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第八章)](https://img.taocdn.com/s3/m/fbf502ca5901020206409c1b.png)
第四,能够减少或有效控制儿童攻击性行为及不安定因素。 第五,减轻儿童在手术前和住院时的心理障碍。 第六,疏导知觉智障儿童的身心困扰。
第二节 幼儿游戏治疗的实施
一、游戏治疗的对象
一般来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幼儿就需要进行游戏治疗:
6.治疗师需要不断地自我反省,并透过定期的专业辅导,在专业人员 的引领和指导下反思自己的辅导历程和方法,以便及时更新与调整治疗 方案。
PPT模板下载: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素材下载: PPT背景图片: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教程: Word教程: 教程: 资料下载: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与玩偶做游戏时,幼儿会把感情投射到玩偶身上,有时幼儿讲的关于 玩偶的感觉或想法其实就是在说他自己,并且玩偶能重复创伤经验,并 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3.积木类
积木媒材包括木制或塑料组件。教师应准备足够的积木,并搭配适合 尺寸的人物或其他工具,如爸爸妈妈、老师、警察、消防员、摩托车、 汽车等,以协助儿童故事情境的完成,或设置相关的情景。
4.棋盘游戏
棋盘游戏需要幼儿与人合作,并遵守游戏规则,可增强幼儿的挫折耐 受力和自控力,帮助幼儿增进其社会化进程。
大部分的棋盘游戏都是通过代币积分或以掷骰子进行的,其中含有输 赢的过程和概念。儿童面对输赢的反应以及对规则的遵守情况甚至作弊, 都是治疗上可讨论的主题。
三、游戏治疗的流程与方法
(一)游戏治疗流程
The End !
1.视觉艺术媒材
视觉艺术媒材包括平面和立体造型艺术媒材。如彩色笔、蜡笔、色粉 笔、铅笔、水彩颜料及各种纸张、旧报纸杂志、透明胶带、剪刀、胶水、 订书机、自然材料、废旧材料或其他造型工具材料等。此外,黏土在幼 儿造型活动以及改善儿童攻击性情绪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游戏治疗 室必备的媒材。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a4d5c1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0.png)
采用多样化的游戏形式,如角色扮演、模拟游戏、探险游戏等 ,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跨学科融合
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游戏中,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现代化技术在学前儿童游戏中的应用
交互式游戏
利用触摸屏、体感装置等设备,实现儿童与游戏的互动,提高游 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虚拟现实技术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营造逼真的游戏情境,增强儿童的沉浸感和体 验感。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获得发展,因此游戏是学前 儿童的主导活动。
游戏与学习相互促进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学习又促进游戏的发特点
学前儿童游戏的定义
学前儿童游戏是一种基于内在动机,以快乐为目的,以模拟和想象为主要手 段的自由、自愿的活动。
02
学前儿童游戏的重要性和意义
游戏对于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1 2
促进感知能力发展
游戏中的探索和操作可以锻炼儿童的感知觉和 观察力,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环境。
激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游戏中的想象和角色扮演可以激发儿童的思维 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心智发展。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中的挑战和难题设置可以锻炼儿童解决问 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古代儿童游戏观念的起源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思想中,可以追溯到 对儿童游戏的基本认识和重视。
近代儿童游戏研究的兴起
夸美纽斯、卢梭等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儿童游戏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强调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现代儿童游戏研究的发展
随着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不断发展,儿童游戏研究已 经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的前沿趋势
跨学科研究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学前儿童游戏理论护理课件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学前儿童游戏理论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68a94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6.png)
通过扮演角色、理解情节,学前儿童可以学习理解和表达自己的 情感,并理解他人的情感。
促进自我控制和延迟满足
游戏中的等待、轮流等环节能够锻炼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培 养他们延迟满足的习惯。
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游戏是学前儿童与同伴互动的重要方式,有助于他们建立友谊和合 作的关系。
PART 05
增强体质
通过游戏,让孩子进行适当的 身体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
疫力。
游戏环境与设施的护理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游戏设施和环境,确保其安全、卫 生和适用性。
合理布局
合理布局游戏设施和环境,使其符合孩子身 心发展的需要。
清洁消毒
定期清洁和消毒游戏设施和环境,以预防疾 病传播。
适应性调整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长发育情况,适时调整 游戏设施和环境。
照明和通风
良好的照明和通风可以保证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呼 吸到新鲜空气,同时也能提高游戏的安全性。
危险物品管理
游戏环境中应避免放置危险物品,如刀具、火源 等,确保儿童无法接触。
游戏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监护人陪同
01
儿童在游戏中应有监护人陪同,避免发生意外。
安全教育
02
对儿童进行基本的安全教育,让他们了解如何在游戏中保护自
2023 WORK SUMMARY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与 护理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 • 学前儿童游戏护理 • 学前儿童游戏教育 • 学前儿童游戏安全
PART 01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学前儿童游戏是幼儿在一定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 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充分发挥和人格建构的过程。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的观察与指导2资料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的观察与指导2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510396db307e87101f6965f.png)
1
教学目标
• 1. 理解学前儿童游戏观察的含义、意义、 内容 • 2. 掌握学前儿童游戏记录与分析的方法 • 3. 学会使用常见的几种观察量表观测评析 学前儿童游戏
2
教学内容
游戏观察的涵义和意义 游戏观察的内容与方法 游戏观察记录分析方法 几种游戏观察量表简介
3
问题引入 ?
(4) 使用玩物来做假 装、虚构(如假装积 木为车,可使玩具具 有意义)(5) 功能性使 用表征玩具(如电话 、车子、娃娃或茶具 组合等)(6) 使用成人 衣物或装扮游戏(7) 表现单一的假装情景 游戏(如喝茶、喝酒 或开车)(8) 表现虚构 情景(事件之间有连 续或单一角色持续在 ,如用茶具组合在一 起喝茶、吃饼干,好 像开茶话会、派对, 或开车去逛街或加油 等)(9) 表现虚构情景( 单一角色的游戏可以 持续)(10) 表现虚构 情节(有情节、主题 但较不具组织性)(11) 表现有组织、情节的 假装游戏(12) 可以与 其他幼儿做假装游戏 (社会扮演游戏)
(10) 用双 脚坐跳远 状的动作 (脚离地 )(11) 可 以从(12) 接大球 (13) 跑得 很好(不 曾跌倒 )(14) 可 以在矮的 玩具和梯 子上爬上 爬下(15) 跳绳(至 少连续两 次以上 )(16) 会 翻筋斗、 跳跃、荡 秋千、用 轮子溜冰 、走平衡 木等
三、游戏的社会---认知量表
一、游戏兴趣量表(利伯曼)
利伯曼是第一个设计游戏评价量表的研究者,他的“爱做游戏 的量表”包括七个主要项目: (1)儿童在游戏中自发进行身体运动和活动的次数有多少? 在身体活动中,他的运动协调能力如何?
28
(2)在他的游戏活动中,显示出来的高兴有多少次? 他以什么样的自由方式表达他的高兴? (3)在游戏中儿童表现出的幽默次数有多少? 幽默所表现出来的持续程度怎样? (4)与周围群体的相互作通用 (5)表演和戏剧游戏中的表现 (6)儿童的聪明程度 (7)儿童有多大的吸引力?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第八章)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第八章)](https://img.taocdn.com/s3/m/7d5dfaf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3.png)
1.熟悉各项操作性定义,能准确对幼儿行为译码 2.适宜采用多次扫描式时间取样法 3.坚持每个幼儿一张表格 4.确定好观察的顺序
二、豪威斯同伴游戏量表
(一)相关操作性定义 (二)使用方法
1.熟悉各项操作性定义,能准确对幼儿行为译码 2.适宜采用多次扫描式时间取样法 3.坚持每个幼儿一张表格 4.累计数次观察结果后,可对幼儿的游戏水平进行分析
幼儿行为观察概述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描述法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取样法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评定法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整理与分析 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指导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 幼儿园对个别儿童的观察与指导
第八章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 观察与指导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 ❖ 1.学前儿童游戏观察的价值、基本准则及要点和发展提示
。 ❖ 2.观察幼儿游戏的常见方法:轶事记录法、时间取样法、
行为检核法和等级评定法。 ❖ 3.观察幼儿游戏的经典量表,如帕顿/皮亚杰量表、豪威斯
同伴游戏量表、斯密兰斯基社会性主题角色游戏量表,以 及一些自制的观察量表。其中经典量表主要从操作性定义 、使用方法及观察记录表三个方面加以介绍。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 作者:xxx
“观察、观察、再观察” ——[前苏联]巴甫洛夫
“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 内心的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 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 的需要。” ——[意]蒙台梭利
全书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的情境中进行观察。 (三)尽可能既在室内又在室外观察儿童。 (四)等到幼儿相互熟识并习惯环境之后才开始
2020年秋冬智慧树知道网课《学前儿童游戏(昌吉学院)》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2020年秋冬智慧树知道网课《学前儿童游戏(昌吉学院)》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b0ab854b73f242326c5f7f.png)
第一章测试【单选题】(10分)可以判断儿童没有在游戏的表情状态是A.专注认真B.夸张变形C.茫然发呆D.平和轻松2【单选题】(10分)“医生,我的孩子病了,请您给看看”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语言属于A.互补性语言B.自我为中心的想象语言C.角色间的交际性语言D.伙伴间的交际性语言3【单选题】(10分)“我们来玩过家家吧”,这是儿童在游戏中的A.角色间的交际性语言B.伙伴间的交际性语言C.互补性语言D.自我为中心的想象语言4【单选题】(10分)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要求我们成人在指导游戏实践时,必须以A.成人指导为前提B.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为前提C.把游戏作为教育手段为前提D.尊重游戏的知识为前提5【单选题】(10分)游戏是儿童的A.本能活动B.社会活动C.教育活动D.主体活动6【单选题】(10分)游戏是一种为外在刺激而自动卷入的活动,这是游戏的()体验A.幽默感B.成就感C.兴趣性D.自主性7【单选题】(10分)从材料分来看,判断一个儿童是否在游戏的标志是A.玩具的逼真性高B.在玩玩具C.有无玩具D.有很多玩具8【判断题】(10分)儿童游戏带有一定的功利性。
A.对B.错9【判断题】(10分)游戏是一种探索行为。
A.对B.错10【判断题】(10分)嬉戏性越强,其越靠近游戏,而非探索。
A.对B.错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10分)请你选择出以下哪一位是按照儿童认知发展对游戏进行分类的首创者?A.布鲁纳B.布卢姆C.维果茨基D.2【单选题】(10分)下列不是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因素的是A.以人代人B.角色行为C.情景转变D.以物代物3【单选题】(10分)在游戏主体(幼儿)对游戏过程自主控制的程度上要弱于其他的创造性游戏是A.结构游戏B.规则游戏C.角色游戏D.4【多选题】(10分)依据学前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可将游戏划分为A.规则游戏B.结构游戏C.象征性游戏D.感觉运动游戏5【多选题】(10分)以社会性为主线的游戏发展的呈现的不同阶段或水平有A.联合游戏阶段B.平行游戏阶段C.独自游戏阶段合作游戏阶段6【多选题】(10分)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A.体育游戏B.角色游戏C.表演游戏D.结构游戏7【多选题】(10分)盖伊.格朗兰德高水平、有质量的游戏具有()特征A.幼儿长时间沉浸在游戏中B.有创意的使用材料C.幼儿在游戏中较少需要教师持续介入对成人行为的一种模仿8【判断题】(10分)创造性游戏就是没有规则的游戏A.错B.对9【判断题】(10分)拼搭积木、拼插积塑、拼图游戏、堆雪人、做泥工等都属于结构游戏。
《学前教育原理》第八章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学前教育原理》第八章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设计与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0819314bf242336c1eb95e6c.png)
三、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内容
入园和 离园
晨间锻炼 和散步
生活
睡眠
活动
饮水和 饮食
盥洗和 如厕
四、幼儿园生活活动的设计
(一)日常生活活动设计
1.活动意图
2.活动准备
3.活动过程
4.活动结束
(二)生活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意图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延伸
五、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
(一)生活活动的常规内容与要求
中参与的各种保教活动。
二、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构成
时间
7:45-7:50 7:50-8:05 8:05-8:20 8:20-9:00
9:00-9:05
9:05-9:56 9:56-10:15
10:15-10:30
10:30-10:55 10:55-10:58 10:58-11:10 11:10-11:57
二、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性质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既是“自然活动”,又 是“教育活动”,兼具自然性和教育性。
这表现为:一方面幼儿园游戏之于儿童 是具有自然性的活动;另一方面,幼儿园游 戏之于教师又是具有“教育性”的活动。
三、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分类
按游戏的教育作用,可以将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划分为创造性的游戏和有规则的游戏两大类型。
离园
活动内容及过程
跟同伴一起看图书 在教师组织下,跟同伴一起做早操
吃早餐 跟同伴一起玩学习机 玩拼图和其他玩具
取杯子喝水 换裤子,帮助同伴穿脱衣服
做数学练习题,并与同伴交流解题方法
整理自己的书袋,并应教师要求整理全班的书袋
到户外找玩具玩 回室内翻看图书,又到处找玩具玩
领取教师发放的书,放回书袋并整理
一、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概念
第八章 幼儿的游戏
![第八章 幼儿的游戏](https://img.taocdn.com/s3/m/73b7a89d0066f5335b812124.png)
3、联合游戏阶段 4岁以后,幼儿会留心别人的游戏,会
互借玩具,有时会加入对方的游戏中,并 且相互交谈,但没有建立大家一致的共同 目标,没有真正的组织者或领导者。
儿童在联合游戏中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社 交行为,但每个儿童在游戏中仍以自己的 兴趣为中心。
4、合作游戏阶段 5岁以后开始出现较多的合作游戏,
2、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该学派的理论风行于20 世纪40 年代至 60 年代,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的“发泄、 补偿说”,埃里克森的“掌握论”等。
游戏满足了孩子想做大人 的愿望。
游戏帮助儿童掌握创伤事件,
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
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 创始人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则 提出“游戏发泄论”、“游戏补偿论”。 认为人的欲望常爱压抑不能随意表现,游 戏则可促使儿童发泄他的内在的抑郁和坏 的情感,从而摆脱和消除它。发展自我力 量,以应付现实环境,补偿现实生活中不 能满足的欲望和要求,从而得到正常发展。
4、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20 世纪60 年代至90 年代,是儿童游戏研究的突 破阶段。代表人物是:苏联的维果斯基的“最近 发展区”,列昂节夫的“游戏过程说”,艾利康宁 的“角色游戏”。
游戏的主要观点:
1.活动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游戏是学前期的主导活动
3. 强调游戏的社会本质 4.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
非探索者
探索者
不认真审视或 积极探究新
探究
玩具
创造性的探索者
探索并用充满想象 力的方法利用这个 玩具
结论:几年以后的创造性测试中 创造性探索组儿童得分最高,差异显著
3、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创造性水平。
喜欢和不喜欢游戏的4岁儿童随机分为三组
学前游戏论复习大纲
![学前游戏论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77bfbf3700abb68a982fb8c.png)
学前游戏论(考核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研究的发展与现状一、国外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研究的兴起与发展1、识记:(1)国外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的心理学研究的发展阶段及其趋势(2)恩物和蒙台梭利教具的概念恩物: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是幼儿园里做游戏和进行作业时用的玩具和材料。
恩物是由特定的材料组成的,其本身形状不变。
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为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是用某些材料如纸、沙、泥、竹、木等制作某种物件。
蒙台梭利教具:蒙台梭利设计了14种教具,主要是训练知觉,进行感官教育和发展智力。
后这14种教具被称为蒙台梭利教具。
2、领会:(1)国外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研究兴起的历史背景(2)19世纪70年代后,儿童游戏理论研究飞跃发展的历史背景3、简单应用:述评教育家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等在幼儿教育中的游戏运用。
二、国外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研究的发展与现状1、识记:(1)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研究的发展阶段(2)陈鹤琴关于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观点(3)游戏指导的“三段论式”: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三段论式”的方法模式,即对主题角色游戏的组织上分成开始——进行——结束三个阶段。
3、领会: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中,儿童游戏理论与研究的现状第二章国外学前儿童游戏理论学派一、经典的游戏理论1、识记:(1)剩余精力说(2)生活预备说(3)复演说(4)成熟说2、领会:经典游戏理论的历史局限性。
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1、识记:(1)精神分析的人格学说的基本观点(2)弗洛伊德关于游戏的理论观点(3)佩勒的角色动机说的基本观点(4)蒙尼格的宣泄说的基本观点(5)埃里克森的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6)精神分析的各种游戏治疗方法2、领会:(1)精神分析学派关于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的认识(2)精神分析学派对游戏理论发展的影响3、简单应用:(1)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游戏理论发展的奠基作用(2)埃里克森对传统精神分析游戏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1、识记:(1)同化与顺应(2)游戏与模仿(3)游戏发展的不同认知阶段(4)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2、领会:(1)个体的智力发展水平对游戏发展的制约(2)皮亚杰关于游戏的价值或功能的观点3、简单应用:(1)皮亚杰游戏理论的局限性(2)皮亚杰游戏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四、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1、识记:(1)高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2)高级心理机能的特点(3)活动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4)维果茨基关于游戏发展价值的观点2、领会:(1)维果茨基的游戏学说(2)列昂节夫的游戏学说3、简单应用: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对游戏理论的发展及教育实践的影响4、综合应用:精神分析学派、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派和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的联系与差异五、游戏的觉醒理论和元交际理论1、识记:(1)游戏的觉醒理论的基本观点(2)游戏的元交际特征2、领会:(1)游戏的觉醒理论的理论背景(2)游戏元交际理论的研究意义3、简单应用:游戏觉醒理论教育应用的价值第三章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与特征一、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观1、识记:(1)游戏作为一种主体性活动的特征表现(2)游戏的本质观的演变历程2、领会:(1)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2)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3)确立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的意义二、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征1、识记:(1)我国对游戏特征的一般表述(2)纽曼“三内说”(3)鲁宾对游戏特征的分析(4)加维对游戏特征的分析(5)克拉思诺对游戏特征的分析(6)克罗伊斯对游戏特征的分析2、领会:游戏特征的辩证统一关系三、学前儿童游戏的结构要素1、识记:(1)游戏动作的类型(2)游戏扮演的角色类型(3)游戏动机特征(4)游戏体验及其成分(5)游戏的外部条件特征(6)游戏的概念2、领会:(1)游戏的结构因素之间的关系(2)游戏的内部主管心理因素在游戏活动中的重要性3、简单应用:从游戏的表情动作等特征的变化,理解游戏与非游戏活动之间的渐变关系4、综合运用:结合所学原理,辨别某一活动是否是游戏第四章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与发展一、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1、识记:(1)学前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2)学前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3)学前儿童游戏的体验形式分类(4)学前儿童游戏的动机分类(5)学前儿童游戏的时间分类(6)学前儿童游戏的活动对象分类2、领会:(1)学前儿童游戏的关键特性分类(2)从与教育教学关系的角度分类3、简单应用:从游戏的多样化分类法中,理解游戏的复杂多边性一、以认知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1、识记:(1)以认知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三种水平(2)情景转变(3)以物代物(4)角色扮演(5)角色认知(6)角色行为(7)角色意识(8)(8)游戏规则2、领会:(1)以认知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基本规律(2)象征性游戏发展的一般过程3、简单应用:从认知发张的角度,理解游戏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二、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1、识记: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四个阶段四、学前儿童游戏总体发展的一般趋势。
《学前儿童游戏》教案
![《学前儿童游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7f79e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2.png)
《学前儿童游戏》教案教案:学前儿童游戏教学目标:1.帮助学前儿童发展他们的社交技能,如合作、分享和交流的能力。
2.通过规则游戏和体育游戏,帮助学前儿童锻炼他们的身体和大肌肉协调能力。
3.培养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教学准备:1.游戏道具:a.不同颜色的小纸片或卡片。
b.室内或室外运动器材,如球、绳子、铃铛等。
c.合适的音乐播放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0分钟)1.介绍游戏的主题和目标。
2.通过问题与学生互动,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规则游戏:(20分钟)1.解释游戏规则并演示给学生。
2.将学生分成小组。
3.随机选取一位学生,给他一张有颜色的小纸片。
4.学生需要按照颜色寻找他的小组成员。
5.一旦找到,他们需要一起完成一个指定的任务或动作。
6.游戏继续进行,直到每个小组完成任务。
体育游戏:(30分钟)1.准备一些体育器材,如球、绳子、铃铛等。
2.解释游戏规则并演示给学生。
3.将学生分成小组。
4.给每个小组一种体育器材。
5.指定一个目标地点,学生需要在指定时间内将器材运送到那里。
6.完成任务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其他体育器材的游戏。
总结:(10分钟)1.回顾今天的活动和游戏。
2.强调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的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继续参与游戏和锻炼身体。
拓展活动:1.可以尝试其他规则游戏,如室内追逐游戏或障碍赛。
2.探索更多的体育游戏,如接力赛、跳绳或踢球比赛。
3.鼓励学生在家里和朋友一起玩游戏,以继续锻炼他们的社交和身体能力。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包括合作、分享和交流能力。
2.注意学生在体育游戏中的身体协调和注意力集中程度。
教学反思:1.游戏是否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学生是否理解游戏规则和目标?3.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合作和交流?4.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是否展示了良好的身体协调和注意力集中能力?5.是否需要调整游戏规则或活动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
《学前儿童游戏》课件
![《学前儿童游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8ca17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0.png)
定义
创造性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想象和 创造,自由地表现个人意愿和情
感的一种游戏形式。
特点
创造性游戏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和 创造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 趣和想象自由发挥,不受规则和
限制的约束。
示例
角色扮演游戏、积木搭建游戏、 绘画游戏等。
规则游戏
定义
规则游戏是指幼儿在游戏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和要求的一 种游戏形式。
前操作阶段
01
02
03
总结词
开始出现象征性思维,以 模仿和想象为主要特点。
详细描述
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能够 进行简单的想象和模仿, 使用物品代替真实的物体 ,进行象征性游戏。
举例
过家家、角色扮演等象征 性游戏。
具体操作阶段
总结词
以形象思维为主,开始出现创造 性和规则意识。
详细描述
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能够进行较为 复杂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 ,并开始对游戏产生规则意识。
学前儿童游戏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游戏理论 • 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 • 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 • 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 学前儿童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 学前儿童游戏中的教师角色
01
游戏理论
游戏定义与特性
定义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 儿童主动模仿现实生活的行为, 通过想象和操作物体,再现生活 的一种活动。
丰富性
提供多样化的游戏场景和设施,满足儿童的好奇 心和探索欲望。
适应性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创设适合他们的游 戏环境,促进其身心发展。
游戏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教育性
《学前儿童游戏》教案规则游戏 体育游戏
![《学前儿童游戏》教案规则游戏 体育游戏](https://img.taocdn.com/s3/m/20e1b49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a.png)
《学前儿童游戏》教案规则游戏体育游戏学前儿童游戏教案规则游戏体育游戏教案概述:本节课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规则游戏的方式培养学前儿童的体育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游戏的规则设置,引导幼儿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运动技能,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游戏的欲望;2. 通过规则游戏的互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3.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并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教学内容与准备:教师准备:1. 游戏设备:传球球、踩球、跳绳等;2. 辅助器具:发令枪、计时器等;3. 场地准备:教室或操场。
教学内容:1. 游戏一:传球接力游戏目标: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传球技巧。
游戏规则: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站成一列,队员手持传球球。
教师发出口令后,每组队员依次将球传给队列中的下一名队员,直到最后一名队员将球传给队列前的第一名队员,完成一次接力。
计时器记录所用时间,教师可设定时间限制,时间最短的小组胜出。
2. 游戏二:踩球比拼游戏目标:培养幼儿的平衡感和踩球技巧。
游戏规则:每个幼儿手持一个踩球,站在规定区域内。
教师发出口令后,幼儿们利用双脚踩动球,尽量不让球滚出规定区域,持续时间最长的幼儿获胜。
3. 游戏三:跳绳挑战游戏目标:培养幼儿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游戏规则:幼儿们手持跳绳,教师发出口令后,幼儿们尽量多跳绳,直到跳绳绳终止。
记录每个幼儿跳绳的次数,次数最多者胜出。
4. 游戏四:多人拔河游戏目标: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力量。
游戏规则:将幼儿分为两个小组,各小组站在一线两端,各持牢一根绳子。
教师发出口令后,两组幼儿克服对方的阻力,尽力拉绳子,直到其中一方组员全部跨越中线为止。
完成跨越中线的一组获胜。
教学方法与指导:1. 游戏前先进行热身运动,拉伸身体肌肉,避免受伤。
2. 游戏规则要简明易懂,将规则告知幼儿,并进行演示示范。
学前儿童游戏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第八章](https://img.taocdn.com/s3/m/a230710aff00bed5b9f31dfe.png)
指令性语言:
在儿童严重违反规则及出现攻击性等危
险行为时,伴随着垂直式介入方式而
产生。
(一)语言指导的重要性
随机谈话能了解游戏发展状况,启发、引导
游戏情节发展。
反馈性谈话能发现游戏问题,以及幼儿游戏
的兴趣点和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分享彼此的经
验,用自己的方式来发展游戏情节。
(一)充分发挥标志的暗示作用—— 标志制约法
标志: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中,通过各种符号、 标号、示意图、照片、说明说等直观形象的示 范,用以激发、引导和规范幼儿游戏的作用, 一般有实物标志、图形标志、角色标志。
考题回顾
单选题:
1.(2011.10上海[8]) 通过各种符号、示意图等直观
形象的示范,来激发、引导和规范幼儿游戏,这
一、幼儿园游戏介入法
(一)平行式介入法
(二)交叉式介入法 (三)垂直式介入法
考题回顾
名词解释:
1.(2011.10上海[29])平行式介入
【答案要点】 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和 情节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儿童模仿教师,起着暗 示指导作用。
二、以语言为媒介的介入指导游戏 的方法
学前儿童游戏
第八章 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
章节主要学习内容
第一节
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
第二节
第三节
参与介入游戏
通过讨论的建构指导
第一节 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
一、渗透在环境中的隐性指导
二、借助观察的参与指导
三、通过讨论的建构指导
一、渗透在环境中的隐性指导
(一)充分发挥标志的暗示作用
(二)多种质地材料的诱发作用 (三)不同场地布局的互动作用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e643f5fcaf45b307e971970c.png)
(一)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二)社会性发展的任务
2-3
第三课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二、通过游戏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一)亲子游戏 (二)伙伴游戏
2-4
第四课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
一、游戏对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一)重要性 (二)情感发展功能 (三)情绪恢复功能
2-4
28%
This text can be replaced with your own text. All phrases can be replaced with your own text
教师武断干预
游戏评价以教师评价和结果评价为主
4-2
第二课 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二、不同年龄段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其组织与指导
3-2 第二课 学前儿童游戏中硬件环境的创设
一、室内游戏硬件环 境的创设
二、室外游戏硬件环 境的创设
3-3 第三课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儿童游戏中心理环境的创设
一、学前儿童游戏心 理环境的内涵与意义
二、学前儿童游戏心理 环境创设的主要内容
三、学前儿童游戏心 理环境创设的原则
第四章 角色游戏
4-1 第一课 角色游戏概述
2-1
第一课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发展
一、游戏对学前儿童身体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一)基本动作 (二)运动能力 (三)协调能力 (四)自发运动
2-1
第一课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发展
二、通过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发展
(一)发展分期 (二)阶段一致性
2-2
第二课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一、游戏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28%
914学前教育学语渤海大学2023年硕士自命题大纲
![914学前教育学语渤海大学2023年硕士自命题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49c72b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9.png)
渤海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大纲所列项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仅供复习参考使用。
科目代码:914科目名称:学前教育学一、考查目标学前教育学考试是为我校招收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学前教育学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践中的学前教育问题的能力。
具体考查目标如下:1.准确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能运用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学前教育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总分值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局部内容所占分值为:学前教育学基础知识占60分;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占60分;运用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学前教育问题占30分。
)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等。
三、考查范围第一章学前教育学导论第一节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一、学前教育的概念二、学前教育的特点三、学前教育的种类及其各自的特点四、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五、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第二节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与开展一、杜威的学前教育理论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三、精神分析学派的学前教育理论四、班杜拉的学教育理论五、皮亚杰的学前教育理论六、维果茨基的学前教育理论七、开展适宜性教育实践的内涵八、瑞吉欧的学前教育模式第二章学前教育学的基础第一节早期儿童开展与学前教育一、影响儿童开展的因素二、早期儿童身心开展的特点三、学前教育的原那么第二节社会开展与学前教育一、经济开展与学前教育的影响二、政治、文化与学前教育三、科学开展与学前教育四、家庭、社区、人口与学前教育第三章学前儿童与教师学前教育第一节儿童观一、儿童观的内容与形态二、儿童观的演变三、现代儿童观的内涵四、儿童观现代化的途径第二节教师观一、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及其演变二、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三、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二)幼儿园教师专业开展的过程与阶段(三)幼儿园教师专业开展的途径第三节师幼关系一、师幼关系的内涵及其发生条件二、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三、优质师幼关系的培养策略第四章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目标的定位一、学前教育目标的涵义二、学前教育目标的分类(一)应然目标与实然目标(二)内部目标与外部目标(三)学前教育机构、学前社会其他机构、家庭的学前教育目标(四)预设的目标与生成的目标三、学前教育目标的功能四、制定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五、学前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第二节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一、托儿所教育目标二、幼儿园教育目标三、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第五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开展教育第一节学前儿童的体育一、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与意义二、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目标与内容四、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一)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特点(二)学前儿童体育的指导原那么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智育一、学前儿童智育的内涵二、学前儿童智育开展的规律与特点三、多元智能理论四、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五、学前儿童智育的培养(一)学前儿童智能培养的途径(二)学前儿童智能培养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节学前儿童德育一、学前儿童德育的内涵二、学前儿童道德开展的过程与特点三、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实施(一)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内容(二)学前儿童道德学习的特点(三)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原那么(四)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方式第四节学前儿童的美育一、学前儿童美育的内涵二、学前儿童的审美心理过程三、学前儿童美感开展的特点四、学前儿童美感培养的途径五、培养学前儿童美感应注意的问题第六章学前课程第一节学前课程的含义与特一、学前课程的内涵二、学前课程的特点第二节学前课程的几种模式一、五指活动课程方案与模式(一)五指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二)五指活动课程方案二、幼稚园行为课程方案与模式(一)行为课程的目标(二)行为课程的内容(三)行为课程的组织(四)行为课程的实施三、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及方案(-)蒙台梭利课程的理论基础.儿童观1.教育观(二)蒙台梭利课程方案(三)蒙台梭利课程的缺点四、海伊斯科普课程模式及方案(-)海伊斯科普课程的理论基础(二)课程目标(三)课程内容(四)课程组织(五)课程实施(六)特点五、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与课程方案(一)课程目标(二)课程内容(三)课程组织与实施第七章学前教育活动第一节学前教育活动概述一、学前教育活动的含义二、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三、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四、学前教育活动的特点第二节学前教育活动设计一、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本质特点二、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环节(一)活动思路(二)活动目标(三)活动准备(四)活动过程三、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原那么四、不同类型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规范(一)学前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二)学前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三)学前区域教育活动设计第三节学前教育活动评价一、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要素二、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原那么三、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第八章学前儿童游戏第一节学前儿童游戏概述一、学前儿童游戏的特征二、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第二节学前儿童游戏的主要理论一、经典游戏理论(-)“剩余精力说”与“松弛说”(二)”种族复演说”与“生活预备说”二、当代游戏理论(一)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本质1.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开展阶段论(二)认知开展学派的游戏理论1.认知开展学派的游戏本质.认知开展学派的游戏开展价值论2.认知开展学派的游戏开展阶段论第三节学前儿童游戏指导一、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原那么二、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策略第三节学前儿童游戏与玩具一、学前儿童游戏中玩具的种类(一)依据玩具的功能分类(二)依据玩具的应用对象分类(三)依据玩具的结构化程度分类二、幼儿园中玩具的配备与选择(-)幼儿园中玩具的配备(二)幼儿园中玩具的选择第九章幼儿园环境第一节幼儿园环境概述幼儿园环境的分类与维度第二节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原那么二、室内学习环境的创设(一)对活动室进行规划(二)选择材料(三)存储材料三、墙面环境第三节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营造一、心理环境的内涵二、心理环境的重要性三、幼儿园心理环境的主要内容第八章学前教育衔接第一节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合作与衔接一、家庭教育的特点二、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与衔接.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3.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衔接第二节幼儿园与社区的教育合作一、社区教育的含义二、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三、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第三节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一、幼儿园与小学差异二、幼小衔接的原那么与方法(-)幼小衔接的原那么(二)幼小衔接的方法主要参考书目(所列参考书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经典游戏理论
(二)“种族复演说”和“生活预备说” 两者都内含为儿童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意图,并从游 戏与本能的关系的角度解释游戏。 种族复演说: 认为儿童通过游戏逐步摆脱原始的、不必要的本能 动作,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 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尔G. S. Hall)。 生活预备说: 认为游戏能帮助儿童完善本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未 来生活。 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格鲁斯( K. Groos)。
一、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意义
(二)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
和谐的师幼关系是游戏顺利展开的重要条件;反之, 教师对游戏适时适度的参与和指导有利于建立和谐 的师幼关系。 游戏中处处渗透着情感因素,教师在游戏指导中应 注重这一因素,树立“ 情感关怀” 的价值取向。
一、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意义
(三)有益于促进儿童的发展 Nhomakorabea游戏精神是童年精神的代名词,因而是儿童的一种 生命存在和生活方式。
二、学前儿童游戏的特征
由于游戏定义众说纷纭,人们常试图通过列举游戏 所具有的一些区别于非游戏活动的共同特征来描述 游戏。 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包括纽曼的“三内说”、克拉 斯诺和佩培拉的“四因素说”、加维的“五特征 说”、克罗伊斯的“六特征说”、鲁宾等人的“六 倾向说”等。
游戏进行阶段的指导首先要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 观察是游戏进行过程中教师指导的前提和依据。
在观察的基础上,如果教师认为有必要进行指导, 可以根据教师在指导时介入游戏方式的不同,把游 戏指导分为平行式介入法、交叉式介入法和垂直式 介入法。 在介入后具体的指导行为上,根据采用媒介的不同, 还可以把游戏指导划分为以语言为媒介的游戏指导 和非语言的游戏指导。
二、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原则
(二)愉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愉悦性是游戏的本质特征,而教育性是幼儿园教育 的必然追求,游戏指导的目的便是帮助儿童在愉悦 中增长知识经验,获得能力发展。 “幼儿园中所发生的教育活动都是‘游戏’和‘教 学’不同程度的结合。”
三、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策略
(一)游戏进行阶段的指导策略
第二节 学前儿童游戏的主要理论
一、经典游戏理论
(一)“剩余精力说” 与“松弛说” 这两种理论都从游戏与精力的关系的角度解释游戏。 剩余精力说: 认为游戏是因机体内剩余精力的发泄而产生的。 代表人物:德国思想家席勒(J. C. F. Schiller)和 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H. Spencer) 松弛说: 认为游戏是帮助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拉扎鲁斯(M. Lazarus)。
四、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价值
游戏作为双重存在决定了游戏教育价值的双重维度: 游戏作为活动存在的工具价值和游戏作为精神存在 的本体价值。
游戏的工具价值:游戏作为组织开展幼儿园教育教 学活动的一种工具或手段,利用游戏的活动形式达 成外部的教育教学目标。 游戏的本体价值:对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童年精 神的一种看护,也是对儿童天性及其生命存在的一 种看护。
二、学前儿童游戏中玩具的种类
(一)依玩具的功能分类 表征性玩具 教育性玩具 建构性玩具 运动性玩具
二、学前儿童游戏中玩具的种类
(二)依玩具的应用对象分类 角色游戏玩具 结构游戏玩具 智力游戏玩具 体育游戏玩具 音乐游戏玩具
二、学前儿童游戏中玩具的种类
(三)依玩具的结构化程度分类 高结构性玩具 功能及其玩法上都基本确定的玩具。 低结构性玩具 其功能相对不确定,可以由游戏者根据自己的想法 和想象自由地使用。
二、学前儿童游戏的特征
学前儿童游戏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内驱性和非强制性 愉悦性和趣味性 过程性和非生产性 虚构性和想象性
三、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
(一)游戏的认知分类
皮亚杰(J. P. Piaget)根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把 儿童游戏分为四类。 练习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 结构游戏 规则游戏
对有经验的幼儿园教师进行观察访谈,探究其在游 戏指导中的表现与特点,并结合有关游戏指导理论 进行分析。
运用现场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当地幼儿园 玩具配备与使用方面的情况,并试着给出建议。
问题与思考
简述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结合有关游戏理论,试述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及其 发展价值。 简述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意义和所应遵循的原则。 学前儿童游戏中玩具的价值何在?其种类有哪些?
做中学
结合实习实践活动,调查当地幼儿园教学、管理人 员对游戏本质及价值的认识,以及游戏活动开展的 情况,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由于幼儿园中玩具供给对象的特殊性,对玩具的选 择必须符合严格的标准,以保证玩具的适宜性。 大小、材料质地、复杂性、结构因素、发展适宜性、 文化适宜性、安全性。
关键概念
游戏 游戏理论 游戏指导 玩具
基本要点
游戏的概念 游戏的类型 游戏理论 教师的指导 玩具与学前儿童游戏 玩具的分类
三、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策略
(二)游戏结束阶段的指导策略 游戏结束阶段的教师指导离不开对游戏过程的细心 观察。 只有通过观察了解了儿童游戏的情况,才能确定需 要引导儿童讨论的重点。
第四节 学前儿童游戏与玩具
一、学前儿童游戏中玩具的作用
(一)为儿童游戏提供物质基础 (二)推动儿童多方面的发展 (三)促进儿童的社会文化适应
二、当代游戏理论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主要从人格发展的角度解 释游戏, 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S. Freud)、埃里 克森(E. Erikson) 等。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本质观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发展阶段论
二、当代游戏理论
(二)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认知发展学派主要从认知发展的角度解释游戏的本 质及其发生发展,瑞士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为 其代表。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本质观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发展价值论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发展阶段论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问题情境:
一次乘车的时候,同行的一位老师问我:你小时候玩过什么游 戏?本来有点发困的我立刻精神起来,讲起小时候玩过的各种 游戏:抽陀螺、滚铁环、弹弹珠、打小人儿等,玩过类似游戏 的老师也不时地插话进来,车厢俨然成了一个“童年游戏追忆 会”的会场。最后连司机师傅也忍不住加入进来…… 游戏似乎总是和快乐相连,与玩密不可分。那么究竟什么是游 戏?游戏有什么特征?游戏有哪些分类?如何指导学前儿童游 戏?本章将探讨这些问题。
三、幼儿园中玩具的配备与选择
(一)幼儿园中玩具的配备
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 及其相关指导性文件,规定幼儿园玩教具的配备应 包括九大类。 体育类;构造类;角色、表演类;科学启蒙;音乐 类;美工类;图书、挂图与卡片类;电教类;劳动 工具类。
三、幼儿园中玩具的配备与选择
(二)幼儿园中玩具的选择
目 录
第一节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游戏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 第四节 学前儿童游戏与玩具
第一节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一、“游戏” 的概念
游戏难于定义,迄今众说纷纭。枟牛津英语词典枠 中共列出了116条关于游戏的不同定义。 (一)游戏作为一种活动 国际游戏协会( International Play Association) 主席卡塞(T. Casey):“儿童自由选择并自己控 制,对儿童而言是自发的、快乐的、自我实现的活 动”。 (二)游戏作为一种精神
三、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
(二)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帕顿(Parten)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水 平和游戏中的人际交往活动水平,将儿童游戏分为 六种。 偶然行为 旁观行为 独自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
三、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
(三)基于游戏关键特征的分类
受苏联的影响,我国习惯于把幼儿园游戏按其关键 特征划分为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两大类。
游戏具有重要的发展和教育功能,但要想发挥这一 功能,必须辅以适当的指导。 游戏具有自我生成与更新的特性,即游戏过程中出 现的一些因素诱使儿童改变原来的游戏方向,增加 或修改游戏的内容或路径。
二、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原则
(一)有为与无为相结合的原则
承认对儿童游戏进行指导的意义和价值,本身就蕴 涵着教育者应在儿童游戏中“有所作为”之意。 杜威曾指出,教育中的指导,是“把被指引的人的 主动趋势引导到某一连续的道路”。
二、当代游戏理论
(三)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是苏联最大的一个心理学派别, 代表人物有维果茨基、列昂节夫、艾里康宁等。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本质观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发展价值论
第三节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
一、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游戏水平
儿童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人、事、物的 理解和认识都有一定的局限,在游戏中难免会产生 各种各样的问题,使游戏陷入中断的危险,或者始 终在低水平徘徊。此 数据分析表明,适宜的游戏指导有助于提高儿童的 游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