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及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及组成部分三个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含义及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存在的,可以被人的意识所完应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关系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价值规律的含义及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但它又对社会存在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即相对独立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体系,它由三个组成部分组成,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这三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世界的观察方法和思考方式,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哲学原理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思想方法和理论指导,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科学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社会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理论。
生产力是指人类社会通过劳动能够创造的物质财富和技术力量。
生产关系是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
阶级斗争理论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驱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变革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包括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共产主义理想。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认为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工人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建设,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
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历史最终发展方向的理想,即实现人类的全面自由、平等和幸福。
这三个部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相互关联、互相渗透。
哲学原理提供了思想方法和理论指导,为政治经济学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与其关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阐述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历史使命,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和发展规律,指出了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即坚持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消灭剥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社会,并最终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是统一的、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与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
这三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的世界观。
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与它对经济事实的分析同它的全部结论之间,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严密的、完整的、一贯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把它们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同整体割裂开来,都会使它丧失自己的原有性质,并导致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曲解。
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就会失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前提;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难以理解唯物史观的一系列基本范畴和重要原理,社会主义就不可能有剩余价值理论这个坚实的基础,从而也就不可能从空想变为科学;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就会失去理论的归宿,就不可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革命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也不可能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规定明确的目的和方向。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及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对世界状况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问题看问题3新事物和旧事物及新事物的不可战胜性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
为什么1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的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2新事物有着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是对旧事物的一种弃扬3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有什么区别?物坚持从物到感觉思想的认识路线,坚持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心坚持从思想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的东西。
4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微小、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指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根本性质的显著的突变,是原有度的连续和渐进的中断。
是否突破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标志。
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相互渗透(在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质量互变的意义:既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目标,又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量质度的各自含义: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质与事物由直接同一性。
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水平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特征:宏观: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
微观:1.马克思主义最更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更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更本利益。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事实就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两大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化和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及其两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静止时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区别: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时暂时的相对的。
联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连续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规定者=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的力量变化,竟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马原理三个组成部分关系

马原理三个组成部分关系引言马克思主义(以下简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思想观念体系,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其中,马克思主义的原理部分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核心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共产主义理论。
这三个组成部分旨在全面解释人类历史进程中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变化,并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建设提供指导。
本文将探讨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相互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强调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化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们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结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由阶级斗争驱动的,通过阶级斗争,社会形态得以演进。
这种社会演进的历史过程,从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是一种处理矛盾和变化的思维方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者使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对矛盾的正确认识和分析,推动社会的进步。
唯物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辩证看待,即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以及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规律。
这种矛盾和变化的理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共产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框架下提出的社会理念。
共产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建立一个无阶级社会,实现人类的全面解放和社会公平。
共产主义理论强调公有制和个人自由的统一,以及对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不再受经济基础和阶级压迫的束缚,人们将自由地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潜力。
共产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对于社会主义发展未来的美好愿景。
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这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共产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中是相互关联和互为支撑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都有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都有什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史观。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任何活动中都应当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各个时代的生产关系,尤其是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其前身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3.科学社会主义其前身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的发现,使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成为可能。
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
这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它的任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本身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间接理论起源

2.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1、古代朴素辩证法:特征:认为整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但他们对世界的发展之提供了轮廓的说明,对构成世界的具体细节缺乏论证,具有猜测性。
2、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特征:把变化发展的主体看作是绝对精神获绝对观念;与唯心主义相结合;具有不彻底性。
3、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特征: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
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
它揭示了客观存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具有的特点,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推动事物发展。
)、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
揭示了矛盾运动过程具有的特点,它告诉人们,矛盾运动是生命力的表现,其特点是自我否定、向对立面转化。
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了辩证运动的实质。
在肯定否定规律中重点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2、5.、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它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生活过程,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其根据在于:第一,它是一切历史观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二,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第三,它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
凡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的观点,就属于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要点概括

1。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
哲学基本问题及基本内容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3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列宁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意义:坚持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论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4意识意识的本质以及意识的能动性表现意识在本质上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
从物质器官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意识的能动性表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意识对人体生理功能具有控制和调节作用.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6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一、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理论来源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理论来源三大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空想社会主义2.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基础,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理想四个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6.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就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和正确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内在统一性的突出表现50100305301 高鹏飞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从一开始就是内在统一的。
这三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的精髓,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的世界观。
一.从目标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证共产主义的本质,政治经济学论证实现共产主义的经济规律,科学社会主义论证共产主义的实践(革命)规律。
虽然表面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被划分为三个学科领域,但实质上它们都是为同一个社会理想服务的。
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成为一个“一以贯之”的原理。
“这种‘贯穿’并不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原理的相加,而是指在这三个组成部分中的‘一以贯之’的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原理。
”“一以贯之”的统一性是如何表现出来的?马克思首先在“哲学”上论述了共产主义的实质。
比如,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论述了共产主义的实质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
在“政治经济学”中,给出扬弃私有财产的经济学规律,即剩余价值理论,从而给出了资本主义灭亡、共产主义胜利的经济学规律上的“铁的必然性”。
最后,在“科学社会主义”当中,马克思论述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实践行动和革命道路,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取得无产阶级政权的具体途径。
可见,三个领域之间都是围绕共产主义这一社会理想而建立的具有严格的整体性的理论体系。
它们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
二.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三个领域。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而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灵魂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依然贯穿在上述三个研究对象的领域之中。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由上述三个研究对象领域中的具体原理构成的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关于世界的原理要体现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物质决定精”两个原理之中。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它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这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具有的紧密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的在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①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②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③最后,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频考点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频考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和内在联系。
【2014.10简答】【2017.4单选】【2017.10简答】答:(1)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2)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3)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的各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重要属性。
【2015.4单选】【2016.10单选】【2017.10单选】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2015.10简答】【2017.4简答】答:马克思主义是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別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宁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木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原理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原理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原理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马原理的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价值规律。
本文将对这三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哲学基础,也是对事物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唯物辩证法包含着对事物的整体和局部、矛盾的普遍和特殊、规律的必然和偶然等方面的认识。
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矛盾的认识和处理。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内部的矛盾,这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对立面和斗争中产生的,只有通过对立面之间的斗争,事物才能发展、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
唯物辩证法还强调对事物的整体的看待。
事物是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形式存在的,只有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因此,马克思主义强调研究事物要注重整体性,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而应该从全局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社会的演变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以及人们对生产力的社会关系与制度的演进,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社会的阶级斗争。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导致的阶级斗争的结果。
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境界。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指在商品交换中客观存在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交换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而在商品交换中存在着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强调商品交换中的等价交换原则。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交换是按照其劳动价值来决定的。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是统一的、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与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
这三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的世界观。
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与它对经济事实的分析同它的全部结论之间,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严密的、完整的、一贯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把它们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同整体割裂开来,都会使它丧失自己的原有性质,并导致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曲解。
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就会失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前提;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难以理解唯物史观的一系列基本范畴和重要原理,社会主义就不可能有剩余价值理论这个坚实的基础,从而也就不可能从空想变为科学;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就会失去理论的归宿,就不可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革命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也不可能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规定明确的目的和方向。
可见,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2 浅论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前途3 试述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历史地位作者:卞敏责任编辑:点击数:51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8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历史地位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开拓性等三个重要理论特征。
战略性:统领全局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思想,经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丰富和发展,已形成一个战略思想体系,贯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个方面,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全局性、总体性的战略地位。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特征:宏观: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
微观:1.马克思主义最更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更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更本利益。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事实就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两大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化和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及其两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静止时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区别: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时暂时的相对的。
联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连续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规定者=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的力量变化,竟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马原复习重点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已任,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美好目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这些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关于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关于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观点,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观点,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本质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特征和建设规律的观点,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观点,等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等。
附;马克思主义的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3、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这-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物质的定义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所谓物质范畴,,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的唯一特点是客观实在性5、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关系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关系马克思主义是完备⽽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宏伟,涉及⾃然、社会和⼈类思维的各个领域,包括经济、政治、⽂化、历史、科技、军事和意识形态等各个⽅⾯。
其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从⼀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具有各⾃的特点和相对独⽴性,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诸多个别论断和个别结论的机械总和,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所包含的各项基本原理,是⼀个互相依存、互相贯通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不能任意分割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创⽴是从哲学⾰命开始的。
两千多年的哲学发展史积累了⼤量的⼈类智慧,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思想资源,但是马克思以前的哲学都有根本性的缺陷。
各派唯⼼主义哲学的共同缺陷是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各派唯物主义哲学则带有朴素的或形⽽上学的特征,在社会历史领域陷⼊了唯⼼主义。
这些哲学都不可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更不可能有效地改造世界,尤其不可能成为⽆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地继承⼈类优秀哲学思想,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的。
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影响⽐较⼤的是⿊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
⿊格尔是德国古典唯⼼主义哲学的最⼤代表,他的哲学体系是唯⼼主义的,⽅法却是辩证的。
辩证法是德国古典哲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成果。
费尔巴哈批判了⿊格尔的唯⼼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是却抛弃了⿊格尔的辩证法,他的唯物主义带有形⽽上学性和直观性的缺点,在社会历史观上也是唯⼼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剥掉了⿊格尔哲学的唯⼼主义外壳,吸取了它的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清除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上学和历史唯⼼主义的杂质,批判地吸取了它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核⼼,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起来,并且贯彻于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把唯物辩证的⾃然观和社会历史观融为⼀体,从⽽创⽴了同⿊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有着本质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造成了哲学史上空前的⾰命变⾰,为⽆产阶级及其政党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法论,因⽽它是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并贯穿和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和实践活动之中。
马原理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

马原理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马原理指的是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其核心思想是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原理。
马原理的三个组成部分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社会生产力包括物质生产条件和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生产关系则是指劳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和劳动分工方式。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的方向。
在马原理中,经济基础是社会的物质基础,是其他两个部分的基础。
经济基础的变动会引起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应变化。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指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法律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等。
它包括政府机构、法律体系、宗教信仰、教育制度、媒体传播等等。
上层建筑的形成是为了维护经济基础的稳定,并服务于社会的统一和发展。
在马原理中,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产物,是经济基础在意识和制度上的反映。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力,可以推动经济基础的变革,也可以巩固和维护原有的生产关系。
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认识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法和文化传统等。
社会意识形态包括哲学、宗教、道德、法律、艺术、科学等各个领域的思想和观念。
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它反映和表达了人们的主观想法和社会认识。
在马原理中,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反映和表达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利益关系,起到维护和巩固社会阶级的地位和利益的作用。
同时,社会意识形态也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来影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
总结马原理的三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
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理解和把握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和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章开头部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特点:(1)马克思的理论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这个理论把严格的科学性和高度的革命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这个理论批判旧世界,开创新世界,因此引起全部资产阶级科学的仇视和憎恨。
(2)马克思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这个理论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封闭的僵化的理论。
这个理论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而是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
(3)马克思的理论是严整的科学的理论马克思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十九世纪初期那些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优秀成果,是科学上的最新成就。
马克思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构成严整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文章简明地叙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在哲学方面,(?1.1—?6)(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1.1—?3)马克思和恩格斯既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十八世纪末叶同中世纪势力和僧侣势力斗争的法国唯物主义,又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十九世纪初期德国古典哲学的成果,特别是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的成果,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列宁认为,这些成果中主要的是辩证法,“即最完备最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
(2)、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1.4—?1.5)列宁认为,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运用于认识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这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是马克思的一个伟大发现。
马克思的科学理论说明,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在于研究人类社会生存的物质条件及其物质活动。
生产力是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
马克思证明了社会关系的制度取决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关系随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从而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一种社会经济结构向另一种更高的社会经济结构1转变的必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的内容极其丰富而宏伟,涉及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各个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科技、军事和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
其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诸多个别论断和个别结论的机械总和,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所包含的各项基本原理,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贯通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不能任意分割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从哲学革命开始的。
两千多年的哲学发展史积累了大量的人类智慧,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思想资源,但是马克思以前的哲学都有根本性的缺陷。
各派唯心主义哲学的共同缺陷是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各派唯物主义哲学则带有朴素的或形而上学的特征,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
这些哲学都不可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更不可能有效地改造世界,尤其不可能成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
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影响比较大的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最大代表,他的哲学体系是唯心主义的,方法却是辩证的。
辩证法是德国古典哲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成果。
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是却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他的唯物主义带有形而上学性和直观性的缺点,在社会历史观上也是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剥掉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外壳,吸取了它的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清除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杂质,批判地吸取了它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核心,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并且贯彻于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融为一体,从而创立了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有着本质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造成了哲学史上空前的革命变革,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它是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并贯穿和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和实践活动之中。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
它是在批判地吸取以往的、特别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积极的成果是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运用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批判地吸取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严密论证和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资本剥削的秘密,揭露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抗的最深刻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最终必然为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的历史趋势,从而实现了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的根本变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科学社会主义是在批判地吸取以往的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
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依据,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目的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谋求解放的科学。
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之点,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讲到科学社会主义时,除了指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还常常从广义上把它与整个马克思主义当作同义语来使用。
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与它对经济事实的分析同它的全部结论之间,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严密的、完整的、一贯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把它们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同整体割裂开来,都会使它丧失自己的原有性质,并导致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曲解。
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就会失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前提;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难以理解唯物史观的一系列基本范畴和重要原理,社会主义就不可能有剩余价值理论这个坚实的基础,从而也就不可能从空想变为科学;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就会失去理论的归宿,就不可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革命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也不可能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规定明确的目的和方向。
可见,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当代,破坏、割裂和肢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有两种主要的手法:一种是否定其逻辑方面的彻底性和严密性,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它的三个主要思想来源的“简单相加”,又把它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看成是没有任何内在联系到“理论拼盘”,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另一种手法是否定其历史方面的彻底性和严密性,把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及其伟大代表对立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立起来,制造出这样那样的“对立论”。
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整体,犹如一整块钢铁,是肢解不了的。
谁想去掉它的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谁就必然离开客观真理。
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
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9页。
)
参考文献:
1.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甘肃人民出版社,1959
2.陈先达.漫步遐思:哲学随想录.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
3.陈先达.被肢解的马克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4.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史(1-4).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