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必须过关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资料
西北与青藏地区地理特征比较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主要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
盆地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独特的高原气候
植被类型自东向西由草原到荒漠高寒草场资源丰富
主要粮食作物小麦青稞、小麦、豌豆
主要经济作物棉花、温带瓜果
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主要牲畜牛、马、羊、骆驼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畜牧业基地内蒙古、新、甘、宁广大草原青藏高原
农业区黄河沿岸平原及绿洲地区河谷地带(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
谷地)
主要生态问题荒漠化
南方与北方地区地理特征比较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东南丘陵
气候1月平均气温低于0度,越向北气温越低高于0度,越向南越温暖
全年降水量低于800mm,向北向西逐渐减少高于800mm,向东向南逐渐增加气候类型暖温带和中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水文冬季结冰,越向北冰期越长
华北地区河流水量较少含沙量大
东北地区河流水量较大含沙量少冬季不结冰,水量丰富,含沙量不大
土壤东北地区为黑土,华北地区为黄
土四川盆地为紫色土,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水稻土,东南丘陵为红壤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热带常绿林主要矿产煤、石油、铁、有色金属
农业生产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至三熟
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棉花、甜菜、花生棉花、甘蔗、油菜、茶叶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破坏水土流失、酸雨、湿地破坏我国农业区的气候资源特点和主要农产:
《地理必修三》复习资料
1、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 )——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全球定位(
GPS )
——定位导航;地理信息系统(
GIS )——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
析和应用评价。2、资源跨区调配的原因:
资源分布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3、资源跨区调配的影响:
(1)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国家层面的上看,平衡各地经济发展
对输出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对输入地:缓解资源紧张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地区有利条件不利条件主要农产品
北方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降水集中在7
-8月,雨热
同期。
热量有限,全年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水源有限。
黄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冬小麦、棉花、花生、谷子。
黑土地(东北平原):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林海(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林业、人参、貂皮、鹿茸。
温带果园(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苹果、葡萄、梨。
南方地区
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富且分配较均匀,水源充足;冬季气温在0°C 以上,作物生长期长。
夏季降水过多,易导致洪涝,伏旱天气又易造成干旱。
粮棉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水稻、小
麦、油菜、棉花。
蚕丝产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甘蔗产区(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
天然橡胶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
热带、亚热带水果(南部沿海地区):柑橘、香蕉、
荔枝、菠萝、椰子。热带、亚热带经济林木:茶、油茶、
油桐、漆树、
毛竹、杉树、樟树。
西北地区
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降水不足,干旱严重,水源有限。
重要畜牧业基地:肉、奶、毛皮及其制造品
。
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绿洲农业(河
西走廊、高山山麓):小麦、水稻、棉花(长绒棉)、
甜菜、瓜果(葡萄、哈密瓜等)
。
青藏地区
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
热量不足。
高寒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煌水谷地):青棵、小
麦、豌豆等。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输出地、沿线地区、输入地三个方面分析。
4、产业转移的规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过渡
实行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的主导产业
5、产业转移的原因:①当地资源、环境问题(美国东北部的产业向西、向南转移)②寻求新的
市场(台商的IT企业迁至大陆)③实现区内产业布局均衡(珠三角将劳动密集型、资源型
的产业向山区转移)
6、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为迁出区发展新产业腾出空间;促
进迁入区产业升级);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经济水平处于第一级至第四级的地区,
依次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产业);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乡村景观变为城市景观、转嫁污染);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就业机会由迁出区转移到迁入区)
8、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华北平原的盐碱化:自然:地势低平,气候上旱涝频繁变化,东部近海;
人为:不合理的灌溉。
②西北的荒漠化:自然: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
人为:人口激增;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流域内水资源
的不合理利用,过度樵采造成植被的破坏。
③长江中下游的洪涝:自然:有的年份流域内多降水,流量大;蓄洪、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中上游植破坏,水土流失,使中下游河道淤积,泄洪能力下降;
围湖造田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等。
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雨水冲刷能力强
人为:毁林、毁草开荒破坏了植被;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
土保持。
9、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使土地退化;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产生洪涝灾害;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
化
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生产潜力衰退;造成细沙裸露,在北方,冬春季节形成沙尘暴
破坏森林资源的危害:局部地区气候发生变化,如降水量减少;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
剧。
10、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
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整治: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开展小流域综合
治理。
②长江中下游的洪涝整治:营造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修建水库,控制洪水;
中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退耕还湖,提高湖泊的蓄洪能力等。
11、森林资源的环境效益: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
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12、现存的原始森林的分布:亚寒带针叶林(俄罗斯、加拿大),热带雨林(亚马孙平原、马来
群岛、刚果盆地)
13、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西南林区(横断山区)、东南林区(东
南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