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
汽车操作稳定性课件
01
结构优化
通过改进转向系统的结构设计,如采用更轻量化的材料、优化构件的截
面形状等,以减小系统的惯性力矩,提高操控敏捷性。
02
助力特性优化
针对动力辅助转向系统,可以通过调整助力特性曲线,使驾驶员在不同
车速和转向角度下获得更合适的助力感,提高操控稳定性。
03
智能化技术融合
引入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算法,实现转向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如主动前
机械式转向系统:主要由齿轮、齿条、转向器等 机械构件组成,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操控起 来较为费力。
类型
动力辅助转向系统:通过液压或电动方式,为驾 驶员提供额外的转向助力,减小转向力矩,提高 操控稳定性,包括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 转向系统等。
转向系统对操作稳定性的影响
转向刚度
转向系统的刚度会影响驾驶员的 转向感受,过高的刚度会使驾驶 员感到操作吃力,而过低的刚度
则可能导致操控不灵敏。
路面反馈
转向系统能够传递路面的信息给 驾驶员,如果系统设计不当,可 能导致路面反馈过于模糊或被过 滤掉,降低驾驶员对车辆状态的
感知能力。
回中性
良好的转向系统应具有回中性, 即当驾驶员释放转向盘时,车辆 应能自动回到直线行驶状态,回
中性不良会影响操控稳定性。
转向系统的优化与改进
性和操控性。
05
汽车操作稳定性的评价与 测试
操作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主观评价
基于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感受和经验进行评价,包括方向盘手感、车身稳定 性等。主观评价具有直观性和实时性,但受到个体差异和驾驶技能水平的影响 。
客观评价
通过量化和客观的测试指标对操作稳定性进行评价,如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 度等。客观评价能够准确地反映车辆的性能,但需要专业的测试设备和环境。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详解
转向盘中心区操纵稳定性:指转向盘小转角、低频正弦输入下汽车高 速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它代表了汽车经常行驶工况下的操纵稳定性。
机动性:代表汽车机动灵活性的性能,最小转弯半径是评价汽车机动 性的重要指标。
直线行驶性:侧风稳定性与路面不平度稳定性是汽车直线行驶时在外 界干扰输入下的时域响应。
极限行驶性能:指汽车在处于正常行驶与异常危险运动之间的运动状 态下的特性,它表明了汽车安全行驶的极限性能。
汽车在附着系数较大的路面上作小转向运动,认为是线性区评价; 汽车在附着系数较小的路面作大转向运动,认为是非线性区评价。
5.稳态评价和动态评价
稳态:指没有外界扰动、车速恒定、转向盘上的指令固定不变,汽 车的输出运动达到稳定平衡的状态。
稳态评价:汽车达到稳态状态的评价。 动态评价:汽车从接收转向指令或扰动指令开始到达到稳态状态之 前的运动评价。 稳态不存在操纵稳定性问题,所有的操纵稳定性问题都是动态反应 问题。
第2页
汽车操纵稳定性
定义:指在驾驶人不感觉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按照驾 驶人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直线或转弯)行驶;且当受 到外界干扰(路不平、侧风、货物或乘客偏载)时,汽车能抵抗干扰 而保持稳定行驶的性能。
操纵性:即汽车能够确切地响应驾驶人通过转向盘给定的转向指令 行驶的能力,反映了汽车与驾驶人配合的程度。
2021/1/30
5.1.2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内容和评价指标
➢ 汽车操纵稳定性需要采用较多的物理量从多个方面进行 评价,见表书本中的5-1。
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稳态响应和瞬态响应:是表征汽车操纵稳定性 的转向盘角位移输入下的时域响应,是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础特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一、汽车操纵稳定性1.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汽车在纵向坡道上行驶,例如等速上坡,随着道路坡度增大,前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不断减小。
当道路坡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前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为零。
在这样的坡度下,汽车将失去操纵性,并可能产生纵向翻倒。
汽车上坡时,坡度阻力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在坡度大到一定程度时,为克服坡度阻力所需的驱动力超过附着力时,驱动轮将滑转。
这两种情况均使汽车的行驶稳定性遭到破坏。
2.汽车横向稳定性汽车横向稳定性的丧失,表现为汽车的侧翻或横向滑移。
由于侧向力作用而发生的横向稳定性破坏的可能性较多,也较危险。
图5.2所示汽车在横向坡路上作等速弯道行驶时的受力图。
随着行驶车速的提高,在离心力cF作用下,汽车可能以左侧车轮为支点向外侧翻。
当右侧车轮法向反力0zRF时,开始侧翻。
3.轮胎的侧偏特性轮胎的侧偏特性是研究汽车操纵稳定性理论的出发点。
3.1 轮胎的坐标系与术语图5.3示出车轮的坐标系,其中车轮前进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向下为z轴的正方向,在x轴的正方向的右侧为y轴的正方向。
(1)车轮平面垂直于车轮旋转轴线的轮胎中分平面。
(2)车轮中心车轮旋转轴线与车轮平面的交点。
(3)轮胎接地中心车轮旋转轴线在地平面(xOy平面)上的投影(y轴),与车轮平面的交点,也就是坐标原点。
(4)翻转力矩xT 地面作用于轮胎上的力,绕x轴的力矩。
图示方向为正。
(5)滚动阻力矩yT 地面作用于轮胎上的力,绕y轴的力矩。
图示方向为正。
(6)回正力矩zT 地面作用于轮胎上的力,绕z轴的力矩。
图示方向为正。
(7)侧偏角轮胎接地中心位移方向(车轮行驶方向)与x轴的夹角。
图示方向为正。
(8)外倾角xOz平面与车轮平面的夹角。
图示方向为正。
3.2 轮胎的侧偏现象如果车轮是刚性的,在车轮中心垂直于车轮平面的方向上作用有侧向力yF。
当侧向力yF不超过车轮与地面的附着极限时,车轮与地面没有滑动,车轮仍沿着其本身行驶的方向行驶;当侧向力yF达到车轮与地面间附着极限时,车轮与地面产生横向滑动,若滑动速度为Δu,车轮便沿某一合成速度u′方向行驶,偏离了原行驶方向,如图5.4所示。
第6章-汽车操纵稳定性
3、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
4、回正性
转向灵敏度、转向盘力特性
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转向灵敏度 反应时间、横摆角速度波动的无阻尼圆 频率
共振峰频率、共振时的振幅比、相位滞 后角、稳态响应
回正后剩余横摆角速度与剩余横摆角、 达到剩余横摆角速度的时间
5、转向半径
6、转向轻便性:原地转向轻便性、低速行
wr (t)
B0 0
w02
Cew0t
sin(
w0
1 2 t )
令: 则: 或:
w w0 1 2
wr (t)
B0 0
w02
Cew0t
sin( wt )
wr (t)
B0 0
w02
A1e w0t
cos(wt)
A2 e w0t
sin( wt)
•
初始条件: t 0,wr 0 v 0 0 wr ak1 0 / I Z
(k1
k2 )(a2k1 u
b2k2 ) ]wr
•
Lk1k2 muak1
••
•
•
m' wr h wr c wr b0 b1
式中:
m' muIZ h [m(a 2k1 b 2k2 ) I Z (k1 k2 )] c mu(ak1 bk2 ) L2k1k2 / u
b0 Lk1 k2 b1 muak1
一般而言,最大侧偏力越大 ,汽车的极限性能越好。
3)轮胎的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轮胎扁平率(H/B) 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轮胎的垂直载荷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侧偏刚度随垂直载荷的增大而增大,但垂直载荷过大,侧 偏刚度反而会减小。
《汽车操纵稳定性》课件
06
汽车操纵稳定性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品牌汽车操纵稳定性优化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通过优化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
该品牌汽车通过改进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设计和参数, 实现了在各种路况下都能够保持较好的操纵稳定性。具体 措施包括采用先进的悬挂系统、优化转向齿条和齿轮的设 计、改善轮胎的抓地力等。这些改进使得汽车在高速行驶 、紧急变道和弯道行驶时更加稳定,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和舒适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是评价汽车性能的重要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之一,它涉及到汽车的操 控性、安全性、舒适性等多个方面,对驾驶员的驾驶体验和行车安全 具有重要影响。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重要性
03
提高行车安全性
提高行驶稳定性
提高乘坐舒适性
良好的汽车操纵稳定性可以提高驾驶员对 汽车的操控信心,减少因失控而引发的交 通事故。
良好的汽车操纵稳定性可以使汽车在行驶 过程中保持稳定,减少侧滑、失稳等现象 的发生,提高行驶安全性。
案例二:某品牌汽车控制系统优化案例
总结词
通过先进的控制系统,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
详细描述
该品牌汽车采用了先进的控制系统,如电子稳定程序和 牵引力控制系统,来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这些系统 通过实时监测车辆的动态特性和驾驶员的操作,自动调 整发动机输出和制动系统的制动力,以保持车辆的稳定 性和控制性。通过这些控制系统的优化,该品牌汽车在 各种驾驶条件下都能够提供更好的操纵性能和安全性。
良好的汽车操纵稳定性可以使汽车在行驶 过程中更加平顺,减少颠簸和振动,提高 乘坐舒适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早期的汽车由于没有转向助力、悬挂系统等装置,操纵稳定 性较差。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操纵稳定性逐渐得到改 善。
汽车操纵稳定性概述
汽车操纵稳定性概述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车辆在加速、刹车、转弯等操作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的能力。
这一特性对驾驶员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和舒适性。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汽车操纵稳定性进行概述。
首先,悬挂系统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悬挂系统主要由弹簧、减振器和稳定杆等组成。
弹簧和减振器能够减缓车辆在通过不平路面时产生的颠簸感,提高悬挂系统的工作效率。
稳定杆可以减少车辆转向时的侧倾,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因此,一个良好的悬挂系统对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制动系统对操纵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影响。
制动系统主要由刹车盘、刹车片和刹车油等构成。
当驾驶员需要紧急刹车时,一个良好的制动系统可以迅速减速并能够保持车辆的稳定性。
如果制动系统工作不正常,可能会导致车辆在刹车时出现抱死现象,从而失去了对车辆的控制。
在操纵稳定性方面,转向系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转向系统主要由转向机构、转向齿轮和转向轴等构成。
一个良好的转向系统可以提供准确而稳定的转向操作,驾驶员可以更容易地控制车辆的前进方向。
在紧急转弯时,一个稳定的转向系统可以避免车辆失控或侧翻的风险。
此外,轮胎也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轮胎可以提供良好的抓地力和操控性能,这对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果轮胎的磨损过度或者胎压不正确,都可能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失去稳定性。
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车辆的重心位置也会对操纵稳定性产生影响。
低重心的车辆相对于高重心的车辆在行驶中更加稳定。
因此,现代的汽车设计会尽量将重心降低,以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总结起来,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以及轮胎等都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操纵稳定性,驾驶员应该保持良好的驾驶技巧,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车辆的关键部件,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汽车操纵稳定性
(4)用转向半径表示汽车稳态转向特性
(5)用静态储备系数S·M来表征汽车稳态转向特性
S M a' a k2 a L k1 k2 L
3.汽车稳态转向特性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汽车不能具有过多转向特性。汽车具有中性转向特性 也不好,因为汽车本身或外界使用条件的某些变化,中性 转向特性的汽车常会转变成过多转向特性而使操纵稳定性 变差。不足转向特性的汽车转向灵敏性较差,汽车的不足 转向性不可过大。因此,只有具有适度不足转向特性的汽 车,才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才能保持行车安全。《机 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规定,汽车(三 轮汽车除外)应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
6.4.2 轮胎
1.轮胎气压 2.轮胎结构型式
6.4.3 汽车驱动方式
转向时随施加于轮胎上切向力的增加, 轮胎的侧偏刚度减小,使汽车产生的侧偏角增 大。因此,后轮驱动的汽车转向时施加驱动力, 后轮侧偏刚度减小,使后轮侧偏角增加,有减 小不足转向、向过多转向转化的趋势。前轮驱 动的汽车转向时施加驱动力,前轮侧偏刚度减 小,使前轮侧偏角增加,有增加不足转向的作 用。
第三节
汽车稳态转向特性与瞬态响应
主讲教师:刁立福
由转向盘输入引起的汽车运动状况,可分为 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稳态与随时间变化的瞬态两种, 相应的汽车响应称为稳态响应与瞬态响应。
6.3.1 汽车稳态转向特性
1.汽车稳态转向的几何关系
L R
(1
2)
2.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表示方法
(1)用汽车稳定性因数表示汽车稳态转向特性
过多转向特性增加。 对载货汽车来说,由于后轮载荷的变化常比前轮载
荷变化大3~4倍,因而如果在一定的侧向加速度下,空 载时前轮侧偏角往往比后轮侧偏角大;那么满载时后轮 侧偏角则往往比前轮侧偏角大得多。因此,加大后轴载 荷会增大汽车的过多转向的倾向,这可以说是所有汽车 的共同的特性。而载货汽车由于其后轴载荷变化幅度大, 所以重载时往往出现过多转向的倾向。
教学课件:第六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对比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 有效性,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06
总结与展望
本章总结
操纵稳定性定义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驾驶员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纵汽车行驶方向和行驶状态的能力,同时 要求汽车能按驾驶员的意图保持稳定的行驶状态,且在行驶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及自动回正能力。
教学课件:第六章-汽车 的操纵稳定性
• 引言 • 汽车操纵稳定性基础知识 • 汽车操纵稳定性分析方法 •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与评价 • 汽车操纵稳定性优化设计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介绍
汽车操纵稳定性是汽车动力学的一个 重要研究方向,涉及到汽车行驶时的 操控性能和稳定性。
本章将介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概 念、研究方法以及相关实验,为后续 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通过建立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汽车的动态行为,使得数学分 析变得相对简单。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广泛应用于汽车操纵稳定性分析和控制系统的设计。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分析
横摆运动分析
横摆运动是指汽车绕垂直于地面 的轴线的旋转运动,主要受到前 轮转角、侧向加速度和侧向风的 影响。
侧倾运动分析
影响操纵稳定性的因素
汽车的结构设计、悬挂系统、转向系统、轮胎等都会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操纵稳定性评价
通过一系列试验和评价指标来评价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如蛇形试验、转向盘角阶跃试验、 稳态回转试验等。
下章预告
第七章内容概述
介绍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 工作原理,以及制动性能的评价 指标和试验方法。
重点与难点
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标准
横摆角速度标准
根据不同车速和转向盘转 角下的横摆角速度值,制 定相应的评价 角下的侧向加速度值,制 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汽车操纵稳定性
减震器的影响:减震器的作用是当钢板弹簧变形
时,能迅速消减其震动,使汽车平稳行驶。重影响操纵稳定性。 前轴和车架变形:由于车架是汽车的基础,他的 变形会直接影响各部件的连接及配合,从而直接 影响操纵稳定性。
转向系的影响
行驶系
轮胎
悬架和减震器
前轴和车架变形
轮胎的影响:轮胎是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一个
重要因素,增大轮胎的能力,特别是后胎的载荷 能力,例如加大轮胎的尺寸,合适的胎压,会改 善汽车的操纵操纵稳定性。 悬架的影响:悬架的作用是把车架与汽车前后桥 连接在一起,并使车轮在行驶中所承受的冲击力 不直接到车架,以免引起车身的剧烈震动而加速 零件的损坏。
制动系的影响
制动系
制动间隙
前后轮抱死次序
制动间隙:制动间隙不合适,会使汽车制动是发
生跑偏,汽车向制动间隙小的一侧跑偏,从而影 响汽车操纵稳定性。 前后轮抱死次序对操稳性的影响:紧急制动时, 如果汽车后轮制动抱死,汽车后轴将产生严重侧 滑,失去操纵稳定性,而前轮抱死,汽车又失去 转向能力。因此,汽车应安装防抱死系统。
汽车操纵稳定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
概念:汽车操纵稳定性,是指在驾驶员不
感觉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按 照驾驶员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 向(直线或转弯)行驶;且当受到外界干 扰(路不平、侧风、货物或乘客偏载)时, 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性能。
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因素
行驶系的影响
转向系
转向器
转向传动机构
转向器的影响:汽车行驶时,驾驶员对汽车行驶
方向的改变是通过操纵方向盘来实现的,转向盘 的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转向器出现 的问题:转向器缺油﹑转向器游隙过大
汽车理论课件 第六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 操纵性是指汽车能够确切地响应
驾驶员指令的能力。
• 稳定性是指汽车抵抗改变其行驶方向
的各种外界干扰(路面扰动或风扰 动),并保持稳定行驶而不失去控制, 甚至翻车或侧滑的能力。
一 汽车坐标系
• 汽车坐标系及其描述
r横摆角速度( yaw) w垂直速度
p侧倾角速度(roll ) q俯仰角速度( pitch)
汽车理论
Automobile Theory
XXXX大学车辆与动力学院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
School of Vehicle & Motive Power Engineering
本节课内容提要
本课程的结构、地位和要求; 汽车动力性等六大性能概念;
汽车理论学科发展情况。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
School of Vehicle & Motive Power Engineering
第二节 汽车转向运动学和动力学
一、无侧偏时的转向运动
cot1
co t 2
OG L
OD L
d L
1 2
2
R0
L
tan
R0
L
二、有侧偏时的转向运动
tan(
1)
AD OD
tan 2
BD OD
R
L
2 1
L R
1
2
三、转向时的受力分析
FY1
mu2 R
b L
cos
1
mu2 R
b L
FY 2
基本要求
• 纪律要求: • 作业: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
School of Vehicle & Motive Power Engineering
第六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
r— 横摆角速度;
u—车速;δ —前轮转角; m—汽车质量;L —轴距; a,b — 汽车质心到前后轴的距离; k1,k2 — 前后轮侧偏刚度。
汽车理论
R
u
r
1 Ku
2
L
上式表明:汽车转向半径与汽车的行驶速度、稳定性因数、汽车 转向轮转角之间的关系,也说明了转向半径随上述参数变化情况。
Fb
Fb 或Fx FY
路面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路面干湿程度的影响 路面越湿,最大侧偏 力越小。 薄水层的影响 路面有薄水层时,轮 胎可能会完全失去侧偏 力,这称为“滑水”现 象。
回正力矩 Z T
侧偏角
回正力矩 Z T
汽车理论
第二节
汽车理论
汽车模型的简化
*忽略转向系统的影响,直接以前轮转角为输入。 *不考虑振动、侧倾、俯仰运动,认为汽车只作平行 于地面的运动; *不考虑轮胎切向力、外倾角、空气阻力的影响; *忽略左右轮胎载荷变化引起的侧偏特性变化; *忽略轮胎回正力矩; *认为轮胎侧偏特性处于线性范围; *认为汽车沿x轴速度不变。
P136页图
汽车理论
汽车过多转向
Over Steer OS
K<0称为过多转向。过多转向汽车加速时,和 中性转向相比,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较大,但 R= u / ,故转向半径随车速增大而减小。显然, / 。这时较小的前轮转 u 1/ K 当 时, = 角都会导致激转而翻车。 为了保持良好的操纵稳定性,汽车都应当具 有适度的不足转向。
不相等,且不等于 。外侧的比 稍小,内侧的比 稍大。
汽车理论
汽车理论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课件
结论
1 操纵稳定性是汽车
设计中不可或缺的 一环
优秀的操纵稳定性能够 保证车辆的安全性、舒 适性和经济性。
2 技术的不断发展将
进一步提高操纵稳 定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操纵 稳定性控制技术将不断 改进和创新。
3 未来汽车的操纵稳
定性将更加高效、 安全、智能
新技术的应用将使汽车 的操纵稳定性性能不断 向前发展。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车辆在不同驾驶情况下的稳定性能。了解和优化操纵 稳定性能,是提高汽车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操纵稳定性?
定义
操纵稳定性是指车辆在各 种驾驶情况下保持平稳的 能力,包括直线行驶、转 向和急制动。
属性
操纵稳定性的属性包括方 向盘控制性、车辆响应速 度、轴重分布等。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可以检测并纠正车 辆偏离预定轨迹的 情况,提供高级操 纵稳定性和驾驶控 制。
操纵稳定性在汽车设计中的重要性
安全性
操纵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驾驶员及乘客的安全,确保车辆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
舒适性
优秀的操纵稳定性可以提高驾驶舒适性,减少驾驶疲劳和不适感。
经济性
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可以提高燃油经济性,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影响因素
影响操纵稳定性的因素包 括车辆结构、悬挂系统、 制动系统和轮胎选择等。
操纵稳定性检测方法
1
பைடு நூலகம்
转向稳定性检测
2
通过测试车辆在转弯时的平衡性和侧
倾程度来评估操纵稳定性。
3
直线行驶稳定性检测
通过测量车辆在直线行驶过程中的姿 态变化来评估操纵稳定性。
急制动稳定性检测
通过模拟急停等紧急情况下的车辆姿 态和制动反应来评估操纵稳定性。
汽车概论第六章汽车性能
影响平顺性的因素
汽车的悬挂质量由车身、车架及其上的总成所构成。悬架 结构、轮胎、悬挂质量和非悬挂质量是影响汽车平顺性的 重要因素。
1. 悬架结构
悬架结构主要指弹性元件、导向装置与减振装置,其中弹 性元件与悬架系统的阻尼对平顺性影响较大。 (1) 弹性元件 (2)阻尼系统的阻尼
2. 轮胎
轮胎由于本身的弹性,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因路面不平所 产生的振动,因此它和悬架系统共同保证了汽车的平顺性
2. 汽车的行驶阻力
(2)空气阻力 汽车直线行驶时所受空气的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空气阻力分为压力阻力和摩擦阻力两部分。 (3)坡度阻力 如下图所示,当汽车上坡行驶时,其重力沿坡道斜面的分力表现为对汽
车行驶的一种阻力,称坡度阻力。
汽车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
2. 汽车的行驶阻力
(4)加速阻力
车辆坐标系与转向盘阶跃输入下的时域响应
汽车作等速圆周行驶,即汽车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稳 态响应,其特性成为汽车转向稳态特性。分为不足转向、 中性转向和过度转向三种。这三种不同转向特性的汽车具 有如下图所示行驶特点:
人-车闭路系统
驾驶员-汽车系统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在汽车行驶过 程中,驾驶员根据需要,操纵转向盘使汽车做转向运动。 路面的凹凸不平、侧风、偏载等影响汽车的行驶。驾驶员 根据道路、交通等情况,通过眼、手及身体感知的汽车运 动状况(输出参数),经过头脑的分析、判断(反馈), 修正其对转向盘的操纵。如此不断地反复循环,操纵汽车 行驶前进,如下图所示。
2. 制动侧滑 侧滑是指汽车制动时,某一轴的车轮或两轴的车轮发生横 向滑动的现象。
3. 前轮失去转向能力 前轮失去转向能力是指弯道制动时,汽车不再按照原来的 行驶方向而沿弯道切线方向驶出的现象。
汽车理论第六章
u v
因此有 同理有
ax
u v
t
du dt
v d
dt
u vr
ay
v u
t
dv dt
u d
dt
v ur
对二自由度汽车模型进行受力分析,外力沿y轴 方向的合力以及绕质心的力矩分别为
FY FY1 cos FY 2
M Z aFY1 cos bFY 2
b r
u
整理得
FY
k1(
ar
u
) k2(
br )
u
MZ
ak1 (
a r
u
) bk2 (
br )
u
由牛顿定理
FY
k1(
a r
u
) k2(
br
u
) m(v ur )
MZ
ak1 (
且忽略左、右侧车轮由于载荷的变化引起的轮胎特性的改变以及轮胎回正力 矩的作用; • 6)汽车运动时的驱动力不大,因此不考虑地面切向力对轮胎特性的影响; • 7)不考虑空气动力的作用。
2、线性二 y u u
x
y r
2
V
u2
u
b
第六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第一节 概述
•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在驾驶者不感
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遵循 驾驶者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 行驶,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 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 稳定性是指汽车抵抗改变其行驶方向
的各种外界干扰(路面扰动或风扰 动),并保持稳定行驶而不失去控制, 甚至翻车或侧滑的能力。
汽车操纵稳定性教学课件
ESP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汽车 的操纵稳定性,有效防止车 辆在湿滑、冰雪等恶劣路况 下发生侧滑、甩尾等危险情 况。
ESP系统已经成为现代汽车 的标配安全装置,广泛应用 于轿车、SUV、MPV等各类 车型。
06
汽车操纵稳定性未来发展 趋势
自动驾驶技术对操纵稳定性的需求
高精度定位与导航
自动驾驶技术需要实现高精度定位和导航,以确保车辆在各种路 况和环境下稳定行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制动助力与回馈
制动系统的助力特性和回馈性能影响驾驶员对制动操作的 感知和控制精度,进而影响操纵稳定性。
0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与评 价
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与原理
试验方法分类
介绍操纵稳定性试验的两种常用 方法,即开环试验和闭环试验,
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试验原理
详细阐述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 原理,包括侧向动力学、横摆动
优点
四轮转向技术能够减小车辆的转弯半径,提高低速时的机 动性;同时,高速时能够增强车辆的稳定性,减少驾驶员 的操控负担。
工作原理
四轮转向系统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辆状态和驾驶员意图,控 制单元根据算法计算前后轮的转向角度,并通过执行器实 现四轮协同转向。
应用范围
四轮转向技术主要应用于轿车、大型客车及部分商用车等 车型。
阐述驾驶员施加的操纵力如何影响车辆运 动,以及车辆如何响应这些操纵力。
轮胎力学特性
概述
轮胎是汽车与路面接触的唯一部件,其力学 特性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轮胎的非线性特性
阐述轮胎在不同工况下(如侧滑、纵滑和联 合滑移)表现出的非线性特性。
轮胎的侧向力与纵向力
介绍轮胎在侧向和纵向上的力学特性,包括 侧偏角、侧向刚度和纵向刚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a ucr uch
若保持前轮的转角不变,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增大, 而仍要保持原来的半径作圆周运动时就显得前轮转角不足, 呈现不足转向的特性。
汽车理论
r
K 0
K 0
r
1 u 0 2 1 Ku L
K 0
ua
ucr uch
汽车理论
ma 2 1 u b Lbk2 m a b 2 L 1 2 u L k 2 k1 ma 2 1 u b Lbk2 2 1 Ku L ma 2 1 u b Lbk2 0 2 1 Ku L ma 2 b u ) 0 中性转向下: (1 Lbk2 L
汽车理论
汽车稳态响应
稳态下汽车平面运动方程为
1 (k1 k 2 ) (ak1 bk2 )r k1 mur u 1 2 (ak1 bk2 ) (a k1 b 2 k 2 )r ak1 0 u 消去v后,得: 1 ma u 2 b Lbk2 m a b 2 L 1 2 u L k 2 k1
u—车速;δ —前轮转角; m—汽车质量;L —轴距; a,b — 汽车质心到前后轴的距离; k1,k2 — 前后轮侧偏刚度。
汽车理论
汽车稳态响应的类型
稳定性因数K是表征汽车稳态响应的一个重 要的参数。
随着汽车行驶车速的变化,汽车的稳态响应 可以按照稳定性因数K的数值分为:
中性转向
不足转向
过度转向
汽车理论
三种稳态响应
R u 1 Ku 2
r
L
汽车理论
汽车中性转向(Neutral Steer,NS)
P136页图
汽车理论
汽车过多转向
Over Steer OS
K<0称为过多转向。过多转向汽车加速时,和 中性转向相比,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较大,但 R= u / ,故转向半径随车速增大而减小。显然, / 。这时较小的前轮转 u 1/ K 当 时, = 角都会导致激转而翻车。 为了保持良好的操纵稳定性,汽车都应当具 有适度的不足转向。
汽车理论
---前轮转角(车轮旋转
平面与汽车纵向的夹角)
a b ---汽车前后轴到质
2.1 二 自 由 度 汽 车 模 型
心的水平距 r ---横摆角速度 ---质心处的侧偏角 α1 α2---分别为汽车前、后 车轮上的侧偏角(车轮的旋
转平面与车轮行驶速度方向之 间的夹角)
汽车理论
汽车理论
实际上:车轮都不是刚性的,车轮存在侧向弹性,因此,即 使侧向力Fy没有达到车轮与地面之间的附着极限,车轮的行驶 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的方向,即发生侧偏现象。
汽车理论
轮 胎 的 侧 偏 现 象
具有侧向弹性的车轮在垂直载 荷的作用下,车轮中心受到侧向 力Fy,地面有相应的侧偏力Fy时 具有下面的两种情况: 车轮静止不滚动:轮胎胎面接 地印迹的中心线与轮胎平面分开 一个距离Δh,且平行。 车轮滚动:接地印迹的中心线 与轮胎平面错开,且有一夹角 (侧偏角),此时,车轮沿接地印 迹的中心线方向滚动。
1 u r m a b 2 L 1 2 u L k 2 k1
汽车理论
u/L r s 1 Ku 2
m a b K 2( ) L k 2 k1
式中:
r / — 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也叫转向灵敏度;
K—稳定性因数(s2/m2)(K值与汽车的质量、质心位置以
汽车理论
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方法
汽车理论
汽车理论
人--车闭环系统
汽车理论
汽车试验的两种评价方法
客观评价法 客观评价通过仪器测试能定量评价汽车性能, 且能通过分析求出其与汽车结构参数间的关系。 主观评价法 主观评价考虑到了人的感觉,能发现仪器不能 测试出的现象,是操纵稳定性的最终评价方法, 但很难给出定量评价数据。
汽车理论
汽车理论
预备知识
汽车转向系的功能、 组成、构造及工作原 理。
中心思想
首先介绍操纵稳定性的 基本概念(评价指标、 轮胎侧偏特性),然后 分析线性二自由度的汽 车模型,最后介绍汽车 行驶时的侧车理论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在驾驶者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 条件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 向行驶,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 行驶的能力。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不仅影响到汽车驾驶的操纵方便程度,也 是影响汽车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即操作性和稳 定性。
y 式中,k称为侧偏刚度 (N/rad)。为曲线在=0处 的斜率。按轮胎坐标系,侧 偏力和侧偏角总是反号,故 侧偏刚度总是负值。
F k
汽车理论 侧偏力与侧偏角的关系
汽车理论
影响轮胎侧偏特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轮胎侧偏弹性的主要因素是: 轮胎结构参数 轮胎的使用参数 具体包括侧偏角、外倾角、垂直载荷、在接地印迹 上的分布、路面附着系数、轮胎的纵向滑移率等
汽车理论
2.2 瞬态响应、稳态响应
汽车的时域响应可分为:不随时间变化的稳态响应 和随时间变化的瞬态响应。汽车等速直线行驶是一种 稳态,给汽车以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一般汽车经短暂 时间后便进入等速圆周行驶,这也是一种稳态,称为 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 在等速直线行驶与 等速圆周行驶这两个稳 态运动之间的过渡过程 便是一种瞬态,相应的 瞬态运动响应称为转向 盘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 响应。
汽车理论 垂直载荷增大,k增大;但垂直载荷过大,轮胎与
地面接触区的压力变得极不均匀,k反而减小。
汽车理论
轮胎形式和结构参数的影响 a. 子午线胎比斜交胎侧偏刚度高。 b. 扁平率(=轮胎高度H/宽度B)小的轮胎侧偏 刚度大。
汽车理论
c. 胎压大,则侧偏刚度大,但胎压太大侧偏刚度基 本不变。试验时,可能通过改变减少胎压改变稳态 试验结果。
一定侧偏角下,驱动力 或制动力增加时,侧偏力 逐渐有所减小,这是由于 Fx 轮胎侧线弹性有所改变的 关系。当纵向力相当大时, 侧偏力显著下降,接近附 着极限时,切向力已耗去 大部分附着力,而侧向力 能利用的附着力很小。
附着椭圆
FY
侧偏角
FY Fb 或Fx
Fy
FY
汽车理论
车轮中心沿Y轴方向若作用有侧向力Fy,相应地在地 面上产生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Y, FY也称为侧偏力。当有 地面侧向反作用力时,若车轮是刚性的,则可能发生两 c c 种情况:
u
Fy
Fy
u
u′
△
FY l Fz
u
c c
没有侧向滑移 有侧向滑移 图 有侧向力作用时刚性车轮的滚动
FY l Fz
汽车理论
r
K 0
K 0
r
1 u 0 2 1 Ku L
K 0
ua ucr uch
汽车理论
r
u/L 1 Ku 2
u L
ucr
u
汽车理论
过多转向的汽车当行驶速度达到临界车 速时将失去稳定性(因为在临界车速附近时,横
摆角速度增益趋于无穷大,只要极其微小的前轮转角 便会产生极大的横摆角速度)。
二自由度汽车的运动微分方程:
1 (k1 k 2 ) (ak1 bk2 )r k1 m(v ur ) u 1 2 (ak1 bk2 ) (a k1 b 2 k 2 )r ak1 I zr u
式中:u,v -汽车质心速度在x,y轴上的分量; -前轮转角; k1,k2-前、后轮胎侧偏刚度; a,b -汽车前后轴到质心的水平距离 ; r -横摆角速度 -质心处的侧偏角
操纵性是汽车能够确切地响应驾驶员指令的能力。
稳定性是汽车抵抗改变其行驶方向的各种外界干扰(路面扰 动或风扰动),并保持稳定行驶而不失去控制,甚至翻车或侧 滑的能力。
汽车理论 车辆坐标系和汽车主要运动形式
沿X方向:纵向运动;绕x方向:侧倾运动; 沿Y方向:侧向运动;绕y方向:俯仰运动; 沿z方向:上下运动;绕z方向:横摆运动。
汽车理论
第二节
汽车理论
轮胎坐标系
地面作用在轮胎上的主要力和力矩:
沿x方向:地面切向反作用力(纵向力)Fx;
沿y方向:地面侧向反作用力(侧向力)Fy;
沿z方向:地面法向反作用力Fz; 绕x轴:翻转力矩Mx;
绕y轴:滚动阻力矩My;
绕z轴:回正力矩Mz;
汽车理论
轮胎的侧偏现象
汽车在行驶中由于受转向、路面倾斜、风力等引 起的侧向力的作用,使轮心速度方向偏离车轮平面的 现象。 转向引起的侧向力总是指向汽车内侧。侧偏角总 是位于和侧偏力指向相反的一侧。
由于过多转向的汽车易失去稳定性,故 汽车都应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
汽车理论
例P159
6-8
知识点回顾:
u/L r s 1 Ku 2
m a b K 2( ) L k 2 k1
式中:
r / — 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也叫转向灵敏度; K—稳定性因数(s2/m2); r — 横摆角速度;
Fb
Fb 或Fx FY
路面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路面干湿程度的影响 路面越湿,最大侧偏 力越小。 薄水层的影响 路面有薄水层时,轮 胎可能会完全失去侧偏 力,这称为“滑水”现 象。
回正力矩 Z T
侧偏角
回正力矩 Z T
汽车理论
第二节
汽车理论
汽车模型的简化
*忽略转向系统的影响,直接以前轮转角为输入。 *不考虑振动、侧倾、俯仰运动,认为汽车只作平行 于地面的运动; *不考虑轮胎切向力、外倾角、空气阻力的影响; *忽略左右轮胎载荷变化引起的侧偏特性变化; *忽略轮胎回正力矩; *认为轮胎侧偏特性处于线性范围; *认为汽车沿x轴速度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