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李姓源流的分歧问题(XB)

合集下载

浅谈潮汕李姓源流

浅谈潮汕李姓源流

浅谈潮汕李姓源流李姓产⽣于商末周初,李原为理。

李姓的始祖皋陶,据传是上古东夷族⾸领少昊⽒的曾孙,⽣于⼭东曲⾩,曾继任东夷族⾸领。

⽗系⽒族社会后期,舜为部落领袖,任命皋陶为⼤理(古代掌管刑狱的长官),后来称为理官。

皋陶以善理刑狱著名于世,安定了社会秩序。

后来以官职名称,命名为本族姓⽒,称为理⽒。

李⽒得姓3000多年商朝末年,纣王暴虐⽆道,诸侯反叛,皋陶的后代理征任州官,出于忠⼼,虔诚地指出纣王的过失并劝其改正,结果遭到杀害。

理征妻带着幼⼉理利贞出逃,逃到废弃已久的旧城时,母⼦饥渴难忍,到处寻找⾷物,终于发现树上残存的果实(即“⽊⼦”),将果⼦采摘下来充饥,保存母⼦性命。

母⼦俩辗转到达河南东部苦县(今河南⿅⾢县东)定居下来。

为了铭记“⽊⼦”保命之功,理利贞将⽊与⼦上下组成为李,作为⾃⼰的姓⽒,改称李利贞。

得姓⾄今已有3000多年。

李姓⼈经历⼏次⼤迁徙⼀、两汉时期,李姓⼈在全国各地⼜有许多新聚居点。

如《史记·⽼⼦列传》记:李⽿(⽼⼦)的孙⼦李宫,李宫的⽞孙李假,在西汉⽂帝朝廷做官。

李假之⼦李解,任胶西王刘太傅,留居胶西国治所⾼密(今⼭东⾼密县西南),继⽽向南发展⾄湖北、湖南、⼴东等省。

如东汉时交趾刺史李进,后落籍⾼要县(今属⼴东)。

⼆、唐代李姓的南迁。

唐代战乱频仍,避乱等诸多原因,有不少李姓⼈迁往福建、⼴东。

主要有⼆次南迁:1、随陈政⽗⼦⼊闽。

唐代初期,朝廷派遣陈政任岭南⾏军总管,率兵前往闽南平息蛮僚啸乱,后来其⼦陈元光继任,平定了啸乱局势。

其中有不少李姓⼈辗转进⼊潮汕。

原河南固始籍将军李伯瑶随陈政⽗⼦⼊闽开发漳州,功勋卓著,留守漳州。

其⼦孙散处福建龙溪、漳浦,⼴东潮汕等地。

2、随王⽒兄弟⼊闽。

唐末及五代时,中原地区长期动乱,河南固始⼈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众起义,及后在福建创建闽国。

河南⼜有⼀些李姓⼈随王⽒兄弟⼊闽,定居莆⽥、晋江等地,后⼜向西发展,分布于潮汕地区。

三、“靖康之变”后南迁。

北宋靖康元年(1126)冬,⾦兵攻破京都(今河南开封)。

李姓之由来

李姓之由来

李姓来源李姓起源李姓来源有三一、为出自嬴姓,系皋陶之后一、为出自嬴姓,系皋陶之后相传远古时,帝颛顼高阳氏生有儿子大业,大业生子女华,女华再生子皋陶,传说皋陶也叫咎繇,是上古东夷族首领少吴氏的曾孙,生于曲阜(今属山东),曾继任东夷族的首领,因曲阜为偃地,所以被赐为偃姓。

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曾选拔皋陶帮助治理天下;舜继尧为部落联盟领袖后,任命皋陶为大理。

大理也叫做“士”,是古时掌管刑狱的官,后来又称为理官。

皋陶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曾制定墨、劓、剩、宫、大辟5种刑罚,根据犯罪者所犯罪行的性质、情节等进行公平处理,使天下人信服,因而安定了社会秩序。

禹继舜为部落联盟领袖后,认为皋陶最贤能,准备让皋陶做自己的继承人,可是还未来得及禅让,皋陶就病逝了。

皋陶的子孙,世袭大理之职,到了商代,便以官职命名本族姓氏,称为理氏。

为什么称为氏而不称为姓呢?原来先秦时的姓与氏,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与先民们的图腾崇拜有关。

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以为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有某种血缘关系,往往以此作为本氏族的名称,即氏族的徽号,这就是图腾。

“图腾”系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

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明确指出:“图腾一词表示氏族的标志和符号。

”有些图腾,后来转化为人的姓。

由于那时的子女只知道母亲而不知父亲是谁,所以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称号,也就是说,一个氏族名下的成员都出自一个母系祖先。

“姓”字最早的形体是由“人”和“生”组成,意思是人所生,因生而为姓;后来变为由“女”与“生”组成,意思是女子所生为姓,生而有姓。

因此,中国早期的许多古姓,如姬、姒、妫、姜、嬴等,都带有“女”字。

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是姓衍生的分支,为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也就是说,只有贵族才能称氏。

姓是决定能不能通婚的依据——同姓不能结婚,氏是用来区别贵贱的。

潮汕李姓辈分(潮汕李氏族谱)

潮汕李姓辈分(潮汕李氏族谱)

潮汕李姓辈分(潮汕李氏族谱)1. 潮汕李氏族谱民国初期,由广东省电政管理局局长李延敬召集广东省李氏宗亲乡老绅士,于广东省汕头筹资建筑李氏会宗祠,同时各乡老协商定出李氏新编一百字辈序:陇西开统绪,冠冕盛大唐。

将相功勋伟,经书道德详。

守成嗣续职,创业祖宗光。

诗礼家声显,士师世泽长。

学文兼习武,修纪并立纲。

孝友充庭宇,臣邻重赞襄。

平居讲仁让,报国效忠良。

积善有余庆,承先自永昌。

箕裘欣克绍,兰桂喜腾芳。

燕翼贻谋远,菽蕃万载香。

2. 潮汕李氏家族族谱字辈大全潮汕三市现有总人口约1340万人,共有549个姓氏。

人口较多的前十位大姓有:陈、林、黄、吴、郑、李、张、王、蔡、刘。

这十大姓总人口约690万,占潮汕总人口51.5%。

其中前三大姓陈姓位居第一,约152万,占11.3%;林姓位居第二,约105万,约占7.8%;黄姓位居第三,约90万,占6.7%;接下来是吴姓位居第四,约62万;郑姓位居第五,约60万;李姓位居第六,约58万;张姓位居第七位,约51万;王姓位居第八位,约43万人;蔡姓位居第九位,约42万人;刘姓位居第十位;约37万人。

3. 潮汕李氏辈序李姓家族,辈序是'元、美、光、先、绪、敦、修、大、守、成、广、传、家、仕、本、唯、学、可、长、荣”。

李姓家谱介绍李姓族谱种类繁多4. 潮汕李氏族谱辈序排行广东最大的四大姓氏:1 陈姓“广东陈”的说法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

说得就是在广东,陈姓人口数量占据首席。

作为为岭南第一大姓。

陈氏发自陈胡公-妫满。

是舜帝后裔,后人以国为姓,就有了陈姓。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陈氏源于宛丘(今河南淮阳),望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县)、盛于颍川(今河南长葛),南开闽漳,遍及全球。

而陈姓人口,大多数的迁入路线,是从河南出发,迁徙到福建,最后落在广东潮汕这附近生根。

2 李姓李姓也不必多讲。

与陈姓一样,同为中原大姓。

在岭南,有“陈李半广东”的说法。

意思就是在广东这块土地,陈李二姓,人口众多,占了一半比例。

李氏寻根问祖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李氏寻根问祖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李氏寻根问祖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李氏的起源中国李姓人口已超过一亿,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94%,为世界第一大姓。

如果加上少数民族中的李姓和海外华裔李姓,李姓总人数达1 亿两千余万,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

李氏望族源远流长,在众多的李姓家族中,并非都是同根同氏,总的看来可分为三种情况,有出自黄帝裔孙皋陶的“理姓”,有出自皋陶裔孙李利贞的十八子李姓,因为古时候理”“李”同音通用,后都从李。

据清儒秦嘉谟所辑《世本》案:古理、里、李三字并通。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皋陶为大理;《管子法法》记载:皋陶为李(理);《史记•魏世家》记为“李克” ,《韩诗外传》记为“里克” 。

这一支系是李姓的主干;另有其他姓氏、其他民族的姓氏改为姓李的;还有历代皇帝赐姓李的。

所以,李姓族人寻根问祖时,要搞清楚自己的家史。

出自黄帝裔孙皋陶的李姓:李姓的血缘祖名叫皋陶。

相传,黄帝之后颛顼帝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

皋陶生于偃地(今山东曲阜),曾继任东夷族的首领,所以被赐为偃姓。

《史记正义》引《世纪》说皋陶“生于曲阜。

曲阜,偃地,故帝(舜)因之而赐姓曰偃” 。

这就是《左传》中所说的“天子因生而赐姓” 。

其长子伯益又被赐为嬴姓,王世纪》说:“伯翳(益),为舜王畜多,故赐姓嬴氏。

”所以又说李姓出自于嬴姓。

帝尧时,皋陶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法官)的职务。

并主持制定了墨、劓、剩、宫、大辟五种刑罚,史称“五刑” 。

皋陶的子孙世袭其职,历经虞,夏,商三个朝代,以官为氏,称“理”氏。

至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沉溺于女色。

皋陶的后代有个叫理徵的因执法刚正不阿,直言规劝纣王被纣王迫害致死,理徵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年幼的儿子理利贞,避难于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后逃于伊侯之墟(今河南安阳)隐居。

因为逃途中曾经躲避在李子林内,并且以李子充饥,才得以保全性命;又因避免株连后代,改“理”为“李” 。

叫李利贞。

李利贞就是木子李的第人。

从此,李利贞就像一棵大树的主干,开始繁衍李姓这个大家族,李姓的每一个支系就好像大树的一枝,李姓成员就好比大树的小枝。

二李氏源流三上古世系表分析

二李氏源流三上古世系表分析

二二李氏源流(- )李姓由来姓氏:李祖籍:陇西祖宗:利贞郡望:陇西郡堂号:陇西堂分类:以官为氏李姓占大陆汉族人口的7.9%,人口超过9203万人,在海外华人中占七分之一,海内外总人口超过1亿,是世界第一大姓,中华第一大姓(引自百度、百科、寮东村)。

李姓在国内分布极广,以北方居多,不仅是国内大姓,也遍及全世界,在韩国、朝鲜、越南、东南亚、加拿大、欧美,李姓也是常见姓氏。

据历史资料记载:李姓是嬴(y fng)姓颛顼(zhu m x⑪的后裔,最初为“理”姓。

颛顼帝高阳氏后裔皋陶的儿子被赐姓嬴之后,子孙三代担任理官(掌管邢狱之官)之职,遂以官名理为姓。

至殷商末年,当时理氏家族后裔理徵因执法不阿,得罪了商纣王而遭受迫害。

他的妻子契和氏与儿子利贞逃亡在外,途中饥饿不堪,时值春夏之交,沿途有李树,果实累累,只好采食李子充饥,保住性命。

为了纪念这段蒙难的历史,也因理、李同音之故,自利贞开始,将理氏改为李氏。

李姓后代从商末到东周初的二百多年间,一直居住在河南。

李利贞的十世孙李耳,字伯阳,外字聃,号为老子,生于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厉乡曲仁里,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周平王时做过管理图书的官员,著有《道德经》留传于世。

据VV新唐书、宗室世系>>及VV宰相世系>> 记载,李耳生李宗,字尊祖,魏封于段,为干木大夫。

生同,为赵大将军。

生兑,为赵相。

生跻,为赵阳安君。

二子:曰云、曰恪。

恪生洪,字道弘,秦太子太傅。

生兴族,字育神,一名汪,秦将军。

生昙,字贵远,赵柏人侯,入秦为御史大夫。

葬柏人西。

生四子:崇、辨、昭、玑。

长子崇,字伯佑,陇西(今甘肃境内)守、南郑公,为陇西房,陇西房后又分为39房;四子玑为赵郡(今河北境内)房,赵郡房后又分为东、南、西三组。

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东周时期李姓向甘肃、河北发展。

西汉时期,李姓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內。

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李姓,作为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作为一个姓氏研究的爱好者,我自愿进行了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

本文将涵盖对李姓起源、迁徙、分布和代表性人物的探讨,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李姓的视角。

李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根据历史文献的记录,李姓最早来源于中国夏朝时期。

那时,李姓属于贵族姓氏,被视为统治阶层的象征。

在古代中国的各个朝代中,李姓始终都是一个重要的姓氏,代表着权力、荣誉和尊贵。

李姓的崛起与其家族的智慧、勇敢和才干密不可分。

这些杰出的李姓代表人物为后世树立了榜样,也为李姓在中国历史中的显赫地位打下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姓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

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李姓成为了最为普遍的姓氏之一。

有学者认为,李姓的迁徙是由于历史上的战乱、政治变迁和文化交流所导致的。

然而,这一观点仍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证实。

不过无论是哪个地区,李姓总是以其广泛的分布而闻名。

李姓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在政治、文化、军事和科技等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

举例来说,李世民作为唐朝的杰出皇帝,领导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之一。

还有众多的文化名人,如李白、杜甫、李时中等,他们以优美的诗词和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外,还有许多李姓人物在科技、商业和体育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李姓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在现代社会,随着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李姓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角色。

许多李姓人士成为了企业家、学者和政治家。

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随着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李姓也开始涉足不同的领域和文化圈,向世界展示着李姓人士的风采。

然而,正如任何一个姓氏一样,李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些李姓家族因为不同的历史原因,可能面临着家族文化的断代传承和衰退。

此外,现代社会的竞争和压力也对李姓人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姓李的汉字研究报告作文

姓李的汉字研究报告作文

姓李的汉字研究报告作文李姓源流研究报告李姓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其源流追溯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

作为研究这一姓氏的学者,我对李姓的起源、发展和变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下面是我对李姓的研究报告,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了解。

首先,关于李姓的起源,学界之间存在不同的观点。

一些学者认为李姓起源于易经中的“离(li)卦”,而易经又是古代智慧的结晶,象征着辉煌的文化传统。

因此,这些学者认为李姓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姓氏。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李姓起源于古代的部落或氏族名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姓氏。

无论起源于何时何地,李姓都是中国最古老、最广泛的姓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世袭的传统。

其次,关于李姓的发展和变迁,我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根据史书记载,李姓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成为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姓氏群体。

而到了唐代,李姓更是达到了巅峰,成为了当时社会上最有影响力的姓氏之一。

唐朝时,李姓的代表人物有李世民(唐太宗),他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

可以说,李姓在唐代是最为显赫的姓氏之一。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李姓的地位逐渐下降,其他姓氏逐渐崛起。

尽管如此,李姓作为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关于李姓的特点和分布情况,我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结果。

李姓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量众多,中国13亿人口中约有4.5亿人姓李,占到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二是分布广泛,李姓遍布中国的各个省份和地区。

尤其是北方和江南地区,李姓更是占据了绝对的多数。

除了中国,李姓在韩国、越南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分布。

李姓的分布特点与中国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也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家族观念有关。

综上所述,李姓作为中国最古老、最常见的姓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虽然在历史的变迁中,李姓的地位逐渐下降,但它始终是中国人心中一个重要的姓氏,具有着独特的代表性和象征意义。

李氏寻根

李氏寻根

陇西李氏,根在狄道在潮汕地区的村落,凡有李姓族人聚居的地方,大部分人家的建筑物大门上门匾背后,刻有“陇西旧家”或“陇西衍庆”字样。

记得小时候,看到我们李家老屋的门匾背后刻有“陇西旧家”四个字,我曾好奇地问伯祖父那是什么意思?伯祖父告诉我,我们的先祖发祥于古陇西,然后迁徙到福建莆田,再从福建莆田迁徙到我们村,旧谱记载我们为唐朝宗室后裔。

从此,我知道了有一个叫陇西的地方,那是我们先祖曾经生活过的土地。

那么,我们先祖生活过的陇西究竟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呢?这种微弱的感情,一直沉淀在我的潜意识里;陇西成了我梦魂萦绕的精神家园,让我萌发了寻根的意愿;有机会的时候,我一定追访到先祖的故乡。

有一天,我读到马致远的《天沙净·秋思》,那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勾起了我追寻故土的情结。

于是,我开始搜集陇西李氏的资料,追寻探讨自己家族的祖先和来源,溯流而上完善家族史,继而编写家谱延续下去。

一“陇西”一词在《辞海》的解释为:陇山是六盘山南段的别称,又称陇坂,在陕西省陇县西,南北走向,绵延120多公里,是渭汉平原和陇西高原的分水岭;陇山以西称为陇西。

到了后来,人们将黄河以东、陇山以西的地区又统称为“陇右”。

陇有田埂的意思,古人看到横亘于关中平原西部的山脉如同田埂一样,就把它们称之为陇山。

然而,“陇西”一词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秦国设置了陇西郡,并修筑长城,以防御西部的少数民族,从根本上确保秦人后方的稳定。

有了长城自然要设置守护长城的部队和地方政府;位于战国秦长城起点不远处的狄道(今临洮县南),自然就成了陇西郡的郡治。

战国秦长城的西端起点就在郡治北15公里处(今临洮县三十里墩的杀王坡望儿嘴)。

从此,狄道成为拱卫陇西郡及保卫秦都咸阳通住西北的重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

汉袭秦制,陇西郡治仍在狄道。

于是,从战国到秦汉时期,凡492年(实475年),狄道一直就是陇西郡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专家详解李氏来源及迁徙分布

专家详解李氏来源及迁徙分布

专家详解李氏来源及迁徙分布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李”,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李氏一家亲”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李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亲交流。

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祖德,敦亲睦族,造福宗亲,传播正能量!•中华百家姓之李姓•李姓,全国人口最多姓氏,总数达一亿三千万有余。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政权。

李姓来源有关李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1、源出嬴姓说。

2、李树图腾说。

3、源出姬姓(虎图腾)说。

4、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

迁徙分布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以及西北河西走廊,另外在西南云贵走廊也有集中聚落,其中河南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

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

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

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李氏大宗祠李氏大宗祠坐落于福建上杭稔田镇官田村。

始建于1836年,由李氏后裔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公所建,被誉为“客家第一祠”。

李氏大宗祠,是一处建于清代中期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

坐落在上杭稔田乡官田村河谷盆地,四周群山叠翠,风景秀丽。

李氏大宗祠系三进四落式的砖木结构建筑。

有大厅二栋、大小客厅26间,住房104间,占地5600平方米。

这座结构严谨、气势非凡的宗祠造型,充分体现了客家宗法制度的汉族传统建筑艺术,在八闽极为罕见,宗祠祭典代表着汉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李姓人顶起、转发!。

百家姓之李姓的起源和分布

百家姓之李姓的起源和分布

李姓的起源和分布你是否曾经和别人谈及过你的姓氏和血缘?你知道你姓氏的祖先是谁吗?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们时常听到或看到网上关于印度的高种姓,英国的皇室、泰国的皇室以及沙特阿拉伯的皇室等等的描述,其中无不充满了优越感。

为什么在中国几乎不会有人谈及到种姓、血缘的问题?自信点,其实你也是王侯将相之后。

今天和各位一起聊聊您的姓氏起源。

中华姓氏之李姓。

第一、李姓起源据《新唐书·宗室世系上》记载,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生子名叫大业,大业生子名叫女华,女华再生子名叫皋陶。

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他制定的《五刑》是中华历史上最早系统化制度化的刑法,被奉为司法鼻祖。

皋陶也叫咎繇,曾继任东夷族的首领,领地位于曲阜,因曲阜为偃地,所以被赐为偃姓。

据《尚书·舜典》记载,皋陶原本为尧帝的辅臣,后舜帝继承尧帝成为部落首领后,便任命皋陶为“士”官,专门负责掌管刑狱。

“士”官也被称之为“理官”。

大禹继承舜帝成为部落联盟领袖后,认为皋陶是一个贤能之士,准备推举皋陶做自己的继承人,可是还未来得及禅让,皋陶就病逝了。

在世袭制的夏商朝,皋陶的子孙,顺理成章的世袭了“理官”之职。

商朝中期,皋陶的子孙便以官职命名本族姓氏,称为“理”氏。

到了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沉湎女色,使得周边诸侯纷纷不满,百姓也是怨声载道。

皋陶后裔有个叫理征的人,看到纣王的所作所为,决心在其位谋其事,到纣王面前直言了纣王的错误和将会带来的影响,想劝他改正。

纣王的妃子妲己听说了后,便到纣王面前进行哭诉,并指责理征的过错。

结果沉迷女色的纣王听后不分青红皂白便下令把理征处死了。

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消息后,伤心欲绝,但为了保住年幼的儿子利贞,便乘着夜色,携子外出逃难。

契和氏本想逃回娘家,但又怕连累娘家人。

于是便往豫西逃亡(今河南省西部地区),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时,母子二人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早已经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年幼的小利贞,更是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

潮汕姓氏源流及排名,我这个姓氏在潮汕居然有这么多人!

潮汕姓氏源流及排名,我这个姓氏在潮汕居然有这么多人!

潮汕姓⽒源流及排名,我这个姓⽒在潮汕居然有这么多⼈!据统计,潮汕地区⽬前共有姓⽒549个,较多为以下16类:(⼀)以传说炎黄古帝之姓为姓⽒:姜、姬。

(⼆)以古帝王的称号为姓⽒:尧、舜。

(三)以古朝代名为姓⽒:殷、商、周、秦、隋、唐、宋。

(四)以古国、封国、郡国名为姓⽒:陈、黄、吴、郑、蔡、刘、杨、赵、许、朱、魏、韩、⽥、倪、纪、邓、薛、萧、沈、罗、杜、江、谢、彭、吕、苏、曾、莘(⾟)、韦、汪、房、徐、温、胡、戴、廖、邢、赖、程、曹、何、夔(隗)、蒋、成、葛、谭、戎、寥、区、滕、霍、于、茅、巴、娄、扈、顾、阮、舒、黎、崔、段、易、卫、邝、任、费、祝、邰、芮、⽑、牟、耿、应、楚、⿎、管、刁。

(五)以⾢、乡、亭名为姓⽒:钟、冯、卢、范、叶、元、阎、阚、鄂、冉、单、闵、祁、奚、解、常、郁、蒙、母、⽢、樊、尹、郝。

(六)以祖先居住地为姓⽒:池、郭、涂、关。

(七)以古代官职或谥号为姓⽒:王、尉、将、相、武、昭、穆、左、兰、张、史、钱、简、宗、岳、凌、司徒。

(⼋)以祖先之姓或名字为姓⽒:洪、董、袁、⾦、⽅、施、汤、余、佘、柯、孙、漆、⽪、龚。

(九)以古代图腾或动物为姓⽒:龙、马、⽜、⽺、熊、骆、⿅、鲍、鸥、蚁。

(⼗)以职业技艺为姓⽒:巫、陶、贾、索、⼘、车、甄、释。

(⼗⼀)以天⼲地⽀为姓⽒:丁、申、戌。

(⼗⼆)以颜⾊为姓⽒:红、⽩、青、蓝。

(⼗三)以植物为姓⽒:⽊、李、林、果、⽲、苗、花、⽵、菊、梅、桃、松、柏、植、柳、桂、枫、梨、⿇、柴、桑。

(⼗四)以⾷物为姓⽒:⽶、⾖、⾕、麦、粟。

(⼗五)以语词为姓⽒:全、由、上、况。

(⼗六)以数字为姓⽒:伍(五)、陆、柒、万潮汕姓⽒源流初探陈林蔡,得⼀半我国是世界上姓⽒起源最早的国家之⼀,古籍记载是源于上古的伏羲⽒。

我国到底有多少个姓⽒,有的资料说有6500多个,有的则说有5600多个。

在历史的演变中,不少姓⽒早已消亡,也不断有新姓产⽣。

现在我国流⾏的姓⽒有三千多个。

就潮汕地区⽽⾔,流⾏的姓⽒约在⼆百多个。

李姓氏由来研究报告图

李姓氏由来研究报告图

李姓氏由来研究报告图李姓是中国姓氏中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关于李姓的来源和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以下是对李姓姓氏由来的研究报告。

根据对历史文献和研究资料的归纳和分析,李姓的由来有以下几种说法:1. 传说中的黄帝后裔根据《姓氏考略》等著作,李姓源于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地区,在传说中,李姓是黄帝的后裔。

据说黄帝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因此,李姓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名望很高的姓氏之一。

2. 郑国公李显的后裔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史书记载,李姓起源于唐朝时期,因为唐朝有一位宰相名叫李显,他被封为郑国公。

据说他是李姓的始祖,后来李姓就逐渐流传开来。

不过这个说法存在争议,因为在唐朝之前,李姓已经很常见了。

3. 以官位为姓根据《百家姓》等文献,李姓也有一种说法是起源于春秋时期。

当时,中国社会非常重视官职和爵位,人们常常以自己担任的官职或爵位作为姓氏。

据说李姓可能起源于贵族家族,他们的官职或爵位中有李字,随后后代就以李为姓。

不过这个说法缺乏具体的历史证据。

4. 客家人姓李还有一种说法是,李姓起源于中国南方的客家人。

客家人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南方地区有着很高的人口密度和广泛的分布,李姓在客家人中较为常见。

这个说法也得到了一些学者的支持。

综合上述几种说法,李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

无论起源如何,李姓作为中国姓氏的代表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李姓的人数众多,遍布全国各地,涵盖着不同的社会阶层和职业。

研究李姓的由来有助于了解中国姓氏文化和历史发展,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演变和人口迁移等问题也有重要的意义。

李姓姓氏来源和文化论文

李姓姓氏来源和文化论文

李姓姓氏来源和文化论文报告姓名:学院:班级:学号:李姓姓氏来源和文化论文报告一、前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追根溯源、寻根问祖的传统,它体现了华夏儿女的文化自信、民族尊严和历史文化。

重视姓氏文化恰恰就是这一传统的重要体现,因为我们姓氏的姓氏不仅是社会成员称呼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标明家族来源和血缘关系的一种文字符号,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了解我们自己的姓氏来源和文化是一件十分十分有必要的事情。

本论文报告将会从五个方面对李姓姓氏的来源和文化进行分析,分别如下:(1)李姓姓氏的概况(2)李姓姓氏的来源(3)李姓姓氏历史发布(4)李姓的历史名人(5)李姓姓氏国外历史概况二、论文内容1.李姓姓氏的概况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在中国《百家姓》中排第4位。

按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显示:李姓人口有1.0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9%,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

其集中分布在河南省、陕西省、湖北省、宁夏与甘肃的河西走廊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潮汕地区等。

李姓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世界上有大约2-3亿李姓人口,韩国、越南、朝鲜李姓仅次于金和阮,人口排第二位;在华人占少数民族的美国,李姓也排到22位,超过很多美国本土姓氏。

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木子李”。

2.李姓的来源李姓也同中国其他姓氏一样,在姓氏来源方面有多种说法。

根据多方面资料整理出以下三种较主流的说法:(1)嬴姓说法源于嬴姓,或出自皋陶之后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理征,或出自周朝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属于以官职名为氏。

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

(2)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在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沉湎女色,使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

皋陶后裔有个叫理征的人,出于一片忠心,直爽地指出纣王的错误,劝他改正,结果因此惹恼了纣王而被杀害。

潮汕人各大姓祖先都来自哪里?广东26个大姓迁徙图告诉你!

潮汕人各大姓祖先都来自哪里?广东26个大姓迁徙图告诉你!

潮汕人各大姓祖先都来自哪里?广东26个大姓迁徙图告诉你!想知道祖先来自哪里吗?是帝王家族还是书香门第?最新广东26个大姓迁徙图,看看有没你家的!陈历史故事:岭南第一大姓陈姓位居广东省十大姓氏榜首,为岭南第一大姓。

广东陈氏俊才辈出,在岭南文化发展每一节点上,几乎都产生了望重士林的学者、名臣。

李历史故事: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在中国历史上,李氏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黄历史故事:全国黄姓族人广东最多广东是黄姓族人最多的省份,占全国总数的19%。

黄氏族人在汉末至晋初从江南入粤,到了宋代,东南黄氏大族峭山公第九子黄化官任左御史、广州刺史等职,其子孙遍布闽、粤各地。

张历史故事:珠玑巷因张氏祖先得名珠玑巷中现存有张昌故居,张昌是张九龄的直系后代,据传唐敬宗宝历年间,“敬宗巷”孝义门人张昌七世同堂,朝廷闻其孝义特赐珠玑绦环,为避敬宗庙讳,敬宗巷才改名为“珠玑巷”。

梁历史故事:近代出过不少著名人物是西江流域第一大姓,也是粤语区最具代表性的姓氏之一。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著名梁姓人物中,多数出自广东,如梁启超、梁经国等。

林历史故事:商朝比干是林姓始祖林姓出于商朝的比干,相传,比干被纣王剖心之后,其怀有身孕的夫人逃至河南长林石室中生下一子。

周武王以其出生地赐姓林,并赐名坚。

林坚就此成为林氏得姓始祖。

刘历史故事:刘广传生14子人丁兴旺刘开七被尊为刘姓入粤始祖,其子刘广传生14子,86孙,360个曾孙,人丁繁盛,故明清以后刘开七的裔孙,纷纷向内陆及海外迁移扩张。

吴历史故事:大都是吴霸后裔吴霸年轻时就孟勇过人、曾带兵驻扎浈阳(今广东英德)。

吴霸招徕流民进行拓荒垦殖。

人们感激他的功德,将他驻守的山取名叫吴山,以纪念他的开拓之功。

罗历史故事:肇启广府文化的南徙者相传公元1131年,罗贵从南雄珠玑巷带着36姓共97家南迁到冈州(现新会),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罗贵也因此成为肇启广府文化的南徙者。

潮汕这30个姓氏居然都是皇室后裔,快来看看有没有你?

潮汕这30个姓氏居然都是皇室后裔,快来看看有没有你?

潮汕这30个姓氏居然都是皇室后裔,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姓氏是每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对我们每个人都意义非凡。

近年来,“寻根”、查家谱、祭祖的人是越来越多,可是查了那么多你知道吗?在中国有皇室血统滴就有30个姓氏这意味着百家姓里有三分之一的几率啊!说不定你就延续了皇家的血统哇,那你就很有可能是传说中的王子公主、格格阿哥了!废话不多说,小编吐血整理的,赶紧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姓!看看你是不是传说中的王子、公主、格格、阿哥吧~张姓出于姬姓,祖根在河南濮阳,始祖是挥。

黄帝第五子青阳之子挥,任弓正之职,制弓矢,被赐姓张。

其活动地点在当时都城,即今河南濮阳县。

还有一支张姓,系晋国解张之后。

解张,字张侯,以字命氏。

这支张氏世仕晋,后又仕韩,再仕郑,一直在河南境内发展。

王姓之源可分为子姓之王、姬姓之王和妫姓之王。

子姓之王产生最早,始祖为比干,祖根在河南卫辉。

商纣王的叔父比干直谏被杀,葬于汲郡(今河南卫辉市),其留守汲郡看守墓地的子孙以王为氏。

姬姓之王,有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之后、东周灵王太子姬晋之后、东周考王弟姬揭之后等三支,其中第二、第三支源出河南洛阳。

妫姓之王为陈国公子完之后。

陈国公子完避难奔齐,改姓田氏。

田齐灭于秦后,王室子孙一部分改姓王氏。

李氏系由理氏所改,是嬴姓颛顼的后裔。

颛顼高阳氏的后裔皋陶在尧舜时任大理(掌管刑法的官)之职,以官命族为理氏。

商朝末年,理徵因直言犯谏触怒了纣王,得罪而死,其子理利贞为避难逃至伏牛山区的伊河流域,靠吃木子(木本植物的果实)得以保全性命。

为感谢“木子”保命之功,又因理、李同音之故,遂改理氏为李氏,后定居于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不断发展繁衍。

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记载,道家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的老子即是李(理)利贞的11世孙。

刘姓之源有三:其一出自祁姓,始祖为刘累,祖根在河南鲁山。

帝尧裔孙刘累被夏王孔甲封为御龙氏,后刘累隐于鲁山,后代以刘为姓,此为刘姓主源。

其二出自姬姓,也源于河南。

潮汕生死异姓的奇异风俗

潮汕生死异姓的奇异风俗

潮汕生死异姓的奇异风俗人们常说:生不改名,坐不改姓。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姓氏,它是人类文化中标志人群血缘系统的“遗传”性符号。

同姓一家亲,就是这个缘故。

一个人在生姓什么,去世之后仍然是这个姓,丝毫不变,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然而,在潮汕很多地区都存在生死异姓的奇特现象。

死后为什么要改姓?如何易姓?改姓什么?是喜欢什么姓氏改成什么,还是必须改为固定的姓氏?一起来探究这潮汕的“生死异姓”奇异风俗吧!生张死李普宁南溪镇的南溪、新溪、北溪、下尾的四个村,始祖同为李氏入潮四路之一的李涵江(福建莆田县茂林里人,南宋德祐二年进士,官授潮州府学教谕,主理潮属九县学政)之长子——李龙。

李龙分创下尾四村后,继承其父热心助人、乐善好施的家风,故此声名鹊起,妇孺皆知,但无形中也得罪了个别顽固之人。

当时有一邻乡秀才,竟昧着良心向朝廷谎报李龙正在招兵买马,企图聚众谋反。

朝廷得报后立即出兵前来围剿,下尾诸村面临灭寨之灾。

李龙得知消息后,暗思逃走也无济于事,只会增加朝廷的怀疑。

为保存李氏血脉,李龙反复权衡后得一良策,急忙派人通知下尾诸村马上将李姓灯笼取下,改挂张姓灯笼。

官兵到来时,查无李氏诸村,只好退兵。

此案后经调查核实,实乃诬告,该秀才认罪伏诛,下尾四村也从那以后由姓李改为姓张。

但是,为了不忘祖德,谨记祖本和报答张氏的救命之恩,村民又相约在生时姓张,待去世之后才改为原来的姓氏——李氏。

生陈死陆汕头市潮阳区西胪的陆姓,乃宋末左丞相陆秀夫(江苏盐城人)的后裔。

陆秀夫长子陆繇居海阳辟望(今属澄海市区),传下第四代裔孙有三子迁徙三地,其中一人创于揭阳东岭(今属揭阳炮台镇),创东岭者之子陆惠迪于元朝末年分居潮阳奉恩乡的西胪(今潮阳西胪镇)。

据1960年修编的《西胪村史》记载:民国初期,西胪陈族封建头子煽动族内房界大械斗,给陈族造成空前大灾难。

当时,人数相对少的陆姓,被一陈姓以陆姓乃陈姓之后(陆氏创始人之一陆通史战国陈完十世孙)为由,诱胁陆姓改陈姓,并立下契约,待死后才改回姓陆(包括墓碑、灯笼、神主等)。

李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李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李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李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的内容,具体内容:李姓,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李姓姓氏源流1、...李姓,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李姓姓氏源流1、源出嬴姓说。

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

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

2、李树图腾说。

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以李树为图腾。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

因其所食为野生李,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并以李树为神树,亦即图腾树。

故凡李氏子孙,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

入李白家有桃李园,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3、源出姬姓(虎图腾)说。

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

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

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

李李有一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

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

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4、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

潮汕地区的改姓现象分析

潮汕地区的改姓现象分析

潮汕地区的改姓现象分析摘要:自古至今,潮汕地区存在大量改姓现象。

潮汕人改姓涉及实用性考虑,往往出自避祸或感恩心理,由复姓向单姓改变体现这一倾向。

潮汕地区和全国其他地方的改姓有相似之处,但也离不开潮汕地区人民追求实用性的世俗考虑。

分析潮汕地区的改姓现象,既要看到全国背景下改姓原因的一致性,也要发现潮汕地区改姓原因的特殊性。

“生死异姓”是潮汕人改姓后又回归原姓的突出例子。

关键词:潮汕地区;改姓;回归原姓; 生死异姓”对于一般中国人来说,姓氏问题是重要的,改姓应视为不小事情。

“秦汉以后,家族的姓氏稳定下来,不再数代一变,改姓就成了一件弃祖庙、失根本的大事情。

”[1]又,“姓氏是一种非常稳固的文化现象,祖先留下的姓氏,不论美与不美,子孙必须世代相传,不得随意改变。

'坐不改姓,行不改名’是中国人的家族血缘情结”[2],除非不得已,中国人一般不会改姓。

然而,自古至今,潮汕地区的改姓不少,如此现象涉及原因复杂。

潮汕地区的改姓现象似乎还没有专门论文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

笔者检阅各种史料,发现潮汕地区的改姓现象,并分析相关原因,以供研究者参考。

本文所指的潮汕地区,除了现在的汕头、潮州和揭阳三市辖地,还包括从前隶属潮州府、现在归属梅州市的丰顺、大埔二县,涉及客家、福佬二个族群。

另外,本文说的改姓,局限于潮汕地区的潮汕人改姓,移入潮汕地区之前的潮汕人先祖的姓氏变化不作讨论。

一、潮汕地区的改姓现象举例欧阳改为欧姓——欧阳这个姓是复姓,有改成欧姓,也有改成阳姓。

欧阳复姓改为欧姓单姓是潮汕地区复姓改为单姓的典型,可以饶平县南部沿海的海山镇为代表,海山镇有大量欧姓,原来就是姓欧阳,海山镇还有地名“欧边”。

然而,复姓欧阳和单姓欧本来有不同郡望,将欧阳姓改为欧姓就混淆了先祖来源,而很多改姓欧的海山镇人并不明白真实情况:汉惠帝三年(前192),欧阳氏之后裔有后摇者,受封于归越地,被立为东瓯王(东瓯,今浙江省温州市),其子孙以国为姓,始作瓯氏,后改瓯为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10月潮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Oct. 2010JOURNAL OF CHAOSHAN POLYTECHNIC COLLEGE No.1,2010潮汕李姓源流的分歧问题李统亮(潮汕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实训基地,广东广州,510663)摘 要:潮汕李姓起源于中原,并在长江以北发展成大姓。

唐以后始出现举族南迁,辗转福建定居,而后迁徙至潮汕,聚族而居形成村落,并修族谱以阐明族源世系。

本文试图对老子出生年代、李姓入潮派系的各种说法进行评述,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老子 出生年代 派系 评述The bifurcation problem of Surnamed Li in Chaoshan areaLi TongliangAbstract:Surnamed Li in Chaoshan area originated in Central Plains and developed into a popular surname in the nort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After Tang Dynasty, the clans migrated to South, and then settled down in Fujian, later migrated to Chaoshan area. They lived together and formed a village, and made pedigrees to clarify the source of lineag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make comments on the birth age of Lao Zi, the faction of Surnamed Li remove into Chaoshan area , and advance some of my views on them. Keyword:Lao Zi birth age faction comment走进潮汕地区,只要留意李姓族人聚居的地方,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大门上方写有“陇西旧家”或“赵郡宗派”,等等。

如果你翻翻他们的家谱族谱,就能获知他们的宗族来源及世系。

若把多本家谱族谱进行比较,你就会发现他们在记载老子出生年代、宗族派系等方面说法不一,存有分歧。

归纳起来,最主要有两个分歧问题:一、老子出生年代问题;二、李火德后裔与李富后裔问题。

1 老子出生年代问题北宋邵思《姓解》及清陈廷炜《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

司马迁《史记》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李姓见诸史籍于周之后;即就是说,自老子以后,李姓在史籍上才有记载,老子李耳是正史中明确指为李氏的第一人。

李耳,字伯阳,号聃,楚苦县历仁乡曲仁里人,生于公元前571年庚寅岁(周灵王元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据《鹿邑县志》记载),公元前544年(周景王元年)28岁时官拜周守藏室柱下史,公元前516年(周敬王4年)56岁免职归隐于秦修道,乘青牛过函谷关时著《道德经》上下篇五千言。

唐朝尊老子为李氏先祖,称太上老君。

第1期 李统亮:潮汕李姓源流的分歧问题 107《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记载: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与人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从《史记》的记载来看,孔子问礼于老子后,由衷地称赞老子。

孔子把老子比作龙,这更突出了老子学识的深厚、思想的高超。

可见,老子与孔子应该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人。

但是,后人对老子李耳的生活年代却有一些不一致的说法。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唐代林宝《元和姓纂》等古籍说老子李耳是李利贞的第十一世孙,而宋代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等姓氏书籍说老子李耳是李利贞的六世孙,《大唐玉牒》(唐朝皇帝的族谱)说老子李耳是李利贞的第十七世孙。

若老子是李利贞的六世孙,则老子应出生在公元前约900年西周(公元前1045~771年)时期;若老子是李利贞的十一世孙,则老子应出生在公元前约750年东周(公元前770~221年)初的春秋时期;若老子是李利贞的十七世孙,则老子应出生在公元前约571年东周的春秋(公元前770~476年)末战国(公元前475~221年)初时期。

据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所以,老子应该跟孔子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只不过老子比孔子年长。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战国初时代,当时周王朝正处于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的局面。

周公制定的礼乐、建立的典章制度亦渐废弛;孔子遂修《春秋》著《礼记》,老子则主张返回尧舜的淳朴年代。

据左丘明《左传》记载,鲁昭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20年)四月,周景王死,因王位继承问题,王室发生内讧,爆发了长达十多年的内战,史称“王子朝之乱”。

到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王子朝失败,奉周之典籍以奔楚。

可能是典籍被取走,周守藏室柱下史之职也就免去;于是,老子自周入秦,向西而行归隐。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战国楚墓大批竹简,其中竹简《老子》(郭店节抄本)距今2300余年,虽并非原始祖本,但却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抄本。

它的出现,证明《老子》的时代起码当在战国中期甚至更早的春秋末期。

不妨说,依据《史记》、庄子(公元前369~286年)对老子观点的阐述和前人的考释,以及新出土的郭店竹简本《老子》,可以基本肯定老子是春秋末期人,《老子》为其所著。

另外,从得姓祖李利贞(公元前1069~992年)至十七世祖老子李耳(公元前571~?年),历经了近五百年;平均约二十九年为一世,相对比较可信。

因此,笔者采信老子李耳是李利贞的十七世孙。

依《李火德族谱》记载,从得姓祖李利贞到圣祖老子李耳的世系如下:1、李利贞(公元前1069~992年)→2、李昌祖 →3、李彤徳 →4、李庆 →5、李宏隆,又名李承 →6、李硕宗 →7、李显 →8、李爽 →9、李环鼎,又名李重公 →10、李爵 → 11、李寅龙 → 12、李熙宏 → 13、李尧性 → 14、李辉 → 15、李连顺 → 16李乾 → 17、李耳 (公元前571~?年)存在老子生活年代说法不一,其一是,北宋欧阳修的正史《新唐书·卷七十·宗室世系表》表述有歧义;其二是,由道教与佛教始祖孰先孰后争议而来。

《新唐书·卷七十·宗室世系表》表述如下:至纣之时, 理徵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

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氏。

利贞亦娶契和氏女,生昌祖,为陈大夫,家于苦县;生彤德,彤德曾孙硕宗,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

五世孙乾,字元果,为周上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生耳,字伯阳,一字聃,周平王时为太史。

如果从字面断取,五世孙李乾之子李耳当然为六世孙。

显然,李彤德的曾孙李硕宗已为六世孙,这与李耳为六世孙的说法明显冲突。

如果理解为李彤德的曾孙为李硕宗,李硕宗的五世孙为李乾,则李乾为十世孙,李乾之子李耳就为十一世了。

故此,把“利贞亦娶契和氏女,生昌祖,为陈大夫,家于苦县;生彤德,彤德曾孙硕宗,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

”改为:“利贞亦娶契和氏女,生昌祖,为陈大夫,家于苦县;生彤德,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彤德曾孙硕宗。

”字面语句比较好理解一些,亦更符合“周平王(公元前770~719)时为太史”的说法。

我们再来看看佛祖生灭年度的争议。

释迦牟尼俗名乔答摩·悉达多,是佛教的创始人。

释迦牟尼29岁出家,苦行6年,35岁时在菩提树下悟道而成佛。

在及后45年时间内,他到处说教,创立了佛教,直到80岁逝世。

在世界宗教哲学之林中,佛学作为一种哲学独树一帜,成为世界思想宝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2000多年来历久不衰。

对于释迦牟尼的生灭年度,也是说法不一,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几种说法:一、流传于南亚、东南亚各国的南传佛教,以及锡兰(斯里兰卡)传说,主张佛诞生于公元前624年,灭度于公元前544年。

二、中国人认为释迦牟尼是在周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27年)甲寅岁诞生,灭度于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岁。

据我国历史记载,周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27年)甲寅岁四月八日,是日江河泛溢山川宫殿震动,有五色光贯太微宫,王问群臣,是何原因有此异象,大史苏由奏曰:西方有大圣人诞生,千年以后教法将传来于此(注:东汉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佛教传入中国),王令刻石埋于南郊志之。

因此我国历来以每年农历四月八日为佛祖诞生之日,而以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为佛祖灭度之日。

三、我国学术界一般是根据隋代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十一所载《善见毗婆律》译记记载的所谓“众圣点记”的说法,推算出释迦牟尼诞生于公元前566年,灭度公元前486年;作为释迦牟尼的生卒年。

四、1954年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第三次大会通过公元前544年为佛灭纪元之年。

由此推算,佛祖诞生于公元前624年,现被世界各国的佛教徒普遍采用。

它比基督教耶稣早620多年。

由于古代的印度不重视历史年代的记录,故对释迦牟尼确切的生灭年月不易追查。

但在佛典的记载方面以及碑记方面,对于佛祖的年代,有各种不同的传说。

而各种说法都已无法考证。

按照我国学术界的说法,释迦牟尼生活在公元前566~486之间。

而老子采信为十七世祖,则生活在公元前571~?之间。

所以道教的始祖比佛教的始祖先诞生。

按照1954年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第三次大会通过的说法,释迦牟尼生活在公元前624~544之间。

如果老子采信为十七世祖,生活在公元前571~?之间,则道教的始祖比佛教的始祖晚诞生;如果老子采信为十一世祖,则生活在公元前770~696之间的周平王、周桓王时期,则道教的始祖比佛教的始祖先诞生,但该时期为春秋初期,与司马迁《史记》的记载相去甚远。

近年来还有一种说法,说释迦牟尼诞生于公元前1036年,灭度于公元前956年。

于是,便有一些资料说老子是六世祖了。

第1期 李统亮:潮汕李姓源流的分歧问题 109总之,笔者认为只是为了争执道教的始祖比佛教的始祖早诞生而已。

从老子出生年代的争议,我们可以看出国人有着附庸名人先贤的心理习惯。

毕竟,名人先贤的感召,对于任何一个国人来说,都是一种教化与扶正,也是一种难以拒绝的荣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