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二阶响应实验报告
![二阶响应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ad4384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a.png)
二阶响应实验报告二阶响应实验报告引言:在控制系统中,二阶响应是一种常见的动态特性。
通过研究二阶响应的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控制系统的动态行为,并且能够对系统进行更精确的调节。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探索二阶响应的特性并得出相关结论。
实验目的:1. 了解二阶响应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 掌握二阶系统的参数调节方法;3.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理论模型。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搭建一个简单的二阶控制系统,包括一个电机、一个位置传感器、一个控制器和一个计算机;2. 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所需的参数,包括控制器增益、位置传感器灵敏度等;3. 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4. 数据分析:利用实验数据,绘制二阶响应曲线,并进行参数拟合;5. 结果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二阶响应的特性,并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二阶响应曲线,并进行了参数拟合。
根据实验数据和拟合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二阶响应的特点:在初始阶段,系统的响应会有一个较大的超调量,随后逐渐趋于稳定。
此外,二阶响应还具有一定的振荡频率和阻尼比。
2. 参数调节方法: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控制器增益和位置传感器灵敏度来改变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
增大控制器增益可以减小超调量,但会增加系统的振荡频率;增大位置传感器灵敏度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3. 理论模型验证:通过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我们可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实验数据与理论模型吻合良好,则说明实验操作和参数拟合的准确性较高。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二阶响应的特性和参数调节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掌握了二阶响应的相关知识后,我们能够更好地设计和调节控制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进一步研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二阶响应的特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系统的惯性、控制器的类型等。
因此,可以进一步研究这些因素对二阶响应的影响,并探索更精确的参数调节方法,以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
实验一基于MATLAB的二阶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实验一基于MATLAB的二阶系统动态性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72e2a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9.png)
实验一基于MATLAB的二阶系统动态性能分析二阶系统是控制系统中常见的一类系统,在工程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对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分析,可以使用MATLAB进行模拟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个典型的二阶系统可以用如下的常微分方程表示:$$m\ddot{x} + b\dot{x} + kx = u(t)$$其中,$m$是系统的质量,$b$是系统的阻尼系数,$k$是系统的刚度,$u(t)$是控制输入。
在MATLAB中,我们可以使用StateSpace模型来表示二阶系统。
具体实现时,需要指定系统的状态空间矩阵,并将其转换为StateSpace模型对象。
例如:```matlabm=1;b=0.5;k=2;A=[01;-k/m-b/m];B=[0;1/m];C=[10;01];D=[0;0];sys = ss(A, B, C, D);```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MATLAB的Simulink工具来模拟系统的响应。
Simulink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图形界面,可以快速搭建系统的模型,并进行动态模拟。
我们需要使用一个输入信号来激励系统,并观察系统的响应。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阶跃输入的信号,并将其作为系统的输入,然后观察系统的输出。
在Simulink中,可以使用Step函数来生成阶跃输入。
同时,我们可以添加一个Scope模块来实时显示系统的输出信号。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Simulink模型的示例:在Simulink模拟中,可以调整系统的参数,如质量、阻尼系数和刚度,以观察它们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通过修改输入信号的类型和参数,还可以研究系统在不同激励下的响应特性。
另外,MATLAB还提供了一些工具和函数来评估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
例如,可以使用step函数来计算系统的阶跃响应,并获取一些性能指标,如峰值时间、上升时间和超调量。
通过比较不同系统的性能指标,可以选择最优的系统配置。
此外,MATLAB还提供了频域分析工具,如Bode图和Nyquist图,用于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和稳定性。
二阶瞬态响应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二阶瞬态响应特性与稳定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67a8b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7.png)
二阶瞬态响应特性与稳定性分析二阶系统是指具有两个自由度的动力学系统,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信号处理等领域。
瞬态响应特性与稳定性分析是评估一个二阶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瞬态响应特性和稳定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深入理解二阶系统的行为。
瞬态响应特性是指系统对于输入信号的临时响应过程。
对于一个二阶系统,其瞬态响应特性主要包括过渡过程、超调和振荡频率等。
过渡过程是指系统从初始状态到最终稳态的响应过程。
具体地说,对于一个二阶系统,过渡过程的特性由系统的自然频率和阻尼比决定。
自然频率是指系统在没有任何外部干扰的情况下自由振荡的频率。
阻尼比是指系统阻尼量与临界阻尼量之比,描述了系统的阻尼程度。
超调是指系统响应过程中达到的最大偏离稳态值的幅度。
超调的大小与系统的阻尼比有关,当系统的阻尼比增大时,超调量会减小。
振荡频率是指系统在过渡过程中振荡的频率,与系统的自然频率相关。
稳定性是评估系统的动态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一个二阶系统是稳定的,当且仅当其系统的输入信号有界时,系统的输出信号也有界。
稳定性分析可以通过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行。
传递函数是系统输入转换为输出的比例关系,在频域上可以用于确定系统的稳定性。
当传递函数的所有极点都位于左半平面时,系统是稳定的。
极点是指传递函数分母方程为零的点,也可以看作传递函数的零点。
对于一个二阶系统,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极点的位置。
当极点的实部都小于零时,系统是稳定的。
当极点的实部大于等于零时,系统是不稳定的。
稳定性分析还可以通过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进行。
阶跃响应是指系统对于阶跃输入信号的响应。
稳定系统的阶跃响应的幅值会在一些临界值附近趋于稳定。
当系统是不稳定的时,系统的阶跃响应会无限增大或者振荡。
综上所述,瞬态响应特性和稳定性分析是评估一个二阶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瞬态响应特性包括过渡过程、超调和振荡频率等,可以通过自然频率和阻尼比进行调节。
稳定性分析可以通过传递函数的极点位置和阶跃响应特性进行评估。
求二阶系统的稳态输出[5篇]
![求二阶系统的稳态输出[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b0b790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1.png)
求二阶系统的稳态输出[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求二阶系统的稳态输出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实验十二二阶系统的稳态性能研究实验原理1. 对实验所使用的系统进行分析为系统建模时,需要考虑各个环节的时间常数,应远小于输入正负方波的周期,只有在响应已经非常近稳定的时候才能将此时的值认为是稳态值。
N(s)E ss当r(t)=1(t)、n(t)=0时,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为:1110 0.01s +1 210=lim (s∙∙) =lim =s →0s →01+随开环增益的增大,稳态误差渐渐变小。
当r(t)=0、n(t)=1(t)时,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为:E ss1111=lim (s∙∙) ==s →01+1+随开环增益的增大,稳态误差渐渐变小。
当r(t)=0、n(t)=1(t)时,扰动位于开环增益之前的时候,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为:10+R 10+R110+R E ss =lim (s∙∙) ==s →01+1+随开环增益的增大,稳态误差渐渐增大。
当r(t)=1(t)、n(t)=0,A 3(s)为积分环节时,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为:11E ss =lim (s∙∙s →01+10 0.01s +1 ×0.01s=lim =0 s →0实验目的1、进一步通过实验了解稳态误差与系统结构、参数及输入信号的关系:(1)了解不同典型输入信号对于同一个系统所产生的稳态误差;(2)了解一个典型输入信号对不同类型系统所产生的稳态误差;(3)研究系统的开环增益K 对稳态误差的影响。
2、了解扰动信号对系统类型和稳态误差的影响。
3、研究减小直至消除稳态误差的措施。
实验步骤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1)当r(t)=1(t)、n(t)=0时,A 1(s),A 3(s)为惯性环节,A 2(s)为比例环节,观察系统的输出C(t)和稳态误差e ss ,并记录开环放大系数K的变化对二阶系统输出和稳态误差的影响。
实验2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及稳定性分析实验
![实验2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及稳定性分析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5f16ec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e.png)
实验室二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及稳定性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二阶模拟系统的组成。
2.研究二阶系统分别工作在等几种状态下的阶跃响应。
3.学习掌握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研究典型系统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ZY17AutoC12BB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
2.双踪低频慢扫示波器。
四.实验原理典型二阶系统的方法块结构图如图2.1所示:图2.1其开环传递函数为,为开环增益。
其闭环传递函数为,其中取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如图2.2所示:该电路中该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如图所示:图2.3.1,2.3.2,2.3.3,2.3.4和2.3.5分别对应二阶系统在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不等幅阻尼振荡(接近于0)和零阻尼(=0)几种状态下的阶跃响应曲线。
改变元件参数Rx大小,可研究不同参数特征下的时域响应。
当Rx为50k时,二阶系统工作在临界阻尼状态;当Rx<50K时,二阶系统工作在过阻尼状态;当Rx>50K时,二阶系统工作在欠阻尼状态;当Rx继续增大时,趋近于零,二阶系统输出表现为不等幅阻尼振荡;当=0时,二阶系统的阻尼为零,输出表现为等幅振荡(因导线均有电阻值,各种损耗总是存在的,实际系统的阻尼比不可能为零)。
五. 实验步骤1.利用实验仪器,按照实验原理设计并连接由一个积分环节和一个惯性环节组成的二阶闭环系统的模拟电路。
此实验可使用运放单元(一),(二),(三),(五)及元器件单元中的可调电阻。
(1)同时按下电源单元中的按键开关S001,S002,再按下S003,调节可调电位器W001,使T006(-12V—+12V)输出电压为+1V,形成单位阶跃信号电路,然后将S001,S002再次按下关闭电源。
(2)按照图2.2连接好电路,按下电路中所用到运放单元的按键开关。
(3)用导线将连接好的模拟电路的输入端于T006相连接,电路的输出端与示波器相连接。
(4)同时按下按键开关S001,S002时,利用示波器观测该二阶系统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曲线,并由实验测出响应的超调量和调节时间,将结果记录下来。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https://img.taocdn.com/s3/m/4e6815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5.png)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阶跃响应曲线,了解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掌握用MATLAB仿真二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的绘制方法,提高对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与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1.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形式为:G(s)=K/[(s+a)(s+b)]其中,K为系统增益,a、b为系统的两个特征根。
特征根的实部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实部小于零时系统稳定。
2.阶跃响应的拉氏变换表达式为:Y(s)=G(s)/s3.阶跃响应的逆拉氏变换表达式为:y(t)=L^-1{Y(s)}其中,L^-1表示拉氏逆变换。
三、实验内容1.搭建二阶系统,调整增益和特征根,使系统稳定,并记录实际的参数数值。
2.使用MATLAB绘制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与实际曲线进行对比分析。
四、实验步骤1.搭建二阶系统,调整增益和特征根,使系统稳定。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数字电路元件组合,如电容、电感、电阻等,在实际电路中搭建二阶系统。
2.连接模拟输入信号。
在搭建的二阶系统的输入端接入一个阶跃信号发生器。
3.连接模拟输出信号。
在搭建的二阶系统的输出端接入一个示波器,用于实时观察系统的输出信号。
4.调整增益和特征根。
通过适当调整二阶系统的增益和特征根,使系统达到稳定状态。
记录实际调整参数的数值。
5.使用MATLAB进行仿真绘制。
根据实际搭建的二阶系统参数,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绘制出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6.对比分析实际曲线与仿真曲线。
通过对比分析实际曲线与仿真曲线的差异,分析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际曲线的绘制结果。
根据实际参数的输入,记录实际曲线的绘制结果,并描述其特点。
2.仿真曲线的绘制结果。
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绘制出仿真曲线,并与实际曲线进行对比分析。
3.实际曲线与仿真曲线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实际曲线与仿真曲线的差异,分析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并讨论影响因素。
六、实验讨论与结论1.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实验二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
![2. 实验二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https://img.taocdn.com/s3/m/4b1e3c5b14791711cc79175c.png)
实验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 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数,阻尼比ζ和无阻尼自然频率ωn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定量分析ζ和ωn与最大超调量σp和调节时间ts之间的关系。
2. 进一步学习实验系统的使用。
3. 学会根据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传递函数。
4. 学习用MATLAB仿真软件对实验内容中的电路进行仿真。
二、实验原理典型二阶闭环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分为四种情况:1)欠阻尼二阶系统如图1所示,由稳态和瞬态两部分组成:稳态部分等于1,瞬态部分是振荡衰减的过程,振荡角频率为阻尼振荡角频率,其值由阻尼比ζ和自然振荡角频率ωn决定。
(1)性能指标:: 单位阶跃响应C(t)进人±5%(有时也取±2%)误差带,并且不再超出该误差带的调节时间tS最小时间。
超调量σ% ;单位阶跃响应中最大超出量与稳态值之比。
单位阶跃响应C(t)超过稳态值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要的时间。
峰值时间tP :结构参数ξ:直接影响单位阶跃响应性能。
(2)平稳性:阻尼比ξ越小,平稳性越差长,ξ过大时,系统响应迟钝,(3)快速性:ξ过小时因振荡强烈,衰减缓慢,调节时间tS调节时间t也长,快速性差。
ξ=0.7调节时间最短,快速性最好。
ξ=0.7时超调量σ%<5%, S平稳性也好,故称ξ=0.7为最佳阻尼比。
2)临界阻尼二阶系统(即ξ=1)系统有两个相同的负实根,临界阻尼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是无超调的,无振荡单调上升的,不存在稳态误差。
3)无阻尼二阶系统(ξ=0时) 此时系统有两个纯虚根。
4)过阻尼二阶系统(ξ>1)时此时系统有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过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无振荡无超调无稳态误差,上升速度由小加大有一拐点。
三、 实验内容1. 搭建模拟电路典型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其中,ζ 和ωn 对系统的动态品质有决定的影响。
搭建典型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图其结构图为: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式中, T=RC ,K=R2/R1。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3bf757fad6195f302ba61c.png)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一、 实验目的1. 掌握二阶控制系统的电路模拟方法及其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技术。
2. 定量分析二阶系统的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3. 加深理解“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只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而与外作用无关”的性质。
4. 了解和学习二阶控制系统及其阶跃响应的Matlab 仿真和Simulink 实现方法。
二、 实验内容1. 分析典型二阶系统()G s 的ξ和n ω变化时,对系统的阶跃响应的影响。
2. 用实验的方法求解以下问题:设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2.1所示,若要求系统具有性能:%20%,1,p p t s σσ===试确定系统参数K 和τ,并计算单位阶跃响应的特征量d t ,r t 和s t 。
图2.1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3. 用实验的方法求解以下问题:设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2.2所示。
图中,输入信号()r t t θ=,放大器增益AK 分别取13.5,200和1500。
试分别写出系统的误差响应表达式,并估算其性能指标。
图2.2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三、实验原理任何一个给定的线性控制系统,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典型环节的组合。
将每个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按系统的方块图连接起来,就得到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通常,二阶控制系统222()2nn nG ssωξωω=++可以分解为一个比例环节、一个惯性环节和一个积分环节,其结构原理如图 2.3所示,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如图2.4所示。
图2.3 二阶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图2.4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原理图图2.4中:()(),()()r cu t r t u t c t==-。
比例常数(增益系数)21RKR=,惯性时间常数131T R C=,积分时间常数242T R C=。
其闭环传递函数为:12221112()1()(1)crKU s TTKKU s T s T s K s sT TT==++++(0.1) 又:二阶控制系统的特性由两个参数来描述,即系统的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
自控实验—二三阶系统动态分析
![自控实验—二三阶系统动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c16e4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2.png)
自控实验—二三阶系统动态分析在自控实验中,二、三阶系统动态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分析,可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稳态误差等方面的性能。
本次实验将使用PID控制器对二、三阶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并通过实验数据对系统进行动态分析。
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二、三阶系统。
在控制系统中,系统的阶数表示系统传递函数的阶数,也可以理解为系统动态特性的复杂程度。
二阶系统由两个极点和一个零点组成,三阶系统由三个极点和一个零点组成。
二、三阶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与极点位置有关,不同的极点位置对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稳态误差等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PID控制器对二、三阶系统进行控制。
PID控制器是一种经典的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可以根据误差信号进行调节,通过调整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来控制系统的响应特性。
实验中,我们将根据二、三阶系统的实时数据进行PID参数调整,以达到控制系统的稳定和快速响应的目的。
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首先需要对二、三阶系统进行建模。
二、三阶系统的传递函数通常表示为:二阶系统:G(s) = K / (s^2 + 2ξω_ns + ω_n^2)三阶系统:G(s) = K / (s^3 + 3ξω_ns^2 + 3ω_n^2s + ω_n^3)其中,K表示系统的增益,ξ表示系统的阻尼比,ω_n表示系统的自然频率。
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估计出系统的K、ξ和ω_n的值,并据此进行PID参数的调整。
接下来,我们进行实验。
我们首先将PID控制器的参数设为初始值,然后对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并记录系统输出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系统的稳态误差、响应时间和超调量等性能指标。
对于二阶系统,我们将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性能:1.稳态误差:通过比较实际输出值与目标值之间的差异,可以得到系统的稳态误差。
常见的稳态误差有零稳态误差、常数稳态误差和比例稳态误差等。
自动控制原理二阶系统动态指标
![自动控制原理二阶系统动态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09bf27f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d.png)
自动控制原理二阶系统动态指标在自动控制原理中,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对整个控制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二阶系统动态指标的详细阐述,主要包含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鲁棒性、抗干扰性、调节时间、超调量、阻尼比和频率响应等方面。
一、系统的稳定性稳定性是评估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对于二阶系统,稳定性通常通过观察系统的极点位置来判断。
如果系统的极点位于复平面的左半部分,则系统是稳定的。
此外,系统的稳定性还与阻尼比有关,阻尼比在0到1之间时,系统是稳定的。
二、系统的快速性快速性表示系统响应速度的快慢。
在二阶系统中,快速性通常通过极点的位置来决定。
极点越接近虚轴,系统的响应速度越快。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快的响应速度可能导致系统超调量增大,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快速性和稳定性。
三、系统的准确性准确性表示系统输出与期望输出的接近程度。
对于二阶系统,可以通过调整系统的极点和零点位置来提高准确性。
一般来说,增加阻尼比可以提高准确性。
四、系统的鲁棒性鲁棒性表示系统在参数变化或干扰下保持稳定的能力。
对于二阶系统,鲁棒性可以通过调整系统的极点和零点位置来改善。
一般来说,使极点和零点距离越远,系统的鲁棒性越好。
五、系统的抗干扰性抗干扰性表示系统抵抗外部干扰的能力。
对于二阶系统,可以通过增加阻尼比来提高抗干扰性。
阻尼比增大时,系统对外部干扰的抑制能力增强。
六、系统的调节时间调节时间表示系统从受到干扰到恢复稳态所需的时间。
对于二阶系统,调节时间与阻尼比和系统增益有关。
适当增加阻尼比和系统增益可以缩短调节时间。
七、系统的超调量超调量表示系统响应超过稳态值的最大偏差量。
对于二阶系统,超调量与阻尼比有关。
阻尼比越小,超调量越大。
为了减小超调量,可以适当增加阻尼比。
八、系统的阻尼比阻尼比是衡量系统阻尼程度的参数,其值介于0和1之间。
适当的阻尼比可以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快速性。
对于二阶系统,阻尼比与调节时间和超调量密切相关。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阻尼比是关键。
自控实验—二、三阶系统动态分析
![自控实验—二、三阶系统动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0fed80e53a580216fcfe11.png)
实验二.二、三阶系统动态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二、三阶系统的电模拟方法及参数测试方法;2.观察二、三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参数变化对动态特性的影响; 3.学习虚拟仪器(超抵频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4.使用MATLAB 仿真软件进行时域法分析; 5.了解虚拟实验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1.模拟实验箱; 2.低频信号发生器;3.虚拟仪器(低频示波器); 4.计算机;5.MATLABL 仿真软件。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实验原理:1、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2、 二阶系统暂态性能(a) 延迟时间t d : 系统响应从 0 上升到稳态值的 50% 所需的时间。
)2s (s n 2nςω+ω为阻尼比(,为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其中:ςωω+ςω+ω==n 2nn 22ns 2s )s (G )s (R )s (C(b) 上升时间t r : 对于欠阻尼系统是指 , 系统响应从 0 上升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 ; 对于过阻尼系统则指 , 响应从稳态值的 10% 上升到 90% 所需的时间。
(c) 峰值时间t p : 系统响应到达第一个峰值所需的时间。
(d) 最大超调量σp ( 简称超调量 ) : 系统在暂态过程中输出响应超过稳态值的最大偏离量。
通常以单位阶跃响应稳态值的百分数来表示 , 即%100e e esin 1e)t sin(1e1)y(t )y()y()y(t σ22pn pn pn 11t 2t p d 2t p p p ⨯===-=+--=-=∞∞-=-------ζπζζπζζωζωζωϕζϕωζ超调量)t sin(1e 1)t (y d 2tn ϕωζζω+--=- 2n d p d 1ωπωπt 0)t sin()t (y ζω-==∴= 峰值时间求导可得对dr t t ωπt 1y(t)rϕ-=== 可令2n21n πϕωξ-=-t ≈n2d n d 2.06.01t 7.01ως+ς+ως+≈或n2d n d2.06.01t 7.01t ως+ς+≈ως+≈或(e) 调节时间t s : 系统响应到达并不再越出稳态值的容许误差带±Δ所需的最短时间 , 即通常取Δ为稳态值的 5% 或 2% 。
阶跃响应实验报告
![阶跃响应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fa1a7b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8.png)
阶跃响应实验报告阶跃响应实验报告引言:阶跃响应实验是一种常见的控制系统实验,通过对系统施加一个阶跃输入信号,观察系统的输出响应,以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一个二阶惯性系统的阶跃响应进行分析,探讨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
实验原理:阶跃响应是指系统在输入信号发生突变时,输出信号的响应情况。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施加一个单位阶跃信号作为输入,观察系统的输出响应。
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了一个二阶惯性系统,系统由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和一个弹簧-阻尼器系统组成。
输入信号通过一个电子信号发生器施加给系统,输出信号经过一个传感器进行测量,并通过示波器进行显示。
实验步骤:1. 将实验装置搭建好并连接好电源。
2. 调节电子信号发生器的参数,使其输出一个单位阶跃信号。
3. 将传感器连接到系统的输出端,并将示波器与传感器连接。
4. 开始记录示波器上的波形,并观察系统的响应情况。
5.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系统的输出信号在单位阶跃信号施加后瞬间发生变化,并逐渐趋于稳定。
通过示波器上的波形图,我们可以看到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呈现出一定的延迟和超调现象。
延迟是指系统响应的时间滞后于输入信号的变化,而超调则是指系统响应的幅度超过了输入信号的幅度。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系统的延迟时间是系统响应时间和输入信号变化时间之间的差值。
延迟时间的大小与系统的惯性和动态特性有关。
在本实验中,由于系统是一个二阶惯性系统,所以延迟时间相对较小。
2. 系统的超调量是系统响应的最大幅度与输入信号幅度之间的差值。
超调量的大小取决于系统的阻尼比和共振频率。
在本实验中,由于系统的阻尼比较小,所以超调现象较为明显。
3. 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输入信号发生变化后,输出信号是否能够趋于稳定。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系统是稳定的,因为输出信号在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阶跃响应实验,我们对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4实验)参考模板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4实验)参考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9a09aad69eae009591bec92.png)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理工类)开课学院及实验室:电气信息专业实验中心 6a-201 实验时间 :2016年 5 月 日一、实验目的1、 通过模拟实验,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二阶系统的两个参数T 和ζ对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2、 通过模拟实验,定性和定量地分析系统开环增益K 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
图1-1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先算出临界阻尼、欠阻尼、过阻尼时电阻R 的理论值,再将理论值应用于模拟电路中,观察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应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在此实验中(图1-2),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其中自然振荡角频率:阻尼比: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如图1-2所示。
(其中R 取10 K Ω,50 K Ω,160 K Ω,200 K Ω)图1-2三、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TDN-AC/ACS 教学实验系统、导线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操作过程)1. 典型二阶系统瞬态性能指标的测试(1) 按模拟电路图1-2接线,将阶跃信号接至输入端,取R = 10K 。
(2) 用示波器观察系统响应曲线C(t),测量并记录超调M P 、峰值时间t p 和调节时间t S 。
(3) 分别按R = 50K ;160K ;200K ;改变系统开环增益,观察响应曲线C(t),测量并记录性能指标M P 、t p 和t S ,及系统的稳定性。
并将测量值和计算值(实验前必须按公式计算出)进行比较。
将实验结果填入表1-1中。
五、实验过程记录(数据、图表、计算等) 参数项目RKΩKl/sωnl/sC(t p) C(∞)pM tp t s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值测量值计算值测量值计算值测量值0<ζ<1欠阻尼1050ζ=1临界阻尼160ζ>1过阻尼200表1-1六、实验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西华大学实验报告(理工类)开课学院及实验室:电气信息专业实验中心 6a-201 实验时间:2016年5 月日一、实验目的掌握波特图的绘制方法及由波特图来确定系统开环传函。
二阶瞬态响应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二阶瞬态响应特性与稳定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d3315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1.png)
二阶瞬态响应特性与稳定性分析二阶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动态系统,常用于描述机械、电子、控制等领域的系统。
对于二阶系统,我们通常关心它的瞬态响应特性和稳定性。
首先,我们来看瞬态响应特性。
瞬态响应特性描述了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快速响应能力。
对于二阶系统,它的瞬态响应特性可以由其传递函数决定。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一般可以写为:\[G(s) = \frac{K}{s^2 + 2ζ\omega_ns + \omega_n^2}\]其中,K为系统的增益,ζ为阻尼比,反映系统的阻尼程度,\(\omega_n\)为系统的自然频率。
根据阻尼比ζ的值,我们可以将二阶系统分为三种情况:ζ<1时,为欠阻尼系统;ζ=1时,为临界阻尼系统;ζ>1时,为过阻尼系统。
不同的阻尼比会导致系统的瞬态响应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当ζ<1时,系统为欠阻尼系统。
这种情况下,系统的瞬态响应表现为振荡过渡。
振荡的频率由系统的自然频率\(\omega_n\)决定,振荡的幅度由初始条件和输入信号决定。
通常我们会关心欠阻尼系统的过渡时间和最大超调量。
过渡时间是系统从初始状态到达稳定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而最大超调量则是指系统响应过程中达到的最大偏差。
当ζ=1时,系统为临界阻尼系统。
此时,系统的过渡过程最快但不会出现振荡。
临界阻尼系统的瞬态响应会试图在最短时间内快速达到稳定状态。
与欠阻尼系统相比,临界阻尼系统的响应速度更快,但是会牺牲一部分稳定性能。
当ζ>1时,系统为过阻尼系统。
过阻尼系统的瞬态响应表现为没有振荡的快速过渡。
过阻尼系统的响应速度比欠阻尼系统和临界阻尼系统更快,但是没有振荡会导致稳定性能稍差。
除了瞬态响应特性,稳定性也是我们关心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二阶系统,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其传递函数的极点位置来确定系统的稳定性。
极点位置为实部均小于零的情况下,系统是稳定的。
在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中,极点的位置由\(\omega_n\)和ζ决定。
当\(\omega_n>0\)且ζ>0时,系统是稳定的。
二阶RLC电路的动态特性和频率特性综合研究A9CAC
![二阶RLC电路的动态特性和频率特性综合研究A9CAC](https://img.taocdn.com/s3/m/1e0d069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9.png)
02
二阶RLC电路的基本理论
RLC电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RLC电路由电阻(R)、电感(Lபைடு நூலகம்和 电容(C)三个基本元件组成。
工作原理:当交流电源施加于RLC电 路时,电流和电压将按照一定的规律 在电阻、电感和电容之间进行能量转 换和传递。
二阶RLC电路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
二阶RLC电路可以用微分方程表示,描述 了电压、电流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二阶rlc电路的动态特性和频 率特性综合研究a9cac
目录
• 引言 • 二阶RLC电路的基本理论 • 二阶RLC电路的频率特性分析 • 二阶RLC电路的阻尼特性分析 • 二阶RLC电路的应用研究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实际电路中广泛存在二阶RLC电 路,其动态特性和频率特性对电 路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调频通信中,二阶RLC电路可以用 于实现频率调制和解调功能,从而实 现信息的传输和接收。
振荡器设计
二阶RLC电路可以构成振荡器,用于 产生特定频率的信号,如本机参考信 号或时钟信号。
在电力电子系统中的应用
电源滤波
二阶RLC电路可以作为电源滤波器,用于抑制电源中的谐波干扰, 提高电力电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阻尼比与时间常数的关系
阻尼比与时间常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欠阻尼状态下,时间常数越大,阻尼比越小;在过阻尼状态下,时间 常数对阻尼比无影响。
05
二阶RLC电路的应用研究
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信号滤波
调频和解调
二阶RLC电路可以作为带通或带阻滤 波器,用于提取或抑制特定频率范围 的信号,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描述相位随频率变化的特 性。
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c1ce6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c.png)
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二阶系统是指具有两个自由度的动态系统,常见的有二阶低通滤波器、二阶惯性系统等。
在工程和控制领域中,对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系统的响应特性、设计控制器以及优化系统性能。
一、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一般来说,二阶系统可以用以下微分方程来描述:$M(s)Y(s)=S(s)X(s)$其中,$M(s)$表示系统的传递函数,$X(s)$和$Y(s)$分别表示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s$表示复频域变量。
对于线性、时不变的二阶系统,传递函数$M(s)$可以表示为:$M(s) = \frac{K}{(s+a)(s+b)}$其中,$K$表示系统的增益,$a$和$b$分别表示系统的两个极点。
极点的位置和系统的动态响应有密切关系。
二、二阶系统的零极点分布1.两个实根:当两个极点都为实数时,系统响应会表现出一种振荡的特点。
极点的距离越小,振荡的频率越高,振荡的衰减速度越快。
2.两个共轭复根:当极点为共轭复根时,系统响应不会出现振荡,而是呈现一种渐进衰减的特性。
共轭复根的实部决定了响应的衰减速度,虚部决定了振荡的频率。
3.一个实根和一个共轭复根:这种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既会出现振荡,又会呈现渐进衰减的特点。
实根决定了振荡的频率,共轭复根的实部决定了衰减速度,虚部决定了振荡的频率。
三、二阶系统的动态响应1.响应时间:表示系统从0到达稳定状态所需要的时间。
可通过单位阶跃响应来测量。
2.超调量:表示响应曲线最大值与稳定值之间的差值。
对于二阶系统,根据极点位置不同,超调量有不同的计算方式。
3.峰值时间:指的是响应曲线达到超调量的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
四、二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对于二阶系统而言,稳定性的判断可以通过极点的位置来进行。
当且仅当所有的极点实部都小于零时,系统才是稳定的。
针对具体的二阶系统,可以通过极点的特征方程来进行分析。
如果特征方程有两个负实数根,系统就是稳定的;如果有一个或两个正实数根,系统就是不稳定的。
实验二二阶系统地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报告
![实验二二阶系统地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a85de82856a561253d36f08.png)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二 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一、实验目的1、 掌握二阶系统的电路模拟方法及其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技术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状态2、 分析二阶系统特征参量(ξω,n )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3、 分析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加深理解“线性系统稳定性至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与外作用无关”的性质;4、 了解掌握典型三阶系统的稳定状态、临界稳定、不稳定状态;5、 学习二阶控制系统及其阶跃响应的Matlab 仿真和simulink 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1、 构成各二阶控制系统模拟电路,计算传递函数,明确各参数物理意义。
2、 用Matlab 和simulink 仿真,分析其阶跃响应动态性能,得出性能指标。
3、 搭建典型二阶系统,观测各个参数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的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典型二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4、 搭建典型三阶系统,观测各个参数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的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典型三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5、 将软件仿真结果与模拟电路观测的结果做比较。
三、实验步骤1、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实现原理 将二阶系统:ωωξω22)(22nn s G s s n++=可分解为一个比例环节,一个惯性环节和一个积分环节ωωξω221)()()()(2C C C C s C C 222621542321542322154215426316320nn s s s s s G s s s C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C R R R R R R R R R U U n i ++=++=++== 2、 研究特征参量ξ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影响将二阶系统固有频率5.12n =ω保持不变,测试阻尼系数ξ不同时系统的特性,搭建模拟电路,改变电阻R6可改变ξ的值 当R6=50K 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0.8 当R6=100K 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0.4 当R6=200K 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0.2(1)用Matlab 软件仿真实现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计算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
实验报告2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实验报告2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https://img.taocdn.com/s3/m/3128621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3.png)
实验报告2--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1)实验报告2--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系统的性能,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
二、实验原理二阶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线性系统,其动态特性可以用二次方程表示。
通常情况下,二阶系统可以表示为:M * d²x/dt² + C * dx/dt + K * x = 0其中,M、C和K分别是系统的质量、阻尼和刚度系数。
对于二阶系统,其稳定性可以通过系统的特征根来判断。
特征根位于左半平面的系统是稳定的,而位于右半平面的系统是不稳定的。
此外,系统的瞬态响应也与系统的阻尼有关,阻尼越大,响应越快。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二阶系统模型、激振器、加速度计、数据采集器。
2.将激振器连接到二阶系统模型上,将加速度计固定在系统模型上。
3.将数据采集器连接到加速度计和激振器上,打开数据采集软件开始采集数据。
4.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加激振器的频率,观察并记录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5.实验结束后,关闭数据采集器,将数据导出到计算机中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数据分析1.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到MATLAB中进行处理,绘制出系统的瞬态响应曲线和稳定性图。
2.数据分析:根据瞬态响应曲线和稳定性图,分析系统的性能。
观察在不同频率下系统的响应速度和阻尼情况。
同时,根据稳定性图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该二阶系统在低频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系统响应迅速且无超调。
随着频率的增加,系统的阻尼减小,响应速度变慢,系统的稳定性逐渐降低。
当频率进一步增加时,系统的特征根将进入右半平面,导致系统失稳。
因此,该二阶系统存在一个临界频率,当工作频率超过该临界频率时,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严重影响。
六、实验讨论与改进建议本次实验中,我们发现系统的阻尼对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调整系统的阻尼来优化系统的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二 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二阶系统的电路模拟方法及其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技术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
状态
2、 分析二阶系统特征参量(ξω,n )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3、 分析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加深理解“线性系统稳定性至于其结构和参数
有关,与外作用无关”的性质;
4、 了解掌握典型三阶系统的稳定状态、临界稳定、不稳定状态;
5、 学习二阶控制系统及其阶跃响应的Matlab 仿真和simulink 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构成各二阶控制系统模拟电路,计算传递函数,明确各参数物理意义。
2、 用Matlab 和simulink 仿真,分析其阶跃响应动态性能,得出性能指标。
3、 搭建典型二阶系统,观测各个参数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的超调量
%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典型二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的影响;
4、 搭建典型三阶系统,观测各个参数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的超调量
%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典型三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的影响;
5、 将软件仿真结果与模拟电路观测的结果做比较。
三、实验步骤
1、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实现原理 将二阶系统:
ωωξω22)(22
n
n s G s s n
++=
可分解为一个比例环节,一个惯性环节和一个积分环节
ωωξω)()
()()(2C C C C s C C 2
22
6215423
2
15423
2154215426316
320
n
n s s s s s G s s s C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C R R R R R R R R R U U n i ++=
++=++== 2、 研究特征参量ξ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影响
将二阶系统固有频率5.12n =ω保持不变,测试阻尼系数ξ不同时系统的特性,搭建模拟电路,改变电阻R6可改变ξ的值
当R6=50K 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0.8 当R6=100K 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0.4 当R6=200K 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0.2
(1)用Matlab 软件仿真实现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计算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
当12.5n =ω,0.8=ξ时: clear
g=tf(12.5^2,[1 25*0.8 12.5^2]), step(g)
Transfer function: 156.3 ------------------- s^2 + 200 s + 156.3
Step Response
Tim e (sec)
A m p l i t u d e
0.2
0.4
0.6
0.8
1
1.2
1.4
超调量:%σ=2%; 峰值时间:tp=0.409s 调节时间:ts=0.271s
当0.4=ξ时
g=tf(12.5^2,[1 25*0.4 12.5^2]), step(g)
Transfer function: 156.3 ------------------ s^2 + 10 s + 156.3
Step Response
Time (sec)
超调量:%σ=25%; 峰值时间:tp=0.254s 调节时间:ts=0.608s 当0.2=ξ时
g=tf(12.5^2,[1 25*0.2 12.5^2]), step(g)
Transfer function: 156.3 ----------------- s^2 + 5 s + 156.3
Step Response
Tim e (sec)
超调量:%σ=52%; 峰值时间:tp=0.245s 调节时间:ts=1.1s
(2)在自控原理实验箱中搭建对应的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输入阶跃信号,观测不同特征参量ξ下输出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出现超调量超调量:%σ=52%、峰值时间tp 及调节时间ts
3、研究特征参量ωn 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影响
将二阶系统特征参量ξ=0.4保持不变,测试固有频率ωn 不同时系统的特征,搭建模拟电路,理论计算结果如下:
当R5=256K 、R6=200K 时,则该二阶系统固有频率ωn =6.25 当R5=64K 、R6=100K 时,则该二阶系统固有频率ωn =12.5 当R5=16K 、R6=50K 时,则该二阶系统固有频率ωn =25
(1)用Matlab 软件仿真实现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计算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
当 6.25n =ω时
g=tf(6.25^2,[1 12.5*0.4 6.25^2]), step(g)
Transfer function: 39.06 ----------------- s^2 + 5 s + 39.06
Step Response
Tim e (sec)
超调量:%σ=25%; 峰值时间:tp=0.509s 调节时间:ts=1.22s 当12.5n =ω时,
g=tf(12.5^2,[1 25*0.4 12.5^2]), step(g)
Transfer function: 156.3 ------------------ s^2 + 10 s + 156.3
Step Response
Tim e (sec)
超调量:%σ=25%; 峰值时间:tp=0.254s 调节时间:ts=0.608s
25n =ω
g=tf(25^2,[1 50*0.4 25^2]), step(g)
Transfer function: 625 ---------------- s^2 + 20 s + 625
Step Response
Time (sec)
超调量:%σ=25%; 峰值时间:tp=0.128s 调节时间:ts=0.304s
(2)在自控原理实验箱中搭建对应的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输入阶跃信号,观测不同特征参量ωn 下输出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及调节时间ts
4、研究典型三阶系统的响应曲线与稳定性 R7=10K ,开环增益K=50,三阶系统不稳定 R7=125/3K ,开环增益K=12,三阶系统临界稳定 R7=100K ,开环增益K=5,三阶系统稳定
(1)用Matlab 软件仿真实现三阶系统阶跃响应,验证其稳定性 R7=10K ,开环增益K=50 g=tf(50,[0.05 0.6 1 50]) step(g)
Transfer function: 50 --------------------------- 0.05 s^3 + 0.6 s^2 + s + 50
-1.5
-1-0.500.511.522.536
Step Response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R7=125/3K ,开环增益K=12 g=tf(12,[0.05 0.6 1 12]), step(g)
Transfer function: 12 --------------------------- 0.05 s^3 + 0.6 s^2 + s + 12
Step Response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0.20.40.60.811.21.41.61.82
R7=100K ,开环增益K=5
g=tf(5,[0.05 0.6 1 5]), step(g)
Transfer function: 5 ------------------------- 0.05 s^3 + 0.6 s^2 + s + 5
Step Response
Tim e (sec)
A m p l i t u d e
0.2
0.40.60.81
1.21.41.6
(2)创建simulink 仿真模型,分别取阶跃输入函数、斜坡输入函数,验证三阶系统稳定性能
阶跃信号输入下:
R7=10K ,开环增益K=50
仿真系统框图:
系统仿真框图:
R7=100K,开环增益K=5 系统仿真框图:
斜坡信号输入下:
R7=10K,开环增益K=50 系统仿真框图:
响应曲线:
R7=125/3K,开环增益K=12 系统仿真框图:
R7=100K,开环增益K=5 系统仿真框图:
(3)在自控原理实验箱中搭建对应的三阶系统的模拟电路,输入阶跃信号,观测不同参数下输出阶跃响应曲线,观测三界系统处于不稳定、临界稳定和稳定的三种状态时的波形并记录,求出稳定时出现的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及调节时间ts
四、实验结果
1、讨论系统特征参量(ξω,n )变化时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1)在n ω一定的条件下,随着ξ减小,超调量%σ增大;峰值时间tp 减小,调节时间ts 增加,震荡增强
(2)在ξ一定的条件下,随着n ω增加,超调量%σ不变;峰值时间tp 减小,调节时间ts 减小
2、根据二阶系统电路图中的参数利用软件计算下表的理论值,并与实测值比较
3根据三阶系统系统电路图中的参数利用软件计算下表的理论值,并与实测值比较
五、实验思考与总结
1、在n ω一定的条件下,随着ξ减小,超调量%σ增大;峰值时间tp 减小,调节时间ts 增加,震荡增强
在ξ一定的条件下,随着n ω增加,超调量%σ不变;峰值时间tp 减小,调节时间ts 减小
2、实验中最佳二阶系统的条件为:ξ=0.8,n ω=25
3、实验中误差来源:元件本身误差,模/数转换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