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分析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氨基酸
1 八种必须氨基酸的英文命名及缩写。
赖氨酸Lysine Lys K
甲硫氨酸Methionine Met M
缬氨酸valine Val V
异亮氨酸isoleucine Ile I
苯丙氨酸phenylaninePhe F
亮氨酸leucine Leu L
色氨酸tryptophan Try W
苏氨酸threonine thr T
2 俩种氨基酸组成多肽时,有几种?
成二肽,有四种
成三肽时,有八种(仅供参考,不一定正确,有不同意见请指出来)。二酶分析
1酶活性的定义,国际常用的单位:
酶活性(enzyme activity)也称为酶活力,指酶促反应速率,即规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或底物的减少量。
酶活性单位:表示酶的相对含量,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生成一定量的产物或消耗一定量的底物所催化的酶量。
a.国际单位IU(µmol/min)
定义:在规定条件下(25℃及其他最适条件),每分钟催化1µmol 底物转变为产物的酶量,为1IU或1U。1IU=1µmol/min。
B.Katal单位(mol/s)
定义:1Katal是在规定条件下,每秒钟催化1mol底物转变为产物的酶量。1Katal=1mol/s。
IU与Katal单位的关系:1katal = 60×106IU,
1IU = 16.67nkatal
3 酶促反应
酶促反应的历程:延滞期,线性期,非线性期
a.酶促反应式:
B.米氏方程
C .Km 的含义与意义
.Km 的含义:当Km=[S]时,可见Km 值等于反应速率
达到最大反应速率Vmax 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Km 的意义:
Km 是酶的一个特征性常数(其他如等电点),
Km 的大小只与酶的性质有关
反映酶对底物亲和力的大小
选择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
计算不同底物浓度时的反应程度
鉴别酶的种类
判断可逆反应的速率
判断酶偶联反应的限速反应
计算工具酶的用量
3.两种测定酶活性的方法:
a .定时法
原理:
定时法是固定时间法的简称,是指测定反应开始后一段时间(t1~t2)产物的增加量或底物的减少量以测定酶活性的方法。该方法一般需要在反应进行到一定时间后用强酸、强碱、蛋白沉淀剂等终止反应。
优点:简单、不需要保温设备、不用考虑酶的活性。
2max V v
缺点:如果不做预试验则无法了解其酶促反应进程(t1-t2)是否为零级反应,故难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b .连续检测法:
原理:
连续监测法是指在多个时间点连续测定产物(或底物)在线性期内的生成量(或消耗量)即零级反应速率以测定酶活性的方法,又称速率法、零级反应速率法、斜率法。
该方法是在一定的反应时间区段内(至少9~120s )每隔一定时间(常为2~30s )读取一次吸光度值,连续测定多点(至少4点),然后对吸光度数据作最小二乘法处理,再用线性期内的数据计算单位时间内的反应速率△A/min ,最后计算出酶活性。
连续监测法的特点:属于即时观测,无需停止酶促反应、不需添加其他呈色试剂,可将多点的测定结果绘图连线,快速、直观查看酶促反应进程,很容易找到呈直线的线性期;
连续监测法要求不显色而是直接测定底物(或辅助底物即中间底物)或产物量的变化,因此,可以选择紫外吸收法或生色原显色法;
能够准确地控制温度、pH 值和底物浓度等,要求仪器具有恒温装置及自动监测功能,半自动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都能满足这些要求;
测定结果常较定时法高。
u Tu u u V V l t A L U ⋅⋅⋅∆=ε610/
4.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的优点和缺点:
a.固定化酶
优点:增加了酶的活性和稳定性
可回收重复使用,降低了酶耗
酶反应过程便于控制
适用于连续反应
易于反应体系分离
对环境的耐受性增强
缺点:对酶的物理化学性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b.游离酶
优点:易溶于水
于底物的作用面积大,反应充分
活性接近生理状态
缺点:难与底物分离
反应条件控制严格
不能反复利用,易失活
三.蛋白质分析
1. 蛋白质的盐析,变性及二者的区别
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无机盐的浓溶液,使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而从溶液中析出来的现象。
变性:在热、重金属、酸、碱、某些有机物等作用下,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蛋白质盐析和变性的区别与对比
2.蛋白质的序列分析:测得的是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蛋白质的结构:
一级结构: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的序列,
一级结构的作用力:肽键,S-S键。
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
二级结构形成的力量:氢键
超二级结构: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中的构象单元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是球状蛋白质的折叠单位,在空间上彼此分隔,各自具有部分生
物功能的结构
含100~200个氨基酸残基,
1条长的多肽链首先折叠成几个相对独立的结构域再缔合成三级结构。
三级结构:由若干二级结构单位,完全折叠后可组成一个完整的蛋白质分子,即为三级结构,可具有活性。
三级结构形成的力量:氢键,离子键,疏水键,双硫键
3.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法)和凝胶过滤层析法。
a.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色谱法:
基本原理:
SDS可以破坏蛋白质中的疏水键和氢键,并按一定比例(1g蛋白质结合1.4g SDS)和蛋白质组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带的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其本身的电荷量,并与蛋白质的分子量成正比。
2-巯基乙醇破坏了蛋白质二硫键,使蛋白质呈椭圆棒形,其轴长与分子量成正比。
μ=q/f=q/6 r ,所有蛋白质的迁移率都相同。
b.凝胶过滤层析法:
原理:蛋白质在凝胶过滤层析柱中的洗脱体积Ve,与其分子量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lgMr=K1-K2 Ve
在实验中,只要测得几种蛋白质分子量标准物的Ve,并以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