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免费》
170326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讲座之七(未来天下大势讨论)
几十年的“冷战”和无数次局部战争。
进入新世纪,政治对立、军事对抗持续不 断。再加上8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 贫困与发展问题、民族和宗教问题、生态环境等 问题,使得全球地缘政治呈现出极其复杂的态 势。。
未来的形?
• 马汉所谓以贸易/势力扩张和海洋控制为核心的 海权理论。
• 规矩都是强者说了算,霸权兴替几百年。海上霸 主的美国,最反对别人拓宽领海,在美国的传统 海权概念里,世界上没有一片海域是它控制不了。
谢谢各位!
陆大道,2017年4月11日
美国《华盛顿邮报》2015年2月21日的 一篇文章,根据该文,自1776年以来,239 年间美国有222年在打仗,比例高达93%, 建国以来的和平年份少得惊人。
“美国把战争带到了每一个地方”。
我国国家领导人提出: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一带一路” “亚投行”,等
就是创新未来世界政治体系、经济体系的重 要理念和构架。
• 中国海洋观:反对独占或强加于人。
美元危机与崩溃 主权货币与世界单一货币
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在 全球地位的变化
中美关系的前景!?
朝核问题与东北亚地缘政治的前景?
英国“脱欧”、欧洲前景及其 对世界地缘政治的影响?
中国在东南亚与印度洋地区的 地缘政治战略?
本学期《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讲座课结束, 欢迎提出批评与建议!
《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讲座之七 问题讨论:
未来世界的地缘政治趋势
美国霸权的基础与世界大国格局的变化, 金融体系与全球地缘政治, 科技发展与地缘政治, 何地出现局部战争及大战的可能性,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态势。
1963-1967美国高层组织的一项秘密研究, “报告”分析并回答了下列问题:
170316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讲座之六(中国周边地缘政治态势)
本节讲座结束。欢迎批评、建议!
《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讲座之七 4月10日
问题讨论:
未来世界的地缘政治趋势
美国霸权的基础与世界大国格局的变化, 世界金融体系与世界货币, 科技发展与地缘政治, 未来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及世界战争的可能性,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态势。
古代中印关系
古代时期的中印关系:唐代的文化和宗 教、艺术交流。此后,两国关系良好发展。
印度,18世纪至20世纪沦为英国殖民地 200余年。中印之间具有共同的被西方奴役 的历史。
十五世纪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 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刘家 港(以前的刘家港是现在的浏河)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 印度洋,访问了许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
中国与印度
印度逐渐强大。其地缘战略的主要目标是控 制印度洋。
未来我国在印度洋(国际航线上)很可能同 时面临美国和印度两个强权。
2013年印度GDP为我国的20.3%。由于历史原因 和西方媒体的宣传,长期以来,印度总是认为自己是发 展中国家的头头,对我国发展存在严重的偏见。
中印之间的经贸往来和经济合作至今仍然在很低 的水平上。印对我国的贸易存在大量顺差(中国从印度 进口大量的铁矿石等),我国的商品、资本、产业很难 进入印度。
军事上,日本企图占领南洋地区,以便同 美英展开持久战争;思想文化方面,日本则想用 日本法西斯的思想和文化,来奴化“共荣圈”内 的各国和人民,消灭他们的民族文化,以维护日 本帝国的殖民统治。
三、二战后中国周边地缘政治演变 与现阶段的热点问题
东北亚
1992年2月中韩建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经贸合作
第1讲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安全利益
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他相信,位于欧亚陆块和北冰洋水系的广大
区域是“世界政治的枢纽”和“心脏带”。世界可以划分为几个大岛,欧 亚非、南北美、澳洲,其中欧亚非为世界岛,在世界岛上居于顶端部分的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报告
在中国疆域的外围,是众多的周边国家,按地域划分大致可分为东北 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及俄罗斯四大区域。从安全层次上看,周边 地区构成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大国的缓冲地带。
中国安全利益的第四个层次是战略边疆。所谓战略边疆是指国力, 影响实际能够延伸或达到的区域。 在中国的四个安全层次中,周边地区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 东北亚和东南亚,历来是中国与外部大国之间的缓冲区。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报告
二、安全观念的变化和国家安全的判断
(一)关于安全的概念
(二)两种不同的安全观
(三)国家安全的判断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报告
(一)关于安全的概念
安全概念也可以理解为: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的状况。
(二)两种不同的安全观
传统安全一般指一些传统意义上的“高级政治安全问题”,如国防问题、领 土纠纷、主权问题、国家之间的军事态势等。
边界作用的下降和主权意识的淡化,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界限越来
越模糊,很多全球性问题以及各国国内的一些矛盾已经不能用传统的 治理办法和思路加以解决。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报告
(三)国家安全的判断 国家安全就是国家不存在危险或不存在对国家的威胁。 1、主、客观安全与现实威胁、潜在威胁 主观上,国家是否安全,要看对相关国家之间是否信任,是否有恐惧 感。 客观上,既要看国家的国际环境,也要看国家的国内环境。国际环境包 括国家的地缘因素、国力对比因素以及相关国家的政策取向等。
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
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指导着国际关系的演变和国家间的互动。
地缘政治是指通过地理因素来解释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学科,它关注国家如何利用和应对地理环境来实现自身的政治和经济目标;国家安全则涵盖了保护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文化利益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概念。
地缘政治因素对国家安全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边界状况等因素构成了一个国家的地缘政治环境。
对国家安全而言,地理位置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所面临的威胁。
例如,沿海国家往往面临来自海洋的威胁,而内陆国家则更容易受到陆地上的威胁。
另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因素是自然资源的分布。
自然资源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
资源富饶的国家往往更具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然而,资源贫乏的国家可能会面临经济上的困境,并可能因此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略或掠夺。
边界状况也是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因素。
一个国家的边界线决定了它的国土范围和领土完整性。
边界争端和领土争议可能引发冲突和战争,对国家安全造成直接威胁。
因此,边界问题的处理和解决对维护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除了这些地缘政治因素,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可以影响国家安全。
政治体制的稳定性、社会和谐与发展、文化认同等因素也会对国家的安全产生影响。
一个政治体制不稳定的国家容易陷入内乱和动荡,导致国家内部分裂和无法有效保护国家安全。
社会和谐与发展也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一个社会不稳定或经济发展缓慢的国家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贫困和不安全感。
文化认同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和认同感能够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是各国政策制定的重要考量因素。
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采取一系列的行动来维护自身的国家安全。
这些行动包括军事部署、外交斡旋、资源开发和经济合作等。
170312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讲座之五(欧洲地缘政治)
拿破仑战争终结后,法国自此失去它在欧陆上的霸权。
英国皇家海军取得了全球性的海上霸权。配合英国庞 大并成熟的工业经济,使它成为首个真正的超级大国和 领导地位。成为全欧,甚至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并使欧洲 在此后100年迎来了不列颠的和平时期。
大部份的欧洲国家都不免渗入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
如民主、正当法律程序或特权取消等。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David Lloyd George)曾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但 私下里他承认:“我们所起草的文件(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当你们把这样的条件强 加在德国人民的身上,这只能导致德人要么不遵守条约,要么发动战争。”
英国外相寇松(Lord Curzon)持相同的看法,他说:“这不会带来和平,这只是 一份为期 20年的休战书。”
她所处的时代,不断有强国挑战她的霸主地位,先有西班牙, 荷兰,后来有法国,德国,美国。她不像今天的美国在各方面都占 有绝对优势,达到“独霸”的地位。
大英帝国时代,她的强项就是海军。所以她能侵占很多海外殖 民地。陆军比不上法国和德国。
美国独立战争时,英国与美法联军作战,遭到惨败,所以美国 才会赢得独立。英国遇到对手时,她会选择联盟的,一战时与法俄 联盟,二战时着手建立反法西斯联盟。
发生于17世纪英国与荷兰 之间的四次战争,主要目的是 为了掌握海上势力的。到第三 次英荷战争结束为止,英国已 经变成世界上的商业和海军强 国——这无可否认地得益于英 国在夺取制海权方面所取得的 军事胜利。
拿破仑·波拿巴
(Napoléon Bonaparte, 1769-1821)
法国近代资产阶级 军事家、政治家、 数学家。
欧洲:
地缘政治学的诞生地 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 今天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体和政治体
中国地缘政治环境与中国战略安全分析
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是国际政治学研 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瑞典地理学家鲁道夫・ 叶伦(Rudolf Kjellen)第一次提出地缘政治学(Geo— politics)的概念到美国历史学家马汉(A.Mahan) 的海权理论;从英国地缘政治学者麦金德(H. Machinder)的“心脏地区”说到德国地缘政治学者 豪斯浩弗(K.Hausehofer)的“生存空间”论;从美 国学者斯皮克曼(N.J.SpyI【IIlan)的“边缘地带”说 到布热津斯基(z.Brzezinski)的《大棋局》等,他们 都把地理和自然环境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 战略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不可否认,地缘政治 学揭示了地理环境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进 而成为一国在国际政治中利用其来支持和指导自 己的国际战略安全政策的一门学科和艺术。有鉴 于此,中国独特的地缘政治环境,是我们审视中国 战略安全的一个基点。 一、背景性因素 从地缘政治的视角来看,中国的战略安全有 着如下背景性因素: 1.中国是一个独踞欧亚大陆东南隅的陆海复 合国家。随着地缘政治学的发展,欧亚大陆日益 呈现出在国际政治中地缘政治意义上的重要性。 早在20世纪初麦金德就将欧亚大陆和非洲视为 “世界岛”,认为“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
14・
万 方数据
问的钓鱼岛归属之争,由于日本极右势力的挑衅 而风波不已;朝核危机问题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 将使东北亚成为世界新的动荡之源。在南边,南 沙群岛的归属仍存争端,越南、印尼、马来西亚、菲 律宾、文莱五国均声称对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屿 拥有主权。在西边,印、巴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进 行核竞争,在克什米尔地区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以 美国为首的西方所策动的“颜色革命”,其暗流仍 在伺机涌动。此外,俄美在中亚的争夺加剧了那 里的明争暗斗,极端宗教势力趁机迅速发展,这对 中国西北边疆是一大隐患。 4.回顾历史,中国作为陆海复合国家曾遭受 过来自陆地与海洋两方敌人的侵略。1840年以 后,沙皇俄国步步紧逼,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 共吞并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西方列强在 海上则对我实行炮舰政策,以武力为后盾在中国 设立租界,划分势力范围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美国出于称霸的需要,在海上对中国形成新 月形军事包围;中苏关系恶化后,前苏联在中苏边 境陈兵百万,对中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历史从 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中国作为陆海复合国家具有 受陆海两面夹击的弱点和危险。美国政治现实主 义大师汉斯・摩根索在《国家问政治》一书中论及 怎样察觉和对抗帝国主义政策时认为,“用针对现 状政策的措施对付帝国主义企图是致命的错误, 而把一项寻求在现状内进行调整的政策当做帝国 主义政策来对付,风险也少不了多少。”这句话提 示我们,正确地分析中国安全环境和选择正确安 全战略,对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意义重大。 面对中国特殊的地缘环境和复杂的国际局 势,我们应谋求和创造有利的战略安全态势。国 家的战略安全不同于国家的基本安全,它是从全 局、长远和潜在性的角度来确定国家安全利益问 题。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给国际政治中的地 缘战略提供了新的机制和变量,促使人们以更加 宏观的地缘政治视野来看待国家战略安全问题。 为了维护和增进我国的国家利益,我们应对中国 战略安全与安全战略做出理性思考。
国家安全与地缘政治研究
国家安全与地缘政治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地缘格局的变化,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越来越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国家安全与地缘政治的关系,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未来的趋势。
第二章:国家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国家安全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
它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保障和支撑。
在当前国际关系紧张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国家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球议题之一。
第三章:地缘政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地缘政治是研究国际关系中地理因素、资源环境和地缘利益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不仅涉及到国家政治、经济等内部因素,还包括地域、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
影响地缘政治的因素很多,比如领土争端、资源争夺、政治意识形态等。
第四章:国家安全与地缘政治的相互影响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是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方面,地缘政治的影响会直接决定国家的安全形势和策略,比如领土争端和资源争夺等;另一方面,国家安全政策的制定也会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比如南海问题和台海问题等。
第五章:国家安全与地缘政治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多变的。
一方面,国家安全威胁不断增加,特别是网络安全威胁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也极具挑战性,比如因气候变化引发的地缘政治压力和经济体系变化等。
第六章:结论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是紧密相连的,互为因果。
在当前世界局势下,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和研究国家安全与地缘政治的联系,以最大程度地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同时,尽管未来的发展趋势充满不确定性,我们仍然应该关注和应对可能的挑战。
地缘政治因素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地缘政治因素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论文关键词:地缘政治;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论文摘要:从最初寻求生存的领土安全,到扩大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扩张战略,再到确保其独特欧亚大国的安全战略,地缘政治因素已经渗透到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领域中。
地缘政治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展脉络,对于我国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国家安全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地缘政治因素是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理论基础地缘政治因素来源于地缘政治理论,它强调地理环境对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国家的政治、军事活动受制于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缘政治因素是国家制定政治、军事、外交政策的主要依据。
国家安全战略是国家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缘政治因素是国家安全战略制定的理论依据。
地缘政治强调地理环境因素对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意义。
由此可见,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战略也离不开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该国的政治制度、精神特征以及对外政策。
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达尔文主义为国家间竞争提供了理论基础。
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创立了政治地理学,他把人类国家和世界当作有机体来研究,认为国家在政治上的力量取决于该国领土的大小,国家之间不断进行着争夺生存空间的斗争。
因此,他认为国界也应是经常变动的,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必须确立生存圈。
地缘政治理论确立后,经过马汉的“海权理论”、金麦德的“陆权理论”、皮克曼的“边缘地区理论”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近代资本主义扩张和争夺世界领导权的理论依据。
历史上俄罗斯国家安全就与其独特的地缘政治紧密在一起,地理位置成为俄罗斯民族保障国家安全的独特力量和手段。
从最初寻求生存的领土安全,到扩大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扩张战略,再到确保其独特欧亚大国的安全战略,地缘政治因素已经渗透到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中。
中国的地缘政治现实及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
化学化工学院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2级6班班级姓名杨军平学号2012202505课程名称地缘政治学中国的地缘政治现实及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摘要中国“和平发展”这一概念曾由中国政府领导人数次宣誓,在中国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研究界以及多种中国报刊上曾激发了较热烈的讨论。
随着中国的逐步崛起,中国的对外战略尤其重要,特别是大国战略。
政治寓于地理之中,本文将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通过对中国周边国际地缘政治环境的分析,并结合国际地缘政治的格局变化,试着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论述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内对外国际战略。
关键词和平发展地缘政治环境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印关系正文对中国未来对外政策选择的不同理念,所涉及的争论,概括起来就是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会面对怎样的国际环境,需要处理怎样的国际关系,以及怎样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等。
这些争论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已成为热门话题的“和平发展”问题。
不管“和平发展”这个概念作为中国的国际战略是否合适,至少它已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即中国需要和平的发展环境,而且中国的高速发展已被国内外许多人视为是“崛起”。
基于这种情况,当讨论中国的对外战略选择时,从现实的角度说,不能不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能不能和平发展,二是如果中国能够和平发展,应该采取何种战略选择。
一、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战略环境中国是位于东半球欧亚大陆东部的国家,面临太平洋,陆海兼备。
中华民族存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内,即北边是冰天雪地的荒漠,西北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西边是号称世界屋脊的微微大山,西南是难以通过的深山老林,丛东到南则是弧形的汪洋大海。
因此在中华民族那里形成并强化了中华民族整体的“大一统”思想,中国拥有十五个陆上邻国,六个海上邻国,陆地边界有2.2万多公里,海岸线有1.8万多公里。
这意味着中国的地缘安全变数大,遇到麻烦的几率高,解决边界问题的负担重。
另外,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外加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美国。
世界地缘政治与中国国家安全
世界地缘政治与中国国家安全世界地缘政治与中国国家安全温柔追梦 2006-1-23一、世界经济的基础性矛盾与中国国家安全利益(一)资源的有限性与发展的无限性是世界经济的基础性矛盾中国走到今天,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已从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成为世界经济从而世界政治的一部分,中国的概念已经是个世界的概念,中国已不是过去封闭体系中的国家而是与世界联为一体的和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因此中国这时所面临的矛盾也就不是生存意义而是发展意义上的矛盾。
我们封闭的时候,反倒是与美国的关系改善得最快的时候,我们和美国结成事实上的战略同盟关系;但随着中国开放和发展,新的矛盾特别是与西方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方面的矛盾也就来了。
苏联解体后,中国面临的安全环境日益险恶,西方霸权国家对中国的包围日益收紧。
究其因并不在于意识形态的差异,而在于目前世界常规资源已不足以再支撑一个与西方同等消费水平的东方大国崛起。
这是全球化条件下世界的基础性矛盾。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全球化,资本催生技术,技术加速发展。
欧洲是资本全球化的发源地。
当时世界常规资源足以支撑欧洲的快速发展;随后美国出现,美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拉大了世界的常规资源消费总量,以至现在世界因资源匮乏而不足以再支撑东亚的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对资源的有限性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当时我们有个概念叫做"地大物博"。
改革开放使我们解放了生产力,这就如我们为长个子就得多吃,多吃肠胃消化功能就得好。
生产力解放对国家肌体而言就是增强了"肠胃消化功能",但同时也意味着资源消费量增大了。
这就是全球化条件下国家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矛盾。
现在,中国仅凭国内资源已支撑不起中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的发展目标,人们就得考虑走向世界,参与国际资源的分配,这样就与西方,尤其是美国这个资源消费最大国家发生了矛盾。
(二)用提前透支资源的方法发展经济,其结果将无疑是灾难性的处于良性循环中的国家经济,应该是在GDP总量上升的同时,国内资源消耗总量在下降。
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研究-军事理论课结课论文
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研究-军事理论课结课论文2015年军事理论课结课论文论文题目: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研究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所在学院:任课教师:手机号码: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研究摘要: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地缘政治与安全格局、亚洲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安全关系和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与安全环境都发生了极大变化。
要进一步推进和平崛起,打造世界级强国,中国须全面规划以合作性参与为主导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
应致力于与美国霸权和谐相处,平衡发展大国关系,深化地区安全合作,妥善处理与邻国的领土和领海争端,化解潜在冲突,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争取成为海上强国。
关键词:地缘政治;地缘安全;地缘战略一、什么是地缘政治地缘政治(geopolitics),发端于瑞典地理学家克节伦,意指“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与国际政治的关系”,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地缘政治已经成为各国制订国防和外交等政策的一项重要依据。
从马汉的海权论到H.J.麦金德则提出陆心说,到40年代,N.J.斯皮克曼强调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提出陆缘说,为陆权论中的另一派地缘政治理论。
50年代,塞维尔斯基根据空军在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和美国、苏联空军控制范围重叠的地区,提出北极地区对美国争夺制空权十分重要的理论,被称为空权论。
1973年S.B.科恩提出地缘政治战略模型,将世界分为海洋贸易区和欧亚大陆区两个地缘战略区。
地缘政治学说经过众多外交家分析和拓展,已经成为较为体系的学说。
在下文的论述中,将主要从中国周边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势,分析以中国为核心的地区战略形势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考虑到军事是政治手段的延伸,在这里把军事行动归为政治行为)。
二、中国地缘政治形势分述1、中国北部地缘政治形势和中俄关系中国在北部与俄罗斯和蒙古接壤。
蒙古奉行“周旋于各大国之间以寻求其利益最大化”的外交策略,故其在与俄罗斯保持亲密关系的情况下也不忘与美国定期举行军事演习以加强美蒙合作。
中国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研究 论文
天津工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军事论文中国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研究姓名:夏蝉鸣班级:学号:学科专业名称:公共事业管理论文提要:1.引言:政治寓于地理之中.拿破仑曾经说过:"只要了解了一国的地理,就能判断出一国的外交政策".尽管这样的说法不无夸张,但对于几乎所有国策家和国际战略研究者来说,地缘政治因素都是他们进行战略判断的基本出发点之一。
2.正文:(1). 中国三大首要的地缘政治任务:(2). 中国的地缘政治分析:(3). 应对策略。
3.结论: 面对恶劣的地缘环境和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们应谋求和创造有利的战略态势和主动的战略地位。
正文:引言:政治寓于地理之中.拿破仑曾经说过:"只要了解了一国的地理,就能判断出一国的外交政策".尽管这样的说法不无夸张,但对于几乎所有国策家和国际战略研究者来说,地缘政治因素都是他们进行战略判断的基本出发点之一。
中国有14个陆上邻国,与 8个国家隔海相望,并与其中相当一部分国家存在领土纠纷或者历史恩怨.这些众多邻国的国内情况更是千差万别,既包括俄, 印这样的大国,也包括不丹,文莱这样的微型小国;既存在日本这样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称得上一流的富邻,也有许多经济基础极为薄弱,社会状况很不稳定的弱国 ,甚至还有像朝鲜,阿富汗,缅甸, 巴基斯坦这样受到西方大国关注和干涉的所谓“问题国家”。
除了物质意义上的千差万别 ,宗教文化的多样性也加剧了东亚地区地缘政治环境的复杂性。
总之,如果与美国“东西有两洋 ,南北无强邻”的优越地缘政治条件相比较,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使中国维护本土安全的成本较高。
中国有三大首要的地缘政治任务:1. 在汉族地区维护内部团结;2. 维持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3. 保护海岸线不受外国侵略。
在未来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中俄关系; 美国、日本对我国的军事遏制战略; 北约东扩对我国形成的挤压; 将中国视为主要威胁和头号敌人的印度; 东南亚联盟的形成; 南亚次大陆地区的核对抗和频繁的军事政治危机;中亚地区的持续动荡, 激进的宗教团体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兴起,等等。
东北亚地缘政治与中国的国家安全
2 冷战两极格局与中国的国家安全 ( 从 1945 年二战结束至 1991 年苏联解体)
李淑云
东安全是地缘政治研究的重点, 地缘政治争夺为国家安全服务, 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自近代以来, 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每 一次转变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东北亚地区复杂多变的局势, 中国应坚持和平合作发展的道路, 韬光养晦, 有所作为。
日本并不满足占领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 而 是要占领全中国 乃至全世界。1927 年在臭名昭 著的 东方会议! 召开后, 当时的日本首相、对 华方针的主要制订者田中义一在其奏呈给天皇的 秘密 文件 ∃ ∃ ∃ (帝 国对 满蒙 之积 极根 本 政策) ( 即 (田中奏折)) 中, 确立了征服中国东北地区 的战略, 即 惟欲征服支那, 必先征服满蒙, 如 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支那。! ∀ 在这一政策指导 下, 1931 年日本发动了骇 人听闻的 九 一八事 变!, 将中国的东北地区变成日本的殖民地。此 后, 以日本为主导的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最终形 成, 并得以维持 14 年之久。
收稿日期: 2005 04 15 作者 简介: 李 淑云, 辽 宁大 学国 际关 系学 院教 授、博 士, 110036。
务, 对外战略的制定 是为确保国家 的安全与发 展。 在地缘政治思维中, 始终以是否有利于国 家的安全利益为标准来区分敌友。对国家安全有 利或有促进作用, 就是地缘政治上的朋友; 对国 家安全 不利或构成威 胁, 就是地缘 政治上的敌 人。这里不变 的是安全利益, 可变的是 敌友关 系。! # 选择地缘政治盟友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维 护本地区地缘政治力量的均势, 确保地缘政治格 局的稳定和国家安全利益的实现。
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
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一、世界经济的基础性矛盾与中国国家安全利益(一)资源的有限性与发展的无限性是世界经济的基础性矛盾中国走到今天,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已从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成为世界经济从而世界政治的一部分,中国的概念已经是个世界的概念,中国已不是过去封闭体系中的国家而是与世界联为一体的和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因此中国这时所面临的矛盾也就不是生存意义而是发展意义上的矛盾。
我们封闭的时候,反倒是与美国的关系改善得最快的时候,我们和美国结成事实上的战略同盟关系;但随着中国开放和发展,新的矛盾特别是与西方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方面的矛盾也就来了。
苏联解体后,中国面临的安全环境日益险恶,西方霸权国家对中国的包围日益收紧。
究其因并不在于意识形态的差异,而在于目前世界常规资源已不足以再支撑一个与西方同等消费水平的东方大国崛起。
这是全球化条件下世界的基础性矛盾。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全球化,资本催生技术,技术加速发展。
欧洲是资本全球化的发源地。
当时世界常规资源足以支撑欧洲的快速发展;随后美国出现,美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拉大了世界的常规资源消费总量,以至现在世界因资源匮乏而不足以再支撑东亚的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对资源的有限性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当时我们有个概念叫做"地大物博"。
改革开放使我们解放了生产力,这就如我们为长个子就得多吃,多吃肠胃消化功能就得好。
生产力解放对国家肌体而言就是增强了"肠胃消化功能",但同时也意味着资源消费量增大了。
这就是全球化条件下国家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矛盾。
现在,中国仅凭国内资源已支撑不起中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的发展目标,人们就得考虑走向世界,参与国际资源的分配,这样就与西方,尤其是美国这个资源消费最大国家发生了矛盾。
(二)用提前透支资源的方法发展经济,其结果将无疑是灾难性的处于良性循环中的国家经济,应该是在GDP总量上升的同时,国内资源消耗总量在下降。
2011年形势与政策课——美国地缘政治与我国的安全环境
岛,经小笠原群岛、硫黄群岛、马 里亚纳群岛、 雅浦群岛、帛琉群岛, 延至哈马黑拉马等岛群。它既有地 理上的含义,又有政治军事上的内 容,其用途是围堵亚洲大陆,对亚 洲大陆各国特别是中国形成威慑之 势。
❖ 从地缘角度考察,可以发现美国通过在日本列岛和 朝鲜半岛南部的前沿部署,控制了宗谷海峡、津轻 海峡、对马海峡等重要海上通道,并具备了应对朝 鲜半岛的陆战与西北太平洋的海战能力,从而将中 国的力量封锁在太平洋第一岛链以内,完成了对大 陆势力的围堵和遏制。
边缘地带论:
美国国际关系研究者、地缘政治学家斯皮 克曼(Nicholas Spykman)提出了边缘地论。 他认为边缘地带比心脏地带更重要,边缘地经 济、人口等方面的力量都超过心脏地带,斯皮 克曼据此提出:“谁支配着边缘地区,谁就控 制着欧亚大陆;谁支配着欧亚大陆,谁就掌握 着世界的命运。”
空权论:
美国要维护自身霸权,就必须消除这种潜在的威 胁。因此,压缩中俄的地缘战略空间就成为美国 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欧洲大力 推进北约东扩、在亚洲强化美日同盟,大大挤压 了俄罗斯和中国的战略生存空间,实现其消除陆 权威胁的目的。
美国同中俄争夺地缘空间的战略博弈,实质 上是对“边缘地带”的争夺。“边缘地带”位居 海权与陆权交汇处,是地缘政治的要害之处。斯 皮克曼提出的“欲控制世界的命运,必须控制欧 亚大陆,欲控制欧亚大陆,必须控制边缘地带” 的著名论断,自美国抛弃孤立主义战略以来一直 是美国地缘战略的一大指导思想。美国东北亚战 略的一项基本目标就是防范陆权势力完全控制 “边缘地带”进而向海洋方向扩张,同时谋求美 国自身对“边缘地带”的控制权,从而确保在 “世界岛”东端的立足点并取得向“心脏地带” 渗透的跳板。
地缘政治学-PPT课件
1904年1月25日,根据设于伦敦的英国皇家地理学 会的邀请,麦金德在会中宣读了《历史的地理枢纽》 这篇论文,由此宣告了这种具有重大世界战略意义 的新地理理论的正式诞生。麦金德的地理政治思想 对英国后来的世界战略观念和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我们知道,地理学是人类对其生存、活动所依赖的 地球空间的知识体系。 根据其学说与人类关系的密切程度,地理学可以区 分为静态、直观、描述性的与动态、渗透主体目的 性、利益性的两大类型。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 的地理学科理论一般仅仅停留在这种静态描述的地 理学的层次上。地理理论的这种滞后,深刻影响我 们的世界战略眼光。而西方的地缘战略学却常爱讲 这样一个警句:“由于对地理战略的无知,给国家 利益造成的代价是难以估算的。”
由此,我们方可以深刻地理解,一个世纪以来 围绕中国问题的种种国际战争和斗争,其原因 究竟何在。我们也才能更深刻理解西方要中国 “和平演变”和不断进行战略性经济、政治封 锁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由于中国作为一个信仰马 克思列宁主义和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而存在。 从根本上说,西方大国的恐惧,是来自中国作 为一个具有严密社会组织,同时经济、技术现 代化的新兴大国出现于世界,将对西方列强的 世界霸权所必然构成的深刻威胁。
特别有意思的是,中国古代地理上的“中 原”——中央平原这一概念,实际上恰好 相当于麦金德从全球范围所考虑的“世界 枢纽”或者“地理轴心”这个地线战略的 典型概念。
所以我认为,地缘战略理论在中国古典的政 治、军事理论中自有其渊源。甚至可以说, 政治地理学的雏形观念,实际是在古代中国 人的战略思想中最早形成的。
H.J.麦金德则提出陆心说,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 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他 的理论被称为陆权论,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很大。 到40年代,N.J.斯皮克曼强调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提出 陆缘说,为陆权论中的另一派地缘政治理论。 50年代,A.de塞维尔斯基根据空军在战略中的重要作 用和美、苏空军控制范围重叠的地区,提出北极地区 对美国争夺制空权十分重要的理论,被称为空权论。 1973年S.B.科恩提出地缘政治学战略模型,将世界分 为海洋贸易区和欧亚大陆区两个地缘战略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10月底,中国发射委内瑞拉卫星1号,美国要求中国
中止发射遭拒绝。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说,“美国是一个打算摧毁和控制世界已经
疯狂到了可笑地步的帝国主义,
我们这颗卫星是建设社会主义使
用的。
而美国要阻挠我们,但是
现在我们还是有一个新的希望的
那就是中国!中国的革命运动使
他成为了世界上少有的社会主义
强国。
–“为什么人类世界只能拥戴一个一贯霸权,残暴,肆意控制他国的
美国,美帝国主义,为何不能从
新推举中国这个以服务于人类,
建立和平平等国际崛起的大国?
这应该值得我们深思!”
the World-Island commands the world.
2、地缘战略
•由地理因素指导下的外交政策表现形式,这些因素可以约束或者影响政治和军事计划。
•地缘战略(geostrategy)要求手段和目标相一致。
–第二轮攻势:2004-05年在前苏联共和国搞颜色革命,抢占里海石油前沿阵地;加强美日军事同盟
–第三轮攻势: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支持科索沃独立
–第四轮攻势:推动实施北约东扩,2008年8月暗中支持格鲁吉亚发动战争
2.俄罗斯的地缘政治防守与反击
•防守
•拉拢中亚国家;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平衡美国压力;
•加强中俄关系;停止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加大对波兰和捷克、乃至整个欧盟的军事压力
•北约于2009年5月18日到6月1日和格鲁吉亚联合举行北约和平伙伴关系国军演。
演习目的是改善北约与伙伴国在和平伙伴计划内的协调行动能力。
•俄罗斯反对此次演习
–在逼近俄罗斯边界的地方,北约举行任何军事演习或军
力调动不能不引起俄方合理的关切。
去年格俄冲突“8月
事件”后,俄罗斯与北约的军事合作尚未解冻。
–里海—外高加索—黑海一线,是俄罗斯利益攸关的地区。
阻止在格军演,可在一定程度上迟滞北约进入这一地区。
美国国防部当天发布的“伊利湖”号巡洋舰发射SM-3导弹时的照片。
–防止太空军事化任重道远
1967年联合国通过的《外层空间公约》,明文禁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用于太空。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公开宣称,已经在外层空间部署杀伤性武器。
2008年2月12日,在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上,中国和俄罗斯提交了联合起草的《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的提案,遭到美国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