用电器、工程机械等产品能够畅销全世界,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质量及可靠性高,但也并不一直是这样的,1969年是一个转折 点。1969年6月,日本出口到美国的汽车遭到大量退货,影响很坏,对日本汽车 行业震动很大,以此为转机,汽车工业对R更加关注,汽车R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 开展。
1.2 可靠性的定义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 的能力。
① 研究的对象(产品) 整车、总成(发动机总成等)、零件、人车系统(因为也可能由司机 操作不可靠引起汽车失效)、计算机软件等。 ② 规定条件 主要指汽车的使用条件,包括道路条件(平原、山地、丘陵)、气候 条件(热带、寒带等)、维修保养水平、驾驶员的技术水平等; 使用条件不同,零件的可靠度不同; 离开了规定的条件,可靠性分析就失去了分析基础。 ③ 规定时间 汽车一般用行驶里程、小时、 年限; 对于车门、刮雨器、回转轴等则采用次数。 规定的使用时间越长,即要求的寿命越长,相应的可靠性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