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第五章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转化

合集下载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第二版)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第二版)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

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

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

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

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你对于氧、碳、氮、磷、硫几种典型营养性元素循环的重要意义有何体会?(1)氧的循环:(2)碳的循环:(4)磷的循环(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生命过程的主要营力。

3.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戴树桂)主编_第二版(4-7章)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戴树桂)主编_第二版(4-7章)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1.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试用它们二者的关系讨论我国南方土壤酸度偏高的原因。

根据土壤中H+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两大类。

(1)活性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

(2)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

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经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

南方土壤中岩石或成土母质的晶格被不同程度破坏,导致晶格中Al3+释放出来,变成代换性Al3+,增加了土壤的潜性酸度,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土壤活性酸度,表现为pH值减小,酸度偏高。

2.土壤的缓冲作用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其作用原理。

土壤缓冲性能包括土壤溶液的缓冲性能和土壤胶体的缓冲性能:(1)土壤溶液的缓冲性能:土壤溶液中H2CO3、H3PO4、H4SiO4、腐殖酸和其他有机酸等弱酸及其盐类具有缓冲作用。

以碳酸及其钠盐为例说明。

向土壤加入盐酸,碳酸钠与它生成中性盐和碳酸,大大抑制了土壤酸度的提高。

Na2CO3 + 2HCl2NaCl + H2CO3当加入Ca(OH)2时,碳酸与它作用生成难溶碳酸钙,也限制了土壤碱度的变化范围。

H2CO3 + Ca(OH)2CaCO3 + 2H2O土壤中的某些有机酸(如氨基酸、胡敏酸等)是两性物质,具有缓冲作用,如氨基酸既有氨基,又有羧基,对酸碱均有缓冲作用。

RCHNH2COOH+ HClNH3ClR CHCOOH+ NaOH + H 2ORCHNH 2COOH R CH NH 2COONa(2)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土壤胶体吸附有各种阳离子,其中盐基离子和氢离子能分别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

对酸缓冲(M -盐基离子):土壤胶体 M +HCl 土壤胶体 H +MCl对碱缓冲:土壤胶体 H +MOH 土壤胶体 M +H 2OAl 3+对碱的缓冲作用:在pH 小于5的酸性土壤中,土壤溶液中Al 3+有6个水分子围绕,当OH -增多时,Al 3+周围的6个水分子中有一、二个水分子离解出H +,中和OH -:2Al(H 2O)63+ + 2OH - [Al 2(OH)2(H 2O)8]4+ + 4H 2O3.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作用的主要机制是什么?不同种类的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不同,同种植物由于其分布和生长的环境各异可能表现出对某种重金属有明显的耐性。

《环境化学》课件第五章

《环境化学》课件第五章
5-17
《环境化学》 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 运动过程及毒性
三、排泄 (Excretion)
1. 2. 概念:污染物质及其代谢物质向机体外的转运过程。 排泄途径 排泄器官:肾、肝胆、肠、肺、外分泌腺等。 肾排泄:污染物质通过肾随尿而排出的过程。 胆汁排泄:主要由消化管及其他途径吸收的污染物质, 经血液到达肝脏,以原物或其代谢物和胆汁一起分泌 至十二指肠,经小肠至大肠内,再排出体外的过程。
5-18
《环境化学》 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 运动过程及毒性
第二节
污染物质在机体内的转运
(5.2 Transport of Pollutants in Body)
一、吸收 (Absorption) 二、分布 (Distribution) 三、排泄 (Excretion) 四、蓄积 (Accumulation)
5-20
《环境化学》 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 运动过程及毒性
Major Sites of Exposure, Metabolism, and Storage, Routes of Distribution and Elimination of Toxic Substances from the Body
一、生物膜的结构 (Structure of Biofilm) 二、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Mode of Material through Biofilm)
5-6
《环境化学》 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 运动过程及毒性
二、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Mode of Material through Biofilm)
5-27
《环境化学》 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 运动过程及毒性
5. BCF与Kow的关系

环境化学复习题库

环境化学复习题库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2、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污染物。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工业_、农业_、交通_、和生活_。

5、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环境效应可分为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三种。

二、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AA热岛效应B温室效应C土壤的盐碱化D噪声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B C D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B C D三、问答题1、举例说明环境效应分为哪几类?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一、填空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1)2+ hν + O(2)2 + hν + 或2 + hν H + 2(3)3 + hν + 2(4)H2+ hν H + 或H2+ hν H2 +(5)3X + hν 3+ X2、大气中的2可以转化成3、3和3等物质。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3的反应机理如下:(O3)22O3 + 22H22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化学组成和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两种。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 1 ++ O3O2 +O2 +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中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光化学烟雾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8、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为爱根核模、积聚模、_粗粒子模。

9、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

10、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2_、4、、_氯氟烃等。

11、11和1211的分子式分别为3和2。

12、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风和湍流的影响。

13、大气颗粒物按粒径大小可分为_总悬浮颗粒物、_飘尘_、降尘、可吸入颗粒物。

14、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_、热层和逸散层。

【环境化学】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

【环境化学】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

环境化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化学一、环境问题二、环境化学第二节环境污染物一、环境污染物的类别二、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三、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表1-1环境化学分支学科划分注:①“环境生态学也可列为平行的另一个分支学科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第一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一、大气温度层结和密度层结二、辐射逆温层三、气块的绝热过程和干绝热递减率四、大气稳定度五、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第二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一、光化学反应基础1 光化学反应过程 2 量子产率 3 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离解二、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1.大气中HO和HO2自由基的浓度2.大气中HO和HO2的来源3.R、RO和RO2等自由基的来源三、氮氧化物的转化1 大气中含氮化合物2 氮氧化物的气相转化四、碳氢化合物的转化1 大气中主要的碳氢化合物2 碳氢化合物在大气中的反应表2-3 HO、O与烷烃反应的速度常数五、光化学烟雾1 光化学烟雾2 光化学烟雾形成的简化机制3 光化学烟雾的控制对策六、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 1 二氧化硫的气相氧化2 二氧化硫的液相氧化 3 硫酸烟雾型污染表2-6 伦敦型烟雾与洛杉矶烟雾的比较七、酸性降水 1 降水的PH 2 降水PH的背景值 3 降水的化学组成4 酸<a name=baidusnap0></a>雨的</B>化学组成5 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表2-7 世界某些降水背景点的pH值表2-8 国外部分地区降水化学成分(μmol/L) 注:本表摘自唐孝炎,1990。

表2-9 国内部分城市降水化学成分(μmol/L) 表2-9 国内部分城市降水化学成分(μmol/L) 注:本表摘自唐孝炎,1990。

表2-15 我国部分地区降水酸度和主要离子含量(μmol/L)表2-16 降水中离子浓度比较注:本表摘自王晓蓉,1993。

①北京和天津城区数据平均值。

②重庆铜元局和贵阳喷水池数据平均值。

环境化学总复习题附答案但不完全

环境化学总复习题附答案但不完全

环境化学总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2、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在环境中的迁移;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式;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生活;二、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C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A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CdB HgC PbD As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B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CdB HgC PbD As三、问答题1、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一、填空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1NO2+ hν NO + O·2HNO2 + hν HO· + NO 或HNO2+ hν H· + NO23HNO3 + hν HO· + NO24H2CO + hν H· + HCO·或 H2CO + hν H2+ CO2、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为HNO3、N2O5和N2O3;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4、乙烯在大气中与O3的的反应机理如下:O3 + CH2== CH2H2CO+H2COOCH2O3CH2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和_化学性质_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CFmCln + hv CFmCln-1 + Cl·Cl· + O3 O2+ ClO·ClO· +O O2+ Cl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_温室效应_、_臭氧层破坏_、_光化学烟雾_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8、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_辐射逆温_、_平流逆温_、_融雪逆温和地形逆温_;9、SO2的催化氧化速度与_催化剂_、_温度_和_浓度和PH离子强度_有关;10、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_HO·_;11、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量主要与_燃烧温度_和_空燃比_有关;12、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_CO2_、_CH4_、_CO_、_氟氯烃_;13、CFC-11的分子式为_CFCl3_和_CF2ClBr_;14、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_风_和_湍流_的影响;15、按污染成因分,气溶胶可分为_一次气溶胶_和_二次气溶胶_;16、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_中间层_、热层和逃逸层;17、伦敦烟雾事件是由_SO2_和_颗粒物_引起的;18、大气中CH4主要来自_有机物的厌氧发酵_、_动物的呼吸作用_、_原油及天然气的泄漏_的排放;19、富集因子法可以推断气溶胶污染源,如EF地壳>10,则表示待查元素i________;20、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有_SO42-_、_NO3-_、_Cl-_、_HCO3-_;二、选择题1、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ABCD的影响; A风 B湍流 C天气形式 D地理地势2、大气中HO自由基的来源有ACD的光离解;A O3 B H2CO C H2O2D HNO23、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B;A ROB R自由基C H2O D HO24、酸雨是指pHC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A <B <7.0C <D <5、辐射一定时间产生的A量可以衡量光化学烟雾的严重程度;A O3 B NO2C 碳氢化合物D SO26、大气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D;A 寒冷的夜间B 多云的冬季C 寒冷而晴朗的冬天D 寒冷而晴朗的夜间7、大气中还原态气体如H2S主要被C氧化;A O2 B OH C O3D高价金属离子8、SO2的液相氧化有多种途径,其中B的效果最好;A O3氧化 B 催化氧化 C H2O2氧化 D 非催化氧化9、气溶胶中粒径Dm的颗粒,称为飘尘;A >10B <5C >15D <10三、问答题1、试述酸雨的主要成分、成因及危害,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主要成分: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以硫酸为主成因:酸雨的形成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包括污染物迁移过程、成云成雨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发生的均相或非均相化学反应等;酸雨的危害:a.使水体酸化,造成江河湖泊的生态环境紊乱;b.使森林大片死亡;酸雨侵入树叶气孔,妨碍植物的呼吸;c.造成土壤矿物质元素流失,导致土壤贫瘠化,使农作物大面积减产;d.使土壤的有毒金属溶解出来,一方面影响植物生长,另一方面造成有毒金属迁移;e.腐蚀建筑物、文物等;2、写出光化学烟雾的链反应机制;3、为什么排放到大气中的CFCs能破坏臭氧层,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3、试述大气中CO2等气体浓度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CO2起单向过滤器作用,可吸收地面辐射出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即温室效应;4、试比较伦敦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区别;第三章水环境化学一、填空1、天然水中的总碱度= HCO 3- +2 CO 3 2- + OH - — H +2、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 表面吸附 、 离子交换吸附 和 专属吸附3、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 挥发 、 吸附 、 水解 、光解和生物富集和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4、环境中某一重金属的毒性与其_游离金属浓度_、_配合作用_和_化学性质_有关;5、当水体pH 处于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汞的甲基化产物是_CH 3Hg +_;6、_总氮_、_总磷_和_溶解氧_常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7、水体的自净作用可分为_物理自净_、_化学自净__和_生物自净_.8、碳水化合物生化水解的最终产物为_葡萄糖_,在氧气充足时,能进一步分解为_CO 2、水_;9、影响胶体微粒聚沉的因素有粒度、浓度、温度、水体pH 及流动状况,带相反电荷颗粒间的相互作用;10、适用于水体颗粒物对污染物吸附的等温式有_F 型_、__L 型_两种方程;其中_ L 型_可求饱和吸附量11、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常用__Kow__表示;二、选择题1、海水中Hg 2+主要以___C____的形式存在;A HgOH 2, HgCl 2B HgCl 2, HgCl 3-C HgCl 42-D HgCl 3-, HgCl 42- 2、一般情况下,当水体DO___B___时,鱼类会死亡;A >LB < mg/LC >0D > mg/L3、当前最简单,也较流行的是将金属划分为溶解态和颗粒态,溶解态是能通过__C___um 孔径滤膜的部分; A B 0.22 C D4、河水中阴、阳离子的含量顺序为___B___;A Na +>Mg 2+>Ca 2+ HCO 3->SO 42->Cl -B Ca 2+>Na +>Mg 2+HCO 3->SO 42->Cl -C Na +>Ca 2+>Mg 2+ Cl ->HCO 3->SO 42-D Na +>Mg 2+>Ca 2+Cl ->SO 42->HCO 3-5、下列各种形态的汞化物,毒性最大的是___A___;A HgCH 32B HgOC HgD Hg 2Cl 26、影响水环境中颗粒物吸附作用的因素有 BCD ; A 溶解氧含量 B 颗粒物粒度 C 温度 D pH三、问答题1、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水体中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 毒性取决于游离或水合金属离子浓度,而非重金属总浓度;大部分稳定金属配合物及其与胶体颗粒结合态毒 性较低除脂溶性金属配合物外;进入水体后,迅速转入沉积物中;2、 某冶炼厂含铅废水经处理后排入河水中,测得排污口附近河水中铅的含量为~L,而在下游500米处河水中铅含量仅为3~4μg/L ,请解释其原因;3、 试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途径;一、分配作用吸附 :Lambert 研究了农药在土壤-水间的分配,认为当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范围内其分配系数与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含量成正比;Karickhoff 研究了芳烃和氯代烃在水中沉积物中的吸着现象,发现当颗粒物大小一致时其分配系数与有机质的含量成正相关;即,沉积物对非离子有机物的吸附等温线为直线关系;二、挥发作用:许多有机物,特别是卤代脂肪烃和芳香烃,都具有挥发性,从水中挥发到大气中后,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加速,如CH 2Cl 2等; 挥发作用是指有机物质从溶解态转向气态的过程;挥发速率与有毒物的性质和水体特征有关;三、水解作用:1.水解作用是有机物与水之间最重要的反应;在反应中,化合物的官能团X -和水中的OH -发生交换:影响水解速率的因素在任一水溶液中,总有H2O 、H+和OH-,所以有机物的水解速率是其中性水解H2O 、酸催化水解H+和碱催化水解OH-的速率之和;四、光解作用:光解作用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物分解过程,因为它不可逆的改变了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污染物的光解速率依赖于许多化学和环境因素,其中主要取决于太阳光的辐射;光解过程一般可分为三类: a.直接光解 b.光敏化反应 c.光氧化反应五、生物降解作用:生物降解是引起有机污染物分解的最重要的环境过程之一;水环境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依赖于微生物通过酶催化反应分解有机物;微生物降解的特点: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大,代谢速度快;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类型多样;微生物的降解酶,微生物能合成各种降解酶,酶具有专一性,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可通过其灵活的代谢控制机制而降解转化之;微生物繁殖快,易变异,适应性强;4、 试述水体中汞甲基化的途径及影响因素,写出有关反应式;5、试解释用BOD 5、COD Cr 评价水环境质量时会掩盖有毒有害有机物污染的风险;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一、 填空1、土壤具有 缓和其酸碱度 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称土壤的缓冲性能;2、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_土壤矿物质_、_土壤有机质_,两者占土壤总量的_91%-100%_;3、在旱地土壤中,镉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CdCO3_;3、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过程与重金属的_种类及其存在形态_及土壤的类型、_施肥_、_植物种类和生长发育期__有关;4、土壤对农药的吸附作用可分为_静电吸附_、_离子交换吸附_和_专属吸附_;5、土壤中有多种无机氨,其中NH4+和_NO3-_是植物摄取的主要形式;6、土壤中的大部分是有机氮,约占总氮的_90_%,有机氮能变成无机氮的过程叫做_矿化过程_;7、土壤中砷以三价或五价状态存在,其存在形态可分为可溶性砷、吸附、代换态砷及难溶态砷,可溶态砷主要为________和_______,一般占总砷的5~10%;8、土壤中铬是以__CdCO3______、__Cd3PO42______、___CdOH2_____、___Cd______四种形态存在;9、土壤中农药的残留量受到__土壤水分含量______、____土壤紧密度__、吸附及生物、化学降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0、土壤中存在着由土壤动物、_土壤微生物_和__细菌__组成的生物群体;11、土壤淹水条件下,镉的迁移能力_增强__;12、土壤及沉积物底泥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adsorption包括_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_阴离子交换吸附作用;13、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通过扩散和质体流动两个过程;二、选择题1、以下 ABCD 因素可以诱发重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A 盐度升高B pH降低C 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D 改变氧化还原条件;2、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有 ABC ;A 树脂B 腐殖酸C 腐黑物D 矿物质3、腐植质胶体是非晶态的无定形物质,有巨大的比表面,其范围为___A_____;A 350-900m2/gB 650-800m2/gC 100-200m2/gD 15-30m2/g4、在土壤中,下列离子 C 的交换吸附能力最强;A Ca2+B Na+C Fe3+D H+三、问答题1、什么是土壤污染如何判别农药等污染物进入土壤后是怎样自净的2、进入土壤的农药是怎样迁移转化的3、举例说明影响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的因素;4、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的主要转化途径;举例说明其原理;第五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一、填空1、被动扩散是指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通过有类脂层屏障的生物膜;2、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温度、 pH 和抑制剂 ;3、苯并a芘的致癌机理主要是形成芳基正碳离子,与DNA 碱基中的氮或氧结合,使之芳基化,导致DNA基因突变;4、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5、碳原子数大于1的正烷烃,其微生物降解的途径有三种:通过烷基的末端氧化和次末端氧化、双端氧化 ;二、多项选择1、甲烷发酵是指有机酸、醇等化合物在细菌作用下,被转化为 ABCD ,进而经产甲烷菌作用产生甲烷;A 乙酸B 甲酸C 氢气D 二氧化碳2、下列烃类化合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B ;A 环己烷B 苯C 己烷D 己烯3、下列芳香族化合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B ;A 苯酚 B二氯甲苯 C 苯胺 D 苯甲酸4、LD表示的是 C ;50A 半数有效剂量B 半数有效浓度C 半数致死剂量D 半数致死浓度 5、两种毒物死亡率分别是M1和 M2, 其联合作用的死亡率M<M1+M2, 这种联合作用属于 D ;A 协同作用B 相加作用C 独立作用D 拮抗作用三、简答题1、试说明化学物质致突变、致癌和抑制酶活性的生化作用机理;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一、填空1、PAH 在紫外光照射下很容易 光解 和 氧化 ;也可以被微生物降解;2、气相汞的最后归趋是进入 土壤 和 海底沉积物 ;3、含氢卤代烃与 HO 自由基的反应是它们在对流层中消除的主要途径;5、由于有毒物质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每一种污染物都制定控制标准,因而提出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性大的 作为 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 ,称之为优先污染物;6、Hg 的生物甲基化途径是:辅酶甲基钴氨素把 CH 3- 传递给Hg 2+CH 3Hg +,本身变为 水合钴氨素 ,后者再经还原失水变为五配位一价钴氨素,最后,辅酶 / 甲基四叶氢酸将 CH 3+ 转于五配位钴氨素,完成甲基钴氨素的再生,使Hg 的甲基化继续进行;二、多项选择1、下列砷化合物中,无毒性的是 CD ;A As 2O 3B CH 3AsOOH 2C CH 33AsO DCH 33As + CH 2COO - 2、下列多氯联苯中,最不易被生物降解的是D ;A 联苯B 四氯联苯C 三氯联苯D 六氯联苯3、表面活性剂含有很强的 B ,容易使不溶于水的物质分散于水体,而长期随水流迁移;A 疏水基团B 亲水基团C 吸附作用D 渗透作用三、问答题1、为什么Hg2+和CHHg+在人体内能长期滞留32、简述多氯联苯在环境中的主要分布、迁移与转化规律;3、表面活性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什么。

戴树贵-环境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戴树贵-环境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戴树贵-环境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环境化学思考题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 绪论作业习题:● 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 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讨论习题:● 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 思考题:● 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 水环境化学作业习题:● 请推导出封闭和开放体系碳酸平衡中*23H CO ⎡⎤⎣⎦、3HCO -⎡⎤⎣⎦和23CO-⎡⎤⎣⎦的表达式,并讨论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区别。

● 请导出总酸度、2CO 酸度、无机酸度、总酸度、酚酞酸度和苛性酸度的表达式作为总碳酸量和分布系数(α)的函数。

● 在一个pH 为6.5、碱度为1.6mmol/L 的水体中,若加入碳酸钠使其碱化,问需加多少mmol/L 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 上升至8.0。

若用NaOH 强碱进行碱化,又需要加多少碱?(1.07mmol/L ,1.08mmol/L )● 具有2.00×10-3mol/L 碱度的水,pH 为7.00,请计算*23H CO ⎡⎤⎣⎦、3HCO -⎡⎤⎣⎦、23CO-⎡⎤⎣⎦和-OH ⎡⎤⎣⎦的浓度各是多少?(*23H CO ⎡⎤⎣⎦=4.49×10-4mol/L 、3HCO -⎡⎤⎣⎦=2.00×10-3mol/L 、23CO-⎡⎤⎣⎦=9.38×10-7mol/L 和-OH ⎡⎤⎣⎦=1.00×10-7mol/L )● 若有水A ,pH 为7.5,其碱度为6.38 mmol/L ,水B 的pH 为9.0,碱度为0.80 mmol/L ,若以等体积混合,问混合后的pH 值为多少?(pH =7.58)● 溶解1.00×10-4mol/L 的()33Fe NO 于1L 具有防止发生固体()3Fe OH 沉淀作用所需最小H +⎡⎤⎣⎦浓度的水中,假定溶液中仅形成[]2Fe OH +和[]2Fe OH +,而没有形成[]422Fe OH +。

环境化学试题库

环境化学试题库

《环境化学》试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________。

2、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和在环境中的。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和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B HgC PbD As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B HgC PbD As三、问答题1、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一、填空1、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1)NO2 + hν+(2)HNO2 + hν +或HNO2 + hν +(3)HNO3 + hν +(4)H2CO + hν + 或H2CO + hν +(5)CH3X + hν +2、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和。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3的的反应机理如下:O3 + CH2 == CH2H2CO+H2COO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和有关,去除方式有和。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CFmCln + hv CFmCln-1 ++ O3O2 ++O O2 + Cl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8、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SO2的催化氧化速度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10、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_______。

(NEW)戴树桂《环境化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NEW)戴树桂《环境化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
国际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 其相互耦合的研究;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以及气候变暖等全球 变化问题。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 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 染;工业有毒有害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对大气、水和土地的污染等。
图1-6 汞在环境各圈层的迁移转化过程 汞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有金属汞、无机汞化合物和有机汞化合物三种。 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水体底质中某些微生物能使二价无机汞盐转变为 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甲基汞脂溶性大,化学性质稳定,容易被鱼类等生 物吸收,难以代谢消除,能在食物链中逐级放大。甲基汞可进一步转化 为二甲基汞。二甲基汞难溶于水,有挥发性,易散逸到大气中,容易被 光解为甲烷、乙烷和汞,故大气中二甲基汞存在量很少。在弱酸性水体 (pH4~5)中,二甲基汞也可转化为一甲基汞。
第一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环境化学 1.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 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的过程。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的为 主要因素。 2.环境化学 环境科学是指在原有各相关学科的基础上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环境质量及 其控制和改善为目的的综合性新学科。它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学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与特点 ①环境化学的学科定义
(1)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 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 物和噪声污染。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 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 联系起来。

环境化学第5章典型污染物转归与效应

环境化学第5章典型污染物转归与效应

支链烷基、烷基苯基以及烷基萘基等,性能差别较小。
2.4.1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表面活性剂按亲水基团结构和类型可分为四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肥皂、烷基苯磺酸钠。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
火山爆发;制冷剂、飞机推动剂、塑料发泡剂 ③四氯化碳(CCl4):工业溶剂、灭火剂、干洗剂;氟利 昂的主要原料 ④甲基氯仿(CH3CCl3):去油剂和干洗剂 ⑤ CHF2Cl(CFC-22):致冷剂和发泡剂
(3)卤代烃在大气中的转化
· 3与O2反 CCl
应生成碳酰氯 ①对流层中的转化:与HO· 的反应是主要消除途径 和ClO· ClO· 还原 CHCl3 + HO· → H2O + · 3 CCl · 3 + O2 →COCl2 + ClO· CCl 并产生氯 原子
是最早被发现和研究的化学致癌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3.1多环芳烃的结构与性质
PAH是指两个以上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
①非稠环型,苯环与苯环之间各由一个碳原子相连,如联 苯、联三苯等; ②稠环型,两个碳原子为两个苯环所共有,如萘、蒽等。
2.3.2多环芳烃的来源与分布
(1)天然源:
陆地和水生植物、微生物的生物合成,森林、草原
②氯酚:PCDD 、PCDF是氯酚生产的副产物。 ③多氯联苯产品 ④其他行业(如造纸、汽车、钢铁等)的“三废”中 (3)迁移、转化 地表径流和生物富集是PCDD、PCDF重要的迁移方 式。光化学分解是PCDD、PCDF重要的转化途径。
2.3多环芳烃(PAH)
多环芳烃是一大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也
的形式进入环境(氯碱工业)。
★ (2)挥发性 汞最大的特点是可以以零价形态存在于大气、土壤 和天然水中。汞及其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挥发性。 汞及其化合物挥发程度与化合物的形态及在水中的溶

环境化学复习题库(含答案)

环境化学复习题库(含答案)

环境化学复习题库(含答案)环境化学复习题库(含答案)环境化学复习题库第⼀章绪论⼀、填空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物的三⽅⾯,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__80%-90%_。

2、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环境污染物。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物迁移三种⽅式。

4、⼈为污染源可分为_⼯业_、__农业_、__交通_、和__⽣活_。

5、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环境效应可分为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物三种。

⼆、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A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壤的盐碱化 D噪声A _污染⽔体后引起的 2、五⼗年代⽇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A CdB HgC PbD As 3、五⼗年代⽇本出现的⽔俣病是由_B__污染⽔体后引起的A CdB HgC PbD As 三、问答题1、举例说明环境效应分为哪⼏类,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章⼤⽓环境化学⼀、填空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程式:(1)NO + hν NO + O 2(2)HNO+ hν HO + NO 或HNO+ hν H + NO 2 2 2(3)HNO+ hν HO + NO 3 2(4)HCO + hν H + HCO 或HCO + hν H + CO 222(5)CHX + hν CH + X 332、⼤⽓中的NO可以转化成 HNO 、 NO和 HNO 等物质。

23333、碳氢化合物是⼤⽓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烯在⼤⽓中与O的反应机理如下: 3CH(O)CH 232第 1 页共 10 页环境化学复习题库+ CH == CH HCO+HCOO O322225、⼤⽓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化学组成和性质有关,去除⽅式有和湿沉降两种。

⼲沉降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CFmCln + hv CFmCln-1 + ClCl + O O + ClO 32ClO +O O + Cl 27、当今世界上最引⼈瞩⽬的⼏个环境问题中的____温室效应_____、___臭氧层破坏_______、光化学烟雾___等是由⼤⽓污染所引起的。

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与转化ppt课件

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与转化ppt课件
通过实验还发现了二恶英在食物链中生物放大的直接证据, 并提出了生物放大模型,从而否定了国际学术界过去一直认 为二恶英在食物链中只存在生物积累而不存在生物放大的观 点。
二、污染物的转化
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 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者转变成另一物质的过程 叫做污染物的转化(transformation of pollutants) (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2)汞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
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带有负电荷,可以吸收以阳离子形态存在的汞.
腐殖质是一些含有方向结构的化合物,通过含酚羟基、羧基、磺酸基、 氨基等反应基团的作用,汞被腐殖质螯合或吸附。一般来说,土壤腐殖 质含量越高,土壤吸附汞的能力越强。
植物对汞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根来完成的。很多情况下,汞化合物在土壤 中先转化为金属汞或者甲基汞后才能被植物吸收。汞在植物各部的分布 一般是根>茎、叶>种子。这种趋势是由于汞被植物吸收后,常与根上 的蛋白质反应沉积于根上,阻碍向地上部分的运输。
3、生物转化和生物降解 指污染物通过相应的酶系统的催化作用所发生的变化过程。 污染物生物转化的结果一方面可使大部分有机污染物毒性降低,或形成 更易降解的分子结构;另一方面可使一部分有机污染物毒性增强,或形 成更难降解的分子结构。
三、实例分析
1、汞的迁移和转化 汞,俗称水银,常温下是银白色的液体,易蒸发。汞 ,汞蒸气,及汞的化合物均有剧毒! 汞循环是重金属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典型,汞以元 素状态在水体、土壤、大气和生物圈中迁移和转化
污染物的转化与迁移不同,迁移只是空间位 置的相对移动。不过环境污染物的迁移和转 化往往是伴随进行的。
污染物转化形式
1、物理转化 指污染物通过蒸发、渗透、凝聚、吸附以及放射性元素的蜕变等一种或 几种过程实现的转化。

第五章 污染生态化学 环境化学(袁加程)第二版

第五章 污染生态化学 环境化学(袁加程)第二版

BCF = Cb/Ce
式中: BCF:生物浓缩系数 Cb: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中的浓度; 度。 Ce: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周围环境中的浓
第三节
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一、生物富集 从动力学观点来看,水生生物对水中难降解物的富
集速率:
dc f k acw k e c f k g c f dt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摄食(进入) 吸入空气 (进入) 肺系统 (肺和肺泡) 胃肠道 粪(排出) 胆
吸收(进入)
肝 皮肤 血液和淋巴系统 蛋白结合 代谢 游离、结合或代谢 型化合物的分配
呼出空气 (排出)
细胞膜 受体细胞

脂肪
肾 膀胱 尿(排出)
有毒物储存
有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第四节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物质在生物作用下经受的化学转化, 称
为生物转化或代谢。
三大转化类型: 微生物作用: 自然界自净
生物转化
化学转化 光化学转化
废水处理
污染场址修复
生物转化、化学转化和光化学转化构成了污染物 质在环境中的三大主要转化类型。
第四节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一、微生物的生理特征
第一节 生物污染和生物污染的主要途径 三、动物受污染的主要途径
1.动物吸收
动物在呼吸空气的同时将毫无选择地吸收
来自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及悬浮颗粒物,在 饮水和摄入食物同时,也将摄入其中的污染 物,脂溶性污染物还能通过皮肤的吸收作用 进入动物肌体。
第一节 生物污染和生物污染的主要途径
吸收概念:吸收是污染物质从机体外,通 过各种途径通透体膜进入血液的过程。主 要类型有: 皮肤吸收是不少污染物质进入机体的途 径;

环境化学习题

环境化学习题

《环境化学》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2、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生活。

二、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B HgC PbD As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B HgC PbD As三、问答题1、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a.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b. “三致”化学污染物c.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一、填空1、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硝酸盐、硝酸和亚硝酸盐。

2、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3、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和化学组成及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

4、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光化学烟雾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5、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温、融雪逆温。

6、大气中的重要自由基有HO•、HO2•、RO•、RO2•、RC(O)O2•等。

7、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CO、N2O、CH4、C2H2Cl2、CCl4等,其中对温室效应贡献最大的是CO2。

8、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9、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取决于三个因素,即风、湍流、浓度梯度。

10、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逃逸层。

11、硫酸型烟雾为还原型烟雾,而光化学烟雾为氧化型烟雾。

12、大气中CH4主要来自厌氧细菌、燃料燃烧、水稻田的排放。

环境化学填空

环境化学填空

填空1.环境问题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排放和过度开发资源;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垂直对流运动,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球自转发生水平运动;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传输。

5.当Γ<Γd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光离解。

7.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起的化合物称为多环芳烃;8.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应机制为:自由基引发、自由基转化和增殖、自由基氧化NO、链终止;9.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生物,维持生态平衡;10.洛杉矶烟雾也称为光化学烟雾。

11.伦敦烟雾也称为硫酸型烟雾。

12.当降水的pH值时,称为酸雨。

13.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10um的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的过氧乙酰硝酸酯污染物;15.水中异养生物利用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成生命体;16.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Cd;17.导致水俣病的污染物是甲基汞。

18.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结构,其上联接有 -OH -COOH -CHO等官能团;19.非离子型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值在至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为CO2、H2CO3、HCO3-;21.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原;22.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分配、水解、光解、挥发、生物降解;值低表示环境为有机碳性环境。

24.标化分配系数是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25.次生矿物由物理分化和化学分化而成;26.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分解区、腐败区、恢复区及清洁区27.在S-P模型中,溶解氧有一个最低值称为极限溶解氧28.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聚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异向絮凝、同向絮凝、差速沉降絮凝。

29.次生铝硅酸盐由硅氧四面体层和铝氢氧八面体层构成,它们是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

环境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第一章绪论2、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

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

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1.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

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3.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PAH等;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等;5.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6.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7.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8.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9.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环境化学》章节习题

《环境化学》章节习题

《环境化学》章节习题第⼀章绪论⼀、名词解释: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环境效应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的转化⼆、选择题1.属于环境物理效应的是。

A.热岛效应B.温室效应C.⼟壤的盐碱化D.噪声2.五⼗年代⽇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 ___污染⽔体后引起的。

A. CdB.HgC.Pb D .As3.五⼗年代⽇本出现的⽔俣病是由__ ____污染⽔体后引起的。

A.CdB. HgC.PbD.As4.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A.光化学烟雾B. 臭氧层破坏C. 酸⾬D. 温室效应5.联合国已将每年的__ __定为“世界⽔⽇”,提醒⼈们注意⽔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保护。

A. 4.22B. 3.28C. 3.22D. 6.22三、填空题1.世界环境⽇为,国际保护O3层⽇为。

2.环境化学主要包括、、。

3.世界上曾发⽣过的⼋⼤公害事件是、、、、、、、。

4.当今世界上最引⼈瞩⽬的⼏个环境问题、、等是由⼤⽓污染所引起的。

5.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物的三⽅⾯,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

6.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和三种⽅式。

7.⼈为污染源可分为、、和。

8.环境效应按污染物引起的环境变化的性质可分为、和。

9. 是迄今历史上最⼤的⽯油⽕灾及海洋⽯油污染事故,也是⼈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次环境污染。

10. 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为取决于它们的和在环境中的。

四、问答题1.当前⼈类⽣存⾯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2.环境化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各是什么?3.简述环境化学的特点。

4.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第⼆章⼤⽓环境化学⼀、名词解释:热岛环流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硫酸烟雾温室效应⼆次污染物⼆、填空1.⼤⽓中的NO2可以转化成、和。

2.碳氢化合物是⼤⽓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3.⼤⽓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和有关,去除⽅式有和。

4.导致降⽔酸性的主要物质是,其次是,还有有机酸等其他酸类。

5.许多⼤⽓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食物链作用 生物(包括微生物)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和富集污染物。 水体中的污染物通过生物、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进入生物、 微生物体内得到浓缩,其浓缩作用可使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 含量比在水体中的浓度大得多。水体环境中,浮游生物是食 物链的基础。污染物在食物链的每次传递中浓度就得到一次 浓缩,甚至可以达到产生中毒作用的程度。人处于食物链的 末端,人若长期食用了污染水体中的鱼类,则可能由于污染 物在体内长期富集浓缩,引起慢性中毒。 环境污染物不仅可以通过水生生物食物链富集,也可以 通过陆生生物链富集。如农药、大气污染物,可通过植物的 叶片、根系进入植物体内得到富集,而含有污染物的农作物、 牧草、饲料等经过牛、羊、猪、鸡等动物进一步富集,最后 通过粮食、蔬菜、水果、肉、蛋、奶等食物进入人体中浓缩, 危害人体健康。
植物从大气中吸收污染物后,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残留量 常以叶部分布最多。 植物从土壤和水体中吸收污染物,其残留量一般的分布规 律为:根>茎>叶>穗>壳>种子。
表5-1 成熟期水稻各部位中的含镉量
表5-2 水稻各部位14C-六六六残留量及残留比
二、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污染物质在动物体内的分别过程主要包括吸收、分布和排 泄。 1.吸收 吸收是污染物质从机体外 , 通过各种途径通透体膜进入血 液的过程。吸收途径主要是机体的消化管、呼吸道和皮肤。 消化管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其次是胃。进入小肠的污 染物质大多以被动扩散通过肠粘膜再转入血液。 影响消化管吸收的因素:(1)污染物质的脂溶性:脂溶 性越强及在小肠内浓度越高 , 被小肠吸收也越快。 (2)血液流速:污染物质的脂溶性强,血流速度越大 , 则膜 两侧污染物质的浓度梯度越大 , 机体对污染物质的吸收速率也 越大。极性污染物质 , 因其脂溶性小 , 在被小肠吸收时经膜扩 散成了限速因素 , 而对血流影响不敏感。 (3)离解度:未解离型易于扩散通过膜。
主要的吸收部位是肺泡。肺泡的膜很薄,数量众多, 表面布满壁膜极薄、结构疏松的毛细血管。呼吸道吸收的 污染物只可以直接进入血液系统并转移至淋巴系统或其他 器官,而不经肝脏的解毒作用,从而产生的毒性更大。 ②消化道吸收的污染物通过小肠吸收,经肝脏在进入大循 环。 食物和饮水主要是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的。从口腔摄 入的食物和饮水中的污染物质,主要是被动扩散被消化管 吸收,主动转运很少。消化管包括口腔、咽喉、食管、胃、 小肠、大肠等部位,主要的吸收部位是小肠,其次是胃。 进入小肠的污染物质大多数以被动扩散方式通过小肠 黏膜再转入血液,因而污染物质的脂溶性越强、在小肠内 浓度越高,被小肠吸收越快。小肠的吸收总面积约200m2, 胃的约为1m2,小肠的吸收功能远大于胃。
③经皮肤吸收的污染物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人体皮肤的表面积平均约为1.8m2,同时还有近 10万个毛细孔和近10万根头发与头皮相通,这些都 是污染物质进入人体的通道。相对而言,人体皮肤 对污染物质的吸收能力较弱,常以被动扩散的方式 相继通过皮肤的表皮及真对分子质量低于300,处于液态或溶解 态,呈非极性的脂溶性污染物质,最容易被皮肤吸 收,如酚、醇等。 ④由呼吸道吸收并沉积在呼吸道表面上的有害 物质,可咽到消化道,再被吸收进入机体。
第一节 生物污染和生物污染的主要途径
2. 植物吸收
植物对大气、水体和土壤中污染物的吸收方式可分 为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两种。 主动吸收即代谢吸收,是指植物细胞利用其特有的 代谢作用所产生的能量而进行的吸收作用。细胞通过这 种吸收能把浓度差逆向的外界物质引入细胞内。植物通 过根系从土壤或水体中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同时亦吸 收污染物,其吸收量的大小与污染物的性质及含量、土 壤性质和植物品种等因素有关。主动吸收可使污染物在 植物体内浓缩。 被动吸收即物理吸收,这种吸收依靠外液与原生质 的浓度差,通过溶质扩散作用实现吸收过程,其吸收量 的大小与污染物的性质及其含量大小,植物与污染物接 触时间的长短等有关。
一、 生物污染 云杉 油松 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 生物的污染 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体、大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 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 另一种是指大气、水环境以及土壤环境中各种各样的污染物 质,包括施入土壤中的农药等,通过生物的表面附着、根部吸收、 生物受到污染 叶片气孔的吸收以及表皮的渗透等方式进入生物机体内,并通过 食物链最终影响人体健康的现象。 二、植物受污染的主要途径 1. 表面附着 表面附着是指污染物以物理方式黏附在植物表面的现象。 表面附着量的大小与植物的表面积大小、表面形状、表面性 质等有关。植物叶片越粗糙,比表面积越大,越能吸附大量污染 物。一些植物叶片分泌一些油脂性物质,增加了对颗粒态污染物 的吸附作用。例如云杉、油松、马尾松能分泌油脂性物质,杨梅、 草莓等叶片粗糙,比表面积大。
三、动物受污染的主要途径 环境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 等途径进入动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得到浓缩富集,最终 进入人体。 1. 动物吸收 动物在呼吸空气的同时将毫无选择的吸收来自空气中 的气态污染物及悬浮颗粒物,在饮水和摄取食物的同时, 也将摄入其中的污染物,脂溶性污染物还能通过皮肤的吸 收作用进入动物机体。例如,某些气态毒物如氰化氢、砷 化氢等都可经皮肤吸收。 ①呼吸道吸收的污染物,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动物体内 大循环。 成年人每天吸入10~12m3的空气,而空气中正隐藏着 各种各样的污染物质。呼吸道是吸收大气污染物质的主要 途径,人的呼吸道主要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 肺等部位。
一些金属、类金属在动物及人体内的主要分布部位
一种污染物对某一种器官有特殊亲和作用,但同时也分 布于其他器官; 同一种元素可能因其价态或存在形态不同而在体内蓄积 的部位也有所不同。如水溶性汞离子很少进入脑组织,但烷 基汞呈脂溶性,能通过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4.生物蓄积 机体长期接触某污染物质,若吸收超过排泄及其代谢转 化,则会出现该污染物质在体内逐增的现象,称为生物蓄积。 蓄积量是吸收、分布、代谢转化和排泄各量的代数和。 机体的主要蓄积部位是血浆蛋白、脂肪组织和骨酪。污 染物质常与血浆蛋白结合而蓄积。 蓄积部位与毒性作用部位:相同--如百草枯在肺及一氧 化碳在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集中。不相一致--如DDT在脂肪组 织中蓄积, 而毒性作用部位是神经系统及其他脏器; 铅集中 于骨髓, 而毒性作用部位在造血系统、神经系统及胃肠道等。 蓄积部位中的污染物质, 常同血浆中游离型污染物质保 持相对稳定的平衡。在污染物质蓄积和毒性作用的部位不相一 致时, 蓄积部位可成为污染物质内在的二次接触源 , 有可能 引起机体慢性中毒。
①根部吸收 污染物主要是通过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内,根部对污染 物质的吸收有两种方式: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主动吸收需 要消耗一定量的能量,而被动吸收主要是通过扩散、吸收和 质量流动,不需要消耗能量。 根部吸收主要是物理吸附而不是生物化学行为。根部的 吸收过程在最初一个小时之内最快,占48小时过程的50%~ 70%,且在吸收过程中污染物质在根部很快达到平衡而浓度不 随时间增加而变化。 ②植物叶片的气孔吸收空气中的蒸汽态污染物质 叶子表面有很多气孔,气孔可以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有 时张开有时关闭,气孔是二氧化碳、氧气和其他气体的进出 口,也是蒸腾作用的出口。 ③降落在植物表面的污染物可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植物体内 只有植物表面直接接触的污染物质 这种吸收作用很少,但某些污染物,比根部吸收更重要。 才能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植物体内
3.分布 分布是指污染物质被吸收后或其代谢转化物质形成后, 由血液转送至机体各组织;与组织成分结合;从组织返回血液 以及再反复等过程。
按照污染物性质和进入动物组织的类型不同,大体有以 下五种分布规律: (1)能溶解于体液的物质,如钠、钾、锂、氟、氯、溴 等离子,在体内分布比较均匀。 (2)镧、锑、钍等三价和四价阳离子,水解后生成胶体, 主要蓄积于肝或其他网状内皮系统。 (3)与骨骼亲和性较强的物质,如铅、钙、钡、锶、镭、 铍等二价阳离子在骨骼中含量较高。 (4)对某一种器官具有特殊亲和性的物质,则在该种器 官中蓄积较多。如碘对甲状腺,汞、铀对肾脏有特殊亲和性。 (5)脂溶性物质,如有机氯化合物(六六六、 DDT等), 易蓄积于动物体内的脂肪中。
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的毛细血管壁内皮细胞互相紧密 相连、几乎无空隙,是阻止已进入人体的有毒污染物深入到中 枢神经系统的屏障。当污染物质由血液进入脑部时, 必须穿过 这一毛细管壁内皮的屏障,此时, 污染物质的经膜通透性成为 其转运的限速因素。高脂溶性低解离度的污染物质经膜通透性 好, 容易通过血脑屏障, 由血液进入脑部, 如甲基汞化合物。
2. 排泄 排泄是污染物质及其代谢物质向机体外的转运过程。 排泄器官有肾、肝胆、肠、肺、外分泌腺等,而以肾和肝 胆为主。 肾排泄是污染物质通过肾随尿而排出的过程。 胆汁排泄是指主要由消化管及其他途径吸收的污染物质, 经血液到达肝脏后,以原物或其代谢物和胆汁一起分泌至十二 指肠,经小肠至大肠内,再排出体外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物质由胆汁排泄,在肠道运行中又重 新被吸收,该现象称为肠肝循环。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一、 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许多污染物质都是通过植物的土壤进入生态系统的。 植物对污染物质的吸收被认为是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积 累并危害陆生动物的第一步。 污染物质进入到植物体的途径: ①通过根系的吸收并通过蒸腾作用输送到植物体的 各部分; ②通过植物叶片的气孔从周围空气中吸收蒸汽化的 污染物质,并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③植物表皮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有机污染物的蒸汽。 各种途径吸收的污染物总和减去植物代谢过程中消 耗或损失的是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
第三节 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各种物质进入生物体内,即参加生物的代谢过程,其中生命 必需的物质,部分参与了生物体的构成,多余的必需物质和非生 命所需的物质中,易分解的经代谢作用很快排出体外,会长期残 留在生物体内,随着摄入量的增大,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也会逐渐 增大。 一、生物富集 生物富集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 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蓄积某种元素或 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生物富集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即: BCF = Cb/Ce 式中:BCF:生物浓缩系数 Cb: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中的浓度; Ce: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周围环境中的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