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刘永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地理教研室刘永梅
【教学背景】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山地的形成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必备基础知识,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有内力和外力两种,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欺负状况趋向于平缓。在第一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这些内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对其具体的表现仍感陌生,所以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作用力,进而知道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
1. 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 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教学难点】
1. 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 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教具准备】
背斜向斜比较、断层等多媒体素材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先播放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泰山、华山、富士山、长白山天池等几幅图片,)
我们能观察到绵长的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也能感受到的雄壮的泰山,奇特的黄山,还能欣赏到美丽的富士山,这是他们的外在美,而我们这一节课要研究的是他们内在的形成原因。
【板书】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介绍】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的骨架。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一、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讲解: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先从感官上感受一下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外部形态的不同,
褶皱山;常见形态:连绵的山体,常见代表性名山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断块山:常见形态:独立的山体,有陡崖,常见代表性名山有山东泰山,陕西华山,江西庐山
火山:常见形态:锥形、盾形,常见代表性名山有富士山,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
[承接]:我们下面先来了解一下褶皱山的有关知识。
屏幕显示:1、褶皱山
讲解;先理解一下褶皱概念
[提问]仔细观察图,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岩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回答:略
【显示】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讲解】褶皱最基本的单位是褶曲,褶曲的基本形态表现为两种,即背斜和向斜。
【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背斜和向斜从外部形态上看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回答】从外部形态看,背斜的岩层一般是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一般是向下弯曲的。
【引导学生看大屏幕】
观看左图:提问:一般情况下,在地貌上,背斜、向斜分别形成什么地形?
学生回答:背斜常常成为山岭,而向斜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但这只是一般情况,还有特殊情况。
【引导学生看大屏幕】
观看右图:大家请看!背斜形成了什么地形?向斜形成了什么地形?
回答略
讲解:背斜由山岭变成了谷地,而向斜由谷地变成了山岭,这种现象叫地形倒置。
是什么特殊原因形成了这种地形倒置呢?
画图强调背斜顶部所受的张力,岩性比较疏松,向斜的轴部所受挤压力,岩性比较坚硬。然后动态演示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过程。
让学生归纳出过程。
【教师强调】这是受到外力作用的结果。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到风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蚀,所以就有可能变成谷地;而向斜轴部因受到挤压力作用,岩性比较坚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所以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一般性,也要注意到它的特殊性。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在山区、矿山等地带是可以看到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形态上来判断背斜或向斜。
[显示大屏幕]从岩石的新老关系方面区分背向斜
背斜顶部被侵蚀后,下面的岩层裸露出来,所以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无论岩层怎样变形,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或向斜,都是可靠的。
【说明】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
【显示】同学们看学案,自己参考课本,把这部分内容归纳填写一遍,并掌握好。
1、褶皱山
-----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
构造地貌常见地形
(未侵蚀地貌)
山岭谷地
倒置地形(侵蚀后地貌
类型与成因)
背斜成谷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物
质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成山
向斜轴部受到挤压,岩性坚
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图示
[跟踪练习]见《导学练》
【转折过渡】岩层受力发生了弯曲变形——褶皱,岩层可塑性差,如果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岩层会怎样?
[显示断层图]-----断裂-----错开
[显示]断层的概念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强调两个概念:褶皱和断层的区别
褶皱是地壳运动引起岩石的弯曲变形,断层是地壳运动引起岩石的变位。
断裂和断层的区别(
发生断裂的岩石发生相对位移才叫断层。
[显示断层的基本形式和造成的地貌形态]
【教师点拨】从断层两侧岩块的相对移动方向(可能一侧上升或一侧下沉)可看出,两个断层之间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它在地貌上常表现为什么形态?
----------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如我国的东岳泰山、西岳华山、江西庐山等名山,都属于上升的岩块;
两个断层之间相对下降的岩块,叫地堑,它在地貌上常表现为什么形态?
--------相对下沉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陕西南部的渭河平原、山西中部的汾河谷地。
断层在山区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常常表现为悬崖、陡壁、峡谷等。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
【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