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想中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理想中的教育
把孩子培养成人,这是天下父母最大的希冀,也是每个家庭最核心的问题。但怎么培养呢?
大多数的父母对培养孩子茫然不知,也不相信自己,于是四处打探,盲目攀比。有钱的不惜血本,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或国外,每年在孩子身上投入十万,二十几万在所不惜,美其言曰:挣钱不就为了培养孩子吗?孩子培养好了,就是最大的功绩。不少年轻父母孩子一、两岁就送进高昂的早教课堂,进行开发右脑等等,而中小学生为提高成绩陷入无休止的补课更是普遍现象。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办学机构为网络家长,使劲全身解数作秀。教育像一张功利的网,都想网罗更多更大的鱼,纯洁而温馨的人文文化变成了铜臭味十足的赤裸裸工具。
当家长把孩子以高昂的代价培养却还是令人失望时,是孩子不争气还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现行功利的教育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吗?能诞生大师吗?为什么中国现代无大师?为什么培养的人都是标准化一种模式?思考、质疑、追问,教育该向何处去?
回顾大师走过的路,你会发现鲁迅,胡适、朱光潜、季羡林,任继愈等包括一些大科学家都是幼年受过私塾教育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等在幼年时背得滚
瓜烂熟,他们在掌握经典得到古人思想的启蒙滋润后,再进入新式学校学习,高中或大学便开始接受西方文化教育。所有的大师几乎都是中西合璧的专家,他们不局限单一学科,而是多领域跨学科地汲取知识,集古今中外思想之大成,在交融中,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出一条独特的路,为世界文化作出贡献。
几千年来,我国古代经典造就着一批又一批文化名人,使各朝代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如战国诸子散文,汉赋,魏晋文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这些经典为世界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先人走过的路,我们不能不深思借鉴。
古希腊作家朗吉努斯在《论崇高》中对借鉴古人有这样一段话:还有另一条引向崇高境界的道路,就是模仿古代的散文家和诗人的,而且同他们竞赛,在竞赛时,此等英才就出现在我们面前,宛若耀眼的明星,使我们心灵扬举而达到心中凝想的典范。
古代经典是伟大思想和精湛艺术的综合,在孩童记忆最好的时候,接受经典,是奠定他们一生雄厚知识和伟大人格的基础。
有的家长会说:古文教条僵化,会把孩子学死的。那是因为我们不懂,文革时期,一切为政治服务,错误的导向充斥我们的大脑,禁锢我们的心灵,混淆了真伪美丑的
界限。何为经典?经典是你一次一次,反反复复,细细品味仍未能抓住它全部思想内涵的,是能让不同层次的人看懂,又让他们有不同感悟的,是常看常新的。读经典的时刻是幸福的时刻,是开启你智慧的时刻,它超越时间和空间,有无穷的奥秘等待你遐思和探索。人类的伟大来自思想。而经典正是思想的源泉,它一旦注入我们的血液,便奔流不息,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走出艰难困苦的动力,是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接力棒。
如果我是家长,孩子在呀呀学语的时候,我会给他听中外名曲音乐,四、五岁开始背诵经典直到十二、三岁,这个时期是一个人记忆最佳时期,除必学的经典外,根据他的爱好扩展。有人会说:小孩子学那么深奥的东西能消化吗?古人和现当代大师哪个不是这么走过来的?孩子十三、四岁时再把他送进现行学校学习文化课。有人说,那不是落下课程了,能跟上吗?他已拥有了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能跟不上吗?只能超前。文化课外,不参加各种形式的补课,而是发展爱好博览群书,读名家的经典。高中或大学多接触西方人文思想,走进世界文化之林。
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读书兴趣,又给他提供了多元的发展空间,使他在为人类创造美的同时,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得以最大体现,这就是艺术的人生,有独立风格的一生。有位哲学家说:雄伟的风格乃是重大思想之自然结
果,崇高的谈吐往往出自胸襟旷达志气远大的人。重大思想的成果和高尚品格不用刻意培养,在品质文化的滋养中自然蕴育生成。
对于当今老师补课高额收费能培养出好学生这件事,我实在不敢恭维,也不相信。也许会一时把成绩提高上去,但功利心的教育必然对学生产生功利的效果,会在一个人长久的人生旅途中产生速成浮躁的负面效应,这种损失更大。
记得儿子高中时英语不好,我给他找了专门的英语老师一对一补习,一节课元(那时最高,现在看来收费还是少的)。上了一段时间,儿子说啥不去,说老师给他上课困乏不认真,因为老师为多挣钱,除教课外,还要给其他学生补习。试问:如果学习变成了一种交换和赚钱的工具,哪会有美好的情操存在?
其实,专业文化课只是人生存的工具,而好的品性与理想的养成才是人生之根本,心中有了目标,便有了猎奇的眼光,相关的知识领域都要囊括于胸,那时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善假于物会变为现实。
说到底,我心中理想的教育就是不拘一格,不遵循形式,从经典开始,注重兴趣,走跨学科多元化成长道路,向大师看齐。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
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大胆向前,最美的风景在前方招手!
年月日上午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