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安全管理(正式)
航空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航空运行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提高航空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航空运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从事民用航空运输的航空公司、机场、维修单位、保障单位以及其他相关单位。
第三条航空安全运行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全面负责,分工协作;(三)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航空公司应设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公司航空安全运行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机场应设立安全管理机构,负责机场航空安全运行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第六条维修单位、保障单位应设立安全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的航空安全运行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第七条各级安全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如下:(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航空安全运行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二)制定航空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三)组织、指导、监督航空安全运行各项工作的开展;(四)开展航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五)组织开展航空安全检查、事故调查和处理;(六)定期分析航空安全运行状况,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章安全运行管理内容第八条航空公司、机场、维修单位、保障单位应建立健全航空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飞行安全管理;(二)航空器维护保养管理;(三)空中交通管制管理;(四)机场地面保障管理;(五)航空器维修管理;(六)航空燃油供应管理;(七)航空食品和行李服务管理;(八)航空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九)航空事故调查和处理管理。
第九条航空公司、机场、维修单位、保障单位应严格执行航空安全运行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第四章安全教育与培训第十条各级单位应加强航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一条航空公司、机场、维修单位、保障单位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员工掌握必要的航空安全知识。
第五章事故调查与处理第十二条航空公司、机场、维修单位、保障单位应建立健全航空事故调查处理机制,确保事故得到及时、公正、妥善的处理。
航空安全管理

航空安全管理航空安全是指在航空运输业中,为确保乘客和机组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飞机、设备和贵重物品的安全,所采取的一系列安全措施和管理措施。
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航空安全成为关注的焦点。
航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我将从航空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体系、安全保障措施等角度进行探讨。
一、航空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航空安全管理的首要原则是安全第一,所有其他目标的实现都要以安全为前提,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2.风险管理原则:风险是航空安全管理的核心问题。
航空安全管理者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全面分析航空安全隐患,制定防范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风险。
3.信息共享原则:航空安全管理应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国内外航空安全动态信息,开展信息交流,提高各方航空安全意识。
4.责任和义务原则:航空安全管理者应当意识到自己在航空安全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教育和培训,确保职责到位,责任明确。
二、航空安全管理体系航空安全管理体系是用于识别、分析、评估和控制风险的一组完整安全管理系统要素。
它是支持和保证实现航空安全目标的基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和实施安全政策和安全目标,确保所有单位和个人知道和理解这些政策和目标。
2.设立、管理和运行安全管理体系,并全面评估其有效性。
3.识别、评估和管控整个航空运输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和风险。
4.设立培训和教育系统,确保所有员工能够理解、尊重并遵守安全政策。
5.建立安全事件报告和调查机制,及时处理识别、通报和纠正安全事件。
6.使用安全指标有效监督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及时汇报、跟踪和纠正发现的安全管理问题。
三、航空安全保障措施1.人员安全保障措施:包括检查员工资质、安全培训、突发事件应变培训等。
2.设备安全保障措施:包括对飞机、设备及零部件的检查、保养和维修,并对已经使用超过“寿命”的设备进行淘汰和更新。
3.物资安全保障措施:主要是对行李、货物等物品进行安全检查,避免涉及到制造和使用爆炸物品等非法和不合法运输行为。
航空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航空运输安全,预防航空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从事航空运输的航空公司、机场、维修单位、地面服务单位等相关单位。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航空公司(1)设立航空安全委员会,负责公司航空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
(2)设立航空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公司航空安全工作的具体实施。
2. 机场(1)设立机场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机场航空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
(2)设立机场安全监督部门,负责机场航空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
3. 维修单位(1)设立维修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维修单位航空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
(2)设立维修安全监督部门,负责维修单位航空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
4. 地面服务单位(1)设立地面服务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地面服务单位航空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
(2)设立地面服务安全监督部门,负责地面服务单位航空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
三、航空安全管理内容1. 人员管理(1)对航空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2)定期对航空从业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安全技能。
2. 航空器管理(1)确保航空器符合国家规定的适航标准。
(2)对航空器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 航空运行管理(1)严格执行航空运行程序,确保航空运行安全。
(2)加强航空运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4. 航空安全信息管理(1)建立健全航空安全信息收集、整理、分析、报告制度。
(2)及时上报航空安全信息,确保信息畅通。
5. 航空事故调查与处理(1)建立健全航空事故调查制度,对航空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
(2)对航空事故责任进行认定,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四、航空安全监督与检查1. 航空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公司内部航空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机场、维修单位、地面服务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单位航空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3. 安全监督部门对航空安全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航空安全管理

航空安全管理航空安全是航空运输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与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相关。
为了确保航空运输的安全性,航空安全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航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目标和方法,并探讨一些常见的航空安全管理措施。
一、航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航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航空运输具有很高的风险,因此需要严格的安全管理来保障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
良好的航空安全管理可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航空运输的安全性,增强乘客的信任度,促进航空业的健康发展。
二、航空安全管理的目标航空安全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保证航空运输的安全性。
为实现这一目标,航空公司和相关管理机构需要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政策和流程。
这些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识别与评估:航空公司需要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识别与评估,包括设备故障、天气条件、人为因素等。
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2. 安全培训与教育:航空公司应该为机组人员提供专业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使他们能够熟悉应急程序和操作流程,提高应对各种风险和危机的能力。
3. 安全监控与管理:航空公司需要建立有效的安全监控机制,定期对飞行记录、设备维护和操作流程等环节进行检查和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4. 安全合规与法规遵守:航空公司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安全合规要求,确保航空运输活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三、航空安全管理的方法为了实现航空安全管理的目标,航空公司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主要的方法:1.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航空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这一体系应该包括安全政策、安全目标、安全程序和安全流程等。
2. 安全风险管理:航空公司需要制定安全风险管理计划,通过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等手段,提前预防和应对可能的安全风险。
3. 紧急事件应对:航空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紧急事件应对机制,包括应急预案、紧急演练等,以提高机组人员和地面人员的应对能力。
航空安全管理

机场安全管理 空中交通管理
航空材料安全:选用高质量、经过严格 检测的材料,确保航空器的制造质量, 降低因材料缺陷引发的安全风险。
航空电子与导航安全管理
2023
PART 05
航空安全风险控制
REPORTING
人为因素风险控制
飞行员技能与培训
确保飞行员具备足够的技能和知识,定期进行复 训和考核,以应对紧急情况和复杂气象条件。
航空安全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的航空安全管理主要关注飞行员的培训和航空器的适航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管理的进步,航空 安全管理逐渐涉及到飞行运营、机场管理、空中交通管理等多个方面。
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航空安全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定了一系列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促 进了全球航空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02
评估风险等级
03
制定应对措施
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 度,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等级评 估。
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 的预防和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对 航空安全的影响。
安全计划制定
制定安全目标
明确航空安全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为安全管理提供方向 和依据。
制定安全策略
根据安全目标,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策略,包括人员培训、设备维 护、应急预案等方面。
制定安全程序
针对飞行、机场、空管等各个环节,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程序和规 范,确保工作人员按照标准执行。
安全培训
培训需求分析
01
根据岗位需求和人员素质要求,分析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
和方式。培训计划制定02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课程
、时间安排、师资力量等。
培训实施与效果评估
飞机部件老化、维护不当等原因 可能导致机械故障。
航空安全防范管理规定

航空安全防范管理规定航空安全是各个国家高度关注的重要领域,航空安全防范管理规定是确保航空运输安全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就航空安全防范管理规定进行探讨,从机场安全、飞行安全和紧急事件处理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Ⅰ. 机场安全机场安全是保障航空运输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对机场安全的管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检查规定机场安全检查是保障航空运输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确保旅客和机组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航空器设备的安全,对机场安全检查的规定应包括旅客行李安全检查、机组人员背景调查和设备设施安全检查等。
(1)旅客行李安全检查对旅客行李的安全检查,应严格按照国际航空运输安全标准执行。
利用先进的安检设备,对随身携带物品和托运行李进行X光检查、手工检查和爆炸物品检测,确保旅客行李中不携带非法物品和可燃易爆物品等。
(2)机组人员背景调查对机组人员进行背景调查,可以有效避免潜在威胁因素对航空安全的影响。
背景调查主要包括对机组人员的个人信息、从业经历、教育背景和家庭状况等进行详细核实,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3)设备设施安全检查对机场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是确保涉及航空器的设备和设施安全的重要环节。
安全管理规定应对飞机、登机桥、行李传送带、安全门等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2. 飞行器管理规定飞行器的安全管理规定是保障航空运输安全的核心要素。
针对飞行器管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机型审定和认证对新型飞机的机型审定和认证是飞行器管理的重要环节。
根据国际标准,对新型飞机进行测试和评估,确保其在安全、性能和环保等方面符合相关规定。
(2)飞行器维护和修理规定飞行器维护和修理规定要求航空公司建立健全的飞行器维护和修理体系,确保飞行器在飞行前、飞行中和飞行后的安全可靠。
(3)航空器备件管理规定航空器备件管理是维护飞行器安全的重要环节。
管理规定应包括备件采购、入库、出库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备件的安全和可靠性。
民用航空安全管理规定

民用航空安全管理规定背景民用航空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安全管理问题一直备受重视。
为确保民用航空安全,各国政府和国际民航组织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定。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民用航空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
法律法规我国民用航空安全管理法是确保民用航空安全的根本法律,该法规定了民用航空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责任、安全管理监督等内容。
在该法的规定下,国务院颁布了《民用航空安全管理规定》,以明确规定民用航空必须遵守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主要规定以下是《民用航空安全管理规定》中的主要规定:安全质量标准民用航空运输单位应制定安全质量标准,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符合法律法规和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定。
在安全质量标准中,应包括对航空器、设备、人员、气象、通讯、飞行程序、安全预防和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要求。
安全管理制度民用航空运输单位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权限、制度、工作程序和核查措施等。
安全管理制度还应包括对飞行人员、地勤人员、安检人员、维护人员和其他从事民用航空活动的人员的安全培训和监测措施。
安全保障民用航空运输单位应确保航空器、设备、人员等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对于安全保障措施出现的失误、故障或意外事件,应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并上报相关部门。
安全监督民用航空运输单位应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进行自查,并接受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主要包括组织、程序、人员、设备等方面,发现问题及时给出整改办法和措施。
对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评估、技术支持和安全控制等方面实行常态化监督。
安全管理机构民用航空运输单位应设立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和协调安全工作,对安全工作的实施效果负责。
安全管理机构应由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组成,并接受相关部门的考核和审查。
结论民用航空安全始终是民众关注的焦点,而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对其实施的监督检查,是实现民用航空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我国的民用航空安全管理规定中,安全质量标准、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保障、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机构等方面都得到了详细的规定和明确的要求。
民用航空安全管理

定操作规程、加强人员培训等。
风险监控机制
02 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对民用航空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
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风险应对措施
03
针对不可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
,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并有效控制。
应急预案与响应
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制定相应的应 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人。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航空法规、安全管理理念、风险识别与应对、紧急情况 处理等。
值班安排与排班制度
值班制度
01
建立合理的值班制度,确保员工在工作时间内的安全责任得到
落实,同时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疲劳工作。
排班原则
02
遵循“让最有经验的机组人员负责最关键的任务”的原则,确
保在任何时候都能迅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天气适应性训练
对机组人员进行天气适应性训练,使其能够根据天气状况及时调整 飞行计划,确保安全。
导航与通信设备检查
定期对导航和通信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在飞行过程中正 常运转。
空中交通管制
空域管理
合理划分和安排空域,减少飞机之间的碰撞风险 ,确保空中交通秩序。
雷达监控与指挥
利用雷达对飞机进行实时监控,根据飞行计划和 飞机位置,给予正确的指挥和引导。
民用航空安全管理
汇报人:
2023-11-28
• 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 • 安全风险管理 • 飞行安全与保障 • 机组人员管理 • 安全监督与检查 •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目录
01
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
概述
定义
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CSMS )是一个综合性的安全管理框架 ,旨在确保民用航空运输的安全
航空安全管理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航空工程学院航空安全管理CATUC-AEI航空工程学院 安 全 工 程 教 研 室CAFUC-AEI 第 2 页 共 81页第三章 航空安全管理体系31航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 32民航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CAFUC-AEI 第 3 页 共 81页§ 民航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世界航空运输自由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的巨 大压力 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 航空活动需求的多样化 空中交通服务保障能力出现瓶颈 空防形势严峻CAFUC-AEI 第 4 页 共 81页§ 民航安全管理的基本方针: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管理§ 民航安全管理基本准则:严在组织管理 严在规章标准 严在监督检查 严在教育培训 严在系统完善CAFUC-AEI 第 5 页 共 81页§ 31航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一、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及责任 二、美国的航空安全管理体系 三、我国航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CAFUC-AEI 第 6 页 共 81页一、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及责任 § 国际民航组织 § 国家 § 民航管理局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及责任 § 制造商 § 航空器运营人 § 航空服务提供者 § 第三方承包商 § 行业和专业协会CAFUC-AEI 第 7 页 共 81页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及责任CAFUC-AEI 第 8 页 共 81页国际民航组织(IA) CO§ I t r a in l - - ne n t o a - - I § Cvl ii § Aito va i n --C -- --A --§ O g n z to - - raiain--O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及责任CAFUC-AEI 第 9 页 共 81页国际民航组织的性质§ 联合国1个专门机构之一 5 § 负责处理国际民航事务 § 政府间组织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及责任CAFUC-AEI 第 10 页 共 81页的宗旨:发展国际航行的原 则和技术 促进国际航空运输 的规划和发展在运行经验基础上,提供具有最新技术的设备适航要求及其他国内和国际标准并满足购买者经济和性能需要提供支持其产品的手册和其他文件监视航空器在使用中的运行情况,为制造过程提供反馈并向其客户航空公司传播安全信息CAFUC-AEI第20页共81页中立、保密、免责的自愿事故征候报告系统其目的是将安全信息传递给管理当局,以便他们对之进行评估并采取纠正措施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运作的飞行事故征候自愿报告系统CAFUC-AEI第28页共81页对民用航空器运营相关人员合格审定和持续监督CAFUC-AEI第31页共81页民用航空总局(CAAC)CAFUC-AEI第40页共81页CAFUC-AEI第41页共81页民航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航空安全管理

航空安全管理航空安全管理是指对航空运输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航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乎着每一位乘客的生命安全,也关系着航空公司的声誉和发展。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航空市场中,航空安全管理更是至关重要。
首先,航空安全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这包括明确的安全管理责任部门、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和培训、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应对各种安全风险。
其次,航空安全管理需要加强飞行安全管理。
飞行安全是航空安全的核心,航空公司需要加强对飞行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良好的飞行技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同时,航空公司还需要加强飞行器的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飞行器的安全性能。
另外,航空安全管理还需要加强对地面服务的管理。
地面服务包括机场的安全管理、地面设备的安全管理、货物和行李的安全管理等。
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地面服务环节,却直接关系着航空安全的全局。
只有加强对地面服务的管理,才能确保航空运输全过程的安全。
此外,航空安全管理还需要加强对安全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航空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事件监测和报告机制,对每一个安全事件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只有不断地积累经验教训,才能不断提升航空安全管理水平。
最后,航空安全管理需要加强对安全文化的建设。
安全文化是航空公司的软实力,它关系着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
航空公司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安全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总之,航空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航空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飞行安全管理,加强地面服务的管理,加强对安全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加强对安全文化的建设,才能确保航空运输的安全。
航空公司应该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不断提升航空安全管理水平,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航空运输服务。
民用航空安全管理规定(3篇)

民用航空安全管理规定一、总则为有效保障民用航空运输的安全,维护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民用航空器的运行、航空器运输服务的提供者、航空器维修与保养、航空货物运输等相关活动。
三、安全管理制度1. 安全责任制航空公司、航空维修与保养单位等相关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2. 安全管理体系各单位应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安全培训等。
并进行周期性的审查和改进,以确保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
3. 信息共享与沟通各单位应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及时共享与安全相关的信息,保证准确的信息沟通,做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决策。
四、飞行安全管理1. 飞行员资质要求航空公司应确保招聘的飞行员具备相应资质,并进行培训和考核,保证其飞行技能达到要求,确保飞行安全。
2. 飞机维护与保养航空公司应建立健全飞机维护与保养制度,按照规定的检查周期对飞机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飞机的空中适航性。
3. 飞行操作规范飞行员应遵守飞行操作规范,确保飞行过程中的安全。
其中包括飞行前的准备工作、起飞、巡航、降落等各个环节的规范要求。
五、机场安全管理1. 机场准备及监管机场应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准备工作,包括气象监测、空中交通管制、航空器地面服务、火警预防、紧急救援等。
并加强对机场相关工作的监管。
2. 安全设备及设施机场应配备完善的安全设备及设施,包括火警报警系统、航行灯光、导航设备等,确保机场运营过程中的安全。
六、航空货物运输管理1. 货物安全检查航空公司应加强对航空货物的安全检查,防止违禁品和危险品登机,确保货物的安全运输。
2. 货运人员培训货运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安全培训,掌握货物安全运输的知识,并负责执行整个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七、紧急事件应急管理1. 应急预案各单位应建立健全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紧急事件。
航空安全管理措施

航空安全管理措施作为世界上最快捷的交通方式之一,航空运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航空安全也是重中之重。
航空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对于保障乘客和航空公司的利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航空安全管理措施的重要性、制定依据、具体措施和监督机制等方面。
一、航空安全的重要性航空安全事关无数乘客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关系到航空公司声誉和持续运营的利益。
在如此敏感的行业中,航空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是必不可少的。
它们旨在预防和减少飞机事故的发生,确保飞行过程中的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
二、航空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依据(一)国际民航组织的标准与指南国际民航组织(ICAO)作为世界上最高权威的民航组织,发布了一系列标准与指南,为各个国家的航空行业提供了规范和指导。
这些标准覆盖了飞行操作、机场管理、空中交通管制、航空器维护等各个方面,为航空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国家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航空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还受制于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
不同国家会对航空安全领域制定不同的指导意见和执行标准,以适应本国航空业的特点和需求。
这些法规和规定有力地促进和规范了航空安全管理工作。
三、航空安全管理措施的具体措施(一)飞行安全管理飞行安全管理是航空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飞行员选拔和培训、飞机维护和检修、飞行操作规程的建立与执行等方面。
这些措施旨在提高飞行员的技术水平和飞行安全意识,保证飞机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二)机场安全管理机场安全管理是航空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它包括机场设备、设施和跑道的维护与管理、机场安全检查和安全监控等方面。
这些措施旨在确保航空器在起降和滑行过程中的安全,并保护乘客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航空器维护管理航空器维护管理是航空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航空器的定期检查、维护和修理、零部件的更换和更新等方面。
这些措施旨在保证航空器的正常工作状态和飞行安全性能,避免机械故障和机件失效引发的事故。
航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航空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航空行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航空企业、航空公司、机场、航空维修单位、航空油料供应单位等航空相关企业。
三、安全生产责任1. 航空企业法定代表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2. 航空企业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3. 航空企业员工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安全生产工作。
四、安全生产目标1. 确保航空安全,杜绝重大、特大飞行事故。
2. 不断提高航空安全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
3.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航空行业稳定发展。
五、安全生产措施1.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1)航空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2)新员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 安全生产设施设备(1)航空企业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并定期检查、维护。
(2)航空企业应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测、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安全生产检查(1)航空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2)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4. 应急救援(1)航空企业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和处置程序。
(2)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 安全生产记录(1)航空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记录制度,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记录。
(2)安全生产记录应真实、完整、准确,便于查阅和统计。
六、安全生产考核1. 航空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对各部门、员工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考核。
2. 考核结果应与员工工资、晋升、奖惩等挂钩,激发员工安全生产积极性。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航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航空安全管理》PPT课件

航空事故分析
--小小螺栓酿大祸
五组兄弟们: 郭韩王王王王 仲宇圣磊宁震 华佳宁柯
安全ppt
7
墨菲定律
人们做某件事情, 如果存在一种错误的做法, 迟早会有人按照这种错误的 做法去做。
安全ppt
8
主观上,维修人员不会故意制造差错,他们也 不愿意发生差错。事实上,绝大多数维修人员在出 现差错之后都十分后悔,甚至对自己当时所做的事 情感到不可思议。
正因为人为差错是违背当事人主观意愿而产 生的,所以MEDA调查表中根本就不把产生差错的 员工姓名作为一项调查内容,更不把责难和教训出 错的员工作为一项改进措施。MEDA认为直接工作 的员工往往更清楚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和如何改进, 只有在不处罚员工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有效的调查 出造成差错的原因和可行的改进措施。
安全ppt
5
Maintenance Error Decision Aid 维修差错决断工具
MEDA理念: Ø员工不会故意犯错误
Ø维修差错是由于一系列的诱因所 致 Ø差错的管理性 Ø维修程序必须被视为一个体系, 而维修工具是体系的一部分。
Ø着眼小事故的致因有助于防止更 严重的事故发生
安全ppt
6
我们都是从 祖国的花朵 一步步成长 为祖国栋梁 的高素质人 才!!!
调查员透露,早前被更换了的挡风玻璃已经被 安装上了不合规格的螺丝钉,当时的维修部门以“ 尽量相似”为准则,而没有参考飞机的维修档案。
安全ppt
23
航空行业安全管理手册

航空行业安全管理手册一、引言航空运输作为现代交通体系中最为快捷和高效的方式之一,其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航空行业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领域,涉及到众多环节和因素。
为了确保每一次飞行的安全,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这也是本手册的核心目的。
二、航空行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一)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航空事故往往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每一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都依赖于航空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二)维护行业声誉一次重大的安全事故可能会对航空公司乃至整个航空行业的声誉造成严重打击,影响公众对航空运输的信任。
(三)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安全的航空运输环境有助于促进国内外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一)预防为主通过风险评估、隐患排查等手段,提前识别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二)综合治理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管理格局。
(三)责任明确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四)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适应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要求。
四、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一)安全政策明确航空公司的安全目标、理念和承诺,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指导方向。
(二)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环节,对可能影响安全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管理。
(三)安全保证通过监督、检查、审核等手段,确保安全政策和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四)安全促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文化建设等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参与度。
五、人员管理与培训(一)飞行员和机组人员严格的选拔标准、持续的培训和复训,包括飞行技术、应急处置、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训练。
(二)地勤人员如机务维修人员、行李装卸人员、安检人员等,要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
(三)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航空知识和管理经验,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安全管理工作。
南航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航空安全工作,保障飞行安全,提高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二、安全管理制度1. 安全责任制度(1)公司领导对本单位航空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分管领导负责分管范围内的航空安全工作。
(2)各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安全职责,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1)公司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新员工入职前必须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 飞行安全管理制度(1)飞行前,机组人员必须对飞机进行检查,确保飞机处于良好的飞行状态。
(2)飞行过程中,机组人员要严格遵守飞行规程,确保飞行安全。
(3)飞行结束后,机组人员要对飞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4. 机务维修安全管理制度(1)机务维修人员必须按照维修规程进行维修工作,确保飞机处于良好的飞行状态。
(2)维修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维修安全。
5. 航空地面保障安全管理制度(1)航空地面保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地面保障工作安全。
(2)地面保障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6. 安全检查制度(1)公司定期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上级主管部门定期对公司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7. 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1)发生航空安全事件时,立即向公司领导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2)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8. 应急预案制度(1)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为准。
航空安全质量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航空安全,提高航空服务质量,保障旅客和航空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航空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成立航空安全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航空安全质量管理制度,监督、检查航空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
2.设立航空安全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航空安全质量管理制度的各项工作。
三、安全质量管理目标1.确保航空器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2.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旅客需求。
3.提高航空安全管理水平,确保航空安全质量。
四、安全质量管理内容1.航空器安全管理(1)定期对航空器进行维修、保养,确保航空器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2)对航空器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航空器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3)对航空器进行安全评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航空安全管理(1)建立健全航空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
(2)加强航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3)严格执行航空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航空安全。
3.旅客安全管理(1)做好旅客安全宣传,提高旅客安全意识。
(2)加强旅客行李检查,防止危险品带上飞机。
(3)做好旅客应急疏散工作,确保旅客生命安全。
4.地面保障安全管理(1)加强地面保障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2)加强地面保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严格执行地面保障操作规程,确保地面保障安全。
五、安全质量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航空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
2.定期开展安全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4.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安全质量管理合力。
六、奖惩措施1.对在航空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违反航空安全质量管理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个人和集体依法予以处罚。
航空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航空公司安全管理制度1. 简介航空公司安全管理制度(Airlin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SMS)是航空公司为保障航空运输安全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该制度包括安全政策、安全目标、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安全监测与报告等内容,旨在确保航空公司在各个环节和业务过程中始终保持安全稳定的状态。
2. 安全政策航空公司应制定明确的安全政策,确保所有员工都能理解并遵守。
安全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确保航空安全是航空公司的首要任务,落实安全责任到每个员工,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并不断进行改进和提升。
3. 安全目标航空公司应确定明确的安全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实现这些目标。
安全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并与航空公司的经营目标相一致。
常见的安全目标包括减少事故率、降低人员伤亡率、提高飞行安全质量等。
4. 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航空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及时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控制。
安全风险评估应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包括设备故障、人为疏忽、自然灾害等。
5. 安全监测与报告航空公司应定期进行安全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报告和处理。
监测的内容包括飞行数据分析、安全事件报告、安全培训等。
报告应准确、及时,确保上级管理层能获得全面的安全信息。
6. 总结航空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航空运输安全的重要工具。
通过明确的安全政策、具体的安全目标、科学的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以及有效的安全监测与报告体系,航空公司能够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水平,为乘客和员工提供安全可靠的航空运输服务。
以上是航空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航空安全管理

航空安全管理航空安全管理一、飞行安全1.强制性要求:严格按照有关国际、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和航空管理机构制定的有关航空安全法规来进行管理;2. 计划运行:按照最佳的安全性能搭乘和维修计划;3. 飞行记录:详细记录飞行过程中的信息,以方便安全管理;4. 飞行管理:有效地实施飞行管理,以确保飞行的安全性;5. 机组管理: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机组成员的任务执行。
二、机场安全1. 跑道管理:清楚地定义机场跑道的使用及其安全性要求;2. 空中交通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确保空中交通的安全性;3. 机场安全设施:建立、安装和维护认可的机场安全设施;4. 机场管理:建立完善的机场安全管理体系,重视日常管理;5. 机场监督:加强监控,有效阻止危险行为。
三、 Air Traffic Control 安全1.航空管制设备:使用现代化的航空管制设备和系统;2.航空管制机制:建立有效的航空管制机制,力争达到最高安全性能;3.通信系统:确保安全的航空通信系统,提升航空安全管理水平;4. 技术服务机构:建立有效的技术服务机构,为航空安全提供高效的支持;5.飞行人员培训:培训和考核空中交通管理人员,确保全面的空中交通安全。
四、飞行器安全1.飞行器安全检查:定期进行飞行器安全检查,以确保飞行安全;2.航空器材申请评估:合理评估所申请的新、改装的航空器材,确保其安全性;3.航空器材安装和维护:确保安装及维修工作的安全可靠性,提高飞机安全性;4.雷达系统:保证安全的雷达系统,及时发现飞机的飞行异常;5.自动驾驶系统:配备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系统,为安全航空提供有力支撑。
五、航空安全研究1. 数据分析:积极整理和分析各类资料,完善航空安全研究;2.飞行试验:对新飞行器、新设备进行标准化试验,以确保其安全性;3.飞行风险管理:实施有效的飞行风险管理,控制飞行安全可能的风险;4. 安全预警:建立完善的安全预警机制,做到及时提出预防措施;5.事故调查:对发生的航空安全事故,进行态度端正的事故调查,以便得到有价值的教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航空安全管理(正式)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7026-91 航空安全管理(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安全是什么?安全就是没有不可接受的风险。
常态下的安全是灰色的,是相对的,介乎于黑色(发生事故)与白色(绝对安全)之间的中间状态,航空公司之间,彼此只是灰色度不同而已。
安全又是动态的,树立“安全是灰色的”观点,尊重安全规律,准确把握安全趋势,有效控制安全走向,用是否存在危险而不是只看到是否发生了危害来判定安全,有利于保持警觉性,防止自满情绪的滋生,对于促进安全无疑会有积极作用。
努力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物化为可操作的长效机制和“容错”手段;减少和遏制安全机制上、运行中存在的显性和隐性问题,努力阻隔“事故链”的连接,提高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安全的走向是可以控制的。
安全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民航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做好安全工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任务,特别是民航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
安全是什么?安全就是没有不可接受的风险。
对民航而言,安全是众系统、宽领域、多层次工作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
常态下的安全是灰色的,是相对的,介乎于黑色(发生事故)与白色(绝对安全)之间的中间状态,航空公司之间,彼此只是灰色度不同而已。
系统是否安全不能只看到是否发生了现实的危害,发生了事故。
真的发生了事故,事实已经证明危险的存在,当然是不安全的;危害尚未实际发生,危险因素却可能存在,系统也不一定就处于安全的状态。
因此说,安全又是动态的。
保证了安全并不能说明系统和过程中没有问题,今天没有出问题,并不能保证明天不会发生问题。
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经常讲,“安全是个变数。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靠一天天地进行积累”。
因此,树立“安全是灰色的”观点,尊重安全规律,准确把握安全趋势,有效控制安全走向,用是否存在危险而不是只看到是否发生了危害来判定安全,有利于保持警觉性,防止自满情绪的滋生,对于促进安全无疑会有积极作用。
“安全第一”是我国民航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它主要体现在决策具体矛盾时,必须将安全始终作为权重最大的砝码!当前要特别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避免在经济效益的重压下,出现“宁愿花大钱赔事故善后,也不愿花小钱买事前安全投入”的现象。
要保持安全与效益协调发展,当安全与效益发生矛盾而又没有更好的兼顾途径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完全体现了航空安全的客观要求。
通过行政与法规、经验与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借鉴国际民航安全管理的先进方法,逐步完善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保障航空安全的物质、技术、法规、培训等基础建设,努力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物化为可操作的长效机制和“容错”手段;把主要精力放在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上来,放在监察执法上来,放在加强法规、政策的调查研究上来,放在问题的解决上来。
减少和遏制安全机制上、运行中存在的显性和隐性问题,努力阻隔“事故链”的连接,提高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安全的走向是可以控制的。
那么,如何做才算“安全第一”呢?笔者愚见:【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近年来,中国民航通过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凸现了安全生产责任;民航机构改革,形成了安全生产“三级”监管体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得到了加强;整章建制,初步构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等一整套与国际民航接轨的法规体系;对航空公司等一大批企业进行运行合格审定、安全评估审计和持续监督检查。
这些都是保证安全生产状况总体趋于平稳的重要因素。
但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目前全民航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少数生产营运单位安全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基础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落后;发展需求与安全基础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具体表现为观念、管理、基础设施和人员素质“四个跟不上”,航空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当前,民航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世界航空运输自由化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给民航安全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民航新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航空活动需求的多样化,导致局部地区的空中交通服务保障能力出现瓶颈效应;空防形势依然严峻,“非传统的安全问题”诸如国际恐怖活动和国内不稳定因素,对空防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因此,要清醒地看到民航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长时间保证安全,容易看不到以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存在的安全隐患。
与世界民航比较,我国的安全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
由于机组原因造成的事故占70.6%,世界民航占66%;我国民航因飞机原因导致事故23.5%,世界范围占13%。
立足长远,着眼当前,以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为主线,以完善安全生产法规规章、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重点,以“五严”要求为准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严字当头,赏罚严明,坚持技术、装备、培训并重,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建立安全长效机制,大力加强安全基础建设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确保民航生产运行始终处于安全稳定协调持续的可控状态。
特别是对新出现的苗头性和局部性的安全问题,要见微知著,保持高度警惕,从薄弱环节抓起,从风险点抓起,从解决突出的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做好安全工作。
【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多从技术层面想办法找措施,完善运行机制】要着力研究和探索安全管理的前沿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和较强的预见性,把主要精力落实在预防工作上,逐步建立和完善飞行安全预警机制,从人为因素、系统安全着手,采取前瞻式管理,从技术层面想办法找措施,完善运行机制,降低事故率。
一是建立安全预警和分析系统要利用好QAR/FOQA系统。
航空公司要下力气健全QAR/FOQA系统组织机构,配齐技术人员,加大培训投入。
要从统一技术标准的角度开办相应的培训班,对维护技术人员、飞行和机务数据分析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QAR/FOQA系统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确保系统有效运作。
可在中介技术机构设立主要由在职或退役资深飞行和机务专家组成的“译码数据技术分析小组”,充分利用各公司QAR/FOQA系统提供同步、完整、连续的译码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事故预警工作。
把重点放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上,找出飞行员和飞机重点部件在安全运行上的趋势性、整体性安全隐患,向相关航空公司提出建议与措施,将问题苗头解决在萌芽状态,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
要对各公司QAR/FOQA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具体监控,实施不定期的抽查。
采取“案例分析”方式,组织力量将国内外各航空公司发生的典型问题收集起来,按事件经过、原因分析、经验教训、注意事项等顺序进行编写,制作成安全教育多媒体系列教材,组织安全培训。
凭借我国模拟机训练中心的设备和师资力量,充分利用电脑技术,系列开发各机型具备更新功能的《标准飞行程序》、《快速检查单》多媒体CBT软件。
借助《标准飞行程序》软件,使飞行员实际获得标准飞行的理念和规范程序,通过正、误对比,克服各种飞行随意性;借助《快速检查单》多媒体软件,让飞行员了解和掌握各种特殊情况发生的机械原理,在驾驶舱内如何根据仪表/灯光/信息准确判断故障,如何按检查单进行分工明确、动作准确的处置,如何进行决断,如何进行性能计算,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CRM 资源等等。
加快“民航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保证人财物投入,抓紧软件编程和系统建设,尽快实现总局、各地区管理局和各地方安全监管办公室联网和信息共享。
明确不安全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处置程序,大面积增加不安全事件的信息报告内容和项目,充分挖掘客观因素,确保有安全参考价值的信息能“一网打尽”。
借鉴“基元分析”法,重点做好安全信息的系统分析和运用,为政府和各运输企业提供可靠的安全决策支持。
要共享安全资源,搞好飞行、机务维修、空管以及机场之间安全资源的共享工作。
要研究、开发和推广LOSA航线运行安全检查法。
QAR/FOQA系统虽然能及时发现飞行操作中各种不规范的数据偏差,但不能记录CRM诸如机组飞行程序、机组配合、检查单使用等行为问题,而这些也是诱发飞行事故的重要原因。
LOSA(航线运行安全检查),是国外近10年来广泛运用的一种控制人为过失的技术,它能对机组的飞行技术和管理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因此,在汉化国外成熟LOSA理论的基础上,培养一批政府的运行监察员和在企业的委任检查代表,加强日常的、持续性的LOSA运行监察,规范飞行。
要继续开发“自愿报告无处罚系统”。
鼓励广大飞行人员特别是事件当事人把自己或别人的差错作为宝贵的经历,通过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途径奉献出来,便于技术中介机构在占有大量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找出预防性措施,以警示全行业全系统的人不要重蹈覆辙。
要切实保护安全信息报告者的积极性,对报告人信息要严格保密,并给报告人有限的豁免权。
凡主动报告的,除了故意违章外,要酌情减免当事人的过失责任。
二是向科技要安全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开发、利用科学技术,更好地为安全工作服务。
要以民航科研基地为依托、以课题制为主要形式,推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安全科技创新工作。
建立和完善对国内外先进的安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有效机制,支持航空安全领域的持续性研究,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要加大推广运用的力度。
据了解,“民航人为因素研究”和“防止两机相撞”课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对其进行持续研究的同时,要加强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工作,使其尽快转化为安全生产力。
各航空公司应把CRM、飞行学院要把MCC课程作为机组成员的必训课,作为获得机组成员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
机务维修、空管等系统也应开展相应的深层次研究,边研究边推广边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