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庙完全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李堂完小学校工作计划

李堂完小学校工作计划

学校工作计划大布乡李堂完小2015-03学校工计划一、指导思想严格贯彻执行《山东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积极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基础上,从学校实际出发,以课改为抓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平安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

二、工作计划(一)锻造管理团队,铸就师德师魂1、加强管理团队建设建立常规集中学习制度,每周至少利用十五分钟以上时间集中就教育法规、先进教育理念或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与做法进行交流、学习,不断提升管理人员文字水平。

进一步健全、修订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推进精细化管理,从细节入手,落实工作效率,提高执行能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营造师德师风高尚、教风学风端正的校园文化氛围。

督促全体教师每日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学生、家长、社会等层面树立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

强化教师的政治学习,通过专题报告会、共同学习和反思等方式,加强师德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通过校务公开栏、宣传栏等方式,做到学校管理公开、教学评估公开、财务收支公开,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使校务公开得到落实,形成民主、科学、规范的监督体系。

(二)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1、规范课程课时。

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课程。

2、规范作业量。

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

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

3、规范学生作息时间。

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

继续坚持星期天、节假日不上课。

4、规范考试和评价。

(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一般为A、B、C、D四个等级)。

王贵小学十二五规划总结及十三五规划构想

王贵小学十二五规划总结及十三五规划构想

王贵小学十二五规划总结及十三五规划构想引言概述:王贵小学作为一所优秀的教育机构,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王贵小学十二五规划进行总结,并提出了十三五规划的构想。

通过对每个部分的详细阐述,旨在为王贵小学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教育教学方面的成就1.1 师资建设1.2 课程改革1.3 教育技术的应用二、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的成就2.1 德育教育2.2 学科竞赛2.3 社会实践活动三、学校管理方面的成就3.1 组织架构优化3.2 资源配置优化3.3 师生关系改善四、校园环境建设方面的成就4.1 教学设施改善4.2 环境卫生改善4.3 安全管理加强五、未来发展的构想5.1 教育教学方面的目标5.2 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的目标5.3 学校管理方面的目标正文内容:引言概述:王贵小学作为一所优秀的教育机构,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王贵小学十二五规划进行总结,并提出了十三五规划的构想。

通过对每个部分的详细阐述,旨在为王贵小学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教育教学方面的成就1.1 师资建设在十二五规划期间,王贵小学注重师资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和发展。

通过组织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学校还积极引进高水平教师,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

1.2 课程改革王贵小学在十二五规划期间进行了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材和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教育技术的应用王贵小学积极推进教育技术的应用,建设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学平台。

教师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的成就2.1 德育教育王贵小学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和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还与家长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拜城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拜城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拜城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推进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现就拜城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如下:一、“十一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我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落实科教兴县、教育强县战略决策,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着成绩。

——基础教育成效显着。

全面实现“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100%。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7%,初中阶段入学率达100.56%,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76%,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7.6%。

中小学在校学生达到34700人,每万人口在校学生数达到1556人。

——办学条件大力改善。

全面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学校实验设备,图书资料、音、体、美、劳技、卫生等器材得到充实。

城区5所中小学建立多媒体校园网,实验室初步实现了数字化,农村中小学校远程教育设施已全面覆盖。

——“双语”教育有序推进。

“双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双语”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双语”教育教学体系不断完善。

全县开设学前及中小学“双语”教学班485个,占全县班级总数的59.9%,在校生11375人,占全县学生总数的31.4%。

5—6岁入园幼儿4483人,入园率达到64%。

——高中教育稳步推进。

大力实施高中教育内涵建设,加快高中基础建设,扩大招生比例,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水平。

全面实行高中阶段教育减免政策,高中入学比例达到58%。

全县普通高中高考上线率达64.6%以上。

——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积极依托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和职业高中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民文化技术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明显提升。

孔桥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孔桥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立足现实注重内涵——孔桥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1、外部背景:孔桥小学地处孔桥村中央地带,由于区划调整,王快镇与经济开发区合并,随着邢台经济开发区的推进,学校所在地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有七里河观光道和二干河公路等大交通,还有通往市区107国道贯通村东侧。

加上21路和29路公交车的便利,进城求学现象必然进一步加剧,随着生源进一步减少,管理如果一旦松懈,无论社会舆论还是居民的觉悟,必然会导致自然萎缩消亡的结局。

2、内部背景:1993年后,孔桥村委筹措资金建教学楼、西平房、东平房、南平房各一幢。

学校历史积淀不厚。

学校校现有占地面积3370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

现有教职工11人,专任教师10人,区级级骨干教师2人,大专以上学历10人。

二、学校发展目标任务1、学校发展的理性思考:抓住“区域现代化工程”与“校安工程”建设契机,在“平民教育思想”引领下,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做人民满意教师”的教育服务宗旨,树立争先创优意识,群策群力,脚踏实地地开展好学校的各项工作。

以学习为动力、以变化为起点、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灵魂、以进步为标志,把孔桥小学办成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如东一流的农村小学。

办学思路:抓德育工作,创“文明校园”;抓教学工作,创“人文校园”;抓读书教育,创“书香校园”;抓学校管理,创“和谐校园”;抓安全教育,创“平安校园”。

2、学校发展的基本定位:学校在五年内保持6-8个班级规模,班额控制在40人左右。

校训:读书启智,写字立人;校风:团结、求实;教风:爱岗爱生、乐教善教;学风:爱校爱国、好学会学。

3、学校发展的主攻方向:校园建设发展:(1)整体规划校园建设,做好宿舍扩建和食堂改建完善等工程。

老关镇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老关镇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老关镇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年——年)一、基本情况老关镇位于湘东区的西北部,西与湖南省醴陵市东富乡接壤,素有“江西西大门”之称。

镇政府驻老关村,距区政府公里,距市政府公里。

境内交通便利,东连沪瑞高速公路,西接莲易高速公路,沪昆铁路、国道、韶井公路贯穿其境。

境内长达公里的镇村水泥公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全镇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辖个行政村、个村民组。

其中集镇居民余人。

优先发展教育是老关镇长期坚持的大政方针,多年来老关镇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上级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

老关镇教育一直由老关中心校负责,现辖老关镇所初级中学(老关中学、新华中学)和所村完小,现有在职教职工人,学生人(小学人,初中学生人)。

有所民办幼儿园和个村小附设学前班,共计幼儿人。

二、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镇品牌,为加快普兴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发展目标.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夯实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提升教育强镇水平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四、发展任务.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全镇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以上。

~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到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年大专以上学历达%,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群力小学十二五规划.doc

群力小学十二五规划.doc

群力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一、发展背景分析(一)外部背景党的十七大,胡锦涛总书记对基础教育工作所做的阐述,高瞻远瞩,宏观上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微观上奠定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新基础。

随着《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的出台和教育教学文件的出台,使学校新一轮发展有了政策和制度性的保障。

在全国教育发展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中,学校发展目标明确,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要求,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明确提出了“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

要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要“关心所有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培养好每一个学生”。

所以,这些为我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践行“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增强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五年来,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出现了新变化。

满足人民群众对均衡、优质教育的需求,我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二)内部背景1.学校概况:我校经过不懈努力,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水平日益提高,文化建设突飞猛进。

有9个年级10个教学班,学生总人数达600多人。

现有在编教职工48人。

学校确定了“以教师的最优发展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管理有效、师资优良、质量上乘”为发展目标。

经过多年的探索,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赢得了政府的信任和好评,学校正稳步向前发展。

2.学校“十一五”发展成果和经验(1)确立了“以教师的最佳发展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达到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建成与徐泾经济相匹配的一流的城市化学校的办学目标;确立“志存高远、积极进取、基础宽厚、身心健康、个性鲜明”的徐泾学子形象为培养目标。

秀王小学“十二五”五年发展规划

秀王小学“十二五”五年发展规划

秀王小学“十二五”五年发展规划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秀王小学“十二五”五年发展规划为在今后五年内加快学校的发展,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以学校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创新学校管理,构建现代化学校管理机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坚持学校的内涵与品质发展,以文化凝聚学校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把教育发展作为主题,把教学改革作为动力,把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探索符合我校特点的办学之路,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现状分析(一)基本情况秀王小学地处农村、远离城镇,是一所偏僻的、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

学校占地约8532平方米,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绿化面积830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477名学生;49名教职工,其中教师41名(在岗39名,长期病假1名,借入镇成教1名)、职工8名。

小学高级教师20名,小学一级教师19名,2名未评。

本科学历16名,大专学历14名,中师学历11名。

z市学科带头人2人,教坛新秀2名,教学能手5名。

(二)面临问题1.队伍的知识更新问题。

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化,必须依赖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由于部分教师自我提高和创新意识不够强烈,组织内部自学的机制还不够完善,教师合作、协调学习基础还未全面形成,缺乏高端教师的特色打造。

2.教育创新问题。

主要表现在教育科研上,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不高,理论基础差,不善于研究、总结。

3.教与学的动力问题。

绩效工资制的实行虽全面提高了教师显性的报酬,但同时也暴露出了相对平均主义的色彩,使得老师的积极性调动更为困难。

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不明显。

4.学校特色建设问题。

学校在特色建设方面虽做了一些工作,力争创特色,但限于各种条件,还缺乏全校性的共识,从而使学校特色彰显不够。

3十二五学校总体发展规划

3十二五学校总体发展规划

洪泽县实验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为了适应教育发展,更好地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促进学校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十二五”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优化办学条件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全力践行学校文化,把学校文化内化为行为,用学校文化去发展人,培养人。

三、“十二五”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我校将遵循十二五“加强学校成长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发展人,全力提高办学品位”这一工作总目标,推行名师、名校、名牌战略,打造常规管理、“绿色学校”等特色兴校的品牌,实现教育现代化,把我校打造成“全市有名、全省知名”的实验小学。

四、“十二五”学校发展的重点任务(一) 建构优良的环境文化1.改善办学条件在“十二五”巩固发展成果,立足现实升级。

争取拓宽幼儿园西门,开启实小北门;装修办公室,更换教室桌椅,改善办公和教学条件;建两幢教学楼和两幢综合楼,扩大办学规模,减少班级生额,建成年级10轨,60个班级的学校。

2.添置教学设施各室配备多媒体教学和电子备课等系列装置;添置运动器材;增添音乐、美术教学设备。

3.实施信息化工程提升学校微机房档次,完善学校教育网络平台及软件建设,各室多媒体网络系统全部建立,新建学校电视台和微格教室,加快教学现代化建设。

(二) 践行有魅力的制度文化1.完善学校各项考评制度。

这里的考评制度,包括了所有对教师、对教学、对教育的评价制度。

2.建构促进发展的评价机制(1) 学校管理“重心下移”。

领导班子一人蹲点一个年级,分管一门学科。

(2) 实行年级捆绑制。

让年级组长承担起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者与责任者的任务,促进年级组整体水平的提高。

(3) 强化过程调控重视个性化备课和教材上的备课;开辟“课堂演练场”,实行点课制度,进行常态听课,督查教师的常态教学状况,促进教师精心备课,认真实施课堂教学。

(三) 重组促发展的活动文化我们通过搞好四个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读书节、英语节、艺体节、科技节。

小学十二五规划总结

小学十二五规划总结

小学十二五规划总结“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以加快发展打造艺术特色为主题,以推行新课程改革实验为突破口,不断强化政府的办学职能,不断增强现代教育意识,不断优化人环境,不断提升师资育人整体水平,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推进依法治教、依章办学进程,推动全面素质教育纵深发展,促进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和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协调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艺术特色之乡实现,富裕目标作出必要的贡献。

1、总目标:切实履行政府的办学职责,努力建设成学校布局科学合理、教学资源集中优化、师资队伍敬业精干、育人质量逐年攀升、艺术特色不断显现的农村基础教育艺术特色之乡。

2、具体目标:(1)师资水平目标:建设一支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起来的师姿队伍,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

“十二·五”期间,努力创造条件,狠抓业务学习,加强研究注重积累,加大力度培训教师,使全体教师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并自觉地将现化教育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鼓励多渠道提高学历层次,力争中学教师100%达到本科以上学历,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学历。

小学教师在全部学历合格的基础上,力争大专学历层次达100%,本科学历达20%;制定实施方案,XX年以后试实行教师聘用制,XX年在全镇全面实行教师聘用制度。

校长和各学校二级机构竞聘上岗制度,以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我镇的教育教学成绩再上一层楼。

通过科学的引导和有效的管理,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力争“十二·五”期间,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覆盖中小学各个科目,并有一定比例的市级、省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2)分学校目标①马家堰中学:规划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建成一所九年一贯寄宿制省级合格学校。

马家堰中学地处原马家堰乡的中心位置,曾容纳学生1800人,是全县办学规模较大的乡镇中学之一,办学条件较好、师资水平较高,且于XX 年验收为湘潭市现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最新-学校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精品

最新-学校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精品

学校“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篇一:李园小学“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李园小学“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也是我校抢抓机遇,提升办学水平,树立办学品牌,实现再次腾飞的最佳时期。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结合学校实际,特拟定?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促进教师发展为途径,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主题,以优化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为手段,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进一步完善学生教育、教师发展、质量管理的办学体系,全力营造?以人为本,人尽其材,德才兼备,均衡发展?的办学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与特长,用文化的方式探索有效的生命化教育教学模式。

打造常规管理、特色兴校的品牌,实现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

二、“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确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树立现代办学理念,以发展为主旋律,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创新为推动力,坚持以强化管理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坚持优化办学条件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学校特色,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育条件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使办学理念、素质教育的成果、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水平和办学水平进入农村名牌学校的行列,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几年来的发展趋势,实现留住本地生源,吸收外来学源,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促进均衡发展,到2019年把我校建设成义务教育合格的农村名校。

三、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重点任务1、树立现代办学理念,优化学校管理。

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领导者要加强学习,成为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者和科学管理的促进者;坚持校务公开,增加学校管理透明度,提高师生对领导的可信度。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31•【字号】郑政[2011]89号•【施行日期】2011.08.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郑政〔2011〕8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郑州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郑州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促进郑州市教育事业快速持续发展,适应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办人民满意和发展需要的教育,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郑州市社会发展规划,结合郑州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制定郑州市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我市教育发展情况(一)“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成绩显著“十二五”期间,郑州市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如期实现了既定的各项目标。

2009年,全市有各级各类教育学校2335所,在校生240万人,教职工13.88万人。

1.义务教育继续得到巩固提高。

普通初中274所,在校生274558人;中等职业学校126所,在校生306977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97647人);小学1030所,在校生586001人。

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毛入学率104.03%,辍学率-0.57%,五年保留率108.4%,应届毕业班学生毕业率100.87%。

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99%,毛入学率122.41%,辍学率1.49%,三年保留率93.23%,应届毕业班学生毕业率99.63%。

5年以来,累计投入19.6亿元新建或改扩建了近70所中小学。

同时,还通过资源重组的形式置换搬迁了3所学校,整体购买了2所学校新校区,接收了31家企业和单位办的75所中小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庙完全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创建文化特色校园。

结合国家教育发展目标及省、市、县教育发展要求,根据学校办学现状,特拟定我校“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市、县教育会议精神,以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大局,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为核心,坚持依法办校、以德治校、质量立教、全面发展为宗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及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真正办让人民满意、让社会放心、让学生成才的教育。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规划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强学校设施建设,用文化和环境育人,力争把我校办成“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教师素质优秀,教学质量优良,学生习惯良好,学生品质高尚”的片区先进学校。

2、具体目标:
(1)校园建设:积极争取校舍新建,进行校园改造,增加设施、设备,进行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和谐校园发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把学校办成理想智慧的家园,成功愉悦的乐园,科学人文的花园,自主互动的学园。

(2)德育教育:“用文化的方式发展生命化教育”作为德育内容、德育活动的方向。

充分整合社区、家庭、学校三者的德育资源,加强养成教育、品质教育、感恩教育等,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内化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质量提升:实施“高效课堂建设工程”,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教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良”的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和环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起自信,个性、爱好和特长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4)科研强校: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以教育科研研究为抓手。

走主课题统摄下的小课题研究的道路,重点做好“十二五”科研课题的申报、研究工作,整体推进各级科研、教研课题的研究进程。

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创建,加大科研活动力度,提炼具有特色的科研成果。

形成明显的学校教育特色,促进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5)优化师资:实施教师成才工程,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活动,加强专业引领,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

(6)美化环境:树立文化立校的意识,在继承和发扬学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优化学校物质文化,完善学校制度文化,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学校文化。

三、具体措施
1、优化学校管理。

研究,深入课题和课改相结合的实践研究,促进课改及教科研成果的转化。

2、第二阶段(2012~2014):
(1)着重进行校园建设,努力建设较为规范、标准的的校园校舍,使得校容校貌有较大的改观,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教、研、培等形式,培养一支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

(3)加大课题研究力度,积极推广科研成果。

完善学校特色建设,丰富学校发展内涵,形成特色。

3、第三阶段(2014~2015):
(1)实现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特色。

(2)学科建设取得成效,形成有效教学模式,教师、学生得到共同提高。

(3)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的发展方向。

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向前发展。

总之,“十二五”时期,我们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有着发展史上非常难得的战略机遇。

全校教师必须怀着强烈的使命感与紧迫感,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为实现“十二五”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李庙镇李庙完全小学
2010年12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