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反思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好语文对一个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
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奠基石,只有把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和激发出来,学生才会自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
针对这一点,在上课时我会精心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刷子李》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揣摩曹小三内心活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曹小三在师傅的黑衣上找不到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时,心想——。
曹小三在师傅的裤子上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时,心想——。
曹小三知道白点原来是抽烟不小心烧出的小洞时,心想———。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走进人物内心,述说自己的想法,既训练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凭借对曹小三内心世界的揣摩,体会了作者“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使之感到认识新事物的乐趣,体验认识知识中
克服困难的喜悦。
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就会主动积极身体力行,这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极为重要的前提。
因此,我力求把课堂教学设计得生动活泼,有吸引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将相和》一课,不仅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蔺相如的高尚品质给人启示和教育;廉颇这位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
教学时,我让学生自由分组扮演廉颇和蔺相如演绎“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胀。
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多数学生说喜欢蔺相如,有些学生说喜欢廉颇,也有说喜欢赵王的,因为他善于用人,论功行赏。
只要言之有理,把自己的见解说具体,说清楚,我就加以肯定。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三、帮助学生制定小的学习目标
其实渴望进步是每个人的心愿,有的学生经过一段努力之后,发现成绩并无明显的提高,往往会失去信心,从而厌恶学习。
因此帮助学生制定小的学习目标。
即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会让学生不断地进步,享受成功的快乐,以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从而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尤其是对学困生。
在教学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布置分层作业,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调动自身潜在的积极因素。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有意识地进行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持之以恒的努力,是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也是组成大目标的必须。
四、训练学生积极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提出问题、组织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
讨论是学生相互合作,从多角度,多方面认识、分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活动形式。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让学生相互合作,展开讨论,学生能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发表各自的看法,没有心理障碍,自然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讨论中,思维也就活跃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能找出多种答案,甚至是创新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并从中获得合作成功的喜悦。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
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
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取得一次好成绩,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甚至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
因此我总是给学生以鼓励,不仅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而且更注重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
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
信心。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语言文字的内在魅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自始自终兴趣盎然,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