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笔记(王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类专业普通心理学(王雁)
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出版《生理心理学纲要》心理学从此独立。
2.我国心理学家陈大齐于1917年在北京大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我国心理学独立。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表象。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调查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里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5.1825年赫尔巴特《作为科学的心理学》第一次宣布心理学是科学。历史上第一步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是亚里斯多德的《论灵魂》。
6.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内外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规律性反应。
7.条件反射是大脑皮层建立的暂时性神经联系过程。
8.动力定型又称动型,是有机体在复合刺激物作用下形成的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系统。
9.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10.大脑皮层的沟裂将大脑皮层划分为:额叶(机体运动)、顶叶(机体感觉)、颞叶(听觉)、枕叶(视觉)。
11.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包括兴奋和抑制。运动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以及相互诱导。
12.语言的优势半球主要是在左脑。
13.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同属于对现实的感性认识,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知觉以感觉做基础但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包含了觉察、分辨和确认几种互相联系的作用。
14. 观察是人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人主动获得感性认识的活动形式。
15.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错觉是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的表达外界事物的特征而出现种种歪曲。
16.视觉是以眼睛为感觉器官,辨别外界事物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
17.知觉具有:整体性、恒常性、选择性、理解性。知觉总选择少数的事物当成知觉对象,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事物与对象,这是知觉的选择性,由对象与背景的相互联系决定。知觉系统具有把握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这是整体性,由各部分特点决定。知觉过程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这是理解性,受已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18.良好的观察品质应具有:目的性、全面性、准确性、深刻性。
19.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觉适应、感觉对比、补偿作用、联觉。
20.在教学中应用感知觉规律:遵循感知规律,开展直观教学,强度率,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被感知的清晰,差异率,对象和背景在某些方面差异要大。对比率,两性质不同的对象同时或先后出现,由于大脑皮层的相互诱导,使差异感知变得特别清晰;活动率,活动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具吸引力,经验率,借助已有经验理解事物特征,组合率,把教学内容组合成有规律的系统易于感知,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利于脑联合活动。
2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激发观察的兴趣,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教授观察的方法,注重观察的训练。
22.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3.记忆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
24.识记是获得事物的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
25.机械记忆是指在材料没有意义或不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采取多次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识记。意义记忆是指在理解材料意义的基础上,依靠材料本身的内在联系进行的识记。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再认是指识记过的事物或材料重新出现时能识别它是过去识记过的事物或材料。回忆是指识记过的事物或材料在头脑中重现出来。保持是指识记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26.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
干扰作用。后摄抑制:是后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27.根据记忆材料保持时间长短,可以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根据记忆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
28.最早系统研究遗忘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以往的进程不平均的,先快后慢呈现减少趋势。
29.识记根据有无目的性可以分为,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根据识记材料是否理解分为机械记忆和意识记忆。
30.记忆是由识记、保持和遗忘、再认和回忆几个环节组成。记忆的品质: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记忆表象的特征:形象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31.联想的规律包括:接近、相似、对比、因果、隶属。
32.短时记忆的容量大体上是7±2个单位。
33.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影响遗忘的因素有: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依据记忆规律有效组织复习:及时复习,复习方式多样化,运用多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掌握复习的量。
34.记忆规律在教学中应用:合理安排教学,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和注意状态,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把它系统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其记忆能力。
35.想象是人对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的描述,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
36.根据想象有无目的性,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跟具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把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
37.想象的构成方式是:黏合、夸张和强调、拟人化、典型化。其功能是:预见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
38.想象的品质:主动性、丰富性、生动性、现实性、新颖性、深刻性。
39.再造想象产生的条件;丰富的表象储备,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创造动机,丰富的表象储备,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原型启发,积极的思维活动,灵感作用。特点:新颖、独创和奇特。
40.培养学生想象力:发展学生再造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想象:丰富学生表象储备,扩大学生知识经验,注意发展学生语言能力,进行多种想象力训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41.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区别联系:再造想象具有再造性,代表的事物已被他人创造出来的,在一般活动中作用较大,创造想象具有创造性,代表事物时崭新的,在创造性活动中作用较大。两者都是根据已有的表象构造出新形象,想象的事物都是以前没直接感知过的。再造想象是创造想象的基础,创造想象是再造想象的发展,两者的成分互相渗透。
42.思维是借组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
43.聚合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维。
44.知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灵感是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
4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直观动作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进行的思维活动,具体形象思维是凭借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抽象逻辑思维是凭借概念、判断、推理的进行的思维活动。46.思维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问题解决的步骤: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47.发散思维的特点: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思维的品质有: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分为: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阶段和验证阶段。
48.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感知觉只是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反映;感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外在联系,思维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感知觉属于感性认识,思维属于理性认识。思维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对感知觉又具有指导作用。49.思维的种类:根据思维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根据思维过程以生活还是理论为指导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思考步骤分为知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分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根据思维创新成分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50.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多有直觉思维出现,创造想象参与,多有灵感出现。
51.培养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增强创造意识,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鼓励直觉思维,发散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52.灵感是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产生的条件:有需要解决的问题,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观察,对解决问题有过量思考,搁置,灵感产生。
5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情境,迁移,原型启发,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