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地理每日一题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2_7_3微专题——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课下限时集训新人教版
2-7-3 微专题——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浙江名校联考)城市外围轮廓形态的紧凑度被认为是反映城市空间形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形态紧凑度计算公式是:c=2πA/P,式中c指城市的紧凑度,A指城市面积,P指城市轮廓周长。
下表为我国三个城市的形态紧凑度变化资料。
读表和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三个城市依次是( )A.广州、沈阳、北京B.广州、北京、沈阳C.沈阳、北京、广州 D.北京、广州、沈阳2.城市紧凑度的大小影响城市的发展。
其对城市发展的利弊评价,正确的是( ) A.城市紧凑度低,有利于市区行政管理B.城市紧凑度高,降低城市生活质量环境C.城市紧凑度低,不利于市区汽车运行D.城市紧凑度高,各功能区的利用效率低【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信息,沈阳紧凑度最高,图中丙新建成区与原城区的变化最小;广州紧凑度下降,与乙相符。
第2题,城市紧凑度高,各功能区利用效率高,但降低城市生活质量环境;城市紧凑度低,不利于市区行政管理,但有利于市区汽车运行。
【答案】 1.D 2.B读英国伦敦的城市扩展示意图和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3~5题。
3.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伦敦地区的城市化特点是( )①城市占地面积扩大②城市人口增长③城市绿地增加④城市功能区增多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4.伦敦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18世纪 B.19世纪C.20世纪中前期 D.20世纪后期5.20世纪中后期,伦敦市中心区人口减少较多,主要原因是( )A.出生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B.城区人口老龄化,死亡率升高C.中心区居住环境恶化,城市居民向外迁移D.经济危机导致市中心区经济的衰退【解析】第3题,图示信息显示伦敦地区城市化的特点是城市用地面积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长。
第4题,借用数学的直线斜率来判断速度快慢,从图中可看出20世纪中前期斜率最大。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城市化-含答案及完美解析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城市化-含答案及完美解析休憩娱乐场所,但城市河流的主要作用不是排污,B对,D错;城市渠化现象对改善城市供水条件,提升内河航运能力等影响不大,AC 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渠化使河流流速加快,减少泥沙淤积,A错误;河道取直,水流加快,水质在一定程度净化加快,B错误;河道硬化,破坏了河底生物的生存环境,一些生物难以生存,C正确;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阻断了地下水位的补充来源,地下水位下降,D错误。
故选C。
“拥堵延时指数”是城市拥堵程度的评价指标,即城市居民平均一次出行实际旅行时间与自由状态下旅行时间的比值。
拼车是指相同路线的几个人乘坐同一辆车上下班、上下学、旅游等,且车费由乘客平均分摊的出行方式。
读“2019年我国部分城市拥堵延时指数示意图”与“某市工作日拼车潜力路程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由图文信息可以判断A. 北京市拥堵延时指数约为2.06小时B. 等级越高的城市,交通拥堵延时指数越高C. 城市道路建设的改善可降低拥堵延时指数D. 拥堵延时指数与城市的服务范围呈正相关2.拼车因环保、节能、缓堵得到政府鼓励,可推断该市A. 拼车潜力与拼车距离呈负相关B. 拼车信息数据主要来源于“拼车网”C. 影响拼车成功率的关键因素是拼车等待时间D. 早7点比15点拼车成功率高【答案】【小题1】C【小题2】D【解析】略略3.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A. 城市的人口规模B. 城市的用地规模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D. 特大城市的数量【答案】C【解析】解:A城市的人口规模是城市化的三个表现之一,不是最主要的标志,故A错误;B城市的用地规模也是城市化的三个表现之一,不是最主要的标志,故错误;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是衡量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故正确;D特大城市,只有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的,所以特大城市的数量不是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故错误。
2018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21 城市化 含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热点题型一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差异例1、(2015·山东)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
完成(1)~(2)题。
(1)上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
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A.8:00 B.12:00C.14:00 D.18:00(2)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摆”交通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大量就业岗位位于城市中心地区,故解决该现象应该从减少城市中心就业岗位入手,D项正确。
答案:(1)A(2)D【提分秘籍】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例):【举一反三】读“百年沈阳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展示意图”,回答(1)~(2)题。
(1)沈阳目前处于城市化的()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2)沈阳城市的发展给当地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是()A.城区蒸发量增大B.生物多样性增加C.地表径流量增大D.郊区粮食种植面积增大答案:(1)B(2)C热点题型二常见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例2、(2015·安徽)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答案:(1)D(2)C【提分秘籍】城市中心“岛屿”效应(1)雨岛效应:市区降水比郊区偏多。
高中地理总复习习题资料 必修③ 第四章 第33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33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和进程1.工业化及衡量指标(1)工业化: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由农业占主导地位转变成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2)衡量工业化的结构性指标:①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15%以下;②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③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60%。
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如下图所示:3.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1)特定的国际环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2)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对外开放的前沿,有许多优惠政策。
(3)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
4.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5.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模式考向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100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材料二图1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
材料三图2为我国1980年三次产业构成图。
(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
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
(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核心区。
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规范答题 2.2 城市化问题类题目课件 湘教版
材料二 1996 年和 2004 年福州市的土地利用结构。
1996 年 用地类型
面积/公顷 比重/%
建设用地 73 682.62 6.06
居民点及工矿
用地
60 875.32
5.01
交通 5 973.97 0.49
水利 6 833.33 0.56
未利用地 162 425.74 13.37
2004 年
第2部分 人文地理——重在运 用
第2章 城市与环境
规范答题——学科培优6 城市化问题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城市化问题可分为城市化过程及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是高考中 的高频考点。城市化问题类题目难度不大,但考生答题常常出现抓不住重点、失分较多的情况。
[考题验证]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24 分) 材料一 1996~2004 年福州市非农业人口与耕地、建设用地变化图。
[答题建模]
面积/公顷 比重/%
88 794.83
7.30
72 521.29
5.94
9 10
158 607.22 13.05
(1)简述该市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过程,并据此推测在这一阶段该市的城市化特点。(12 分) (2)据材料分析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2 分)
得分:20 分
样卷 展示
失分原因:没有概括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样卷
没有注意分析城市未利用土地比例较大带来的不利影响。 剖析
扣 4 分。 (1)1996~1998 年,耕地大量减少,建设用地增加很快;(3 分)1999~2001 年,耕地减少幅度较小,建设用地增加幅度 减小;(3 分)2002~2004 年,耕地大幅度减少,建设用地大 幅度增加。(3 分)城市化加速发展。(3 分) 标准 (2)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新增城市建设 答案 用地占用大量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长较多,交通用 地增长相对较少(可能进一步加剧交通问题),城市土地用地 结构不尽合理;未利用土地比例较高,闲置土地较多。(每 个要点 4 分)
31 城市化-2018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含解析
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驱动力驱动力含义因素推力(乡村)使人口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拉力(城市)吸引人口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3.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
4.意义(1)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阶段和特点阶段特点A: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B:加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很多城市化问题C: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2.地区差异(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初期或加速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2.生态城市建设(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图文拓展]1.郊区城市化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使部分市区人口迁往环境较好的郊区。
2.逆城市化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现代交通的迅速发展,城市中心地价的上涨和环境恶化,使部分人口由城市迁往乡村或小城镇。
3.城市建设前后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城市建设后,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的硬化,不仅减少了水分蒸发,而且使地表径流无法下渗而增加地表径流量,易引发城市内涝问题;同时减少了地下径流量,这样使城市的可用水量大大减少.考向一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示意图1.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化差异的直接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国家类型比较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原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2.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世纪~20世纪20世纪50年代~70年代20世纪70年代~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中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1.3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问题素材 中图版选修4
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1.3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问题相关素材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有:集中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旧地型城市化。
在我国不同时期的不同地区,各种形式的城市化发挥着它们各自的作用。
在对三种形式的城市化的分析过程中,通过以上我们对城市化含义的了解,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各种形式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
(一).集中型城市化集中型城市化就是农村人口和非农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中。
在这种城市化的过程中,暴露出原有的很多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1.旧的户籍制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所实行的户籍制度在特定时期确实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随着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扩展,这一制度已经成了制约我国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3]。
几十年前,划出的“农村人”和“城里人”的这个鸿沟已经成了我国农村经济、城镇经济发展的障碍。
众所周知,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引导农民进城、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
大量人口滞留农村的局面如不尽快扭转,不仅直接制约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还将长期抑制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所以,我国应尽快逐步改变现有的落后的户籍制度,为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
2 .进城外来工的应享受的“国民待遇”难以实现城市建设创造了大量的建筑业、工业等就业岗位;进城的外来工也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据北京市2003年统计资料显示,进城外来农民工对北京市2003年G DP的贡献率在10%左右。
同时,农民通过进城务工就业学到了各项非农就业技能,感受到了城市文化,领略到了市场竞争,提高了综合素质。
同样,进城务工也是农民提高收入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实际中农民进城打工却受到很多不合理的限制,而且他们的工资、福利、医疗等都得不到保障。
地理概念: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你还在傻傻分不清?
地理概念: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你还在傻傻分不清?地理概念是指反映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知识。
概念如同金字塔的基石, 如果学生缺乏明晰的地理概念, 就会影响到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掌握。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地理概念教学。
在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和城市化”一章教学中,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等几个概念形意相似,较易混淆。
下面,笔者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辨析。
一、从定义方面进行辨析尽管许多学者对同一概念的定义角度往往不同,但从统一的定义角度看,上述几个概念具有明显的区别。
城市化一般指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迁移,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二三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郊区城市化通常指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为依托,人口由乡村区域向郊区迁移(或大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二三产业向该地集聚的过程;城市郊区化指当代特大城市的人口和二三产业迅速向郊区扩散转移, 从而使郊区变为具有市区多种职能的城市化地域的过程;逆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指少数经济高度发达、城市化趋于饱和的国家,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反迁,二三产业向该地区集聚的过程;再城市化是应对逆城市化中“市中心衰败”的一个过程,即人口再次向城市中心迁移,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向城市中心集聚的过程。
二、从原因、人口流向等方面进行辨析引发城市化的原因在于灌溉耕作技术发展 ,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人口从乡村地区迁入城市地区,益处在于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主要包括环境、社会问题,地价上涨,农民弃耕抛荒等。
它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 引发郊区城市化的原因在于中心城区的推力和郊区的拉力, 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由内向外离心迁居市郊, 益处在于郊区功能区趋于完善,形成产业优势,问题在于城市过分蔓延,老城市人口流失严重。
其处于城市化中期良性发展阶段;引发城市郊区化的原因在于市区土地紧张,交通拥挤,居住和自然条件恶化,郊区空间开阔,人口则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 益处在于缓解大城市中心压力,改善人地关系,问题包括市内经济衰退,郊区农民失去农田。
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
点拨:在教材所列举的区域城市化几种典型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云南德宏是因为边贸开展而促进了城市化外,大多数地区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推进城市化。
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建国后伴随着我国重工业基地的建立和工业体系的完善而逐步推进的,带有浓厚的方案经济色彩,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些老工业基地的逐步衰退,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开展也遇到很多新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区域开展的三种模式:即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
每种模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都有自己的特点:珠三角模式珠江三角洲开展模式“是人们对广东省珠江流域中以广州、深圳等为中心的14个市县,自改革开放以来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社会经济开展道路的概括和总结〞。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在从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土地和劳动力等优势,与外来资源相结合,创造了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外向型快速工业化经济开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沿海地区新工业化开展道路。
其共有四个典型特征:一是政府主导;二是外向经济;三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市场化;四是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联动。
“珠江三角洲模式〞得力于大规模引进香港等地的外资,以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为主体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
其突出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珠江三角洲模式〞存在和开展的根本前提是毗邻香港的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模式〞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为开展起点。
由于中央把深圳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体制改革的试验场和衔接香港的桥梁,给予特殊经济政策,使得深圳毗邻香港地理位置的优势迅速转变为一种巨大的经济势能,在较短时间里开展成为实力最雄厚的经济特区。
随着深圳特区经济的快速开展和深圳市的迅速崛起、产业链的延伸,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便成为香港和深圳两市的生产基地。
2.“珠江三角洲模式〞的根本动力是以深圳为龙头的区域极化效应和扩展效应。
20多年来,深圳的开展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承受香港〔包括世界其他地区〕高经济势能地区的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辐射和扩展功能;二是吸引国内其他低经济势能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极化功能;三是迅速向珠江三角洲地区扩展、扩散的功能。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新人教版
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模式代表的地区依次是A.珠江三角洲地区、苏南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2.下列世界主要工业区中,可以为③模式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经验的是A.美国硅谷B.日本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C.德国鲁尔区D.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参考答案】1.B 2.C解题必备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面是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学霸推荐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1—2题。
1.图中阴影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C.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D.森林、矿产资源→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2.黄河三角洲与图中阴影地区相比,社会经济发展突出的区位优势是A.资源B.交通C.政策D.技术3.读珠江三角洲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2)珠江三角洲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有何异同点?(3)简述苏南模式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
答案【答案】1.B 2.A【解析】1.图中阴影地区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工业化→促进城市化。
2.黄河三角洲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如石油等,但长三角地区缺乏,因此该题选择A项。
3.【答案】(1)先有工业化后有城市化,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2)相同点:两个地区都是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城市化的表现及标志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城市化的表现及标志城市化的概念、含义和标志:表现:原有城镇规模不断扩大;新设了一大批市镇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城市化动力城市化动力:推力:指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指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
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城市化进程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用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来表示。
“ S”形曲线将城市化的过程分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三个阶段。
如下图所示:2、全世界城市化的整体进程:产业革命前缓慢??产业革命后加速发展(20世纪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后速度空前,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
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镇、数目增多;人口规模迅速膨胀。
)发达国家城市化:1、城市化起步早:英国最早,世界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
2、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革命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0%。
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先从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
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1、1975年城市人口超过发达国家,目前,占世界城市总人口的60%。
2、起步晚,发展快:速度超过同时期发达国家,比发达国家的最高速度要快。
3、城市化水平较低:1990年比重为33%。
4、城市发展不合理:主要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造成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聚集于大城市如墨西哥城和布宜诺斯艾利斯。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特点: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城市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常见城市化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危害及整治措施:城市化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治理对策:1、建立新城和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控制中心城市和城市中心区规模。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七 微专题18 城市化讲义 新人教版
微专题18 城市化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不断增加;其中,最主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低。
3.城市化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失业人口增加、社会秩序混乱等。
(2017·张家口上学期期末)目前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使得中国的城市化整体处在亚健康状态。
下表示意过去25年和未来25年中国城市面临的压力(以过去25年的压力为1)。
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中国城市化整体处在亚健康状态的表现是城市化进程( )A.快于经济发展速度与工业化进程B.与居民科学文化素质不相适应C.滞后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D.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相适应2.解决中国城市化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措施是( )A.推进低碳、生态、环保、节约型的城市化B.协调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C.立足资源环境优势,促进小城市快速发展D.控制大城市规模,避免城市群的形成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水、土地、能源、生态等资源压力较大,这说明中国城市化亚健康状态的表现是城市化进程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相适应。
第2题,通过上题分析可知,中国城市化亚健康状态主要是环境承载力过大,所以解决的有效措施应该从减轻环境承载力上下功夫,应该积极建设低碳、生态、环保、节约型的城市。
(2017·河南百校联盟文综)“蓝化效应”是指城市水体面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
下表示意“我国一些城市市区水域面积数据(单位:km2)”。
据此完成3~5题。
3.清洁的水体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是( )A.净化各种生产污水B.形成对流净化空气C.提供居民生活用水D.释放热量降低气温4.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水体的“蓝化效应”,其原因可能是( )A.城市市区用地紧张B.城市内涝灾害严重C.城市发展缺少规划D.城市环境质量低下5.与表中其他城市相比,武汉市“蓝化效应”最强,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势低洼,水网密布B.降水丰富,蒸发较弱C.河道弯曲,水流缓慢D.植物茂盛,涵养水源答案 3.B 4.A 5.A解析第3题,城市中水域可能促进空气对流。
2018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 第04天 城市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04天城市化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
下图为我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图。
完成1—2题。
1.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2.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城市化一、什么是城市化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表现⎩⎪⎨⎪⎧生物多样性 ⑧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出现城市“ ⑨ ”现象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32.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改变3.生态城市化(1)目的⎩⎪⎨⎪⎧降低城市化对 ⑫ 的影响使人工环境与 ⑬环境协调统一起来保护自然环境并不断开拓城市自然景观(2)目标⎩⎪⎨⎪⎧发展 ⑭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⑮循环2016年4月29日,首届城市交通管理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多位专家以“城市多种交通方式的共存共享共赢”为主题、以“引导绿色交通、提升城市品质”的先进发展理念为核心,深入探讨目前城市交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据此完成1—2题。
1.城市交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 .城市交通堵塞 B .道路过于狭窄C .道路建设超前D .管理设施过多2.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措施是 A .拓宽城市道路,努力满足车辆通行需求B .普及私家车,减轻公共交通的压力C .大型企事业单位同时上、下班D.提倡市民多乘公共交通工具“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
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A.绿化带高度过低,不能发挥隔离车辆作用B.裸露地面铺设砂石易造成扬沙天气并堵塞下水管道C.绿化带面积过大,易发生城市内涝D.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4.“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①调节地表径流②调节水汽输送③增加大气降水④增加下渗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A.环节城市水资源的压力B.降低城市防洪排涝能力C.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D.增强城市热岛效应45。
2018高考地理大题模式
城市 空间 结构 城 市 与 城 市 化 城市 时间 变化
个 体
城市形态 (外部)
团块状 条带状和放射状 组团状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城市区 位因素
群 体
城市功能区 (内部)
城市等级
形成 因素
城市地 域结构
服务功能
数量
城市等级体系
概念、标志、动力机制 城市化 发展阶段与特点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原理
综合题答题思维模板
行为动词 限定语
慢审题
图文信息 列模板 关键词
细筛选 快做题
析错因
重拓展
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 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 “风城”之称。 (1)说明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4分) 空间 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该原理的知识生成过程 时间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 1 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
2 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 3 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 使得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
人为原因: 4工业生产排放大量烟尘
5冬季燃煤取暖排放大量烟尘 6交通工具排放大量尾气 7建筑工地产生大量烟尘
危害:
1 引发皮肤病、哮喘、癌症等各种疾病,给 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2 能见度下降,引发交通危害(陆运、空运) 3 正常的工业生产,工作学习受到影响
措施
1政府出台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2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3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率 4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整治交通拥堵;提高汽车尾气 排放标准,停车熄火,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提倡步 行等绿色出行 5冬季集中供暖 6将重污染企业迁至郊区并分散布置
我国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
我国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以广州、深圳等为中心的14个市县,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土地和劳动力等优势,与外来资源相结合,创造了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外向型快速工业化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沿海地区新工业化发展道路。
具有四个典型特征:一是政府主导;二是外向经济;三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市场化;四是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联动。
温州模式:温州模式的发起者和创业者是千千万万的农民,农民办企业,经营企业,承担风险,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把小商品做大,把小企业做大做强,以小商品为主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逐渐占领了国内国外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是温州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这是“温州模式”的突出特点。
苏南模式:是一种依靠“内向”型经济起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包括生产因素的聚集、产品市场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国外,而是依靠地域内部和国内市场,其外向性是在区域内部和国内市场发展壮大的必然结果。
“苏南模式”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产业,推动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这一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云南德宏模式:1985年德宏州全州开放为边境贸易区后,边境贸易迅速发展,不仅为地方开辟了新的财源,加快了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国家和整个大西南地区开辟了一个新产品销售市场和可供利用的原料基地,使德宏一跃成为云南乃至大西南对外开放的前沿。
东北模式: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森林、煤炭、铁矿资源的开发,铁路和港口的建设,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以重化工工业为主的城市。
【典型例题】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右图是我国四个地区企业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回答第1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沿海国家的兴衰成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模式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苏南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2.下列世界主要工业区中,可以为③模式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经验的是
A.美国硅谷B.日本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C.德国鲁尔区D.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地区
【参考答案】1.B 2.C
解题必备
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面是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学霸推荐
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1—2题。
1.图中阴影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D.森林、矿产资源→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2.黄河三角洲与图中阴影地区相比,社会经济发展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A.资源B.交通C.政策D.技术3.读珠江三角洲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2)珠江三角洲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有何异同点?
(3)简述苏南模式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
答案
【答案】1.B 2.A
【解析】1.图中阴影地区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工业化→促进城市化。
2.黄河三角洲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如石油等,但长三角地区缺乏,因此该题选择A项。
3.【答案】(1)先有工业化后有城市化,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2)相同点:两个地区都是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
不同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是通过外资企业的建立,吸引大量农业人口进厂务工,促进了城市化。
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主要是在大城市的扩散下,乡镇企业崛起,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3)乡镇企业技术水平低,污染点多,污染面大,容易造成各种污染;工业的发展易造成植被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