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间故事_斑竹姑娘_与日本故事_竹取物语_的类比性研究

合集下载

中日“竹子姑娘”传说对比研究

中日“竹子姑娘”传说对比研究

中日“竹子姑娘”传说对比研究作者:唐植君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第29期摘要:在中日两国流传着《斑竹姑娘》与《竹取物语》的传说,两位神奇“竹子姑娘”的故事不仅同属于“竹中出生”母题,在故事情节及构造上还有着惊人的相似性,都有巧用难题拒绝五位贵公子求婚的环节。

中日两国的文学作品中不乏“神奇出生”的故事及代表作,然而这两则“竹子姑娘”的故事在两国传承和发展的情况却不尽相同。

与《竹取物语》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及辉夜姬故事在当今日本的传承与发展相比,《斑竹姑娘》的故事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广度相去甚远。

从文学审美的视角出发,对比两个故事的文本语言,从文本语言的生动性、隐喻性、内涵性与蕴藉性来看《竹取物语》文本及辉夜姬人物形象的艺术性,继而重新审视文学文本对民俗文化传播、传承的影响。

关键词:竹子姑娘;文本语言;审美;文化传承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1200 前言在中日两国民间分别流传着两则“竹子姑娘”的传说,一位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斑竹姑娘,一位是日本物语中的辉夜姬。

斑竹姑娘的故事目前主要收录在田海燕所编辑的《金玉凤凰》的《斑竹姑娘》篇中,《金玉凤凰》是田海燕将在藏族地区流传的民间故事加以收集、整理,最后编纂成书的民间故事集。

该书主线是大王子追取金玉凤凰鸟,由多个连环小故事组成,《斑竹姑娘》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

《金玉凤凰》最早在1957年出版,因社会、作家等各种因素影响目前存在多个版本,由少年儿童出版社1961年出版的《金玉凤凰》第一册是田海燕独自编纂的较早的版本,且收录故事数最多(41个),其中包含了《斑竹姑娘》的故事,本文的研究主要以此为蓝本。

辉夜姬也称赫夜姬等,以其为原型的故事在日本有多种文学体裁和版本,最常见于日本物语中,目前收录故事比较完整的是《竹取物语》。

《竹取物语》是日本最早的物语,又叫《竹取翁物语》或《辉夜姬物语》,是以女文字(假名)写作的作品,作者与创作年代均不详。

『竹取物语』と『斑竹姑娘』の比较研究

『竹取物语』と『斑竹姑娘』の比较研究
题 3
人物 雉题 经遇
部 分
结果
面E t 电失 勺 啸弓
人物
鞋题

大伴 大纳 言
毫 颈 五色 珠 自岛船 出L、 台凰 幻、 浜 打 上c 于岛才 1 | 为 埽宅
经遇 结果
小岛 流浪 日々老送 否
人物
魅题
石 上 中纳言
燕 子安其
家 臣 不注意 落下 。奄 後、 病床 I 二 趴 L死去
结 三年後 八月 十五 E t 夜 、 加 姬c 壹 天神 匕匕毛 ) 汇元 世界6 : 0 、 , ) 果 允。别札 畴、 z b , 姬e 帝 I 二 不死 藁 手纸 老赠 , ) 允。 L加 L帝e 宣 骏河 圆6 二 南为 日 本 ℃一番高 、 山c : 家来 老登 岛世 、 山顶 蕖 老燃 芑世 。 比较 L 为 、 面物 藉 求婚 雄题部分 } 二 宝物 数 、 内容 、 男性 侧 1 ) } ) 、 结果 c 耋 酷似 L 、 为 二2 二 力 分加 一 ) 。本稿 e 土 二 , ) 物 希 具同点 老分析 卞 为二 6 二 土 哆、 而者 主题 匕中 日文化 巽同点 c 二 0 、 梭封 L土 . j 2 二 思 弓。
主人公 生立
竹 中加 岛、 可委 0 、 女子 出现 寸为。三 月6 为。
石作 皇子 亿 御石 钵 近< 寺c : 南, ) 俦物 钵 老持参
偶物 已兄破 岛扎 、 燕祝 誊扎 烯宅 卓持 皇子
成人寸 斑 竹 中加 岛、 可爱 、 女子 出现 卞为。凰c 二 当 1 ) 尢 允 大 誊< 为。
傲慢 若者
燕 巢I 二南为金 卵

经迥 结果

臣 役人 协力 、 巢 存在 老知 为

《竹取物语》的叙事特点及其文学意义

《竹取物语》的叙事特点及其文学意义

《竹取物语》的叙事特点及其文学意义《竹取物语》是日本最古老的文学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奇幻小说之一。

作品讲述了一个关于竹采女的神秘故事,具有非常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文学意义。

作品的叙事特点体现在其神秘奇幻的故事情节和叙述方式上。

故事中的主人公竹采女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她的身世和来历都充满着谜团。

整个故事中充满了神秘的幻想元素,描绘了竹取女与天照大神、月读命等神明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人与神的交流和神话传说。

作品采用了富有节奏感的叙事方式,通过描述一系列的事件和情节来展开整个故事。

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语言表达和比喻手法,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韵律感和节奏感,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在叙述方式上,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对话、描写和叙述等写作手法,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有趣。

作品的文学意义体现在其对日本古代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深入理解和再创作上。

故事中涉及到了日本神话和传说中的一些主题和元素,如月亮、竹子、神明等。

作者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写和创造,展现了对日本古代文化和传统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进行了有力的表达。

作品的文学意义还在于其对人类情感和命运的揭示。

故事中的主人公竹取女经历了一系列的命运波折和心灵历程,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命运的时候的坚韧和勇敢。

在描绘人物形象和人物心理上,作者运用了丰富的心理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刻画,使得整个故事更加饱满和有深度。

【《竹取物语》】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文学意义成为了日本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作品在神秘奇幻的故事情节和叙述方式上具有独特的特点,同时对日本古代文化和民间传说的再创作以及对人类情感和命运的揭示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竹取物语》】不仅是一部神话传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与命运的哲理寓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竹取物语》的叙事特点及其文学意义

《竹取物语》的叙事特点及其文学意义

《竹取物语》的叙事特点及其文学意义《竹取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的一部古典小说,由不同的篇章组成,可谓是古日本文学巨著。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兔子变成的女孩,在竹林中被发现并被一对夫妇抚养,后来被帝王看中娶为皇后,最终返回月宫的故事。

这一故事虽然充满了奇幻的元素,但又充满了现实的内涵,其叙事特点和文学意义也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叙事特点1.故事起源《竹取物语》源于日本的传说和民间故事,并在平安时代逐渐流传开来。

故事中的月宫、兔子变人等元素,在日本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2.奇幻色彩故事中的描写往往遵循着夸张、太虚幻的方式,例如竹子中藏有一个美丽的女孩,兔子会变成人等等。

这种奇幻的色彩让故事更加诱人,增加了其神话传说的性质。

3.情节错综复杂其情节并不是线性的发展,而是多线叙事、错综复杂,有微小的情节连接着不同的事件。

这种叙事方式显得更有层次和深度,不会让读者感到枯燥,而是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别具匠心的人物塑造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之一就是各具匠心。

无论主角还是配角,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内心。

例如,主角不愿离开人世,但也不惧怕琉璃楼中远离人世的孤独;而解脱出生命终结命运的帝王却因为与过往的爱恨纠缠而害怕失去得到的爱情。

这些人物特征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而耐人寻味。

5.内涵丰厚深刻《竹取物语》的深刻内涵常常直接涉及人类现实问题。

例如主人公的存在状态,给人启示性的生命哲学问题是很显著的,另外还探究了恩爱家庭与空虚政治中的人性问题等。

这些内容都为这部古典文学的故事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文化与人类思考的价值。

二、文学意义1.丰富的文化内涵《竹取物语》是一部融合了民间传说、神话、宫廷故事等多种元素的经典文学之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篇作品的深层次涵义和精致的描绘, 较好地反映了日本文化的审美和情感, 也表达了文化根本, 为世人展示了日本人民富有独特文化特点的生活、品格与价值观。

2.对于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物语中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清楚的表达了他们对于社会群体和个体自由度之间关系的看法。

中日“竹子姑娘”传说对比研究

中日“竹子姑娘”传说对比研究

中日“竹子姑娘”传说对比研究在中日两国流传着《斑竹姑娘》与《竹取物语》的传说,两位神奇“竹子姑娘”的故事不仅同属于“竹中出生”母题,在故事情节及构造上还有着惊人的相似性,都有巧用难题拒绝五位贵公子求婚的环节。

中日两国的文学作品中不乏“神奇出生”的故事及代表作,然而这两则“竹子姑娘”的故事在两国传承和发展的情况却不尽相同。

与《竹取物语》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及辉夜姬故事在当今日本的传承与发展相比,《斑竹姑娘》的故事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广度相去甚远。

从文学审美的视角出发,对比两个故事的文本语言,从文本语言的生动性、隐喻性、内涵性与蕴藉性来看《竹取物语》文本及辉夜姬人物形象的艺术性,继而重新审视文学文本对民俗文化传播、传承的影响。

标签:竹子姑娘;文本语言;审美;文化传承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1200 前言在中日两国民间分别流传着两则“竹子姑娘”的传说,一位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斑竹姑娘,一位是日本物语中的辉夜姬。

斑竹姑娘的故事目前主要收录在田海燕所编辑的《金玉凤凰》的《斑竹姑娘》篇中,《金玉凤凰》是田海燕将在藏族地区流传的民间故事加以收集、整理,最后编纂成书的民间故事集。

该书主线是大王子追取金玉凤凰鸟,由多个连环小故事组成,《斑竹姑娘》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

《金玉凤凰》最早在1957年出版,因社会、作家等各种因素影响目前存在多个版本,由少年儿童出版社1961年出版的《金玉凤凰》第一册是田海燕独自编纂的较早的版本,且收录故事数最多(41个),其中包含了《斑竹姑娘》的故事,本文的研究主要以此为蓝本。

辉夜姬也称赫夜姬等,以其为原型的故事在日本有多种文学体裁和版本,最常见于日本物语中,目前收录故事比较完整的是《竹取物语》。

《竹取物语》是日本最早的物语,又叫《竹取翁物语》或《辉夜姬物语》,是以女文字(假名)写作的作品,作者与创作年代均不详。

《竹取物语》中辉夜姬的故事从平安时代发展至今,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版本,由日本讲谈社出版、北杜夫·俵万智编纂的《竹取物语·伊势物语》以现代日文写作,故事情节丰满,对故事中出现的人物、物品、风俗习惯等均有详细注释,利于读者深入、全面理解辉夜姬的故事,因此本文所引故事内容基于此版本翻译。

《竹取物语》中的女性崇拜探究

《竹取物语》中的女性崇拜探究

/304《竹取物语》中的女性崇拜探究何小凤 广西大学摘要:女性崇拜思想是日本本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种文化,贯穿了日本的古代史。

平安时期成书的《竹取物语》,上承日本神话传说的女神崇拜,下启早期物语创作的女性文学模式,是女性崇拜意识在父权社会的一个延伸。

关键词:竹取物语;女性崇拜;赫映姬在日本,冈崎祥子,安藤重和等学者对《竹取物语》中赫映姬①的赎罪和惩罚进行一系列的研讨。

伊藤清司、君岛久子等人先后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论著,就《竹取物语》和 《斑竹姑娘》的故事原型及交涉关系进行探讨。

在中国,学者们关注于《竹取物语》对中国奔月神话的接受及化用,并从奔月情节的设置来分析 《竹取物语》的结构与主题。

日本的女性太阳神在神话和宗教系统中占据着中心地位,这与其自古以来的女性崇拜意识不无关系。

与其他国家不同,日本是在大陆文明传入后母权制才逐渐解体的,因此日本的女性崇拜自原始社会起得以长期延续。

随着神道教信仰的发展,太阳女神开始深入人心,从神话转变成宗教崇拜的偶像。

取代她出现在日本文学表现中心的是一位月亮女神,也就是《竹取物语》中的赫映姬。

因此笔者认为,《竹取物语》在文学创作中以女性为中心,继承了日本神话中的女性崇拜主题, 是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崇拜意识的一个延伸。

自古以来日本人就崇拜竹,日本人与竹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

日本「竹」的诞生缘起,按神话中的说法“国土生成神”依邪那岐从黄泉逃归,把插在右发髻的竹梳子丢了出去。

梳子滚几下立刻变成了竹笋。

可见,神话中的竹,并不仅仅只是一种装饰品或者用具,而是一种化生的竹,能够驱除鬼怪,具有神性。

《古事记》、《万叶集》中,都有类似的记载。

这充分表现出日本古代人民对化生的竹的崇拜之情。

竹在《竹取物语》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为什么我们把这个故事叫做《竹取物语》,又为什么赫映姬生于竹中呢?笔者拿赫映姬的化生作为一个例子试做分析。

竹取翁在伐竹的时候看到了闪闪发亮的竹子,然后发现了竹筒中的赫映姬。

《竹取物语》文学世界中的中国文化

《竹取物语》文学世界中的中国文化

《竹取物语》文学世界中的中国文化作者:鲍辉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05期【摘要】《竹取物语》是日本最早的物语文学。

在日本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说它是日本的古典的文学作品,但根据资料表明,《竹取物语》跟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文章主要从竹取老翁的命名与中国的联系以及其内容所反映的中国文化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文化;命名;竹子信仰《竹取物语》日语或命名为《竹取翁物语》,中国大陆对此名为竹取公主,台湾翻译为竹取公主,辉夜姬等等。

一般认为该书是于日本平安时代初期即10世纪初写成,但具体的成立年代与作者不详。

被称之为是日本的物语之祖。

在收录日本众多和歌的和歌集《万叶集》以及紫式部著作的有名的物语文学《源氏物语》当中,都有很大的关联。

故事讲了一个贫穷的伐竹翁在砍竹子的时候,无意发现一个小女孩。

老爷爷和老奶奶没有子女,就想把她抚养成人,还给她取了个名字叫“辉夜姬”。

老人自从得到了这孩子之后,每次去伐竹时,都会发现竹筒中有许多黄金。

于是这老头儿便很快变成了富翁。

辉姬”经过三个月长成亭亭玉立的美少女。

越长越漂亮,使屋子里到她充满了光辉,没有一处黑暗。

辉夜姬的美貌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天下的所有男子,无论富贵或贫贱,都想娶到这辉夜姬。

五名贵族子弟向她求婚,她答应嫁给能寻得她喜爱的宝物的人。

结果求婚者均遭失败。

皇帝想凭借权势强娶,也遭到她的拒绝。

最后,辉夜姬在这群茫然失措的凡夫俗子面前突然升天。

而辛苦养大辉夜姬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只好目送她的离开。

日本的这个物语文学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主要从竹取翁的命名和中国文化的关系,作品内容所反映的中国文化这两个视点来进行论述。

一、竹取翁的命名和中国文化的关系日本物语文学的开头部分,为了衬托主人公身份的神话色彩,一般都不会提起其亲生父母。

在《竹取物语》当中,介绍了辉夜姬的养父“竹取翁”。

因此,考虑到命名这一点,为什么要取名为《竹取(翁)物语》这一点,就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中日“竹子姑娘”传说对比研究——以《斑竹姑娘》《竹取物语》为中心

中日“竹子姑娘”传说对比研究——以《斑竹姑娘》《竹取物语》为中心

现代商贸工业中日“竹子姑娘”传说对比研究—以《斑竹姑娘》《竹取物语》为中心唐植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摘要:在中日两国流传着《斑竹姑娘》与《竹取物语》的传说,两位神奇“竹子姑娘”的故事不仅同属于“竹中 出生”母题,在故事情节及构造上还有着惊人的相似性,都有巧用难题拒绝五位贵公子求婚的环节,中日两国的 文学作品中不乏“神奇出生”的故事及代表作,然而这两则“竹子姑娘”的故事在两国传承和发展的情况却不尽相同。

与《竹取物语》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及辉夜姬故事在当今日本的传承与发展相比,《斑竹姑娘》的故事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广度相去甚远6从文学审美的视角出发,对比两个故事的文本语言,从文本语言的生动性、隐喻性、内涵性与蕴藉性来看《竹取物语》文本及辉夜姬人物形象的艺术性,继而重新审视文学文本对民俗文化传播、传承的影响。

关键词:竹子姑娘;文本语言;审美;文化传承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〇前言在中日两國民间分别流传着两则“竹子姑娘”的传 说,一位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斑竹姑娘,一位是日本物语中的辉夜姬。

斑竹姑娘的故事目前主要收录在田海燕所编辑的《金玉凤凰》的I斑竹姑娘》篇中,《金玉凤凰》是田海燕将在藏族地区流传的民间故事加以收集、整理,最后编纂成书的民间故事集。

该书主线是大王子追取金玉凤凰鸟,由多个连环小故事组成,《斑竹姑娘》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

《金玉凤凰》最早在1957年 出版,因社会、作家等各种因素影响目前存在多个版本,由少年儿童出版社1961年出版的I金玉凤凰》第一 册是田海燕独自编纂的较早的版本,且收录故事数最多(41个),其中包含了《斑竹姑娘》的故事,本文的研究主要以此为蓝本。

辉夜姬也称赫夜姬等,以其为原型的故事在日本有多种文学体裁和版本,最常见于日本物语中,目前收 录故事比较完整的是《竹取物语》。

《竹取物语》是日本最早的物语,又叫《竹取翁物语》或《辉夜姬物语》,是以 女文字(假名)写作的作品,作者与创作年代均不详a 《竹取物语》中辉夜姬的故事从平安时代发展至今,也 存在着各种不同版本,由日本讲谈社出版、北杜夫•俵万智编纂的《竹取物语•伊势物语》以现代日文写作,故事情节丰满,对故事中出现的人物、物品、风俗习惯等均有详细注释,利于读者深人、全面理解辉夜姬的故事,因此本文所引故事内容基于此版本翻译。

《竹取物语》的叙事特点及其文学意义

《竹取物语》的叙事特点及其文学意义

《竹取物语》的叙事特点及其文学意义1. 引言1.1 介绍《竹取物语》《竹取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中期成书的一部古代文学作品,被誉为日本最古老、最优秀的童话故事之一。

该物语讲述了一个神秘女子从竹子中产生,被一对老竹取人所收养的故事。

这个女子被命名为“竹取姬”,她拥有非凡的美貌和神奇的力量,引起了多位皇族和贵族的注意。

在故事中,竹取姬经历了许多奇幻的冒险和挑战,最终以悲剧结局结束。

《竹取物语》蕴含着丰富的神话色彩和江户时代的宫廷文化,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自然和命运的观念。

这部作品在描绘人物心理、描述自然景观和展示传统礼仪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被视为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1.2 概述本文内容《竹取物语》是日本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古代日本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描写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对《竹取物语》的叙事特点及其文学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重点讨论《竹取物语》的叙事特点,包括其描写细腻、情节跌宕起伏、神秘幻想等方面。

我们也将探讨《竹取物语》在日本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古代日本文学的经典之作。

2. 正文2.1 叙事特点《竹取物语》作为古代日本最著名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其叙事特点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独特意义。

在叙事结构上,《竹取物语》采用了复杂而错综的情节编排,通过叙述主人公竹取姬的成长经历和与各类神仙的交往,展现了一个奇幻世界。

作品中情节跌宕起伏、扑朔迷离,读者在阅读中常常被意想不到的事件所吸引,感受到一种悬念和紧张感。

作品中的描写细腻入微,细致地描绘了自然景物、人物内心世界以及各种神话元素,给读者带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竹取物语》中还具有浓厚的神秘幻想色彩,通过神话传说和仙境奇遇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幻想世界,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奇幻的境界中。

作品的叙事特点主要体现在情节跌宕起伏、描写细腻和神秘幻想等方面,这些特点为作品赋予了独特的魅力,也体现了古代日本文学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藏族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

藏族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

藏族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藏族的民间故事浩如烟海,它是藏族悠久丰富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民间的故事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口头流传的故事,一种是书面记录整理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藏族民间传说故事两篇,希望大家喜欢。

藏族民间传说故事:斑竹姑娘在金沙江畔有一处风景秀丽、气候温和的地方。

村里的人们喜欢种竹子,尤其喜欢种楠竹。

楠竹比楠木长得还高,用处也非常多。

村里一户贫穷的母子守护着祖先留下来的竹林。

但管辖这一带的土司是一个非常贪婪的人,他买下了村里所有的竹子,并命令长成后砍掉。

这户穷人家的母子忍着眼泪看着楠竹一天一天向空中长去。

少年朗巴(西藏语“儿子”)非常喜欢其中的一棵楠竹。

朗巴的眼泪落到楠竹上,楠竹便长出斑点来。

可是,竹子长到和朗巴一般高的时候,就再也不长了。

过了一年,土司派人砍楠竹来了。

朗巴趁土司派来的人没注意,把那棵楠竹藏到深渊中,后来又把它拽了上来。

可奇怪的是,从竹子中传来了哭声。

朗巴小心地劈开楠竹一看,里面竟有一位可爱的女孩子。

这个女孩很快长大 ,母子俩都叫她“斑竹姑娘”。

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个年轻人相爱了,母亲也希望她能够成为自己的儿媳。

那个贪婪的土司死后,他的儿子便和商人的儿子、官家的儿子、骄傲的少年、胆小而又爱吹牛的少年成了朋友。

这5个人根本没什么真才实学。

他们看到美丽的斑竹姑娘便来求婚。

朗巴不在,母亲感到很为难。

斑竹姑娘于是给他们每个人出了一道难题,并给予他们3年的时间来解决。

让土司的儿子……寻找撞不破的金钟;让商人的儿子……寻找打不碎的玉树;让官家的儿子……寻找烧不烂的火鼠皮衣;让骄傲的少年……寻找燕窝里的金蛋;让胆小而又爱吹牛的少年…寻找海龙额头上的分水珠。

5个男子都想尽办法去解决各自的难题,但最后都失败了。

土司的儿子听说缅甸有口金钟,但那是边境的警钟,并有雄兵昼夜守护根本不可能偷走。

于是,他从深山中偷了一口铜钟,镀上金给了斑竹姑娘。

斑竹姑娘用锥子一戳,金箔脱落,铜钟被戳了一个大洞,土司的儿子羞得急忙上马逃走。

《竹取物语》《斑竹姑娘》中的“难题考验”

《竹取物语》《斑竹姑娘》中的“难题考验”

《竹取物语》《斑竹姑娘》中的“难题考验”
张北川
【期刊名称】《西藏艺术研究》
【年(卷),期】1999(000)001
【总页数】4页(P68-71)
【作者】张北川
【作者单位】重庆出版社!重庆长江二路205号(袁家岗);630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313
【相关文献】
1.文化变异体研究之《竹取物语》与《斑竹姑娘》的比较研究 [J], 孔媛;
2.《竹取物语》与《斑竹姑娘》的比较研究 [J], 赵虹
3.藏族民间故事《斑竹姑娘》与日本故事《竹取物语》的类比性研究 [J], 王玲
4.中日"竹子姑娘"传说对比研究--以《斑竹姑娘》《竹取物语》为中心 [J], 唐植君
5.《竹取物语》与《斑竹姑娘》的比较研究 [J], 徐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人化与经典化:从《斑竹姑娘》到《竹取物语》的文学移位

文人化与经典化:从《斑竹姑娘》到《竹取物语》的文学移位

文人化与经典化:从《斑竹姑娘》到《竹取物语》的文学移位作者:罗君艺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08期内容摘要:自日本译介《斑竹姑娘》以来,关于其与《竹取物语》之间的关系问题在中日学界都引发了热烈讨论。

两个文本的叙事类型相似程度极高,但在中日两国文学史中的地位与关注热度却大相径庭。

立足文本分析,结合主题学的方法梳理发现,《竹取物语》的文人化和本土化程度更高,同时与平安时期主张“和魂汉材”的时代潮流存在双向互动关系。

其经典化过程作为一个文化事件,能够给当今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资源利用等问题带来一定启发性。

关键词:《竹取物语》《斑竹姑娘》文人化经典化竹作为东亚地区特有且丰富的植物,其特点是具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繁殖力,人类由此赋予了竹丰富的象征内涵,并形成浓郁的竹崇拜意识。

如中国西南地区祭祀竹神的传统场所和祭祀仪式都留下了物质痕迹。

竹的图腾崇拜文化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以及汉族中是很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

自古以来也流传着许多竹生神话,最著名的是有关夜郎国濮人创世立国的竹王神话。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记载:“竹王者,兴于遯水。

有一女子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人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狄,氏以竹为姓,捐所破竹于野,成竹林,今竹王祠竹林是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也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文学文本中也留下了有关信仰的记载,如在唐传奇《李娃传》中,可见李娃“与郎相知一年,尚无孕嗣。

常闻竹林神者,报应如响,将致荐酹求之,可乎?”的说法。

而在日本,竹子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清洁而神圣之物,被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如竹子在茶道和祭祀等神圣仪式中必不可少。

日本神社人口的洗手处也放置有竹子制作的勺子。

京都南部的八幡神社举行的新年仪式中也需要十字形地支起两根被称作是“御神木”的带叶子的青竹竿,仪式就围着“御神木”进行。

从《嫦娥奔月》与《竹取物语》看中日古代社会文化的不同

从《嫦娥奔月》与《竹取物语》看中日古代社会文化的不同

从《嫦娥奔月》与《竹取物语》看中日古代社会文化的不同作者:朴实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03期摘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故事。

这些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虽具有惊人的相似性,但不同文明所产生的神话包含着不同的内涵。

日本的《竹取物语》与中国的《嫦娥奔月》都讲述了仙女奔向月宫的故事。

本文在参考各现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两个神话传说的对比分析,探讨了由此所反映出的中日两国在古代社会文化方面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社会文化;社会风貌;生死观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友好交流的不断加深,关系密切却又存在很大不同的中日文化传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学术界对两国文化的比对研究也越来越多。

对于日本的物语之祖《竹取物语》,有学者将其与我国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进行了对比分析。

比如,李海蓉在《中日“奔月”神话比较研究》一文中,从探究中国嫦娥奔月传说对日本《竹取物语》影响的角度,对两者相似之处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探讨,最终揭示了中国的文学作品的母本对日本作家的深层影响。

赵虹的《与的比较研究》认为《斑竹姑娘》是《竹取物语》的原型,也肯定了汉文学对《竹取物语》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竹取物语》与《嫦娥奔月》的对比分析,来探究中日两国在古代社会文化方面的不同之处。

一、故事简介《万叶集》第16卷中已有《竹取翁歌》,“歌序”云:“昔有老翁,号曰竹取翁也。

此翁季春元月,登丘远望;忽值煮羹之九名女子,白娇无俦,花容无匹。

”讲的就是竹取翁与九命仙女相会的故事。

虽然与《竹取物语》不存在直接的关系,但可以推测出本来是存在类似“竹取翁歌”那样为数不少的“竹取翁”的故事的。

《竹取物语》成书于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故事大致分为化生、求婚、升天三部分。

一位伐竹老翁在一棵闪闪发光的竹子中发现了一个女婴,并带回家中抚养。

不就女婴便长成为一位貌美绝伦、超凡脱俗的女子。

因其容貌之美能使满屋生辉,故取名为“辉夜姬”(又有译“赫映姬”)。

许多王公贵族子弟前来向她求婚。

《竹取物语》与中国佛道文化

《竹取物语》与中国佛道文化

事 ,属 于 同 一 祖 型 。在 《竹 取 物 语 》的 故 事 情 节 、思 想 内 容 中 ,包 含 了 许 多 中 国 传 统 的 佛 道 文 化 元
素 ,同 时 也 具 有 日 本 独 特 的 民 族 化 特 征 。
关 键 词 !《竹 取 物 语 》;《斑 竹 姑 娘 》;中 国 佛 道 文 化 ;日 本 民 族 化 特 征
,一
中的
他 中, 者
到的物
有同,

的分


相同。在过 中
一者
日的方想

机取巧的方法,第四组
先派仆人去冒险, ,自己才亲自出马。在结
,每
者也是失败告终。
在 日 本 ,《竹 取 物 语 》的创作年代,据 计 至 少 有 2 3 种
同时期的推断。[2] 2 3 种 说 的 顺 序 中 ,我们
况 ,最 后 ,日 本 研 究 者 有 理 有 据 推 断 出 :《竹取物
语 》有 可 能 是 中 国 同 故 事 素 材 来
改编
的作品,也 有 可 能 是 最 早 中 国 民 间 故 事 原 改
编的最 好 的 古 典 传 奇 小 说 。[1]那 么 《竹 取 物 语 》与
《斑竹姑娘》属 同 一 的 观 点 便 立 了 。
2019年 3 月 第 18卷第2 期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gyang Polytechnic
Mar.,2019 Vol.18No.2
《竹取物语》与中国佛道文化
朱玉杰 (曲 阜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 山 东 曲 阜 273100)
摘 要 :曰 本 物 语 鼻 祖 《竹 取 物 语 》与 中 国 民 间 藏 族 故 事 《斑 竹 姑 娘 》两 者 在 “求 婚 难 题 ”情 节 上 惊 人 地 相 似 。经 日 本 多 位 学 者 研 究 论 证 ,《竹 取 物 语 》并 非 日 本 民 族 独 创 ,而 是 改 编 自 中 国 民 间 故

浅析《竹取物语》与《斑竹姑娘》的异同之处 毕业论文

浅析《竹取物语》与《斑竹姑娘》的异同之处  毕业论文

浅析《竹取物语》与《斑竹姑娘》的异同之处摘要:从民间文学故事中,流传到日本的《斑竹姑娘》与日本故事《竹取物语》有明显的联系,可以从中看到中日两国文学和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

本文从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结尾进行类比分析,并根据中日两国各自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来分析二者的相似与不同,进而从这两部著作的对比中考察中日文化背景的差异。

关键词:《斑竹姑娘》;《竹取物语》;相似与不同;中日文化一、引言创作于10世纪初的《竹取物语》是日本最早的一部物语文学,然而,20世纪70年代,中国四川省藏族民间流传的《斑竹姑娘》传到了日本并与《竹取物语》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斑竹姑娘》与《竹取物语》的比较研究为中心,以中日民族文化的形成到民族文化的交流为依据,对《斑竹姑娘》和《竹取物语》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二、《竹取物语》故事概述《竹取物语》讲述的是,从前,一个靠做竹器谋生的采竹老翁在一棵闪光的竹节里剖出一个3寸高的小女孩,捧到家放到竹笼中和老伴抚养;3个月后,长成了美貌的大姑娘,取名为秀竹辉夜姬。

此后,老翁在伐竹时常从竹节中得到黄金,于是富了起来。

姑娘美名传遍各地后,求婚者多人,其中最热心的是五5位贵公子。

姑娘向他们提出了难题条件,约定谁先完成了便可成婚。

她让石作皇子到天竺国取来佛的石钵;让车持皇子取来蓬莱的银根、金茎、玉果树枝;让阿倍右大臣取来中国的火鼠皮裘;让大伴大纳言取来龙颈上的五彩珠;让石上纳言取来燕子巢中的宝物子安贝。

结果,5公子都没有成功。

此事被皇帝知道后,下诏宣姑娘进宫,老妪询问女儿,女儿不允。

女对母说八月十五夜她将随天界来人返回月宫。

皇帝得到消息后,派出禁军2千人手持弓箭严守姑娘一家,老翁固锁6窗,老妪在房中紧抱女儿。

15日夜,明月上升,忽然天仙自空驾云而至,武士们气屈力竭,毫无战心。

飞车上下来王者模样人宣称姑娘本系夫人,有罪贬于人间,今罪限已到,当即迎返月宫。

姑娘依依不舍,把仙人带来不死之药转赠给皇帝,修书一纸,然后登车飞升。

《竹取物语》与《斑竹姑娘》的比较研究

《竹取物语》与《斑竹姑娘》的比较研究

徐 娟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摘 要:《竹取物语》是日本最古老的物语小说,在日本古代文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斑竹
姑娘》则是中国藏族一个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这两部文学作品在内容上存在极为惊人的相似之处。基于此,
本文从两部作品的故事概况入手,分别从主题、文体语言和故事情节三方面对作品进行比较,以期能够探索
第 39 卷 第 8 期 Vo1.39 No.8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9.08.002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9 年 8 月 20 日 Aug.20 2019
《竹取物语》与《斑竹姑娘》的比较研究
二、《竹取物语》与《斑竹姑娘》的比较 (一)主题比较 物语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学体裁,它的出现开创 了日本文学创作的先河,对日本古代散文的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3]。在《竹取物语》一书中,人物的内 心世界首次得到了生动展现,较具代表性的人物是 女主人公辉夜姬。她是一个聪明、美丽、勇敢的女 孩,对养父充满了孝心。从伐竹翁在竹子里发现辉 夜姬,到后来辉夜姬返回月宫的描写,都具有传奇 和浪漫色彩,而贵族公子和天皇的求婚,则是对现 实生活的描写,这种虚构与真实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彰显出《竹取物语》的主题特点。作者在书中以精 致、细腻的语言和华丽的修辞,将真实与传奇、理 想与现实、美丽与丑陋、永生与幻灭和谐地融为一 体。全书以日本 10 世纪初期的平安时代作为故事背 景,以辉夜姬的美丽聪慧与贵族的愚昧丑陋相对照, 旨在讽刺当时日本贵族阶级虚伪的恋爱观,表达了 创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对理想的美好憧憬。《竹 取物语》旨在通过书中人物和故事的描写,使读者 明白爱的无常性和虚幻性。辉夜姬不但拒绝了贵族 的求婚,也拒绝了天皇,最终返回月宫,对于贵族 和天皇而言,辉夜姬是最美丽的,因为他们永远都 无法得到,这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反映了人生的 意义[4]。 《斑竹姑娘》也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文章的立 意却在于惩恶扬善。郎巴对竹林的细心守护和爱心 呵护以及要失去竹子时的悲伤心情,全都是为斑竹 姑娘的出现作铺垫。郎巴母子是村庄里普通的农民, 他们过着贫穷却满足的生活,权力富贵对于他们而 言遥不可及,吃饱穿暖是母子二人所追求的目标。 虽然农民有善良的心,却未能改变被统治阶级剥削 和压榨的命运。斑竹姑娘喜欢的正是郎巴的善良和 勇气,二人最终成为夫妻,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族民间故事《斑竹姑娘》与日本故事《竹取物语》的类比性研究 王 玲[摘要]在藏族民间文学故事中,流传到日本的《斑竹姑娘》与日本故事《竹取物语》有明显的联系,可以从中看到中日两国文学和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

笔者从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结尾进行类比分析,指出中日两国民间文学故事均有各自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都带有各自民族的文学以及文化特征,具有自己特定的时代性。

[关键词]藏族民间文学故事;《斑竹姑娘》;《竹取物语》;中日文化类比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7)08—0182—04 作者简介:王玲,女,留日文学硕士,日语系主任,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四川成都 610041 藏族是一个想象力极为丰富的民族,在藏族的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数不清的各类故事,经过历代文人收集、整理和加工,成了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

在藏族民间文学故事中,流传到日本的《斑竹姑娘》与日本故事《竹取物语》有明显的联系,可以从中看到中日两国文学和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

《斑竹姑娘》讲述了一个在金沙江岸以育竹为生的一对贫穷母子与一个从竹子中生出的姑娘的传奇故事。

这对贫穷母子特别喜爱竹,精心地培育着细小的麻竹。

有一天,土司命令砍掉全村所有的竹子,儿子悄悄地把细小的麻竹藏了起来,后来他在麻竹筒中发现了一个小婴儿,母子二人给她取名为竹姬,一起生活。

竹姬长大后异常美丽,母亲想把竹姬嫁给自己的儿子,实际上,两人也已相爱。

不久,拥有地位权势的土司、商人、官吏等人的儿子们纷纷前来向斑竹姑娘求婚,遭到姑娘的难题的考验,最后姑娘与贫穷家庭的儿子结为了夫妻。

在《斑竹姑娘》中,女主人公竹姬从竹中化生以及土司儿子向姑娘求婚的部分,同日本民间故事《竹取物语》中女主人公辉夜姬从竹子中出生以及难题求婚部分十分相似。

这一点,已被很多人指出。

20世纪70年代,《斑竹姑娘》传到日本,中国、日本的很多学者对两则故事的关系作了研究和考察。

例如,日本学者君岛久子、伊藤清司等人推测《竹取物语》是从藏族民间文学故事《斑竹姑娘》取材而来。

冈村繁认为,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约907—959年)在四川省流域广泛流传的《斑竹姑娘》被传到日本,在这个故事的原型上,增加了皇帝向姑娘(辉夜姬)求婚的内容,而成为《竹取物语》。

另外,芳贺繁子还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后,很多中国留学生把《竹取物语》带到了中国。

[2](P1486-488;P1492-493)关于《斑竹姑娘》和《竹取物语》的关系,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不过这不是本文论证的内容,笔者认为,围绕着两则故事的考察、类比却很有实际意义。

这就是中日两国古代传奇文学精神文化的交流,是两则故事产生的重要因子。

日本古代散文文学,最早出现“物语”这个文学模式。

所谓“物语”是将发生的事向人们细说的意思。

从文学文体来说,也就是说话文体,它是将日本化了的文体与和歌并列使用而创造出来的,是日本最古的小说模式,也可以说是日本最古的民间文学故事。

物语文学最先分“传奇物语”与“歌物语”两类,传奇物语的代表作《竹取物语》是对民间流传的故事进行加工和创造,增大其虚构性,赋予浪漫的色彩,并加以艺术的润色,提炼成了比较完整的故事。

[1]《竹取物语》是日本平安前期的传奇物语。

作者未详,它被认为是日本传奇文学的鼻祖。

《竹取物语》中的“竹取”是伐竹之意。

它讲述一个从竹子中生出的小姑娘,被一个伐竹翁抚养,取名“辉夜姬”(又作赫夜姬),被五名贵公子求婚,她出难题,让他们应答,谁应答正确,便给他。

她以出难题的计谋挫退了求婚者。

同时,也拒绝了皇帝的求婚,于八月十五日升天回到了月宫。

[3](P11194)在《竹取物语》里,伐竹翁在竹筒中发现的三寸长的小人,与《斑竹姑娘》里儿子发现的小人一样,都是从竹子中生出。

日本的伐竹翁把小人带回家中,盛在竹篮里抚养。

三个月后,小人长成一个姑娘,姿容艳美,老翁给她取名辉夜姬,从此老翁伐竹常常发现竹节中有许多黄金,不久便成了富翁。

这时五个贵族热烈地向辉夜姬求婚。

辉夜姬故意提出难题,许诺如果寻到她需要的罕见宝物,就表明真正有诚意,自会许配给他。

这五个求婚者,有的去冒险求宝,有的采用欺骗手法求宝,皆落了空,还滑稽地出了丑。

最后,当时权力的最高代表———皇上也企图凭借权势,亲自上门逼辉夜姬入宫。

辉夜姬坚决不从。

在一个中秋之夜,皇上派出千军万马试图抢亲。

辉夜姬留下不死之药,穿上天衣,升向月宫去了。

皇上令人将不死药放在最接近苍天的骏河国的山顶上,连同自己的赠诗“不能再见辉夜姬,安用不死之灵药”一起烧成了烟。

从此这座山被称为“不死山”,烟火至今不灭。

日语“不死”二字与“富士”谐音,据说这就是富士山的由来。

从这个故事的梗概可以看出,《竹取物语》是从化生、求婚、升天三部分构成,结构严谨,故事生动,作者通过庸俗的求婚与机智的抗婚这条主要矛盾的线索,突出了对金钱与权势的蔑视与抗争,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当时皇族官人乃至皇帝的无知与虚伪,从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讽喻现实的作用。

特别是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一个纯洁的少女形象,她充满了智慧和力量,与那些上层贵族的愚昧与丑恶,形成鲜明对比。

辉夜姬在皇上派女官去求婚时,严拒圣御的描述,表现了一个纯洁少女“贫贱不能移,富贵不涌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精神以及“宁住茅舍不要玉宇”的争取美好自由的愿望。

故事带民间传说性质,虽是虚构,但也不能否认它或多或少具有对现实生活的提炼成分,是说话性兼叙事诗式的。

尤其是作者的爱与憎的思想感情非常鲜明。

说明作者对贵族社会现实的敏税观察力和驾驭心理描写的深厚功力。

在《斑竹姑娘》这个藏族民间文学故事中,同样寄予了作者爱与憎的强烈思想感情,特别是对土司儿子的求婚的拒绝。

土司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采取的一项统御少数民族的政治怀柔政策,元明清时期广泛在西南各民族地区施行。

[4]故事中的土司儿子实际上也代表着特定时期政治生活中有权势的统治者。

《竹取物语》的产生,首先与日本本土的固有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日本自古就有在自己的风土上培育出来的丰富的神话和传说故事,《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等就多有传承。

例如,《丹后风土记》中就有天女穿上天羽衣升天的故事,汉文传奇《浦岛子传》中也有升天的描写。

因此,《竹取物语》是与日本民间传承有着血源关系,立足于传说的根基上的。

但是,当我们把《斑竹姑娘》与《竹取物语》作一比较后,会看到两则故事有明显的联系。

有许多类比非常有趣:一是两则故事的主人公辉夜姬和斑竹姑娘都是从竹中生出,以竹化为女性的象征;二是都描写多名(五名或三名)男人向她们求婚,她们出难题难倒对方,使对方的要求落空。

所以说《竹取物语》无论在故事结构或思维方法上都与《斑竹姑娘》十分相似,尤其是所提出的难题,比如辉夜姬向求婚者提出的罕见的宝物:天竺如来佛石钵,蓬莱玉枝,唐土火鼠裘,龙首五石玉,燕子子安贝等,以及一些语汇,比如“不死之药”出于伽语,还有源于汉籍、佛典尤其是道家的神仙谭等,都与《斑竹姑娘》有不少类比性。

[5]班竹姑娘向求婚者提出的宝物中也有打不碎的金钟和玉树,烧不坏的火鼠的皮衣,燕子巢里的金蛋,海龙颌下的水珠。

《竹取物语》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的特色可以归纳为:首先,带着某种神奇性,又发挥了一定文学想象力,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次,结构严谨,初步运用了文学的心理描写;再次,它有一定的现实生活基础,不失某种历史真实性。

比如五个求婚者都不完全是虚构人物,其中三人在史书上确有真名实姓,(五人求婚者是石作皇子、车持皇子、右大臣阿倍御主人、中纳言右上麻吕、大纳言大伴御行),他们都是有权势有地位人物的代表。

在《斑竹姑娘》中五名求婚者也都具有权势和地位,如土司的儿子、商人的儿子、官吏的儿子、傲慢的少年。

两则故事中女主人公向求婚者提出的宝物,也都是罕见的,不易得到的。

例如,《竹取物语》提出的第一个难题,天竺如来佛的石钵,是释迦牟尼所拥有的。

《斑竹姑娘》中的宝物是打不碎的金钟。

两则故事中不仅仅是女主人公向求婚者提出的宝物的种类上非常相似,寻找宝物的方法以及求婚者的命运,《竹取物语》与《斑竹姑娘》都可以说非常相近。

比如,石作皇子用山寺里的石钵代替天竺如来佛的石钵,土司的儿子用深山里镶有金箔的钟来代替打不碎的金钟。

但从两则故事的结尾来分析,可以看到中日两国民族文化中的相异,《竹取物语》中辉夜姬违背天命而升天,表达了日本传统的“物哀”之美意识。

而《斑竹姑娘》的结尾,美满幸福。

竹姬以自己的力量击退了求婚的势力,获得了幸福。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阶级,作为被统治者,在悲惨的现实生活中与统治者的斗争中常常处于失败的境地。

因此,农民们把推翻统治者,获得自己的幸福作为理想来追求,《班竹姑娘》的主题也说表明了这一点。

中国的民间文学、民间故事暴露了阶级的对立。

民间故事是民众为守护自己的阶级利益而与统治者作战的有效武器。

《斑竹姑娘》中,明确地包含着“阶级性”。

管辖这一带竹子的土司要强占这个村子里的竹子,让村民们无偿地培育竹子。

实际上表现了统治者者利用权力榨取农民的现实,农民们无力以对,因此在幻想中出现了救世主身份的竹姬的出生,她帮助农民(母子)打败了统治者。

《斑竹姑娘》中具有明显的“惩恶扬善”的思想,男主人公农民(儿子)善良勇敢,最后与竹姬结为夫妻。

另一方面,五人的求婚者作为统治者,是恶的代表。

这则故事,写尽了求婚者五人的丑态,并给予了激烈的批判和嘲讽。

中国的民间故事,既有传奇的成分,也有现实日常生活的表现。

“劳动”经常在民间故事中成为主要的话题。

《斑竹姑娘》也反映了劳动的内容和对劳动者的赞礼。

《斑竹姑娘》中母子二人只有极少的土地和竹林,当竹姬来到他们家之后,母亲非常勤奋地持家,儿子和竹姬在田地里、竹林中每天辛苦劳作。

而五个求婚者虽然拥有财产和权力,但没有一个人具有真才实学,他们每日游玩过日子。

另外,《斑竹姑娘》这一藏族地区古老的民间故事,还具有中国传统的文学特征。

中国传统神话传说,说到善与恶、好人和坏人的境界,都是十分鲜明的,符合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斑竹姑娘》和《竹取物语》两则故事在主要内容、情节上十分相似。

但是,《竹取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的背景下创作的,表现了日本“物哀”的美意识。

《竹取物语》创作的时代背景是藤原氏的摄关政治的时期,出身低微的女性无论多有才能,无论怎样被天皇所爱,都不能成为天皇的正妻。

这与当时的政治制度有很深的关系。

在《竹取物语》中,辉夜姬即使成为天皇的人,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而《斑竹姑娘》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的背景下的民间惩恶扬善的一个故事。

两则故事主要内容相同点多,也可以作一些类比,但它们均有各自民族的文化背景、风俗和审美观。

并且带有各自民族的文学以及文化特征,具有自己特定的时代性。

日本古代民间故事被认为是悲剧的内容与喜剧内容共存的文学,《竹取物语》具有平安时代文学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