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隐喻的理论建构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合集下载

最新-隐喻能力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精品

最新-隐喻能力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精品

隐喻能力对外语教学的影响一、隐喻认知理论视域下的隐喻能力隐喻认知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是用一事物理解另一事物。

它揭示了认知的基本规律。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体验出发并由主、客观统一起作用的互动过程。

这一规律普遍存在于语言表达中,是人们思维的一般方式。

一个民族的语言是该民族长期认知体验的结果。

学习外语从某种意义上正是学习另一民族的认知体验,加上学习者自身所属民族的和个人的认知体验。

外语学习涉及两种语言模式和其表征的经验模式。

作为一种思维范式,隐喻需要走出修辞学视野而进入二语习得领域。

它的重要价值在于应用,即将其作为一种认知教学理念应用于外语教学过程中。

心理学家和1978首次提出隐喻能力的概念,认为隐喻能力就是和所谓的概念隐喻,即通过隐喻性结构和其他认知机制对目标语进行映射或编码的高级语言能力。

1992将隐喻能力等同于概念流利,认为隐喻能力是人们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标志,二语学习者只有获得了本族化的隐喻能力才能达到概念流利。

还指出,隐喻能力是在说话和写作时能够识别和应用新颖隐喻的能力,包括辨识目标语中的概念隐喻和心理意象的能力和在交流中应用意象图式的能力。

孙启耀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提出隐喻能力指语言学习者的一种思维能力,它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有效地提取并破译话语表达中所蕴含的隐喻机制,并能随时激活和应用该隐喻机制来建构语言表达的地道性。

二、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20世纪末期,外语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隐喻概念教学对英语词汇、阅读、写作发挥突出作用。

孙毅2013认为隐喻能力在教学法上平行于传统意义上二语习得教学所注重的语法能力和交际能力,二语习得的过程即是懂得目标语是如何按照隐喻的组织方式来反映概念或对概念进行编码的过程,外语学习意味着习得目标语中的隐喻机制并学习像本族语一样隐喻式地思维。

1990关于语言能力由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两大子系统组成的理论模型表明,隐喻能力在交际能力的诸多层次的习得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隐喻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隐喻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隐喻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 中的应用
贾 玉 娟
( 安庆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 院, 安徽 安庆 263) 413

要 :隐喻能力与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样重要 , 应该在英语 教学 中得 以体现 。对 隐喻的学 习仅从 修辞角度 和
认知角度是不完整的 , 除了词汇 隐喻理论 , 还要从语法隐喻理论 出发, 才能真正认 识隐喻 现象 的本质 。英语 教材 中的隐 喻式表达应作为重要的教学 内容看待 , 词汇隐喻有利于隐喻修辞格 的学 习以及隐喻认知能力 的培养 , 而语法 隐喻有 助于
于语言 内部, 是语言的装饰物 , 属于修辞学范畴。 认知隐喻研究从人类认知角度出发 , 为人类思 认 维就是隐喻式 的, 隐喻是语言的特征。传统隐喻 和认知隐喻研究都涉及词和词之 间的意义转换 ,
收稿 日期 : 0 1 0 — 9 2 1 — 3 2 基金项 目:安徽 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 目(09Q S9 ) 20 S R 07 。 作者简介 :贾玉娟 , , 女 安徽潜 山人 , 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 院讲师 , 硕士 。
培养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达意义潜势 的思维 。
关键词 :语法隐喻 ; 汇隐喻 ;英语教学 词
中图分类号 iG 2 . 4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7 0 2 1 )7 0 1 o 0 3 43 ( 0 1 O — l 4一 4


隐喻能力与英语教学
究多是针对隐喻的认知性在外语教学 中的作用 ,
隐喻有时是 狭义的 , 有时是广义 的( 包括转喻 和 提喻) 同时还详细区分 了隐喻 、 , 转喻和提喻三者 的不同之处。( ) 1 隐喻是进行隐藏的比较的一种 修辞手段 , 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语言中,

语法隐喻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启示

语法隐喻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启示

语法隐喻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启示作者:苑林琳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4期[摘要]语法隐喻不同于传统认识上的修辞手法以及词汇隐喻,它具有自己的本质,特征以及分类为现代隐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外语学习与教学过程中,语法隐喻是导致语义理解困难的重要原因,因此对语法隐喻进行适当的理性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应用隐喻式和一致式的能力对外语学习与教学很大启示。

[关键词]语法隐喻外语教学一致式一、引言目前对隐喻研究主要有两个分支即由认知语言学家提出的认知隐喻观和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出的语法隐喻。

不管是传统隐喻观还是认知隐喻观都强调对词汇隐喻的研究,对语法隐喻注重还比较轻微。

本文提出了语法隐喻的本质,分类及如何对其判定。

其次详细阐述语法隐喻对外语学习与教学的影响和启示。

二、语法隐喻的本质,分类及判定(一)语法隐喻的本质语法隐喻概念是由韩礼德创始的。

他区分了两种体现关系,一种是一致式体现,即语言结构直接反映现实世界的结构,语法是对现实世界的语法隐喻的结果,这表现为语法与现实的一致性。

另一种是非一致式体现,即语言结构不是直接反映现实,而是表现出一种扭曲关系,这种不一致的关系是语言形式之间的隐喻过程,即不同的语法域中语言单位之间的转化过程。

韩礼德将这种不一致的隐喻成为语法隐喻。

(二)语法隐喻的分类1.概念隐喻(1)过程隐喻化概念隐喻多表现在一过程向另一过程的转化,即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

随着过程的变化,过程中的参与者,环境等功能角色发生相应的变化,他们在词汇语法层的体现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随着每一次选择变化都会导致一致和非一致的体现形式之分,而非一致的体现形式即概念隐喻。

如:a. On the fifth day they climbed the hill. (物质过程)b. The fifth day saw them in the hill.(心理过程)由于a中的物质过程转化为(1b)b中的心理过程,与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因子也发生了变化。

浅谈语法隐喻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浅谈语法隐喻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i c a l M e t a p h or ” wa s f i r s t i n t r o d uc e d b y Ha l l i d a y i n h i s s y s —
具有该性质特征的人或物 ,也就是说形容词通过语法 的转 换变化成 了名词 。同理 , 名词 是用来表示人或事物名称 的 ,
ma t e s a p p l a u d e d wa r ml y f o r h i m.
Ke y wo r d s ra g m ma t i c a l me t a p h o r ; o r a l E n g l i s h t e a c h i n g ; r e a d i n g t e a c h i n g ; w r i t i n g t e a c h i n g
所 起 的 作用 及 意隐喻既存在于词汇中也存在于语 法 中。在表达中语 法形 式如发生变化, 那么这 一现象便是语
2 语 法隐喻
韩礼德指 出, 语 法隐喻不是用 一个词去代替 另一个词,
而是用某一语 法类 别或语法 结构去代替另一语法类别 或语 法结构。众所周知 , 语言有表达层和意义层。语言意义的表 达和语言的词汇 、 语法在大多情况下应该是对应的 。但有许 多语言的语义 和语法并不对应 、 不一致。比如形容词主要用 来修饰 名词 、 代词 , 说 明人或事 的性质 、 特征 、 状态 或属性 。 而在实 际运用 中 , 形容词前加 上定冠词, 形容词就用来 表示
1引 言
隐喻在很 长一段 时间里都被 看做是一 种修辞 手法 , 直
( 1 b )T h e b o y ’ S w o n d e f r u l p e f r o ma r n c e d r e w w a m r a p p l a u s e

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建构及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影响

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建构及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影响
为名 物化 ( o n lai ) 语 法 隐 喻 的 主 要 手 段 。 nmi i t n 是 az o
于英语 目标 语 的 习得 , 利 于 提 高 他 们 的语 言 创 造 有 性 和同义选 择 能 力 , 有 利 于培 养 学 习者 的隐 喻 思 也
维 能力 。
人 际隐喻分 两部 分 : 隐喻 和语 气 隐喻 。例 1 情态 :
( ) e atl tig on ao i hss h. 2 F w er y hn sf d f r n i i t h u v g
( hleH rl SPlr ae1 C i aod i i g ) d gm
理论 研究 的核心 问题 。人 类 语言 的发展 过 程依 赖 于
1 22 -— - - —
由上 我们 可 以看 出 ( ) 中 的 t hooyi gt 1句 e nl s e— c g
t gb t r i e e 打包 成 名 词 化结 构 t h o g a a vn e , n t e nl i l d acs c oc
析 形成 “ 隐喻 式 ” “ 致 式 ” 形成 原 因 , 为语 法 隐喻 现 象是 导 致 语 义理 解 困 难 的 重 要 原 因之 一 。 高校 英语 课 堂 教 、一 的 认
学中, 师应有 意识地加 强语 法隐喻的教学 , 教 培养 学习者的隐喻思维能力。 [ 关键词 ] 功能语 言学; 语 法隐喻 ; 英语教 学 [ 中图分类号 ] H 1 34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7 —19 (0 0 0 — 12— 4 61 662 1)1 02 0
Vo . 6 No 1 12 .
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建构及其对 高校英语教学的影响

浅谈隐喻思维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浅谈隐喻思维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浅谈隐喻思维与外语教学的关系隐喻不是简单的修辞格,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有固定的认知机制,是依据相似性由始源域向目标域进行的映射。

这种映射不是随意的,而是建立在人类的经验基础之上。

隐喻的形成反过来又作用于人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因此而产生了隐喻思维,使人对固有的东西形成一种创造性认识,或者是意义的拓展与延伸。

本文从隐喻的本质、形成等方面阐释隐喻思维,并对外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隐喻思维始源域目标域外语教学一、隐喻和隐喻的认知基础隐喻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它是人们认知、思维、经历、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

在日常交流中,使用隐喻可使我们的语言更形象生动,而在文章、诗歌、甚至歌曲中,作者借助隐喻创造性的表达,使得作品更有新意。

“修辞学家说,隐喻就是一种修辞格,是一种修饰话语的手段。

逻辑学家说,隐喻是一种范畴错置。

哲学家说,隐喻性是语言的根本特性,人类语言从根本上来说是隐喻性的。

认知科学家说,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

”从词源的角度看,隐喻(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含有“across”的意思,而“-phor”的含义是“carry”,那么“metaphor”这一词意义包含“across”和“carry”,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运动,一种转换。

既然隐喻所指的是转换,就必须涉及两种事物。

而这两种事物必然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即其中某一领域被用来说明另一领域。

“被说明的领域称作目标领域,说明的领域被称作源领域”。

理解隐喻意义实际上就是将源领域的经验映射到目标领域,从而达到重新认识目标领域特征的目的,也即两类不同事物之间的语义场的对立和对比而形成的语义映射。

如“theories are buildings”中“theories”为目标域或本体,而buildings为始源域或喻体,把理论比作是建筑即是两个领域之间的映射,有关这组意义映射的类似句子。

外语教师话语隐喻研究反思:问题与路径

外语教师话语隐喻研究反思:问题与路径

外语教师话语隐喻研究反思:问题与路径隐喻是语言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常常被用于文学作品中,但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也被广泛运用。

外语教师作为语言的传递者,其话语隐喻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教育教学效果不容忽视。

本文结合学习体验及教育教学实践,对外语教师话语隐喻的问题和路径进行反思探讨。

一、问题1.应用不当隐喻是一种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语言使用方式。

在教育教学中,如果外语教师应用不当,则会导致学生对教师表达的意思产生误解,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语言学习。

例如,有些外语教师喜欢使用自己的语言隐喻来解释某个单词或概念。

但是,由于学生们没有学过这些语言隐喻,所以容易听不懂,从而产生困惑。

2.局限思维外语教师话语隐喻的产生往往与其自身经验、知识和文化背景有关。

如果外语教师的思维习惯、文化口味有局限性,那么就容易对非本族群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一个外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一个与他本人文化背景相关的隐喻,虽然在其家庭、社会和范围内可能会被理解和共鸣,但在不同文化和民族背景下的学生里,效果却难以达到预期。

3.语言不统一在各个领域中,都存在每个社区成员有其专有语言的情况。

然而,由于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或教师在交流中的疏忽,学生很可能会产生对语言表达更为统一化的期望,但这种期望在说话时却没有得到满足。

例如,在课堂上使用外来语隐喻,在听不懂的情况下,学生便难以理解教师的表达意图,导致课堂效果下降。

二、路径1.隐喻的使用要适当为了保证隐喻的使用不会对学生的理解产生干扰,外教教师应该选用简单易懂的隐喻,尽可能避免使用自己的文化语言隐喻;而且应尽量在用隐喻之前给学生进行简单解释,让学生能够直接、清晰地理解到其表达的含义。

2.提高文化认知能力提高教师的文化认知能力是解决外语教师隐喻使用局限性的关键。

为了不因局促的文化背景限制自己的语言输出效果,建议外语教师积极地参加一些跨文化交流的活动,这样有助于加深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并在回归教学实践中融入别样领域。

语言隐喻性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意义

语言隐喻性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意义

语言隐喻性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意义语言隐喻性是语言的一种重要特点,它给语言表达带来极大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一直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发挥关键作用。

随着跨学科学习理论发展,研究人员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语言隐喻性上,现代语言学家也越来越关注隐喻性言语的建构,解析和运用方面。

而隐喻性研究正是在这帮助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隐喻性是一种潜在的语言特征,它不仅能提升语言的文学价值,还能更好的表达言语的思想,传达思想的情感和情绪,强调言语间联系与意义。

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者要想掌握体现英语隐喻性的句子,就需要把握英语表达中的一些特殊词汇,比如暗示、暗喻等等。

如果不学会使用这些特殊的词汇,还是无法发挥出英语中的隐喻性。

隐喻性研究的实际意义是,能够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与交际中,消除学习者的语言障碍及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应用能力,并赋予语言艺术的动感美丽。

语言隐喻性的研究意义也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

在语言学发展过程中,它可以帮助出现和发展出新语法或新标准,丰富语言形式;体现语言思维与句子结构之间的联系;增强英语口语表达的逼真感;增强文本内容和表达上的通俗美,以促进英语学习及语言表达的质量。

此外,研究语言隐喻性在英语教学中也很重要。

语言隐喻性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把语言学习从容易乏味的死板教育程式中解放出来,并开发出合理紧凑的语言教学流程,让学习者进一步渗透语言。

教师也可以通过设计专业的课程,使学习者通过充满想象力和创造性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从被动观看及听及模仿型应答,转变为主动地倾听、发现、分析、转译和表达隐喻性表达的技能。

语言隐喻性的研究不仅能增加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也能改善学生的英语思维。

学习者通过发现语言隐喻性,建立英语思维模式,从而深层次的理解隐喻性语句的内涵,克服学习绊脚石,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完整地掌握学习内容,扩大学习面,在使用语言上进步更大。

总之,语言隐喻性研究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可以创新语言教学流程,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发展语言思维,从而达到有效地提升学习者英语学习水平的目的,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外语教师话语隐喻研究反思:问题与路径

外语教师话语隐喻研究反思:问题与路径

外语教师话语隐喻研究反思:问题与路径【摘要】本文从外语教师话语隐喻出发,探讨了话语隐喻的概念与特点,以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指出了外语教师话语隐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研究的路径。

在研究方法与技巧部分,将介绍如何深入探索外语教师话语隐喻,为教学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结论部分将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在外语教师话语隐喻领域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反思,旨在为提升外语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话语隐喻、外语教师、研究、反思、问题、路径、概念、作用、存在、方法、技巧、结论、展望1. 引言1.1 引言话语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外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外语教师通过使用隐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情感和认知的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跳跃和创新。

而外语教师话语隐喻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有些教师可能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或者理解偏差而造成误解和困惑。

对外语教师话语隐喻进行深入研究并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研究方法与技巧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外语教师话语隐喻的特点和作用,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为外语教学提供更好的帮助。

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对外语教师话语隐喻研究的意义和未来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2. 正文2.1 话语隐喻的概念与特点话语隐喻是指通过言辞表达情感、思想或意图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在外语教师的话语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话语隐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话语隐喻是一种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手法。

外语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运用隐喻来打比方、举例说明概念,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易懂。

第二,话语隐喻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通过隐喻,外语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更为亲近的关系,增加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话语隐喻是一种文化传递的手段。

在外语教学中,外语教师可以通过隐喻传递本国文化和思维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

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摘要】概念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引入该理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外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其基本概念。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中,分别探讨了该理论在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听力和口语教学、写作教学以及文化学习中的应用和启示。

结论部分总结了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并展望了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概念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外语教学、词汇、语法、听力、口语、写作、文化学习、启示、应用、总结、展望1. 引言1.1 介绍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性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概念隐喻理论的理解,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词汇和语法的使用,从而更加准确地运用这些语言知识。

概念隐喻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抽象概念,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概念隐喻理论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对语言使用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融入外语社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了解和应用概念隐喻理论对于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接下来的将进一步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在不同方面的应用和启示,以便更全面地认识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1.2 阐述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概念概念隐喻理论是由美国著名认知语言学家乔治·拉卡弗(George Lakoff)和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于1980年提出的,它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们通过隐喻的方式来理解和构建对世界的认知。

隐喻是一种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的认知过程,通过将一个领域的概念(称为源领域)映射到另一个领域的概念(称为目标领域),帮助人们理解并解释复杂的抽象概念。

在概念隐喻理论中,概念被认为是构成语言和思维的基本单位,而隐喻则是联系不同领域概念之间的桥梁。

浅谈隐喻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隐喻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隐喻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黄敏刘金玲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16期摘要隐喻从上世纪开始,逐渐成为各个学科的研究热点,语言教学作为隐喻的本有之意却鲜有问津。

本文讨论隐喻的概念,以教学的适用范围为尺度进行梳理,对隐喻的传统修辞概念和现代的认知语言学概念对教学的适用度分析,并对隐喻在认知方法论的意义和隐喻理论在教学应用方式作了探讨。

关键词隐喻概念认知教学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On Metapho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HUANG Min, LIU Jinling(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Heping Campu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62)Abstract Metaphor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last century,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in various disciplines, language teaching as a metaphor for the meaning has rarely cares. Metaphorical concepts discussed in the scope of teaching is to sort out the scale, the concept of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linguistics rhetorical concept of metaphor awareness of the applicable teaching analysis, and metaphorical meaning and cognitive metaphor theory methodology in teaching applications were made to explore ways.Key words metaphor; concept; cognitive; teaching1 在外语教学中的适用概念1.1 作为修辞的隐喻隐喻作为一种修辞,对其的研习自古就有之,在现代教学中,初涉隐喻的概念,也都会以修辞的形式展现,学生一般在认识到隐喻的现代语言学涵义前,会根深蒂固地认为隐喻是一种特殊的比喻。

隐喻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隐喻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隐喻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围绕隐喻理论和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主要研究隐喻理论背景、它在有效提高学习效果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隐喻一直是棱角边缘的学术讨论,它一般及早地被视为表达形式,而不是实质形式。

然而,随着对隐喻理论的深入研究,更多的人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其作用。

隐喻的研究专注于它的语言和文化效应,预计更具体的是,它揭示了使用者之间的认知过程,使用者如何将现实世界中的隐喻应用于他们的认知活动,以及专家之间如何应用隐喻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此外,对隐喻理论的研究被发现是能够实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情感的重要手段。

在英语教学中,探究隐喻理论的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隐喻可以用作语言概念的精炼表达形式,能够更好地将英语的意义和情感表达清晰准确地传达给学习者。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使用隐喻来对比、对照、对比不同的概念,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概念。

此外,教师可以使用隐喻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与活跃性,以及有效地记忆语言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使用隐喻可以建立起学习与实践之间的有效桥梁,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隐喻理论对英语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支持教师的教学实践,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英语语言。

它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情绪。

为此,有必要加强对隐喻理论的研究,加深对它的认识,进一步探索它在英语教学中的功能和应用。

综上所述,隐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提高学习效率及学习情绪。

因此,深入研究隐喻理论,进一步探索它在英语教学中的功能和应用,是有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试析概念语法隐喻的功能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试析概念语法隐喻的功能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 ywod 】 tp o; rmmai l eah rPd ggcisi t n Ke r sMeahrG a t a tpo ;e aoi pr i s c m n ao源自1 概 念 语 法 隐喻
发展过程中 , 是极 其 有 限 的 。 扩 展 语 法 中 已经 存 在 的 表 达 方 式 , 对 而 即 语 法 中 的 认 可结 构不 一 致 的 使 用 , 赋 予 语 言新 意义 的 重要 手段 。 范 是 (
LI ANG Pi g n
( u h u P oe s n l l a u , u h u Ja g u 1 0 7 S z o r f si a l g e S z o in s ,2 5 0 ) o Co e
【 src ] rm t a ea hri fsyp tow r yHaia tega mai lu cinll g iiinw ohls h eifh t ea hr Abta tGa mai l tp o rt u radb ldy,h rm t a n t a i usca h od eb l a m tp o c m si l f l c f o n t t et
p o e sa me n n f lc oc r c s . h a i o r mmai a tp r h p a e a a e a r c u s o t e i c n r n o m o a c mp ih r p ri a i g u h i e p o e s On t e b ss fg a t l me a ho ,t e s e k rc n h v e o re t h n o gue t fr t c o ls c t e s e i c p r o e h s pa e .i i h f Hald y’ h o y o a h p cf u p s . i I p r n l t o l a s t e r f Gr mma ia t p o c e y d s us e t ri u a u c in f c n e i g t e g i t l Me a h r hif ic s s i pa t lr f n to s o o v y n h c l s c s e i c i f r to n x l r s i n p r to s a u h p ia i n f r c l g g ih t a h n . p c f n o ma in a d e p o e t i s iai n bo tt e a pl to o o l e En l e c i g i s c e s

浅淡语法隐喻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浅淡语法隐喻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外语翻译浅淡语法隐喻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裴汉云(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中图分类号:H319.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5)26-0168-02摘要隐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语言现象,可以说,人类语言整体上是一个隐喻性的符号系统。

“语法隐喻”这一术语是韩礼德在系统功能语法里首先提出来的。

根据韩礼德的理论,隐喻既存在于词汇中也存在于语法中。

在表达中语法形式如发生变化,那么这一现象便是语法隐喻。

本文从语法隐喻出发,将其与英语教学结合,并探讨语法隐喻在英语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法隐喻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A Brief Discussion on Grammatical Metaphor and Its Sig原nificance in English Teaching//Pei HanyunAbstract Metaphor is a usual phenomenon in language.We can say that human language system is a semiotic system."Grammat-ical Metaphor"was first introduced by Halliday in his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He said that grammatical metaphor exists not only in the level of lexicon but also in the level of grammar.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to English teaching.Key words grammatical metaphor;oral English teaching;reading teaching;writing teaching1引言隐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看做是一种修辞手法,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哲学语言学、符号学、认知心理学等研究的产生和发展,隐喻的研究开始成为哲学、心理学、语义学、语用学、科学领域和外语教学等多层次、多角度的跨学科研究。

外语教师话语隐喻研究反思:问题与路径

外语教师话语隐喻研究反思:问题与路径

外语教师话语隐喻研究反思:问题与路径外语教师话语隐喻在英语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隐喻,教师可以借助生动的形象和对比强化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可能会不够科学、不够准确地使用隐喻。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路径。

一、问题分析1、语言选择不准确教师在采用隐喻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思维习惯来选择合适的生动形象。

然而,部分教师可能会缺乏对学生口语表达的考虑,选择的隐喻语言难度过高,与学生所熟悉的词汇差异较大,导致学生无法理解,降低了隐喻的效果。

2、隐喻不清晰如果教师随意拿一个不太恰当的隐喻,甚至在表达隐喻时自己都有些模糊的话就会让学生会产生困惑和误解,甚至产生了消极情绪,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下降。

3、谈话内容不恰当某些教师在使用隐喻时,过分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感受的体验,长时间观念、角度的重复会让隐喻显得枯燥乏味。

还有教师容易出现隐喻内容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够紧密或者过于牵强的情况,这本身对学生已经产生了干扰。

二、问题解决路径1、教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选用不同的隐喻语言。

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隐喻方法,这样能够更好的打击学生的兴趣。

学生能够理解并理解思考,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2、认真准确使用隐喻。

严格控制教学时间,最好三下五除二地到达主要的要点内容;在表达隐喻时要讲究语言的严格性、功能性,使得隐喻的意义能够更加准确、明朗地传达给学生。

3、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

应唤醒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代入学生角色,通过隐喻使得学生有所感、有所见,有所往,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很大帮助。

4、培养教师自身的文化及语感。

外语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英语素养和语感,通过不同的途径、实践、体验,不断丰富、充实自身的语言库,增强教学中创新和探索的勇气和能力。

三、总结隐喻作为外语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给学生带来了愉悦的学习体验,加深了学习记忆。

论隐喻的本质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论隐喻的本质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论隐喻的本质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标题为《论隐喻的本质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的文章,我要以围绕隐喻本质和外语教学启示之间的关系为主线,探讨外语教学中隐喻的作用。

隐喻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表达形式,即利用比喻的形式,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它的特点在于表面上暗指一个术语,但它的内涵要比术语本身更加深刻和丰富,而且用词比较形象地暗示了具体的感情和概念,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因此,隐喻在语言使用中是不可或缺的,这种特殊的文字特性使它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外语教学也正是利用隐喻这种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们理解并记忆新知识点的重要教学手段。

而且,只有利用隐喻的方法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记忆知识点更加深刻,学习态度更加活跃,有利于外语教学的进展。

隐喻在外语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意义主要有三个:首先,隐喻可以促进语言学习者从静态单词形式到语言能力的转变。

学习者先从单一的隐喻知识点开始,通过与语言意义的双向联系来增加自身语言能力。

这种情景式的学习提高了语言学习者的理解能力以及有效地表达能力。

其次,隐喻在外语教学的对话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隐喻表述的思想式更具有生活感,与传统学习方法相比,使参与对话的双方无需拘泥于严格的句法规则,也更容易形成一种共鸣,彼此顺畅地交流思想。

第三,隐喻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能够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而且还能够增强学习者的记忆能力。

由于隐喻有着活泼生动的表达形式,语言学习者可以更加生动地记忆隐喻中的语言形式及其意义,并从中学习语言使用的技巧,从而进一步提高外语水平。

总结起来,隐喻是外语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它可以更有效地传达外语知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加强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外语教学者需要不断探索与利用隐喻,这将有助于给学习者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及更少而有效地学习外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法隐喻的理论建构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反拨作用第9卷第2期2009年2月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9, No·2Feb·2009收稿日期:2008-12-22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08B07)及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第一作者简介:孙毅(1978- )男,江苏南京市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语用学,认知语言学.语法隐喻的理论建构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反拨作用孙毅1, 2,陈朗1(1.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2.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上海200083)摘要:本文首先扼要介绍韩礼德功能语法中的语法隐喻理论框架,着重分析语法隐喻中的名词化机制,进而提出外语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即是向全体学生讲授这种学术工具。

关键词:语法隐喻;理论建构;外语教学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54 (2009)02-0096-05The TheoreticalConstruction ofGrammaticalM etaphor andItsReflexive Functions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SUN Yi1, CHEN Lang2(1. College ofForeign Language, ZhejiangUniversity of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3;2. Graduate Schoo,l Shanghai 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 Shanghai 200083, China)Abstract:The succinctly introduces the overall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grammaticalmetaphorofHallidays'functional grammar and analyses the keymechanism of nominalization in particular. It further argues that it isone of the essential tasks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to impart this academic technique to all students.Key words:grammaticalmetaphor;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一、引言功能语言学创始人、悉尼大学名誉教授韩礼\德从语言进化的观点出发,从语言元功能的视角考察了语法结构于语义的体现关系,把语言的各种功能归纳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大“纯理功能”或“元功能(metafunction)”。

韩礼德于1985年在《功能语法入门(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一书的最后一章,从研究词汇隐喻入手导入了语法隐喻的概念。

韩礼德简要地说明了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差别:词汇隐喻是“向下”看,即特定表达在意义上的变异,而语法隐喻是“向上”看,即特定意义在表达方式上的变异。

语法隐喻不是用一个词替代另一个词,而是用某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替代另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

语法隐喻包括概念语法隐喻( ideational grammaticalmetaphor)和人际语法隐喻( interpersonal grammaticalmeta-phor)两大类别,而后者又分为语气隐喻(meta-phor ofmood)与情态隐喻(metaphorofmodality)两种形式。

部分功能语言学者认为,语法隐喻还应包括语篇隐喻(Thompson, 1996;胡壮麟,2000)[4][9]。

语法隐喻理论的创立突破了传统修辞学理论对隐喻的桎梏,丰富了隐喻的概念,为隐喻的重新界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语法还隐喻理论将隐喻研究与语言功能联系起来,为语篇分析和文体研究搭建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

国内部分学者从语法隐喻的性质、类型、功能、体现形式、运作机制等不同角度和方面对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朱永生等(2000)[14]对语法隐喻理论依据及其对当代隐喻研究的贡献和意义予以阐述;胡壮麟(2000)[9]对语法隐喻理论框架中的某些不彻底性提出商榷;常晨光(2001)[6]对韩礼德人际语法隐喻的深入探讨;范文芳(2001)[9]讨论了不同语体中语法隐喻的表征;刘承宇(2005)[12]考察了概念语法隐喻中级转移具有逆向性的特点。

还有学者将语法隐喻与外语教学结合起来。

金娜娜等(2004)[11]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不同的受试对一致式和隐喻式的语篇识解存在差异,语法隐喻方式有利于认知效果的获得。

熊学亮等(2005)[13]发现二语学习者语言水平越高,作文的词汇密度越大,隐喻思维力和表达力越强。

这些研讨均有利于广大学者认清语法隐喻理论在揭示语言起源、发展与习得等方面的重大价值。

但令人扼腕的是,迄今尚未出现全面而系统地总结语法隐喻理论框架及其对外语教学反拨作用的理论成果,还都比较零散。

有鉴于此,本文尝试性地将已有的语法隐喻理论加以梳理并对我国外语教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二、语法隐喻的韩礼德模式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是以其语言层次理论为基础的。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设定,语言是一个由音系层(phonology)、词汇语法层( lexi-cogrammar)和话语意义层(discourse semantics)构成的三层次符号系统。

韩礼德(Halliday1985/1994: 342)[1]指出,和词汇隐喻相仿,语法隐喻也是一种语义变化现象。

任何给定的语义结构在词汇语法层都有相应的体现,有些体现方式是“一致的(congruent)”,还有一些在某种程度上是被“转化了的(transformed)”。

韩礼德把直接反映现实世界、贴近现实生活的简明句式称为“一致式(the congruent form)”,把不直接反映现实世界、经过转化的句式叫做“隐喻式( themetaphorical form)”。

对每个语义形式而言,在其从词汇语法层到话语意义层之间的各种体现关系中,至少有一个“一致式”多被转化的“隐喻式”的体现形式。

韩礼德认为,语法隐喻主要存在于体现概念元功能的及物系统和体现人际元功能的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之中。

(一)概念语法隐喻( Ideational grammaticalmetaphor)“概念语法隐喻”又称“及物隐喻(meta-phors of transitivity)”,是指及物系统的每个过程都可以隐喻化为另一个过程。

及物系统包含三个成分:参与者(participant)、过程(process)和环境(circumstance),其中过程是及物系统的核心成分。

人类的主、客观活动可以描写为物质、心理、关系、行为、言语、存在等六个不同的过程。

随着过程的变化,过程中的参与者、环境等功能角色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而随着功能角色的变化,它们在词汇语法层的体现形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并导致一致与非一致的体现形式之分。

在一致式中,语义和语法范畴间存在着一种自然关系。

名词表示实体(Thing)或参与者,动词表示事件(Event)动作过程,形容词表示属性(Property),副词或介词词组表达时间、地点、工具、方式等“环境成分”,连接词表示逻辑关系,这使词汇语法层所表达的表层意义与话语意义层所表达的深层意义相互照应。

但在实际语言应用中,人们往往忽视这种语义与语法的照应关系,把动词、形容词转化为名词,把句子转化为词组,这使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有所偏离(如表一所示)。

(二)人际语法隐喻(Interpersonalmetaphor)在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功能是指用语篇表达对事物的主观判断或评价,与他人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进而影响或改变他人的看法或行为等。

人际语法隐喻可以合理配置语法资源,有助于语篇准确地反映语言交流的意图。

常晨光(2001)[6]指出“在某些语篇类型中,研究人际语法隐喻对我们的分析和理解能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

”1.语气隐喻语气是交际参与者间互动的基础,是实现言语功能(speech function)的语法资源。

言语角色(提供/索取)和交流物品(信息/物品和服务)是言语功能的两对基本语义特征,并由此衍生出陈述、疑问、命令和提供四种基本言语功能(永生等2005: 68-9)[15]。

这四种基本语言功能是由语气系统来体现的。

这四种功能的“一致式”体现为:陈述句体现陈述语气,疑问句体现疑问语气,命令句体现祈使语气,而提供功能则没有典型的体现形式。

但在真实交际中,由于各种语境因素的作用,发话者常常不采取与言语功能对应的常规语气,而是采用非一致式的语气来表达和完成各种功能。

此类从一种语气域向另一种语气域转移的语气变异现象即是语气隐喻(如表二所示)。

2.情态隐喻情态系统是表达说话者判断或态度的语气系统,广义的情态系统包括情态和意态两个子系统。

韩礼德指出,情态意义有主观和客观的取向之分,也就是说,情态成分可以表明说话者对命题的主观态度或意愿,也可以表现某种客观存在的可能性或必然性(朱永生等2005: 124)[15]。

人际情态分为四种取向:显性主观、隐性主观、隐性客观与显性客观。

情态取向不同,情态的各种类型就会展现出现不同的体现形式。

情态隐喻表现为情态从一致式向非一致式表达的转移。

一般来说,隐性情态取向通过情态副词、情态动词或谓语的延伸部分表示,而显性情态取向则由小句形式表示。

汤普森(Thompson 1996: 60)[4]将情态责任定义为“说话人在多大程度上公开接受对所表达态度的责任”。

不同的表达方式表明发话者对命题负有不同程度的情态责任。

显性主观句中发话者负有情态责任最大,显性客观句中所负情态责任最小(如表四所示)。

三、语法隐喻的核心表征:名词化机制(nomi-nalization)一致式在趋向隐喻式的过程中,名词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韩礼德(Halliday 1985/1994:352)[1]指出“名词化是惟一最有效的创造语法隐喻的方式”,生成概念语法隐喻最强大的资源和最常用的途径就是名词化。

名词化隐喻通常是把一致式的动词和形容词转换成隐喻式的名词,即将原来小句的过程(process) (其词汇语法层的一致式为动词)和属性(attribute) (其词汇语法层的一致式为形容词)转变为名词词组中的中心词(th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