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垂直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垂直》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认识垂直》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第2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的相交与平行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课的教学任务主要包括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和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样两部分内容。学好认识垂直这一内容是为下一课学生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作准备的,同时它也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基础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认识垂线、垂足。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活动,学会用合适的方法作出一组垂线,能用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垂线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认识垂线。
难点: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方式。结合本课的知识特点,在“认识垂直”这个重点环节我准备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抽象化过程。先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的垂直现象;继而逐步抽象引入数学上的垂直概念。在对概念的思考、判断、辨析等过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内化对“垂直”的认识,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另外,画垂线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所以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一环节我会采用“直观演示法”,并分三个层次处理:先让学生思考如何过一点来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给学生一个主动探究的机会;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操作一遍,给他们直观的方法指导;最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同时指名板演,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反馈小结。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的学习方法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说教学过程
1.教、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量角器、三角尺、直尺、方格纸、长方形纸。
学具:量角器、三角尺、直尺、长方形纸。
2.教学流程:
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中学习,我设计如下教学程序,共分四个部分:
(一)复习铺垫、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书本第42页例题中的两幅图片,让学生找一找哪些直线互相平行,哪些直线相交。
2.学生找完后小结一下:平行和相交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作如下板书:【同一平面,两条直线平行
相交】
3.引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直线相交中的一种情况。
学生前一节课已经认识了平行,知道了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所以我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作为本课的切入点,渗透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这一部分集中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认识垂直,分四个环节。
1.观察比较、初步感知
(1)课件演示图片中的相交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两幅图片中的两条相交的直线,有什么共同点?
(2)在学生找到共同点后,教师利用课件将图上的两条直线分别从图中抽象出来,并把它们画在黑板上。接着揭示课题: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正好相交成直角,所以我们把它们的位置关系称为互相垂直。【板书课题:认识垂直】
2.自主阅读、深入理解
(1)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书本上的垂直、垂线、垂足等概念,再指名交流。
【同时板书: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交流垂直概念的时候要让学生注意这样三点:①什么叫互相垂直?同时给出垂直的变式,并说明当两条直线是垂直关系时要标好直角标记。②为什么要叫互相垂直而不叫垂直?强调两条直线是相互依存的关系。③垂直和相交是什么关系?可启发学生用集合图来表示。
(2)结合黑板上的两组图,让学生交流什么叫垂线、垂足。要求学生说清楚:当()和()互相垂直时,()是()的垂线;并指出垂足在哪里。
3.判断辨析、深化巩固
出示4组直线,让学生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是否互相垂直。
4.结合生活、举例应用
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或图形的两条边互相垂直,相机出示课本42页下面的三幅图,让学生感知垂直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由于建立垂直的概念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所以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我特别注重引导他们对“互相垂直”作深入解读。让学生在对几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中经历概念的形成及内化过程,重视对概念本质特征的理解。整个过程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和谐统一。
第二层次:画垂线,分两个环节。
1.想办法做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
让学生利用手边的材料做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尝试后交流展示。学生会有很多种方法,可能用小棒摆、折纸、在方格纸上画、用三角尺“描”、用量角器画等。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本环节的教学体现了这一思想,我让学生自主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学生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能充分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丰富了学生的视角。
2.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1)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①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出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点一点A,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过这一点画直线的垂线。学生交流,老师演示并说明画的步骤:一合:直尺与已知直线重合;二靠: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尺靠紧,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应和点在同一边;三移:将三角板沿着直尺平移,使另一条直角边经过那一点;四画: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要经过已知的点与直线,并画上直角标记。【同时板书:合-靠-移-画】
②学生在自备本上练习在斜的直线上点一点,画出垂线。同时指名板演、反馈画法。(2)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试一试”)
①先让学生尝试完成“试一试”中的两道题。
②全班反馈:指名演示画法,再次强调画垂线的注意点:如: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尺靠紧后再平移;画完垂线后别忘记标直角标记。
③提问:怎样检验这条垂线画得是否正确?引导学生想到可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检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是本课的难点,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动手操作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示范、尝试、反馈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画垂线的步骤和方法,最后用口诀的形式表达出来,便于学生掌握,同时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应有的锻炼。
(三)分层练习,巩固深化
1.基础练习
(1)完成P44“想想做做”第1题
教师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让学生找找哪些线段互相垂直?然后再对折两次,观察两条折痕的位置关系。
(2)判断对错(课件出示)
①两条直线相交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一定垂直。
2.综合练习
(1)完成P44 “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这些图形后,让学生找找哪些线段互相垂直,并做好垂直标记;再找找哪些线段互相平行?组织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反馈。
(2)完成P44 “想想做做”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