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信道编码(已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信道编码
干扰
随机错误:000000…..
001000…….
差错序列001000……. 差错序列发送序列=接收序列
信道错误图样
信道错误图样=发送序列接收序列 突发错误:0010000…..
干扰
mod2
1011100000…….
突发长度l=5
信道错误图样=发送序列接收序列 信道错误图样:10011000……..
结论:不重复,方法简单, 但没有任何抗干扰能力,既不 能发现,更不能纠正错误。
第六章 信道编码
———重复一次:
结论:重发一次,效率降低 一倍 . 可以换取在传输过程 中允许产生一个错误(收端 能发现它),但不能纠正。
——重复二次:
编码效率:=1/n
结论:重发二次,效率降低 二倍,但换取了可纠正一个 差错或发现两个差错的性能 改善。
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可靠性

降低信道引起误码率的主要方法

选择合适的传输线路:如有线线路中,电缆线路优于明线线路,
光缆优于电缆;

改进传输线路的传输特性或增加发送信号功率:如进行相位均衡
和幅度均衡以改进线路的群延时特性和幅频特性,增加中继放大器。 在无线信道中,可以增加发射机功率、利用高增益天线、低噪声放
第六章 信道编码
前向信息反馈(IRQ):也称回程校验方式。

收端把收到的数据, 原封不动地通过反馈信道送回到
发端;

发端比较发的数据与反馈来的数据,从而发现错误,
并且把错误的消息再次传送,直到发端没有发现错误为 止。
发 FEC 可以纠正错误的码

第六章 信道编码
能够发现错误的码 ARQ 应答信号 信息信号 IRQ 信息信号 可以发现和纠正错误的码 HEC 应答信号 图6.5.3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 表示在该端检出错误
互独立的,通常不会成片地出现错误。

突发错误:由突发噪声的干扰所引起。
二进制编码信道模型:R =C+E (mod 2)

E:错误图样(随机变量);
称 E=(e0,e1,…,en-1) 中 ei=1 为第 i 位上的一个随机错误; 第 i 至第 j 位之间有很多错误时,称为一个 j-i+1 长的突发错误。
通信系统的优化模型 1.基本概念 2.信道编码定理
信 源
第六章 信道编码
UL
信 源 编 码
S
m
加 密
Cm
信 道 编 码
Xn
信道
Yn
信 道 译 码
C’m 解 S’m

信 源 译 码
VL 信
宿
K1
UL
n
噪声
K2
密钥源
VL
密钥源
第六章 信道编码
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传输速率

码元:携带数据信息的信号单元。

监督码元(监督元):附加的 (n-k) 个码元称为该码组的监督 码元或监督元。

第六章 信道编码

可靠性与带宽、速度的关系

从信息传输的角度,监督元不载有任何信息,所以是多余的。这种
多余度使码字具有一定的纠错和检错能力,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降 低了误码率; 如果要求信息传输速度不变,在附加了监督元后必须减小码组中每 个码元符号的持续时间,对二进制码,就是要减小脉冲宽;若编码前 每个码脉冲的归一化宽度为1,则编码后的归一化宽度为 k/n (k<n,k/n<1),因此信道带宽必须展宽 n/k 倍;以带宽的多余度换 取了信道传输的可靠性;


按校验位与信息位之间的关系来分

线性码:编码规则可以用线性方程表示;
非线性码:编码规则不能用线性方程表示;
第六章 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的分类

纠错编码的分类

按码字的结构分

系统码:前 k 个码元与信息码组一致; 非系统码:没有系统码的特性。

按纠正差错的类型分

纠正随机错误的码;
纠正突发错误的码。 二进制码; 多进制码。

比特差错率(比特误码率):指在传输的比特总数中发生差错的比 特数所占的比例(平均值)。在二进制传输系统中,码元差错率就是 比特差错率。

码组差错率:指在传输的码组总数中发生差错的码组数所占的比例 (平均值)。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对差错率有不同的要求。

在电报传送时,允许的比特差错率约为 10-4~10-5;
消息m 检错编码 码字C 信道 接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量R 消息m’ 检错译码
图6.5.2 ARQ纠错应用方式
第六章 信道编码
自动请求重发(ARQ)

ARQ 方式对系统的要求

必须有一反馈信道;

适用于一个用户对一个用户的通信;
信源能够控制;


系统收发两端必须互相配合,控制电路比较复杂。
第六章 信道编码
混合纠错(HEC):是 FEC 与 ARQ 方式的结合

按码字中每个码元的取值分

第六章 信道编码
检错与纠错原理
(1) 检错与纠错的目的和性质

目的:从信道的输出信号序列 R 来判断 R 是否是可能
发送的 C,或纠正导致 R 不等于 C 的错误。 性质:纠错编码是冗余编码。例如 BSC 信道,消息 m

和码字 C 都是二进制序列 /向量。
纠错编码
第六章 信道编码

码元的组成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信息码组:数字序列 m 总是以 k 个码元为一组传输,称这 k 个 码元的码组为信息码组。例如遥控系统中的每个指令字,计算机 中的每个字节。

码组(码字):信道编码器按一定的规则对每个信息码组附加一 些多余的码元,构成了 n 个码元的码组。

码组的 n 个码元之间是相关的,附加的 (n-k) 个多余码元为何 种符号序列与待编码的信息码组有关。
第六章 信道编码
M
编码器
信道编码器
C
信道
R
译码器 信道译码器
M
1、信道编码的编码对象-------是信源编码器输出的数字序列M,又称为信息序 列。通常是由二元符号0,1构成的序列,而且符号0和1是独立等概的。 2、信道编码-----就是按一定的规则给数字序列M增加一些多余的码元,使不具 有规律的信息序列M变换为具有某种规律性的数字序列C,又称为码序列。 3.接收端-------信道译码器利用这种预知的编码规则来译码,或者说检验接 收到的数字序列R中是否有错,或者纠正其中的差错 4、信道编码的基本思想-----根据相关性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差错 问题:如何组成码字,才能达到无差错地传送-----编码。

如果保持码元持续时间不变,必须降低信息传输速率。这时,以信 息传输速度的多余度或称时间上的多余度换取了传输的可靠性。

第六章 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的分类

纠错编码的分类

按校验位与信息位之间的约束关系来分
分组码:编码的规则仅局限于本码组之内,本码组 的监督元仅和本码组的信息元相关。

卷积码:本码组的监督元不仅和本码组的信息元相 关,而且还与本码组相邻的前 n-1 个码组的信息元 相关。
第六章 信道编码
(2)奇偶检验码(n.n-1):
n2 其编码规则为: C C0C1 Cn1; Cn1 Ci i 0
其中
C2 C1 C0
编码效率:=n-1/n
1
结论: 这类码效率高,但可靠性较差,仅具有部分(奇或偶)检错功能。
第六章 信道编码
m=(m0,m1,„,mk-1)
C=(c0,c1,„,cn-1)
图7.4.1 冗余编码

编码效率:
k R n
第六章 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的任务:---构造出以最小多余度的代价换取最大抗干扰性的“好“码; 从直观概念出发,寻求“好“码性能的两个极端情况:
1>高可靠性,低有效性的重复码; 2>高有效性,低可靠性的奇偶校验码。 (1)重复码(n,1): ———不重复时:
计算机数据传输,一般要求比特差错率小于 10-8~10-9;
遥控指令和武器系统指令中,要求误比特率更小。
第六章 信道编码
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可靠性 是衡量传输系统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工程中经常用平均无故障 间隔时间来衡量。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信息传输(存储)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在传 输过程中出现差错的问题,也就是传输可靠性 的问题。
消息m
纠错编码
码字C
信道
接收向量R
纠错译码
消息m’
FEC
图7.5.1 FEC纠错应用方式
第六章 信道编码
自动请求重发(ARQ)

发送端发出能够发现(检测)错误的码;
接收端收到通过信道传来的码后,译码器根据该码的 编码规则,判决收到的码序列中有无错误产生;


通过反馈信道把判决信号告诉发端;
发端根据这判决信号,把接收端认为有错的消息再次 传送,直到接收端认为正确接收为止。
大器等方法改善信道;

选用潜在抗干扰性较强的调制解调方案。
在某些情况下,信道的改善可能较困难或者不经济,可采用信
道编码,以便满足系统差错率的技术指标要求。
第六章 信道编码
编码信道
是研究纠错编码和译码的一种模型。如图所示。 编码信道: 无线通信中的发射机、天线、自由空间、接收机等的 全体; 有线通信中的如调制解调器、电缆等的全体; Internet 网的多个路由器、节点、电缆、底层协议 等的全体; 计算机的存储器(如磁盘等)的全体。
•(n,1)重复码,随着n的增大,可靠性不断提高,但有效
性却在下降:

1 n ;
(n,n-1)奇偶监督码,随着n的增大,其效率

n 1 1 n ,
很高,但是可靠性差,仅能发现奇(偶)数个独立差错;
能否找到既可靠性高又效率不低的信道编码?---讨论的核心问题。
•要寻找的是高可靠性即差错率 pe 0 ,且编码效率 1 的理想信道编码
完全反映信道的差错情况
mod2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

第六章 信道编码
前向纠错(FEC) 自动请求重发(ARQ) 混合纠错(HEC) 前向信息反馈(IRQ)

前向纠错(FEC)

发送端发送能够被纠错的码;
接收端收到这些码后,通过纠错译码器不仅能自动发

现错误,而且能自动纠正接收码字传输中的错误。
0
p(0/1)=p(1/0)=pb,
称为无记忆二进制对称信道。

只要噪声是白噪声,大多数二进制传输信道
的模型都可以等效为一个 BSC信道。
1
1-pb
图7.3.2 BSC转移概率
1
第六章 信道编码
编码信道
错误种类

随机错误:由随机噪声的干扰所引起。由于噪声的随机 性,使得这种错误的特点为:各码元是否发生错误是相
码元传输速率(波特率、调制速率):每秒钟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 数。单位是波特(Bd)。
比特率(比特传输速率):每秒钟通过信道传输的信息量。单位是 比特 /秒(bit/s)。

这两种传输速率的定义不同,它们都是衡量系统传输能力的主要指 标.

二进制:每个码元的信息含量为 1 比特,二进制的波特率与比特 率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M进制:每一个码元的信息含量为 log2M。如果码元传输速率为 rs 波特,相应的比特率 rb 为:rb = rs log2M (bit/s)

第六章 信道编码
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差错率:差错率是衡量传输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有几种不同的定义
码元差错率:指在传输的码元总数中发生差错的码元数所占的比例 (平均值),简称误码率。

在传输过程中产生不同差错的主要原因

不同的传输系统有不同的性能; 在传输过程中干扰不同。

不同的用户或不同的传输系统对差错率的要求不同。 有两种途径降低误码率以满足系统要求:

降低信道(调制解调器/传输媒介)本身引起的误码率;

采用信道编码,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增加差错控制设备。
第六章 信道编码

发端发送同时具有自动纠错和检测能力的码组;
收端收到码组后,检查差错情况,如果差错在码的纠
如果信道干扰很严重,错误很多,超过了码的纠错能
错能力以内,则自动进行纠正;

力,但能检测出来,则经反馈信道请求发端重发这组数 据。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 FEC 方式要求用复杂
的译码设备和 ARQ 方式信息连贯性差的缺点,并能达 到较低的误码率,因此在实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n 1 i 0
描述二进制信道输入输出关系或噪声干扰程度的是转移概率p(R/C)。

无记忆二进制信道:对任意的 n 都有:p(R / C ) p(ri / ci ) 则称为无记忆二进制信道。

无记忆二进制对称信道 /BSC /硬判决信道:
无记忆二进制信道的转移概率又满足
0
1-pb pb pb
消息m 信道编码 码字C 编码信道 接收向量R 消息m ’ 信道译码
图7.3.1 编码信道
编码信道

第六章 信道编码
二进制信道:当码字 C 和接收向量 R 均由二元序列(向量表示 时),称编码信道为二进制信道。
C=(c0,c1,…,cn-1),
R=(r0,r1,…,rn-1),
ci∈{0,1}
ri∈{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