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出资的案例分析
琼民源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琼民源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琼民源公司是一家在食品行业颇具声誉的公司,主要经营糖果和饼干等食品产品。
然而,最近该公司卷入了一起财务造假案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本文将对琼民源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案件背景、造假手段、影响及应对措施等方面。
二、案件背景琼民源公司成立于2005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行业内的领先企业。
然而,在2019年年末,一位内部举报人揭露了公司存在财务数据造假行为。
据举报人称,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通过虚增销售额、夸大利润等手段,虚报了公司的财务状况,以获取更多的融资和投资。
三、造假手段1. 虚增销售额: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将一部分未实际销售的产品列为销售额,以提高公司的销售收入。
这种手段通常通过与供应商勾结,虚构交易来实现。
2. 夸大利润:为了使公司的盈利能力看起来更好,管理层会将一些非经常性收入计入利润,同时将一些成本费用进行虚报。
这样一来,公司的利润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并不真实。
3. 虚增资产价值:为了提高公司的净资产和总资产,管理层会夸大公司的资产价值,如将过期的库存产品计入资产,以提高公司的净资产和总资产。
四、造假影响1. 投资者信任受损:财务数据造假会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受到严重破坏,可能导致投资者撤资,股价下跌,进而影响公司的市值和声誉。
2. 经营决策错误:基于虚假的财务数据,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做出的经营决策可能是错误的,导致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3. 法律风险增加:财务造假行为涉及到欺诈、虚假陈述等法律问题,一旦被发现,公司将面临巨额罚款和法律诉讼的风险。
五、应对措施1. 彻底调查:公司应立即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对财务造假行为进行全面调查,查清责任人和具体的造假手段。
2. 严肃处理:对于参与财务造假的责任人,公司应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包括开除、追究法律责任等。
3. 修复财务数据:公司应重新核算和修正财务数据,确保其真实、准确、可靠。
对会计师事务所虚假出资的案例分析
两名 注册 会计 师 出资 设立 . 属于 合 伙性 质, 注册 资金 10万元 。 0 现有 员工 6人 , 其 中 : 册会 计 师 3人 , 理 人员 3人 。 注 助 20 0 7年 ,该 所 共 出具 审计 报 告 2 0份 , 其 中 :基 本 建设 竣 工 决 算 审 核 报 告 8
合 规 的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 乱 注 册 会 计 师 扰 行 业 的秩 序 。
口 年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
中 发 现 .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资 产 负 债 表 反 某
映实 收 资本 10万 元 . 际 出资 只有 3 0 实 万元 , 虚假 出资 9 7万 元 。
9 .9 61%。扣 除虚列 的资产 和权 益 后 , 该
所 20 0 7年 末 资 产 总计 为 39 .3万 元 . 负 债 合 计 1 .4万 元 ,所 有者 权益 一 01 40 1 .1 万 元 . 产 负债 率 为 3 72 %。在 检 查 资 5 .5
中 . 事 务 所 无 法 向检 查 组 提 供 相 关 出 该
其 中 : 收 资 本 为 1 0万 元 , 分 配利 实 0 未
润 一 31 1 .1万 元
经核 实 , 事务 所 在工 商管 理 部 门 该
五 、 训 与 启 示 教
第一 , 注册 会计 师行 业 应该大 力 弘 扬诚 信 投资 理念 . 执业 过程 中要 讲诚 在 信 , 资创 办时 更要讲 诚 信 。 投 投资创 业 , 必须 以诚 信 为本 ,履行 相应 的义务 . 足 额 、 时地 缴纳 出资 。 及 只有 这样 , 能保 才 证债 权人 的利 益 , 促进 经济 良性 发展 。 第二 。 相关 政策 法规 中应明 确要 在 求合 伙 会 计 师事 务 所 在 申请 设 立 时提 供真 实 的出资证 明 . 注 明应予 出 资的 并 具体 数额 , 免一些 事 务所 利用 国家政 避 策 的空 隙 , 提供 虚 假 资 料 , 违规 设 立 不
案例分析3 康赛
案例3要求:1、简单介绍案例。
2、原因分析。
康赛集团:“配股事件”谁之过纸总归包不住火,康赛集团跨世纪的秘密赫然暴露。
(千金难买牛回头我不需再犹豫)4月29日,上市公司1999年报披露的最后一天,康赛集团埋下的一颗“炸弹”被“引爆”了。
公司第一大股东康赛实业原来是虚假出资,其在公司1998年配股中应缴的6874.95万元配股款,是从公司所收社会公众股配股款中借出,且至今未还,上证所因此对康赛集团发出公开谴责。
同时,公司业绩大幅亏损,追溯调整后,变成近三年连亏。
面对“炸弹”的爆炸,证券市场的各方人士深感震惊。
更多的投资者在心有余悸之余,不禁提出疑问,天平怎么会倾斜,康赛集团的大股东康赛实业缘何能堂而皇之地侵犯社会公众股东的利益?这一看起来不可能也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怎么会发生?公司今后究竟走向何方?带着投资者的关心,记者于日前到康赛集团进行了采访。
(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4个杯子8个盖子:还是盖不住康赛集团秘密的暴露并非偶然,这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
因为公司年报同时披露,公司原董事长童施建、原总经理张建萍及原监事陆梅玲因涉嫌经济犯罪被逮捕立案侦察。
所以,公司副董事长见到记者第一话就是:“出1999年报这张报表我们实在很痛苦!过去的事情很多我们都不清楚,现在却不得不由我们来公开。
”而公司现任董事长总结康赛集团的过去:“走了一条应该走的路,做了一些不应该做的事。
”应该走的路,是指康赛集团抓住机遇,有幸步入证券市场。
这其中当然离不开童施建的努力,是他将黄石市服装厂这家成立于1952年的小企业,一手发展成“中国的T恤大王”。
尤其是公司改制后迅速膨胀,于1996年8月一步迈入证券市场,上市当年,公司每股盈利高达0.803元,被誉为绩优股。
将康赛集团“做成”上市公司和绩优公司,自然相当不容易,期间,也做了不该做的事。
有些事情,因为有关部门目前尚未有明确说法,所以文章里不便多说。
据悉,上市后,随着康赛集团的迅速膨胀,童施建的心态、口味开始贪大,炒股票的暴利诱惑,使康赛集团将股市看成“聚宝盆”,公司放松产品经营,一味投入资本经营。
监事会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股东会由10名股东组成。
2018年,公司因涉嫌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等违法行为被有关部门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公司监事会未能有效履行监督职责,导致公司违法行为得以长期存在。
根据调查结果,公司监事会存在以下问题:1. 监事会成员构成不合理,部分监事与公司存在利益关联,影响其客观公正履行监督职责。
2. 监事会召开频率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
3. 监事会会议记录不完整,部分会议记录缺失,无法反映会议真实情况。
4. 监事会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查流于形式,未能发现公司财务造假行为。
二、法律依据1.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监事会应当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对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进行审查,保障公司合法权益。
2. 《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监事会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对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进行审查,并形成书面报告。
3. 《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监事会成员应当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三、案例分析本案中,公司监事会未能有效履行监督职责,导致公司违法行为得以长期存在,严重损害了公司及股东的利益。
以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监事会成员构成不合理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监事会应当依法行使监督职权,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本案中,部分监事与公司存在利益关联,影响了其客观公正履行监督职责。
这种构成不合理的情况,使得监事会失去了监督的有效性,成为公司违法行为的“保护伞”。
2. 监事会召开频率不足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监事会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对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进行审查。
本案中,监事会召开频率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监事会无法对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导致公司违法行为得以长期存在。
3. 监事会会议记录不完整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监事会会议记录应当完整、准确。
“两虚一逃”的常见手段及案件查处技巧
“两虚一逃”的常见手段及案件查处技巧公司的注册资本是公司成立、存在、经营的基础。
所谓“两虚一逃”就是《公司法》中所指的公司虚报注册资本和股东虚假出资、股东抽逃出资的三种违法行为。
“两虚一逃”违法行为,扰乱市场秩序,引发商业欺诈等犯罪行为,破坏市场交易安全和社会信用体系,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因此,及时发现、准确定性、严厉查处“两虚一逃”违法行为已成为工商部门登记监管工作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两虚一逃”的常见手段“两虚一逃”类案件的手段多变、形式很多,但核心法则都是公司未取得或丧失了对资产的拥有或控制,背离了资本确定、不变和维持的原则。
以下是执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常见手段:(一)虚报注册资本的常见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是指公司在工商部门办理注册、变更登记时使用虚假证明文件等欺诈手段虚报其注册资本以骗取公司登记的违法行为。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是证明注册资金到位的主要依据,所以此类违法行为都围绕如何取得验资报告展开。
常见手段有:1、某些中介机构在代办工商营业执照、登记中,一切程序由其操办,并收取公司一定的费用,甚至可以在零出资的情况下直接由中介公司代办。
此类情况目前非常普遍。
2、出资人把资金在验资账户中循环进出,获取银行进账单后验资,达到虚报注册资本的目的;3、出资人将银行借款等往来款项不及时入账,以分次提取现金、再缴回银行账户等方式获得银行进账单,达到虚假增资的目的;4、伪造或变造银行收款凭证,然后再欺骗会计事务所获得验资报告;5、虚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然后通过这些项目转增资本骗取验资报告;6、利用关联的企业之间相互投资虚增注册资本。
(二)虚假出资的常见手段虚假出资是指公司发起人、股东未按公司章程规定交付或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的违法行为。
常见手段如下:1、利用本公司的其他银行账户将资金以借款名义借给股东,然后以股东名义作为投资追加注册资本,但实际上,公司未将资金交付给借款的股东,股东本身并未增加任何实际投资;2、以实物方式出资时,评估时高估作价再作为出资;3、以房屋、车辆、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出资时,未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或已经办理手续但实际未交付;4、利用资产评估增值虚假出资。
虚假出资案例2
虚假出资案例2:
甲电脑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与乙贸易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一直有业务往来,乙公司欠甲公司电脑货款共计200万元,甲公司多次催讨未果,遂诉至法院,法院判甲公司胜诉。
判决生效后,甲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但此时乙公司已无财产可以执行,法院裁定本案中止执行。
中止执行后,甲公司对乙公司的财产情况和注册登记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经查,乙公司是由李某、王某、黄某三人共同投资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150万元。
其中李某以现金出资50万;王某以自购的宝马车一辆,经评估作价45万元作为出资;黄某以自己的一套商品房,经评估作价55万作为出资。
三个股东的出资除了李某的现金出资到位外,王某的汽车并未过户到乙公司的名下,现仍在使用;黄某的商品房也未过户到乙公司的名下,现在自己使用。
甲公司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遂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并申请追加王某、黄某为被执行人,在其出资不实的范围内承担民事责任。
问题:
法院追加王某、黄某为被执行人是否符合规定?
参考分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80条的规定,被执行人无财产清偿债务,如果其开办单位对其开办时投入的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资金,可以裁定变更或追加其开办单位为被执行人,在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的范围内对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
企业自身的财产,是其对外债务的一般担保,也是其履行合同义务的基础,企业的注册资金不实,是对债权人利益的损害。
因此,人民法院裁定追加王某与黄某为被执行人是正确的。
关于麦科特公司造假问题的分析报告.docx 会计案例
关于麦科特公司造假问题的分析报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会计职业也逐渐的发展起来,开成了一系列相关的管理监督制度。
由于市场的自发性,导致我国出现了一连串的造假事件,使诚信危机愈演愈烈。
一、事件回顾麦科特公司2000年8月7日在深交所上市,拥有光学机械、纺织轻化、生物医药、精工电子、投资贸易等五大产业,是全国最大光学生产基地之一。
经查,麦科特利用虚构巨额利润、欺诈上市。
证监会通过对麦科特利润虚假问题调查,查明该公司的问题主要为通过伪造进口设备融资租赁合同,虚构固定资产9074万港元;采用伪造材料和产品购销合同、虚开进出口发票、伪造海关印章等手段虚构收入3011.8万港元,虚构成本20789万港元,虚构利润9320万港元。
为达到上市规模,麦科特将虚构利润9000多万港元先转成资本公积金再转为实收资本,明显属于欺诈上市。
二、案例分析1、麦科特事件的原因主要就在于人的素质缺乏和制度的不完善会计职业人员诚信缺失,缺乏职业道德修养,在利益的链条上环环造假。
在麦科特发行上市过程中,深圳华鹏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广东大正联合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评估师出具了严重失实的资产评估报告,广东明大律师事务所律师出具了严重失实的法律意见书,南方证券有限公司劵商参与编制了严重失实的发行申报文件。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事关企业的成败。
诚信从业是会计人员工作的必要前提。
麦科特造假事件突显了严重的诚信危机和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麦科特做假案曝光后,再一次引起市场哗然。
究其原因,不仅该企业三年内共虚构利润9000多万港元,并以此骗得虚假上市的行径让人愕然惊叹;更恐惧的是,在此过程中所有中介机构无一例外地“开闸放水”、“推波助澜”,使这起造假工程发挥到了“极致”。
对在麦科特上市过程中,由会计师、评估师、律师及劵商出具的审计报告、资产评估书、法律意见书及发行申报文件,中国证监会发言人一概给出了“严重失实”的结论,并认定其中有涉嫌犯罪的行为。
公司法律案例及答案(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被告:某软件开发公司(以下简称“软件公司”)原告科技公司因与被告软件公司在软件开发合同中存在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科技公司称,其与被告软件公司签订了一份软件开发合同,约定由被告软件公司为原告科技公司开发一套企业管理系统。
合同约定,软件开发完成后,原告科技公司需支付给被告软件公司人民币100万元。
然而,被告软件公司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未能按照约定完成软件开发,且存在逾期交付、功能不符合要求等问题。
原告科技公司要求被告软件公司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人民币50万元,并赔偿因其违约造成的损失。
被告软件公司答辩称,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了技术难题,导致进度延误。
同时,原告科技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必要的资料,影响了软件开发进度。
被告软件公司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科技公司的诉讼请求。
二、争议焦点1. 被告软件公司是否构成违约?2. 如被告软件公司构成违约,原告科技公司主张的违约金和损失赔偿是否合理?三、法院判决1. 被告软件公司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被告软件公司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未能按照约定完成软件开发,存在逾期交付、功能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已构成违约。
2. 原告科技公司主张的违约金和损失赔偿合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应当继续履行;不能继续履行的,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本案中,原告科技公司要求被告软件公司支付违约金人民币50万元,并赔偿因其违约造成的损失。
经法院审理,认为原告科技公司主张的违约金和损失赔偿合理,予以支持。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是合同违约及违约责任的承担。
1. 合同违约的认定合同违约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未能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行为。
库迪财务造假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本报告以库迪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为例,分析其造假手段、动机、影响及应对措施,旨在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管提供借鉴。
二、案例背景库迪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酒店经营等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库迪公司已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
然而,在2017年,库迪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被证监会调查,最终被责令改正。
三、财务造假手段及动机1. 虚构收入库迪公司通过虚构销售收入、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虚增收入。
具体表现为:在销售合同签订后,立即确认收入,而实际交付房产的时间却延后;虚构工程项目,虚增工程收入。
2. 虚增资产库迪公司通过虚构资产、虚增投资收益等手段虚增资产。
具体表现为:虚构投资项目,虚增投资收益;虚构应收账款,虚增资产。
3. 隐瞒费用库迪公司通过隐瞒费用、延迟确认费用等手段虚减费用。
具体表现为:将应由本期确认的费用推迟至下期确认;虚构支出,虚减费用。
动机分析:(1)市场竞争激烈:房地产行业竞争激烈,库迪公司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虚增业绩以提升市场地位。
(2)融资需求:为了满足公司扩张的需要,库迪公司需要不断融资,虚增业绩有利于提高融资能力。
(3)管理层利益驱动:部分管理层为了追求个人利益,采取财务造假手段。
四、财务造假的影响1. 损害投资者利益:财务造假导致投资者对库迪公司的投资价值产生质疑,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2. 扰乱市场秩序:财务造假行为误导了市场,加剧了市场波动,损害了市场秩序。
3. 损害公司声誉:财务造假事件导致库迪公司声誉受损,影响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五、应对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核,防止财务造假。
2. 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行为。
3.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公司设立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众多科技企业中,某科技公司因其创新的产品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备受关注。
然而,在设立过程中,该公司遇到了一系列法律问题,本文将对这些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二、设立过程及法律问题1. 公司名称登记在设立公司之初,某科技公司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具有独特性的公司名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公司名称应当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组成。
在确定公司名称时,某科技公司发现其首选名称已被其他公司注册,因此,该公司不得不重新选择名称。
在此过程中,该公司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2. 股东资格及出资某科技公司由五位股东共同出资设立,其中一位股东为自然人,四位股东为法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股东应当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在设立过程中,五位股东对出资比例和出资方式产生了分歧。
经过协商,最终确定了出资比例和出资方式,但这一过程也使得公司设立时间延迟。
3. 注册资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注册资本是公司对外承担债务的最高限额。
某科技公司经过市场调研,确定了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
在设立过程中,该公司对注册资本的认定存在争议。
部分股东认为注册资本过高,会增加公司负担;而另一部分股东则认为注册资本过低,不利于公司发展。
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注册资本。
4. 股东会及董事会设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设立后,应当召开第一次股东会,选举董事、监事。
在设立过程中,某科技公司对股东会及董事会的设立存在争议。
部分股东认为股东会及董事会设立过于繁琐,而另一部分股东则认为这是公司治理的基础。
经过讨论,最终确定了股东会及董事会的设立。
5. 公司章程制定公司章程是公司设立的基础性文件,对公司的组织形式、股东权利、公司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设立过程中,某科技公司对公司章程的制定存在分歧。
经过多次协商,最终确定了公司章程。
琼民源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琼民源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概述:琼民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和销售农产品为主的企业,近期爆出财务造假的丑闻。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包括造假手段、造假动机以及对公司和相关方的影响。
一、案例背景:琼民源公司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中国海南省。
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农产品种植、加工和销售。
在过去几年中,琼民源公司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业绩逐年增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
二、造假手段:1. 销售收入虚增:琼民源公司通过与供应商合谋,虚构销售订单和收入,以增加公司的销售额。
这种手段使得公司的财务报表呈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2. 费用减少操作:为了减少成本支出,琼民源公司通过虚构费用减少,如虚报采购成本、减少员工薪酬等,以提高公司的利润率。
这种操作使得公司的盈利能力看似较好,但实际上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
3. 资产虚增:为了提高公司的资产规模和信誉,琼民源公司采取了虚增资产的手段,如虚构固定资产、虚报存货等。
这种手段使得公司的财务状况看似较好,但实际上是虚假的。
三、造假动机:1. 增加公司价值:通过虚增销售收入和利润,琼民源公司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提高公司的估值和市场地位。
2. 获得融资支持:通过虚增资产规模,琼民源公司能够更容易地获得银行贷款和其他融资支持,以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
3. 避免监管机构的审查:虚假的财务报表能够掩盖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避免受到监管机构的关注和审查。
四、影响:1. 投资者损失:由于琼民源公司财务报表的虚假,投资者可能会受到损失,特别是那些根据虚假信息进行投资决策的人。
2. 公司信誉受损:财务造假会严重损害琼民源公司的声誉和信誉,导致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失去信任,进而影响公司的业务发展。
3. 法律责任:一旦财务造假被揭露,琼民源公司将面临法律责任,可能会面临罚款、监管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4. 行业影响:财务造假事件对整个农产品行业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行业监管加强,投资者对该行业的信心降低。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及启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调研报告自从会计信息作为公司经济讯号的媒介以来,财务舞弊就如影随形,会计史上从来不缺乏重大的财务舞弊案件,这也是促使了会计界对财务舞弊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成为催生和完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动力。
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到飞速发展,虽然在信息披露、会计规范体系、公司治理结构以及证券监管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一些公司尚会利用各种舞弊手段粉饰会计信息,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甚至影响到资本市场的正常健康发展。
一、案例:黄山旅游2005年4月20日发布公告称:2002年,本公司为避免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利润的影响,委托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从银行贷款3,700万元并汇入黄山市万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黄山市远卓投资管理公司账户,由两公司购买本公司拥有的黄山市体育馆及股份大道广告经营权,本公司又将收到的转让款归还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从而构成不当资产交易;2002年本公司投入4,400万元用于证券投资,截至2004年3月全部股票处置后,实际亏损18,522,716.76元。
本公司2002年、2003年未如实核算和反映该证券投资及损益情况。
黄山旅游2004年报显示,2002年净利润调整前是5,649万元,调整后是2,793万元;2003年净利润调整前是-6,121万元,调整后是-4, 147万元。
很明显,该公司2002年有故意隐瞒亏损之嫌,包括故意少计广告权损失3,700万元和少计股票投资损失2,073万元,这个差错不管是从金额或性质看都是非常严重的。
实际上,黄山旅游可能还存在其他资产安全问题。
2002年末,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26,135万元,其中定期存款21,089万元;2003年末货币资金余额18,906万元,其中定期存款2,283万元;2004年末货币资金余额是30,104万元,其中定期存款是13,333万元;2005年半年报期末货币资金余额是32,940万元,其中定期存款是11,293万元,历年来定期存款都没有作质押之用;而与此同时,2005年半年报还挂着“其它应付款”10,673万元,这些欠款多为欠关联方,为何关联方不向黄山旅游索取欠款,还是黄山旅游有意隐瞒利润?黄山旅游为何2 002、2003年都多计生活服务费540万元,是不是为了冲抵大股东3, 700万元的损失,还是基于其他原因?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分析1、道德品质财务舞弊行为不仅仅是经济现象,其背后是深层的道德伦理的扭曲。
钻法律漏洞的案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环保税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然而,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逃避环保税,钻法律漏洞,给我国环保事业带来严重影响。
本文以某公司逃避环保税为例,分析其钻法律漏洞的行为,以期引起企业对环保法律法规的重视。
二、案例概述某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公司位于我国某工业园区,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然而,在享受政策优惠的同时,该公司却采取一系列手段逃避环保税。
1. 案发经过2019年,我国环保部门对某公司进行了一次例行检查。
检查过程中,环保部门发现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未按规定进行废气、废水处理,排放的污染物严重超标。
经调查,该公司存在以下问题:(1)未安装废气处理设施,直接排放废气;(2)未安装废水处理设施,直接排放废水;(3)未按规定缴纳环保税。
针对以上问题,环保部门依法对该公司进行了处罚。
然而,在处罚过程中,该公司却试图通过钻法律漏洞逃避责任。
2. 钻法律漏洞行为(1)虚构合同,逃避环保税该公司通过虚构与某贸易公司的合同,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以“贸易”名义转移至贸易公司。
贸易公司再将这些危险废物运往我国其他地区,从而逃避了环保税。
(2)虚报产量,减少环保税缴纳该公司在申报环保税时,故意虚报产量,降低应缴纳的环保税金额。
此外,公司还通过调整生产计划,减少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环保税缴纳。
(3)隐瞒污染物排放数据,逃避监管该公司在环保部门检查期间,故意隐瞒污染物排放数据,以逃避监管。
在检查过程中,环保部门发现该公司存在隐瞒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行为,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罚。
三、案例分析1. 钻法律漏洞的原因(1)企业环保意识淡薄。
某公司为降低成本,逃避环保税,反映出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对环保法律法规缺乏敬畏之心。
(2)监管力度不足。
环保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导致企业钻法律漏洞的行为得以实施。
2. 钻法律漏洞的危害(1)损害国家利益。
个人合伙一方虚假出资案例
个人合伙一方虚假出资案例案例一:拨开云雾擦亮眼个人合伙应辨清【基本案情】姜某于2012年承包经营某砖瓦厂。
陈某同年向姜某汇款25万元,但未参与该厂经营与劳动。
姜某在2016年向陈某出具投资证明并载明:陈某投资某砖瓦厂25万元,某砖瓦厂复垦拆迁,全额款项按拆迁比例分成。
2016年11月,姜某陆续通过某居委会领取了310余万元补偿款,其未与陈某结账还款。
陈某遂主张返还投资款25万元及收益50万元。
【裁判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虽然陈某主张该款项是其基于双方之间的合伙经营而交付的,但陈某并没有提交相关合伙协议或举证证明双方存在合伙约定,也无证据证明双方之间共同经营、管理砖瓦厂并进行过合伙分成和共担债务的事实,故应认定陈某向姜某支付的款项名为合伙经营实为借款。
【法官提醒】个人合伙应当签订书面合伙协议,即便合伙人之间签订了名为合伙的书面协议后,仍需审查各方权利义务是否符合个人合伙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同劳动、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基本特征。
合伙协议约定一方按照协议向合伙组织提供物品的使用权或资金,并以此取得固定收入(利息),不参加合伙经营、劳动、盈余分配,也不承担合伙经营风险责任的,不能认定为合伙人,应认定双方系民间借贷的法律关系。
案例二:合伙关系需协议举证证明要牢记【基本案情】王某与某品牌饮料店签订《饮品店特许经营合同》后,由王某父亲出资支付了加盟费、押金,并购买了设备开设了某品牌饮品店。
该饮品店由赵某与王某共同管理,赵某负责饮品店的账目并由其记录经营期间的流水账。
后双方发生矛盾,赵某主张其与王某是合伙关系,王某主张赵某仅是会计。
【裁判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赵某主张其与王某是合伙关系,但未能提供书面合伙协议,亦未能提供证据证实双方之间就合伙事项存在口头协议,其诉称的利润分配方式和店面增开模式不足以证实双方之间是合伙关系。
赵某提供的证人均系其朋友,他们并未参与、见证合伙协商的过程,对合伙的具体内容,如双方如何投资、如何经营、如何分配利润等具体内容均不知情,仅仅在作证过程中陈述从赵某一方或从其他人处听说过双方系合伙,故不能达到证明赵某与王某存在个人合伙关系的证明目的。
股东虚假出资的案例注解
股东虚假出资案例注解
一、案例概述
某公司由甲、乙、丙三人发起设立,注册资本为100万元。
甲、乙、丙分别以现金出资20万元、出资30万元和出资50万元。
然而,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甲、乙、丙三人并未按照协议实际缴纳出资,而是通过伪造银行进账单等手段虚假出资。
二、案例分析
该案例中,甲、乙、丙三人作为公司的股东,有按照协议履行出资的义务。
然而,他们并没有实际缴纳出资,而是通过伪造银行进账单等手段虚假出资。
这种行为违反了《公司法》的规定,属于股东虚假出资的行为。
三、案例结论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虚假出资的行为是违法的。
在此案例中,甲、乙、丙三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同时,其他股东也有权要求甲、乙、丙三人履行出资义务,并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以上是一则关于股东虚假出资的案例注解,旨在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治理实践。
民商法课堂案例(1)
民商法课堂讨论案例一、市场主体资格1、居民甲与金山房地产公司签订了购买商品房一套的合同,后因甲未按约定付款。
金山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甲付清房款并承担违约责任。
在诉讼中,甲的妻子乙向法院主张甲患有精神病,没有辨别行为的能力,要求法院认定购房合同无效。
问,此案应当如何处理?二、企业破产法律制度1、A公司因经营不善,已经资不抵债,有意向法院申请破产。
该公司基本情况如下:(1)、A公司欠当地工商银行货款2200万元,贷款时曾提供公司一套进口生产流水线作抵押,该套设备现值1500万元。
(2)A公司的债权人之一甲公司因追索250万元货款而在一个月前起诉A公司,此案尚在审理中。
(3)A公司曾为乙公司向当地建设银行一笔500万元的贷款作为保证人,现乙公司对该笔贷款未予偿还。
(4)A公司欠丙公司货款120万元,丙公司欠A公司100万元。
(5)A公司资不抵债已达4500万元。
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A公司可以自己直接申请公司破产么?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时,需要向法院提交哪些材料?(2)工商银行的2200万元贷款应如何处理?(3)甲公司与A公司之间尚未审结的追索货款之诉应如何处理?(4)建设银行能否参加破产程序、申报破产债权?理由是什么?(5)应从A公司财产中优先拨付的破产费用包括哪些?(6) A公司与丙公司之间的债务关系如何处理?三、企业制度1、世都百货公司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冲突(一)冲突的演变过程成立于1995年的北京(王府井)世都百货有限责任公司是本市第一家完全由自然人投资的股份制百货公司,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
公司现有股东五名,其中,黄文斌出资1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0%,刘章伟和胡镇江各出资200万元,各占10%,由胡镇江担任公司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任期3年。
1998年11月,(王府井)世都百货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出资在门头沟成立北京世都同盟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
近三年虚假出资真实案例
1.网络医疗平台“一医生”涉嫌虚假出资:在2019年,该平台曾宣称完成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然而当投资方疑问其真实出资时,却无法提供相关证明,最终被曝光虚假宣传。
2.邦宝投资涉嫌虚假出资:在2020年5月,邦宝投资宣布完成1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但实际上却只有3000万元为投资方出资,其余部分则是虚假出资、关联交易等手段。
3.葫芦侠涉嫌虚假出资:该互联网金融平台曾在2018年宣称完成4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但随后被曝光其中2000万元是虚假出资金额,最终导致该平台被监管部门处罚。
以上三起案例都涉及虚假出资,严重损害了投资方的利益,也进一步加强了监管的力度,呼吁企业和投资机构必须遵守法律、诚信守信,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近三年虚假出资真实案例
近三年虚假出资真实案例
1. 王某在2019年以虚假出资的方式获得了公司的股权,并且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公司的高管任命。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的业绩出现了亏损,并且王某的虚假出资被揭露。
最终,公司追究了王某的法律责任,并且取消了他的股权和高管任命。
2. 小张在2020年通过虚假出资取得了公司的投资,并且声称
他是公司的合法股东。
但是,经过公司内部的调查发现,小张的出资证明是伪造的。
最终,公司决定取消他的股东资格,并追究他的法律责任。
3. 在2021年,某公司的一位员工突然宣称自己出资了该公司,并且取得了一定比例的股权。
但是,经过公司内部审核后发现,该员工出资的证明是伪造的。
公司决定取消他的股权,并对他追究法律责任。
这些案例表明,虚假出资是严重影响公司经营和稳定的行为。
企业应严格验证投资人的真实出资情况,并加强内部控制,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此外,企业还应该及时识别和处理虚假出资行为,确保公司的合法权益。
案例:以使用权房屋作价出资虚假出资行为
案例:以使用权房屋作价出资虚假出资行为
虚假出资案例:
以使用权房屋作价出资虚假出资行为
案例:沈阳XX电气有限公司法人股东国营沈阳XX无线电厂未办理房产产权转移手续虚假出资案
1.案件来源:2002年3月13日,在审查该公司年检时提供的注册资本情况时,发现该公司法人股东国营沈阳XX无线电厂所投入的固定资产14.2万元房屋未办理产权转移手续。
涉嫌违反了《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经报请局长批准,于同日立案调查。
2.当事人基本情况:国营沈阳XX无线电厂,住所:和平区砂阳路25号,法定代表人:侯XX,注册资本:人民币壹仟捌佰玖拾叁万元,企业类型:国有。
3.违法事实:经查,该公司于1998年3月19日经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注册资本为80万元人民币。
其中该公司法人股东国营沈阳XX无线电厂以位于和平区砂阳路25号,面积为280平方米房屋作为出资(1998年3月5日经沈阳XX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并出具了资产评估报告书,房屋评估价值为1
4.28万元)。
国营沈阳XX无线电厂以该房屋作为出资,于1998年3月9日经沈阳XX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并出具了核验注册资本证明书,确认其房屋固定资产出资额为14.2万元。
当事人由公司设立至我们立案调查之时没有按规定依法办理房产产权转移手续,至此国营沈阳XX无线电厂所出资的固定资产(房屋)14.2万元为虚假出资额。
处罚结果:责令补足应缴的出资额,处以罚款7100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虚假出资举证责任倒置的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虚假出资举证责任倒置的案例一、啥是虚假出资呀?虚假出资呢,简单说就是那些股东啊,在公司成立或者增资的时候,嘴上说自己出了多少钱或者多少资产,但实际上呢,这些钱或者资产并没有真正到位。
就像是答应给小伙伴送个超级酷的玩具,结果到时候啥也没拿出来,这可就不地道了。
在商业世界里,这对公司的运营、其他股东的权益还有债权人的利益都可能产生超级大的影响呢。
比如说公司本来计划用股东出资来扩大生产,结果钱没到位,计划就泡汤了,多坑啊。
二、举证责任倒置是个啥概念?三、具体案例来啦。
有这么一个公司,甲、乙、丙三个股东一起创立的。
公司运营了一段时间后,出现了资金困难。
这时候呢,债权人就不乐意了,他们觉得公司没钱可能是因为股东虚假出资。
于是呢,就把股东告上了法庭。
按照以前的情况,债权人得拿出证据证明股东虚假出资,这可太难了。
债权人哪能知道股东的钱到底有没有真正投到公司里呢?但是现在举证责任倒置了,被告的股东就得自己证明自己的钱是实实在在投进去了的。
比如说股东甲说自己出了100万,那他就得拿出转账记录、相关的资产评估报告之类的东西来证明。
如果拿不出来,那可就惨喽,很可能就被判定为虚假出资了。
这个案例里,股东乙就因为拿不出完整的证据,最后被认定为虚假出资,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为啥要举证责任倒置呢?宝子们,你们想啊,在虚假出资这个事儿上,那些主张的人(像债权人或者其他股东)处于很弱势的地位。
他们很难获取股东出资的详细信息,毕竟这些信息很多都掌握在股东自己手里。
但是如果让股东自己来证明自己没有虚假出资,就合理多啦。
这也是为了保护公司的正常运营,保护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还有债权人的利益呢。
就像是在一个大家庭里,要保证大家都公平公正地做事,不能让某些人占了便宜还卖乖。
五、这对我们有啥启示呢?对于那些想要创业或者已经在创业路上的小伙伴们来说,这个事儿可太有警示作用了。
作为股东,一定要规规矩矩地出资,可不能耍小聪明,以为可以躲过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假出资的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09年06月10日关键字:虚假出资阅读次数:445
[案情简介]
甲电脑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与乙贸易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一直有业务往来。
2007年5月24日,乙公司欠甲公司电脑货款共计72万元,双方经协商,达成还款协议,乙公司于2007年12月30日前偿还全部货款,逾期按日万分之三支付违约金。
到期后乙公司未按时还款,甲公司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决乙公司偿还欠款并承担违约责任。
我们作为甲公司的代理人参加了诉讼,法院经过审理支持了甲公司的诉讼请求。
判决生效后, 我们作为代理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但此时乙公司已无财产可以执行,执行法院裁定本案中止执行。
中止执行后,本律师对乙公司的财产情况和注册登记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经查,乙公司是由李某、王某、黄某三人共同投资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150万元。
其中李某以现金出资30万,占20%的股份;王某以自购的宝马车一辆,经评估作价45万元作为出资,占30%的股份;黄某以自己的一套商品房出资,经评估作价75万作为出资,占50%的股份。
三个股东的出资除了李某的现金出资到位外,王某的汽车并未过户到乙公司的名下,现仍在使用;黄某的商品房也未过户到乙公司的名下,现在自己使用。
本律师了解到这些情况
后,遂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并申请追加王某、黄某为被执行人,在其出资不实的范围内承担民事责任。
执行法院采纳了本律师的意见,并查封了黄某的商品房。
慑于法律的威严,王某和
黄某履行了还款义务。
[分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80条的规定,被执行人无财产清偿债务,如果其开办单位对其开办时投入的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资金,可以裁定变更或追加其开办单位为被执行人,在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的范围内对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
企业自身的财产,是其对外债务的一般担保,也是其履行合同义务的基础,企业的注册资金不实,是对债权人利益的损害。
因此,人民法院裁定追加王某与黄某为被执行人是正确
的。
北京市雄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