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_部门利益_问题_石亚军

合集下载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摘要】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责权不一致、监督机制不完善、部门职能不清晰等突出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主要在于体制设计不够科学和灵活,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决策难以落实、权责不清晰等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应当通过深化机构改革、完善监督机制、优化职能配置等方面进行改革。

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规范化和法治化建设、推动政府能力提升。

为了推动改革,需要探索建立更加科学的治理体系、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公民参与和监督、加强行政权力制约等措施。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在于提升政府效能、保障人民权益、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而改革的方向和推动措施将为未来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提供重要指导。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问题、权力、责权、监督、部门职能、改革、建议、必要性、发展、推动、集中、不一致、不完善、职能不清晰、我国、目前、突出问题、分析、引言、正文、结论.1. 引言1.1 当前行政管理体制现状当前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权力过于集中、责权不一致、监督机制不完善、部门职能不清晰等方面。

在现实中,政府部门之间存在明显的权力不均衡现象,一些部门或官员的权力过大,导致相关政策执行时出现偏颇或不公平的情况。

责权不一致也是当前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之一,一些部门在权责划分上不够明确,导致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影响了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监督机制不完善也是当前行政管理体制亟待解决的问题,监督不到位导致了一些腐败现象和权力滥用的情况。

部门职能不清晰也是当前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难题,一些部门的职能重叠、界限不清,导致了政策执行时的混乱和效率低下。

需要通过相关改革和措施来完善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使其更加合理和高效。

1.2 问题产生的原因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历史原因: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经济改革开放的深入,原有的体制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要。

探索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_石亚军

探索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_石亚军

热点聚焦*本文系石亚军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调查与改革研究 (项目批准号:06&ZD02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探索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石亚军 施正文[摘 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是加快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本文就探索推行大部制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分析了大部制改革的意义和原则,探讨了需要重点研究的五个问题,即: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能的分离与协调问题,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问题、法律保障问题、配套措施问题及理论研究问题。

[关键词]大部制;责任政府;体制改革[中图分类号]D035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863(2008)02-0009-03一、推行大部制改革的意义按照部门的职能大小和机构的数量多少不同,政府机构设置一般有 小部制 与 大部制 两种类型。

小部制的特征是 窄职能、多机构 ,部门管辖范围小、机构数量大、专业分工细、职能交叉多。

我国目前实行的即是这种小部门体制。

大部制是一种政府政务综合管理组织体制,其特征是 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 ,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广,职能综合性强,部门扯皮少。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行的 大部制 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具有重要而显现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我国目前政府组织机构设置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部门过多、职能交叉、权责脱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务院部门之间有80多项职责交叉,例如,建设部门与发展改革部门、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局);劳务输出也存在多头对外的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劳动保障、人事、教育部门职能交叉;在信息产业管理方面,信息产业部、国信办、广电总局等部门职能交叉;在城市供水、地下水管理方面,水利、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职能交叉,等等。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19章当代中国行政改革[1]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19章当代中国行政改革[1]

第19 章当代中国行政改革二、思考题4 .简述广义的行政改革。

答:广义行政改革是指一切与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归属及其行使相联系的改革。

其内涵可以从以下凡个方面理解:( 1 )在改革内容方面,广义行政改革涉及到与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相关联的诸方面的法权主体与其相互关系,并以这些法权主体相互关系的改变或调整为核心内容。

( 2 )在改革范畴上,与广义政府的内涵相适应,广义行政改革在范畴上接近广义的政府改革。

( 3 )在实施操作方法上,广义行政改革要求政治、经济、行政三大体制改革凡乎同时启动并以其他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为自身顺利发展的充足条件。

5 .简述狭义的行政改革。

答:狭义行政改革特指以狭义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为中心的国家公共行政系统的改革。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 )在改革内容方面,狭义行政改革等同于狭义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在这一体制中,国家行政机关是主要的抑或是唯一的权力、行为和责任主体。

( 2 )在改革范畴上,这一改革的主要范畴大多只限于各级国家行政机关自身的改革,而不以外部制控条件的同步改变为前提。

( 3 )在实施操作方法上,主要是通过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重新定位,使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分析,我国的行政改革属于狭义行政改革的内容,即以国家各级行政机关为中心的国家行政改革。

6 .简述我国行政改革的主要任务。

答:我国行政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对政府的重新定位。

这是要对国家行政组织即各级政府的法定地位、行政权限、管理职能、行为方式、工作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流程、财政预算、行政责任等方面的基本原则的再认识、再设计、再组合、再规定。

( 2 )以重新定位为基础再次构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通过重新定位,使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的需要,适应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适应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与实践的需要并成为其中的主导力量,进而有效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使政府成为维护社会公正的权威之一。

“大部制”改革的最大难点——超脱部门利益

“大部制”改革的最大难点——超脱部门利益

“大部制”改革的最大难点——超脱部门利益【摘要】党的十七大在部署未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特别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这是有别于以往改革的新思路,并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但在我国的实际实践中存在各种困难,其中最大的难点是如何超脱部门利益。

【关键词】大部制改革部门利益一、引言所谓“大部门体制”,就是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务院已经进行了五轮政府行政机构改革,但是,几轮改革一度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这是一种有别于以往改革的新思路。

大部制之所以没有在我国大刀阔斧的进行是有其困难的,其中最大的梗阻是部门利益的垄断化。

二、“大部制”改革面临的最大难点——如何超脱部门利益弱化部门利益膨胀,“大部门体制”值得期待,但是不宜过高期待。

部门利益膨胀成因复杂,不仅有极大的广度,还有无比的深度。

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集团化,部门利益当中有着极其复杂的集团利益、小团体利益、领导个人利益,这些利益不会因为体制的改变而自然消失。

部门利益膨胀涉及的不只是一般政府部门,因为中国政治体制特殊,诸多的政府职能延伸到执政党以及人大系统。

因此,成功的“大部门体制”改革,肯定会牵动政治体制改革,涉及和涵盖到党政、人大等权力系统。

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建立起来的很可能是貌合神离而不是浑然一体的“大部制”。

因此,“大部门体制”改革必须要考虑党的权力和政府权力的合理有效对接。

比如文化部、广电总局与中宣部的关系,公安部、安全部、司法部与政法委的关系,中组部与人事部的关系等。

“大部门体制”极有可能把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减少部门利益的广度,但是有可能加剧部门利益的深度,因此治理起来可能会更难。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过多年改革,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

其中,最大的成功就是行政管理体制已初步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顺应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提出的要求,实现了生产力的大解放。

但这并不意味行政改革就到位了。

一者,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还远不如经济体制改革那么大,许多老大难问题尚未解决;其次,随着经济与社会的深入发展,国内外形势和行政环境不断有新变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不适应。

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领导职能相互混淆。

在当前,我国领导体制中领导职能划分不清是一个突出问题,比如党委,政府,人大这三个机构,它们之间的职能究竟应该如何区分,长期以来没有一个科学严格的说法和做法。

再如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问题,理论上尽管洋洋洒洒多有呼吁,但在体制上这些年一直是似分不分,以至于时至今日我们一方面大力倡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对企业负责人的任免,还仍要以代表党委政府的组织人事部门认可为准。

2、领导权力过于集中。

领导权力是领导体制的核心,权力实施以权限划分为前提。

权限划分包括党政权限的划分、国家机关横向与纵向权限的划分,以及政府与企业、事业和其它社会组织之间的划分等。

当前,我国领导权限的最大弊端是权力过于集中,即领导权过分集中于领导机关和领导部门,在领导机关和领导部门中,又过于集中在为数很少的几个主要负责人身上。

由于权力下放不足和过于集中,使基层单位和基层群众缺乏工作上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也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在我国,掌权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

3、领导机构高度膨胀。

领导机构是实现领导职能的组织实体,是领导体制的组织表现形式,机构设置合理,领导工作才能完整有序地运转,达到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统一。

长期以来,我国领导机构尽管历经多次精简,但每一次精简过后又迅速膨胀。

因此可以说,在当前,机构臃肿仍然是我们当今领导体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顽症。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摘要】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着体制性障碍、监督机制不健全、权责不清、资源配置不合理、职能重叠冲突等问题。

体制性障碍导致行政效率低下,监督机制不健全造成行政权力失控,权责不清导致责任不明确,资源配置不合理使得资源浪费严重,职能重叠冲突则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强监督机制,明确权责分工,优化资源配置,规范职能行使,以提升行政管理效能。

未来发展方向是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强法治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只有不断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问题分析、监督机制、权责不清、资源配置、职能重叠冲突、改革建议、发展方向、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体制性障碍、监督机制不健全、权责不清、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职能重叠冲突等方面。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制约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在体制性障碍方面,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着各种繁琐的程序和冗余的机构,导致决策效率低下,难以及时有效应对复杂问题。

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和流程,容易导致行政行为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监督机制不健全也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监督机构多、职能分散、监督方式单一,导致监督难度加大,监督效果不明显。

监督对象与监督者之间存在利益关系,易受外部干扰影响,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

权责不清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的另一大难题。

由于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权力下放不到位,导致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责任推诿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执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资源配置不合理也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一个问题。

由于资源分配不均衡、使用效率低下,导致资源浪费严重,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制约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职能重叠冲突也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一个难题。

行政改革要确立公共部门整体优化的思路

行政改革要确立公共部门整体优化的思路
是把 握 垄 断行 业 改 革 的重点 。“ ” 时 十二 期 ,应 制 定 国有 资本 战 略性 调 整 体 方
位 改 案 ,将 更多 的 国有资本 配置 在公益 域 。 }
重 点 同时启 动行政体 制改革 和治理 部 门利 益 ,才
转 型。
部 公共 行政 ” 应 放在增 强公共 支 出能力上 ,将基z 共 服 能真正实 现从 “ 门行 政 ”向 “
管 理部 门 、财政 部 门 、事业单 位 、国有 企业
西方 “ 后新公 共管理 "运动 存在 的主要 问题
等公共资源,实行联动改革 ,整体优化公共
资 源配置 。一是 把握行政 管理体 制改革 的重 点 。“ 二 五 ”时 期 ,应 院学报 》2 1年 改革 的重心 放在强 化公共 产 品供 给上 。与 中 00

进行 了系统 阐释 。根据澳 大利亚 “ 整体 政府 肿 ,形成更 大 的部 门主义 ,在实 i 中产 生新 报 告 ” 整体 政 府 是 指公 共 服 务 机 构 为 了完 的协 调与合作 问题 。二是协 同管 中的责 任 , 成共 同的 目标 而实行 的跨部 门协作 ,以及 为 困境 。跨部 门组织 在共享 责任 的 i 构与协 作
织 机构重 组 、大部 门制运用 、中央权力强 化 危 机 。 旨在发展 共 同的 、协作 的文化 可能会
和协商性 的融人 等 。整 体政府 作为 一种治 理 降低结构 的重要 性 ,各 种专业 性组织 可能会
理念 ,一是 在组 织 内部 纳人新 的文化 理念 , 消极 地对 待结构调 整 ,因为他们 担心 自己的
呷 了解决 某些 特殊 问题组 成 的联合机 构 。整体 链 条 中 ,伙伴关 系容 易形成形 式 ^h j 主 l {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引言行政管理体制是国家行政机关按照一定法律程序进行组织、决策、执行和监督的一种制度安排。

目前,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并探讨其相关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突出问题一:权责不清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着权责不清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部门之间互相牵制、责任推诿的现象较为普遍。

这种情况导致了行政决策效率低下、工作推进缓慢、责任难以追究等问题。

造成权责不清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行政体制中的垂直划分不明确。

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界限模糊,导致工作中的决策权限不清晰,责任难以明确。

此外,行政机关内部的权力过于集中,一些重要决策由少数高层干部决定,容易产生个人恩怨、权力寻租等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并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

同时,应加强对行政决策的公开透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突出问题二:缺乏市场化机制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市场化机制。

在一些领域,行政决策过于干预市场经济,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

造成缺乏市场化机制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行政机关在一些经济领域的监管职责过重,没有给予市场主体足够的自主权,限制了市场的发展。

其次,行政决策过于依赖政府行政命令,缺乏市场经济的机制和手段,导致了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受到限制。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主体自主决策。

同时,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监管,防止市场垄断、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的发生。

突出问题三:行政决策不科学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还存在着行政决策不科学的问题。

一些重大行政决策缺乏科学依据、缺乏系统性分析,导致决策结果与实际情况脱节,影响了决策的执行效果。

造成行政决策不科学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调研思考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调研思考

作者: 石亚军
作者机构: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出版物刊名: 中国行政管理
页码: 13-14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3期
主题词: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机构改革;调研;七届二中全会;制度建设;依法行政;改革任务
摘要: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

调查表明,这些任务推进顺利,但进一步深化改革任务仍然繁重。

从地方政府和公务员的反应来看,如何有效推进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如何积极推进政府机构的科学调整,如何大力推进政府行为的规范,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认识,明确抓手,追求实效。

试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

试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

摘要: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部门利益问题是阻碍政府职能转变的器质性障碍。

部门利益引发贪污腐败、挑战法制权威,使改革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初衷推进。

文章从分析部门利益的含义入手,思考其形成机理,继而提出有效治理部门利益问题的策略,旨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进程,实现真正的“公共行政”。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部门利益一、部门利益的界定和分析(一)部门利益性质的界定1.部门利益是一种不正当利益的代名词,其偏离了公共利益的轨道,着重属于小团体和个人利益。

虽然政府部门包含公务员个体,但是部门利益与单纯的私人利益还是有所不同的。

部门利益产生于公共利益与小团体和个人利益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其本质是举着群众利益大旗实际损害群众利益的小团体和个人利益。

由此可见,部门利益是肩负着公共职责、掌握着公共权力的政府部门不正当利用自身行政权力和资源控制优势,为本部门成员谋取的群众利益以外的小团体和个人利益。

2.在当今的法治社会中,私人利益可以通过正当途径与手段获取,由于涉及范试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姻叶景升性,并且对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影响更大。

而对于为发达国家而言,经济增长的影响只是起到响应的积极作用。

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整体的综合分析来说影响的效果不是很明确。

陆军和陈郑在2004年研究发现运用硬顶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证发现存款利率约束会在总体上减少产出的现象,而我国基本上都处于这种约束状态。

这是利率市场化对国民收入和国民产出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而这两方面对于中国的宏观调控又有不可抹灭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经研究发现,与民营企业相比较,国有企业相必定会拥有更多的信贷资源与客户来源,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产业结构的升级有不利的影响。

但是利率市场化对于融资约束、使金融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具有缓解作用,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

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和各个大小企业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利率市场化可以使银行业竞争加剧,使银行总体数量减少,从而使银业产业更加的集中。

最新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部门利益问题探析-精品

最新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部门利益问题探析-精品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部门利益问题探析近年来,我国在深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发现部门利益是影响相关政府职能实现有效转变的重要阻碍性因素。

我国政府部门在运行过程中,为了实现一定利益,存在同公共性宗旨相偏离的现象,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不利于我国在谋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更加高效的实施全局性改革。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贯彻落实行政改革的过程中,一个最大的瓶颈就是部门利益问题,它给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不利于我国政府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职能的转变。

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首先对部门利益的性质以及社会危害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产生部门利益的原因展开了论述,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意见,希望对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部门利益;原因;措施本文积极加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研究,希望在对部门利益产生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有效采取措施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理。

一、部门利益相关概述(一)部门利益性质首先,同正当的公共利益相比,部门利益以个人和团体利益为出发点,因此是对正当利益的偏离。

在对部门利益展开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于个人和团体利益、公共利益两个概念来实现。

政府部门在运行过程中,应将公共价值的创造作为重要的职责,这一过程中,公共利益同公务员个体和小团体之间产生了某种联系,这是部门利益产生的基础。

说到底,部门利益以公共利益为号召,实现小团体以及私人的利益。

其次,对公共权力的行使是部门利益实现的基础。

这也是部门利益区别于私人利益的关键,同时也是部门利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原因。

现阶段,我国已经步入了法治社会,人们在获取私人利益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采取相应的正当手段,当个人利益侵犯到他人利益时,可以及时应用法律制度来解决纠纷[1]。

然而政府部门运行过程中,更容易掌握大量的公共资源以及行政权力,在监督能力较弱的背景下,很容易同公共利益产生背离。

(二)部门利益的社会危害首先,阻碍政府转变职能,影响行政体制改革。

调研基础上的思考与建议

调研基础上的思考与建议

(1)范围:本次调研范围涉及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东部省份包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和福建,西部省份包括重庆、青海和甘肃,中部省份包括湖南、湖北、安徽和山西,加上东北的辽宁、吉林。

调研对象涉及12个省级政府、15个地市级政府、14个县级政府、12个街道乡镇政府,共53个各级地方政府。

(2)人员: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个别访谈90次、115人;各级政府部门负责人――集体座谈97次、876人;省以下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公务员、企业负责人、社会组织负责人、一般群众――问卷调查2579人。

3.调研方法本次调研广泛采取了文献调查法、个别访谈法、集体座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其中,文献调查着重收集了近五年各级有关政府工作数据,主要包括政府规划、两会报告、政府部门计划、决策文件、总结、专项工作会议材料、年鉴以及各类学术期刊和有关政府网站刊载的相关资料;问卷调查强调了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具体组织流程见下图。

4.调研成果通过调研,课题组形成了4个汇总材料,即《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调查座谈会资料汇总》、《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调查访谈会资料汇总》、《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调查文献资料索引》以及《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汇总》。

这为我们了解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总体普遍性现状和局部特殊性现状、通过学术思维与实践思维的契合寻找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思路、举措和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调研内容总体而言,主要调研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配置、权力与权力的关系、权力运行机制的实际状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政府职能包括经济管理职能(经济管理职能内涵、经济管理职能设置、经济管理职能履行方式);社会管理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内涵、社会管理职能设置、社会管理职能履行方式);国家安全及外事职能(国家安全及外事职能内涵、国家安全及外事职能设置、国家安全及外事职能履行方式)。

涉及的问题包括:该级政府实际履行哪些行政职能?是否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要求(有无越位、缺位)?其法律依据、财政支持、人员配备等保障机制是否完备?对促进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效应如何?2.政府结构包括政府机构设置与编制(政府现行机构、部门设置、机构、部门编制、事业单位设置与编制);政府内部权力配置(政府与部门权力配置、各部门之间权力配置、特殊领域的权力配置);政府内部权力运行制度(政府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部门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影响、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政府对开发区、垂直管理部门的领导与监督、政府或者职能部门对下属事业单位的领导与监督、内部权力运行程序)。

刍议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

刍议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

刍议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作者:李翌洁来源:《今日财富》2016年第33期摘要: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的很多问题以及弊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渐凸显,因此,应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来科学地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而部门利益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瓶颈,它的存在严重阻滞了政府职能转变,破坏法制统一,滋生寻租腐败,使改革与初衷发生偏离,成为建立现代公共行政体制的器质性障碍。

基于此,本文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产生的社会危害进行了归纳分析,并提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策,对进一步推进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部门利益现阶段,政府改革或行政体制改革逐渐成为当代的世界性潮流,并被视为当代公共管理发展的一个核心主题。

公共利益的实现是这一核心主题的核心目标,它既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体现,也是最终目标。

在实现公共利益过程中,对部门利益的寻求和追逐已经成为阻碍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瓶颈所在。

透彻分析我国政府部门利益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思考如何通过转变政府职能,重塑从部门利益到公共利益的有效途径实乃当务之急。

一、“部门利益”概述(一)“部门利益”的性质界定“部门利益”概念的出现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

从理论界当前的观点看,学者们对“部门利益”大致持三类态度:一种是以杨冠琼为代表的“承认说”,即认为政府部门作为一个合法的组织机构,是独立的利益主体,部门利益应当得到认可和尊重;另一种是徐洪武、江涌等人的“否定说”,认为部门利益是一种以追求部门自身局部利益的形式变相实现个人利益的小团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公共权力的异化,其实质是“权力衙门化”与“衙门权力利益化”,是“以权力揽买卖”(吴敬琏);还有一种是“部分承认说”,该观点认为政府部门利益是一种有别于政府所代表的公共利益的特殊集团利益或行业利益,应当根据利益来源和用途的不同,区分其正当与否。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

社会文化探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朱顺宁【摘 要】当前,我国正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部门利益问题,这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将产生不利影响,成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瓶颈。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改正,以确保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部门利益 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本文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部门利益进行了概述,分析了部门利益产生的危害,并就如何解决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提出了具体措施。

一、部门利益概述所谓部门利益,顾名思义就是表现为本部门的利益,即政府部门利用其掌握资源、行使公共权力、承担公共管理职责等优势,通过各种手段(包括符合政策法律、钻政策法律空子,甚至是违反法律政策)为本部门谋取的非公共利益(即个人和小团体的私利)。

政府部门是由独立的个体组成的,由于政府部门的某个人或小团体目光短浅,仅仅局限于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只看到了眼前利益却忽略了长远利益,从而导致了损害集体利益而谋取部门利益。

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总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部门利益”是披着为公众谋取公共利益的合法外套,实则是损害公共利益的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

因此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是分不开的。

二、部门利益的危害(1)对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不利。

为了维护并获取更多的部门利益,有的权力部门不愿放弃或调整自己的职权,并想方设法巩固和扩大本部门的权限,尤其是经济权限,这样势必妨碍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损害整体利益,从而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延缓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

(2)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不利。

部门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门间的权力重叠和交叉,从而导致了经济、政治等多方面资源的浪费,阻碍了一些涉及广大群众公共利益的政策出台(如国地税合并、燃油税改革、反垄断法立法等),同时一些对国家或公共利益有不良影响的政策却不能及时取消。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石亚军施正文本文系石亚军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调查与政府改革研究”(项目号:06&ZD021)的阶段性成果。

课题调研组在2010年8月赴湖南省开展大部制改革运行现状调查中,得到了湖南省政府法制办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摘要]部门利益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瓶颈,它的存在阻滞政府职能转变,破坏法制统一,滋生寻租腐败,使改革与初衷发生偏离,成为建立现代公共行政体制的器质性障碍。

因此,必须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制度建设,从体制和制度上有效治理部门利益,才能推进从“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的根本转型。

[关键词]部门利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部制改革;政府法治建设[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863(2011)当我们走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处时,发现跟政府权力相连的所有变与不变,最终都与部门利益有关。

政府部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是偏离公共性的宗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影响改革的全局性、方向性和战略性,增加改革的难度和风险的过程。

科学界定部门利益,探讨其表现形式、社会危害、形成机理,并从理论反思和制度建设的层面,提出治理对策,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从“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型的需要。

一、部门利益的界定和分析(一)部门利益的性质界定1.部门利益是偏离了公共利益的不正当的小团体和个人利益。

界定部门利益,可以运用两个概念,一是广大民众的公共利益,二是小团体和个人利益。

虽然政府部门的职责是创造公共价值,但是部门利益肯定不是公共利益;虽然政府部门是由公务员个体所组成,但是部门利益一定不是赤裸裸的私人利益。

部门利益是在小团体和个人利益与政府代表的公共利益发生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归根结底是打着公共利益招牌,实则损害公共利益的小团体和个人利益。

因此,部门利益是指掌握公共权力、承担公共管理职责的政府部门,利用自身行政权力和资源控制优势,通过或者合法和合政策的,或者钻法律和政策空子的,或者非法和非政策的手段,为本部门及其组成人员谋取的、非公共利益的小团体和个人的私利。

行政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

行政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

行政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石亚军、施正文在《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是产生部门利益的体制性根源。

一是政府过多干预微观经济,政企、政事不分的问题依然严重。

机构设置依然是“窄职能、多机构”的小部门体制,专业分工细、
【总页数】1页(P58-5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7
【相关文献】
1.行政管理中的部门利益问题探讨
2.试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r"部门利益"问题
3.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
4.中央政府机构中的部门利益问题值得警惕
5.坚决斩断伸向民生保障的"黑手"——民政部门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着力加强低保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推进实现三个根本转变的内涵式大部制改革

推进实现三个根本转变的内涵式大部制改革

作者: 石亚军[1,2]
作者机构: [1]中国政法大学党委;[2]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出版物刊名: 中国行政管理
页码: 15-1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期
主题词: 改革道路;大部制;内涵式;大部门制;稳步推进;职能转换;人员裁减;外延式
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广受关注的我国政府大部制改革将迈人新的阶段。

从十七大开始的大部制探索,不可避免地走了一条外延式改革道路,在从多部门进行职能转换、机构瘦身、人员裁减的过程中搭起了架子,立起了牌子,迈起了步子。

十八大以后的大部制改革,无论是现有大部门的完善还是新的大部门的增设,都必须从外延式转轨到内涵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聚焦2011年第5期 总第311期7 *本文系石亚军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调查与政府改革研究”(项目号: 06&Z D021)的阶段性成果。

课题调研组在2010年8月赴湖南省开展大部制改革运行现状调查中,得到了湖南省政府法制办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石亚军 施正文[摘 要]部门利益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瓶颈,它的存在阻滞政府职能转变,破坏法制统一,滋生寻租腐败,使改革与初衷发生偏离,成为建立现代公共行政体制的器质性障碍。

因此,必须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制度建设,从体制和制度上有效治理部门利益,才能推进从“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的根本转型。

[关键词]部门利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部制改革;政府法治建设[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863(2011)05-0007-05 当我们走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处时,发现跟政府权力相连的所有变与不变,最终都与部门利益有关。

政府部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是偏离公共性的宗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影响改革的全局性、方向性和战略性,增加改革的难度和风险的过程。

科学界定部门利益,探讨其表现形式、社会危害、形成机理,并从理论反思和制度建设的层面,提出治理对策,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从“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型的需要。

一、部门利益的界定和分析(一)部门利益的性质界定1.部门利益是偏离了公共利益的不正当的小团体和个人利益。

界定部门利益,可以运用两个概念,一是广大民众的公共利益,二是小团体和个人利益。

虽然政府部门的职责是创造公共价值,但是部门利益肯定不是公共利益;虽然政府部门是由公务员个体所组成,但是部门利益一定不是赤裸裸的私人利益。

部门利益是在小团体和个人利益与政府代表的公共利益发生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归根结底是打着公共利益招牌,实则损害公共利益的小团体和个人利益。

因此,部门利益是指掌握公共权力、承担公共管理职责的政府部门,利用自身行政权力和资源控制优势,通过或者合法和合政策的,或者钻法律和政策空子的,或者非法和非政策的手段,为本部门及其组成人员谋取的、非公共利益的小团体和个人的私利。

2.部门利益是通过行使公共权力获取的。

通过行使公共权力获取部门利益是部门利益与私人利益最大的不同,也是部门利益值得警惕的主要理由。

在法治社会,私人利益能够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得满足,并不容易异化和滥用,即使有异化,因此而侵犯他人合法利益或者损害社会利益时,受害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使受损的私人利益得到救济。

而政府部门拥有广泛的行政权力和公共资源,具有分割社会财富的特权和便利,一旦缺少相应的监督或者制衡,极易背离公共利益,异化为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

例如,审批权、许可权、处罚权、收费权等系直接干预经营活动和分割社会财富的权力,极易创造权力寻租的机会,一些行政部门竞相争设这些职权,执法时予以滥用,以谋取不正当利益。

(二)部门利益的表现形式1.政府权力部门化。

政府和组成部门,是一个整体,但不是同一个个体。

视其为整体,政府与组成部门各司其责;视其为个体,两者就会相互越权。

现实中,由于我国政府组织体系不健全,政府组织立法严重滞后,很多政府部门从“部门本位”出发,将应当由政府行使的职权划归自身行使,决策和执行集于一体,自成体系,使政府成为程序标签,实行“部门行政”。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权力配置部门化的问题十分严重,现在只有土地出让审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城乡规划等少数事项必须由政府审批,其它事项几乎都是由各个部门管理,造成政府不直接行使权力。

这种现象的后果不仅使政府被部门边缘化,而且造成“政出多门”,强化了部门观念,以至于将部门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

2.部门权力利益化。

一些部门不是从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而是利用部门权力谋取小热点聚焦8 2011年第5期 总第311期团体利益。

表现在职权的行使取决于利益的有无和大小,有利可图的,乱作为或者违法作为;无利可图的,不作为或者消极作为。

例如,利用收费权和罚款权搞创收,利用审批权举办各种培训班等,将获取的收入作为部门小金库,盖楼堂馆所,进行“三公消费”,甚至集体腐败。

有学者认为,我们现在的一些政府,实际里面是一个一个的“土豆”。

每一个“土豆”都是一个利益板块,而每个利益板块都跟社会的各种利益交织在一起,以至于“民生被部门利益裹胁”。

[1]例如,文化部和国家版权局就曾为卡拉O K 收费权的归属发生部门之争;而湖南省在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引导资金时,省乡镇企业局也参与了项目审批并分割了部分资金分配权,最终导致资金份额过度分散,难以起到扶持促进效果。

3.部门利益法律化。

在依法行政的治理目标和制度环境下,为了使部门利益合法化,部门便广泛借法律法规来谋取和巩固部门利益。

目前,我国行政法律法规基本上是由部门来起草的,部门往往利用自己在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中的特权和便利,在部门利益的驱动下,通过在法律法规中为本部门设定各种权力,特别是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监督检查、行政强制等权力,将部门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以部门利益取代国家利益,借强化管理之由,行谋取部门利益之实。

我国《反垄断法》、《企业国有资产法》、《邮政法》、《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出台过程均有部门利益的影子。

[2]一旦部门权力在法律上获得了认可,就在执法和管理中与部门利益挂钩,出现执法就是处罚、管理就是收费的现象,严重背离了公共权力的宗旨和法治的精神。

并且,披上了法律外衣的部门利益,还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以至于难以纠正。

(三)部门利益的社会危害1.不利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妨碍行政体制改革。

由于部门利益的存在,一些部门不愿意调整和放弃自己的职权,而是极力扩充和强化本部门的管理权力,特别是经济管理职能,不仅造成政出多门、法出多门,损害整体利益,而且干预和限制了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和经济自由,人为制造了市场壁垒,不利于实现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转变。

为了维护本部门的利益,一些政府部门消极对待机构改革,对有利可图的职能不愿移交,隐形超编(从外部借调)和机构回潮现象严重,造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

有学者认为,多年来被强化了的部门利益是推进大部制改革的最大阻力。

[3]2.降低行政效率,增加经济运行成本。

部门利益的存在及相互间的冲突,消耗了大量的政治经济资源,使得能够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公共政策不能及时出台,如两税合并、反垄断法立法、燃油税改革等都曾遭遇部门设置的障碍。

一些急需发展的弱势部门事业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对国家利益有消极影响的政策却迟迟难以取消。

部门间对需要承担责任的事项相互推诿,部门信息不能共享,造成行政效率低下,极大地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实现。

如在信息共享试点中经常碰到工商局不肯将企业登记的数据提供给税务部门使用,原因是工商部门要利用这些数据来收取企业名称查询费以及其它咨询费用。

[4]为了谋取部门利益,把执法和管理作为创收的手段,致使企业除了正常纳税之外,还要承担大量的收费、罚款和摊派,高额的公共负担增加了经济运行成本,损害了经济效率。

3.破坏法制统一,背离法治精神。

行政部门利用自己掌握的国家立法资源,在起草法规草案和制定政策文件时,不适当地强调本部门的权力和利益,力图通过立法来维护、巩固和扩大本部门的各种职权,尽可能地减轻和弱化本部门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例如,在立法项目的选择上,考虑得比较多的是如何强化本部门的管理权限,比较感兴趣的是确定审批权、发证权、收费权、处罚权,而对于那些涉及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加大对本部门权力制约的立法项目,则积极性不那么高,千呼万唤出不来。

在管理方式的选择上,只要管理,不要服务。

在部门协调上,片面强调本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忽略相关部门的职权,导致重复管理、多头执法、重复处罚,甚至出现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现象。

这些问题不仅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协调统一,而且伤害社会公众对建设法治的信念,最终将会演变为立法权的异化———从维护人民意志与公共利益的神圣权力,变为侵犯人民利益和谋取部门利益的手段。

4.滋生寻租和腐败,败坏社会风气。

在部门利益驱使下,公共权力不是代表人民利益,而是堕落为部门谋取私利的工具,因为诸如特许、配额、许可证、批准等,每一个都代表着资源的稀缺,行政部门利用这些来设租,诱发了大量的寻租行为,造成部门和行业垄断。

部门权力利益化,为权钱交易提供了温床,成为腐败的重要根源,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败坏社会风气,最终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给党的执政地位和经济社会发展埋下了巨大政治风险和隐患。

二、部门利益的形成机理(一)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晰我国现行政府部门设置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并且长期以来,条条管理一直受到强化,以至形成了部门分立、各个部门从中央到地方自成体系的条条格局,块上的整体观念受到忽视,部门中心主义被强化,并产生了行业垄断,这是部门利益产生的体制根源。

[5]条条管理体制形成的同时,我国部门设置和职责划分一直没有科学化和法制化,突出问题是部门众多,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划分不清晰,随意性强。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放权让利到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有些部门趁机不断强化、扩充职权,并将公共权力市场化,谋取和争抢能够带来部门利益的管理事权,演变成为自利性组织。

根据我国行政法理论,行政部门是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独立行政主体,可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承担义务,一些行政部门便错误地认为其执法只是代表本部门,而忘记了在本质上是以政府名义实施执法和管理。

(二)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也进行了几轮大的改革,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热点聚焦2011年第5期 总第311期9 展。

例如,撤销了诸多的行业主管部门;设立国资委,基本理清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向社会放权,培育中介组织,增强了服务意识;政府管理的范围从微观领域逐步回收而转向公共治理。

但是计划经济时代全能型政府仍然没有完全打破,政府介入微观经济事务的身影随处可见。

例如,国资委建立以来,政资分开并没有完全改观,国有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政府在重大事项的立项、审批、企业领导人人事安排上仍有决定权。

尽管《企业国有资产法》界定和缩减了应审批的重大事项范围,但是因为部门利益的存在,原来的法规并没有及时清理,仍在执行。

事业单位改革严重滞后,所有的事业单位都有主管部门,经费由主管部门供给,人员也由主管部门任命。

[6]由于政企、政事没有真正分开,形成了事实上的政企(事)同盟,为部门利益的实现提供了载体和工具。

而根据部门利益理论,政府监管并非代表社会公共利益,而是特殊利益集团寻租的结果,是两者结成利益联盟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