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原理

合集下载

色彩构成的主要原理

色彩构成的主要原理

色彩构成的主要原理
好的,我来详细解释色彩构成的主要原理:
1. 三原色原理:红、黄、蓝三原色可以调配出大多数色彩,是色彩构成的基础。

三原色互相搭配可以产生二次色。

2. Complementary色原理:互为Complementary色的两种色彩混合可产生无彩色。

常见的Complementary色对包括红绿、黄紫、橙蓝等。

3.分散与吸收原理:物体对光的反射、吸收、透射会产生不同的色彩。

物体对可见光不同波长的吸收和反射率不同,决定了色彩。

4.色环理论:色环连接三原色及三二次色,按一定顺序排列。

色环上相邻的两种色彩mix可产生中间色调。

5.暖色冷色原理:暖色调接近红黄,给人温暖感觉。

冷色调接近蓝绿,给人凉爽感觉。

搭配使用可加强视觉效果。

6.对比原理:明暗、温暖冷酷色彩的强烈对比,可增强视觉动感,使色彩更生动丰富。

7.联想原理:不同色彩可以联想出不同意境,应用适当色彩可引发对应联想。

如红色联想激情、蓝色联想宁静等。

8.色调变化原理:同一种色彩的不同深浅、纯度可产生不同色调,丰富变化感。

9.融合原理:不同色彩的融合可以生成新色调,色彩结合要协调、连贯。

10.量变原理:色彩的占比变化可以改变整体视觉效果。

量变反映主次关系。

综上所述,这些都是构成艺术色彩效果的基本原理,需要灵活运用。

色彩构成原理

色彩构成原理

色彩构成原理色彩构成原理是指利用不同颜色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来达到人类视觉艺术效果和传达情感、表达意义的设计原理。

色彩构成原理可以应用于各种设计领域,例如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

1. 色彩的三个属性色彩的三个属性是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相是指颜色在色轮上的位置,例如红色、绿色、蓝色等。

明度是指颜色的亮度、明暗程度。

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色彩的鲜艳程度。

设计者可以通过调整这三个属性的比例来构成不同的色彩组合。

2. 色彩的基础对比色彩的基础对比包括颜色、明度、饱和度三种对比关系。

颜色对比包括了相邻色、互补色、三角形色等等;明度对比包括了明度对比、高反差和低反差对比等等;饱和度对比包括了高饱和对比、低饱和对比等等。

通过这些对比关系可以构成不同的色彩搭配。

3. 色彩的色调色调是指色彩的基调,是由主色调、辅色调和背景色调组成的。

主色调是设计要表达的主题色、核心色;辅色调是用于衬托、辅助主色的颜色;背景色调则是整体的配色基调。

通过三种色调的搭配,可以达到统一、和谐、清晰的视觉效果。

4. 色彩的暖色调和冷色调色彩的暖色调包括了红色、橙色、黄色等等,它们能够给人带来热情、活力、温暖的感受。

色彩的冷色调包括了蓝色、绿色、紫色等等,它们能够给人带来冷静、沉稳、安静的感受。

通过暖色调和冷色调的搭配,能够达到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情感、表达效果。

5. 色彩的平衡色彩平衡指的是在色彩搭配中,不同颜色之间的比例、明度、饱和度等需要达到一种平衡。

例如,在一个设计中,主色调的占比不能过大或过小,辅色调需要与主色调相衬托,不同色彩之间的明度和饱和度也需要协调平衡。

6. 色彩的流动色彩的流动指的是在设计中,色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映射、相互渗透的。

这种流动性可以通过色彩的重复、呼应、对比等方式实现。

例如,在一个设计中,可以通过不同区域之间相似或映射的色彩构成,来达到整体流畅、统一的效果。

7. 色彩的表现力色彩的表现力是指设计师通过色彩的特性和组合,来达到表现特定情感、意义的效果。

色彩构成知识

色彩构成知识

⾊彩构成知识⾊彩构成知识⾊彩构成知识⼀、⾊彩与视觉的原理1.光与⾊光⾊并存,有光才有⾊。

⾊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

光在物理学上是⼀种电磁波。

从0.39微⽶到0.77微⽶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们的⾊彩视觉感觉受。

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于0.77微⽶称红外线,波长⼩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

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

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相差别。

不同的振幅强弱⼤⼩产⽣同⼀⾊相的明暗差别。

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

光直射时直接传⼊⼈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

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反射出来,⼈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彩。

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

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涉时,则产⽣漫射,对物体的表⾯⾊有⼀定影响。

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眼的⾊光与物体⾊相同。

2.物体⾊⾃然界的物体五花⼋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虽然⼤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光的特性。

当然,任何物体对⾊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或⽩⾊。

常见的⿊、⽩、灰物体⾊中,⽩⾊的反射率是64%-92.3%;灰⾊的反射率是10%-64%;⿊⾊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很受物体表⾯肌理状态的影响,表⾯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光的反射较强,如镜⼦、磨光⽯⾯、丝绸织物等。

表⾯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漫射现象,故对⾊光的反射较弱,如⽑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光的吸收与反射能⼒虽是固定不变的,⽽物体的表⾯⾊却会随着光源⾊的不同⽽改变,有时甚⾄失去其原有的⾊相感觉。

所谓的物体“固有⾊”,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们对此的习惯⽽已。

如在闪烁、强烈的各⾊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物的服⾊⼏乎都失去了原有本⾊⽽显得奇异莫测。

色彩构成原理

色彩构成原理

色彩构成原理
色彩构成原理,是指在艺术和设计中,通过不同的色彩元素组合来创造出特定的视觉效果和表达意境的方法和规律。

在色彩构成中,有以下几个原理需要注意:
1. 对比原理:对比是通过将色相、亮度和饱和度等色彩属性进行比较,以产生鲜明、强烈视觉效果的原理。

常见的对比包括色彩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等。

2. 色彩平衡原理:色彩平衡是指通过合理组合不同颜色,使整个作品呈现出和谐、平衡的效果。

在色彩平衡中,主要有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两种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平衡方式。

3. 色彩重复原理:色彩重复是指在整个作品中,通过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颜色,以达到统一和谐的效果。

这种原理可以使作品的色彩更加统一,产生一种独特的重复视觉效果。

4. 色彩层次原理:色彩层次是指通过使用不同明暗、浓淡、对比的色彩,将画面分为前景、中景和背景等不同的层次,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5. 色彩情感原理:不同的色彩会引发不同的情感和联想。

例如,红色可以代表热情和力量,蓝色可以代表冷静和平和等。

在进行色彩构成时,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选择合适的色彩,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以上是色彩构成原理的几个重要方面,艺术家和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创作目的,灵活运用这些原理来创作出独特、富有表现力的作品。

色彩构成01-色彩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色彩构成01-色彩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6
• 明度的第一层内容: • 是指颜色本身的明度。在约翰内斯·伊顿所设计的十二色相环中,
我们会发现,黄颜色的明度最高,而紫颜色明度最低,其它各色 基本上是处于灰与深灰之间,属中间明度。
• 明度的第二层内容: • 同一色相的颜色也具有不同的明度,如红颜色中深红、大红等有
不同的明度值。
• 纯度(S): • 纯度表示色相中灰成分所占的比例,用从0%(灰色)到100%(完全
饱和)的百分比来度量。在标准色轮上,从中心向边缘饱和度是递 增的。
• 明度(B): • 是颜色的相对明暗程度,通常用从0%(黑)到100%(白)的百分比
来度量。亮度为0时即为黑色,最大亮度是色彩最鲜明的状态。
可编辑课件PPT
5.等明度面
孟塞尔色立体等明度面
可编辑课件PPT
19
可编辑课件PPT
20
计算机的表达
PHOTOSHOP表色体系
可编辑课件PPT
21
RGB色彩模式
自然界中绝大部分的可见光谱可以用红、绿和蓝三色光按不同比 例和强度的混合来表示。RGB就分别代表着三种颜色:R代表红 色,G代表绿色、B代表蓝色。RGB模型是加光混色的模型,用 于光照、视频和显示器。
可编辑课件PPT
15
色立体的表达
• 用三维空间关系来表示色彩体系的工具称为色立体。 • 由色立体显示的色彩结构,有助于对色彩进行完整的逻辑分析,
是色彩结构表达的模型。
可编辑课件PPT
16
4.等色相面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等色相面
可编辑课件PPT
17
孟塞尔色立体可等编色辑相课件面P(PT2个色相面)
18
2
色彩构成的产生与发展

色彩构成知识点归纳总结

色彩构成知识点归纳总结

色彩构成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色彩构成的概念色彩构成是指将不同颜色或色彩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定的色彩搭配或组合。

通过色彩构成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氛围和意义,对于绘画、设计和摄影等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色彩构成的原理1. 赛贝尔定律赛贝尔定律是指当三原色光以适当的比例混合时,可以得到任意颜色。

这对于印刷、绘画和摄影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彩色三属性彩色三属性分别是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是指色彩的基本色系,包括红、橙、黄、绿、蓝、紫等。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高明度颜色明亮,低明度颜色暗淡。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色彩浓淡程度,高饱和度表示色彩鲜艳、浓烈,低饱和度表示色彩柔和、淡雅。

3. 色彩构成的原则- 对比原则:通过对比不同色彩之间的明度、饱和度和色调,使整体构图更加丰富多彩。

- 平衡原则:通过合理搭配色彩,使整体构图在色彩上达到平衡,不会呈现过于单调或过于杂乱的情况。

- 统一原则:通过使整体构图的色彩在主题或氛围上表现出统一性,达到统一的感觉和意义。

三、色彩构成的方法1. 光谱色彩构成光谱色是指由基本的红、橙、黄、绿、蓝、紫六种颜色构成的色彩系统,适用于表现明快、鲜艳、活泼、充满生机的主题。

2. 补色彩构成补色是指相对于某种色彩的对立色。

将对立色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色彩搭配能够产生强烈的反差和冲突感,适用于表现张力和矛盾的主题。

3. 色彩渐变构成色彩渐变是指通过在色彩之间衍生出逐渐变化的中间色,其过渡形式让色彩在不同主题或氛围中产生过渡感和融合感。

4. 色彩对比构成通过将相似或不同的色彩进行对比,产生明暗、强弱、冷暖等差异,从而形成视觉反差,达到视觉冲击力。

四、色彩构成在绘画中的应用1. 面色彩构成通过将一定的色彩填充在整个画面中,形成统一的色彩氛围和意义,可以表达出对应的情感。

2. 线面彩构成通过线条勾勒出图案轮廓并在图案的内部填充色彩,形成色彩对线条的配合和对应,从而丰富了图案的表现。

七彩色原理

七彩色原理

七彩色原理引言:七彩色原理是指通过适当的光源和材料,使得物体能够发出或反射出七种基本颜色,从而形成多彩的色彩效果。

这一原理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艺术、设计、科学等。

本文将从物理、心理和文化等角度,探讨七彩色原理的相关知识。

一、物理角度1. 光的色彩构成:根据物理学的理论,白光是由多种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

而这些不同波长的光经过适当的分光装置,如三棱镜,就可以得到七种基本颜色,即红、橙、黄、绿、青、蓝和紫。

2. 光的反射和吸收:物体的颜色是由于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射和吸收程度不同而形成的。

例如,红色的物体会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其他光,只反射红光,所以我们看到它是红色的。

二、心理角度1. 颜色的心理效应:不同颜色的光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红色会让人感到兴奋和热情,蓝色则给人带来安静和冷静的感觉。

这是因为颜色与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2. 色彩搭配的原则:人们在设计、装饰和艺术创作中常常运用七彩色原理来进行色彩搭配。

例如,互补色搭配(如红绿、黄紫)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而类似色搭配(如红橙黄)则会给人一种温暖和和谐的感觉。

三、文化角度1. 色彩的象征意义:不同颜色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则代表热情和爱情。

这种文化差异使得七彩色原理在跨文化交流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色彩的文化应用:七彩色原理在文化创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舞台剧和电影中,通过灯光的运用,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色彩氛围,增强观众的观赏体验。

同时,在节日庆典等场合,也会使用七彩色的烟花和灯饰来营造欢乐的氛围。

结论:七彩色原理是光学、心理学和文化学的交叉领域,它的应用范围广泛且多样化。

通过了解七彩色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创造出更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艺术作品。

同时,七彩色原理也反映了不同文化对颜色的理解和运用,展示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卓越表现。

色 彩 构 成

色 彩 构 成

• • • • • • •
自然光 投射光 反射光 透射光 物体色 光源色 环境色
二、色彩的形成原理
2、物体色、环境色、光源色与固有色
物体色具有最基本的两种表现形式: 物体表面反射 光所呈现的颜色叫表面色;透 过透明物体的光所呈现的颜色叫透明色。不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 射的色光决定的。 当白光照射到物体上时,它的一部分被物 体表面反射,另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剩下的 透过物体穿过来。对于不透明物体,即不透 光的物体,它们的颜色取决于不同波长的色 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如果物体几乎能反射 所有色光,那么这个物体看上去是白色的, 如果这个物体能吸收几乎所有的色光,那么 这个物体看上去是黑的。
二、色彩的形成原理
(二)色彩的分类
1、无彩色系

指白色、黑色和由白色黑色调和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 色。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纯白与纯黑的物体,,颜料中的纯白 (锌白、铅白)只能接近纯白,煤黑也只能是接近纯黑。
2、有彩色系
彩色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不同明度 和纯度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
二、色彩的形成原理
• 光源色:所有物体的色彩都是在光源照射下产生的。相同的物体, 在不同的光源下呈现不同的色彩,白纸能反射各种光线,在白光的 照耀下,白纸呈白色,在红光的照耀下,白纸呈红色,在绿光的照 耀下呈绿色,可见不同的光源必然对物体产生影响。(见图) • 除了光源色本身的性质外,其光亮强度也会对照射物体产生影响, 强光下物体显得明亮浅淡;弱光下问题会变得模糊灰暗;只有在中 等光线强度下,物体的本来面目才清晰可见。 • 人们习惯于把白色阳光下物体呈现的色彩效果总和称之为物体的 “固有色”。许多人误认为“固有色”是物体固定不变的颜色,这 种提法固然是不科学的,但是物体固有的物理属性却不会因光源色 的改变而改变 。 • 总之,光的作用与物体的特性是构成物体色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色彩构成基本原理

色彩构成基本原理
理解色立体必须具有三维空间思维能力。

色彩三要素 • 色相、明度、艳度是颜色的三要素,构成 了颜色的基本特征。
色相
• 色相他是识别颜色的第一要素。所谓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 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名称,也就是辩别色彩的差异,指不同 波长的光给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
• 在色彩学中,色相的秩序是用色环来表达的。最简单的色环 是采用牛顿光谱色,即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 相连的色轮。 我们可以通过色相环的制作了解各种颜色的相貌特征。
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的关系
• 任何色彩(色相)在纯度最高时都有特定的明度,假如明度变了,纯 度就会下降。
• 高纯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也提高或降低 了该色相的明度 。
任何色彩(色相)在纯度最高时都有特定的明度,假如明度变了,
纯度就会下降。
冷色与暖色
• 纯度及颜色的鲜浊、饱和和纯净的程度。同一种颜色,当加 入其它的颜色调和后,其纯度就会较原来的颜色低。所有颜 色中色相环上的颜色纯度最高,明度灰轴的艳度最低。

无彩色系——是指白色、黑色或由这两种色调合形成的各种深、浅 不同的灰色: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它们可以排成一个系列,由白色 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到黑色,色度学上称此谓黑白系列。黑白系 列中由白到黑的变化,可以用一条垂直轴表示,一端为白,一端为黑, 中间有各种过渡的灰色。
• 无彩色系的颜色只有一种基本性质——明度。它们不具备色相和纯度, 也就是说它们的色相与纯度都等于零。
• 1,色与光 • 色彩是光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当光线照射 到物体上时,由于物体本身的材质关系,决定了其对光线 中的某些色光吸收、反射或穿透,反射回来的色光作用于 人的视觉,便产生了某种色彩感觉 • 2,固有色(物体色) • 自然界的物体在正常的日光下所呈现的色彩特征成为物体 固有色。 • 3,环境色 • 任何物体的固有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不仅受到投照光的 影响,还会周到周围环境中各种反色光地影响。

色彩构成-基本原理

色彩构成-基本原理

色彩构成色彩色彩是一种涉及光、物与视觉的综合现象。

光是感知色彩的条件之一,健康的眼睛是感知色彩的条件之二,缺一不可。

光刺激眼睛所产生的视感觉为色彩(色彩是一种视觉形态,是眼睛对可见光的感受);光,是感知的条件;色,是感知的结果。

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研究色彩的产生、人对色彩的感知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色彩构成是按照色立体的表色法,以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为中心,以色彩的对比和调和为主要法则,以改变色的明度、纯度、冷暖、面积、形状、位置等为手段,使色彩依照一定的秩序排列、变化,达到美的效果。

歌德的《色彩论》主要从色彩与人的生理及心理方面的联系来阐述色彩。

谢弗雷尔(法国化学家)的《色彩谐调与对比原理及其在艺术中的运用》把补色原理运用于艺术(对印象派的产生极大的影响)。

约翰内斯·伊顿(瑞士色彩学家)《色彩艺术》较为完整地总结了西方色彩理论。

主要从物理、化学、生理、心理、艺术五个方面论述。

孟塞尔(孟谢尔)美国画家奥斯特瓦德德国化学家日本色彩研究所与PCCS色彩体系色彩的基本原理•科学依据物理学的依据物理:研究光的性质与光量的问题。

光在物理学上是电磁波的一部分。

只有从380毫微米到780毫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的色觉,这段波长叫可见光谱,即常称的光。

其余波长的电磁波都是人眼所看不见的,通称不可见光。

波长长于780毫微米的电磁波叫红外线,短于380毫微米的电磁波叫紫外线。

光的混合与色料的混合(1)光的三原色太阳白光虽含有7种色光,但其中以红、绿、蓝3种最为基本,它们按不同比例互相混合,可以产生期于各种色光,还可以混成白光,但它们却是其它色光所无法合成的。

因此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朱红、翠绿、蓝紫)色光三原色相加是明度的增强,故称之为加色混合,色光混合后,混合色亮度比参加混合的原色亮度都高。

色光混合次数越多,明度越高。

(2)颜料三原色颜料三原色相加是光度的减弱,称为减色混合。

颜料混合后,明度与色度下降是极普遍的现象。

色彩构成知识点总结

色彩构成知识点总结

色彩构成知识点总结一、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1. 色彩构成是指在绘画、设计等艺术创作中,利用颜料或其它色彩材料,通过调和、对比、运动等手段,将多种颜色组合成一个艺术整体的过程。

2. 色彩构成包括色彩的运用、对比、平衡、配合等方面的技巧和规律。

3. 色彩构成是绘画和设计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和传达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二、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1. 色彩的基本特性色彩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组成,通过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

在色彩构成中,色相、明度、饱和度等是色彩的基本特性。

2. 色彩的运用(1) 色相的选择:不同的色相具有不同的情绪和意义,艺术家在色彩构成中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情感选择合适的色相。

(2) 明度的运用:明度决定了色彩的明暗程度,艺术家可以通过明度的运用来表现光影效果和深度感。

(3) 饱和度的控制:饱和度决定了色彩的纯度和鲜艳程度,对于不同的表现效果,艺术家需要控制色彩的饱和度。

3. 色彩对比的运用(1) 对比的种类:在色彩构成中可以运用对比,包括冷暖对比、明暗对比、色彩对比等。

(2) 对比的作用:通过对比,可以突出画面中的重点,表现出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4. 色彩的平衡与和谐(1) 平衡的原则:色彩构成中要追求色彩的平衡和统一,要避免色彩的杂乱和不协调。

(2) 和谐的表现:通过色彩的配合和调和,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使观者产生舒适愉悦的心理体验。

5. 色彩的情绪和意义色彩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具有不同的情感和意义,艺术家在色彩构成中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意图选择合适的色彩来传达情感和意义。

三、色彩构成的艺术表现形式1. 饱和色彩构成饱和色彩构成是指在作品中使用鲜艳纯净的色彩,通过对比和平衡来达到艺术效果。

饱和色彩构成可以表现出强烈的对比和冲击力,适合表现充满活力和情感的主题。

2. 柔和色彩构成柔和色彩构成是指在作品中使用较为柔和、淡雅的色彩,通过调和和渐变来达到艺术效果。

第一章 色彩构成基本原理 PPT课件

第一章 色彩构成基本原理 PPT课件

4、材料的准备 色彩构成的课程除学习理论知识外,主要注意作业练 习,主要是 色彩运用能力的训练,因此进行手绘创作是必须的。虽然电脑的使用 在设计领域中已成为基本手段,但电脑存在色偏问题,处于色彩训练 中的学生不宜使用。 颜料:水粉颜料。 用纸:素描纸、水粉纸、水彩纸、拷贝纸、各种颜色的卡纸(主 要买黑色) 作图工具:起稿(铅笔)、上色(鸭嘴笔、圆规、毛笔)、尺类 (直尺、三角板等) 其他:双面胶、美工刀、剪刀、调色盒
红色黄色橙色红色蓝色紫色黄色蓝色绿色复色由两种间色相混合出现的又一种颜色称复色两种以上的颜色相混合或多次混合也称为复色3补色类似色邻近色对比色补色是指色环中处于180度直线相对的颜色色环内色彩推移层次越多形成的相对补色就越多通常是红与蓝绿黄与蓝紫蓝与橙相比类似色是指色环中相邻近的色彩比如黄黄橙橙红类似色的色彩搭配画面比较容易统一产生协调的色彩效果对比色有多种对比形式比如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非补色对比等不同的对比形式还可以交叉进行使得画面丰富多彩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饱和度色彩中不加混合的色彩纯度是最高的通常混合的次数越多色彩的纯度越低
2 有色彩系 有彩色系又称彩色系,指除无彩色系外,所有不同明暗、不同纯度、 不同色相的颜色。色相、明度、纯度为 彩色系颜色最基本的特征,即色彩三属性,也叫色彩的 三要素。认识色彩的三要素对我们学习色彩、表现色彩、运用色彩都 很重要。 2.1 色相 指色彩的相貌 色相是彩色系的最重要的属性,是色彩的重要属性。 用色相环来表现色相序列。
色 彩 构 成
在金融危机的肆虐下,许多人的心境或多或少都变得压抑。把爱家设 计成水果色,香甜的色彩给人清新的感受。住在这样的果色果
苹果色,特别是春夏的家居设计,会给人清新甜美的感觉
草莓色,鲜艳的颜色,香甜可口

色彩构成原理

色彩构成原理

四、色彩推移
色彩的推移是指色彩的渐变。采用色相、明度、 纯度等按一定的秩序有规律地变化。
色相推移
明度推移
彩度推移
三色立体色立体的构成原理由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彩度的渐变组成三维球状体1色彩的表达与体系1蒙塞尔色体系由美国画家蒙塞尔提出在蒙塞尔色相环中以红黄绿蓝紫为5个基本色保证了二次色的鲜艳和纯粹性
第二部分
色彩构成
1 .为什么要研究色彩? (色彩的作用) 2 .怎样研究色彩? (色彩的知识体系) 3 .怎样运用色彩? (色彩在设计中的运
1色彩的表达与体系
1、蒙塞尔色体系
由美国画家蒙塞尔提出,在 蒙塞尔色相环中,以红、 黄、绿、蓝、紫为5个基本 色,保证了二次色的鲜艳 和纯粹性。在相邻的色相 间各增加黄红、黄绿、蓝 绿、蓝紫、红紫来构成主 要色相,每个色相又分为 10个等份,演绎为100个色 相。
2、奥斯特瓦德色体系
由德国的化学家奥斯 特瓦德提出,其立体的色 相环以红、黄、蓝、绿四 原色学说为理论参考,由 此在邻近的两色之间增加 橙、蓝绿、紫、黄绿四间 色,共计8种主要色。上 述各色再划分为3个等份, 则扩张成24色相环。
物体在正常日常光照射下所呈现出的固有的色彩被称 固有色。
二、色彩的属性
1、无彩色系与有彩色系
2、色彩的性质(三要素)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也称色名。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彩度。
相关概念:
色相环、原色、间色、补色、纯色、复色
(1)色相
伊顿12色色相环
正混合
正混合(加法)混合是光的混合,
减色混合
减色(减法)混合是颜料的混合,
(2)明度
1.白 2.亮灰 3.浅灰 4.亮中灰 5 .中灰 6.灰 7.暗灰 8. 黑灰 9.黑

色彩构成基础原理

色彩构成基础原理
两种互补色在画面中互推时为避免两色相调和使色彩变脏可适量加入白色五综合推移将色彩按色相纯度明度进行综合排列推移由于色彩三要素的同时加入画面显得比较丰五色彩推移的基本构图形式平行推移放射推移错位透叠推移1平行推移将色彩按平行的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或不规则进行等间隔或不等间隔的条纹状有秩序地安排
色彩构成基础原理
2、色彩产生的具体表达
根据光谱色我们可以这样表达:
光—照射—物体反—射—光 眼—通过—视神径—传—达 大脑—产—生 色彩
光源色照射到物体时,变成反射光或透射光,后再进入 眼睛,又通过视觉神径传达到大脑,从而产生了色的感觉。 这便是色彩产生形成的过程。
所以色彩是光与视觉相互作用的产物。
知识拓展
不可见光谱380毫微米以内称紫外线、Ⅹ射线;780毫微米以 外红外线、雷达、电波。这些射线只能通过仪器才能测到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
红、橙、黄、绿、蓝、紫 构成了色彩体系中最基 本的色相。
(1)三原色:不需经过配色即可呈现的颜色:红、黄、蓝
(2)三间色:两种原色相配。 如橙、绿、紫。
(3)复色:两种以上的色彩相配。 如黄绿、蓝紫等。
(4)色相环:由色相按等比例关系组合的圆环
12色相:1888~1967,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论》、伊顿“色相环”(瑞 士)
两种互补色在画面中互推时, 为避免两色相调和使色彩变 “脏”可适量加入白色
(五)综合推移
将色彩按色相、纯度、 明度进行综合排列推移, 由于色彩三要素的同时 加入,画面显得比较丰 富。
五、色彩推移的基本构图形式
平行推移、放射推移、错位透叠推移
1、平行推移 将色彩按平行的垂直
线、水平线、斜线、曲 线或不规则进行等间隔 或不等间隔的条纹状、 有秩序地安排。

色彩构成基础 叠加定理

色彩构成基础 叠加定理

色彩构成基础叠加定理色彩构成基础色彩构成是指在一幅图像中,各种颜色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排列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整个图像的色彩效果。

色彩构成的基础是颜色的三要素:色相、饱和度和明度。

一、色相色相是指颜色的种类,如红、黄、蓝等。

它与光谱中不同波长的光线有关,也可以用圆形色环来表示。

二、饱和度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或强度。

它与白光混合程度有关,越少混合则饱和度越高。

三、明度明度是指颜色的亮暗程度。

它与颜料浓淡程度有关,浓则亮,淡则暗。

叠加定理叠加定理是指当两种或多种颜色重叠时,它们会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产生新的颜色效果。

这个过程被称为叠加混合。

一、叠加原理当两种或多种颜色重叠时,它们会按照各自所占比例混合在一起产生新的颜色效果。

如果两种颜色的比例相同,则它们会混合出一个新的颜色,这个新颜色的饱和度和明度都会降低。

二、叠加方式叠加方式有两种:加法叠加和减法叠加。

1. 加法叠加加法叠加是指将两种或多种颜色重叠在一起时,它们会按照各自所占比例混合在一起产生新的颜色效果。

这种方式常用于光学图像处理中。

2. 减法叠加减法叠加是指将两种或多种颜色重叠在一起时,它们会相互抵消产生新的颜色效果。

这种方式常用于印刷图像处理中。

三、叠加效果当两种或多种颜色重叠时,它们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如果两个颜色互补,则它们会产生灰度效果;如果两个颜色相邻,则它们会产生更鲜艳的效果;如果两个颜色相似,则它们会产生更柔和的效果。

四、应用场景1. 印刷图像处理中,使用减法叠加来调整图像的饱和度和明度。

2. 光学图像处理中,使用加法叠加来产生新的颜色效果。

3. 设计中,使用叠加定理来调整图像的色彩构成,使其更加美观、和谐。

总结色彩构成基础和叠加定理是图像处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了解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图像的构成和处理方式,并且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加美观、和谐的图像。

论色彩构成原理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及应用

论色彩构成原理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及应用

论色彩构成原理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及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视觉成为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色彩构成原理作为视觉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创作思路以及作品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色彩构成原理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及应用。

一、色彩构成原理色彩构成原理是指将颜色按照其不同的属性,分配在设计元素上,以达到整体平衡、调和、协调的效果。

色彩构成原理包括:色相、明度、饱和度、冷暖和互补色五个方面。

其中,色相是指色彩在颜色轮中的位置。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

冷暖是指色彩明度高低所呈现出的温度感觉。

互补色是指互相补充对方的两种色彩。

色彩构成原理的运用,可以使设计作品呈现出色彩的统一性、协调性和美感。

二、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是指通过图形、图像、文字和色彩等方式,传达特定信息、表达特定情感,达到设计目的的过程。

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是从观众接收到的视觉信息,因此,视觉美学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视觉传达设计需要考虑色彩、形状、线条、空间、比例等设计元素,以合理运用这些元素传达特定信息,达到视觉效果的最佳效果。

三、色彩构成原理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色彩构成原理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色相、明度、饱和度、冷暖和互补色等设计元素。

色彩构成原理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利用色彩构成原理来表现主题和情感设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决定了色彩构成原理的运用方式。

比如在表现悲伤和压抑的情感时,可以采用暗色系,降低亮度和饱和度,从而表现出悲伤和压抑的情感。

而在表现轻松愉悦的情感时,可以采用鲜艳的色彩、高亮度、高饱和度等元素,表现出轻松愉悦的情感。

2. 通过色彩构成原理来协调整体设计效果在设计作品中,色彩构成原理还可以通过协调整体色彩的运用,达到更高的美感和协调性。

通过同一色相、互补色、相邻色、三分之一色、类比色等,构成整体色彩效果,使设计作品看起来更加和谐统一。

色彩构成原理

色彩构成原理

色彩构成原理一、色彩的基本属性1、色彩的特性色彩是一种感知属性,它承载着具有语言特征的信息,是可以被视觉系统捕捉到的物质现象,它具有以下基本特性:(1)色彩具有鲜艳或无彩的变化;(2)色彩的饱和度,深浅程度;(3)色彩的镜像反射能力。

2、色彩的三大基本特征色彩的三大基本特征是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1)色相:色相指一种色彩的基本特性,是色彩的本质。

(2)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正片、暗片和中性灰色的深浅程度。

(3)饱和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度,即一种色彩有多少灰色成分的比例。

二、基本色彩构成原理1、色彩的构成原理色彩是由三种基本色(红色,绿色,蓝色)组成的,它们经过综合混合而成的,可以构成几千种不同的色彩。

2、色彩的混合色彩混合分为两种:光谱混合和光谱混合。

光谱混合是指三原色的组合,细分到细微层次。

比如,红色可以由红橙、橙黄和黄绿等组成,蓝色可以由紫蓝、蓝绿和青绿等组成,而绿色可以由绿青、青蓝和紫红等组成。

光谱混合则是指结合多种不同颜色的光线混合即可产生新的色彩。

三、色彩的应用色彩是一种艺术的基本元素,它可以用来表现空间的色彩构成和装饰,也可以用来表现一种概念、思想或情感。

色彩的应用方面,主要用于设计领域,比如:(1)平面设计:在平面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可以营造出一种特别的氛围,可以表现一种概念、思想或情感。

(2)空间设计:色彩是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色彩的搭配可以营造出一种特别的氛围,可以在视觉上引起一种特别的感受。

(3)服装设计:色彩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来表现不同的风格。

色彩的搭配可以突出造型的主题,反映出服装的审美价值。

色彩构成原理

色彩构成原理

注意:避免用太具象的景物(事物)作引导。也就是 说用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色彩的心理效应。
第五章 色彩对比与调和
一 色彩的对比 二 色彩的调和
一 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指两个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 明确的差别时,它们的相互关系称为色彩的对比关系,即色彩对比。
一、同时对比与边续对比
1、同时对比 当两种颜色同时并臵在一起时,双方都会把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红与绿并臵、红的更红,绿的更绿。黑与白并臵,黑更黑,白更白。 这种现象属于色彩的同时对比。 2、连续对比 连续对比现象与同时对比现象都是由视觉生理条件的作用所致 ,它 们出于同一种原因,但发生于不同的时间条件,同时对比主要是指 在同一时间下颜色的对比效果,而连续对比指的是发生在不同的时 间条件下,或者说是在时间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颜色刺激之间的对 比。 例:当我们长时间注视一块红颜色之后,抬起眼睛看周围的人会觉 得他们脸色很绿。这些都是色彩连续对比现象。
作业练习
• 明度、色相、纯度推 移各做一幅; • 要求不低于九种色阶; 过度均匀准确。 • 尺寸明度30×4cm、 纯度30×4cm、色 相30×4cm或12色相环。 尺寸也可以自定。
明 度 色 相 推 移
第三章 色彩的调性(调子)
我们平时组织调子,用色彩构成画面,是装饰美学的规律, 组成生动的多样式色调的画面,就必须从单项组调练习着手。任 何一种美术作品都有它的调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调子。调性一 般情况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明度基调;二是色彩基调。
• (4)、类似色:(同类色)色环中 45。 以内。 • ( 5 )、互补色:色彩中 180 。 对比色 90。 • ( 6 )、冷暖色:以人的情感来分。红 黄系-暖色等 蓝紫――冷色系 绿色 系――中性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削弱纯度的办法: 1,混合白色; 2,混合黑色; 3,混合灰色; 4,混合补色; 5,混合杂色。

四,冷暖对比 从色彩心理来考虑,我们把红、橙、黄称 为暖色,把橙色称为暖极;把绿、青、紫称 为冷色,天蓝色称为冷极。 红橙色和蓝绿色是冷暖对比的极端。 无彩色系中,白色是冷极,黑色是暖极。

暖色

冷色

冷暖对比

五,面积对比 同一色相或近似色相颜色面积的总和叫 做色域。画面的色彩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色 域组成。
课后练习
1,绘制一个直径25cm的24色的色相环。 2,绘制4张纯度对比的色彩构成(高彩、中 彩、低彩、艳灰各一张),尺寸不小于 15cm*15cm。 3,绘制3张冷暖对比的色彩构成(暖色、冷 色、冷暖对比各一张),尺寸不小于 15cm*15cm.

5,互补色对比 色相距离180度左右的对比,属于色相的最 强对比。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绿、绿与红紫、 蓝与橙黄等。 这样的对比能使对比达到最大的鲜艳程度, 强烈刺激视觉感官。

二,明度对比 这是色彩的明暗程度的对比,也叫做色 彩的黑白度对比。 只有色相的对比没有明度对比,图案的 轮廓形状就难以辨认;只有纯度的对比没有 明度对比,图案的轮廓形状更加难以辨认。
2,中彩对比:同一画面中占主体的颜色和其 他颜色均属于中纯度色,就叫中彩对比。 温和柔软、含蓄典雅,具有亲和力。

3,低彩对比:同一画面中占主体的颜色和其 他颜色均属于低纯度色,则称为低彩对比。 调子含蓄、朦胧暧昧、淡雅、忧郁、有神 秘感。

4,艳灰对比: 如果同一画 面中占主体 的颜色是最 艳的高纯度 色,其他颜 色是接近无 彩色的低纯 度色组成, 就称为艳灰 对比。


三,纯度对比 指因纯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不同色 相的纯度大致分为三段:低纯度色、高纯度 色和中纯度色。 通常,对比色彩间纯度差的大小,决定 纯度对比的强度。不同纯度基调的构成具有 不同的情感与个性。

1,高彩对比:纯度对比中,占主体的颜色和 其他颜色均属于高纯度的颜色,就称为高彩 对比。


2,邻近色对比 色相距离60度左右的对比,属于色相的 中对比,显得丰满、活泼,既保持了统一 的特点,又克服了视觉不满足的缺点。常 见于服装设计和室内设计中的配色。

3,中差色对比 色相距离90度左右的对比,属于色相中的 强对比。如黄与红,红与青紫等,色相差别 较明确,对比效果明快。

4,对比色对比 色相距离120度左右的对比,属于色相的 强对比。
第二章 色彩构成 原理
第一节 色彩的对比
一,色相对比 色彩的对比,就是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 色彩对比作用在色彩构图中是客观存在的, 程度上有强弱之分。


1,类似色对比 色相距离30度左右的对比,属于色相中 比较弱的对比,能区分出冷暖,但也是类 似色,此对比的特点是仍然统一、和谐, 效果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