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与创业思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创业与创业思维

第一部分本章概要

1.1 重点概念

1. 创业: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的限制下对机会的追寻,组合不同的资源以利用和开发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

2. 创业过程:考察创业者在新企业创建情境下开展的活动,关注创业者做了什么,包括:产生创业动机、识别创业机会、整合资源、创建新企业或是新事业、实现机会价值、收获回报等六个方面。

3. 创业活动:主要指创业者及其团队为孕育和创建新企业或新事业而采取的行动,包括新企业的生存和初期发展阶段的活动。

3. 机会型创业:指在发现或创造新的市场机会下进行的创业活动。创业者把创业作为其职业生涯中的一种选择的创业;为了更好的机会的创业。

4. 生存型创业:是创业者把创业作为其不得不作出的选择,是其必须依靠创业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谋求出路的创业;为了生存的创业。

5. 创业精神:主要指创业者及其团队在开展创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抱负、执着、坚忍不拔、创新等品质以及一些相对独特的技能。

6. 因果逻辑:也称为预测逻辑,强调必须依靠精确的预测和清晰的目标。

7. 效果逻辑:也称非预测逻辑,极度依靠利益相关人并且是手段导向的。

8. 精益创业:借鉴精益生产的思想,精益创业是以最低的成本制作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简可行产品),从每次创业实验的结果中学习,快速迭代,在资源耗尽之前从迷雾中找到通往创业成功的道路。

9. 创业思维:指如何利用不确定的环境,创造商机的思考方式。包括:利用手头资源快速行动;根据可承受损失而不是预期收益采取行动;小步快走,多次尝试;在行动中不断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把行动中的意外事件看成好事;把激情当成行动的动力等具体表现形式。

1.2 关键知识点

1.创业活动的普遍性

16世纪,法文出现企业家一词“entreprendre”,最初的含义是“承担”(to undertake),指参与军事征战的人们。

18世纪初,法国人又将该词用于从事探险活动的人。

19世纪初,企业家的含义又从农业扩展到工业以及整个经济活动中。

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家的出现,与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以及股份公司的形成有密切联系。真正较透彻地认识企业家的职能和作用的是在哈佛大学任教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代表作:1912年《经济发展理论》,1942年《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

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斯蒂文森将创业解释为“在不拘泥于资源约束的前提下,追逐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

2.创业活动的特殊性

(1)创业活动较强地依赖创业者及其团队的个人能力;

(2)创业活动是创业者在资源高度约束的情况下开展的商业活动;

(3)创业活动是在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开展的商业活动:颠覆性、创造性和混乱的状况难以计划和预测;谁是顾客、顾客认为什么有价值等都是未知数;模糊性和快速变化。

3. 创业活动的不确定性

创业活动的结果经常不可知,当面临多个方案需要选择,而每个方案出现的结果不确定、发生的概率也不清楚的情况下,严格地说无法做出科学的决策。

不确定性还表现为“不连续性”,今天并不是昨天的延续,不连续性在现实中经常表现为快速变化。

不确定性客观存在,也和主观认识有关。同样的市场环境条件,有长期经营经验的企业会认为市场比较成熟,容易掌控;对于新进入市场的新手,可能会觉得无所适从。面对不确定的环境,成功的创业者通常要积极地承担风险而不是设法规避风险,他们利用而不是规避偶然事件,快速行动、善于学习、注重合作和联盟应对不确定性。

4. 创业、创新与发明的关系

创新和发明不同,发明是一个技术上的概念,其结果是发现新事物;创新则主要是一种经济术语,是将新事物、新思想付诸实践的过程。创新与发明之间并不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创新过程可以开始于发明,如将某种发明运用于生产过程中,或将某种新的资源与现有资源组合到一起,以便达到创新的预期目的。同时,创新过程也可以根本不依赖哪种特定的发明,而仅仅是对目前的活动进行新的组合,同样也能达到创新的目标。

创业与创新之间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有些创业活动主要是在模仿甚至复制别人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经营模式,自身并没有什么创新,但也是在创业,这样的例子很多,创业更侧重财富创造,更加关注市场和顾客。创业更加注重商业化过程,可以表现为创新并使之商业化,可表现为把创新商业化,也可以表现为模仿并商业化。基于创新的创业活动更容易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也有可能为顾客创造和带来新的价值,进而实现更好的成长。

5. 创业的个体观

对创业者人格、态度与人口统计学特征来考察创业者与非创业者特质差异,并用以解释创业行为和创业过程。

6. 创业的过程观

考察创业者在新企业创建情境下开展的活动,关注创业者做了什么,创业过程包含的活动和行为较多,从阶段性活动来看,可分为机会识别和机会开发两大阶段,并可进一步细分为6个方面:产生创业动机,识别创业机会,整合资源,创建新企业或是新事业,实现机会价值,收获回报

7. 创业的认知观

创业认知被定义为人们用来做出有关机会识别、机会评价、新企业创建以及企业成长的评估、判断或决策的知识结构。创业认知研究者不是基于人格特质来区分创业者,而是揭示创业者的思维模式,认为特定的思维模式是竞争优势和个体差异的来源。

大部分创业认知研究探讨个体做出创业行动决策的原因并将这种决策与根深蒂固的知

识结构和信念关联起来,即认知结构,同时认为创业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反映了认知的过程。

8. 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的区别

(1)创业动机不同,生存型创业者的创业动机是没有其他合适的工作所以创业;机会型创业的动机是发现有吸引力的机会所以创业。

(2)发现商机市场不同,生存型创业是在现有市场中捕抓机会;机会型创业是发现了新需要与新市场。

(3)进入市场不同,生存型创业是进入现有的小市场;机会型创业是面向大市场。

(4)出发点不同,生存型创业是根据自己拥有的资源选择机会;机会型创业是对开辟大市场有把握。

9. 效果逻辑

萨阿斯?萨阿斯娃斯选取了销售额从2亿到65亿美元不等的一些企业,针对它们的27位创始人开展了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发现如下:

(1)成功创业者从手段驱动而不是目标导向的行动起步;

(2)成功创业者在评估机会时,考虑的是“可承受损失”,而不是预期收益;

(3)成功创业者会设法利用意外而不是回避意外;

(4)成功创业者会召集一些愿意加入自己的人。

效果逻辑理论由此诞生,相对应的是因果逻辑理论。效果逻辑也称非预测逻辑,极度依靠利益相关人并且是手段导向的。

10. 精益思想与创业逻辑

借鉴精益生产的思想,精益创业的核心思想就是:以最低的成本制作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简可行产品),从每次实验的结果中学习,快速迭代,在资源耗尽之前从迷雾中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

第一步:确定待验证的假设。

第二步:制作MVP。

第三步:确定衡量指标,检验假设。

第四步:坚持或者转型。

精益创业所引申出的创业逻辑如下:

(1)创业者必须承认在创业初期只有一系列未经检验的假设,也就是一些不错的“猜测”。一定要总结其假设,而不是花几个月来做计划和研究,并写出一份完备的商业计划书。

(2)创业者必须积极走出办公室测试他们的假设,即所谓的客户开发。要邀请潜在的使用者、购买者和合作伙伴提供反馈,这些反馈应涉及各个方面的假设,包括产品功能、定价、分销渠道以及可行的客户获取战略。

(3)创业者要采取敏捷开发的方式。

11. 创业思维

所谓创业思维,是指如何利用不确定的环境,创造商机的思考方式。效果逻辑和精益创业衍生出的创业思维是一种行动导向的方法,体现了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想,对于创业者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包括:利用手头资源快速行动;根据可承受损失而不是预期收益采取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