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质量标准内容及结构确证内容
生物制品的质量标准制定及实验研究
![生物制品的质量标准制定及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f88347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8.png)
生物制品的质量标准制定及实验研究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制品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比如,血液制品、生物诊断试剂、基因治疗药物等各种生物制品已经成为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
然而,各种生物制品的质量标准制定及实验研究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的制定生物制品的质量标准制定,是保障其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生物制品的质量标准制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原材料的选择及质量把控。
对于生物制品的生产,原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因此,必须要对原材料进行充分的筛选、鉴定和质量把控。
2、生产工艺的控制。
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都非常重要。
必须建立科学的生产工艺技术和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案,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3、产品质量的评估和检验。
在生产完毕后,要对生物制品进行质量评估和检验。
这包括对生产批次的严格管控,对产品的外观、理化性质、微生物质量、有效性等各个方面进行检验。
二、生物制品实验研究生物制品生产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以便对生产工艺的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具体的实验研究内容如下:1、生产工艺的优化。
生产工艺的优化是生物制品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验室的研究,可以对生产工艺进行不断的改进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产品稳定性的研究。
生物制品的稳定性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需要进行长期的研究以了解其储藏、热稳定性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3、产品安全性的研究。
生物制品的安全性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需要进行各种实验研究以评估其安全性,比如毒性、致突变性、致癌性、免疫原性等。
4、有效性的研究。
针对不同的生物制品,需要进行各种有效性研究,以确定产品是否达到了治疗的效果。
总之,在生物制品的质量标准制定及实验研究方面,需要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严谨规范。
同时,实验人员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知识更新,提高实验研究水平。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bf928db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e.png)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一、引言生物制品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制备的药品、疫苗、诊断试剂等产品。
由于其特殊性质,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原则、方法、指标等内容。
二、质量控制目的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通过严格控制产品的质量,可以确保产品在临床使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从而保护患者的健康。
三、质量控制原则1. 安全性原则:生物制品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性要求,不得对人体造成危害。
2. 有效性原则:生物制品必须具有预期的疗效,能够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
3. 一致性原则:生物制品的质量应该保持一致,不受生产批次、生产工艺和生产地点的影响。
四、质量控制方法1. 原材料控制:生物制品的原材料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质量控制,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常用的原材料控制方法包括检验、验证和供应商评估等。
2. 生产过程控制: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应该符合相关的质量管理规范。
通过建立合理的生产工艺和标准操作规程,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控,可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 产品检验控制:对生物制品进行全面的检验,包括物理检验、化学检验、生物学检验等,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
4. 环境控制:生物制品的生产环境应该符合相关的洁净度要求。
通过建立和维护洁净生产环境,可以防止外部污染物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五、质量控制指标1. 物理指标:包括产品的外观、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的指标。
2. 化学指标:包括产品的化学成分、纯度、含量等方面的指标。
3. 生物学指标:包括产品的活性、毒性、微生物污染等方面的指标。
4. 安全性指标:包括产品的无菌性、内毒素含量、有害物质残留等方面的指标。
六、质量控制记录质量控制记录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记录产品的质量控制过程和结果。
常见的质量控制记录包括原材料检验记录、生产记录、检验记录等。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b347a42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8.png)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一、引言生物制品是指由生物材料制成的药品或者医疗器械,如疫苗、血液制品、基因工程产品等。
为了确保生物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方法、参数和限度等内容。
二、质量控制目的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并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对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三、质量控制方法1. 原材料检验:对用于生物制品生产的原材料进行检验,包括原材料的纯度、活性、稳定性等指标的测定,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2. 生产过程控制:对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包括生产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生产工艺的控制、生产环境的监测等,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
3. 中间产品检验:对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进行检验,包括中间产品的纯度、活性、稳定性等指标的测定,以确保中间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4. 最终产品检验:对生物制品的最终产品进行检验,包括最终产品的纯度、活性、稳定性等指标的测定,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5. 稳定性研究:对生物制品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包括产品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变化情况,以确定产品的有效期限。
四、质量控制参数和限度1. 纯度:生物制品的纯度是指产品中所含的有关物质的含量,如杂质、附加物等。
纯度的测定可以通过色谱、质谱、电泳等方法进行。
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用途,制定相应的纯度限度。
2. 活性:生物制品的活性是指产品所具有的生物学活性,如抗原性、抗体结合能力等。
活性的测定可以通过生物学活性试验、酶活性测定等方法进行。
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用途,制定相应的活性限度。
3. 稳定性:生物制品的稳定性是指产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变化情况。
稳定性的研究可以通过加速试验、长期储存试验等方法进行。
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用途,制定相应的稳定性要求和限度。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ac0eec2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b.png)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一、引言生物制品是指通过生物技术生产的药品、疫苗、血液制品等,其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质量控制的监测和评价等。
二、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1. 安全性原则:生物制品必须符合安全性要求,并且不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或者副作用。
2. 有效性原则:生物制品必须具有预期的治疗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的疗效。
3. 一致性原则:生物制品的每一个批次都应该具有相似的质量特性,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可追溯性原则: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必须能够被追溯,以便追踪和解决质量问题。
三、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生物制品的原材料包括细胞培养基、培养细胞、培养基添加剂等。
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的来源、纯度、稳定性等方面的检测和评价。
2.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包括培养细胞、分离纯化、制备药物等。
通过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温度、pH值、浓度等,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 产品的质量控制: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包括对产品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纯度、杂质等方面的检测和评价。
常用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
4. 包装和储存的质量控制:生物制品的包装和储存条件对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对包装材料和包装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在储存期间的质量稳定性。
四、质量控制的监测和评价1. 批记录的监测: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记录和监测每一个批次的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等。
这些批记录可以用于监测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样品的抽样和检测:对每一个批次的生物制品进行抽样和检测,包括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纯度等方面的检测。
通过对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3. 稳定性研究:对生物制品进行稳定性研究,包括对产品在不同温度、湿度等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评估。
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
![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51bfa3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a.png)
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兽用生物制品是指用于兽医用途的生物制品,包括兽用生物制品的原料、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和使用等全过程的质量标准。
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标准对于保障兽医用药品的安全有效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标准,保障兽医用药品的安全有效使用,特制定本标准。
一、术语和定义。
1. 兽用生物制品,用于兽医用途的生物制品,包括兽用生物制品的原料、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和使用等全过程。
2. 质量标准,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标准是指其品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
3. 原料,指用于生产兽用生物制品的各种原材料,包括动物组织、细胞、细菌、病毒等。
4. 生产,指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包括培养、提取、纯化、加工等环节。
5. 储存,指兽用生物制品的储存条件和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6. 运输,指兽用生物制品的运输方式、温度要求、包装要求等。
7. 销售,指兽用生物制品的销售环节,包括包装、标签、说明书等。
8. 使用,指兽用生物制品的使用方法、剂量、不良反应等。
二、质量标准的要求。
1. 品质要求,兽用生物制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保证产品的纯度、稳定性和一致性。
2. 安全性要求,兽用生物制品应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价,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动物和人员造成危害。
3. 有效性要求,兽用生物制品应经过临床试验,证明其具有预期的治疗效果。
4. 生产要求,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应符合良好的生产规范,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
5. 储存和运输要求,兽用生物制品的储存和运输条件应符合产品的要求,确保产品的质量不受影响。
6. 销售和使用要求,兽用生物制品的销售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包装、标签、说明书等。
三、质量标准的监督和管理。
1. 监督,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兽用生物制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督,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2. 管理,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兽用生物制品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的管理和指导。
简述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简述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b4ed44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9.png)
简述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1. 生物制品的纯度要求:制药过程中,生物制品可能会受到杂质和污染物的影响。
质量标准要求制品的纯度水平能够满足国家和国际规定的最低标准。
这包括检测和控制有
毒物质、微生物、重金属、残留溶剂和其他不良杂质的含量。
2. 产品活性和效力评估:生物制品通常以其活性成分或通过实际药效来评估其效力。
质量标准要求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定义适当的评估方法,确保制品能够具有指定的
效力和期望的生物活性。
3. 稳定性和保存条件:生物制品在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下可能发生变化,
从而影响其质量和效力。
质量标准要求确定和控制生物制品的稳定性,并提供适当的保存
条件和储存期限。
4. 生产工艺控制:质量标准要求对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多方面的控制,包括原
材料选择、生产工艺参数控制、设备验证和清洁性验证等。
这样可以确保制品符合规定的
质量标准,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变异性和不确定性。
5. 检验和验证方法:质量标准要求确立适当的检验方法和验证程序,以确认生物制
品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这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多种分析方法,并要求这些方法是
准确、可重复的。
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是确保制品的纯度、效力和稳定性符合指定的标准,并
通过生产工艺控制和检验方法确保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
这些标准是确保生物制品安全有
效的基础,且在制药行业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生物制品的检测内容
![生物制品的检测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7072dc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0.png)
生物制品的检测内容
生物制品的检测内容有哪些?
答:生物制品的质量检定包括安全性和效力检定两个方面:前者包括毒性试验、防腐剂试验、热原质试验和有关安全性的特殊试验等;后者包括浓度测定(含菌数或纯化抗原量)、活菌率或病毒滴度测定、动物保护率试验、免疫抗体滴度测定和稳定性试验等。
将生物制品的质量检测大致分为理化检定、安全检定和效力检定三个方面。
1、物理性状的检查:包括外观、真空度及溶解速率和装量;
2、蛋白质含量测定:用以检查有效成分、计算纯度和比活性。
常用测定方法有凯氏定氮法、酚试剂法和双缩脲法等;
3、防腐剂和灭火剂含量测定:苯酚、甲醛、三氯甲烷和汞制剂等非有效成分的含量应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4、纯度检查:通常采用电泳法和HPLC;
5、相对分子质量或分子大小测定:常用凝胶层析法、SDS-PAGE 法和超速离心分析法;
6、其他:水分、酸碱度和氯化钠测定;
7、安全检查:过敏性物质检查;杀菌、灭活和脱毒检查;残余毒力和毒性物质的检查;外源性污染的检查;
8、生物制品的效力测定:免疫力试验(定量免疫定量攻击法、变量免疫定量攻击法、定量免疫变量攻击法、被动保护力测定)、活菌数和活病毒滴度测定、血清学试验和其他有关效力的检定和评价;
9、杂质:宿主细胞(菌)蛋白质残留量检查、外源性DNA残留量检查、残留抗生素的检查和产品相关杂质的检查。
生物制品的检验项目
![生物制品的检验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5a40906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f.png)
生物制品是指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或制造的药物、疫苗、生物诊断试剂和细胞疗法等产品。
对于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验项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制品检验项目:
1. 物理性质:包括外观、颜色、透明度、pH值、浓度、稳定性等。
2. 细菌污染:通过菌落计数法、培养基检测、真菌/霉菌检测等方法,检查产品中是否存在细菌污染,确保产品的微生物质量。
3. 病毒安全性:包括病毒清除和病毒灭活等方面的检验,以评估生物制品是否存在潜在的病毒污染风险。
4. 有害成分检测:检查生物制品中是否存在有害的毒素、残留物、重金属等物质。
5. 细胞活性和效能评估:一些生物制品,如细胞疗法产品,需要进行细胞活性和细胞功能的评估,以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性。
6. 免疫原性评估:对于疫苗等生物制品,免疫原性评估是重要的,以评估其引起免疫反应的能力。
7. 蛋白质纯度和结构评估:生物制品中的蛋白质纯度和结构的评估对于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8. 稳定性研究:评估生物制品在不同温度、湿度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以确定其有效期和储存要求。
这些仅是一些常见的生物制品检验项目,实际检验项目的选择和范围取决于具体的生物制品类型、法规要求和相关标准。
为确保生物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生产厂商通常会根据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检验。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标准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0f3d91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c.png)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标准生物制品是处于生物学和医学交叉领域的一类特殊药物。
它们通过生物制造工艺生产而成,包括生物技术制剂、生物相似制剂和血液制品等。
与传统的化学制药品不同,生物制品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和特异性,因此其质量控制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1. 生物制品的独特性生物制品是以大分子生物制造工艺生产的药物,如蛋白质、抗体等。
这些制品的生产过程十分复杂,包括基因克隆、表达、分离纯化等。
由于生物制品来源于生物体,其特异性和复杂性使得其制造工艺具有极高的难度和复杂性。
2. 质量控制标准的重要性生物制品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
与化学药物不同,生物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更多的变异和灵敏性。
因此,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是确保产品一致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3. 质量控制标准要素(1)物质特征分析:对生物制品的物质特征进行分析,包括蛋白质的分子量、电泳图谱、氨基酸序列等。
这些特征可以用于验证制品的结构和纯度,确保产品质量。
(2)效力和活性检测:生物制品的效力和活性是其治疗效果的关键。
通过合适的活性检测方法,可以验证产品的药学效应和治疗效果。
(3)污染物和杂质分析:生物制品的制造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污染物和杂质,如细菌、病毒、悬浮物等。
对这些污染物和杂质进行检测是确保产品安全性和纯度的重要环节。
(4)稳定性研究:生物制品具有相对较短的稳定性,容易受到环境和储存条件的影响。
因此,对于生物制品的稳定性研究非常重要,可以确定产品的储存条件和有效期。
4. 国际质量控制标准的发展随着生物制品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国际上也逐渐建立了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标准。
主要的质量标准机构有欧洲药典委员会(EDQM)、美国药典(USP)、世界卫生组织(WHO)等。
这些机构根据国际上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建立了一套系统的质量控制标准,为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5. 制度与监管生物制品质量控制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和监管机制。
各国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生物制品的监管,确保生产企业按照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生产。
生物制品学生物制品的质量管理、检定与标准化.ppt课件
![生物制品学生物制品的质量管理、检定与标准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a8cba48762caaedd33d446.png)
第一节 生物制品的BMP管理
六、生物制品GMP认证检查要点 5 .芽孢菌制品,系用炭疽杆菌、破伤风梭菌、 肉毒梭菌等含有芽孢菌来生产制备的制品,芽 孢菌是微生物对外周环境抵抗力最强的生命单 位。 芽孢菌在自然界可存活数十年及百年之久, 100℃可耐受 2 小时以上,在 70 %酒精中存活 20年,低温和干燥对其毫无作用。
2018年11月26日星期一 5
第一节 生物制品的BMP管理
三、GMP的作用和特点: 5、在管理系统上,GMP要求有生产管理部门和 质量管理部门两权分立的特点,在组织上两者 的地位是恶行的,在人事上两部门的负责人不 能互相兼任。 6、GMP强调人员素质、卫生要求、无菌要求、 核对制度以及质量监督检查制度。
第二节 生物制品的质量检定
生物制品的基本属性和特点 其起始材料均为生物活性物质; 生物制品生产加工全过程是生物学过程,是 无菌操作过程; 有些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是有毒或有菌的过 程; 生物制品多为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分子量 较大,并具有复杂的分子结构, 较不稳定,易 失活,易被微生物污染,易被酶解破坏。
2018年11月26日星期一 9
第一节 生物制品的BMP管理
六、生物制品GMP认证检查要点
2.死毒与活毒 “活毒”是制备灭活疫苗的第一阶段或减毒活疫苗生产 时,将生产用细菌或病毒株进行大规模培养制备,其 生产过程和生产场所、生产设备、器材含有大量活的 细菌或活的病毒生物体,称之为“活毒”。 “死毒”是制备灭活疫苗时,第一阶段生产出大量活 细菌或或病毒后,到第二阶段,对活生物体加入一定 量甲醛或适宜灭活剂,将全部细菌或病毒杀死,称之 为“死毒”。 “活毒”与“死毒”的生产场所、生产设备及器材, 须严格分开。
2018年11月26日星期一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263b0d0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a.png)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一、引言生物制品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生产的药物、疫苗、血液制品等,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生物制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一致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
二、质量控制目标1. 安全性:生物制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不得含有有害物质或微生物污染。
2. 有效性:生物制品应具有预期的治疗效果或预防效果,确保其疗效和预防效果稳定可靠。
3. 一致性:生物制品的质量应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不受生产批次、生产工艺和储存条件的影响。
三、质量控制内容1. 原材料控制生物制品的原材料包括细胞、培养基、培养辅助物质等。
原材料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其质量稳定可靠。
同时,应建立原材料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审核,确保原材料来源可靠。
2. 生产工艺控制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工艺控制点,监测和记录关键参数,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同时,应建立工艺验证制度,对新工艺进行验证,确保其可行性和稳定性。
3. 质量控制检测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检测应包括物理性状、化学性质、生物学活性、微生物限度等方面的检测。
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同时,应建立质量控制检测记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4. 稳定性研究生物制品的稳定性研究是为了评估其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情况。
稳定性研究应包括不同储存条件下的样品稳定性测试和样品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稳定性研究结果应作为产品质量的参考依据,制定合理的储存和运输条件。
5. 不良事件管理生物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事件,如药物反应、感染等。
应建立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对不良事件进行收集、分析和报告,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改进。
四、质量控制文件1. 质量手册:包括质量控制目标、组织架构、质量控制流程等内容。
2. 质量标准操作规程:详细描述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和操作步骤。
第03章 生物制品的质量检定与标准化
![第03章 生物制品的质量检定与标准化](https://img.taocdn.com/s3/m/78cded1bfad6195f312ba646.png)
检定内容:
1. 动物保护力试验:中和试验,攻毒保护试验。
2. 活菌数或滴度测定:TCID50或PFU。
3. 抗毒素和类毒素的单位测定:用IU表示。 4. 血清学试验:各种免疫学检测方法。
5. 其他相关的检定和评价:
1)鉴别试验 2)活性检定:比活或其他生物活性测定。 3)稳定性 4)人体或本动物试验
核酸含量测定方法:
RNA 的质量浓度(mg/L) = A260
0.024×L A260 0.020×L
× 稀释倍数
DNA 的质量浓度(mg/L) =
× 稀释倍数
式中:A260 —260nm波长处的光密度值。
L—比色杯的厚度,一般为1cm或0.5cm。
0.024—每毫升溶液内含1.0 μg RNA的光密度值。
第三章 生物制品的质量检定与标准化
主要内容: 1. 生物制品的GMP管理 2. 生物制品的质量检定
3. 生物制品的标准化
简
介
生物制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 生物制品 商业价值 质量要求 安全性 商品 合格/不合格 安全 一般商品 商品 分等级销售和使用 安全
有效性
有效
无特定要求
“生物制品” = “生命制品”!!
5)临床疗效试验
四、辅料与包装材料的检定
按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 国兽药典》及国家颁布的有关兽医/生物制品主要原材料
的标准要求。未纳入该标准者,应不低入化学纯。
例如,管制玻璃瓶质量标准;丁基橡胶瓶塞质量标
准。
第三节
生物制品的标准化
主要内容:
1. 生物制品规程的制定和修订
2. 国家标准品的审定
第一节
生物制品的GMP管理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良好操作规范。 GMP是兽药企业管理生产和质量的基本准则,适用于兽药 生产的全过程;或者说是对兽药企业(包括兽医生物制品企业) 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定义:良好操作规范(GMP)是政府强制性的食品、药品生产、 贮存卫生法规。 涉及人员、厂房和设备、原料采购入库、检验、发料、加 工、半成品检验、分包装、成品检定、产品运输、销售、用户 意见及处理等在内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生物制品质量管理制度
![生物制品质量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8f1847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8.png)
生物制品质量管理制度一、生物制品质量管理的原则1.质量第一:生物制品的质量是优先考虑的因素,必须保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2.风险管理:对生物制品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控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3.合规性:生物制品的生产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确保符合监管要求。
二、生物制品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政策、质量目标、组织结构、质量手册等,确保质量管理的持续有效性。
2.质量控制:建立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的各项规定,包括原材料的采购、质量检验、储存和使用,生产流程的控制和验证,产品的质量检测和评价等。
3.设备管理:对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进行管理,包括设备的购置、验收、日常维护和定期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不影响产品质量。
4.标准管理:建立和实施生物制品的生产标准,包括产品质量标准、规格标准和检测方法等,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5.培训与教育:建立培训计划,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能够正确执行相关的质量管理要求。
6.不良事件管理:建立生物制品质量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及时调查和处理,并采取必要的修正和预防措施,确保质量问题不再发生。
7.审核和验证:定期对生物制品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验证,确保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三、生物制品质量管理的重要性1.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生物制品作为针对人群的特殊产品,其质量问题可能会对公众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2.提高企业声誉和竞争力: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竞争力。
优质的生物制品不仅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良好的质量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生物制品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推动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符合监管要求:生物制品生产需要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帮助企业保持合规性。
生物医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生物医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1e80d7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d.png)
生物医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随着生物医药领域的快速发展,生物医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也越来越重要。
生物医药产品是指通过生物技术生产的具有疗效的医药产品,包括生物药物、基因工程药物、血液制品、疫苗等。
这些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的确立对于确保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一致性非常重要。
生物医药产品的质量标准是指产品应满足的一系列要求,包括物质的纯度、活性、稳定性、有效成分的含量、微生物污染等。
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的特性、制造工艺和运输储存等因素。
以下是质量标准中的几个重要指标:1. 成分含量:生物医药产品的有效成分是产品的核心。
质量标准中必须明确指出产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范围,确保每个批次的产品都能满足治疗要求。
2. 活性:生物医药产品通常是通过对特定生物分子的作用来实现治疗效果的。
因此,质量标准中必须包括对产品活性的评估和要求。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生物学活性实验、酶活性测定等。
3. 纯度:生物制品的纯度是指除有效成分外其他杂质的含量。
质量标准中应明确要求产品的纯度,包括有机杂质、无机杂质、重金属、溶剂残留等。
4. 微生物污染:生物药物、血液制品等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
因此,质量标准中必须包括对微生物污染的评价和要求,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真菌和细菌的检测方法和限度。
检验方法是对生物医药产品质量的评估和监控的手段,确保产品能够达到质量标准要求。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检验方法: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可用于测定生物医药产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同时还可以检测杂质的含量。
HPLC具有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的特点。
2.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等,可以用于测定生物医药产品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含量。
这些方法通常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
3. 细胞培养方法:细胞培养方法可以用于评估生物医药产品的生物活性,通过监测细胞增殖、细胞毒性等指标来评估产品的效果和安全性。
生物制品_质量标准内容及结构确证内容
![生物制品_质量标准内容及结构确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e53e585dd36a32d72758195.png)
生物制品_质量标准内容及结构确证内容生物技术药物的质控体系—质量标准研究内容检定方法、质控标准, 理化性质:外观(形状、颜色、气味)、pH, 均一性:纯度、浓度, 鉴别, 结构确证, 效价:生物学活性、免疫学活性, 残余杂质:产品、工艺、环境相关的杂质, 起草、制定《制造与检定规程》, 研究建立国家标准品或参考品重组蛋白质药物质量标准研究, 效价:生物学活性与比活性, 蛋白质纯度, 蛋白质含量, 理化性质鉴定(部分非常规), 残余杂质, 安全性及其它项目一生物学活性及比活性测定 (一) 检测意义获取准确的效价信息,保证产品有效效价:有效性指标,反映药品效力生物学活性才能真实反映生物技术药效价原因:生物制品分子大、结构复杂、不稳定,使得重量与效价不一致生物制品技术药:~单位(U、AU、IU) (二) 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分类 1、动物基础的活性测定离体动物器官法:脑利钠肽的兔主动脉体内测定法: EPO的小鼠网织红细胞 2、细胞基础的活性测定, 促细胞生长法:大多数细胞因子类, 抑制细胞生长法:细胞毒素、血管抑制剂, 间接保护细胞法:IFN保护WISH 3、酶学基础的活性测定:重组酶类4、受体-配体、抗原-抗体结合基础的活性测定:抗原决定簇与活性中心常不一致 (三)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选择 1、细胞培养法,离体器官法,体内法2、细胞染色标记方法: MTT ,3H-Thymidine ,流式细胞仪 (测细胞周期、凋亡)3、定量法,半定量法,定性法4、生物学活性不一定与临床药效类型一致工艺稳定、测生物活性特别复杂时,可替代。
如rh-GH用HPLC(四)生物学活性测定(见药典附录?C) 1、样品:原液、成品2、方法:如上述(好好研究,,,,)3、标准:不同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的规定标准测定方法规定标准动物基础的活性测定 70%-130%标示量细胞基础的活性测定 80%-120%标示量酶学基础的活性测定 85%-115%标示量结合反应的活性测定85%-115%标示量 (五)蛋白质药物的比活性(见分生实验册77页),,,1、样品:原液2、定义与计算:比活性:单位重量蛋白的活性单位数(IU/mg) 3、标准:不小于。
生物医药质量标准
![生物医药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9730f6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8.png)
生物医药质量标准一、引言生物医药产业是现代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为了确保生物医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制定一系列规范、规程和标准,以保证生产、研发和应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本文将围绕生物医药质量标准展开论述。
二、质量标准的概念与重要性质量标准是指对于生物医药产品的性能、成分、纯度、有效性、稳定性等方面制定的具体要求和规定。
质量标准的制定和遵守,可以保证生物医药产品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同时也能够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三、生物医药质量标准的内容1. 药品质量标准药品质量标准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纯度、含量、微生物限度、有害残留物等指标。
对于不同类型的药品,需要根据其疗效和安全要求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2. 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生物制品质量标准主要涉及活性物质、病原学指标、纯度、有效性、疗效等方面。
对于生物制品的质量标准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其制备工艺、生产设备、贮存条件等因素。
3. 医疗器械质量标准医疗器械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产品性能、安全性能、使用寿命、易用性、材料安全性等方面。
对于医疗器械的质量标准制定,需要根据其功能和使用环境制定相应的要求。
4. 生物试剂质量标准生物试剂质量标准主要涉及产品纯度、稳定性、可溶性、复溶特性等方面。
对于生物试剂的质量标准制定,需要考虑其应用于科学研究、诊断和治疗的特殊要求。
四、制定生物医药质量标准的原则1. 科学性原则质量标准的制定应基于科学研究和技术进展,确保其科学性和可靠性。
2. 可操作性原则质量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到实际生产和应用情况,保证其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3. 国际接轨原则质量标准的制定应与国际标准接轨,促进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贸易合作。
4. 风险评估原则质量标准的制定应结合风险评估,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质量标准的执行与监管1. 规范生产过程生物医药企业应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执行生产过程,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 强化产品检测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生物医药产品的抽检和监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59bef51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65.png)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一、引言生物制品是指由生物材料制成的药物或医疗产品,包括疫苗、血液制品、基因工程产品等。
由于其特殊性质和用途,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范围、方法、要求和验证等方面的内容。
二、质量控制目的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旨在确保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具体目的包括:1. 保证生物制品的纯度和活性符合规定的标准;2. 确保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符合规范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3. 防止生物制品的污染和交叉感染;4. 确保生物制品的稳定性和保存性能;5. 提供可靠的质量控制数据和方法,以支持产品的注册、审批和监管。
三、质量控制范围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包括细胞培养基、培养物添加剂、生物反应器中使用的载体等;2.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细胞培养、病毒复制、蛋白表达和纯化等过程的监测和控制;3. 产品的质量控制:包括产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活性、污染物检测等;4. 环境的质量控制:包括生产车间的洁净度、温湿度、空气质量等;5. 人员的质量控制:包括员工的培训、操作规范、个人卫生等。
四、质量控制方法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生物学方法:如细胞培养、细胞计数、细胞活性检测、病毒滴度测定等;2. 分析化学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3. 免疫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电泳、免疫组化等;4. 分子生物学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测序、基因表达分析等;5. 物理化学方法:如紫外可见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电泳等。
五、质量控制要求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要求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具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质量标准:制定产品的质量标准,包括纯度、活性、含量、杂质等指标;2. 检测方法:制定可靠的检测方法,确保对产品进行准确、灵敏、特异的检测;3. 检测设备:确保使用的检测设备符合要求,能够满足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 检测人员:培训检测人员,确保其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5. 样品管理:建立样品管理制度,确保样品的保存、标识和追溯能力;6. 数据记录:规范数据记录和报告,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7. 风险评估:对生物制品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生物制品的质量评价与标准化
![生物制品的质量评价与标准化](https://img.taocdn.com/s3/m/59e8fc3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1f.png)
生物制品的质量评价与标准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生物制品在临床医学和药物研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生物制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制备的、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各种生物制品,如蛋白质药物、细胞疗法、基因治疗等。
这些生物制品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活性,因此,在质量评价和标准化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生物制品的质量评价生物制品的质量评价是指对生物制品进行质量检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过程。
生物制品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质量控制的程序和方法,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的质量等。
因此,对生物制品的质量评价需要采用综合的方法和标准。
目前,生物制品的质量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化学特性生物制品的物理化学特性是其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标准。
物理化学特性包括分子量、构象、溶解性、药物动力学特性等,通过对这些特性的测试和分析,可以对生物制品的质量进行评价。
例如,对于蛋白质药物,需要监测其分子量、纯度、相关蛋白质或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等指标。
而对于基因治疗药物,需要检测病毒载体的含量和质量以及根据性能测试结果,评价病毒制品的质量。
2、安全性安全性是生物制品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生物制品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突变、感染性病毒、生物毒性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潜在的危险,因此,对于生物制品的安全性评价必须非常严格。
安全性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病毒微量检测、DNA序列分析、动物毒性试验等。
3、稳定性生物制品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稳定性的评价应包括生产工艺的稳定性、产品的其它物理化学特性(如pH)、产品的降解分解分析、stress条件下的样品稳定性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蛋白质药物的稳定性评价需要考虑制剂的稳定性、液体稳定性、热稳定性等。
二、生物制品标准化标准化是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标准化是指对生物制品进行标准化生产、标准化检测和标准化使用,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并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环保。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65dd882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5.png)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引言概述:生物制品是一类以生物材料为基础制备的药品,包括生物制剂、生物技术制品等。
由于其特殊的制备工艺和复杂的组成,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的内容。
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1.1 严格选材:生物制品的原材料通常是生物来源的,如细胞、菌种等。
在选择原材料时,必须确保其来源可靠、纯度高、无污染,并具备稳定的生物活性。
1.2 检测技术: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如PCR、质谱等,对原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测,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1.3 储存条件:对原材料进行适当的储存,保持其稳定性和活性,防止质量的变化和降低。
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2.1 工艺参数:制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包括温度、压力、pH值等,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2 检测方法:建立完善的检测方法,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3 环境控制:对生产环境进行严格控制,包括空气洁净度、温湿度等,防止外界污染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三、产品的质量控制:3.1 物理性质:对产品的物理性质进行检测,包括外观、溶解度、粒径等,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2 化学成份:采用分析方法对产品的化学成份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3.3 生物活性:通过生物学试验,评估产品的生物活性,确保其具备预期的疗效和安全性。
四、稳定性的质量控制:4.1 稳定性研究:对产品进行稳定性研究,包括温度、湿度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制定合理的储存条件和有效期。
4.2 加速试验:采用加速试验方法,摹拟产品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变化,评估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保证。
4.3 更新和调整:根据稳定性研究和加速试验的结果,及时更新产品的储存条件和有效期,确保产品质量的长期稳定性。
五、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5.1 质量标准的建立:制定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质量标准,明确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
5.2 质量控制文件的编制:编制质量控制文件,包括质量手册、工艺流程、检测规程等,确保质量控制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药物的质控体系—质量标准研究内容检定方法、质控标准
⏹理化性质:外观(形状、颜色、气味)、pH
⏹均一性:纯度、浓度
⏹鉴别
⏹结构确证
⏹效价:生物学活性、免疫学活性
⏹残余杂质:产品、工艺、环境相关的杂质
⏹起草、制定《制造与检定规程》
⏹研究建立国家标准品或参考品
重组蛋白质药物质量标准研究
⏹效价:生物学活性与比活性
⏹蛋白质纯度
⏹蛋白质含量
⏹理化性质鉴定(部分非常规)
⏹残余杂质
⏹安全性及其它项目
一生物学活性及比活性测定
(一) 检测意义
获取准确的效价信息,保证产品有效
效价:有效性指标,反映药品效力
生物学活性才能真实反映生物技术药效价
原因:生物制品分子大、结构复杂、不稳定,使得重量与效价不一致生物制品技术药:~单位(U、AU、IU)
(二)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分类
1、动物基础的活性测定
离体动物器官法:脑利钠肽的兔主动脉
体内测定法:EPO的小鼠网织红细胞
2、细胞基础的活性测定
⏹促细胞生长法:大多数细胞因子类
⏹抑制细胞生长法:细胞毒素、血管抑制剂
⏹间接保护细胞法:IFN保护WISH
3、酶学基础的活性测定:重组酶类
4、受体-配体、抗原-抗体结合基础的活性测定:
抗原决定簇与活性中心常不一致
(三)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选择
1、细胞培养法>离体器官法>体内法
2、细胞染色标记方法:MTT >3H-Thymidine >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周期、凋亡)
3、定量法>半定量法>定性法
4、生物学活性不一定与临床药效类型一致
工艺稳定、测生物活性特别复杂时,可替代。
如rh-GH用HPLC
(四)生物学活性测定(见药典附录ⅩC)
1、样品:原液、成品
2、方法:如上述(好好研究????)
3、标准:
不同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的规定标准
测定方法规定标准
动物基础的活性测定70%-130%标示量
细胞基础的活性测定80%-120%标示量
酶学基础的活性测定85%-115%标示量
结合反应的活性测定85%-115%标示量
(五)蛋白质药物的比活性(见分生实验册77页)???
1、样品:原液
2、定义与计算:
比活性:单位重量蛋白的活性单位数(IU/mg)
3、标准:不小于。
IU/mg
4、意义:
1)真实反映有活性的蛋白质所占的比例
厂家间、表达系统间、批间比较
2)便于配制成品
二蛋白质纯度检查
⏹样品:原液
⏹方法:必须采用二种方法测定
非还原SDS-PAGE法
HPLC法
⏹标准:纯度均须达到95%或98%以上
非还原SDS-PAGE法测定纯度(见药典附录ⅣC)
⏹SDS-PAGE:据分子大小分离
⏹样品处理:样品不加β-ME或DTT
二硫键未打开,反映单体、二聚体或多聚体情况
⏹染色方法与上样量
银染: 5ug(检测限为1-10ng)
考马斯亮蓝R-250:10ug(检测限为0.1ug)
⏹定量方法:凝胶扫描
⏹标准:无明显杂带,纯度≧95%或98%
HPLC法测纯度???(见药典附录ⅢB)
⏹分析柱:反相柱、离子柱、分子筛
应尽量采用反相柱或离子柱
应注明采用的分析柱性质
⏹上样量:5ug
⏹标准:出峰时间正确纯度:≧95%或98%
三、蛋白质含量测定(见药典附录ⅥD)
⏹样品:原液、成品
⏹方法:
*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见分生实验册67-73页)
简便、灵敏、优先采用,灵敏度:5-100ug/ml
*染色法(Bradford法):
考马斯亮蓝G-250,简便灵敏,25-200ug/ml
BCA(二喹啉甲酸)法:
操作简单,比Lowry法快4倍且更加方便,准确灵敏:20~200 ug/ml,微量BCA的测定范围在0.5~10 ug/ml。
经济适用,抗试剂干扰能力比较强。
紫外分光广度法:
用于原液比活性计算和成品规格控制
四、蛋白质药物理化性质鉴定
(一)特异性鉴别试验
1、样品:原液和成品
2、方法: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Dot Blot
3、标准:应该阳性
(二)相对分子量测定
1、样品:原液
2、方法:还原型SDS-PAGE(见分生实验册51页、见药典附录ⅣC)、质谱法
3、标准:
1)理论值±10%范围
2)批与批间一致
(三)等电点测定(见药典附录ⅣD)
1、样品:原液
2、方法:
IEF:常规等电聚胶电泳(见分生实验册55-57页)
CE:毛细管电泳
3、标准:
1)有明显主带
2)理论值±0.5pH范围
3)批与批间一致
(四)紫外吸收光谱分析(见药典附录ⅡA)
1、样品:原液
2、方法:紫外扫描
3、标准:
1)最大吸收波长与特征波长一致
2)批与批间一致
(五)肽图分析(非常规)(见药典附录ⅧE)
1、样品:原液
2、方法:
溴化氰/胰蛋白酶裂解+HPLC/ SDS-PAGE/CE/质谱法
3、标准:
1)有特征性图谱
2)批与批间一致
(六)氨基酸组成分析(非常规)
1、样品:原液
2、方法:
HCl/NaOH水解(仅用于Trp测定)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3、标准:
1)与理论值一致
2)批与批间一致
(七)氨基酸序列分析(非常规)
1、样品:原液
2、方法:
N末端:15个残基,
Edman化学降解法,蛋白质全自动测序仪C末端:1-3个残基
硫氰酸酯/羧肽酶降解法,RP-HPLC
3、标准:
1)与理论值一致
2)批与批间一致
(八)其它:二硫键、糖基化(非常规)
五、残余杂质检测
(一)宿主相关杂质
宿主细胞蛋白含量:(见药典附录ⅨC)
1、样品:原液、成品
2、方法:
双抗体夹心ELISA:用HAS作保护
宿主蛋白标准品:中检所提供
3、标准:
1)大肠杆菌≤0.1%
2)CHO ≤0.05%
宿主细胞DNA含量(见药典附录ⅨB)
1、样品:原液、成品
2、方法:
DNA点印迹杂交法,地高辛标记
DNA标准品:厂家提供
3、标准:DNA含量≤10ng/剂量
细菌内毒素含量(见药典附录ⅫE凝胶限量实验)
1、样品:原液、成品
2、方法:
鲎试剂分析法
鲎试剂标准品:中检所提供
3、标准:
内毒素含量≤10EU/剂量
(二)工艺相关杂质(见药典附录ⅨA)
如残余抗生素、IgG、蛋白A、小牛血清
(三)产品相关杂质
如多聚体、不同的PEG修饰产物
六、安全性及其它检测项目
(一)无菌试验
平皿法,需氧菌、厌氧菌、真菌、支原体
(二)热原试验
鲎试剂法或家兔法
(三)异常毒性试验
小鼠(1ml)或豚鼠(5ml),腹腔注射
(四)水分、装量、pH值
原液质量标准
⏹生物学活性、比活性(见药典附录ⅩC)
⏹蛋白质含量(见药典附录ⅥD)
⏹纯度:≧95%,非还原SDS-PAGE法(见药典附录ⅣC)、HPLC法(见药典附录Ⅲ
B)
⏹分子量:还原型SDS-PAGE法(见药典附录ⅣC)、质谱法
⏹外源性DNA残留量:≤10ng/剂量(见药典附录ⅨB)
⏹宿主蛋白残留量: ≦0.1%,0.05%(见药典附录ⅨC)
⏹残余抗生素:不得检出(见药典附录ⅨA)
⏹细菌内毒素:≤10EU/剂量(见药典附录ⅫE凝胶限量实验)
⏹结构确证:等电点(见药典附录ⅣD)、紫外吸收光谱扫描(见药典附录ⅡA)、N末
端15个氨基酸顺序、肽图(见药典附录ⅧE)、(氨基酸组成、)
成品质量标准
⏹鉴别试验:免疫印迹法/斑点法,阳性
⏹物理检查:外观、可见异物、装量
⏹化学检定:水分、pH值
⏹生物学活性:标示量的%范围
⏹无菌检查:不得检出
⏹内毒素检查:≤10EU/剂量
⏹异常毒性检查:符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