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瞬态响应分析

合集下载

patran培训教材(有限元分析).doc

patran培训教材(有限元分析).doc

目录第一章 Patran基础知识 (2)第二章悬臂梁的有限元建模与变形分析 (12)第三章受热载荷作用的薄板的有限元建模与温度场求解 (20)第四章带孔平板的受力分析(平面) (23)第五章厚壁圆筒的受内压作用时的应力分析 (27)第六章受压力载荷作用时板的受力分析 (31)第七章板的模态分析 (34)第八章板的瞬态响应分析 (37)第九章板的频率响应分析 (40)第十章提取车架中性面的模态分析 (43)第一章 Patran 基础知识一.Patran 的用户界面介绍Patran 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清晰、简单、易于使用且方便记忆,其用户界面如图1-1所示。

图1-1 patran 界面按照各部分的功能,可将Patran 界面划分为四个区域:菜单和工具栏区、操作面板区、图形编辑区、信息显示和命令行输入区。

下面,就分别对这几个区域进行介绍。

1.菜单和工具栏区如图1-2所示,patran 的界面上有一行菜单,两行工具栏。

图1-2 菜单工具栏Patran 的菜单是该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菜单项,可以完成多设置和操作。

本来,菜单与各种工具是配合使用的,两者是不能独立区分的。

这里对菜单栏进行简单的介绍,一般情况下,Patran 有九个主菜单项,如图1-2所示,文件菜单栏应用菜单按钮工具栏管理(File)菜单主要用于Patran数据库文件的打开/关闭,同时也用来从其他CAD系统输入模型;组(Group)菜单主要用于组的操作,作用类似CAD系统中的“层”;视窗管理(Viewport)菜单用于视窗设置;视图操作(Viewing)菜单用于图形显示设置,包括了工具栏中一些工具的功能;元素显示管理(Display)菜单用于设置各种元素的显示方式;参数设置(Preferences)菜单用于选择求解器,定制用户自己的环境等操作;工具选项(Tools)菜单中提供了许多非常有用的工具;在线帮助(Help)菜单为使用者提供在线帮助。

瞬态响应及误差分析(时域分析法)

瞬态响应及误差分析(时域分析法)
e(t ) xi (t ) xo (t ) T (1 e t T ) e() T
T
e()=T
xo(t)=t-T+Te-t/T
0 t
27
五、一阶系统响应小结
1. 典型外作用(t≥ 0) (1)单位脉冲信号 δ (t) (2)单位阶跃信号 1(t) (3)单位斜坡(速度)信号 t (4)单位加速度信号 (½ )t2 (5)正弦信号 A sin(wt+ø ) 2、典型时间响应 t (1)单位脉冲响应 1 T xo (t ) e (2)单位阶跃响应 T (3)单位斜坡(速度)响应 t xo1 (t ) 1 e T (4)单位加速度响应
18
一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特点: 1. 响应分为两部分: 第一项稳态响应:1,表示t→∞时,系统的输出状态. 第二项瞬态响应:-e-t/T,表示系统输出量从初态到终 态的变化过程(动态/过渡过程) 2. XO(0)= 0,随时间的推移, Xo(t) 指数增大,且无
振荡。Xo(∞) = 1,无稳态误差; 3. XO(T)= 1 – e-1= 0.632,即经过时间T,系统响应达到
t s 4T (2%误差带) T越小,系统的快速性越好。
20
例1.一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若kt=0.1, 试求系统的调节时间ts,如果要求ts≤ 0.1秒。 试求反馈系数应取多大? C(s) R(s) 100/s 解: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
1 / kt 100/ s ( s) 100 0.01s 1 kt 1 s kt 10 当kt 0.1 , ( s ) 时 0.1s 1 显然时间常数 0.1秒. T
r (t )
A
0 r (t ) A
t 0及t 0t

电路(第七章 二阶电路)

电路(第七章  二阶电路)

uC (t ) e 3t (3 cos 4t 4 sin 4t ) 5e3t cos(4t 53.1o )V (t 0)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电路分析基础
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的表达式分别为:
duC iL (t ) C 0.04e 3t (7 cos 4t 24 sin 4t ) dt 3t o
uC (0 ) K1 3
t 0
3 3 5 3 j4 2L 2 L LC
利用初始值uC(0+)=3V和iL(0+)=0.28A得:
解得 K1=3和K2=4。 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的表达式分别为:
duC (t ) dtຫໍສະໝຸດ i L (0 ) 3K1 4 K 2 7 C
Im
iL(t)
T 4 T 2
3T 4
o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t9 t10 t11 t12 Im
返 回
T
t
上一页 下一页
电路分析基础
LC振荡回路的能量
LC回路的总瞬时储能
LC回路的初始储能
1 2 1 2 w(t ) Li (t ) Cu (t ) 2 2 1 1 2 2 (sin t cos t ) (J) 2 2
LC d 2 uC dt2
d uC RC uC uOC dt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电路分析基础
LC
d 2 uC dt2
d uC RC uC uOC dt
这是一个常系数非齐次线性二阶微分方程。 求解该方程必须有条件: d uC i t i 0 uC 0 0 0 dt C C 为了得到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令uOC=0,得二阶齐次微分方程 d 2 uC d uC 根据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 LC RC u 0 C 经验可假定齐次方程的解 dt dt2

第六章 瞬态响应分析(6-1)

第六章 瞬态响应分析(6-1)
5
令:
2 n
K T
2 n
1 T
则 二阶系统标准式:
2 n ( s ) 2 2 s 2 n s n
--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 --阻尼比 2 2 s 2 s n n 0 二阶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系统的两个特征根(闭环极点)为
s1,2 n n 1
c (t )
r (t )
r (t )
ess T
c (t )
t
4
第二节 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 一个可以用二阶微分方程来描述的系统称 为二阶系统。从物理上讲,二阶系统包含有二 个独立的储能元件,经常用到的储能元件有电 感、电容等。 一、二阶系统标准形式
R(s)


K s(Ts 1)
C ( s)
K C( s ) T ( s ) 1 K R( s ) s2 s T T
将上式进行拉氏反变换并整理,得
e1 e 2 c( t ) 1 ( ) 2 2 1 T1 T2 1
T t T t
式中
T1 ( 2 1) n T2 ( 2 1) n
12
过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图
r (t )
c (t )
0
t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
希望系统有很快地响应速度。即在控制信号的作 用下,系统的输出能很快地随控制信号变化而变化。 系统分析的准确度取决于数学模型描述的真实程度。 第一节 一阶系统的瞬态响应 一、慨述
C ( s) 1 R( s ) 1 Ts
R(s)


1 Ts
C ( s)
1. 输入为单位阶跃函数,则输出为
2 1 ,2 n n

17车辆操纵动力学-07-驱动和制动时的车辆运动

17车辆操纵动力学-07-驱动和制动时的车辆运动

式中,AlFf是转向时前轴的载荷转移;A1T是由驱动力/制动力引起
的前后轴之间的载荷转移;%是前轴的垂直载荷;M是轮胎和路面 之间的摩擦系数。
对于较小的纵向和侧向加速度情况,
dK{AWf dKf^w (2Xt\2 ~dWK^* fej
它们被视为相同数量级的微小量,并有
.r, 9K^Wf dK{
1 /2^f\2l
}
daT dThW dz 2K^
(7.26)
பைடு நூலகம்
-(
dat dX
i
2
ac
W
+
dar dz
lThW\ dKr Ke )dW
hWK扣 drK^K^
3.对稳定性因子的扩展
(7.27)
一旦给定了前、后轮的侧偏角和转向角,则前轮转角S与转向半
径P之间的关系则为
8« =—— I +fit -y3r + ar - afAy P
由上述分析可知,通过分别叠加左、右轮的侧偏刚度可以得到
前、后轴的等效侧偏刚度,即
2K;=Kn+KQ=2KB[l-^^-
(7-9)
2K;
(7. 10)
根据式(7.3)和式(7.4),并对式(7.9)和式(7. 10)釆用与上述 相同的微小量假设,求得执和反如下:
202
第7章驱动和制动时的车辆运动
▲疋 Ll2X^v A ^2lKa l1+dW2Kf0 + 2 \^w} \7
v
h 1 丄办疋诚卜丄 / a«^2 _2l
叫 ^2M1+^^p+t(忑)叫
(7.9〇
(1 ~ac)lv 2K^2KAl~M~^+i
(7. 10,)

6s50mc--c柴油机主要固定件有限元动力分析

6s50mc--c柴油机主要固定件有限元动力分析

dynamics gas pressure trace inside the cylinder,and by studying on the
simulati
on of crank·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of diesel engine.And these forces are ac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大连海事大学有关保留、使用研究生学 位论文的规定,即:大连海事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 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连海事大学可以将本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 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位论文全 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数据库中,并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发 行和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Radioss,it get the first 1 8 order modes and frequencies of the diesel engine.ne rules of
the modes and natural frequencies is analysised,the results show the relative distribution of the vibration magnimde in the diesel engine and reveals the
curately applied on the FE model.nle transient response analysis of the diesel e

第六章--瞬态响应指标及其与系统参数的.

第六章--瞬态响应指标及其与系统参数的.

P

c(t P ) c() c()
100 %
式中,c(tP ) 为输出响应的最大值;c() 为稳态值。 4.延迟时间 td :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终值一半所需
的时间。 5.调整时间 ts (或过渡过程时间):它定义为阶跃
响应曲线衰减到与稳态值之差不超过某一个特定百 分数△(又叫误差带)带所需要的时间。△一般取 ±2%或±5%。
3
上述5个动态性能指标,基本上可以反映 出系统的动态过程特性,通常用 tr 或 tP 评价 系统的响应速度;用 P 评价系统的阻尼程度; 而 是同ts 时反应响应速度和阻尼程度的综合 指标。
实际中用得最多的是: 最大超调量: P 过渡过程时间:t s
4
二、瞬态指标与系统参数的关系 1. 上升时间 根据定义,当 t tr 时, c(tr ) 1 ,即系统输出:
允许误差 :0.05或0.02
0.1
0
tr
t
tp ts
1.上升时间 tr :动态响应曲线从零到第一次
上升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0—1或0.1-0.9)
2
2.峰值时间 tP :对应于最大超调量发生的时间。 3.最大超调量 P (或 M p ) ——定义为阶跃响应超过
稳态值的最大值与稳态值之比的百分数,即
即用二阶系统的分析方法来近似原来的三阶系统。
19
20
响系统超调量的情况下,减少调整时间,加 快系统的响应速度。

P e 1 2 100%
3
ts n
10
例 系统如图所示。要求性能指标为 P 20%, 秒, tP 1
试确定系统的 K0 和 K 值,并计算 ts 和 tr 。
R(s)

控制工程基础—第7章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与计算

控制工程基础—第7章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与计算
稳态误差 :
ss 0
(3)Ⅱ型系统(N=2)
静态位置误差系数为Kp=∞,稳态误差ss=0。 图7-4 所示为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曲线,其中图7-4a为0型系统;图7-4b为Ⅰ型或 高于Ⅰ型系统。
图7-4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2. 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 系统对斜坡输入X(s)= R/s2的稳态误差称为速度误 差,即
图7-6 单位加速度输入的响应曲线
表7-1 单位反馈系统稳态误差 ss 输入信号 系统 类型 阶跃 x(t)=R
R 1 K
斜坡 x(t)=Rt
R K
加速度
R 2 x( t ) t 2
0型 I型 Ⅱ型

R K
0 0
0
三、其它输入信号时的误差
如果系统承受除三种典型信号之外的某一信号x(t) 输入,此信号x(t)在t=0点附近可以展开成泰勒级 数为 :
1 R R ss lim s . 3 2 s0 1 G( s ) s lim s G ( s )
s0
( 7-20 )
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Ka定义为:
K a lim s G( s )
2 s 0
( 7-21 ) ( 7-22 )
所以
R ss Ka
(1) 0 型系统(N=0)
稳态误差 对式(7-5)进行拉氏反变换,可求得系统的误差 (t) 。对于稳定的系统,在瞬态过程结束后,瞬 态分量基本消失,而(t)的稳态分量就是系统的 稳态误差。应用拉氏变换的终值定理,很容易求 出稳态误差:
E ( s) ss lim ( t ) lim s ( s ) lim s t s0 s0 H ( s)
K v lim sG ( s )

自动控制原理第7章2

自动控制原理第7章2
连续系统的劳斯-赫尔维茨判据,是通过系统特征方程的系 数及其符号来判别系统的稳定性。这个判据实质是判断系统特征 方程的根是否都在s平面左半平面。但是在离散时间线性系统中 需要判断系统特征根是否都在z平面上的单位圆内。因此连续时 间线性系统的劳斯-赫尔维茨判据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寻找一个 新变量。
2020/12/3
上述变换关系的正确性证明如下: (a)在w平面的虚轴上,Re[w]=0,则有
w1 w1 即 z w1 1 w 1
2020/12/3
9
(b)w平面的左半平面,Re[w]<0,则有
w1 w1 即 z w1 1 w 1
(c)w平面的右半平面,Re[w]>0,则有
w1 w1 即
z w1 1 w 1
列出劳斯表,根据劳斯-赫尔维茨判据可以判定, 系统是稳定的。
2020/12/3
11
(4) z平面上的根轨迹 通常,离散时间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1 G(z) 0
其中G(z)为开环脉冲传递函数。离散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式在 形式上,与连续系统的完全相同,因此,z平面上的根轨迹作 图方法与s平面的作图方法相同。需注意:在连续时间系统中, 稳定边界是虚轴,而在离散系统中,稳定边界是单位圆。
根据pj在单位圆内的位置不同,所对应的瞬态分量的形式 也不同,如图7.30所示。只要闭环极点在单位圆内,则对应
的瞬态分量总是衰减的;极点越靠近原点,衰减越快。不过,
当极点为正时为指数衰减;极点为负或为共轭复数,对应为
振荡衰减。
Im
z平面
o
t
o
t
1
0
o
t
o
t
o
t
1 Re
不同闭环极点的瞬态分量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第7章电液伺服阀PPT课件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第7章电液伺服阀PPT课件
小、重量轻。 2)动态性能好、响应速度快。 3)直线件好、死区小、灵敏度高和磁滞小。 4)在某些使用情况下,还要求它抗振、抗冲
击、不受环境温度和压力等影响。
二、永磁力矩马达
1、力矩马达的工作原理 图2所示为一种常用的永磁动铁式力矩马达 工作原理图,它由永久磁铁、上导磁体、下导 磁体、衔铁、控制线圈、弹簧管等组成。衔铁 固定在弹簧管上端,由弹簧管支承在上、下导 磁体的中间位置,可绕弹簧管的转动中心作微 小的转动。衔铁两端与上、下导磁体(磁极)形 成四个工作气隙①、②、⑤、①。两个控制线 圈套在衔铁之上。上、下导磁体除作为磁极外, 还为永久磁铁产生的极化磁通和控制线圈产生 的控制磁通提供磁路。
1―喷嘴 2―喷嘴 3―固定节流孔 4―固 定节流孔 5―第二级滑阀阀芯 6―永磁 体 7―衔铁 8―电磁线圈 9―弹簧管 10―反馈弹簧
二、基本方程与方框图
力矩马达的运动方程包括基本电压方程,衔铁和挡板 组件的运动方程,挡板位移于转角之间的关系,喷嘴 挡板至滑阀的传递函数,阀控液压缸的传递函数,以 及作用在挡板上的压力反馈方程,根据这些方程可以 画出电液伺服阀的方框图。
两级伺服阀 此类阀克服了单级伺服阀缺点,是最常用的型 式。
三级伺服阀 此类阀通常是由一个两级伺服阀作前置级控制 第三级功率滑阀.功率级滑阀阀芯位移通过电气反馈形成闭环 控制,实现功率级滑阀阀芯的定位。三级伺服阀通常只用在大 流量的场合。
按第一级阀的结构形式分类: 可分为:滑阀、单喷嘴挡板阀、双喷嘴挡板阀 射流管阀和偏 转板射流阀。
1)动铁式力矩马达因磁滞影响而引起的输出位移滞后比动圈式 力马达大。
2)动圈式力马达的线性范围比动铁式力矩马达宽。因此.动圈 式力马达的工作行程大,而动铁式力矩马达的工作行程小。

电工基础教案瞬态过程的基本概念

电工基础教案瞬态过程的基本概念

电工基础教案-瞬态过程的基本概念第一章:瞬态过程简介1.1 教学目标1. 了解瞬态过程的定义及其在电工学中的应用。

2. 掌握瞬态过程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1.2 教学内容1. 瞬态过程的定义及分类2. 瞬态过程的基本特征3. 瞬态过程在电工学中的应用举例1.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通过示意图、公式等方式直观展示瞬态过程的特点。

1.4 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请学生举例说明瞬态过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并解答相关习题。

第二章:瞬态响应2.1 教学目标1. 了解瞬态响应的定义及其与瞬态过程的关系。

2. 掌握常用的瞬态响应分析方法。

2.2 教学内容1. 瞬态响应的定义及与瞬态过程的关系2. 常用的瞬态响应分析方法3. 瞬态响应在电工学中的应用举例2.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通过示意图、公式等方式直观展示瞬态响应的特点。

2.4 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请学生举例说明瞬态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并解答相关习题。

第三章:RC电路的瞬态响应3.1 教学目标1. 了解RC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电工学中的应用。

2. 掌握RC电路的瞬态响应分析方法。

3.2 教学内容1. RC电路的基本概念2. RC电路的瞬态响应分析方法3. RC电路的瞬态响应在电工学中的应用举例3.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通过示意图、公式等方式直观展示RC电路的瞬态响应特点。

3.4 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请学生举例说明RC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并解答相关习题。

第四章:RLC电路的瞬态响应4.1 教学目标1. 了解RLC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电工学中的应用。

2. 掌握RLC电路的瞬态响应分析方法。

4.2 教学内容1. RLC电路的基本概念2. RLC电路的瞬态响应分析方法3. RLC电路的瞬态响应在电工学中的应用举例4.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七章 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与校正

第七章 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与校正

反馈的功能:
1、比例负反馈可以减弱为其包围环节的惯性,从 而将扩展该环节的带宽。
2、负反馈可以减弱参数变化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3、负反馈可以消除系统不可变部分中不希望有的
特性。
X i(s)
n1
n2
控制器 校正
对象1
对象2
校正
校正
X 0(s)
反馈串联的联结形式
一、利用反馈校正改变局部结构和参数
❖ 1、比例反馈包围积分环节
1. 设火炮指挥系统如图所示,其开环传递函数
系统最大输出速度为2转/min ,输出位置的容许误差小于2/秒。 (1) 确定满足上述指标的最小k值,计算该k值下的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 (2) 前向通路中串联超前校正网络Gc (s)=(1+0.4s)/(1+0.08s),试计算相位裕度。
G(s)
k
s(0.2s1)0 (.5s1)
反馈校正、顺馈校正和干扰补偿。
X i(s) + E

校正 串联
放在相加点之后
此处往往是一个 小功率点
+ 控制器

N
X 0(s)
对象
校正 反馈
可以放在 任意位置
7-3 串联校正
一、串联校正(解决稳定性 和快速性的问题,中频段)
Gc(s)
X 0(s) X i(s)
R2 R1 R2

R1C S 1
和被包围环节G1(s)全然无关,达到了以1/ Hc(s)取代G1(s)的效果 反馈校正的这种作用,在系统设计和高度中,常被用来改选不希望有的某些 环节,以及消除非线性、变参量的影响和抑止干扰。
例:设其开环传递函数
G(s)
k
s(0.2s1)0 (.5s1)

控制工程基础期末复习及例题

控制工程基础期末复习及例题

15
第2章 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
例:求
F(s)(s2s)2(3s1) 的原函数。
解:
F(s)(sK 121)2
K12 K2 s2 s1
K11(s2 s) 2(3s1)(s2)2s21
f (t) L1[F(s)] te2t 2e2t 2et (t 2)e2t 2et
K 12 d ds (s2 s) 2(3 s1)(s2)2 s22
29
第4章 系统的时域分析
稳态误差
R(s)
E(s)
C(s)
G(s)
E (s) R (s) H (s)C (s) B(s) H(s)
sR (s) esslt im e(t)lsi m 0sE (s)lsi m 01G (s)H (s)
ess
limsE(s)lims
s0
s0
1 m
K (is1)
R(s)lsi m0 Ks1s
综合成绩:平时20% + 实验10%+末考70%
2
3
4
5
6
7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结构
控制系统 工作 控制系统 的组成 原理 的分类
PID校正
分析
控制系统的概念
控制系统
设计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滞后校正 超前校正
校正
常用校
正方式 滞后——
超前校正
稳定性 准确性 快速性
8
时域分析法 频域分析法
第1章 绪论
9
第1章 绪论
4.控制论的本质
是通过信息的传递、加工处理并加以反馈来进行控制, 控制理论是信息学科的重要组成方面。
5.机械工程控制论
是以机械工程技术为对象的控制论问题,是研究这一工

第7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

第7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
1 2
x ≥ a x < −a
2 2
x >
1 1

0
− a < x < a x > a x < −a
1
x <
2

0
4. 间隙特性
输入输出之间具 有多值关系
输出
齿轮传动中的齿隙 液压传动中的油隙
输入
元件开始运动 输入信号< 无输出信号; 输入信号< a 时,无输出信号; 当输入信号> 以后,输出随输入线性变化。 当输入信号> a 以后,输出随输入线性变化。 元件反向运动 保持在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瞬间的输出值; 保持在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瞬间的输出值; 输入反向变化>2 输出随输入线性变化。 输入反向变化>2a ,输出随输入线性变化。
§7-2
常见非线性特性 常见非线性特性
一个单输入单输出静态非线性特性的数 学描述为: 学描述为:
y = f (x)
静态非线性特性中,死区特性、饱和特性、继 电特性、间隙特性是最常见的,也是最简单。 也是最简单 也是最简单
1. 死区特性
输出
(不灵敏区特性 不灵敏区特性) 不灵敏区特性
各类液压阀的正重叠量; 各类液压阀的正重叠量; 系统的库伦摩擦; 系统的库伦摩擦; 测量变送装置的不灵敏区; 测量变送装置的不灵敏区; 调节器和执行机构的死区; 调节器和执行机构的死区; 弹簧预紧力;等等。 弹簧预紧力;等等。
如果系统线性部分gs具有良好的低通滤波特性则高次谐波分量通过线性部分后将被衰减到忽略不计可以近似认为当输入为正弦信号xt时只有yt的基波分量沿闭环反馈回路送至比较点其高次谐波分量可忽略不计即只考虑一次谐波sincos非线性环节相当于一个对正弦输入信号的幅值及相位进行变换的环节可以仿照线性系统频率特性的概念建立非线性环节的等效幅相特性

patran培训教材(有限元分析)

patran培训教材(有限元分析)

目录第一章Patran基础知识 (2)第二章悬臂梁的有限元建模与变形分析 (17)第三章受热载荷作用的薄板的有限元建模与温度场求解 (31)第四章带孔平板的受力分析(平面) (36)第五章厚壁圆筒的受内压作用时的应力分析 (44)第六章受压力载荷作用时板的受力分析 (51)第七章板的模态分析 (57)第八章板的瞬态响应分析 (62)第九章板的频率响应分析 (67)第十章提取车架中性面的模态分析 (72)第一章Patran基础知识一.Patran的用户界面介绍Patran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清晰、简单、易于使用且方便记忆,其用户界面如图1-1所示。

图1-1 patran界面按照各部分的功能,可将Patran界面划分为四个区域:菜单和工具栏区、操作面板区、图形编辑区、信息显示和命令行输入区。

下面,就分别对这几个区域进行介绍。

1.菜单和工具栏区如图1-2所示,patran 的界面上有一行菜单,两行工具栏。

图1-2 菜单工具栏Patran 的菜单是该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菜单项,可以完成多设置和操作。

本来,菜单与各种工具是配合使用的,两者是不能独立区分的。

这里对菜单栏进行简单的介绍,一般情况下,Patran 有九个主菜单项,如图1-2所示,文件管理(File )菜单主要用于Patran 数据库文件的打开/关闭,同时也用来从其他CAD 系统输入模型;组(Group )菜单主要用于组的操作,作用类似CAD 系统中的“层”;视窗管理(Viewport )菜单用于视窗设置;视图操作(Viewing )菜单用于图形显示设置,包括了工具栏中一些工具的功能;元素显示管理(Display )菜单用于设置各种元素的显示方式;参数设置(Preferences )菜单用于选择求解器,定制用户自己的环境等操作;工具选项(Tools )菜单中提供了许多非常有用的工具;在线帮助(Help )菜单为使用者提供在线帮助。

工具栏各工具功能见表一:表一 Patran 工具栏各工具功能列表 菜单栏应用菜单按钮工具栏2.操作面板区,图形编辑区和信息显示和命令输入区由工具按钮和菜单选项打开的各种面板一般都显示在patran界面的右侧,即操作面板区。

电工基础教案-瞬态过程的基本概念

电工基础教案-瞬态过程的基本概念

电工基础教案-瞬态过程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瞬态过程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瞬态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处理方法;3. 能够应用瞬态过程的基本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瞬态过程的定义和特点1.1 瞬态过程的定义1.2 瞬态过程的特点1.3 瞬态过程的分类第二章:瞬态过程的基本概念2.1 瞬态过程的基本参数2.2 瞬态过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2.3 瞬态过程的解决方案第三章:RC电路的瞬态过程分析3.1 RC电路的基本概念3.2 RC电路的瞬态响应分析3.3 RC电路的应用实例第四章:RL电路的瞬态过程分析4.1 RL电路的基本概念4.2 RL电路的瞬态响应分析4.3 RL电路的应用实例第五章:LC电路的瞬态过程分析5.1 LC电路的基本概念5.2 LC电路的瞬态响应分析5.3 LC电路的应用实例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介绍瞬态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处理方法;2. 通过示例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瞬态过程的基本概念;3.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和案例分析,检查学生对瞬态过程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能力;3. 期末考试:设计相关的试题,全面评估学生对瞬态过程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学PPT:提供清晰的讲解和示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瞬态过程的基本概念;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参考;3. 在线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资源和文献,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教学建议:1. 在讲解瞬态过程的基本概念时,注重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举例说明瞬态过程在电工领域的应用;2. 在分析RC、RL和LC电路的瞬态过程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瞬态过程基本概念和方法,进行具体分析和解决问题;3.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瞬态响应分析7.1 概述(1)计算时变激励的响应(2)激励在时间域中显式定义,所有作用的力在每时间点给定(3)计算的响应通常包括节点位移、速度、加速度、单元力和应力(4)计算瞬态响应有直接法(Direct)和模态法(modal)7.2 直接瞬态响应分析(1)过程动力学方程对固定时间段求出离散点的响应,用中心差分法使用Newmark-Beta方法转化为(可以选择Willson-Theta法、Hughes-Alpha Bathe)整理得到其中,(2)瞬态响应分析中的阻尼其中,B1 = 阻尼单元(VISC,DAMP) + B2GGB2 = B2PP 直接输入矩阵+传递函数G = 整体结构阻尼系数(PARAM,G)W3 = 感兴趣的整体结构阻尼转化为频率-弧度/秒(PARAM,W3)K1 = 整体刚度矩阵G E = 单元结构阻尼系数(GE 在MATi卡中定义)W4 =感兴趣的单元结构阻尼转化为频率-弧度/秒(PARAM,W4)K E = 单元刚度矩阵瞬态响应分析中的不允许复系数,因此结构阻尼转化为等效粘性阻尼进行计算W3,W4的缺省为0,这时不计阻尼7.3 模态瞬态响应分析(1)过程物理坐标与模态坐标变化无阻尼的动力学方程变换得到其中,解耦得到单自由度系统方程其中,当存在阻尼时其中,(2)模态瞬态响应分析中的阻尼使用模态阻尼,每阶模态都存在阻尼,方程变为解耦的方程或其中,利用Duhamel积分得到(3) Nastran中模态瞬态响应分析阻尼的输入a) TABDMP1卡用SDAMPING=ID 情况控制卡选择b)f i (Hz)和g i为频率和阻尼值,用线性内插值给定点间的频率, 用线性外插值给定端点外的频率;如:c)定义非模态阻尼(4)模态瞬态响应分析数据的提取a)物理响应为模态响应的叠加b)计算量一般不如直接法大c)不必输出每个时间步的值(5)模态截断原因:a)不需要所有模态,仅须很少的低阶模态就可以得到满意的响应b) 用PARAM,LFREQ 给出保留模态的频率下界c) PARAM,HFREQ给出保留模态的频率上界d)PARAM,LMODES给出保留模态的最小数目e)截断高频模态即截断了高频响应7.4 瞬态激励力定义为时间的函数Nastran中定义方法1)时变载荷a) TLOAD1定义的载荷其中,b) TLOAD2定义的载荷2)TLOAD1卡片其中,a)DELAY定义自由度及时间延迟量b) TABLEDi定义时间和力对c)由DLOAD情况控制卡选择d)TYPE定义为3) TLOAD2卡片其中,该卡片由情况控制卡DLOAD选取4)载荷的组合其中,注:a)TLOAD1和TLOAD2标号唯一b)用DLOAD组合TLOADsc)由情况控制卡DLOAD选取5)DAREA卡定义动态载荷作用的自由度,与其他卡片关系DAREA例子6)SLEQ卡片将静态载荷用为动态载荷由情况控制卡LOADSET选取包括含一个DAREA卡片,与其他卡片关系LSEQ例子7)初始条件a)瞬态响应分析中,初始位移与初始速度由TIC数据卡定义,在模态响应分析中无效b)由IC情况控制卡片选择c)未被约束的自由度为0d) 由一个A-set DOFs.给定e) 初始条件仅须在直接瞬态响应中给定,模态瞬态响应中为0f) 初始条件用于计算{u 1 }时需要的{u 0 }, {u -1 },{P 0 }, {P -1 },所有点的初始加速度设置为0(t<0)建议对任何类型的动态激励至少取一个时间步为0g) TIC卡定义初始条件其中,8)TSTEP卡a) 定义直接瞬态响应和模态瞬态响应分析中的积分时间步长b) 积分误差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c) 建议在响应的一个周期内至少取8个时间步d) TSTEP控制求解和输出,由情况控制卡TSTEP选取e) 积分的代价与步长成正比f) 对低频(长周期)响应用自适应方法更有效g) 计算中可以改变积分步长,这时h) TSTEP卡片7.5直接瞬态响应与模态瞬态响应比较7.6瞬态响应求解控制例子1)DIRECT TRANSIENT RESPONSEINPUT FILEID SEMINAR, PROB4SOL 109TIME 30CENDTITLE= TRANSIENT RESOPONSE WITH TIME DEPENDENT PRESSURE AND POINT LOADSSUBTITLE= USE THE DIRECT METHODECHO= PUNCHSPC= 1SET 1= 11, 33, 55DISPLACEMENT= 1SUBCASE 1DLOAD= 700 $ SELECT TEMPORAL COMPONENT OF TRANSIENT LOADING LOADSET= 100 $ SELECT SPACIAL DISTRIBUTION OF TRANSIENT LOADING TSTEP= 100 $ SELECT INTERGRATION TIME STEPS$OUTPUT (XYPLOT)XGRID=YESYGRID=YESXTITLE = TIME (SEC)YTITLE- DISPLACEMENT RESPONSE AT CENTER TIPXYPLOT DISP RESONSE / 11(T3)YTITLE= DISPLACEMENT RESPONSE AT CENTER TIPXYPLOT DISP RESPONSE / 33 (T3)YTITLE= DISPLACEMENT RESPONSE AT OPPSITE CORNERXYPLOT DISP RESPONSE . 55 (T3)$BEGIN BULKPARAM, COUPMASS, 1PARAM, WTMASS, 0.00259$INCLUED ’plate.bdf’$$ SPECIFY STRUCTURAL DIAMPING$ 3 PERCENT AT 250 HZ. = 1571 RAD/SEC$PARAM, G, 0.06PARAM, W3, 1571.$$ APPLY UNTI PRESSURE LOAD TO PLATE$LSEQ, 100, 300, 400$PLOAD2, 400, 4., 4, THRU, 40$$ VARY PRESSURE LOAD (250HZ)$TLOAD2, 200, 300, , 0, 0., 8.E-3, 250., -90.$$ APPLY POINT LOAD OUT OF PAHSE WITH PRESSURE LOAD $TLOAD2, 500, 600, , 0, 0., 8.E-3, 250., -90.$DAREA, 600, 11, 3, 1.$$ COMBINE LOADS$DLOAD, 700, 1., 1., 200, 50., 500$$ SPECIFY INTERGRATION TIME STEPS$TSTEP, 100, 100, 4.0E-4, 1$ENDDATA结果2))MODAL TRANSIENT RESPONSEINPUT FILEID SEMINAR, PROB4SOL 112TIME 30CENDTITLE = TRANSIENT RESPONSE WITH TIME DEPENDENT PRESSURE AND POINT LOADS SUBTITLE = USE THE MODAL METHODECHO = UNSORTEDSPC = 1SET 111 = 11, 33, 55DISPLACEMENT(SORT2) = 111SDAMPING = 100SUBCASE 1METHOD = 100DLOAD = 700LOADSET = 100TSTEP = 100$OUTPUT (XYPLOT)XGRID=YESYGRID=YESXTITLE= TIME (SEC)YTITLE= DISPLACEMENT RESPONSE AT LOADED CORNERXYPLOT DISP RESPONSE / 11 (T3)YTITLE= DISPLACEMENT RESPONSE AT TIP CENTERXYPLOT DISP RESPONSE / 33 (T3)YTITLE= DISPLACEMENT RESPONSE AT OPPOSITE CORNERXYPLOT DISP RESPONSE / 55 (T3)$BEGIN BULKPARAM, COUPMASS, 1PARAM, WTMASS, 0.00259$$ PLATE MODEL DESCRIBED IN NORMAL MODES EXAMPLE PROBLEM$INCLUDE ’plate.bdf’$$ EIGENVALUE EXTRACTION PARAMETERS$EIGRL, 100, , ,5$$ SPECIFY MODAL DAMPING$TABDMP1, 100, CRIT,+, 0., .03, 10., .03, ENDT$$ APPLY UNIT PRESSURE LOAD TO PLATE$LSEQ, 100, 300, 400$PLOAD2, 400, 1., 1, THRU, 40$$ VARY PRESSURE LOAD (250 HZ)$TLOAD2, 200, 300, , 0, 0., 8.E-3, 250., -90. $$ APPLY POINT LOAD (250 HZ)$TLOAD2, 500, 600,610, 0, 0.0, 8.E-3, 250., -90. $DAREA, 600, 11, 3, 1.DELAY, 610, 11, 3, 0.004$$ COMBINE LOADS$DLOAD, 700, 1., 1., 200, 25., 500$$ SPECIFY INTERGRATION TIME STEPS$TSTEP, 100, 100, 4.0E-4, 1$ENDDAT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