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药疹62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_精品文档
![重症药疹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5532c4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2.png)
重症药疹引言重症药疹是一种由药物引起的严重皮肤反应,通常表现为病情严重且紧急的情况。
这种药物反应通常发生在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药物后,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非甾体消炎药等。
重症药疹可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对于这种病症的认识和预防非常关键。
一、病因重症药疹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它与遗传因子、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以及药物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释放出代谢产物,进而与免疫细胞结合,导致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进而引发严重的皮肤病变。
二、临床表现重症药疹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皮疹、发热、水肿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药物使用后的数日或数周内出现,最初可以类似于普通皮肤过敏反应,但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会迅速恶化,并导致严重的皮肤坏死、溃疡和水疱。
此外,还可能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肝功能异常等。
三、诊断对于重症药疹的诊断需要根据临床表现以及病史等进行综合判断。
通常,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历史,尤其是最近使用的药物,并进行相关体检。
除此之外,可能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皮肤活检等,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四、治疗目前,对于重症药疹的治疗主要采用停用引起药疹的药物,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此外,根据患者的严重程度和症状表现,可能需要住院治疗,给予皮肤保护、高营养和抗感染治疗等。
对于严重的水肿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需要给予肾上腺素和其他支持性治疗。
五、预防由于重症药疹的发生与特定药物的使用有关,因此,预防措施主要是要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药疹的药物。
在用药之前,医生应仔细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和家族史,尤其是药物过敏史。
此外,医生还应该对患者进行相关的过敏测试,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
六、病情转归对于重症药疹的病情转归,各种因素都可能产生影响。
病情较轻的患者在适当的治疗和护理下,通常能够很快恢复。
然而,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尤其是伴有广泛皮肤坏死的情况,可能需要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并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休克等。
药疹临床分析
![药疹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a0975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6.png)
药疹临床分析药物引发的皮肤反应,即药疹,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
药疹的发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药疹的临床表现、病因、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概述药疹是指由于药物过敏或毒性反应引起的皮肤损害。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因可以将药疹分为以下几类:药物过敏反应性皮疹、药物中毒性皮疹、药物光毒性皮疹等。
二、临床表现药疹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皮疹、瘙痒、红斑、水疱、脱屑等。
有些患者还可能伴随着发热、关节痛、咳嗽等全身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症状。
药疹的皮损多发生在药物接触部位,如面部、胸背部和四肢等。
不同药物引发的药疹可能有不同的表现特点,例如青霉素类药物引发的药疹多为红斑、荨麻疹等;磺胺类药物引发的药疹则往往为散在的斑丘疹或混合性皮疹。
三、病因药疹的发生与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药物的特性密切相关。
药物过敏反应往往是由于患者对药物成分产生过敏反应导致的;而药物中毒性皮疹则是因为药物代谢不良或蓄积引起的。
有些药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过敏性或毒性,如青霉素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等。
而对于其他药物,患者的个体因素也会影响药疹的发生。
如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状态等都可能与药疹的发生有关。
四、诊断诊断药疹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患者的药物史。
医生可以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情况、病史以及进行体格检查来初步判断药疹的可能性。
部分病例可能需要进行皮肤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除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医生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皮肤损害的原因,如感染、物理刺激等。
在诊断过程中,还需注意与其他皮肤病的鉴别,例如银屑病、荨麻疹等。
五、治疗一旦确诊为药疹,治疗的关键在于立即停用致病药物,避免进一步加重病情。
同时,医生还可以根据病情轻重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于轻度药疹,一般可以采取对症处理,如外用抗过敏药物、湿敷、避光等。
而对于严重药疹,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并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系统治疗。
42例重症药疹临床分析
![42例重症药疹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92bb6025c52cc58bd6befd.png)
口腔 黏膜 。临床 工作 中 . 对有 明确 用药 史 、 初 仪 表 最
现 为黏膜损 害且 病情 发 展快 、 状 重 者 , 考虑 其 有 症 应 发生重 症 药 疹 的可 能 。另 外 , 症 药 疹 除 表 现 为 口 重
3 讨 论
于 2天者 l 。2例 重症 多 形红 斑 型药 疹首 发疹 部 3例
位 为 口腔 黏膜 。
重 症药 疹是皮 肤 科死 亡 率 较 高 的病 种 之 一 本 组 资料 中 3 .5 0 9 %的患 者发病 到 正规治疗 时间超过 2 周 , 致敏 药 物 多 为致 敏 发 生 率 较低 或殖 器黏膜 的糜 烂 , 有些 患 者 可 同 时合 并 支 气 管黏 膜 的糜烂 , 以致 发 生 急性 呼吸 衰竭 , 对 合 并 故
有黏膜 受 累 的重 症 药 疹 患 者 。 同 时 密 切 观 察 其 n 应 乎 吸系统 的情 况变 化 。本资 料 中解热 镇 痛类 药 物 和 镇 静 催 眠抗惊 厥药 为最 常 见 的致 重 症药 疹 的 药 物 。镇 静 催 眠抗 惊 厥 药 本 资 料 中 以卡 马西 平 最 为 多 见 . 同 外 研究 表 明服用 卡 马西 平致 药 疹 发生 者 除 了用 其 控 制 惊厥 发作 外 ,0 的患 者 服 用 该 药 目的是 为 l 6% 『止
3
・ 临床研 究 ・
皮肤病与性病 2 1 2月第 3 0 2年 4卷第 1期
J em t oyadV nro g ,e 0 2 V 13 , O 1 r ao g n eeel yF b2 1 , o.4 N . D l o
4 2例 重 症药 疹 临床 分 析
重症药疹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ac83f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0.png)
重症药疹临床分析重症药疹是一种严重的药物副作用,常常存在高度的致死性和残疾性。
它可以由许多种药物引起,包括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等。
本文将对重症药疹进行临床分析,并提供相关举例。
重症药疹通常在用药后7-10天内发生,但也有可能发生在用药后几个月。
其临床表现以全身性疹子为主,还可能伴随发热、周围血细胞减少、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等症状和体征。
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发病时间、药物种类和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
首先,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重症药疹的病理生理学。
重症药疹通常通过两种机制引起:药物免疫反应和药物的直接毒性。
药物免疫反应是重症药疹发生的主要机制,它主要涉及机体的免疫系统。
药物特异性T细胞通过唤醒和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导致免疫反应的持续进行。
这些免疫反应导致了全身性严重炎症反应,并最终引发药疹。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讨论一些常见的重症药疹。
其中最常见的是药物相关性皮炎坏死松解症(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
SJS和TEN是表皮坏死松解症(Epidermal Necrolysis-EN)的两种极端表现形式。
它们通常由抗生素(如阿司匹林和磺胺类药物)和NSAIDs引起。
SJS和TEN的特点是起病急,皮肤黏膜损害严重,可导致皮肤剥脱和溃疡形成。
这两种疾病的致死率较高,主要是由于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此外,药物相关性中毒性T淋巴细胞增多症(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也是一种常见的重症药疹。
它通常发生在用药后2-8周,临床特征包括高热、皮疹、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肝功能异常和淋巴结肿大。
抗生素和抗癫痫药物是最常见的DRESS诱因。
此外,药物相关性急性发生性粒细胞减少性内皮细胞活化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也是一种重症药疹。
重症药疹64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64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8adc0cad51f01dc381f1c7.png)
重症药疹64例临床分析目的分析64例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
方法对本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64例重症药疹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重症药疹最常见的致敏药是解热镇痛药,其次是抗生素和抗癫痫类。
最常见的重症药疹类型为重症多形红斑型,重症药疹的预后与药疹类型、是否并发内脏损害有很大关系。
结论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重症药疹治疗成功的关键,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联合使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是最佳治疗选择。
标签:重症药疹;临床分析;治疗;致敏药物药疹是指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重症药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治疗不及时常可导致患者死亡,常见的重症药疹包括:剥脱性皮炎型(ED)、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TEN)及重症多形红斑型(SJS)。
重症药疹患者病情重,多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广泛而严重的黏膜损害,甚至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笔者分析了2001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收治的64例重症药疹患者,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4例重症药疹患者中,男38例,女26例,男女之比为1.46∶1。
年龄2.5~76.0岁,平均(36.1±17.1)岁;其中≤20岁5例(7.8%),21~60岁55例(86.0%),>60岁4例(6.2%)。
重症药疹的类型:根据文献进行重症药疹的分型[1],其中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0例(15.6%),剥脱性皮炎型19例(29.7%),重症多形红斑型35例(54.7%)。
既往有药物过敏史34例。
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高血压9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5例,痛风2例,上呼吸道感染19例,三叉神经痛2例,带状疱疹5例,癫痫8例,肿瘤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2例,其中合并2种或2种以上基础疾病者16例。
1.2治疗所有患者入院后停用致敏药物,大量饮水和输液以加快药物的排泄,13例患者给予地塞米松静脉输注,50例患者给予甲基泼尼松静脉输注,其用量根据皮损面积及全身情况,一般相当于泼尼松1~2mg/(kg·d)。
重症药疹73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73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16f51dbed5b9f3f90f1c2c.png)
[ 关键 词] 重症药疹 ; 致敏药物
The c l i n i c a l a na ly s i s o f 7 3 c a s e s wi t l l s e v e r e dr ug e u pt r i o n
L I A O L i c h a o, HU Ba i ,Z HA O Z h e n g l o n g,Z H ANG S i p i n g, J I A NG Fa x i n g .
b a m a z e p i n e( 1 2 . 3 3 % )a n d a l l o p u r i n o l( 2 4 . 6 6 % )w e r e t h e mo s t c o m mo n d ug r s i n s i n g l e s e n s i t i z i n g d ug r s .
i n 1 2 ( 1 6 . 4 4 % )a n d a n t i p y r e t i c d ug r s i n 7 ( 9 . 5 9 %) . a c c o u n t i n g f o r 8 3 . 5 7 %o f a l l t h e s e n s i t i z i n g d r u g s . C a r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D e r ma t o l o g y , A n h u i P r o v i n c i a l H o s p i t a l , H e f e i 2 3 0 0 0 1 , C h i n a
Co r r e s p on di n g au t h o r :LI AO Li c h a o,E—mai l :l l c l 3 0 9@ 1 63 . c o m
药疹36例临床治验及分析
![药疹36例临床治验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d01a5684868762cbaed582.png)
药疹36例临床治验及分析药疹亦名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外用等方法,使用栓剂或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的炎性反应,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
药物既有治病的效用,又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由药物引起的非治疗性反应,统称为药物反应,药疹仅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近年来我院发生的由中(成)药引起的药疹逐渐增多,2007年5月~2010年12月30例收治患者36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36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10~62岁,平均36岁;发病时间0.5小时~7天,平均4天。
其中既往有药物过敏史14例;有19例用药种类单一,或用同一药物后多次再发,从而确认致敏药物,另17例出现皮疹前用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根据停用某药后皮疹迅速消失而确认该药为致敏药物。
致敏药物与疹型:致敏药物共9种,6种疹型。
其中双黄连粉针16例(44.44%),占同期本院使用双黄连粉针人数的0.3%,其次为参麦注射液4例(11.11%)、牛黄解毒丸、云南白药及六神丸各3例(8.33%),清开灵注射液、天麻片、三七片各2例(5.56%),藿香正气丸1例(2.78%)。
见表1。
实验室检查:9例在发生药疹后出现白细胞增高、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双黄连粉针剂过敏的16例,患者均用了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静滴3天,每天1次;口服西替利嗪片10mg,日1次;西咪替丁片0.2mg,口服,日3次;并静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加维生素C 2g,日1次。
用药3天,余20例患者症状较轻,未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其他治疗用药与上相同,嘱患者多喝水,以加速过敏药物的排除。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皮疹全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7天内无复发;②显效:皮疹消退70%以上,自觉症状明显改善;③好轉:皮疹消退50%以下,自觉症状未改善。
痊愈率+有效率=有效率。
重症药疹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91aa8883d049649b665888.png)
入 院后 立 即停 用 一 切 可疑 药 物 , 同时尽 早 、 足 量 给予 糖皮 质激 素治 疗 , 静 脉剂 型为地 塞米 松或 甲 泼尼龙 , 地 塞 米 松 使 用剂 量 为7 。 5 mg 一 1 5 a r g , 1次/ d ; 甲泼尼 龙为 4 0 a r g 一 1 2 0 mg , 如 总量超 过 6 0 0 ag r , 则 分 两 次静滴 , 待 病情稳 定 后逐 渐 减 激素 用 量 。7例 病人 ( T E N 5例 , E MM 2例 ) 因病情危重 , 或合 并 糖
2 . 2 实验 室检 查
括剥脱性皮炎型( e x f d i a t i v e d e r m a t i t i s , E D ) , 重症多 形红 斑 型 ( e r y t h e m a m u l t i f o F n q e m a j o r , E MM) 及 中毒 性表 皮 坏 死 松 解 型 ( t o x i c e p i d e r ma l n e c r o l y s i s , T E N) 。特点 为起 病 急 骤 , 进展迅速 , 皮损广泛 , 全 身 中毒症 状严 重 , 多 伴 发 黏 膜及 多 脏 器 受 累 , 易 出 现 各种并 发 症 , 死 亡率 高 , 现 对 我院 2 0 0 1年 ~ 2 0 1 2 年 收治 的 3 9例重症 药疹 的临床 资料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结果 报告 如下 。
2 . 1 全 身症状 、 潜伏 期及 致敏 药物 3 9例 S D E病 人 均 有 发热 、 畏寒 , 体 温 均 大 于
尿病 、 高血压等单纯使用激素效果不佳 , 给予联合 应 用 免疫 球 蛋 白 ( I V I g ) 治疗 , 用量为 4 0 0 m g / k g・ 日, 连 用 3~ 5 d , 同时 给 予 支 持 疗 法 , 补充 蛋 白质 、 水 溶及 脂溶 性维 生素 、 能 量合剂 , 维持 水 电解平衡 , 预防感 染 , 治疗 原发 病 及 并 发 症 , 局 部 糜烂 面 给 予 碘伏 纱 布贴 敷 , 并 加 强 眼部 、 口腔 、 外 阴 护理 , 房 间 内给予紫外线消毒。
重症药疹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9d4e30b4daa58da0114ad8.png)
重症药疹41例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发生规律、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
方法对2009年1月~2014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41例重症药疹患者的发病年龄、疹型、致敏药物、潜伏期、住院时间和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重症药疹中以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最多见(63.41%),其次是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26.83%),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排第3位(9.76%),其中以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潜伏期最长,各型重症药疹的发病年龄、住院时间和使用糖皮质激素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抗痛风药别嘌醇在致敏药物中居首位(51.22%),其次是抗癫痫药卡马西平(24.39%)。
结论不同类型重症药疹的临床表现各异,内脏器官损伤发生率高,与疾病转归有关;临床上应谨慎使用别嘌醇、卡马西平等高发致敏药物;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并联合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重症药疹;临床分析;别嘌醇[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clinical feature and treatment of severe drug eruption. Methods 41 severe drug eruption in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of 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ge, eruptive form, allergic drug,incubation period,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corticosteroiddosage were studied. Results Steven-Johnson syndrome was the most common severe drug eruption (63.41%), next was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26.83%) and exfoliative dermatitis (9.76%). Exfoliative dermatitis had the longest latent perio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different severe drug eruptions of ages,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corticosteroid dosage (P > 0.05). Allopurinol (51.22%) and carbamazepine (24.39%) were the most common causative drugs. Conclusion There were variou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severe drug eruptions, the high incidence of organ damage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The indication of using allopurinol and carbamazepine should be weighed further. The curative effect may be better after early and sufficiently using corticosteroid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Key words] Severe drug eruption;Clinical analysis;Allopurinol药疹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发疹型、固定性药疹等多种类型。
重症药疹64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64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a85df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b.png)
重症药疹64例临床分析
尹涛;钟连生
【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
【年(卷),期】2012(019)035
【摘要】目的分析64例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对本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64例重症药疹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药疹最常见的致敏药是解热镇痛药,其次是抗生素和抗癫痫类.最常见的重症药疹类型为重症多形红斑型,重症药疹的预后与药疹类型、是否并发内脏损害有很大关系.结论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重症药疹治疗成功的关键,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联合使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是最佳治疗选择.
【总页数】2页(P163-164)
【作者】尹涛;钟连生
【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江苏徐州221002;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江苏徐州22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1
【相关文献】
1.别嘌醇引起重症药疹85例临床分析 [J], 钟华杰;宋颖颉;许雪
2.重症药疹29例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J], 王慧;何绵玲;周莉;王倩
3.52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分析 [J], 蔡艳霞;马萍萍;李定
4.老年住院患者重症药疹50例临床分析 [J], 樊娇娇;曹艳;张安平
5.75例儿童重症药疹临床分析 [J], 何振丹;肖异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症药疹19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19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20245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4.png)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深入探讨病因和发病机制
进一步研究重症药疹的发病机制和病 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加强临床研究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评 估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提高诊断水平
加强基层医生对重症药疹的识别和诊 断能力,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注患者生活质量
关注重症药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 响,制定相应的康复措施,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重症药疹的诊断标准包括全身 症状、皮损严重程度、伴发系 统症状等多个方面。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19例患者被确诊为重症药疹, 并根据不同的分型进行了分类 。
其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0 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6例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型药疹3 例。
03
重症药疹临床特点分析
药疹类型及分布特点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通过对19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 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 、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为临床 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研究意义
通过对重症药疹的研究,可以更 好地了解其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 ,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 果,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02
病例来源和方法
病例来源
19例病例均来自本院皮肤科和重症 医学科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 治的患者。
诱发因素
有15例患者是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出现药疹,另外4例患者是在停药后出现药疹。
药疹的治疗及转归情况
治疗方法
19例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有17例患者同时接受 抗组胺药物、抗生素等辅助治疗。
转归情况
经过积极治疗,19例患者的药疹均在2周内基本消退,其中 16例患者在1周内消退,另外3例患者在2周内消退。在消退 后,有2例患者出现了轻度的色素沉着,但无其他明显后遗症 。
67例重症药疹的治疗分析
![67例重症药疹的治疗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619d7427284b73f2425057.png)
De 1a0 . oo .1 3 4 8 5 5 n 1 t1 2 5 5 : 9 — 0 .
・
3 ・ 4
C i m1t n mlItgT a a o 9 Vo. . hnJDe a0Ve e ne rdW J n2 o , 18No1
治疗 白癜风起效较慢 , 治疗周期长 , 治疗 费用也高 . 两者合用
可更好的提高疗效 , 缩短治疗周期 , 提高病人 的依从性。我们 分别用三种方法共治疗白癜风 5 9例 . 结果 显示 . B u B联 N—v 合他克莫司治疗的疗 效优 于二 者单一疗法 , 其差异均有统计
大 剂 量 免 疫球 蛋 白联 合 糖 皮
冲 击 与 大剂 量 免 疫球 蛋 白联 合 糖 皮 质激 素 治 疗 方 法 . 析起 效 时 间及 总 体 疗 效 结 果 分
质激素治疗组治疗重症药疹起效快 , 平均缓 解时间明显 少于其他 治疗组(= . ,< .1。治疗 3d , q 3 7P 0 ) 8 0 后 总体疗效也 明 显优 于其他 治疗组 ( 3 .,= . 0 ; )= 41P 00 )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组起 效时间 , ( 0 平均缓 解时间明显 少于常规糖 皮质
药疹临床分析
![药疹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76882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6.png)
详细描述
药疹的免疫学研究主要关注药物过敏反应的免疫机制 ,包括药物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药物过敏反应的 信号转导通路以及药物过敏反应的免疫调节等。这些 研究不仅揭示了药物过敏反应的机制,也为开发新的 药物过敏预防和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持。
药疹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结词
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药疹的基因组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 破,研究者们发现了许多与药疹发生相关的基因变异和基因 表达异常,为预防和治疗药疹提供了新的靶点。
详细描述
老年人药疹患者需要特别关注药物使用安 全和皮肤护理。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 ,对药物耐受性差,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因此医生应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合理选用药 物,同时护理人员应做好皮肤护理工作,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06
药疹的前沿研究与发展趋势
药疹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结词
近年来,药疹的免疫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者 们深入研究了药物过敏反应的免疫机制,为药疹的预 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易感因素
患有某些基础疾病、老年人、孕妇、儿童等人群对药物的反应可能更为敏感,容 易发生药疹。
遗传因素
某些人群可能存在药物代谢酶的缺陷,导致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减慢,从而增加药 疹的发生风险。
03
药疹的诊断与治疗
药疹的诊断
详细病史
01
了解患者使用的药物史,接触药物的时间、剂量、频率以及使
用方式等,以及出现药疹的时间、症状、进展等。
详细描述
药疹的临床治疗研究主要关注新的药物治疗方法和药物剂型的研究与开发。此外,研究者们也在探索 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免疫疗法、血浆置换疗法等。这些新的治疗方法不仅提高了药疹患者的治愈率, 也降低了药物过敏反应对人体的损害。
重症药疹23例临床回顾性分析
![重症药疹23例临床回顾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912498f7ec4afe05a1df2f.png)
重症药疹23例临床回顾性分析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2年我科收治的重症药疹患者23例的诊疗情况。
结果经28~62d治疗,其中22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95.65%。
结论抢救重症药疹时,除停用一切致敏药物外,早期足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控制病情及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同时要加强支持疗法,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防止继发感染,加强皮肤黏膜损害的治疗和护理等。
标签:重症药疹;分析;治疗药疹是临床皮肤科的常见病,而重症药疹则是严重的药物反应,主要包括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重症多形红斑型及剥脱性皮炎型三种类型[1],其不仅皮肤损害严重、广泛,病情进展迅速,且常伴有内脏受累及全身中毒症状,极易出现并发症而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2]。
因此,分析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及探讨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提高重症药疹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1998~2012年我科收治的23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抢救重症药疹的体会,旨在指导临床实践。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8~2012年我科收治的重症药疹患者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15~76岁、平均年龄37.2岁;患者均有明确的用药史,致药疹的药物为解热镇痛药7例,占30.43%,其中扑热息痛3例、去痛片3例、安痛定1例;头孢菌素类6例,占26.09%;别嘌呤醇4例,占17.39%;镇静抗痫类4例占17.39%,其中卡马西平2例、苯妥英钠2例;磺胺类药物(复方新诺明)2例,占8.96%。
初次用药发疹者14例(占60.87%)、再次用药发疹者9例(占39.17%)。
1.2临床表现①潜伏期:潜伏期为2~30d,其中初次发疹患者潜伏期为4~30d内、再次用药发疹患者潜伏期为2~3d。
②症状及体征: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3例(占56.52%)、大疱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7例(占30.44%)、剥脱性皮炎型药疹3例(占13.04%),患者发病后病情发展迅速,有19例皮损波及全身且有不同程度的黏膜损害,其中19例有发热,体温在37.6~41℃;2例出现休克;4例神志淡漠、意识不清。
重症药疹33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33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2cb66283d049649a665821.png)
重症药疹33例临床分析【关键词】重症药疹;致敏药物;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本院近9年住院重症药疹患者的诊治情形。
方式:对33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忆性分析。
结果:其中位居前位为抗癫痫药,次为甲状腺医治药。
病种类型中重型多形红斑最多见,占%,剥脱性皮炎次之,占%,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占%。
结论:初期诊断和足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是医治的关键,引发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中以抗癫痫药居首位,其病种当中重型多形红斑是最多见,第二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剥脱性皮炎。
[关键词]重症药疹;致敏药物;分析Clinical Analysis of 33 Investigation with Severe Drug EruptionAh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severe drug eruption in our hospital during 1996 to The clinical data of 33 patients with severe drug eruption were analyzed The anticonvulsant hypersensitive syndrome drugs were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severe drug eruption among this group second thyroid categoryrate of SEM were %,The category rate of ED were %,The category rate of TEN were %.Conclusion Systemic corticosteroid should be used in adequate doses as soon as the diagnosis was anticonvulsant hypersensitive syndrome drugs were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severe drug eruption among this group second thyroid second category rate of ED,The third category rate of TEN.Key words:Severe drug erupion;Hypersensitive drugs;Analysis药疹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
重症药疹19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19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494c5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1.png)
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过敏史、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治疗的时间和方式 等都可能影响预后。
05
讨论与结论
讨论
病因分析
临床表现与分型:重症药疹患者常出现高热、皮 疹、皮肤黏膜糜烂、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其中以 剥脱性皮炎和重症多形红斑最为常见。部分患者 还伴有肝、肾功能异常及电解质紊乱。
药物种类与药疹发生的关系:对19例重症药疹患 者进行病因分析,发现涉及多种药物,包括抗感 染药物、心血管药物、镇痛药等。其中,抗感染 药物是最常见的致病药物。
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重症药疹的有效 药物,早期使用可以减轻过敏反应 和炎症。
补液和营养支持
患者需要大量的补液以维持水、电 解质平衡,同时给予营养支持以增 强机体免疫力。
抗组胺药物和免疫抑制剂
根据病情需要,可给予抗组胺药物 和免疫抑制剂辅助治疗。
重症药疹的预后与影响因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预后
多数重症药疹患者经过及时、正确的治疗可以痊愈,但部分患者可能会留下永久 性后遗症,如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
VS
研究方法
收集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 信息(如年龄、性别、民族等)、用药史 、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预后 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同时,对部 分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深 入探讨重症药疹的病理生理机制。
02
重症药疹概述
重症药疹的定义与分类
重症药疹是指由药物引起的严重皮肤粘膜炎症反应,包括重 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 药疹等。
重症药疹的分类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点进行划 分,不同类型的药疹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重症药疹的病因与机制
重症药疹28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28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28a266b84ae45c3b358c4d.png)
(4 。 1%)
改变) 例 , 1 高血钾 1 , 例 糖尿病加重 3例 , 糖皮质激 素性糖尿
病2 , 例 血压增高 ( 一过性 ) 例 , 3 口腔真菌感染 2 。 例
3胞升高 2 ; 0例 血尿( 一 + ) , 白 + + + 3例 蛋 尿(  ̄ + )0例 ; + ++ 1 便潜 血阳性 2 ; 例 心电图异常 ( 窦性心动过
22 致敏药物 与药疹类型分布情况 : . 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 1 例 (4 , 中 E M 8 6 %) 其 M 8例 ,E T N 4例 , D 6例 ; 痛 风药 E 抗 物 :别嘌呤醇 5例 (8 ,其中 E ,E 例 , D 2 1%) MM 2例 T N 1 E 例; 抗生素 : 头孢类 2 (%)其 中 E 例 , T N, D 1 例 7 , MM 1 无 E E
的共 1 4例 ;皮损 面积 < 0 6例 ,0 5 %1 3% 3%~ 0 5例 , 5 %7 >0
能衰竭 , 经治疗后痊愈 ) 。治疗过程 中出现上呼吸道感染 2例
(E T N型 )肺部 真菌感染 1例 ( MM型 ) 心电 图异常 ( , E , 缺血
例 ;所有患者 均发热 ,体温> 8 3 . ,口腔黏膜受 累 2 0℃ 3例
疗 的重症 药 疹患 者 。S E的诊 断依 据 及分 型 标 准参 照文 D 献 [ ] 2。 11 一般 资 料 :8例 重症 药疹 患 者 中 ,E . 2 T N 6例 ( 1 , 2 %)
E 3 (6 , D 9例(2 ; MM 1 例 4 %)E 3 %)男性 1 , 6例 女性 1 , 2例 男 女 比例 1 :;发病年龄为 5 6 .1 3 — 8岁 ,其 中< 6岁 4例 ,6 6 1 1—0 岁 1 8例 ,6 > 0岁 6例 ; 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 1 ; 4例 合并 其他 基础疾病 包括高血压 5例 , 糖尿病 6例 , 冠心病 4例 , 痛风 5 例, 脑外伤 6例 , 三叉神 经痛 3 , 例 带状疱疹 4例 , 癫痫 4例 ,
60例药疹患者的临床分析
![60例药疹患者的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0d692da5e9856a56126039.png)
降颅压、止血、钙拮抗剂等治疗。
发病1d~4d开始治疗,颅内压高者先给20%甘露醇125m l快速静脉滴注。
1h后常规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腰穿,穿刺成功后测量颅内压,针芯半堵针孔,控制滴速、缓慢放出脑脊液4m l~5m l,再缓慢注入等量新启用的无菌生理盐水,1m in~2m in后再缓慢放出。
如此反复多次,共置换20m l~25m l脑脊液,每次腰穿放出脑脊液总量多于注入生理盐水总量5m l~6m l,最后注入地塞米松5mg,术后嘱患者去枕平卧6h,术中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意识、血压、呼吸、脉搏、瞳孔变化。
每周置换2次。
2 结果嗜睡患者12例,其中7例置换后第1天清醒,5例第2天清醒;5例烦躁患者当天安静;以上17例患者清醒后仍有头痛,再行脑脊液置换即感头痛明显减轻。
如此每次置换后头痛均减轻至逐渐消失。
5例治疗1次后,8例治疗3次后,9例治疗3次后,4例治疗7次后头痛完全缓解、精神正常,住院13d~42d,痊愈出院。
脑脊液改变:颜色由血性逐渐变为淡黄色澄清。
细胞学改变:红细胞(++++)转为(2)。
生化改变:蛋白质量由升高恢复至正常。
压力改变:首次治疗压力均高,渐至正常。
3 讨论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多由于出血后颅内压增高及血液对脑膜、动脉刺激所致。
单纯采用止血、脱水、降低颅内压、防止血管痉挛等治疗,不能尽快清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等症状减轻缓慢或难以减轻。
腰穿放出脑脊液,再用等量生理盐水置换可迅速降低颅内压,清除大量血液,并能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减轻脑膜刺激征,使头痛明显缓解[1]。
脑脊液置换可避免因血性脑脊液的吸收引起蛛网膜颗粒阻塞而发生迟发性交通性脑积水,有利于康复。
避免了长期使用脱水剂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害等一系列副作用[2]。
注入生理盐水,可保持颅内压相对稳定,稀释含血性脑脊液,减轻有害物质刺激。
注入地塞米松,具有抗炎、减少渗出,预防蛛网膜粘连,减轻脑水肿作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不宜采用持续大量脑脊液引流,持续大量脑脊液引流后,蛛网膜下腔塌陷,血性脑脊液不能被冲洗掉,与脑血管痉挛有关化学物质滞留于动脉周围,易引起脑血管痉挛所致脑梗死发生;同时颅内压低时,脑脊液分泌增多,吸收减少,可能诱发脑积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徐君伍. 1 口腔修复学 .版. : 4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005. 20 :2 [] 徐君伍. 口腔修 复学. : 2 现代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006—6. 20 :6 7 [] 张 富强. 型套 筒冠义齿 . : 3 圆锥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 文献 出版 社 .
2 0 0 . 0 2i 1 1
首位, 因其潜伏期长达 1 个月余 , 故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询
问病史时要仔细询问患者近 12 — 个月 内的用药 ,以免遗漏 。 致敏药物种类 以抗生 素居首位 , 这与石磊等【 3 ] 报道一致 , 其次
为抗癫痫药及解热镇痛药 。抗生 素中以头孢类居首 , 这与近
年来头孢类抗生素在 临床上 的大量使 用相符 , 临床医生 提示
1. 仪器: .1 2 酶标仪 ( 型号 : hr olbyt hsa 3 T em ss ms a e mu i nMK , k 芬兰雷勃 )洗 板机 ( , 型号 : 1W, 3 8 上海三科仪器有 限公 司)荧 , 光显微镜 ( 型号 : X 1O y p s 。 B 4 , lm u ) 1 . 试 剂 : C P抗体 检测试剂盒购 自上海科新生物技术 .2 2 抗 C
2 潜伏期 : . 3 潜伏期 14 , ~0 平均 1. 。 d 45 3d 2 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 : 例患者 中 4 例出现发热 , . 4 6 2 有 8 且多为高热 , 例 累及黏膜 ;0 4 2 3 例血常规示 白细胞升高 , 例 5 全血细胞减少 ;1 l 例尿常规检查尿 蛋 白 ()1 例肝功能异 + ;4 常, 丙氨酸转氨酶 、 氨酸转氨酶最高达 60 /, 天冬 00UL 总胆红 素、 间接胆红素 、 直接胆红素也有不同程 度的升高 , 例总蛋 2 7 白及 白蛋 白 于正常 ; 例 肾功能异 常 , 低 9 尿素氮 、 酐有不 同 肌 程度 的升高 。 例尿素氮 、肌酐 明显升高 ; 例伴有心肌酶谱 2 8 异常 , 酸脱氢酶 、 酸激酶升高。 乳 肌 2 治疗及预后 : 例患者痊愈 ,病程 93 , 例 T N患 . 5 6 O —5 2 E d
最为凶险的药疹 。重症 药疹患者 的预后 不但与患者年 龄 、 原 发病 、 有无感 染 、 皮肤黏膜 及脏器受 累情况 、 激素 的足量 、 早 期使用有关 外 。 还与激 素使用 中 出现 的不 良反应 、 发症有 并 关。因此一旦确诊重症药疹 , 需立 即停用致敏药物 , 早期 足量 使用糖皮 质激素 , 必要 时静脉滴 注丙 种球蛋 白, 时积极控 同 制感染 , 补充 钙剂 、 钾盐 , 护 胃黏膜 , 保 减少激 素不 良反 应 的 发生 , 加强 支持 疗法及皮肤 、 受累黏膜部 位的护理 , 从而 降低 重症 药疹 的病死率 。
有 明确用药史 的重症药疹 患者 , 中男性 2 例 , 其 l 女性 4 例 , 1 年龄 1~O 。 7 岁 平均 3 . 岁 。 1 9 8 院外用过糖皮质激素治疗 的有 5
5 例。 1
1 药疹 的诊 断和分 型 : 断根据病史 和I . 2 诊 临床表现 , 分型根
据文献 [ ] 1。 l 方法 : 录患者 致敏药物 、 - 3 记 潜伏期 、 临床 症状 、 实验室检 查、 糖皮 质激素剂量 。
重症 药疹 的发 生。
重症药疹 的治疗 目前有 糖皮质 激素 、 种球蛋 白、 丙 免疫
抑制剂 等单一或联 合治疗 , 皮质激 素 的早 期 、 糖 足量 使用 至 关 重要 。本资料 中患者 入院后均立 即足量应用糖皮质 激素 , 根据 患者病情及受 累脏器选用不 同剂 量 ,相当于泼尼松 9 ~ O 10m /, 3 蜀 一般 2 3d后病情控制 , 2 3d d — 若 — 病情未控制则需及 时加大激素剂量 , 甚至给予激素冲击治疗 ( 甲泼尼龙 0 /, . g 连 5 d
参 考 文 献
[ ] 赵辨. 1 临床皮肤病学. 版 . 3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 出版社 ,0 1 20 :
6 —2. 22 6 4
握用药指征 。 一旦发现药物过 敏要立 即停药 。解热镇痛药 因 为其价廉 且容 易在基层 医院获得 而广泛 使用 , 现在 的 “ 冒 感 药” “ 热剂” 、退 多为 复方 制剂 , 许多患者甚至 医生不 了解其 成 分. 导致 患者反复购买 、 服用含有致敏 成分的药物 , 从而导致
[ ] 陈蒂芳 , 2 易爱 纯. 9 1 例药 源性死 亡病例分 析. 5 中国药房 ,0 2 20 ,
1 ( )2 0 3 4 :3 .
用 3 )待病情控制后 , , d 根据情况逐渐减撤 激素 , 大多取得较 好疗效 。单用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的患者有 5 例联合应用丙
种球 蛋 白, 3例病情控 制 , 出现 多脏器功能衰 竭 ,放弃治 2例
者 16例 , 中系统性红斑狼疮 8 例 , 5 其 6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3 5 例, 干燥综合征 1 , 肌炎 2例 , 4例 皮 强直性脊柱炎 6例 , 系统 性硬化病 6例 , 骨关节炎 3例 , 原发 性胆汁性肝硬 化 2例 , 自 身免疫性 肝炎 2例 , 均符 合相应 的诊 断标准 。其 中, 男性 5 5 例, 女性 1 1 , 龄 2 ~ 7岁 , 0例 年 07 平均 (8 1 ) ; 3 + 1岁 ③健康对 照
酸肽 (C ) C P 抗体 、 R 3 抗 体 、 抗 A3 抗角 蛋 白抗体 ( K )抗 核 AA、
周 因子 ( P ) 作为早期诊 断 R A F可 A的血清标 志物 l, 中, I其 _ 以
抗 C P抗体敏感性强 、 C 特异性高而在 临床上得 到广泛 应用与 认可 [ 并 于 20 z , 0 9年 l O月美 国风湿病 学会 ( C 年会 上 , A R) 与类 风湿 因子 ( F 联合 被公 布为 RA最新 分类标 准 的血 清 R)
疗, 死亡 。
[] 石 磊 , 3 许素玲 , 林磊 . 例重 症药 疹临床 分析 . 实用 医学 , 5 6 现代
2 1 2()3132 0 0,2 3 :3 — 3 .
( 收稿 日期 :0 10 — 0 2 1- 2 2 )
目前 国内外资料表 明重症药疹 中以 T N病死率最 高 , E 是
浆 ) 强皮肤 、 腔 、 外阴的护理。 , 加 口 眼、
2 结 果
2 药疹 类型 : . 1 6 2例重症 药疹 中 E 0 , N 1 例 。 S D2 例 T 5 S E J
2 。 7例 2 致敏药物 : 生素 2 . 2 抗 8例 , 其中头孢类 1 , 0例 青霉素类 8 例, 喹诺酮类 5例 , 克林 霉素 1 , 胺类 4例 ; 热镇 痛药 例 磺 解
1例 ; 3 抗癜痫药 1 例 , 中卡马西平 1 例 , 4 其 2 苯妥钠 1 , 例 拉
莫三嗪 1 ; 例 改善循环 的药 物 4例 , 中血塞通 2例 。 其 红花黄 色素 2例 ; 脑蛋 白水解物 1 ; 例 中药 1 ; 例 其他药名不 详的 l 例 。见表 1 。
表 1 致敏药 物与药疹类型
本 办法操作 简单 , 不需要特殊 的医疗器 械和设备 , 只要严格
选 择适应证 , 并能 按上述要求 细心操作 , 均能取得 满意 的疗 效。
参 考 文 献
( 收稿 日期 :0 0 1— 7 21—2 1)
重症 药疹 6 临床 分析 2例
陈 小敏 陈 丽 芳
药疹是指药 物通过 注射 、 内服 、 吸入等途径 进入人体 后 引起的皮肤 、 黏膜反应 , I床表现 多种多样 , 中剥脱 性皮 其l 缶 其 炎型 ( D) 大疱性表 皮松解萎 缩坏死 型( E ) 重症多形 红 E 、 TN、 斑型(J ) SS 统称为重症药疹 。重症药疹 患者病情重 , 多伴有全 身 中毒症状 、 广泛而严重 的黏膜损 害 , 甚至 出现多脏器 功能 衰竭危及生命 。现将我院 20 - 2 0 0 5 0 9年中收治 的 6 2例重症
多种 自身抗体检 测对类风湿关节炎 早期诊断的意义
张文兰 胡同平 王 永 福
类风 湿关 节炎 (hu t datri。 A) rema i r isR 是一种 累及 周 围 o ht
住 院的 R A患者 19例 .均 符合 A R 1 8 7 C 9 7年修订 的诊 断分
类标 准 , 中男 性 5 其 3例 , 女性 16例 , 龄 2 ~ 2岁 , 均 2 年敏药物 , . 4 住 给予足量 的糖皮质激
素, 剂量相当于泼尼松 9~3 g , 0 10 / 若应用激素 2 3 病情 m d — d
无好转 , 及时加量 , 待病情 稳定后逐渐减少激素用量 ; 单用糖 皮 质激 素治疗 效果 不佳 的 5 例患 者联用 丙种球 蛋 白 3 5d
关节 的多 系统 、 炎症性 的 自身免疫 性疾病 , 其病 理特征 为关 节滑膜慢性炎症 , 侵犯下层软骨和骨 。 造成关 节破坏 。早期诊
断R A一直是各 国学者关注 的问题 .因而寻找特异性和敏感 性都较高 的血 清标 志物备受大家 的关注 。近年来 。 环瓜氨 抗
(7 1) ; 3,0岁 ②非 R A患者组 : 我院门诊和住院非 B A患 同期 R
者出现呼 吸、 消化 、 肾脏 、 液系统等 多脏器功 能衰竭 , 属 血 家
作者单位 :302 00 1 太原 。 山西省人民医院皮肤科
放弃治疗 , 自动 出院后患者死亡 。
3 讨 论
重症 药疹在皮 肤科是一 种危 急疾 病 , 由于病 情重 , 病死 率较高 , 困难 , 治疗 治疗风险大 , 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皮肤科 医 生的重视 。研究表明 , 药疹的发生 和程度与用药次数有关 , 与 剂量的大小关系不大 ,且重症药疹患者不一定 用药疗程长 , 次数多[ 本组重症药疹患者中 , 。 单独致敏药物 以卡马西平居
中国药物与临床 2 1 年 8 01 月第 1 卷第 8 C i s R m d s Cic,uut 0 1 o 1,o 1 期 h ee e ei & l i A gs2 1, 1 1 . n e ns V. N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