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庸对中国古典小说的传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金庸对中国古典小说的传承

批评家林以亮说:“凡有华人,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①事实上,从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教授到贩夫走卒,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从黄土高原到美利坚,从老人到孩童,各个阶层各个地方,都有金庸迷。这是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仅从“武侠”二字尚难以解释这种现象的成因,因为“武侠”作为中国的一种国粹,涉足的人实在太多了,仅被称为“新派武侠作家”的就有:梁羽生、古龙、温瑞安、柳残阳、卧龙生、诸葛青云等一大批作者。也不仅仅是他作品中的男权主义、多角恋模式迎合了许多格调不高的读者的欣赏口味。如果我们把金庸小说与这些小说家的作品作一个对比,或许会找到金庸受到如此推崇的端倪:除了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各具情态的人物形象折服了十几亿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读者之外,作品中俯手可拾的关于医药、建筑、佛经、文学典故、社会风俗、方言俚语、审美对象等诸多领域的丰富的知识,征服了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价值取向的读者,使金庸武侠风靡一时,开创了文学史上的“金庸时代”。江泽民总书记在接见金庸时说:“你的小说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地理背景、中国文化传统、人情风俗等等。”

②和金庸同时代的名作家倪匡则更是热情洋溢地赞叹:“一遍又一遍看金庸小说,每看一遍,都击桌惊叹,叹为观止。”“金庸的小说,总评语是‘古今中外’‘空前绝后’。”③

在现代武侠小说家中,金庸无疑地具有宗师的地位,是名副其实的“武林盟主”。他是现代武侠小说形象的塑造者:他塑造了以郭靖为代表的儒侠,以杨过为代表的道侠,以胡斐为代表的义侠等形象——金庸以后的武侠小说作家恐怕没有不受他影响的——尤其可贵而难为其他作家所企及的,是他极其广博的史地与古典文学的知识,以及对人性的深刻了解。使他的武侠小说能在消遣之外,别有扣人心弦之处,因而具有充分的文学价值。

金庸对武侠小说的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传统题材的突破。之所以称金庸的作品为新派武侠,是相对于传统的绿林小说,公案武侠小说而言。新派,新在用新文艺手法,塑造人物,刻画心理,描绘环境,渲染气氛,……金派武侠以一枝生花妙笔,写尽了江湖恩怨,世俗人性,人间百态,彻底摆脱了《侠女奇缘》等才子佳人模式、《三侠五义》等朝廷大员统率绿林英雄江湖侠客模式,代之以写实主义。金氏武侠小说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以野史笔法来写的。故事中的人物,其姓名在史书中约略可考。如《书剑恩仇录》中的乾隆身世之谜,《倚天屠龙记》中朱元璋、徐达、常遇春等人物,《鹿鼎记》中所记载的文字狱,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退沙俄、签《尼布楚条约》等历史事件。在一些史书中无记载的事件,作者往往在文后用注解的形式点明事情的真实性,如在《飞狐外传》中写钟阿四全家的血案时,作者在文末用附注标明“广东佛山镇的东帝庙中有‘血印石’一块,作者亲眼所见”,以提高事件的真实性,造成读者不能不信的结果,大有史家笔法。

第二,对人性世态的描写加大了力度。金庸笔下的人物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格,使人读了之后,郭靖、黄蓉、胡斐、张无忌、韦小宝等形象始终在心关缭绕不去。对旧武侠小说中的绿林侠客只能成为单一的行侠仗义的工具的空洞外壳是一个巨大的超越。令狐冲的狂放以及他在社会关系中所受的种种羁绊,韦小宝的聪明机灵、浮浪油滑及他在官场中的一系列奇遇无不令人叫绝。

第三,他在传统写作模式里注入了新的血液,为武侠文化的现代化作出了尝试。从金庸小说开始,江湖武士开始化“膂力”为“内功”,变“法宝”为“武术”,摒弃了邪术妖法,使中国的武术揭开了古典小说蒙在其头上的神秘面纱而真正的成了一种科学。

但金庸的作品毕竟是植根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的,脱离了中国读者的审美情趣便会丧失其作品的最大的市场和存在价值。因此金庸在评价自己的小说时说:我们的武侠小说尽管文字粗疏、内容荒诞,但竟然许多文化水平极高的人也很喜欢,除了它是民族形式之外,恐无别种解释。

金庸的小说是扎根在民族文学的沃土上,而民族文学的灵魂,就是对民族传统的深入诠释。这种传统,又是来自古典文学的熏陶。也就是说,金庸能构筑出自己的成人童话王国,离不开古典文学的深厚积淀。在批判、扬弃的同时,金庸在吸收着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

一、金庸对古典小说体制的继承。

从形式上说,中国古典小说(主要是拟话本小说)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题目。明清时的拟话本小说的题目一般是主人公的名字或有关的人名、物名,如《金瓶梅》。

篇首。小说常用一首诗或词作为开头。诗和词有的是借用古人,有的为作者自作。作用可以是点明主题,概括全篇大意;也可以是造成意境,烘托情绪;还可以是抒发感情,陪衬故事内容。

入话。入话是篇首诗词之后加上一番解释,然后引到正文。作用是承上启下,肃静听众和聚集听众。其篇幅可长可短,灵活自如。

头回。在话本的诗词、入话之后再插入一段故事。其内容常与正文故事的主旨类似或相反,又称“得胜头回”、“笑耍头回”。

正话。故事的主体。

篇尾。缀在情节末尾的诗词或题目,具有相对独立性。

金庸小说中,到处可以看到古典小说的形式。

在《侠客行》中,作者开篇就引用了李白的一首《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疯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恒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这首诗写的本是战国时魏国信陵君门客侯赢和朱亥的故事,与本书所记江湖武林故事并无多大关系。作者之所以引用,一是为了照应小说的标题,其次便是点明本书的主题,歌颂侠客烈士,渲染一种气贯长虹的壮烈,与小说结尾处石破天甘冒“奇险”代十几派掌门人赴侠客岛之约的壮烈遥相呼应。这正相当于小说的篇首。

再如《倚天屠龙记》的开篇,作者即以一首《无俗念》词开启:“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巷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深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作者引完全词,笔锋一转,引到本书的另一主人公小龙女身上。造成一种高洁飘逸的气氛,使全书的内容回旋在半人半仙的情境之中,使读者欲罢不能,爱不释手,也起到了“篇首”的作用。

在金庸的小说中,也有类似于白话小说中“入话”的手笔。

如在《射雕英雄传》中,以一个说书人的口吻引用了一首诗: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接着对诗进行解释:“这首七言诗,说的是兵火过后,原来的家家户户,都变成了断墙残瓦的破败之地。”揭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造成悲凉的气氛。

作品中更有“得胜头回”的范例。

在《碧血剑》的开篇,作者先描述了西南海外泥国(今文莱)的国情。接着写了泥国那督之后的张朝唐来华应试的经历,借张朝唐主仆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反衬明朝末年社会的动荡,人民生活的疾苦,为主人公的出场铺叙了时代背景。

《鹿鼎记》更是用了整整一章来写清朝统治者的愚昧与残暴,展现了“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文人学士人人自危的局面。并解释了“鹿鼎”的深层含义,暗示了本书的主题即为叙写清兵入关,建立满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斗争。实堪称“得胜头回”的典范。

至于篇尾,金庸小说的古典小说的烙印更深。

《神雕侠侣》后有“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的诗句。

《射雕英雄传》末尾有“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的绝句。

《碧血剑》后有“万里霜烟回绿鬓,十年兵甲误苍生”的好诗。

二、金庸对古典小说结构的继承。

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从宋元时的“话本”脱胎以后,经过长期发展,到明清时已经发展到高峰。从题材上说,军事小说,绿林豪侠小说,公案小说,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涵盖面甚广;从风格上说,演义小说,讽刺小说,批判小说等无所不包;从结构上说,形成了《三国演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