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短文两篇》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课件(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课件(共27张PPT)


诸葛庐、子云亭—因住人有名而受景仰—自比古贤居室
结尾
陋室 不陋

何陋之有——因住人“德馨”而不陋——高尚情趣
写法理解
1.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本文采用反向立意的写法。 3.本文句式整齐,对仗工巧,
节奏分明,音韵谐美;而又 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 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 表现了一种整齐美与错综美 相结合的和谐美。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陶后鲜有闻 5.宜乎众矣
解释文言词语
6.可以调素琴 7.无丝竹之乱耳 8.无案牍之劳形
词类活用
① 蔓:名词活用为动词,长枝蔓。例句:不 蔓不枝
② 枝:名词活用为动词,生枝杈。例句:不 蔓不枝
③ 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播,远远的传 送出去。例句:香远益清
③ 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此指居室主人道德 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方馨。例句:惟吾 德馨
④ 乱:动词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 句:无丝竹之乱耳
⑤ 劳:动词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 句: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水不 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这是所简陋的 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 竹帘,一片青葱。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 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闲时 )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弹奏不加装饰的 琴,阅读佛经。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 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 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 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
淘 宝 客 服 每 日工作 计划分 析 网 络 销 售 员 的基本 工作是 做好客 户询价 疑问工 作,引 导客户 购买我 们的产 品,做 到 这 些 工 作 ,还不 够,因 为这仅 仅是一 个导购 员的工 作,尚 不具备 成为一 个专业 的 网络销 售人员 的能力 。因为 网络销 售作为 推广的 一种主 要方式 ,应该 是主动 的, 自 觉 的 , 而 不是被 动的等 着客户 来议价 。做为 销售人 员,特 别是做 网络销 售是十 分 辛 苦 且 有 一定压 力的事 情。随 着网络 销售市 场的竞 争越来 越大, 如今的 网络销 售 人 员 不 再 是坐在 那打打 字,聊 聊天, 简简单 单回答 客人的 问题就 可以的 了。作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7《短文两篇》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7《短文两篇》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1

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 去找张怀民。
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 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
清澈透明 水草 交错
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 的藻、荇。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清闲的人
译读课文,疏通
文意 。
全文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
(十分美好),
欣然起行。
高兴的
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
考虑、想到 于是、就

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睡 共同、一起 庭院
关于“月亮”的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
举 杯 邀 明 月 ,



李 白
三 人











杜 甫











()
李 白
故 乡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
揣摩下列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欢欣、喜悦)
2. 念无与为乐者。(低沉、失落 )

《短文两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第一课时)

《短文两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 上册
感谢各位的聆听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 上册
《短文两篇》
——记承天寺夜游 主讲人:XXX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弄懂句子的含义。(重点)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提高初步欣赏文学 作品的能力。(难点) 3.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 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只是。
大概是。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清闲的人。
初读感知
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只见)月光照入 门内,我不由产生夜游的雅兴,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 的人,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 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庭院的地面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 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呢?哪个地方没 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基础积累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林,一年四季都有。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初读感知
1.听课文朗读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 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初读感知
2.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每一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 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 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 竹”,而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 叹总括前文。
积累
月色入户 古义:文中指门窗。今义:门。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课件第15课《短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 (共40张PPT)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课件第15课《短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 (共40张PPT)

◇希特勒宣扬诺尔曼民族是最高贵的民族,以此发 动战争,给其他民族、人民带来痛苦的伤害。
六、知识运用
以“我应当怎么活着”为主题,共同探讨这一重大 的人生问题,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深入思考 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示:可以用一句简要的话或名人名言来概括, 也可以用一两句歌词来表达)
七、小结
不同性格、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境遇的人都有 不同的生存观,不同的人生追求,从而也就有了不 同的结果,或成功,或失败,或碌碌无为,平平淡 淡。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讨论,都能够重新 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对他人、对社 会有用的人。 人不会因为获得许多爱而觉得人生有 意义,却会因为付出许多爱而肯定生命的价值。
八、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1)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 迁)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五、建构新知
(3)名人:
◇观音愿承担世上所有的痛苦和罪孽,耶稣为解救 整个人类而被钉死在十字架。
◇毛泽东、周恩来、孙中山为实现民族解放、中华 复兴而活着。 ◇马丁路德金、林肯为实现黑人的解放而活着。 ◇马克思为替工人阶级谋福利,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而活着。
界和平,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反对侵略战 争。二战期间,还因反战坐了六个月牢。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 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 部门前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2、理解最后一段,作者说:“这就是我的 一生,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
渴望爱情
我 为 什 么 而 活 着
追求知识
同情苦难
崇 高 而 伟 大 的 情 怀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巴金《短文两篇(日_月)课件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巴金《短文两篇(日_月)课件

合作研讨-《日》
4、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 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 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 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 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 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 黑暗所笼罩。
合作探究
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 寞的生,却不如大张旗鼓的死。”联系特定的 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文章的哲理。
• 1、在特殊的年代,作者提出:“生命是可爱的。但寒 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大张旗鼓的死”,但在今天, 人们提倡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你怎样看待?
• 2、你能理解作者追求的这种理想人生吗?你向往的人 生是怎样的?
任选一题,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 人宁可追求虚无,也不可无追求。 • 人生在世,并非遂己愿,而是尽己所能。 • 世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理想奋斗。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普照大地的爱 默默奉献的精神 无穷的爆发力
短文两篇《日》、《月》之

作者:巴金
巴金,1904年诞生,原名李尧棠,字
芾(fú)甘,四川成都人。中国现当代著名
文学家。1928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
《灭亡》,发表时开始使用“巴金”笔
名。
《家》
《激流三部曲》 《春》
长篇小说
《秋》 《雾》
《爱情三部曲》 《雨》
品读探究
• 本文主要写了那几个形象?
扑火的飞蛾 追日的夸父 舍弃生命的人 愿做飞蛾的我
合作研讨-《日》
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 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27.《短文两篇》(共4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27.《短文两篇》(共41张PPT)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答复
谢征,作者的朋 友。中书,是 谢征的官职。
陶弘景

陶弘景(456—— 536),字通明,丹
阳秣陵(今江苏南京) 人。南朝齐、梁时期 思想家、医学家。隐 居茅山。梁武帝遇有 国家大事,常去山中 征询他的意见,时人 称为“山中宰相”。
写作背景简介
❖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 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 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 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 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 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 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 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 参照注释,联系上下 文,独立翻译,勾画 疑难。
• 同桌互译,小组交流, 质疑解惑。
• 翻译全文,落实重要 词语和句子。
看注释、通文意
高兴的样子 走动
考虑,想到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将入要户,门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游遂乐
…至…承的天人寺,寻于张是怀,民就。怀民亦未寝,相
与一步起于中庭。 散步
总—分—总的结构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写法 三、文中哪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
实是欲界之仙都。
四、课后任务:熟练背诵全文。
这篇山水小品廖廖68个字,就概括 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 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使文章清幽 隽雅,像诗一般优美动人。表达作 者亲近自然的喜悦。
答复
故址在今湖北黄 冈县城南。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10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10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1张PPT)
第10课 短文两篇
R 八年级上册
2019/12/13
导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李白笔下的 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九天”道出了其壮观豪放的气魄;杜甫笔 下的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 出了其雄伟神奇的景观;郦道元笔下的三 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尽现其雄奇险 拨的奇景......这些美景,无不让你心动 神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陶弘景美 妙的山川之景中,去尽情地感受一番。
2019/12/13
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 《报任安书》;也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 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 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 谈论政治,如欧阳修的《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 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 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 质俱佳。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 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
4.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运山水石的成就?
其奇者。
5.“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 别从仰观、仰察两种视觉来写。
2019/12/13
6.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 景物摹写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 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 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舞歇为静, 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 鱼跃水为动。
2019/12/13
1.山川之美,在作者笔 下是怎样的情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 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 时具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课件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对山川的赞美。
既有对前贤的钦敬与追慕,又 惋惜众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而作者却能够继康乐之后,从中发 现无尽的乐趣,自许之情,期与谢 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古今山 水知音共赏景的得意之感。
总领全文 答 谢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个人简历:/jianli/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i/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漫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好像有藻、 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手抄报:/shouchaobao/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俯瞰 水之净。
选择有代表
平远 高远
极目远眺,青翠的 竹林和五彩的山石 互相映衬,呈现出 绚烂光辉的气象, 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1课《短文两篇》课件 (共45张PPT)(优质版推荐)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1课《短文两篇》课件 (共45张PPT)(优质版推荐)
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苏轼的思想受儒、
道、佛三家的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 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
领悟“闲”之情
问题:这“闲”字背后隐藏着作者怎样
的一种情感?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闲人: 1.指闲情雅致的人; 2.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情。
这两篇短文在行文风格上有很大的不同。
水中藻、荇 交横, 盖竹柏影也。 水草 交叉错杂
译文: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水中有相互交错的藻、荇 , 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清闲的人
语气词,罢了。
译文: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1、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介 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
品的名作。

陶弘景
(456——536),字通
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 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 学家。丹阳秣陵(今南京) 人。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 入梁,隐居句曲山(茅 山)。武帝礼聘不出,但 朝迁大事辄就咨询,时人 称为“山中宰相”。好读 书,喜道术。遍游名山大 川。陶弘景一生纵情山水, 修身养性,留下许多经典 作品,有《华阳陶隐居集》 等。
解题---- 承天寺
位于今湖北省黄 冈市南,南唐初年 建寺,初名“南禅 寺”。北宋景德四 年(1007年)赐名 承天寺,其规模仅次 于开元寺因寺宇第 一山门横匾上有金 光闪烁的“月台” 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承天寺
字音
qǐn
zǎo
xìng
寝藻

jiě

bǎi
解衣 与

元放丰声六年朗/读十月课十文二日,划/夜出,朗解衣读/节欲睡奏,。月色

第11课《短文二篇》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体知识
表:臣写给君主的奏章,内容多表达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常用
议论、记叙和抒情。(《出师表》)
序:是一种文体,有“赠序”和“书序”两种。语序多为叙述著
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用于临别赠言,内容多为勉励、 称许之辞。(《送东阳马生序》、《滕王阁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 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点拨:“居庙堂之高”,以家国为重任;“处江湖之远”,以山水为寄托。
文章以感慨发端,以
点明中心,说明有高雅情趣的人皆爱
美、谈美。
高峰 云,清流见底。
译文: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山水相映之美--俯仰之姿
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四 备。
译文:两岸的石壁,(在阳光下)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 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
点拨:
将月光比作空明积水,
影的参差错杂。
;用“藻荇交横”写出竹柏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积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 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部分内容,是作者写景的名篇。
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
用来抒发感情,如《马说》《爱莲说》。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如《陋室铭》。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人和事、山川名胜、器物建筑等,写法上大多以记

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课件)PPT课件(2024版)

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课件)PPT课件(2024版)

了解张怀民
展示自学成果
遂 寝 藻 荇
qǐn
zăo
suì
xìng
掌握字音
质疑问难
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案、修改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
同学们,苏轼的这篇小品文描写了怎样的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呢?我们首先聆听课文录音,在美文经典中感受一千多年前苏轼的人生感悟。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读懂文章内容
1
原文: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读懂文章内容
短文两篇
2017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着美不胜收的山水资源。无数的文人用心灵观察、体悟自然风物之美,发现独到的审美趣味,也有许多雅士寄情山水,排遣人生的种种苦闷与无奈,由此产生了一批模山范水、体察自然之趣的诗文。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短文两篇》,与文人雅士一起欣赏山水之美,体悟人生况味。板书课题《短文两篇》。
展示自学成果
同学们,课前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呢?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吧!一个小组展示一个知识点,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补充或纠正。
简介作者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居士,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和医药家。仕齐时,拜为宣都王侍读,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茅山华阳洞。梁武帝礼聘不出,“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留有《陶隐居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7张PPT)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7张PPT)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 家,文学家。与苏洵苏辙合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了解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以诗文诽 谤朝廷的罪行下狱。侥幸被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 官衔上还加上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 擅离安置所。实际上受到监视,加之流放心中忧郁,但任 存有进取之心,此文就是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元佑中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知制诰等职。但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元 佑四年,再次外调杭州 。六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 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这期间, 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绍圣元年 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苏轼被一贬再贬, 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 儋县)。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 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
总领全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仰视:高峰入云
答 谢 具体 中 叙写 书 书
俯视:清流见底

平视: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晓雾 夕日

猿鸟 沉鳞

总括全文:欲界之仙都
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 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奎屯市第八中学 王以娟
古诗中有哪些写月的名句? 它们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
其境
特点
皎洁 澄清 透明
文中“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 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 柏。 你如何理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

第11课《短文二篇》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借助朗读,欣赏两篇短文不同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色,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 3.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1. 齐 读 两 文 , 读 准 字 音 ,读 对 节 奏 , 翻 译 全 文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 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 翠竹,四时/ 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
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我
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
译 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
文 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里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 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 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 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自/ 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元丰六年/ 十月十二日/ 夜, 解衣/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 起 行。 念/ 无与/ 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 亦/ 未寝,相 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 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 人/如吾两人者耳。

朗 读 脚本
■师生齐读: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男生读:高峰入云, ■ 女生读:清流见底。 ■ 男生读: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女生读: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男生读: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女生读: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男生读:实是欲界之仙都。 ■ 女生读:实是欲界之仙都。 ■男女生齐读:实是欲界之仙都。(加强) ■ 教师读: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7《短文两篇》课件(共61张PPT).ppt

17《短文两篇》课件(共61张PPT).ppt
人——儒雅
文本探究
正面,实写 写了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反面,虚写 写了主人不受世俗羁绊
事——高雅
文本探究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
景——环境清幽 人——人物不俗 事——情趣高雅
文本探究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丞相,著名政治家; 子云,即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他们都是历史上名声显赫 的人物,一个在政治上建立奇功,一个在文学上很有造诣。 他们都是古代名贤
孔子作为万世师表,他的话语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作 者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引证“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在文中起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作用,有力表现陋室主 人甘居陋室而不以为陋的品质。
写法探究
全文没有一个字直接表明作者的志向,却又处处可以 读出他的远大抱负,请问这种表现手法是什么?
托物言志
1.定义: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等 2.作用:增强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引出主旨
文本探究
“上”,“入”,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也将外 景引入室内,为下文写室中人、室中事做好了铺垫。
对偶,景——幽雅
一绿,一青,色彩鲜明,彰显“苔”“草” 的色泽,也映衬出陋室环境的幽雅。
文本探究
欲知其人应知其友。既然谈笑的、 往来的都是些知识渊博的贤友,“陋室” 主人的德才之高,自然不言而喻。
铭文的特点: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
作者简介
诗仙:李白 诗佛:王维 诗魔:白居易 诗豪 诗鬼:李贺 诗圣:杜甫
诗史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字:梦得
“刘柳”:柳宗元 组合
“刘白”:白居易
背景介绍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 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 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 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 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 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 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 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舞歇为静, 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 鱼跃水为动。
7.“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 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 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 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 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 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 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 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 日欲颓,沉鳞竞跃 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 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 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 别从仰观、仰察两种视觉来写。
6.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 景物摹写的?
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
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参考《中国尺牍文学史》 序,詹福瑞)。
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 《报任安书》;也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
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
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 谈论政治,如欧阳修的《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 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 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
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8.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古来共谈 美”,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 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 表露了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 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 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 表。总言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 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 之感。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 (副词,将要)

欲穷其林 (动词,想要)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文中指 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 (动词,和)
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作动词,散步)
课文朗读
文言句式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
质俱佳。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
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
字词注音
夕日欲颓(tuí )
与其奇者(yù ) 相与( yǔ) 藻(zǎo ) 竹柏( bǎi )
沉鳞竞跃(yuè )
未寝(qǐn ) 遂(suì) xìnɡ 荇( )
古今异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 关的人,多含贬义) 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到 今义:想念) 月色入户 (古义:泛指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 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停止、休息)
9.“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 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 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 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 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 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 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 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导入
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 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 的诗句吗?......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 思故乡”“举杯邀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 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 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
文学常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 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 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 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
的结合十分完美。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
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
与谢中书书
陶弘景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
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江
宁)人,南朝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代表作品有《本草经集注》《二牛 图》《答谢中书书》。
写作背景
《与谢中书书》写于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 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 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 浊的人世,而隐居茅山。这些文人在他 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 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 如此。
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
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
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代表作品有《前赤壁赋》
《题
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
写作背景
苏轼少时即精通经史,长于写文章。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 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 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 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 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 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 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 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是 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
“相与于中庭步”)
精读课文
第一部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第二部分
高峰入云...沉鳞竞跃
第三部分 实是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山川之美,在作者笔 下是怎样的情景?
2.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 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 化?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 己隐居地秀美景色? 4.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 运山水石的成就? 5.“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是从哪年级上册
导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李白笔下的 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九天”道出了其壮观豪放的气魄;杜甫笔 下的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 出了其雄伟神奇的景观;郦道元笔下的三 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尽现其雄奇险 拨的奇景......这些美景,无不让你心动 神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陶弘景美 妙的山川之景中,去尽情地感受一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