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法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法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100所开设法学专业的大学参与了2017-2018法学专业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排名第的是中国政法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北京大学。
作为清华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法建筑学院的法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四。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清华大学法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
法学,是关于法律的科学。法律作为社会的强制性规范,其直接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秩序,并通过秩序的构建与维护,实现社会公正。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核心就在对于秩序与公正的研究,是秩序与公正之学。
清华大学法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16个研究方向:
030100法学
研究方向:01民法学;02商法学;03诉讼法学;04刑法学;05国际法学;06法学理论;07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8经济法学;09比较法学;10环境与能源法学;11知识产权法学;14法社会学;15法律史;16体育法学
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考试内容
清华大学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笔试+面试构成。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
考核形式及考核项目:
综合考核为书面测试+综合面试。
每位考生必须有不少于60分钟专业书面测试和不少于30分钟专业综合面试。
面试时,至少5位专家独立给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平均分
综合考核成绩评定:
综合考核满分100分,专业书面测试和专业综合面试各占50%。面试重点考查申请人在本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的基本素养、学术能力、学术志趣等。
三、时间安排
1.博士生申请在每年的8-9月和11月。
2.直博生(包括夏令营拟录取的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及部分9月份招收普博生的院系8-9月申请,9月中下旬考试录取,见当年招生简章及目录、招生说明、直博直硕招生要求。其他类别的考生11月份申请,来年3月份考试,见每年的对外招生目录(10月底上网)。
3.9月份考试由院系组织,持身份证参加考试,无需下载准考证。3月份由学校组织考试,3月初网上下载准考证,以准考证上考试科目、时间、地点为准。
4.成绩公布约在考试后20天左右,用自己的ID号查询。
5.拟录取结果5月份向院系查询。
6.5月中下旬调档签协议。
7.6月底或7月初,档案审查无误后发放录取通知书。
网研院普通招考博士生报名申请时间为2018年11月1日-11月30日。其他院系报名申请时间为2018年8月24日-9月7日,综合考核时间为2018年9月中下旬,院系如在九月完成招生计划将不再组织后期招生,部分院系九月如未完成招生计划将组织十一月报名。
四、申请材料
1)清华大学2019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网上报名后打印);
2)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期间学业成绩单原件;
3)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的复印件;(应届硕士生提供研究生学生证复印件)
4)两封与报考专业相关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专家出具的推荐信;
5)外语成绩证明复印件:考生须提供以下至少一种证明,各种成绩证明的出具日期至纸质版报考材料截止接收之日不超过五年视为有效。
6)博士生学习期间的研究构想。研究构想包含拟研究问题(博士论文选题构想)、理论意义、研究方法、参考文献、相关科研成果等;研究构想须由考生亲笔签名,字数不少于1万字。
7)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可提供论文初稿);已发表论文。
8)其他能够证明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材料。
特别说明:考生必须保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无学术不端行为。如果发现材料不实、申请人有学术不端行为,一经查实,学校将取消其申请、录取资格或者学籍。
五、考博分数
法学:综合考核满分100分,专业书面测试和专业综合面试各占50%。
六、导师介绍
陈新宇
副教授
教育背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1999)、法学硕士(2002),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05)日本名城大学招聘研究员(2007-2008)
学术兼职清华法学院近代法研究中心主任、日本东洋法制史学会会友、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亚洲研究》(韩国)审稿人
研究领域中国法律史
研究概况研究课题:
1、《比附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2、《大清新刑律新研究及资料汇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3、《近代中国的法政论争研究》(中国法学会项目)
奖励与荣誉1、专著《寻找法律史上的失踪者》获《法治周末》(法制日报社)“2015年十大法治图书”
2、论文《<钦定大清刑律>新研究》获第一届“中国法律史学会优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15)
3、论文《比附与类推之辨》获首届“首都法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3)、第三届“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13)
4、专著《从比附援引到罪刑法定》获第一届“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优秀青年成果奖”(2008)
5、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2010)
6、清华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2010)
7、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先进个人(2011)
8、校工会先进个人(2011)
9、法学院先进工作者(2011)
学术成果专著:
1、《从比附援引到罪刑法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寻找法律史上的失踪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3、《帝制中国的法源与适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