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原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源性猝死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对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及相关病理疾病作出粗略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对SCD 的快速识别率和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2001年4月至2011年4月内抢救的心源
性猝死98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得知心源性猝死病因中冠心病及其
并发症,约占77.6%,发病前约94.9%存在一定的诱因,66.3%的存在先兆症状,发病季
节冬春季60.2%,时间上午发病占57.1%,患者男性占71.4%。结论:识别心源性猝死最
直接的病因主要为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大部分患者具有诱因(以吸烟、情绪激动为主)、
先兆症状、及季节和性别特点,临床上可通过对这些高危因素的进行提前干预和治疗。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 诱因;先兆症状;病因;特点;预防
猝死是指平素健康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 但病情已基本稳定, 而突然发生的非人为因素的死亡, 发病一般不超过6小时, 排除非正常死亡(自杀、他杀、中毒、外伤等)。由于心脏原因如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等引起的, 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自然死亡称为心源性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 SCD).SCD的发生率报导尚不一致,发达国家发生率较高,常为交通事故的三倍在美国每年约45万人死于SCD占猝死总人数的89%占总人口数约0.1%而日本报道占总猝死人数的78% 在我国SCD发生率为41.8例/10万每年约有54.4万人死于SCD猝死的发生率约占各种死亡的1% - 31.6%, 而中老年人猝死的比率达56% - 80%, SCD则占到老年人猝死的80% - 90% 以上[1]。SCD在运动性猝死所占的比率最大,尤其是中青年SCD的主要死亡原因。本文对我院近10年内抢救的98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分析其高危因素及相关病理疾病,以期提高临床对SCD的快速识别率和抢救成功率。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98 例患者, 男70例(71.4%), 女28 例(28.6%)。年龄27 - 89岁, 平均58.17 岁, 其中45 岁以下10 例, 46 - 55岁19例, 56 - 65岁34 例, 66 - 75岁23例, 76岁以上12例。
(二)入选标准
1、病例全部为急诊抢救患者;
2、发病6h内死亡;
3、既往体健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 但病情稳定;
4、排除非正常死亡, 如交通事故、中毒等;
5、经心电图、心肌酶学标志物、彩色多普勒证实存在心脏病。
(三)发病诱因
入选病例中只有5例没有明显诱因,其余93例具有一定的发病诱因,约占总病例数的94.9%。,部分病例同时存在两到三项诱因。其中吸烟者,有51例(约占52.1%);其次为情绪激动和运动,分别为32例和23例(约占32.7%和23.5%)另外还有高血压及酗酒各19例(各占约19.4%)、过度劳累18例,(约占18.4%),用力排便9例(约占9.2%)。
(四)发病先兆症状
所选98例病例存在先兆症状者65例, 占总例数66.3%,无症状33例,占33.7%。在存在先兆症状例数里胸闷20例, 占30.8% 。胸痛10例, 占15.45%。呼吸困难12 例, 占18.5%。心悸8 例, 占12.3% 。黑蒙4 例, 占6.2% 。晕厥2 例, 占3.1%。极度乏力9 例, 占13.8%。
(五)病因
所选病例中患有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的76例(约占77.6%)。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47例(约占48.0%);陈旧性心肌梗死29例(约占29.6%);其余有扩张型心肌病11例、恶性心律失常5例,主动脉夹层瘤破裂3例,心瓣膜病2例,肥厚性心肌病1例(共占约22。4%)。
(六)季节特点
本组发病98例中冬春季发病占59 例,约占60.2% ; 夏秋发病39例, 占39.8% 。
(七)昼夜节律
上午6 - 12时及醒后3h 内发病56 例, 占57.1% ; 12 - 19 时发病12 例, 占12.2%; 19- 24时发病20例, 占20.4% ; 0 - 6 时发病10例, 占10.2% 。
二、结果
通过对98例心源性猝死病例的分析,发现其发病以男性居多,以56-75岁年龄段多发,季节特点为冬春季多发,时间段为上午6-12时为主。发病者大多都具有一定的诱因,主要以吸烟为主,其次为情绪激动、运动。发病前多有一定的先兆症状,以胸闷、胸痛为主,其次为呼吸困难等。心源性猝死的直接病因主要为冠心病及其并发症。
三、讨论
本研究发现, 心源性猝死男性高于女性, 年龄以老年人为主, 但存在发病年轻化趋势, 本文年龄最小仅27 岁。猝死性别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可能包括: 女性雌激素水平较高,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高; 男性社会竞争压力较大, 男性较女性更加容易出现不良情绪, 男性吸烟饮酒也高于女性[2]。
本研究发现猝死存在一定的诱因, 主要包括吸烟、酗酒、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用力排便、高
血压等。目前认为无论有无冠脉疾患的个体, 吸烟是SCD独立危险因子。大量饮用酒精者, 心脏负担加重, 其猝死发生率比对照人群高得多, 相对危险性高215 倍[ 3]。过度劳累、用力排便、精神紧张、情绪过度激动可使交感- 肾上腺素神经张力增高, 引起心率加快, 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 增加心脏负担; 儿茶酚胺的释放增多, 病变的心肌不能担负交感神经兴奋等所造成突然增加的代谢负荷, 导致急性心力衰竭而猝死; 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加, 易出现严重的心率失常而猝死。高血压是SCD危险因素, 和血压引起的左室肥厚相关, 左室肥厚导致SCD的危险性与冠心病和心衰的危性相当。心电图上有左室高电压和复极异常等左室肥厚表现的患者中, 5年死亡率男性为33%、女性为21% 。老年人的收缩期高血压的达标, 可使总死亡率下降17% , 心梗包括猝死的发生率下降25%。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控制中年患者舒张期高血压可使冠心病死亡或非致命性心梗危险性下降14% [4]。
本组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存在先兆症状, 以胸闷、胸痛为主, 其次为呼吸困难、乏力。虽然这些症状均为非特异症状, 和本身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症状相同, 仍可以作为预防猝死的参考指标。本组SCD 的主要病因是冠心病及其并发症, 其次是心肌病, 少见的病因包括心瓣膜病、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破裂。冠心病患者特别是冠状动脉多支严重病变者, 容易发生急性血栓事件, 斑块破裂出血、冠脉痉挛引起急性心肌缺血、坏死, 导致局部心电生理紊乱、严重心律失常及心功能障碍,若再存在精神诱发因素、用力排便时, 均有较高的猝死发病率。曹素艳等对猝死患者的尸检发现, 冠心病是临床猝死的主要原因, 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陈旧性心梗及其并发症, 如心脏破裂等, 特别是有冠状动脉多支严重病变者, 其他病因包括高血压、心肌病、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破裂等[ 5]。心肌病患者本身存在心肌病变, 导致心电学不稳定, 尤其存在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者更容易猝死。恶性心律失常等原因包括先天性或获得性长QT综合征和Brugada综合征等, 多是心肌离子通道异常, 存在相应的心电图特征, QT 间期延长, Brugada综合征存在ST 段马鞍形抬高; 部分患者为年轻人, 有家族史。本组SCD猝死的日变异高峰出现于6 - 12 时段, 在这段时间内交感神经相对兴奋, 糖皮质激素水平、血黏度和血浆肾上腺素水平等生理现象达到高峰, 心率增快, 血压升高, 血小板聚集增加和纤维蛋白酶活性降低。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猝死相对较少。
本组研究发现SCD大部分发生在冬春季, 夏秋季较少。冬春季猝死发生率较高可能由于寒冷诱发动脉收缩使血管阻力增加, 血压升高, 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 使心脏的工作负荷增加。冬春季天气干燥, 血黏度增高, 易形成血栓, 年龄越大相关性越大。天气寒冷影响人体的植物神经调节, 使交感神经兴奋, 血液循环外周阻力上升, 血压增高。
三、SCD复苏成功率很低, 尤其是无先兆症状的患者, 应强调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