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舞蹈的特色
中国汉唐古典舞的风格特点

中国汉唐古典舞的风格特点汉唐舞蹈是将民间音乐、舞蹈、杂技、武术等丰富多彩的艺术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下面店铺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汉唐古典舞的风格特点吧!一、汉唐古典舞的历史背景汉唐盛世,百姓富足,政治安定清明,实行修生养息之策,以民为本的思想,使得君臣关系和谐,民族和平稳定。
因此,这么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给予了汉唐舞蹈独特的灵魂。
汉代文化艺术基础相对于以前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当时太乐和乐府两个音乐机构对汉代音乐和舞蹈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现在的舞蹈审美风格和艺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汉唐古典舞教研室2001 年在北京舞蹈学院正式成立。
至今, 汉唐派古典舞体系已走过了十多年风雨。
在孙颖教授二十余年的理论思考、创建筹备和严谨考察中,从文化体系切入进行研究再到实践,以多种学科作为建设基础,发展起极具中国特色的舞蹈汉唐派古典舞。
二、汉唐古典舞的风格特征和审美观任何艺术都是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所折射和反映出来的,通过简单的生活特征, 表现出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思想情感。
舞蹈是艺术种类之一,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人们按照艺术规律、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对社会生活进行客观的总结、提炼、升华、想象,体现出一种创造性的反映。
现实生活的各种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大家对于每个舞蹈的审美和评定。
在物质生活丰富、社会安定的汉唐时代,舞蹈呈现并留给大家的印象是轻盈快活、优美俏丽。
舞蹈《踏歌》就通过轻快优美的风格,体现了汉唐时代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与和谐安定的闲适生活,展现出了汉唐乐舞的基本面貌和舞蹈风格。
本文就以《踏歌》为例,说明汉唐乐舞的艺术风格。
(一)袖出轻盈柔美在舞蹈艺术中,袖是最具特色的一种舞蹈表现形式,它不同于手绢花、扇子等道具,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用形状和类型来使舞蹈更加丰富,使舞台效果更加理想。
《踏歌》的表现形式主要为舞袖,其中包含很多舞袖的技巧,例如:搭袖、拂袖、振袖、翘袖、抛袖、打袖等,塑造了舞蹈的基本形态且丰富了舞姿的多变元素。
汉代百戏舞蹈的特点

汉代百戏舞蹈的特点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该时期的古代中国,百
戏舞蹈是非常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
这是一种集剧、歌、舞、乐、杂技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形式。
本文将介绍汉代百戏舞蹈的特点。
首先,汉代百戏舞蹈的曲目繁多,包括了戏曲、歌曲、舞蹈、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
这些曲目样式多样,拥有不同的主题和风格,涵盖了大量的表演与题材内容。
其中,最为负盛名的曲目也就是百戏之祖《张绪送子》。
其次,汉代百戏舞蹈注重表演技巧。
譬如,舞蹈中的步法起伏,面部及身段表情的把握,服装饰品的设计等都是严谨考究的。
演员必须体现出高度的集体协作的精神,配合艺术班子统筹安排的演出流程,才能真正的呈现出百戏舞蹈的魅力所在。
此外,汉代百戏舞蹈亦融合了许多地域文化。
因为汉代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时期,许多地域文化已相对集中和发展,而且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
故,百戏舞蹈不仅展现了中原文化,也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有的表现魏、蜀、吴的文化,有的则表现南越文化等等等。
不仅丰富了百戏舞蹈的多样性,同时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
最后,汉代百戏舞蹈体现了喜庆、热烈的社交氛围。
百戏舞蹈通常是在重要的喜庆场合,如婚礼、年节等活动中演出的。
百戏舞蹈中传承了大量的民间传统文化,是古代百姓文娱活动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形式。
综上,汉代百戏舞蹈是一种流行的娱乐形式,集剧、歌、舞、乐、杂技于一体。
这种艺术形式拥有多种样式,表达多元的文化,呈现不同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仍然具有较高的研究和表演价值。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汉代舞蹈的发展也可谓是中国舞蹈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舞蹈形式多样化。
汉代舞蹈形式丰富多样,有宫廷舞、祭祀舞、娱乐舞等多种类型。
宫廷舞常见的有《高阳鼓舞》,祭祀舞有《献公太原舞》,娱乐舞有《云门舞》等。
不同的舞蹈形式适应了不同的场合和需要,展现了汉代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二、轻盈秀美。
汉代舞蹈以轻盈秀美为特点。
舞者的肢体动作轻灵、优雅,注重舞者的肢体协调性和舞蹈的流畅性。
舞者在表演时以柔美、平缓的动作手法展示着舞蹈的韵律之美。
三、注重肢体表达。
在汉代舞蹈中,舞者的肢体动作是表达情感和意境的重要手段。
舞蹈的艺术形式主要通过舞者的肢体姿态、动作和表情等来表达,舞蹈动作和肢体动作的灵活运用是汉代舞蹈的一大特色。
四、注重情感表达。
汉代舞蹈着重于情感的表达,舞者通过舞蹈的形式和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感受。
舞蹈中常出现的饶舌、哭泣、喜悦等动作,使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舞者的情感世界。
五、注重服饰和道具的运用。
汉代舞蹈不仅注重舞者的肢体动作和表演技巧,还注重服饰和道具的运用。
舞蹈的服饰和道具往往能够增强舞蹈的艺术效果,扩大舞蹈的视觉冲击力。
汉代舞蹈的服饰多样化,常以华服、宫廷服装为主,并且还使用了一些道具,如手帕、扇子等。
六、神话传说与历史叙事。
汉代舞蹈常常以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为题材,通过舞蹈来讲述故事和叙述历史。
比如《献公太原舞》中的舞蹈形象展现了献公等历史人物和太原城的情景,体现了汉代舞蹈作为艺术表达的功能。
综上所述,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舞蹈形式多样、轻盈秀美、注重肢体表达、注重情感表达、注重服饰和道具的运用,以及神话传说和历史叙事等方面。
这些特征不仅展现了汉代舞蹈的独特魅力,也对后世的舞蹈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是回顾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划分段落,它为后来中国舞蹈艺术发展中建构了一个重要的基础,也在形成新的元素,使晋、唐等朝代中发展起来的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在当今社会中依然遗留着影响。
汉代舞蹈的表演文化深受当时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
舞蹈戏剧中最具代表性的表演形式便是“千载佳歌”,多以宫廷歌舞和民间舞蹈的结合形式出现。
宫廷的舞蹈形式与唐代“罗腰舞”相比,在技巧上更加精致,更加具有节奏感,声音也更加严谨,而民间的舞蹈虽然技巧较低,但比较风趣,容易引起观众的欢笑,相比较而言,民间舞者的感染力更大。
汉代舞蹈技法和曲调都是异彩纷呈,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舞蹈动作从半伏、变位、走位、跃位到宝殿天下、绣花挂钟等各种动作,功法繁杂。
汉朝舞调主要有“五奏”、“八奏”和“十奏”三种,其中“十奏”舞调有三种六法:中原法、赵宋法、楚京法,每种类型又分六节曲:禁节曲、凤歌舞曲、余歌舞曲、春色曲、蝶恋花曲、翩翩仙子曲。
这些构成了汉代民间舞蹈历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汉朝舞蹈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
尤其是舞台上对舞姿神态、肢体表情等这些要素的极高要求,精确定位,强调精致和持久的表现,在当时太盛行了。
此外,汉朝舞蹈的表现的表现语言特征也是弥足珍贵的,特别是其丰富的表现形式,随着舞蹈曲调的变化,总能吸引住观众的眼球,赢得他们的肯定与赞叹。
总而言之,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上三个方面:一是艺术表现形式丰富而具有代表性;二是舞蹈动作繁多,技法各异;三是歌舞调式多样,表现形式极具特色。
此外,汉朝舞蹈表演中有一种排排站时,它们把一个独特的舞台美学带入到表演之中,使观众在感受到一种时代的复杂艺术情感的同时,也把他们带入一种浓浓的古典气氛之中,这才是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也是它一直承袭脉络的重要因素。
总结汉代舞蹈

总结汉代舞蹈引言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舞蹈艺术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汉代舞蹈继承了秦代舞蹈的传统,同时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对汉代舞蹈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其特点和对后世舞蹈艺术的影响。
舞蹈的地位和重要性汉代舞蹈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广泛应用于祭祀、庆典、娱乐等各种场合。
它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还是人们进行社交交流和沟通的一种方式。
在宫廷中,汉代舞蹈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仪式,皇帝和贵族们经常举办舞会来展示自己的权势和财富。
同时,汉代舞蹈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媒介。
通过舞蹈,人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以及审美观念。
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载体,对后世的舞蹈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汉代舞蹈的特点动作表演汉代舞蹈注重动作表演的艺术性和技巧性。
舞蹈动作多样,既有柔美的舞蹈动作,也有刚劲有力的动作。
它们通过动作的变化和组合,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风格。
在舞蹈中,演员通过舞蹈动作的表演,传递出情感和意境,从而打动观众。
舞蹈服饰和道具汉代舞蹈的服饰和道具也是其特点之一。
舞蹈演员身着华丽的衣裳,头戴华盖或花冠,手持长幅华丽的舞扇或舞剑。
通过服饰和道具的运用,舞蹈演员能够更好地展示出汉代舞蹈的风采和特点。
音乐的配合汉代舞蹈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
舞蹈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会配合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进行舞蹈动作的变化和转换。
同时,舞蹈音乐的风格和曲调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有密切的关系。
汉代舞蹈的影响汉代舞蹈对后世的舞蹈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为后世的舞蹈表演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表现手段。
汉代舞蹈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感染力的传递,这一特点一直延续至今。
同时,汉代舞蹈的动作和技巧也被后世的舞蹈艺术家所借鉴和发扬光大。
在舞蹈教育方面,汉代舞蹈也为后世的舞蹈培训和教学奠定了基础。
舞蹈学校和舞蹈教育机构以汉代舞蹈为参考,设计舞蹈课程和教学大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中国优秀的舞蹈文化。
结论汉代舞蹈作为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汉代舞蹈的特点

汉代舞蹈的特点
汉代舞蹈的特点:
1、艺技相融
在汉代,舞蹈多在音乐、歌舞、杂记等场景中出现,这也导致了当时舞蹈和杂技相结合,在跳舞的时候会通过长袖的舞动表现情感,并加入了在盘和鼓上踏蹈腾跳等杂技动作,让舞蹈更具表演性,将舞蹈的柔韧之美和杂技的力量融为一体。
2、刚柔并济
汉代舞蹈的表现形式多以“刚”为表现风格,十分热烈奔放,这一点在“绣舞”上就有体现,这类舞蹈舞衣较短,袖子尺度也比较短,在表演的时候更注意身姿和腰部动作,舞姿更加豪迈。
3、以悲为美
从汉代辞赋的描写来看看,当时所崇尚的艺术风格是以悲为美,表演歌舞大多十分悲怆,多用来表达一些极为哀伤的感情,例如《西京杂记》中记载:“帝常拥夫人倚瑟而弦歌,毕,每泣下流涟。
”说的就是歌舞带来的一种悲伤的氛围。
汉代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

汉代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舞蹈的一个重要时期。
汉代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宫廷舞、民间舞、宗教舞等,在艺术形式上继续发展了秦代的特点,同时也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汉代舞蹈风格。
汉代宫廷舞是当时最为重要的舞蹈形式之一,其表现形式主要分为宫廷舞和园林舞。
宫廷舞主要在宫廷内进行,舞者多为宫廷女子。
宫廷舞以婉约的舞姿和细腻的动作为主,舞蹈形式轻盈优雅,给人一种优美、绚丽的感觉。
园林舞则是在宴会等娱乐活动中进行,多为男女合舞。
园林舞注重舞者间的配合与对称,更加注重舞蹈的整体感和视觉效果。
此外,汉代民间舞也发展得非常繁荣。
由于汉代辽阔的国土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交融,各地的民间舞蹈形式也多种多样。
例如,川峡之间的川剧舞蹈以其独特的身段动作和舞台表现形式被称为"川剧脸谱"。
北方地区的龙、狮子舞蹈则以勇猛威武的舞姿和韵律明快的节奏而著名。
而江南地区的歌舞娱乐形式较为丰富,有水上古丝舞、穿水舞等,舞蹈形式细腻多变,动作流畅,给人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在宗教方面,汉代亦有一些特色的宗教舞蹈。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道教舞。
道教舞通过特定的舞蹈形式和动作,表达对天地自然的崇拜与礼敬。
道教舞蹈注重舞者与自然的融合,舞蹈动作舒展流畅,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此外,佛教舞蹈也在汉代得到了发展,如列车舞、拟姑尸、恶鬼退火舞等。
这些宗教舞蹈形式不仅是对教义的表达,更是一种宗教仪式的载体。
汉代舞蹈的发展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影响。
随着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文化的交流也得到了加强,各种舞蹈形式互相影响、融合。
例如,汉代继承了战国时期的琴舞文化,不仅在宫廷舞蹈中广泛运用,也为后来的舞蹈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汉代还吸纳了胡、羌、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融入到自己的舞蹈中,丰富了舞蹈的形式与内涵。
总而言之,汉代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仅体现了宫廷舞的婉约和园林舞的整体感,还表现了民间舞蹈的独特风情以及宗教舞蹈的崇拜与仪式感。
汉代舞蹈艺术特征

汉代舞蹈艺术特征
汉代舞蹈艺术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艺技相融:汉代舞蹈经常出现在音乐、歌舞、杂技等表演场景中,将舞蹈的柔韧性和杂技的力量、技巧感相互融合。
2. 刚柔并济:汉代舞蹈以“刚”为主要表现风格,展现出热烈奔放的特点,同时也注重身体的柔韧性,使得舞蹈动作既有力量又不失灵活。
3. 以悲为美:受到汉代文学氛围的影响,汉代舞蹈也呈现出以悲为美的特点。
这种美学倾向使得汉代舞蹈在情感表达上更加深沉、内敛,给人一种悲壮、神秘的感觉。
4. 神秘奇异:汉代舞蹈中融入了阴阳五行变化的观念以及祥瑞的征兆等思想,使舞蹈具有一种高深莫测、令人神往的魔力。
5. 融合多元文化:汉代舞蹈融合了南方人妖娆、柔美、潇洒的性格特征和北方人忠厚、殷实、平淡的心境,同时还融入了黄老之术、儒教文化等元素,使得舞蹈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6. 磅礴、雄壮的气势:汉代画像石砖上的雕刻形象展现了汉代舞蹈磅礴、雄壮的气势,这种气势使得汉代舞蹈在表演时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汉代舞蹈艺术特征体现在艺技相融、刚柔并济、以悲为美、神秘奇异、融合多元文化和磅礴雄壮的气势等多个方面,这些特征为后世舞蹈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代舞蹈对后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汉代舞蹈对后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汉代舞蹈是中国舞蹈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后世的舞蹈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汉代舞蹈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汉代舞蹈注重动态表现。
汉代舞蹈中的动作多为流畅、翩翩起舞,舞者需要追求舒展自然的舞姿,使舞蹈更为优美。
其次,汉代舞蹈强调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舞者需要根据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变化灵活变化动作,使舞蹈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第三,汉代舞蹈注重服饰和道具的运用。
舞者的服饰和道具用来展示舞蹈的主题和情境,增强观众的视觉效果。
通过对汉代舞蹈的研究和传承,后世的舞蹈艺术得到了发展和提升。
汉代舞蹈中的动态表现和音乐与舞蹈的结合等特点,为后世的舞蹈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同时也使舞蹈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此外,汉代舞蹈中的服饰和道具的运用,也为后世的舞台设计和道具制作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总之,汉代舞蹈对于中国舞蹈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为后世的舞蹈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和文化遗产。
- 1 -。
汉代舞蹈知识点总结大全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舞蹈艺术方面也有一定的发展。
以下是关于汉代舞蹈知识点的总结。
一、汉代舞蹈背景汉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
在汉代,舞蹈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宫廷文化活动的一部分,也是民间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在汉代,舞蹈广泛流传于社会各个阶层,对后世的舞蹈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汉代舞蹈形式1. 宫廷舞蹈汉代宫廷舞蹈是以宫廷为场所,以宫廷宴会、祭祀仪式、宫廷节日等为活动载体的舞蹈形式。
它的舞曲旋律优美,舞姿优雅,表达着宫廷文化的尊贵和华丽。
宫廷舞蹈在汉代宫廷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民间舞蹈汉代民间舞蹈是以庙会、喜庆活动、丰收节日等为场所和载体的舞蹈形式。
它的舞曲朴实活泼,舞姿豪放自然,表达着人们对丰收、祈福、庆祝等情感和愿望。
汉代民间舞蹈是汉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汉代舞蹈特点1. 舞蹈服饰汉代舞蹈服饰以华美、大气为特点。
宫廷舞蹈服饰多采用丝绸、金银线等贵重材料,色彩绚丽,款式繁复,体现出汉代宫廷文化的奢华和富丽。
而民间舞蹈服饰朴实大方,多使用棉麻布料,色彩简单明快,体现出汉代民间文化的朴素和真挚。
2. 舞蹈内容汉代舞蹈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宫廷舞蹈表现皇室尊贵、祭祀崇敬等主题,也有民间舞蹈表现丰收喜庆、祈福庆祝等主题。
宫廷舞蹈注重表现舞蹈者的高贵和华丽,以舞姿优美、动作繁复为特点;而民间舞蹈注重表现人们的朴素和真挚,以舞姿豪放、动作简单为特点。
3. 舞蹈形式汉代舞蹈形式多样,有舞曲、舞蹈、舞剧等。
其中舞曲是最为流行的一种形式,它以旋律明快、节奏活泼为特点,适合宫廷和民间舞蹈演出。
而舞蹈则是以舞姿、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舞蹈形式,它注重形式感和美学效果。
舞剧则是以舞蹈为表现手段,辅以音乐、戏曲等元素,注重叙事性和戏剧性。
1. 传承汉代舞蹈在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为后世的舞蹈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也为后世舞蹈家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汉代舞蹈知识点总结

汉代舞蹈知识点总结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文化繁荣,舞蹈艺术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汉代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成为了当时的一种重要文化载体。
在汉代舞蹈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学、音乐等元素,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舞蹈形式和风采。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汉代舞蹈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汉代舞蹈的历史、特点、流派、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汉代舞蹈的历史背景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辉煌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音乐舞蹈成为了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变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汉代舞蹈在当时的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和表达方式。
在汉代的漫长历史长河中,舞蹈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变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并对后世的舞蹈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汉代舞蹈的特点1. 融合多种艺术元素在汉代舞蹈中,融合了音乐、诗歌、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舞蹈艺术与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共同促进了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和繁荣。
汉代舞蹈以其多元的艺术融合和跨界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繁荣和综合性。
2. 丰富的题材内容汉代舞蹈的题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宫廷生活、农耕生活、战争、祭祀等各个方面。
汉代舞蹈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充分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今人了解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 独特的舞蹈形式汉代舞蹈形式多种多样,如宫廷舞、民间舞、祭祀舞等等。
其中,宫廷舞在所有舞蹈形式中地位尊崇,舞姿多为优美轻盈、优雅柔美,展现出了当时宫廷文化的繁荣与典雅。
4. 丰富的表现手法汉代舞蹈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舞蹈者在表演时既有器乐、歌唱、动作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配合,也有衣饰道具、布景等的辅助。
汉代舞蹈以其多元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当时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汉代舞蹈的流派1. 宫廷舞宫廷舞是汉代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流派,它反映了当时宫廷文化的繁荣和典雅。
汉代百戏舞蹈的特点

汉代百戏舞蹈的特点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和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百戏舞蹈是汉代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戏舞蹈是汉代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它代表了汉代舞蹈艺术的高峰。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艺术等角度,探讨汉代百戏舞蹈的特点。
一、历史背景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历史背景对百戏舞蹈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汉代时期,战争结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民生活逐渐稳定,文化艺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同时,汉代还是一个开放的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这为百戏舞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文化特点汉代百戏舞蹈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融合了汉民族的文化、宗教、戏剧、音乐、舞蹈等多种元素,具有浓厚的汉族文化特色。
在百戏舞蹈中,人物形象、剧情、音乐、服饰、舞蹈等方面都反映了汉族的生活、思想、信仰和审美观念。
三、艺术特点百戏舞蹈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包含了舞蹈、音乐、戏剧等多种元素,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在百戏舞蹈中,舞蹈动作优美、灵活,音乐和歌词富有感染力,戏剧表现力强,这些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表现手法百戏舞蹈的表现手法非常丰富多彩,它不仅包括了传统的舞蹈、音乐、戏剧等元素,还融合了许多现代化的表现手法。
例如,现代的灯光、音响、舞台设计等元素,在百戏舞蹈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手法使百戏舞蹈更加生动、形象、具有现代感。
五、社会意义百戏舞蹈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它可以传承和弘扬汉族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百戏舞蹈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总之,汉代百戏舞蹈是中国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汉代舞蹈艺术的高峰。
百戏舞蹈具有浓厚的汉族文化特色,同时融合了现代化的表现手法,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百戏舞蹈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一珍贵的文化艺术形式在今天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播。
汉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

汉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汉族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漫长的岁月中,汉族民间舞蹈不断发展和演变,在民间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审美特征丰富多样,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从动作、音乐、服饰和表演形式等方面,探讨汉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
汉族民间舞蹈的动作审美特征体现在舞者的身体姿态和舞蹈动作上。
汉族民间舞蹈动作以柔美为主,舞者在舞台上展现出柔美、婉转的形体,如流云、飘逸的柳枝,缓缓轻摇的莲花等。
舞蹈动作以舒展、圆润为主,如舞蹈中的转身、起身、下蹲、抬臂等,都显得优美而大方。
舞者的舞姿还要求有舞蹈美感,如修长的腿部线条,优美的舞姿,都是汉族民间舞蹈审美特征的重要表现。
音乐是汉族民间舞蹈的灵魂,对于舞蹈的审美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汉族民间舞蹈中,音乐旋律起着引导、烘托舞蹈氛围的作用。
汉族民间舞蹈的音乐多为优美的民族乐曲,如古筝、琵琶、二胡等乐器的演奏,悠扬的旋律常常使人们陶醉其中。
音乐的节奏和力度也与舞蹈动作相呼应,使舞蹈更加协调和美观。
在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中,观众能够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汉族民间舞蹈的服饰审美特征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汉族民间舞蹈的服饰多为传统汉族服饰,如汉服、旗袍等。
服饰的色彩和图案往往与舞蹈的主题、氛围相呼应,增添了舞蹈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价值。
舞者的头饰、饰品等也是汉族民间舞蹈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它们不仅能够烘托舞者的形象,还能够为舞蹈增添一份古典的韵味和民族的特色。
汉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也是其审美特征之一。
汉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多样,有独舞、对舞、群舞等形式。
不同的表演形式体现了舞蹈的不同审美特征,独舞能够更好地展现舞者的个性和舞蹈技巧,对舞则更多地强调了舞者之间的默契和配合,而群舞则更能够展现出舞蹈的整体氛围和力量感。
这些不同的表演形式都为观众呈现出了不同的审美视觉享受。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

一、艺、技相融,以舞为重我国古代的“乐”是由诗、歌、曲、舞组成,那么究竟以何为骨干?我国古代的舞论强调没有舞就没有整个乐,真正的乐是以舞的存在而完成的。
“乐以舞为主”的观点,深刻积淀着音乐舞蹈起源发展的古老历史。
以舞为重是指“舞艺”的分量之“重”,技巧含量之“重”.汉代的舞蹈将舞蹈的舞艺和杂技的技巧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舞"更复杂、更惊险、更高难,强化了舞蹈本体的审美特性,这是中国舞蹈的一个“质”的飞跃.汉代的舞蹈多在音乐、歌舞、杂技、角抵幻术等百戏中演出,艺、技相融,以舞为重的特征也正来源于此。
代表的作品为《盘鼓舞》,《盘鼓舞》的主要特征是舞蹈与杂技相结合,舞蹈的特征是通过长袖的舞动,舞姿的“进退曲伸”得以体现;杂技的特点是通过在盘和鼓上的踏蹈腾跳得以表现。
“振朱屣于盘樽,奋长袖之飒纚",“揄皓袖以振策,竦并足而轩跱",柔和、飘逸、高雅的舞蹈姿态与矫捷、迅猛、惊险的杂技腾跳相结合,舞蹈的柔韧美与杂技的力度感融为一体,技中有艺,艺中有技,刚柔相济,美感丰富,构成了中原汉代舞蹈艺术的一种重要特征。
在艺、技交融的基础上,汉代舞蹈“舞"的语汇和动律也得以丰富和强化,突出地表现在“舞袖”、“舞腰”、“舞足”三个方面。
以袖作舞是汉代舞蹈中常见的舞态,以飞扬的长袖作为舞动的主要手段,为汉代舞增添了蓬勃的生命力.长袖是舞者手臂的延长,舞者运用手臂的暗力将长袖横向甩过头部,在头顶划成一道弧形,另一臂反方向将长袖从体前甩过髀间,这两袖形成一个弧度很大的“S”形;身体的曲线随舞袖而动,同时形成一个弧度较小的“S”形;两个“S”型套在一起,形成一幅极其优美的造型,这一造型每每出现在中原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砖中,如郑州新通桥出土的汉画像砖中的长袖舞即典型再现了这一动作造型特征.代表作为《长袖舞》.“舞腰”在汉代舞蹈中表现的十分突出。
腰是身躯的中心枢纽,灵活曲折的转动,既牵动上身,又牵动下肢。
汉族有哪些民间舞蹈

汉族有哪些民间舞蹈汉族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们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优美的舞姿,向人们展示了汉族人民的生活与情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汉族的著名民间舞蹈,以及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首先,我们来谈谈著名的《扇子舞》。
《扇子舞》是一种充满优雅和灵动的舞蹈,最早出现在汉代。
这种舞蹈以扇子为道具,舞者们手持扇子,展示出舞姿翩翩的风采。
舞蹈动作轻盈飘逸,舞者们时而摇动扇子,时而舞动纤纤玉指,展现了女性柔美的形象。
通过这种舞蹈表演,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女性的婉约之美和内敛之情。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踩高跷》。
踩高跷是汉族地区流传至今的一种特色舞蹈。
这种舞蹈要求舞者穿着高跷,通过对高跷的稳定掌握和灵活运动来展示舞蹈的魅力。
踩高跷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高难度的动作和节奏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舞蹈既体现了汉族人民勇敢、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又展示了他们对身体控制的灵巧和敏感。
除了以上提到的舞蹈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著名的民间舞蹈,如《双龙戏珠》、《蜀绣舞》和《葫芦丝舞》等。
《双龙戏珠》是西南地区常见的汉族舞蹈,它展示了两条龙在舞动中交织、腾飞的壮观景象。
而《蜀绣舞》则是以中国川绣为主题的一种舞蹈形式,通过舞者们身上绣着的蜀绣,展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华丽之美。
《葫芦丝舞》则是一种以葫芦丝音乐为伴奏的舞蹈形式,通过舞者们的身体动作和音乐的合奏,展示了传统乐器与舞蹈的完美结合。
这些汉族民间舞蹈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反映了汉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瑰宝,也为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这些舞蹈,我们可以感受到汉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崇尚。
在今天,虽然现代舞蹈形式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但汉族的民间舞蹈仍然占据重要的位置,并且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无论是在节日庆典、婚庆仪式还是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中,这些舞蹈都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让人们感受到汉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汉代舞蹈的艺术形式与特征

汉代舞蹈的艺术形式与特征
汉代舞蹈是中国古代舞蹈的重要阶段,其艺术形式与特征如下:
1. 宗教性质:汉代舞蹈往往与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相联系,扮演着祈福、驱邪和祭祀神灵的角色。
2. 社交娱乐性质:汉代舞蹈也在社交娱乐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在宴会、庙会和娱乐场所等场合进行表演。
3. 周密的编排结构:汉代舞蹈以圆形为基本形状,舞者以圆周运动为主要表现手法。
舞蹈编排讲究整齐规整、节奏明快的动作,多以花果鸟兽为题材。
4. 表演形式多样:汉代舞蹈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舞剧、群舞、独舞和器乐舞等。
其中鼓舞、鸾舞和乐舞等被视为汉代舞蹈的代表作品。
5. 丰富的服饰和道具:汉代舞蹈的表演时常伴随着丰富多彩的服饰和道具,如舞衣、舞裙、头饰、羽毛和扇子等。
这些服饰和道具的运用使舞蹈更加生动、形象。
6. 神态和表情的描绘:汉代舞蹈注重舞蹈演员的神态和表情,在舞蹈中通过肢体和面部表情来表现情感和意境。
总体而言,汉代舞蹈具有宗教性和社交娱乐性的双重特性,以圆形为基本形状,注重节奏明快的动作编排,表演形式多样,且伴随着丰富多彩的服饰和道具。
中国汉代舞蹈概论

中国汉代舞蹈概论
中国汉代舞蹈是指中国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时
期的舞蹈形式和风格。
汉代舞蹈受到古代舞蹈的影响,继承了先秦时期的舞蹈传统。
汉代舞蹈以宫廷舞和民间舞为主要两个方面。
宫廷舞主要是专门为皇帝、皇后等贵族阶层表演的舞蹈,显得庄重优雅。
而民间舞主要是为普通民众表演的舞蹈,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汉代舞蹈的特点是舞姿端庄、舞步细致、舞态优美。
舞蹈的动作注重外形美和形态美,锻炼舞者的身体灵活性和平衡感。
在舞蹈音乐方面,汉代舞蹈常常伴随着齐声歌唱或乐器演奏。
舞蹈的表演场合多种多样,包括宫廷仪式、宴会、农民节日等等。
汉代舞蹈在后世舞蹈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它保留了古代舞蹈的一些传统元素,并为后来的舞蹈艺术提供了基础。
同时,汉代舞蹈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融入了一些外来元素,为中国舞蹈的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汉代舞蹈以其优美的舞姿、细腻的舞步和丰富的表演形式,成为古代中国舞蹈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于后来的舞蹈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汉代舞之特点

论汉代舞之特点摘要:中原汉代舞蹈所显现出来的情操和艺术品味已达到气若浮云、志若秋霜、令观者叹为观止的境界。
其形神兼备、容以表志、舞以明诗的特征,较完美地实现了舞蹈艺术娱乐与教化的双重功能,对中国传统舞蹈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汉代;舞蹈;特征舞蹈是人体反映心灵动态的艺术,而心灵动态又是社会动态的真实写照。
不同时代表现形式与内容,艺术风格与特色各异。
汉代时期社会经济逐步发展繁荣,财富积累为统治阶级的奢靡享乐提供了条件,皇帝及贵族均迷恋于女乐歌舞,汉代女乐歌舞普遍兴盛,遍布皇室及贵族家中。
汉代的女乐,有三:一种是“倡”,是具有奴隶职业身份的伎人;另一种是“舞姬”,是官僚豪门家中的善舞者:还有一种是“歌舞者”,介乎“倡”“姬”二者之间的歌舞专业艺人。
三者的身份虽有不同,但是他们的身份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一、以其汉画像砖石中的舞姿造型动作分析汉代女乐歌舞的动作特征汉代的女乐主要集中在皇帝及官宦之家,她们的舞蹈特点主要是以手、袖为容,舞姿风格是细腰曲折,长袖飘飞,体态轻盈,动作豪放。
下以具体的舞名分类,以其汉画像砖石中的舞姿造型、动作等加以分析汉代女乐歌舞的动作特征。
山东汉画像石的鼓舞画面中,舞人双脚踏在鼓上仰面折腰的舞姿,正是《盘鼓舞》。
而《盘鼓舞》中表现腰功的折腰动作,是其重要技巧。
山东嘉祥汉画像石上刻绘得生动:地上排列着五面鼓,一舞人穿着宽长袖舞衣俯身鼓上,双膝,双脚趾和一手均触及鼓面,一手反扬舞袖扭头仰视;前后两人跪地,面向舞者,各人左手均持鼓槌,扬臂飞舞,似正与舞者配合表演,相机击鼓。
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好《盘鼓舞》俑,舞者着红衣白裙举袖展臂,似正跃身盘上舞蹈。
四川出土东汉石刻有踏盘鼓舞人,一人弓身张臂,双足并与鼓上。
一人双脚踏双鼓,展臂回头而舞。
舞姿造型新颖。
以上的这些舞蹈形象,清楚地显示了当时汉代舞蹈重视技巧的艺术特点。
四川羊子山出土的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砖,其中有一舞巾少女,形象生动。
山东临淄汉画像石乐舞百戏图中,也有《巾舞》场面,且与踏鼓相结合。
汉代舞蹈音乐艺术

汉代舞蹈音乐艺术汉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其文化和艺术成就也十分显著。
特别是汉代舞蹈音乐艺术,不仅道出了当时最真实的生活,还深刻反映了汉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为大家详细解析汉代舞蹈音乐艺术。
一、汉代舞蹈的历史背景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最稳定的时期,这也为文化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汉代舞蹈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由于当时的战争和争夺,许多无主的艺术和文化资源从其他国家进入中国,也就整合了更多多元化的音乐和舞蹈元素,使得汉代舞蹈音乐更加多彩。
二、汉代舞蹈的表演特点汉代舞蹈的表演特点是动作生动、形态优美,更加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在音乐的基础上,舞蹈既注重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又突出展示人物的形象和特点。
例如《红拂夜奔》中,舞者通过丰富的身体语言和肢体表现,将红拂情感中的愤怒、悲痛等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汉代音乐的分类汉代音乐在曲式上分为宫、商、角、徵、羽五声,分别对应着五行。
同时,在宗教和民间活动中,还有一些特有的乐器,如钟鼓、铃、磬、箫、琴等。
其中,汉代流行的乐器以笛子、琵琶居多,它们既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作为伴奏乐器。
四、汉代音乐的传承汉代音乐的传承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从祭祀、宫廷中的官方乐队传承下来的正式音乐;二是从百姓、民间传承下来的民间音乐。
在正式音乐中,由于当时剧场文化不发达,所以很多宫廷乐器都是在庙会、祭祀等场合展示。
而在民间音乐中,则更注重舞蹈的精髓和流传。
五、汉代舞蹈的流派汉代舞蹈的流派丰富多彩,形成了多个派别和表现风格。
如明传世唯一流传下来的《白牡丹》就属于行云流水轻盈的飘逸派,而动作简洁鲜明的掩口双舞则既清新又饱满,在集美观赏、赞颂于一体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爱情的崇尚。
六、汉代舞蹈音乐的影响与价值汉代舞蹈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尤其对于我国舞蹈音乐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舞蹈音乐艺术的创作中,我们可以引用、借鉴汉代音乐的元素,注入新的思维和表现方式,发掘多元化的艺术形式。
汉代舞蹈作品

汉代舞蹈作品汉代是中国文化的璀璨之时,那个时代不仅出现了众多杰出的文化人物,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舞蹈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是当时的文化瑰宝,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汉代的舞蹈作品具有丰富多彩的性质,既有表现宗教仪式的祭祀舞,也有表现民俗活动的俗舞,以及表现宫廷文化的宫廷花鸟舞、宫廷舞蹈等。
这些舞蹈作品在互相影响、交流中不断发展,达到了舞蹈艺术的高峰。
在汉代舞蹈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汉宫秋月》,此舞以描绘宫廷宴会为主题,具有轻盈、婉约、柔美的特色,动静相间,起伏跌宕,趣味横生,随着乐曲奏响,舞姿优美,给人带来无限温暖。
这个作品的重要性在于其在宫廷文化中的角色,其在汉代后也被广泛传播,成为广为流传的舞蹈作品。
除了《汉宫秋月》之外,还有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例如《神威云路》、《双调微醺》等。
《神威云路》以武将出征为主题,表现了士兵在征战中英勇、坚强的气质,动作凌厉,技巧独特,激情四溢。
而《双调微醺》则是一种更加流行的民间舞蹈,以诙谐幽默的形式展现了人们与春天的对话,舞姿活泼、轻松,非常适合大众群体的收看。
尽管汉代舞蹈作品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但它们的影响始终存在。
进入21世纪,现代编舞师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舞蹈理论,加以改编,将汉代舞蹈作品重新演绎出现代版的舞蹈作品,使得汉代舞蹈传统艺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以汉代舞蹈作品为研究对象,不仅能够直观地触摸到那个时代的文化瑰宝,还能够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艺术水平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了解汉代舞蹈作品的发展历程和内在特质,还能够不断地激发中国舞蹈的创新力和创造力,这对于现代舞蹈事业的发展、舞蹈人才的培养、舞蹈文化的传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汉代舞蹈作品之中,不仅蕴含着历史沉淀的文化精髓,也是中国舞蹈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基石,如今更成为了中国文化和艺术传承中的精髓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舞蹈的审美特征默认分类2009-08-01 22:32:59 阅读27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汉承楚风,汉代乐舞继承了“楚舞”风格。
以折腰、舞袖来表现轻柔、飘逸的舞姿是“楚舞”的主要特征,汉代舞蹈文物充分显示了楚人的这种审美趣味。
汉画像石更是有“汉风楚韵”之说。
在山东临沂白庄和沂南县北寨等地汉墓出土的大量画像石中,有许多形象直观的乐舞图像,如腾挪踢跳、刚劲有力的“盘鼓舞”;有高髻细腰舞女表演的婀娜多姿的“巾舞”、“长袖舞”等,以巾绸的柔软回旋、飘逸多变,以长袖的抛曳环绕、飘动飞舞而体现宇宙的空旷无垠,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观察汉代出土文物上那些绚丽多彩、神色飞动的舞蹈场面,在我们清晰地感受其洒脱飘逸的同时,还给人一种“古拙凝重”之感。
不管是杂技、舞蹈或是百戏表演,多见塌腰突臀、重力下沉的体态动作,且不显漂浮无力。
如山东梁公林汉画像石上的三位长袖舞女,体态飘逸、舞袖轻柔,但其上方中间的舞者却呈臀部下沉的屈膝造型,给人以某种凝重感。
这里的凝重绝非沉重,有人认为这是汉人自信,是其坚实的勇气和力量的一种气韵生动的精神写照。
汉代舞蹈受江淮文化和黄河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俗乐舞的发展高潮,既有北方坚实、舒朗、厚重的务实风格,又有南方巫文化影响下的洒脱、俏丽、敬事鬼神的谶纬情节。
受董仲舒易学思想天人宇宙观的影响,人们创造了幽冥与昆山仙界的奇想,黄老之术散播的虚幻迷离,又为汉代文化注入了灵动飘渺的气韵,使得汉乐舞外观奔放古拙实则意蕴纤巧。
汉代精神是一种“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雄浑气魄,是中华民族青春勃发的“少年时代”特有的乐观性格的体现,是一种崇尚阳刚、大气磅礴的英雄情怀,汉代乐舞的百戏场面是这种精神特征的典型体现。
作为俗乐舞文化的一个高峰,汉代乐舞百戏也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汉乐舞百戏对后世的深刻影响
从汉代舞蹈文物和汉赋所描述的恢弘浪漫的歌舞乐艺及幻术杂耍的表演场景中,可以看出汉代乐舞百戏对后世的舞蹈及相关表演艺术发展的影响,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开创了我国古代乐舞雅俗共赏的新局面
汉代民间乐舞的兴盛对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
经历了西周礼乐制的势微、先秦雅乐的流失与衰落,汉代民间舞蹈在两汉封建制度的蓬勃发展中迅速成长壮大。
平民出身的汉代统治者以崭新的思想观念,开明开放的文化策略,重新构建新乐舞体系,自西汉始,汉乐舞第一次拥有了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浑然不分的双重品格,也第一次成为雅俗趋同的主流的审美时尚。
汉代的乐舞不仅有正宗的雅乐舞,如祭祀宗庙的《文始》、《五行》、《昭德》,礼仪性宫廷舞蹈《昭容》、《礼容》等,而且倡优舞伎表演的俗舞别开生面,且渐跃为主流。
民间舞蹈更是如烂漫山花,似浩荡春风,使汉代舞蹈五彩缤纷。
儒家素有“郑声淫,放郑声”的主张,然不可否认,与雅乐相对的俗乐新声,较前者确实更富有魅力。
听古乐则唯恐高卧,听新声则兴高采烈。
“文人不能怀其藻”,“武毅不能隐其刚”,就连板着面孔装腔作势的君王,在郑卫之音面前,也“严颜和而怡怿”,“幽情形而外扬”。
进一步佐证了在汉代就已确立了我国乐舞艺术雅俗共赏的历史地位。
2、确立了舞蹈的娱乐功用
如果说周代总结了远古舞蹈,使之符合礼的规范,汉代舞蹈则是对规范的突破;如果说周舞主要用于祭祀与教化的目的,汉代舞蹈则更多地具有世俗娱乐的性质。
关于这点已有不少学者曾指出。
而在汉代文物所表现的百戏场景中,也反映出汉舞从古代乐舞祭祀的功能中解放出来后加速由娱神向娱人转变的轨迹。
傅毅的《舞赋》在舞蹈思想方面最难能可贵的是把舞蹈作为艺术来看,强调舞蹈的娱乐作用,这较之孔子在其著书和思想中单纯地将舞乐当做教化的工具要进步得多。
汉武帝时,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洞开,中亚、西亚的乐伎、杂耍艺人纷纷涌进汉宫,使得汉宫百戏越加异彩纷呈。
“四夷乐”、“胡乐”、“胡舞”风靡于世。
两汉乐舞直接继承了先秦的传统,并融会了周边及西域各民族的舞蹈艺术,使汉代的俗乐舞文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同周代的雅乐、唐朝的燕乐以及宋元时期的戏曲一样,雄居于中国各历史时期的舞坛上。
3、成为后世多种表演艺术形式之滥觞
汉代乐舞百戏融舞蹈、音乐、武术、杂技、幻术等艺术形式于一体。
有学者曾指出:“这反映出古代民族身体文化的诸形式在汉代的大融合局面,对日后的舞蹈、杂技、武术发展都有着持久的影响。
”(谢长、葛岩《古舞漫议》)汉代文物中刻绘的许多杂技造型,其难度之高,在今天杂技表演中尚难见到。
而汉代百戏中的角抵竞技项目,则为现代体育及武术所继承和借鉴。
汉代乐舞百戏中还酝酿着对后世戏剧、戏曲及曲艺等多种艺术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戏倡舞象”作为艺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兴品种,对中国的戏剧和舞蹈产生过深远影响,其价值意义不容忽视。
最为典型的是汉代著名角抵戏《东海黄公》,融多种技艺于一体,塑造了性格独特的人物形象,并设计了一个有悬念和冲突的戏剧结构,具有固定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局,已成为完整的戏剧表演。
著名戏曲史学家周贻白先生曾对《东海黄公》予以高度评价,认为它“应当成为中国戏剧形成一项独立艺术的开端”。
我国曲艺的具体生成源头及其情形“可证之史短”,而从图像文物看,汉代乐舞百戏中俳优的诙谐表演、表情、动作、伴奏乐器及击鼓歌唱、抚琴歌唱、击掌歌唱等都与后世的曲艺表演形式一脉相承。
而汉代流行的俳优戏,已具有戏曲的雏形,并以独特的艺术品格为中国戏曲奠定了难得的喜剧格调。
人离不开歌舞,钟鸣鼎食、轻歌曼舞是社会文明昌盛的象征,也是太平盛世的标志。
汉代舞蹈汇聚了音乐、舞蹈、杂技、幻术、武术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以热烈生动、绚丽多姿、浪漫率真、神奇迷幻的百戏形式,充分体现了汉代乐舞精湛绝伦的技艺,再现了汉代先民热情奔放的精神风貌,也从侧面为我们展示了汉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生机勃勃的想象以及那个时代尚未消退殆尽的原始激情,并且风化万里,润泽百世
转自明华堂历史剧的本质与作用2009-07-02 15:02历史剧,是一特殊的剧种,与其它以诸如动作,幽默,剧本等基本要素而突出娱乐性的剧种有本质上的差别,这一是体现在历史剧自身的结构上,二是体现在历史剧的所发挥的功能上,以下将对此一一做出分析。
历史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它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又在现代国家中具有现实的意义,与民族的荣辱观息息相关;历史剧是一个存在以久的剧种,并且普遍存在于不同的民族与国家当中;从通过影像与声音为展现手段的科学技术电影出现以来,不同民族的国民都自然的产生了通过影视手段去了解与认识自己民族的历史的需求。
从结构上看,历史剧是以发生过的客观事件为基本剧本,以叙述性的手段将其展开;剧中所出现的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有记载的物体,都是历史上客观存在过的,在历史剧中对关键要素的任何主观添加,删减或改变,都会对历史剧的属性造成本质上的变化,历史剧或因此而转变成了另一种剧种,或作品本身失去了历史剧的属性;历史剧中唯一存在的主观因素只在于创作者对客观历史素材所进行的主观筛选,对这些历史事件的铨释方式,以及所表现出的对特定历史事件的主观看法。
造就出历史剧的应该是历史本身,人以及各种技术手段都只是硬件,历史剧的创作,是人的主观意识服务于历史的客观事件的过程-------历史剧是来自于客观历史的影视产物。
不同的剧种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满足着观众不同的需求。
与各种主要通过让观众获得诸如快乐或各种特定的体验,引起观众情绪上的变化等手段而实现自身娱乐的功能的剧种不同,历史剧更多的是与学术和文化发生关系,而非娱乐。
历史剧的功能在于重现历史,通过影像与声音及各种技术手段还原出历史画面并直接传递给观众,教育国民了解民族自身的过去,唤起民族共同的记忆,还原与发扬民族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公民对国家的责任感,并在全球化过程中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保留与传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最直接作用。
转自明华堂需要谈谈中国历史剧中的服饰问题2009-07-02 15:03当今中国历史剧中服饰混乱的问题,目前在国内仍然没有引起普遍的关注;但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信息的开放,中国电视观众的文化修养逐步提高,观众针对国产历史剧中混乱的服饰问题而提出的质疑声音也日益明显,这反映出在新的时代,中国观众对文化产品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来多部来自国外的历史剧被引入我国,其制作之精良,态度之严谨,使国产历史剧在制作水平上的差距突出显现,其中服饰问题是首当其冲的。
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系统地阐明历史剧的本质与作用,说明服饰与历史剧的关系、民族服饰与历史剧服饰的关系具有了现实的意义。
通过对汉族民族服饰的追溯与思考,探讨造成中国历史剧服饰混乱的历史根源,在中国文化史上追溯到三百六十年前,明末清初,满清统治者对广大汉族所实施的剔发易服令,导致了中国服饰文化的断裂,造成了其后三个世纪中汉民族服饰的混乱,而现今中国历史剧当中服
饰的混乱,正是这一混乱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