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ad99b6c5727a5e9856a61ec.png)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1 总则1 .0.2 在我国,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重点地区是西北、华北的半干旱缺水山区、西南石灰岩溶地区和石山区以及海岛和沿海地区。
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严重缺乏或季节性缺乏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多为山区、沟壑纵横,引水、输水条件十分困难;居住分散,适宜利用就地资源,分散开发;贫困、不发达。
例如,西北、华北许多山区,地表水、地下水十分缺乏,不仅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人畜用水也严重不足。
西南山区虽然全年降雨比较充沛,但分布不均;区内河谷深切,水资源难以开采;石灰岩裸露、岩溶发育、保水性很差;因而经常发生季节性干旱。
我国沿海的石质丘陵山区及海岛由于缺乏淡水资源,引水工程的修建比较困难,也迫切需要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关于规定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多年平均降水量适用下限的依据,主要是考虑如果降水量太小,所需要的集流工程规模就较大,工程费用也随着增加,将会造成技术不可行和工程不经济。
根据调查,我国开展雨水集蓄利用的地区中,以甘肃省的靖远县和会宁县、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宁南山区的降水量最小。
甘肃靖远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0〜250mm雨水集蓄利用主要用于解决人畜用水困难,用于灌溉的很少。
会宁北部年降水量为250〜300mm 除了解决人畜用水外,也进行集雨灌溉。
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降水量多数大于300mm最少的地方降水量也在250mm以上。
宁夏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分布在宁南山区,那里的降水量多数在300mm以上。
因此本条规定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适宜降水量下限为250mm是符合我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实际的。
1 . 0. 5本规范引用的其它规范主要包括:SL103-9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 —85《喷灌工程技术规范》,SDJ20— 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JGJ/T98-96《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GB749-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CECS82 96《农村给水设计规范》,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682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682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的公告](https://img.taocdn.com/s3/m/fd3985b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f.png)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682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0.07.15
•【文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682号
•【施行日期】2011.02.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定额
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682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596-2010,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一○年七月十五日。
昆明市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规定
![昆明市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bd279ff78bd63186bdebbc10.png)
昆明市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规定第一条为实现雨水资源化,节约用水,修复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减少径流污染,减轻城市洪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和《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等法律、法规和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昆明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城市雨水收集利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雨水收集利用是指针对因建筑屋顶、路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而采取的对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处理、利用等措施。
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是指雨水的收集设施、入渗设施、储存回用设施、处理设施、调蓄排放设施及相关附属设施等的总称。
第四条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管理工作。
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日常监管工作。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或者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工作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六条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是节水设施的重要内容之一。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节水“三同时”的要求同期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一)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的建(构)筑物占地与路面硬化面积之和在1500平方米以上的建设工程项目;(二)总用地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广场、绿地等市政工程项目;(三)城市道路及高架桥等市政工程项目。
有特殊污染源的医院、化工、制药、金属冶炼和加工企业等,在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时,建设单位应当召开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参加的专题论证会。
第七条符合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已建成企业、单位、住宅小区和公园、广场、绿地、城市道路、高架桥等市政基础设施,具备建设场地条件的,产权单位、管理单位或者物业管理企业应当按照要求逐步补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主城四区政府、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和市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或组织各产权单位、管理单位或者物业管理企业补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程
![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92fc46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c.png)
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程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水资源管理越来越重要。
作为城市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程是为了规范和指导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以达到节约水资源、减轻城市排水负荷、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的而制定的。
该技术规程涉及城市规划、建筑环境、绿化系统、道路及公共场所、地下空间等领域,对于建设集约、可持续的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术语和定义1.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是指通过改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方法,减少城市化过程中对水资源、土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消耗。
具体包括雨水控制、雨水收集与储存、地表水处理、绿化设施等。
4.径流控制(Runoff Control),是指采用措施控制城市地表径流的形成和流量的减少,以达到减少水体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
具体包括降低流速、延缓流速、增加地下滞留时间以及提高土壤的水质。
5.绿色屋顶(Green Roof),是指将屋顶覆盖物改为具有一定层厚度的生长介质和多种植物,以达到保障居民舒适度、改善城市景观、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和雨水滞留的目的。
7.蓄滞洪技术(Storage and Infiltration Technology),是指通过采用地下蓄滞洪池、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设施,将雨水从源头截留并存储于地下,以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三、技术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
尽可能选择自然材料、结构和措施,提高系统效益,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全面规划原则。
在设计中要考虑雨水的回用、地下水利用、花园绿化、道路绿化、交通疏导等多个方面,打造一个具有多功能的生态系统。
3.储备管理原则。
在规划设计中,应考虑使用储备管理手段,以达到蓄滞洪效果。
4.工艺简化原则。
在建设过程中,应考虑节约资源和流程,降低劳动强度和能源消耗。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9be3e7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d.png)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一、引言雨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合理利用雨水可以缓解城市雨洪排放压力,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是建筑与小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因此,制定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雨水利用系统设计1.系统设计原则雨水利用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先控制,后利用”的原则。
即在控制雨水排放的基础上,尽量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2.可行性分析在进行雨水利用系统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对雨水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降雨情况、雨水径流特征、建筑与小区用水需求等,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确定雨水利用系统的可行性。
3.系统构成雨水利用系统由雨水收集、存储、处理、利用等环节组成。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各个环节的协调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4.设备选择在雨水利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收集设备、存储设备、处理设备、利用设备等,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三、雨水收集与处理1.雨水收集雨水收集设备通常包括雨水采集装置、雨水收集管道和雨水过滤装置。
收集设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保证雨水的质量符合利用要求。
2.雨水处理雨水经过收集后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包括除沙、除污、消毒等工艺,以保证雨水的质量符合利用要求。
四、雨水储存与利用1.雨水储存雨水储存设备可选择地下式储水池、地上式储水罐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储存设备,并保证储存设备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2.雨水利用雨水利用设备包括雨水泵、管网、水箱等,需要保证雨水利用系统与城市供水系统的协调性,并保证雨水的稳定供应。
五、安全与环保1.系统安全雨水利用系统需要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包括设备的安全运行、供水稳定性等方面。
2.环境保护雨水利用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包括雨水的净化处理、雨水利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六、维护管理与运行1.设备维护雨水利用系统的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包括设备的清洗、检修、更换等,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范》要点介绍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范》要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89f5b5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5.png)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范》要点介绍一、基本原则1.遵循科学性原则,依据当地气候、地形、土质等特点,科学分析雨水资源,并合理设计雨水控制和利用系统。
2.遵循可持续性原则,注重雨水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达到节水、减排、减少城市气候变暖等效益。
3.遵循经济性原则,合理设计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降低系统投资和运维成本,提高效益。
4.遵循适应性原则,结合建筑和小区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当地气候、土地利用结构、社会经济发展等要求的雨水控制和利用系统。
二、雨水控制工程设计1.地面雨水排放管理:采取措施减小雨水排放,促进雨水渗漏、蓄滞和自然蒸发,减少径流污染,提高土壤水文保持能力。
2.雨水收集利用设计:设计合理的雨水收集管道和储水设施,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用于道路冲洗、绿化灌溉、公共供水等方面。
3.地下雨水收集系统:设计地下雨水渗透系统,将雨水引入地下,减小地表径流,提高土壤水文保持能力。
4.绿色屋面设计:采用绿色屋面,提高屋面的负荷承重能力,增加雨水的渗透和蓄留能力,改善城市热岛效应。
5.雨水管道设计:采用合适的管径、坡度和设施,保证雨水的迅速排放和污水的有效分离,减小系统的排放负荷。
三、雨水利用工程设计1.雨水利用途径: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建筑物洗涤、公共供水等方面,提高雨水的综合利用率。
2.雨水质量要求:设立雨水质量标准,确保利用的雨水符合相关环保要求,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雨水利用设备设计:设计合理的雨水利用设备,包括雨水集水器、储水罐、泵站等,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利用。
4.雨水利用系统运维:建立完善的雨水利用系统运维管理机制,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四、验收和评价1.验收标准:根据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进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验收内容:包括工程实施情况、系统运行情况、设备安装情况等方面,对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进行全面评价。
3.验收报告:出具专业的验收报告,明确工程的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情况,为后期运维提供参考。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85-2013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85-2013](https://img.taocdn.com/s3/m/9503abd7be23482fb5da4c6d.png)
北京市地方标准DB编号:DB11/ 685-2013备案号:XXXX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engineering2013-07-24 发布2014-02-01 实施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联合发布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地方标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 engineeringDB11/ 685-2013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实行日期:2014 年02 月01 日2013 北京修订说明根据北京市质监局《关于印发2012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编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2]20 号)文件,本规范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和北京市水科学研究院等编制单位对《城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DB11/T 685-2009 进行修订。
编制组对近年北京市建设运行的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进行了回访和总结,并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降雨资料进行了筛选和整理,结合现行的相关标准及政策,对原规范进行全面修订。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标准化工作规划及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京质监标发[2012]第20号》文件,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编制。
编制组总结了近年来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和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应用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5章,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符号;3.设计计算;4.建筑与小区;5.市政工程。
本规范第1.0.3、1.0.7、4.1.11、4.4.2、4.6.1、4.8.9、5.4.4、5.6.4、5.6.5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建筑物雨水利用设计规范
![建筑物雨水利用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600aec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1.png)
建筑物雨水利用设计规范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雨水收集和利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建筑物雨水利用设计规范的制定对于推动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城市水资源的节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雨水收集系统设计、水质要求、利用方式以及管理和维护等方面,探讨建筑物雨水利用的规范。
一、雨水收集系统设计规范1.1 雨水收集区域划分和设计容量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首先要确定相应的收集区域,包括建筑物的屋面、道路、人行道等,以便充分利用可收集的雨水资源。
在设计容量方面,需要根据收集区域的面积和降雨特征来确定系统的储水容量,以满足建筑物的日常用水需求。
1.2 雨水收集设施和管网设计雨水收集设施包括雨水收集箱、滤网、消毒设备等,需要根据收集区域的特点和水质要求来选择和设计。
同时,还需要合理设置雨水收集管网,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流入储水箱或利用设施,并满足建筑物各个用水点的需求。
1.3 雨水收集系统与其他水系统的衔接雨水收集系统需要与建筑物的其他水系统(如自来水系统、供水系统等)进行衔接,实现雨水与非饮用水的分流和利用。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各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和顺畅衔接,保证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供应的可靠性。
二、建筑物雨水利用的水质要求建筑物雨水利用需要注意确保水质的安全和卫生,避免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建筑物雨水利用设计规范中,应制定相应的水质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雨水收集前的预处理在雨水进入收集系统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洗屋面、清理雨水收集箱和滤网等,以去除悬浮物、杂质和过滤叶片等,减少后续处理的负担。
2.2 雨水处理工艺雨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过滤、消毒和沉淀等步骤,以确保雨水的水质符合标准要求。
在设计规范中,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理工艺流程和要求,以保证雨水的卫生和安全。
2.3 雨水利用水质要求建筑物的雨水利用主要是非饮用水,但仍需满足一定的水质要求,以适应不同的利用方式。
在设计规范中,需要明确不同用水点的水质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控制措施。
雨水积蓄工程设计规范
![雨水积蓄工程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6859132ee06eff9aef8074d.png)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1 总则1.0.2 在我国,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重点地区是西北、华北的半干旱缺水山区、西南石灰岩溶地区和石山区以及海岛和沿海地区。
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严重缺乏或季节性缺乏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多为山区、沟壑纵横,引水、输水条件十分困难;居住分散,适宜利用就地资源,分散开发;贫困、不发达。
例如,西北、华北许多山区,地表水、地下水十分缺乏,不仅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人畜用水也严重不足。
西南山区虽然全年降雨比较充沛,但分布不均;区内河谷深切,水资源难以开采;石灰岩裸露、岩溶发育、保水性很差;因而经常发生季节性干旱。
我国沿海的石质丘陵山区及海岛由于缺乏淡水资源,引水工程的修建比较困难,也迫切需要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关于规定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多年平均降水量适用下限的依据,主要是考虑如果降水量太小,所需要的集流工程规模就较大,工程费用也随着增加,将会造成技术不可行和工程不经济。
根据调查,我国开展雨水集蓄利用的地区中,以甘肃省的靖远县和会宁县、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宁南山区的降水量最小。
甘肃靖远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0~250mm,雨水集蓄利用主要用于解决人畜用水困难,用于灌溉的很少。
会宁北部年降水量为250~300mm,除了解决人畜用水外,也进行集雨灌溉。
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降水量多数大于300mm,最少的地方降水量也在250mm以上。
宁夏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分布在宁南山区,那里的降水量多数在300mm以上。
因此本条规定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适宜降水量下限为250mm,是符合我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实际的。
1.0.5 本规范引用的其它规范主要包括:SL103—9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SDJ207-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JGJ/T98-96《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GB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CECS82:96《农村给水设计规范》,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等。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005f14076eeaeaad0f3308e.png)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篇一:雨水集蓄利用规划设计】4工程任务和规模4.1概况4.1.1社会经济概况左岸Ⅱ-Ⅲ级阶地丘陵区。
区内地形平缓,海拔高程在320-500m,土壤为黄棕壤、水稻土,由于水利工程设施薄弱,长期以来一直遭受干旱灾害的威协,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阳安铁路、汉白公路由工程区南部经过,已建成村级公路网络,交通较为便利。
4.1.2工程概况据不完统计,区内已有蓄水堰塘57口,其中万方以上大堰6口,总蓄水量31.5万m3。
近年来已发展水窖150余口。
本次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对该区域进行全面规划,有计划的对地理位置优越,灌溉条件好的18口堰塘进行清淤增容,对堰坎和放水设施进行加固,设计恢复塘容15万m3;计划新修水窖350口,增加蓄水1.4万 m3;衬砌砌灌溉渠道19条,长10.7km。
4.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位于月河北岸丘陵阶地区,地势平缓,土层肥厚,因为地理条件特殊,自然地形构成坡高水低,没有建设蓄水工程的条件,长期以来一直受干旱缺水的困挠,农业经济得不到应有发展。
现采用非充分灌溉的模式,进行雨水集蓄型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这一地区水文条件是降雨量较丰,多年平均降雨量850mm,造成干旱的原因是降雨时空分布与农作物需水过程不相匹配,二是缺少蓄水工程。
现根据气象和地理条件,选用堰塘、水窖等小型、群体形引蓄水工程,增加调蓄水量,增强灌溉能力。
符合当地水资源呈立体分布的特点。
这种蓄、小、群的建设方式也易被群众接受掌握,工程建设简便易行。
经过在该地区的实施,再进一步总结提高,然后向汉滨区同类型区域推广应用,对汉滨区的经济发展将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同时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非充分灌溉,发展节水型农业总结出成功经验。
因此规划建设三条岭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很有必要。
据调查,该地区有灌溉设施的,粮食亩产约在700-800kg,无灌溉条件时亩产不足400kg,亩产相差较大。
因此干部、群众对水利工程建设要求迫切,投工投劳积极性很高。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577a090ff00bed5b8f31d33.png)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1 总则1.0.2 在我国,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重点地区是西北、华北的半干旱缺水山区、西南灰岩溶地区和山区以及海岛和沿海地区。
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重缺乏或季节性缺乏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多为山区、沟壑纵横,引水、输水条件十分困难;居住分散,适宜利用就地资源,分散开发;贫困、不发达。
例如,西北、华北多山区,地表水、地下水十分缺乏,不仅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人畜用水也重不足。
西南山区虽然全年降雨比较充沛,但分布不均;区河谷深切,水资源难以开采;灰岩裸露、岩溶发育、保水性很差;因而经常发生季节性干旱。
我国沿海的质丘陵山区及海岛由于缺乏淡水资源,引水工程的修建比较困难,也迫切需要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关于规定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多年平均降水量适用下限的依据,主要是考虑如果降水量太小,所需要的集流工程规模就较大,工程费用也随着增加,将会造成技术不可行和工程不经济。
根据调查,我国开展雨水集蓄利用的地区中,以省的靖远县和会宁县、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和回族自治区的宁南山区的降水量最小。
靖远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0~250mm,雨水集蓄利用主要用于解决人畜用水困难,用于灌溉的很少。
会宁北部年降水量为250~300mm,除了解决人畜用水外,也进行集雨灌溉。
自治区伊克昭盟降水量多数大于300mm,最少的地降水量也在250mm以上。
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分布在宁南山区,那里的降水量多数在300mm以上。
因此本条规定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适宜降水量下限为250mm,是符合我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实际的。
1.0.5 本规引用的其它规主要包括:SL103—95《微灌工程技术规》,GBJ85-85 《喷灌工程技术规》,SDJ207-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JGJ/T98-96《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GB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CECS82:96《农村给水设计规》,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等。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daa3ecc19e8b8f67c1cb951.png)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篇一:雨水集蓄利用规划设计】4工程任务和规模4.1概况4.1.1社会经济概况左岸Ⅱ-Ⅲ级阶地丘陵区。
区内地形平缓,海拔高程在320-500m,土壤为黄棕壤、水稻土,由于水利工程设施薄弱,长期以来一直遭受干旱灾害的威协,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阳安铁路、汉白公路由工程区南部通过,已建成村级公路网络,交通较为便利。
4.1.2工程概况据不完统计,区内已有蓄水堰塘57口,其中万方以上大堰6口,总蓄水量31.5万m3。
近年来已发展水窖150余口。
本次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对该区域进行全面规划,有计划的对地理位置优越,灌溉条件好的18口堰塘进行清淤增容,对堰坎和放水设施进行加固,设计恢复塘容15万m3;计划新修水窖350口,增加蓄水1.4万 m3;衬砌砌灌溉渠道19条,长10.7km。
4.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位于月河北岸丘陵阶地区,地势平缓,土层肥厚,因为地理条件特殊,自然地形构成坡高水低,没有建设蓄水工程的条件,长期以来一直受干旱缺水的困挠,农业经济得不到应有发展。
现采用非充分灌溉的模式,进行雨水集蓄型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这一地区水文条件是降雨量较丰,多年平均降雨量850mm,造成干旱的原因是降雨时空分布与农作物需水过程不相匹配,二是缺少蓄水工程。
现根据气象和地理条件,选用堰塘、水窖等小型、群体形引蓄水工程,增加调蓄水量,增强灌溉能力。
符合当地水资源呈立体分布的特点。
这种蓄、小、群的建设方式也易被群众接受掌握,工程建设简便易行。
通过在该地区的实施,再进一步总结提高,然后向汉滨区同类型区域推广应用,对汉滨区的经济发展将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同时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非充分灌溉,发展节水型农业总结出成功经验。
因此规划建设三条岭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很有必要。
据调查,该地区有灌溉设施的,粮食亩产约在700-800kg,无灌溉条件时亩产不足400kg,亩产相差较大。
因此干部、群众对水利工程建设要求迫切,投工投劳积极性很高。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条文说明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条文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73262a10680203d8cf2f245f.png)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条文说明目次总则规划一般规定供水标准的确定工程规模的确定设计集流工程生活供水系统节水灌溉系统施工与设备安装集流与蓄水工程施工工程验收管理水质管理经济评价一般规定附录名词解释附录每立方米集流量所需集流面面积表总则华西南石灰岩溶地区和石山区以及海岛和沿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严重缺乏或季节性缺乏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输水条件十分困分散开发不仅农西南山区虽然全年降雨但分布不均石灰保水性很差我引水工程的修建比较困难关于规定雨水主要考虑如果降水量太小所需要的集流工程规模就较大工程费用也随着增根据调查我国开展雨水集畜利用的地区中内蒙古自治甘肃靖远多年平均降水量为雨水集蓄利用主要用于解会宁北部年降水量为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降水量多数大于最少的地方降水量也在以宁夏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分布在宁南山区那里的降水量多数在因此本条规定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适宜降水量下限为是符合我国雨水集蓄利用本规范引用的其他规范主要包括规划一般规定使这项工作能够切实发挥效益搞好县以上的发展规做好区域性的工程布局是十分必要因此本节的规定主要适用于对县及只有这样我国近年来已建成的雨水集蓄工程利用的雨水占这些地区雨水总资源量的比例还不到按照有关省在今后年内雨水资源的利用率也不会超过总量的供水标准的确定供水标准的确定主要考虑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技术可由于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所能提供供水标准使有限的国家资金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作用群众也难以承受过多的自筹资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在目前先解决群众紧迫的生存并为生产发展创造一定的基础条件使群众能在今后依靠自身的力量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和地区对生活供水标准的规定见表表栏中类地区为北方地区从表中可以看到各省规定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生活用水标准范围北方半干旱地区各省为南方为这些标准虽然比有关规范和手册中所确定的有室内卫生设备情况下的供水标准但是是符合开展雨水集蓄利用的地方严重缺水的现状此外南方降雨比北方大得根据以上本规范在表中对南北方分别作出了生活用在执行表应根据所在地区降雨决定表我国有关部门和地区对生活供水标准的规定由于雨水集蓄的数量有限为了使雨水资源能得到最有效只限于在作物最需水的关键期补水灌溉采用比常规灌溉小西包括下种时的保苗水和作一般只有采用的灌溉方法绝大多数地膜穴灌等十分省水的方地膜穴灌每亩灌一次水仅为滴灌一次全生长期实际灌溉定额也可以从一定容积的蓄水工程所宁夏一般一口的水窖可以给亩地灌每亩地大约供水在这样低的灌溉供水条件下虽然产量还不能达到正常年增产约采用这种水分生产率一般均在以上有的甚至可达到因可利用集蓄的雨水在贵州和广西等省已得到了较广泛的一般亩稻田生长约补水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资料的水池可以灌按复蓄则灌溉水量与贵州的数据相确定了表养殖业的供工程规模的确定全国爱委会办公室主在甘肃和宁夏的地方法规中规定生活用水保证率为又规定在特殊干旱年的供水标准可降为正常年份的降雨年变差系数值一般在按照该量大于倍因此实际上雨水集蓄工程的规因此本规范采用了的规定即生活供水保证率采用灌溉保证率根据对干旱地区或水资源紧缺地区以旱作为主的设计保证率取水稻为主的取因此本规范对灌溉供水保证率取仅规定供水能力应包考虑到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供水范围主要是人畜用水和节水灌溉为了不使集雨工程规模虽有一定差距但是是符合雨年平这样做需目前我国已鉴定的科研成果中仅甘肃省和内蒙甘肃省根据试验提出了场次集流该省还根据代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地区保证率为计算了种不同材料下垫面的全年集流效率成果见表内蒙省渴望工程透水平坦地面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提供的数据见表表不同集流面在不同降水量地区不同典型年全年平均集流效率注表不同降水条件下各种集流面年平均集流效率注本表根据表表广西天然坡面集雨效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关系根据上述资料本规范在表中提出了不同材料集公式是计算一种用途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集流面面积当一个工程有几应采用不同保证率的降雨量分别计算不同用途所需的各类集流面的面积再把同类型集流面各种用途所需面积相加原则上应与一般水库调节计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来水应根据次降雨过程和集流效率与降雨特性的关系进行模拟计算而且应当采用长降雨而且计算也比要在面广量大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规划中普遍采用是容积系数定需要的蓄水容积确定公式中的系数主要依据下列数据资料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曾对以灌溉为目的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蓄水容积进行过调节计算结果是旱作条件下该系数为北方半干旱地区一些省为解决人畜用水需要从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供水的时间约为则容积系数为常按照连续供水设计则容积系数为南方一些省的经验复蓄次数次相当于容积系数为本规范对不同地区的容为防止黄土湿陷对顶盖只应限制其蓄水水位不得超过拱顶的采用水泥混凝土顶盖的水窖可以允许在拱顶部分蓄土层或采用本条水池超高工程布置由于生活用水水质要求较高一般应当用集流水质较好的硬化集流面但硬化集流面面积通常比较有限同时生产供水系统一般布置在田间为减少担水劳力但在庭院旁饲养的牲畜用水可以与家庭生活用水系统设计集流工程本条所说的应尽量利用的人工设施指表面渗透性较低并湿润地区的自然坡面集流效率比较高一般使用为降低成本一般采用铁皮接水槽和落水管虽然可以甘肃等省为此时可把屋檐下的混凝土地面做稍微凹下去一些以汇集和输送水这样不会造成水的损失蓄水工程基土条件和用途有关我国西北和华北的黄土和黄土类土直立稳定性较好群众采用水窖和减因此用作生活供水时在浙江农经济比较发达在楼的上层修建钢或在房屋旁设置预制铁丝网水泥水罐每个容积一般为水罐和房内钢筋混凝土水池单位蓄水量的造价都比较贵但可以搞成自来水西南地区没有冻结在选择蓄水工用途和当地习惯等本条主要规定了蓄水工程的防渗和结构方式以及从安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劳动群众有着但粘土防渗施工比较复杂各个环节要求十分严格世纪年代以来我国发展了水泥砂浆薄壁水窖防关于结构安问题是采用薄壁水泥砂浆或我国旱区劳动群众使用粘土窖已有几百根据调查目前我国西北地区还留存有清朝时修建的这主要是由于黄土具有在干燥条件下开挖成垂直凌空面而只要做好防渗同时土质又比较密实则粘土窖可定了顶部宜用混凝土或砌砖拱对窖只要保证砂浆图该省最早建设这种水窖是在世纪图采用圈梁和砂浆短柱的薄壁水泥砂浆水窖的剖面图见图也可以全断面都采用水泥砂浆护壁见图单纯从结构安全出发但这种图是根据在甘肃省的调查而绘砂浆薄壁水窖每图混凝土顶拱和带砂浆铆钉的水泥砂浆薄壁水窖剖面图图两种窖每立方米蓄水容积的平均造价相差因此综合考虑造价和结应尽量采用水泥如果由于土质原因薄壁水窖不能满足安全本条第款对各类水窖窖陕西等省各类水窖的尺寸调查资料见表全断面水泥砂浆薄壁水窖剖面图表各类水窖尺寸调查资料尺寸单位容积图两种水窖每立方米蓄水容积平均造价比较图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水池时为防止因地基沉陷造成结不本条提出的防湿陷措施是黄土地区修建水池生活供水系统雨水集蓄解决人畜饮用水的工程绝大多数离农户家庭很近或直接位于庭院内可直接用耐压当利用雨水集蓄工程的水源需经提水或远距离输水的节水灌溉系统在蒸发量较大的半干旱地区移动式毛管采取集中布置方式即在一个灌溉地块内把毛管集中相邻布置灌完一片这样做可以缩短灌水时施式与设备安装集流与蓄水工程施工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中的混凝土及砂浆均为低标号的如采用较高标号的水泥则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太低或造成规定水泥标号不宜高于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面广量大不可能对单个工程都做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设计根据按照的规定设计几个适用于工程验收对区域性应进行单项工程且主要由各农不可能及时地逐项验收每道工序取样试验和施工记录因此验收主要依靠外形量测和直观检查并辅以调查管理工程管理湿润地区在水池边种植藤蔓植物或利用水面种植藻类植主要是为了遮阳以减少蒸发增加但为滴灌系统供水的水池为防止堵塞灌水器不宜采取水质管理云南省宣威市和甘肃省水窖水质化验的资料见表表及表表中仅列出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化验结果表内蒙古自治区水窖水化验结果雨水集蓄工程水质指标中新窖的但各地还有一些局部指标超细菌总数各地还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其他指标的检因此雨水集蓄工程的水不能直接饮用必须经过处理达到饮表云南省宣威市水窖水质化验结果用水管理经常存在同一个集流面为多个蓄水应由村组或上级部门组织有关农户协商制定引蓄水的制度或办法经济评价一般规定为了做到决策科学避免失误应在县以上各级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规划中进行经济可行性评因此社会折现率采用按照只进行附录名词解释雨水利用是指对原始状态下的雨水进行利用或对雨水在最初转化阶段时的利属于雨水利用范畴的有雨养农业以及水土保根据对各地的调存储等工程措施各地建设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是根据调查西北和华北地区蓄水工程多用水其容积一般都在沿海和海岛地区多用水容积都小于广西的水池容积范围为贵州的水池多在容积超过本条把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蓄水工程容积界定在小塘坝的区别是我国的雨水集蓄近年来已更多地用于在畜禽养殖中也越来越多地但由于集蓄的雨水数量有限根据调查水窖是采用得十土质地区的水窖多为圆形断面深度与直径之比一般在但当土质很差用大开挖的方式进行施工时水窖也有采顶盖则采用钢筋混岩石地区水窖多见于西南及北方山一般为矩形宽浅式贵州等地的水窖窖身大部分在地下开挖而成但地上根据上述水窖的共同特点水窖是一种后者顶盖一般不埋多用于生活供集雨灌溉采用了非充分灌溉和限额灌溉的原理和方主要表现因此有必要作为一种特殊的灌溉其特点是只浇灌土壤的湿润限制在很小范围科间耗水极灌溉效率和灌溉水的生产率都远远高于一般情附录每立方米集流量所需集流面面积表本附录是根据本规范条第选择几主要为了便利县级或农村技在计算集流效率时已经考虑了因降雨量不同集流使用表和表应先按节的有再在表中根据所在地的多年平均降雨量和再乘以供当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有多个即要得到集流面。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4a7bda602020740bf1e9b28.png)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1 总则1 .0 .2 在我国,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重点地区是西北、华北的半干旱缺水山区、西南石灰岩溶地区和石山区以及海岛和沿海地区。
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严重缺乏或季节性缺乏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多为山区、沟壑纵横,引水、输水条件十分困难;居住分散,适宜利用就地资源,分散开发;贫困、不发达。
例如,西北、华北许多山区,地表水、地下水十分缺乏,不仅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人畜用水也严重不足。
西南山区虽然全年降雨比较充沛,但分布不均;区内河谷深切,水资源难以开采;石灰岩裸露、岩溶发育、保水性很差;因而经常发生季节性干旱。
我国沿海的石质丘陵山区及海岛由于缺乏淡水资源,引水工程的修建比较困难,也迫切需要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关于规定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多年平均降水量适用下限的依据,主要是考虑如果降水量太小,所需要的集流工程规模就较大,工程费用也随着增加,将会造成技术不可行和工程不经济。
根据调查,我国开展雨水集蓄利用的地区中,以甘肃省的靖远县和会宁县、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宁南山区的降水量最小。
甘肃靖远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0〜250mm雨水集蓄利用主要用于解决人畜用水困难,用于灌溉的很少。
会宁北部年降水量为250〜300mm除了解决人畜用水外,也进行集雨灌溉。
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降水量多数大于300mm最少的地方降水量也在250mm以上。
宁夏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分布在宁南山区,那里的降水量多数在300mm以上。
因此本条规定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适宜降水量下限为250mn, 是符合我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实际的。
1 .0.5本规范引用的其它规范主要包括:SL103-9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GBJ85-85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SDJ207-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JGJ/T98-96《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GB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CECS82 96《农村给水设计规范》,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等。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91f3ad0f8c75fbfc77db247.png)
1 总则1.0.1 为实现雨水资源化管理,减轻城市内涝,使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北京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小区及市政建设项目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1.0.3 北京市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应包括雨水控制与利用的内容。
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1.0.4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应以削减径流排水、防止内涝及雨水的资源化利用为目的,兼顾城市防灾需求。
1.0.5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建设应根据水文地质、施工条件以及养护管理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要注重节能环保和工程效益。
1.0.6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应在不断总结科研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广泛应用的、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
1.0.7 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应采取保障公众安全的防护措施。
1.0.8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雨水控制与利用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指削减径流总量、峰值及降低径流污染和收集回用雨水的总称。
包括雨水滞蓄、收集回用和调节等。
2.1.2低影响开发(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强调城镇开发应减少对环境(包括已建成区域已有设施)的冲击,其核心是基于源头控制和延缓冲击负荷的理念,构建与自然相适应的城镇排水系统,合理利用景观空间和采取相应措施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减少城镇面源污染。
2.1.3雨水调蓄 stormwater detention, retention and storage雨水滞蓄、储存和调节的统称。
2.1.4雨水滞蓄 stormwater retention在降雨期间滞留和蓄存部分雨水以增加雨水的入渗、蒸发和收集回用。
泉水直接补给区雨水集蓄入渗工程技术规程
![泉水直接补给区雨水集蓄入渗工程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04da6e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0.png)
《泉水直接补给区雨水集蓄入渗工程技术规程》一、前言在当今世界,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雨水不断增加,对城市的排水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泉水直接补给区雨水集蓄入渗工程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旨在规范城市雨水的收集、存储和处理,为城市雨水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二、《规程》的主要内容1. 泉水直接补给区雨水集蓄入渗工程概述1.1 此部分对泉水直接补给区雨水集蓄入渗工程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介绍,对工程的范围和适用范围进行了界定,为后续内容的讨论打下了基础。
2. 泉水直接补给区雨水集蓄入渗工程设计原则2.1 该部分重点阐述了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性、生态友好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等,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指导思想。
3. 泉水直接补给区雨水集蓄入渗工程技术要求3.1 该部分详细描述了工程施工所需的技术要求,包括雨水收集系统、储存设施、排放方式等,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4. 泉水直接补给区雨水集蓄入渗工程施工与管理4.1 此部分对工程施工的管理和监督进行了细致的规定,为工程施工提供了必要的指导,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5. 泉水直接补给区雨水集蓄入渗工程运行与维护5.1 该部分对工程的运行和维护提出了要求和建议,为保障工程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指导。
6. 《规程》的总结与展望6.1 通过对《规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展望,对工程管理和规划提出了未来的设想。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规程》的发布对城市雨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它的出台,不仅可以规范城市雨水管理的行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减少城市暴雨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我认为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重《规程》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友好性的要求,充分发挥雨水资源的多功能性,在城市建设中实现雨水的最大化利用。
四、结语《泉水直接补给区雨水集蓄入渗工程技术规程》的发布,为城市雨水管理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贡献了力量。
成都市雨水集蓄工程技术规范(初稿)
![成都市雨水集蓄工程技术规范(初稿)](https://img.taocdn.com/s3/m/ea59814bbe1e650e52ea9962.png)
模、数量 应 根 据 规划 区 的气 象条 件 、
地形 、土质状况 、农作物 需水 量、人
雨水集蓄工 程灌 溉应坚 持节水 灌 溉 ,灌溉定额 应根 据 当地农 作物 的需 水 量或 灌 溉 制 度,按 充 分 灌溉 原 理, 结合农 作物 生长 期 的降水量 确定补 充
灌 溉 水 量
利用 的必要性 和可行 性 、规划 的 目标 与 任务 、工程布 局和 规模 、工 程 分布
形式 、工 程量与 资金估 算 、分 期 实施 计划 、经 济评 价 和环境 影 响等 进行评
价o
2 1规划 原则 . 2 1 1雨水集 蓄 规划 应符 合 当地 .. 水资 源条件, 适度而有效 地利用 当地
当地水利建 设的统一规 划,并报 当地
源易污染地 区。位于公 路两旁 的蓄水
设施应符 合交通部 门排水、绿 化、养
式 中:
水利 主管 部 门 同意 ,在 其 指 导 下 进
行。
护等 规定 。 2 2规 划 内容
2 2 1基本 资 料 收集 :水 文气象 .. 资料 、地 形、土 质资料、集雨 面 的类
水 、节水灌 溉和社会 经济 的发展, 特
制定 本规范 。
1 2本规范 适 用 于地 面、地 下 水 . 缺 乏或开 采目难 。无条 件兴建骨 干水 利 工程, 县年 降 雨 在 5 0 0 mm 以上 的 旱 山丘 陵区雨水集蓄 工程 的规划、 设 计 、施工 、验收与管 理。 13雨水 集蓄 工程 是指 采取 工 程 . 措 施 收集雨水并 加 以诃蓄利用 , 囤蓄 水量在 3 0— 10 m3 由 蓄 水 系 统 、 00 , 引水 系统和灌溉 系统三太部 分组成 的 微型水 利设施。 1 4雨水集 蓄工 程 主要作 用 是供 . 给旱 山区及丘 陵缺水地 区农村 生产和 生 活用水 ,对坡 耕地 作物及果蔬林 草 进行 灌 溉 。发 展 庭 院 经 济、 田 园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1 总则1 .0.2 在我国,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重点地区是西北、华北的半干旱缺水山区、西南石灰岩溶地区和石山区以及海岛和沿海地区。
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严重缺乏季节性缺乏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多为山区、沟壑纵横,引水、输水条件十分困难;居住分散,适宜利用就地资源,分散开发;贫困、不发达。
例如,西北、华北许多山区,地表水、地下水十分缺乏,不仅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人畜用水也严重不足。
西南山区虽然全年降雨比较充沛,但分布不均;区内河谷深切,水资源难以开采;石灰岩裸露、岩溶发育、保水性很差;因而经常发生季节性干旱。
我国沿海的石质丘陵山区及海岛由于缺乏淡水资源,引水工程的修建比较困难,也迫切需要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关于规定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多年平均降水量适用下限的依据,主要是考虑如果降水量太小,所需要的集流工程规模就较大,程费用也随着增加,将会造成技术不可行和工程不经济。
根据调查,我国开展雨水集蓄利用的地区中,以甘肃省的靖远县和会宁县、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宁南山区的降水量最小。
甘肃靖远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0〜250mm雨水集蓄利用主要用于解决人畜用水困难,用于灌溉的很少。
会宁北部年降水量为250〜300mm除了解决人畜用水外,也进行集雨灌溉。
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降水量多数大于300mm最少的地方降水量也在250mn以上。
宁夏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分布在宁南山区,那里的降水量多数在300mn以上。
因此本条规定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适宜降水量下限为250mm是符合我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实际的。
1 .0.5 本规范引用的其它规范主要包括:SL103—95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喷灌工程技术规范》,SDJ207- 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JGJ/T98-96《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GB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CECS8296《农村给水设计规范》,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等。
.1 一般规定3 .1.1 为保证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科学决策,使这项工作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切实发挥效益,搞好县(含县)以上的发展规划、合理制定各项规划指标、做好区域性的工程布局是十分必要的。
规划主要是区域性规划,因此本节的规定主要适用于对县及县以上各级的要求。
3. 1. 2对雨水的利用既要有效,又应有一定的限度。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根据估算,我国近年来已建成的雨水集蓄工程利用的雨水占这些地区雨水总资源量的比例还不到1%。
按照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发展规划,在今后10年内,雨水资源的利用率也不会超过总量的2%〜3%。
3. 3供水标准的确定3. 3. 1供水标准的确定主要考虑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技术可行性和国家及群众的承受能力。
由于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所能提供的水量很有限,只能有限度地满足各方面的用水需求。
供水标准定的过高,必然加大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规模,使有限的国家资金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作用,群众也难以承受过多的自筹资金和劳力投入。
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在目前先解决群众紧迫的生存问题,并为生产发展创造一定的基础条件,使群众能在今后依靠自身的力量,逐步提高供水标准。
生活供水包括了人的饮水、盥洗和其他生活用水需求。
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和地区对生活供水标准的规定见表1。
表1中,1栏中i、n类地区为北方地区,m、W类地区为南方地区,V类地区部分为北方地区,部分为南方地区。
从表1中可以看到,各省(自治区)规定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生活用水标准范围,北方半干旱地区各省(自治区)为10〜30L/ d南方为15〜45L/ d。
本规范的规定基本符合这些要求。
这些标准虽然比有关规范和手册中所确定的有室内卫生设备情况下的供水标准要低得多,但是是符合开展雨水集蓄利用的地方严重缺水的现状和居民目前的用水水平的实际情况的。
此外,南方降雨比北方大得多,对不同降雨量地区规定不同的供水标准是适宜的。
根据以上的标准和资料,本规范在表3. 3. 1中对南北方分别作出了生活用水标准的规定。
在执行表3. 3. 1的规定时,应根据所在地区降雨量的多少、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难易程度和适宜规模,决定所采用的生活供水标准。
表1我国有关部门和地区对生活供水标准的规定3 . 3. 2由于雨水集蓄的数量有限,为了使雨水资源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应当采用非充分灌溉和限额灌溉的原则和方法。
只限于在作物最需水的关键期补水灌溉;在水量上,采用比常规灌溉小得多的灌水定额。
根据对我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实际调查,西北和华北半干旱地区进行的集雨节灌,包括下种时的保苗水和作物生长期的灌水,一般只有2〜3次。
采用的灌溉方法绝大多数是人工点浇、坐水种、手持软管浇灌、地膜穴灌等十分省水的方法,个别也有用滴灌和简易渗灌的。
灌水定额普遍很低,点浇、坐水种、地膜穴灌每亩灌一次水仅为3〜,滴灌一次10〜1^"。
全生长期实际灌溉定额也可以从一定容积的蓄水工程所灌溉的面积来估计。
内蒙古、甘肃、宁夏一般一口3g. I的水窖可以给1亩地灌2〜3次水。
考虑水窖的渗漏,每亩地大约供水2眇*左右。
在这样低的灌溉供水条件下,虽然产量还不能达到高产,但其增产、稳产的作用却十分显着。
据甘肃省的经验,正常年增产约40%,旱年也能保持一定的产量。
同时,采用这种非充分灌溉的方法,水分生产率(单位灌溉水量增加的产量或价值)很高。
一般均在2kg/mm以上,有的甚至可达到6kg/胡。
因此,采用非充分灌溉的方法,使有限的集蓄雨水多灌一些地,可以大大提高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总体灌溉效益。
利用集蓄的雨水给水稻田灌溉,在贵州和广西等省(自治区)已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根据在贵州省习水县所作的典型调查,一般1亩稻田生长期,约补水25殒。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资料,50〜的水池可以灌1亩稻田,按复蓄4次计算,则灌溉水量与贵州的数据相近。
根据以上资料,确定了表3. 3. 2- 1中的参数。
养殖业的供水标准是根据各地的经验确定的。
3.4工程规模的确定3.4. 1关于生活供水保证率,CECS 82 96规定,“选择地表水为水源时,其枯水期的保证率不得低于90%”。
全国爱委会办公室主编的《中国农村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手册》中也作了同样的规定。
在甘肃和宁夏的地方法规中,规定生活用水保证率为95%,但同时又规定在特殊干旱年(95%年)的供水标准可降为正常年份的60%。
而根据这两个省(自治区)的水文资料,降雨年变差系数C v值一般在0. 20〜0. 25。
按照该C v值计算得出,保证率95%的降雨量大于50%年的降雨量的0.6倍,因此实际上雨水集蓄工程的规模不控制在特殊干旱年。
因此本规范采用了CECS 82 96的规定,即生活供水保证率采用90%。
灌溉保证率根据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对干旱地区或水资源紧缺地区以旱作为主的,设计保证率取50%〜75%;水为主的,取70%〜80%。
开展雨水集蓄利用的地区属水资源特别紧缺的地区。
因此本规范对灌溉供水保证率取50%〜75%,基本符合GB50288- 99规定。
我国现行规范、标准中,对养殖业和农村小型加工业供水保证率尚没有有关的明确规定。
仅CECS 82 96规定供水能力应包括养殖及乡镇工业,因此这两种行业的供水保证率也应取90%。
考虑到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供水范围主要是人畜用水和节水灌溉用水,养殖和加工业只能有限度的满足。
为了不使集雨工程规模加大很多,对养殖和农村加工业的供水保证率,本规范分别采用了75%和75%〜90%,与CECS82 96虽有一定差距,但是是符合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实情的。
确定集流面面积时需要有集流面的全年平均集流效率。
年平均集流效率(即径流系数)原则上应根据多年降雨系列或选用平水、湿润和干旱典型年的降雨系列进行模拟计算确定。
这样做需要有场次降雨资料和各类下垫面集流效率与降雨特性(场次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以及雨前下垫面湿度、集流面坡度等因素之间关系的试验资料。
目前我国已鉴定的科研成果中,仅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提供了这方面的资料。
甘肃省根据试验提出了场次集流效率与降雨特性和雨前下垫面湿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方面的成果。
该省还根据代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0〜300、300〜400、400〜500mn地区、保证率为50%、75%和95%的典型年的次降雨资料计算了8种不同材料下垫面的全年集流效率,成果见表2。
内蒙古的试验研究也提供了年集流效率的数据,见表3。
此外,《贵州省“渴望工程”规划报告》提出的降雨利用系数,透水平坦地面为0. 3,天然不透水山坡为0. 6〜0. 7,较好的屋面和人工集雨坪为0.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提供的数据见表4。
表2不同集流面在不同降水量地区不同典型车全年平均集流效率表3不同降水条件下各种集流面年平均集流效率报告》表6— 10中数据换算而得。
表4广西天然坡面集雨效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关系根据上述资料,本规范在表3. 4. 1— 2中提出了不同材料集流面的年集流效率这项参数,作为计算集流面面积时的依据。
公式(3. 4. 1— 1)是计算一种用途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集流面面积的公式。
因为不同用途的工程供水保证率不同,当一个工程有几种用途时, 应采用不同保证率的降雨量分别计算不同用途所需的各类集流面的面积,再把同类型集流 面各种用途所需面积相加,即得到该类型集流面的总面积。
3.4.2 蓄水工程所需容积的计算,原则上应与一般水库调节计算的方法相同。
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来水应根据次降雨过程和集流效率与降雨特性的关系进行模拟计算,而注本表摘自《甘肃省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标准》表2。
且应当采用长降雨系列或多个典型年资料进行,不仅需要试验资料,而且计算也比较繁琐,要在面广量大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规划中普遍采用是不现实的。
因此本条提出了采用简化的容积系数法。
容积系数定义为在不发生弃水又能满足供水要求的情况下,需要的蓄水容积与全年供水量的比值。
确定公式(3.4.2)中的系数K 时,主要依据下列数据资料: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曾对以灌溉为目的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蓄水容积进行过调节计算,结果是旱作条件下,该系数为0. 6;北方半干旱地区一些省(自治区)的经验,为解决人畜用水困难,需要从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供水的时间约为10个月。
则容积系数为0. 83;南方确定蓄水容积时,常按照连续供水80〜120d设计,则容积系数为0. 22〜0. 33;南方一些省(自治区)的经验,复蓄次数3〜4次,相当于容积系数为0. 25〜0. 33;根据上面一些分析并考虑一定余地,本规范对不同地区的容积系数作了规定。
3.4.3 旱窖和旱窑指土质地区水窖与水窑上部不蓄水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