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必须过关知识点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研究学科,它涵盖了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理环境、地球的构造、地表现象以及人类与地球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高中地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认识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学科。

下面是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环境科学1.地球的地理环境及其特征地球的地理环境是指影响地球上生物生存的一系列外界条件,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

了解地球环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地球的大气、水和土壤特征、地球表面的热条件、生物地理环境等。

2.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水循环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可供各种用途的水的总量。

了解水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水的分布、水的循环、全球水资源地理分布、中国的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等。

3.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包括土壤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了解陆地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土壤资源特征、矿产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4.地球上的海洋资源地球上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及海底矿产资源等。

了解海洋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海洋资源的类型和分布、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石油资源开发利用等。

二、系统科学观1.地理学科的系统性与综合性地理学科是对地球的研究,它以系统的方法对地球进行分析和研究。

了解地理学科的系统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学科的对象、地理学科的基本方法、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

2.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地考察、实验方法、模型方法、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模拟等。

了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学的实地考察、地理学的实验方法等。

3.地理系统和地理过程地理系统是指由相互关系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地理过程是地理系统发生变化的过程。

了解地理系统和地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系统的特征和分类、地理过程的基本类型和特征等。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文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文

____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文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高中地理必修三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地理现象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____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一、地球的形状与地壳运动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椭球体的,它的南北半径略短于赤道半径,这就是所谓的地球的扁球形状。

2.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被定义为一天。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所需要的时间,被定义为一年。

3. 四大圈层: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其中地壳是我们生活的最外层,它分为陆地和海洋两部分;地幔是地壳和外核之间的层,是地球体积最大的一层;外核是地幔和内核之间的层,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4. 地震的发生与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的一种突然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发生与地球内部的构造有直接关系,主要是由于地壳板块发生了断裂或者移动。

二、地球的气候1.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因素。

而气象是指具体某一时刻或某一较短时期内的天气状况。

2. 气候类型:根据全球分布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气候划分为寒冷气候、温带气候、热带气候和极地气候等几种类型。

3.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气压、湿度和风力等因素是气候的重要要素。

通过观测和分析这些要素,可以对一个地方的气候做出评估和预测。

4.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工业化和汽车尾气的排放导致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引起了全球变暖的问题。

三、水资源与利用1. 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约70%的表面都被水所覆盖,但其中绝大部分是海水,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是淡水。

淡水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川等形式。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6篇)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6篇)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1.能源分类⑴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②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③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

④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3.能源基地建设:⑴面临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单位产值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⑵采取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4.能源的综合利用⑴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⑵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

⑶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①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②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⑴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⑵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⑶“三废”的治理:①废渣:回收再利用;②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③废水:沉淀净化。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二)1.能源分类⑴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②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地理高一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笔记

地理高一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笔记

地理高一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笔记1.地理高一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笔记篇一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2.地理高一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笔记篇二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3.地理高一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笔记篇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地理高一必修三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三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三知识点高中地理必修三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包含了许多有趣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地理高一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门课程。

一、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理学的基础,它包括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黄道赤道、地理坐标系统等内容。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

黄道是指地球在太阳周围运动时所形成的一个平面,而赤道则是与黄道垂直的平面。

地理坐标系统是一种通过经纬度来描绘地球上的位置的方法,它能够精确地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地理产品与地理环境地理产品是指人们利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所生产的各种物品。

地理产品的生产和分布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

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地理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农业产品在高海拔地区相对较少,而在平原地区则非常丰富。

地理环境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

例如,山地地区的交通不便,人们主要以农业为主,而沿海地区则以渔业和航运为主要产业。

三、地形与地貌地形和地貌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

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丘陵等。

地貌则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形特征的组合和分布。

不同的地貌类型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高山地区的地貌复杂,气候恶劣,限制了该地区的农业和人口分布。

而平原地区地貌简单,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四、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灾害是由地球自然力量引起的灾难性事件,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

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防治。

防治地质灾害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工程、农业等学科的知识,通过规划、监测、预警等手段来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

五、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人口数量、分布和组成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其中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大家总结记忆,小编这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下,高中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章人口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①原始型:高高低(极少数原始落后地区)。

②传统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③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①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②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庭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的环境增加了压力,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人口环境容量):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容量。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①资源状况。

②生产力水平。

③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空间格局、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学科。

在高中地理必修三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地球的形成与演变、大气环境与水环境、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基础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等内容。

以下是对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的总结。

一、地球的形成与演变1. 地球的形成过程:包括原始地质构造和地壳演化。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球的三个结构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3. 地球的外部地质作用:包括大陆漂移、板块构造论和火山地球的外部构造。

4. 地球演化的地貌类型:包括平原、高原、山地和盆地。

二、大气环境与水环境1. 大气圈与大气层的结构:包括由地壳、外围域、太阳辐射、热量交换和风的形成等。

2. 大气环境与天气气候:包括气候要素、天气的形成、气象预报等。

3. 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包括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管理等。

4. 水体污染与防治:包括水体污染的种类、污染水体的治理方法和水质净化等。

三、人口与城市1. 人口与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与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与人口问题。

2. 城市与城市发展:包括城市的定义、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模式等。

3. 城市环境问题与管理:包括城市的环境问题、城市环境管理与治理、乡村振兴与城市副中心等。

四、农业与工业1. 农业地理:包括农业类型、农业生产布局、农业资源及其利用等。

2. 工业地理:包括工业分类、工业发展基础、工业布局和工业化的影响等。

3. 农业与工业可持续发展:包括农业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农业工业化、绿色工业等。

五、基础产业与现代服务业1. 基础产业的发展与特点:包括能源工业、交通运输、钢铁工业和石油化工等。

2. 现代服务业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包括金融、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的作用。

3. 创新与协同发展:包括信息技术与创新、产业协同发展等。

总结起来,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地球的形成与演变、大气环境与水环境、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基础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等内容。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1、划分依据:地形、气候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地形和气候是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 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植被是自然带的标志(镜子) 水文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南北差异①分界线: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划分暖温带与亚热带;800mm年等降水量线——划分湿润区与半湿润区②南北差异(2)东部季风区的四大亚区的差异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古+广西1、在图上填注:(1)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2)东北平原的三大组成: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3)内蒙古高原(4)主要河流:松花江、嫩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2、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②地形条件:地形影响着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东北地区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农业可多种经营。

③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④工业发达(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一些工业部门以农产品为原料。

形成工促农牧,农牧兴工的格局。

);⑤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东北亚经济合作为本地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机遇。

⑥开发时间较晚,地广人稀。

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4、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区域内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形成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①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已标重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已标重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5、地理区域与地理位置:区位:狭义是指该事物的位置,广义是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区位包含了位置的概念。

6、地理位置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自然位置(海陆位置)、政治位置(各种政治力量的空间配置关系)、经济位置(事物间的经济空间关系)。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黄土高原]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荒漠化定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它不仅包括土地荒漠化,还包括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根本原因: ①人口压力,②人类活动不当。

直接原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坡地开垦、樵采退耕还林,发展立体农业,解决农民燃料问题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洞庭湖湿地】1、森林分布现存的原始森林分布:集中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世界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

2、热带雨林的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

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是针对高一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地理课程。

该教材主要涵盖中国的地形、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该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地貌特点中国位于东亚的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辽阔的海岸线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中国地貌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主要有青藏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南丘陵山地等。

二、中国的气候和水文地理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变化显著。

主要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干旱气候、西南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

中国水资源丰富,有长江、黄河、珠江等大型河流,以及洞庭湖、大连湾、南海等大型湖泊和海湾。

三、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中国的自然环境众多,包括高山、河流、湖泊、胡杨林、珊瑚礁等。

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地质灾害十分严重,有房屋倒塌、土地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此外,中国还受到台风、旱涝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四、中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中国是资源大国,但也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

其中,能源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金属矿产包括铁、铜、锌等;非金属矿产包括磷矿、盐类等。

中国还存在土地沙化、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五、中国的人口与城市化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是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

中国的人口密度较高,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人口密度大。

城市化是中国当前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城市化进程包括城市人口比例的提高、农民工问题等。

六、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速、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差异主要由资源分布、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政策等因素造成。

七、中国的交通运输与通信中国的交通运输发展快速,主要包括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

中国的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主要包括电信、广播电视、手机通信等。

八、中国与世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高二必修三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必修三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必修三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我们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学到了众多的知识点,其中高二必修三的地理知识点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高二必修三地理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复习和理解。

1. 水资源与利用(1)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包括地下水、河流、湖泊和湿地等。

(2)全球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有些地区的缺水问题严重,需要采取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3)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要注意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2. 地球与地图(1)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由地壳、地幔、地核等构成,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板块运动是地理的重要内容。

(2)地图是地理研究和实践不可缺少的工具,了解地图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对地理学习很有帮助。

3. 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是地球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洪水等。

(2)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减轻灾害的发生。

4. 气候与气象(1)气候是长期的天气状况,影响着地球上的生存和发展。

(2)气象是短期的天气现象,通过气象观测和预报可以提前了解天气情况,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5. 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满足当前需求并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求。

(2)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资源,鼓励节约能源,提倡环境保护。

以上是高二必修三地理的重要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和归纳。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的地理环境,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和依据。

希望这篇总结对大家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地理必修三是高中地理的一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部分。

下面是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部分1.地球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形状、尺度和构造、地球的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地球自转、公转、倾斜等)。

2.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动力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以及地球内部的动力(如地球内部的热力活动、地球表面的构造活动等)。

3.地理称谓和地理经纬度地理称谓(如洲、岛屿、海峡、海湾等)和地理经纬度的概念及其在地理位置确定、天文定位等方面的应用。

4.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淡水和盐水资源)及其分布规律、利用和保护措施。

5.地理气候地理气候的概念、要素(如温度、降水量、气压等)和分类、全球气候带及其分布规律,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等。

6.地理水文地理水文的概念、要素(如降水、蒸发、径流等)和分类,地貌与水文的关系及其影响等。

7.地理生态地理生态的概念、要素(如生物、环境等)和分类,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等。

8.地理灾害地理灾害的概念、分类(如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成因及其防灾减灾措施等。

二、人文地理部分1.人文地理概论人文地理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关系等。

2.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概念、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人口变动和人口规模的控制等;城市的概念、发展和分类(如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等)等。

3.农业与农村农业的概念和分类、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等;农村的概念、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等。

4.工业与工业区工业的概念和分类、工业的发展和影响因素、工业区的分类和特点等。

5.交通、通信与商业交通的概念和分类、交通发展对地理的影响、交通方式的变化等;通信的概念和分类、通信发展对地理的影响等;商业的概念和分类、商业发展和商业布局的影响因素等。

6.旅游与环境保护旅游的概念和分类、旅游发展的影响、旅游资源的保护等;环境保护的概念和措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等。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环流与气候带1.热带气候带: 位于赤道附近, 气温高, 年降水量大, 日照时间长, 常见的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生态类型。

2.温带气候带: 位于中纬度地区, 气温适中, 四季分明, 降水分布均匀, 常见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生态类型。

3.寒带气候带: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低,降水稀少,长期冰雪覆盖的寒带针叶林和苔原是典型的气候特征。

二、海洋环流与气候1.陆地性气候: 位于内陆地区, 冬季寒冷, 夏季炎热, 降水量少, 较大的气温变化范围。

2.洋流:是海洋中的密度差异引起的水流运动,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

如北大西洋暖流和秘鲁寒流。

三、地球内部圈层结构1.地壳: 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岩石, 有大陆壳和海洋壳两种。

大陆壳相对厚度大, 平均约30-70千米;海洋壳相对较薄, 平均约5-10千米。

2.原核幔: 地壳下面的岩石层, 厚度约2900千米, 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

3.地核:地壳和幔之间的层次,由金属铁和镍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是铁镍合金的液态态,内核则是固态态。

四、板块构造与地震活动1.构造板块: 地球表面上被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构造板块, 主要有大陆板块和洋板块。

2.板块运动: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地壳的运动和变形, 主要有边界型、热点型和转换型。

3.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之一,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过程,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界带、断层带和地震带。

五、火山活动与火山地貌1.火山喷发: 岩浆从地下喷涌而出形成火山, 喷发过程中释放出的岩浆、火山灰、烟尘等物质称为火山喷发产物。

2.火山地貌:包括火山坡地、玄武岩台地、火山口湖等,具有多样的地貌特征,是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的。

六、河流与地貌发育1.河流侵蚀: 河流通过物理侵蚀、化学侵蚀和生物侵蚀等方式, 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和破坏。

2.河流运动: 包括流速、流量和承载力等指标, 与河流的形成、发展和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一年级地理知识点笔记必修三

高一年级地理知识点笔记必修三

高一年级地理知识点笔记必修三1.高一年级地理知识点笔记必修三篇一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2.高一年级地理知识点笔记必修三篇二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3.高一年级地理知识点笔记必修三篇三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4.高一年级地理知识点笔记必修三篇四太阳: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2.太阳辐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3.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②色球层:耀斑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5.高一年级地理知识点笔记必修三篇五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一、知识概述《区域地理和环境规划》①基本定义:区域地理是研究特定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而环境规划则是对区域内自然、人文环境的科学布局和合理规划,旨在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②重要程度:在高中地理中,这部分知识是连接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桥梁,对培养我们的空间思维和综合能力至关重要。

它不仅影响我们对世界多元性的理解,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遇到的环境挑战。

③前置知识:需要具备一定的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类型、人口分布等,同时还要了解基本的社会经济学原理。

④应用价值: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地区的独特性,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规划旅游路线、参与城市规划等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基础,它像是一张地图,标记着地球的每一寸土地的特点;而环境规划则是在这张地图上绘制未来的蓝图,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②关联知识:与气候变化、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等紧密相关,还涉及到人口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③重难点分析:重点在于理解区域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难点在于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比如制定符合当地特色的环境规划方案。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常会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出现,考察我们运用区域地理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三、详细讲解(以区域地理为例)区域地理的学习,就像是在探索一个个神秘的世界。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烙印,从气候条件到文化习俗,无一不透露出它的个性。

比如说咱中国的东北地区,一提到这儿,你是不是就想到了白茫茫的大雪和热腾腾的炖菜?东北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这种气候特点直接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比如一年一熟的耕作制度。

而丰富的森林资源,又为木材加工、造纸等行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再比如江南水乡,那里河道纵横,小桥流水人家,一幅典型的江南风光。

这种地理环境促使了渔业和水稻种植业的发达,同时也孕育了独特的吴越文化。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要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要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要的知识点复习地理生,如果自己再怎么努力,分数还是不理想的话。

记得问问老师和其他学地理好的同学,多学学别的同学的,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中地理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期望对你们有帮助!高中地理必修三重要知识点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的含义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点:具有一定的区位特点,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整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邻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暖和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散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散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靠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翻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局部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1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⑴重要性: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⑵河流概况: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

⑶开发注意:①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②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拟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③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局部,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⑷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②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③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④矿产:煤铁铜等丰富。

2.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⑴ 18世纪下半叶:农业兴旺,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⑵19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⑶ 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3.流域的综合开发⑴开发的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

⑵开发工程:防洪、航运、发电、旅游、供水、养殖等。

⑶成效: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旅游业得到迅速开展,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⑷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大规模的水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给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开展。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2区域农业开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⑴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热量的影响。

(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②地形分布:高原( 畜牧业 )、平原( 种植业 )、山地( 林业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高二必修三地理知识点

高二必修三地理知识点

高二必修三地理知识点高二必修三地理课程是高中地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二必修三地理的核心知识点,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自然地理基础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如四季变换、昼夜更替等。

- 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等。

- 地图的解读和使用,如等高线、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等。

2.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结构和大气的组成。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等。

-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3. 水文循环与海洋- 水文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

- 河流的特征和分类,如河流的流域、水系等。

- 海洋的特征,包括海洋的分布、海洋生态系统等。

4.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貌的形成过程,如侵蚀、沉积、断裂等。

- 地质时代和地层的划分。

- 地质灾害的类型和防治,如地震、火山、滑坡等。

二、人文地理要素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 城市化的过程、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区的划分。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类型和分布,如种植业、畜牧业等。

- 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工业布局。

- 农业和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

3. 交通运输与贸易-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运输网络的布局。

- 贸易的类型、流向和影响因素。

- 交通运输与贸易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4. 旅游与环境保护- 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价。

- 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三、地理实践与研究方法1. 地理观察与实地考察- 培养观察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 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技巧。

2. 地理实验与数据分析- 地理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 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3.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区域的含义和特征: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面积和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经纬度与方向: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增大为南纬度;经度沿自转方向增大为东经,减小为西经。

东西半球的划分为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则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则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比例尺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等值线的疏密与地形特征: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世界的地理特征: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而不是面积最大的亚洲;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面积最小的北冰洋,而不是面积最大的太平洋。

地形特征的异同: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地形都可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西两侧高、中间低,但具体地形类型存在差异。

其他地理知识:注意内海(伸入大陆内部或位于一国领土内的海域)与陆间海(两个大陆之间的海域,如地中海)的区别;印度河主要流经巴基斯坦,而非印度,恒河才是流经印度的主要河流;西亚石油运往西欧和北美的最近线路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线,但石油运输量最大的航线是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的航线;摩尔曼斯克港地处北纬70°,但终年不冻,是因为北大西洋暖流源源不断地向它输送温暖气流;渤海是我国内海,而不是边缘海。

以上仅是高中地理必修三的部分知识点,建议参考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材和教辅资料获取更全面和详细的知识点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资料
西北与青藏地区地理特征比较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主要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
盆地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独特的高原气候
植被类型自东向西由草原到荒漠高寒草场资源丰富
主要粮食作物小麦青稞、小麦、豌豆
主要经济作物棉花、温带瓜果
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主要牲畜牛、马、羊、骆驼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畜牧业基地内蒙古、新、甘、宁广大草原青藏高原
农业区黄河沿岸平原及绿洲地区河谷地带(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
谷地)
主要生态问题荒漠化
南方与北方地区地理特征比较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东南丘陵
气候1月平均气温低于0度,越向北气温越低高于0度,越向南越温暖
全年降水量低于800mm,向北向西逐渐减少高于800mm,向东向南逐渐增加气候类型暖温带和中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水文冬季结冰,越向北冰期越长
华北地区河流水量较少含沙量大
东北地区河流水量较大含沙量少冬季不结冰,水量丰富,含沙量不大
土壤东北地区为黑土,华北地区为黄
土四川盆地为紫色土,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水稻土,东南丘陵为红壤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热带常绿林主要矿产煤、石油、铁、有色金属
农业生产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至三熟
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棉花、甜菜、花生棉花、甘蔗、油菜、茶叶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破坏水土流失、酸雨、湿地破坏我国农业区的气候资源特点和主要农产:
《地理必修三》复习资料
1、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 )——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全球定位(
GPS )
——定位导航;地理信息系统(
GIS )——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
析和应用评价。

2、资源跨区调配的原因:
资源分布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3、资源跨区调配的影响:
(1)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国家层面的上看,平衡各地经济发展
对输出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对输入地:缓解资源紧张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地区有利条件不利条件主要农产品
北方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降水集中在7
-8月,雨热
同期。

热量有限,全年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水源有限。

黄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冬小麦、棉花、花生、谷子。

黑土地(东北平原):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林海(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林业、人参、貂皮、鹿茸。

温带果园(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苹果、葡萄、梨。

南方地区
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富且分配较均匀,水源充足;冬季气温在0°C 以上,作物生长期长。

夏季降水过多,易导致洪涝,伏旱天气又易造成干旱。

粮棉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水稻、小
麦、油菜、棉花。

蚕丝产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

甘蔗产区(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天然橡胶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

热带、亚热带水果(南部沿海地区):柑橘、香蕉、
荔枝、菠萝、椰子。

热带、亚热带经济林木:茶、油茶、
油桐、漆树、
毛竹、杉树、樟树。

西北地区
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降水不足,干旱严重,水源有限。

重要畜牧业基地:肉、奶、毛皮及其制造品。

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绿洲农业(河
西走廊、高山山麓):小麦、水稻、棉花(长绒棉)、
甜菜、瓜果(葡萄、哈密瓜等)。

青藏地区
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

热量不足。

高寒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煌水谷地):青棵、小
麦、豌豆等。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输出地、沿线地区、输入地三个方面分析。

4、产业转移的规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过渡
实行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的主导产业
5、产业转移的原因:①当地资源、环境问题(美国东北部的产业向西、向南转移)②寻求新的
市场(台商的IT企业迁至大陆)③实现区内产业布局均衡(珠三角将劳动密集型、资源型
的产业向山区转移)
6、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为迁出区发展新产业腾出空间;促
进迁入区产业升级);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经济水平处于第一级至第四级的地区,
依次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产业);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乡村景观变为城市景观、转嫁污染);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就业机会由迁出区转移到迁入区)
8、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华北平原的盐碱化:自然:地势低平,气候上旱涝频繁变化,东部近海;
人为:不合理的灌溉。

②西北的荒漠化:自然: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
人为:人口激增;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流域内水资源
的不合理利用,过度樵采造成植被的破坏。

③长江中下游的洪涝:自然:有的年份流域内多降水,流量大;蓄洪、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中上游植破坏,水土流失,使中下游河道淤积,泄洪能力下降;
围湖造田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等。

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雨水冲刷能力强
人为:毁林、毁草开荒破坏了植被;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
土保持。

9、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使土地退化;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产生洪涝灾害;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

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生产潜力衰退;造成细沙裸露,在北方,冬春季节形成沙尘暴
破坏森林资源的危害:局部地区气候发生变化,如降水量减少;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
剧。

10、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
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整治: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开展小流域综合
治理。

②长江中下游的洪涝整治:营造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修建水库,控制洪水;
中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退耕还湖,提高湖泊的蓄洪能力等。

11、森林资源的环境效益: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
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12、现存的原始森林的分布:亚寒带针叶林(俄罗斯、加拿大),热带雨林(亚马孙平原、马来
群岛、刚果盆地)
13、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西南林区(横断山区)、东南林区(东
南丘陵)
14、长江流域的开发和整治:
①资源:剖析流域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
②资源开发:上游的水能(三峡)、中游的矿产、农业,下游地区的农业、沪宁杭经济区建设;
③整治:着眼于流域各段的主要问题(生态或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

如上游的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中游的洪水灾害,下游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15、黄河流域的开发和整治:
①资源:剖析流域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
②资源开发:上游的水能梯级开发、中游的煤炭、天然气、农业,下游的农业、环渤海经济区
建设;
③整治:上游的荒漠化,引水量过多,中游的水土流失,下游的“地上河”、断流现象、污染问题。

16、分析流域的地理条件:①自然条件:流域位置、自然环境条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
气候、水系特点)、自然资源(矿产)②人文条件:人口、经济发展基础
17、流域开发的核心内容是:资源,特别是水资源、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结合,可以发挥综
合效益。

流域开发的制约因素:洪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和环境污染加剧等方面
18、农业生产条件: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
工业基础、机械化水平、劳动力、政策、科技等)
19、区域农业生产的布局:平原—耕作业、高原—畜牧业、山区—林业、牧业
20、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化;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南方低山丘
陵的水土流失;东北平原的黑土肥力下降;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东北地区的热量不足;
西北地区水源不足;青藏高原地区的热量不足;南方低山丘陵、云贵高原、横断山区等地区
的地形限制等等。

23、能源资源是指:水能、煤、石油、天然气等
24、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①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滑坡;②气象灾害:台风、寒潮、干旱、洪涝;
25、我国各种灾害的分布区:华北——旱涝、地震;华东、华南——旱涝、台风;西北——风
沙;西南——地震、山灾;东北——旱涝、低温;西部——地震、高寒;台湾——地震
26、我国气象灾害的成因:见必修一第二章16
27、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其纬度大约是33°-34°N)
①气候界线:一月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亚热带和暖温带
②农业界线:水田和旱地;水稻和小麦种植界线;苹果和柑橘种植界线;
③区域界线:南北方地区界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